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三四集) 2019/7/14 福州 檔名:WD20-037-023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罕篇」第七章。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子罕這一篇多是記孔子的動作,所以比其他的問答難講,不知道他的用意是什麼。」
「你們聽的時候必須學會把段落分清楚,古人不加標點,後人的標點,句法有很多錯誤。你們必須注重文理,《論語正義》講的大意還不錯,朱注是連經也改了。」
「這一章所注的,吾不甚滿意,前面一章說孔子博學多能,如今卻說空空如也,順不下來。儒佛都講性,性有兩種嗎?」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發明引《焦氏筆乘》說,孔子心裡自己有所得,得什麼?見聞識知,泯絕無寄。見聞識知這四個字,泯絕而無所寄託,才是空空也,這空空如也四個字為最高的境界。」
「見,照見;聞,耳聞;識知為覺知,識是分別,覺是照。說照大家不懂,說分別大家容瞭易。覺,一般人有時會有錯覺,佛學說要正覺,從這裡舉一反三,若沒有錯覺,如何有正覺?」
「你們萬不可買櫝還珠,所以要知道事情都是很複雜,怕是買了假貨,不認真貨﹔對於真貨,只買它的空盒子,而棄置其中的真東西。」買一個裝寶珠的盒子,這個盒子很漂亮,裡面那個寶珠還給人家,不要了,就買了那個盒子。棄置盒子當中真的東西,只是買到外面裝寶珠的盒子,看到這個盒子比寶珠漂亮,買了假貨,拋棄真貨,這就是買櫝還珠。「吾也常買假貨,假的比真的還好看,因為真的只說一方面,假的各方面都說,而且弄上花。」外面那個盒子弄得很花巧,非常漂亮,但是不知道裡面那個寶珠才是真貨。外面那個盒子看起來比裡面那個漂亮,但是那個不值錢。
「吾未見過見聞識知,只有見過見聞覺知。真如本性本無這些見聞覺知,因為見聞覺知都是分別錯覺。真如本性只有照字」,照這個字,「比如:照見五蘊皆空,沒有說:分別五蘊皆空。佛為無分別智,智有世智辯聰,為什麼六度說般若而不說智慧?因為智慧中有邪智、邪慧,般若只有照,照即是寂,寂即是照,若寂而不照是死的,照而不寂就亂動。誰懂孔子?孔子已經博學多聞,卻說無知也。這與空空如也,是一貫下來的,意思是說:吾有見聞覺知乎?沒有也。」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禪宗說,心即是性,唯識宗把性與心分開來說,說八識,不說八性。孔子說,我有見聞覺知嗎?沒有,為什麼你沒有呢?沒有見聞覺知,那如何個辦事法?」那怎麼辦事?「這點一般人不懂。」
『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有鄙夫問於我,鄙夫,沒有學問的人,所知不多,很陋的人,他來問我,問什麼事呢?事情很多,而且千變萬化,所以只簡單說:問於我而已。」
「沒有見聞覺知就是空空如也,講空就不空了,講一句也不空,所以一講真如本性,便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空是名相,心中有此空也就不空了,所以空不能講,連空也空,所以說是空空如也,空空如也這才是沒有見聞覺知。」
「孔子因為是空空如也,所以說是無知也。依文法,必得將空空如也安置在中間,不可直接說。空空如也,扣吾有知乎哉,無知也這一句。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扣有鄙夫問於我這一句。這種文章,如今的大文豪不能知道。若文字倒置,義味便全沒了。唉呀!不認字不懂文,如何講經?」
「孔子尚且述而不作,何況是我們!不可亂做亂看。」
「自己用時,一方面執其兩端用其中,與人來問,二方面要叩其兩端而竭焉。這有什麼不同?」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叩,及也,到了,就是叩問的意思。兩端,有利有弊,大小事都不簡單,都有利害,孤陽不生,一元化講不通,如喝茶也不簡單,你為什麼喝?便有個喝與不喝,茶也有許多講究,二只是代表而已,其實是多端。大主要處在利弊二字,利有大小之別,害也有大小之別,大小事都有利有害,所以孔子必得問他所問的事的情形,問明白了,兩邊都給你說盡了,至於如何選擇,主權在問的人。」兩方面都竭,就是給你說盡了,說清楚了。利害都講清楚、說明白了,如何選擇,決定權在問的人。
「舜執其兩端而用其中,而用其中是舜的決斷辭,不取空、有,取中道。孔子而竭焉,則是活動辭。舜是用中,孔子是竭,孔子與舜一樣不一樣?這一章句句都是精華。」
「《集解》比宋儒好。」
「為什麼一章當中,又說我,又說吾?《集釋》餘論引《四書纂箋》云:就己而言則曰吾」,就自己來講就說是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因為是對別人而講的,就說我。「認字真不容易啊!」
「解脫就是空,言語文字都是空,都是相,不是空是什麼?」
好,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