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十一集)  2019/2/11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37-008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們傳統民曆正月初七星期一,今天公家機關、公司行號都開始上班了。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里仁篇」第六章。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這個地方,「惡」這個字念烏,是如何的意思。惡就是如何的意思。

  「聖人創作,賢人述說,做個君子就不錯了,不是君子便是小人。這裡頭含有因果報應,因果是異時而熟,例如殺人必須先問案,要費些時間。又如種瓜,半年可以吃到瓜;種桃,必須幾年後才吃得到桃子。」這是說明因果,種了因不是果報馬上就現前,必須經過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有長有短。舉出植物,還有在這個世間上犯案殺人,被判刑也是要花一些時間,不是當時馬上果報就現前。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間到、成熟了,好像種水果,時間到就成熟了,就會得到報應了。下面講「得君子的名就不容易了,君子對於仁,不是全部做得到,近乎仁就可以了。仁就如佛家的慈悲,為佛家的根本,都不容易做到,因為不懂的緣故。」慈悲大家會講,但是做不到,因為不懂什麼叫慈悲。「義較容易懂」,義就是義務這個義,這個就比較容易懂,「什麼事應該辦,什麼事不應該辦」。「心存仁,往仁路上走,恕、剛毅木訥都是接近仁,力行就可以近乎仁」。力行,努力實行就可以接近仁,剛毅木訥都是接近仁,「孝弟忠信能力行也就是近仁」。「若不近仁便是遠離仁」,如果不靠近仁來實習便是遠離仁,就是跟仁疏遠,「遠就離開而去了,離去仁如何可稱做君子?」如果沒有仁,怎麼可以稱為一個君子?「孔子教人文行忠信,孝弟為仁的根本,遠離仁,君子如何成為君子的名?」所以這個是講學習做個君子在現在這個時代就很不錯了。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終食是吃一頓飯的時間,「意思是很短的時間,短時間離開仁都不行」。「造次是急忙的意思,無論多急忙,還是要將仁掛在心上。顛沛是危險,危險時,縱使到了臨命終也忘不了這個仁字。短時間,或是得意好事時,急忙時,顛沛如曾子臨終易簀時,也不離開仁。」簀是草席,易是換,換草蓆,換合乎禮的草蓆,臨終也沒有離開仁。

  「在家要孝養父母,在外做事要忠誠,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存著這種心就可以了。吾為什麼講《論語》?因為你們大家學佛不夠道地,人格站不住,如何學佛啊?成佛在人。佛要修三大阿僧祇才成佛、羅漢要七番生死才證果,這都很難,所以才教人帶業往生的法子」,就是帶業往生的法門。「淨土念佛要淨念相繼,如此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一章無終食之間違仁,你們想想自己淨念相繼了嗎?能執持一小時就不錯了。你們平常沒有練習,打佛七時,見思惑便出來鬧,如何得一心?這要怨自己,還是怨別人?」這一段話雪廬老人主要對學佛念佛的人來講,他九十二歲為什麼還要講《論語》,我們從這段話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雪廬老人講《論語》,這個講記的對象就是蓮友、學佛念佛的人。為什麼講《論語》?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也很清楚了,因為我們做人都還不夠資格,那怎麼做佛?成佛也是在人,是人成佛的。特別講到打佛七,我們常常打佛七,但是打了那麼多佛七,也沒得到一心。這個問題還是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因此淨土法門是可以帶業往生,不需要斷惑,但是要伏惑,就是把見思惑用佛號把它伏住,才能得一心。臨終心才不顛倒,能夠感應,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這一章書,對我們念佛人來講,非常非常重要。

  「就段落講,這一章與上一章,從前的版本合為一章,《集釋》分開為兩章,有證據,也容易講,吾在此採取分為二章。」這是給我們說明,以前的版本,第六章跟第五章它合成一章的。在《集釋》這個注解,把它分為兩章,這是有證據。分開也比較容易講,雪廬老人他採取分為二章來講。

  「依文理說,上章說富貴不處,貧賤不去;這一章說君子不違仁,文理不相同。」「上章沒有說仁字」,沒有仁這個字,「這一章兩段都說到仁,所以分開講是對的」。「文法是相,義理是質,讀書不只要懂得文法,還要識得文義,外表形相與內在材質都必須知道。這一章,講法很多。」

  「從前的人打好這種底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學佛念佛依這個來實行,所以容易成功。執持名號,不鬆手。」這個跟執持名號同樣的意思,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就是我們《彌陀經》講的執持名號。現在我們都會念,但是我們不懂得什麼叫執持名號。「無事的時候如何說得上不違仁?必得遇到事情,平常人在富貴時就被淫惑了」,榮華富貴現前就迷惑顛倒了,貪戀這些名聞利養,「而貧賤時則怨天尤人,造次顛沛也是如此」。這是平常人在富貴就被迷惑,在貧賤、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怨天尤人,一般人都是這樣的。「君子在富貴、造次、顛沛時就要不違仁」,遇到榮華富貴現前了,或者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顛沛流離、災難的時候,不管是遇到順境、逆境都要不違仁。「所以必得遇到富貴貧賤等事情後才能看出」。有沒有做到不違仁?有沒有違背這個仁?必須遇到事情才看得出來。「急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曹操是治世的忠臣,亂世的奸雄,六親不和有孝慈。念佛也是這樣,平素少說風涼話,臨終才知道。」這是實在的,不要到臨終,生病的時候跟平常沒生病情況就不一樣了。身體好好的時候,我勸人家念佛,看到別人病了、臨終了,我們也會勸他,你要放下,你要提起佛號來念佛。等到我們自己病了、臨終了,這個佛號能不能念得出來?如果沒有遇到這個情況,當然在平常講是很輕鬆,到了這個時候就不一樣了。「佛家要人精進忍耐,儒家要人百折不回,走不到就殉道,身死心不死。」佛家就是佛門,要人精進、忍耐,遇到順境、逆境都要忍,不是說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順境反而比逆境更容易淘汰人,在順境當中往往不知不覺,自己就迷惑顛倒了。所以佛家要人精進忍耐,儒家要人百折不回,走不到就殉道,死了也沒關係,身死心不死。「例如文天祥的棄富貴如敝履,寧死不屈,人若沒有志氣,沒有骨頭,那就冤枉為人了。」這舉出歷史,忠臣像宋朝文天祥一樣,他放棄富貴好像丟一雙破鞋子一樣,他絕對不違背仁,寧願死,也不屈服。所以人如果沒有志氣,沒有骨頭,那就冤枉做一個人了。

  這章書非常非常重要,特別對我們念佛人,我們要反覆的來琢磨、來體會,不斷提醒,不斷提醒我們自己不違仁;如果忘記,那就違仁了。執持名號我們也常常忘記,順境逆境來的時候佛號就沒有了,這就沒有做到執持名號。所以境界就是考驗我們執持名號有沒有間斷。不違仁就是不間斷,我們念佛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就能伏惑,這一生就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章書非常重要,期望與我們同學大家共同勉勵。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