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一五集)  2019/10/3  福州  檔名:WD20-037-0315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顏淵篇〉第九章。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魯哀公問有若,年饑費用不足,怎麼辦?他是魯國國君,又有封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魯君的封地都被三家取走了。自古稅制都不一樣,我們考據不明白。今日的稅務,吾就弄不明白。」這是雪廬老人講,自古以來,每一個朝代它的稅法制度都不一樣,我們考據也考不明白。例如今天的稅務,雪廬老人說他就弄不明白。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它不同的制度,收稅的制度不一樣。

  「《左傳》記載魯宣公十六年的稅收,除了原來徵收十分之一外,又按畝再收十分之一,意思就是再加上一倍的稅收(田賦)」,原來十分之一,再加十分之一,那就這個稅收已經加一倍了。「所以孔子作《春秋》,就書記這一段,認為這不合禮。」就是已經收了十分之一,又再加收十分之一,這個不合理。

  「有若對曰,盍徹乎!徹是周的納稅法之一」,周朝納稅的方法,其中的一種。「又說是井田的稅法」,又一說是井田制度的稅法。「徹就是貢助法,吾不能考據」,雪廬老人講,這個他不能夠去考據到底是什麼樣的稅法。「徹法大概是十分取一的稅法」,就是十分,收取十分之一的稅制方法。「但是法久則弊」,這個法傳久了就有它的弊端,「井田之中,好的土地大家都要,不好的才給國家,所以除井田外,另外再加一分稅,就是二。」有若說,盍徹乎!收稅就是收十分之一的稅。哀公講,已經又加一倍了,已經再加收十分之一就是二,這個意思。「有若回答說,何不行徹法?」

  『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有若說那你怎麼不收稅?徹就是收稅。「哀公說,早已不是實行徹法」,徹法是收十分之一,「已經十分收二了,二已經不足,你叫我只行徹」,叫我只收十分之一,「又去一半,更不足了。」現在收十分之二都已經不足,叫我只要行徹,只要收十分之一,又去掉一半那就更不足,更不夠用了。

  「有若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有子難道不知道這個事實嗎?為什麼魯君有錢想蓋長府?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事無二三」。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樁事情有八樁、九樁;能夠如意的事情,沒有二、三樁,如果一樁就很不錯了。「所以懂得道,知了生死的方法,君子就能坦蕩蕩,順天命,最後就有辦法。眼前的事都是假的,要放下現在就得放下,平常就必須練習放下,否則將來放不下,臨命終時會顛倒。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喜捨,必須有個捨字,一切如夢幻,捨了也可以。」這一段的開示非常的重要,這就是要看得破,放得下。所以懂得道,知道了生死的方法,君子就能坦蕩蕩,順天命,最後就有辦法。眼前的事都是假的,要放下現在就要放下,不能等什麼時候將來再放下。現在放不下,將來未必放得下,將來放不下,我們到臨命終的時候就迷惑顛倒。所以這一段開示,對我們念佛人特別重要。所以舉出阿彌陀佛慈悲喜捨,有一個捨字,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捨了也可以,這就很關鍵了。

  「魯君因為政權被三家把持,有一肚子牢騷,所以求享受,活一天就享受一天,這是糊塗。他不懂道,無法與言。人的福有一定,福享盡就受苦,壽與祿也都有一定。」我們一般講福祿壽都有一定,都有個定數,這個定數都是前生修的,這一生受的這個果報。前生沒修這一生就沒有,前生修多少,這一生就能享受多少,這都有個定數。像《了凡四訓》說這樁事情說得最清楚。所以要懂得道,不懂這個道理無法與言,就沒有辦法跟他講。這是講魯君政權被三家把持,當然他一肚子牢騷這是必然的。下面有若再回答魯君(魯哀公)的話。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古時候有人送一顆梨子來,大家庭不能分」,只有一顆,那家庭人那麼多怎麼去分?給誰都不公平,「便搗成碎」,把這個梨搗碎了,「倒入井中」,井水取上來大家都喝到了。「大家喝了都知道是梨」,有梨在裡面,「全家人心中舒服。當家者還沒有結婚,因為還沒結婚,所以沒有私心。」這句話也就是說,沒有結婚他還能為公,如果結了婚那就不一定。「百姓要是足了,當領袖還有不足嗎?」就是百姓如果都足夠了,那當領袖的還會有不足夠嗎?「百姓是誰的?百姓若不足,你必須操心,一家六口,只有你獨獨好,大家都不滿意,其餘的人會讓你足嗎?你更倒霉。縱使大家好意,非要你吃不可,也只能接受一次,不能常如此,因為人情就是如此,萬法無常。」

  這一段有若的回答,雪廬老人講解,這個百姓要是足夠用了,當領袖還有不足嗎?百姓是誰的?就是領袖管的!百姓若不足,那你就必須操心了。一家六口,就舉出一個家庭,一家六個人,只有獨獨你一個人好,那其他五個人大家都不滿意了,那其餘的人他會讓你足嗎?你更倒霉了。縱使大家好意,非要你吃不可,那也只能接受一次,不能常常如此,因為人情就是這樣,萬法無常。意思就是說,百姓足了,那君哪有不足?如果百姓不足,君怎麼能足?只有你當國君一個人很享受、很好,百姓大家都吃不飽,你當國君的那就要更倒霉,所以這是有若的回答。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