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四集)  2019/1/25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37-006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八佾篇」第十五章。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這一章有起承轉合,要細細按著層次。」

  『子入太廟。』「孔子所進入的太廟,必定是魯國的太廟。國家一建立,先立太廟,魯國的太廟是周公廟,按時祭祀」,按照時間祭祀。「不舉行祭祀時,廟門關著。」沒有舉行祭祀的時候,這個太廟門是關著,平常沒有開門。

  『每事問。』「每事問,問事與器。」這個器是禮器,問祭祀的這些事情。孔子入太廟,他每樁事都問,向人請問。「孔子尚且每事問」,這講孔子他當時入太廟,尚且對祭祀的事情以及祭祀的禮器,這各方面每樁事情都向人請問。「宋儒卻說都知道,可以相信嗎?真是狂誕。」雪廬老人講,宋朝的大儒卻說都知道了,孔子當時他每件事都向人請問,過了一千多年,宋儒說他們都知道,這可以相信嗎?真是狂誕。雪廬老人舉出來宋儒講的話,說他們都知道了,這是狂誕的話。

  「祭太廟時,如何能每事問?祭祀時要清淨莊嚴,講究肅敬,執事不許移動,這時如何允許閒人發問?」祭祀的時候,我們這些年來都有辦祭祖這個活動,祭祖正在進行的時候,大家都要肅敬,執事站在那裡就站在那裡,大家都不能亂動。這個時候怎麼可能允許一般人來問這個問那個?必定不是在這個時候問。「這一章必定不是在祭祀時問」,不是在祭祀這個時候問,那個時候沒辦法問,「大概是在演禮時」。演禮就是演習,像我們這些年祭祖,之前都要先演禮、先練習,不是正式的祭祀,應該都是在這個時候問。去旁邊觀禮,看人家演禮,不了解的就向人問。應該是在演禮這個時候去問的,不是正式的時候,不是正式祭祀的時候問的。「《史記.世家》太史公曰: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曲阜儒生每月得演禮幾次,否則就忘了。」這個演禮要常常練習,不然到祭祀的時候大家都忘記了,所以每個月也都必須練習幾次。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或曰」,這兩個字,「不說哪一個人說的話」。或者有人講,沒有說哪一個人說的話。「孔子是名人,孔子的學問,人們都知道,孔子是實至名歸,不求而自得。」這個是講孔子他是有名的人,孔子的學問大家都知道,所以孔子他出名,真的是實至名歸,名符其實,不求而自得。他沒有要去求名,他是自然得到這個名。「若不要名,惟有逃名,跑得遠遠的。」如果不要名,那只有跑了,去藏起來。如果沒有跑得遠遠的,他很有道德學問,他自然就出名了,也不要自己去求,自然就得到。大家知道,他就出名了,知道他有道德、有學問。

  「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封於鄹,所以說鄹人。」「鄹人的兒子,指孔子」,這是避諱,避諱以免直接稱孔子,這也是一種禮貌上的稱呼。「鄹人之子以懂禮聞名,為什麼要每事問?誰說他知禮呢?」或許有人會有這個疑問,孔子他不是最懂得禮的嗎?入了太廟不懂,為什麼還要每件事情都去向人請問?每件事情都要向人請問,誰說他知禮呢?怎麼能說他是知禮?「有人說:你問,當然是不懂,知道了何必問?這個說法似是而非。」

  下面是孔子的回答。『子聞之曰,是禮也。』這是結語,這章總結的語言。孔子聽到這個話以後,他說,「是呀!我每條問,這就是禮呀!」「孔子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孔子的修養,我們必須學。」

  「演禮與祭祀一樣,只是容貌不同而已,演禮重在練習。孔子前往觀禮,正是學而時習之,也是傳不習乎。孔子答話不亢不卑。」這段雪廬老人講,孔子聽到有人這麼說,他就講,他說每一條去問,這個就是禮呀!入了太廟,每一樁事情都向人請問。所以這是孔子的修養,我們也必須學習。有些事情,我們知道,但是到了那個地方還是向人請問、確認,這也是修養,這個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演禮跟祭祀一樣,只是容貌不同,就是你在練習,跟正式的當然容貌表情不一樣,演禮是重在練習。孔子看到人家演禮,就像現在我們祭祖,也有演禮,在祭祀之前先練習。在練習這個時候,孔子前往去觀禮,去看看人家怎麼練,這個也正是「學而時習之」,學了時時刻刻來練習,也是「傳不習乎」。孔子的答話,不亢不卑,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沒有說覺得很卑下,也沒有覺得很激動,就是很中和的回答,中肯的回答。

  好,這一章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