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8/4/5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  檔名:WD20-032-0002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我們接著上一節課跟大家學習印祖開示中有關三皈依的意義。佛在世,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了,我們要依法,就是所謂依法不依人。這個當中四依法非常重要,這是我們後世學佛的弟子學習所依據的理論原則,就是三皈依皈依佛當中的四依法,這個觀念非常重要。

  我們佛門早晚課,以及做佛事,譬如我們常做的三時繫念,到最後都有皈依三寶。為什麼佛門每天要早晚皈依三寶?這個功課是提醒我們三寶弟子,不要忘記自己已經皈依了三寶。早課是一個提醒,晚課是反省,反省我們今天這一天當中,我們在生活上遇到的人事物,特別遇到的一些事情有沒有違背三寶,晚課做個反省。如果有違背要趕快回頭,皈依三寶;沒有違背,要繼續保持,不要忘失掉,早晚課是這個作用。最近這二、三年,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在講經之前也都念個皈依三寶,這個也是告訴我們,我們學佛皈依三寶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大家發願,在佛門皈依三寶,不是這個儀式舉行完成了,皈依證拿到了,我們就算是皈依三寶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我們舉行完這個儀式之後,從今日起到命終時,時時刻刻不要忘記我們已經皈依三寶,一定要依照三寶的理論原則來學習,不能夠違背,這樣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佛不在世,我們以法為中心。法就是經典,經典也就是我們修學的理論依據,如果不依經典,那就不是佛說的。所以古大德講,「離經一字,便同魔說」,就是背離經典一個字,就好像魔說的,那不是佛說的。一個字有這麼嚴重嗎?的確,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必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依照經典來修學,才是正確的。

  依經首先我們要也要理解經義,我們在開經偈裡面念,「願解如來真實義」,要真正理解經的意思。如果不解經義,我們也很難去修行,不知道怎麼修;必定理解之後,才能在生活上去修學,在待人處事接物方面去修學,這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淨宗學會,我們大家都讀誦《無量壽經》。讀經是為了受持,不是經讀完了,我們也就功課做完了,也就沒事了;經讀完之後,要思惟經義,佛在這個經裡面對我們的開示,他怎麼教導我們,在生活當中如何待人處事接物。必須理解經義,我們才知道怎麼去修行,這個也很重要。因此我們除了讀經,還要聽經聞法。所以我們淨老和尚長期給我們講解的《無量壽經》,最近這些年講的《大經科註》,這個都是非常寶貴的開示,非常寶貴的。所以我們要常常聽,常常薰習,常常提醒。薰習,印象深刻了,我們就有悟處,就知道怎麼去修行。所以必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另外我們第一天,我們淨老和尚也錄了一個光碟,他給我們講到善學這樁事情。我們學習也要善學,我們現在學習,大家都在學,但是不善學,甚至學錯、學偏了,這個也大有人在。善這個字非常重要,我們決定不能疏忽。我們聽經也要善聽,不善聽往往意思聽錯、聽偏,誤解、曲解、錯解。所以這個聽,心態非常重要。佛在經典上,要講經前,弟子提出一個問題,在還沒有講之前,都會交代「諦聽諦聽」,諦是審諦,就是你要專心,你要仔細的聽,才不會把意思聽錯了。所以要諦聽,諦聽就是全神貫注,專心來聽講,這樣才能真正體會經的意思,能夠體會到經義。如果不能諦聽,往往聽的一知半解,或者聽偏差了。所以這個聽的態度,用心也非常重要,要諦聽。要善聽,要善學,關鍵在那個善,如果不善,就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原理原則,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

  印祖講,「既皈依法,當以法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皈依外道典籍」。外道典籍是教我們心外求法的這些經典,這個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的,我們就不再去皈依,我們皈依的就是佛經。在佛經裡面最重要的,能夠幫助我們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在我們現前這個末法時期,唯有淨土經典能做得到橫超三界。其他法門在末法時期很難有成就,很難在一生當中我們能夠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的。所以,淨宗三經或者五經,三經是根本的,這是我們修學淨土法門主要皈依的經典。淨土三經之外的,大乘、小乘,乃至世間的善書,都是淨土經典的補充說明,幫助我們深入淨土經典的,我們這樣來學習就沒有錯了。

  「既皈依僧,當以僧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皈依外道徒眾」。皈依僧,這個僧,在家、出家都稱為僧,僧它是一個團體,僧眾。在佛門裡面,四個人在一起共同修學,就稱為一個僧團,有出家的僧團,有在家的僧團。在大乘佛教,北傳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僧團,四眾弟子四個人在一起共修,就成為一個僧團,一個團體。這個僧,它是清淨和合的意思。修六和敬,修清淨心的一個共修的團體,都可以稱為僧團。在小乘教,在南傳的僧團只有出家二眾,出家男眾、女眾,在家居士就不稱僧團。在大乘,四眾都稱為僧團。這個我們也要知道。僧,一個團體它學習的內容,我們也要知道。如果這個團體它學的是心外求法,不管在家、出家的團體,它學錯了,我們就不要去參加它的共修,不要去參加。那是外道,雖然他拿著佛經,但是他把經典講錯了,把人誤導了,你再去跟著他,他錯你也跟著錯,就不能去皈依他,不去參加他的共修。所以,第一天我們淨老和尚講的這個光盤,大家帶回去要多聽、常聽,必定要聽得清楚、聽得明白。

  現在有人講的淨土經典,斷章取義,把那個意思講錯了,很多人跟著他們去學,也是拿著《無量壽經》。這個是最麻煩的,如果說拿其他外面的外道典籍,大家比較容易分辨。他也拿著佛經,而且我們淨宗現在在修《無量壽經》,他也拿《無量壽經》,然後把這個經意思斷章取義講錯了,把人誤導了,這個我們就不可以去皈依了。你去皈依他那個團體,他錯了,你就跟著錯了,他不能往生,我們也跟著不能往生,那不是很冤枉嗎?沒有遇到淨土法門,那沒辦法;現在遇到,又被誤導,又造成這一生往生的障礙,真的叫很可惜,非常可惜。所以《無量壽經》讀要讀透,要讀圓,不能斷章取義,一知半解的就要做人的老師,好為人師,自己走錯路了,還牽引很多人跟著錯。好像《楞嚴經》講的,「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這個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能不謹慎。

  我們三皈依就先跟大家學習到這裡。皈依的原理原則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只會念一念,實在講,遇到事情來,不知道怎麼皈,也不知道依靠什麼。這個三皈依都落空了,最基本的三皈依都落空了,怎麼能回歸自性三寶?這個大家要謹慎去思考這個事情。我們老和尚第一天講的那個光盤,內容也就是三皈依,善學、善聽。

  我們現在請大家再看到前面,看《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輯,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第九段,我們今天從第十段開始。你要看課本,翻開一百四十九頁,最後一行。如果要看字幕的,銀幕上有字幕。我們看第十段,我把這一段文念一遍:

  【十。世間一成不變之好人少。一成不變之壞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壞之人。所以教化最為緊要。】

  印祖這一段開示,我們看也似乎很容易明白。這個世間一成不變的好人少,一成不變的壞人也少,就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壞的人比較多,一成不變的很少,這是講大多數,大多數是可好可壞、可上可下。這個好壞就關鍵到『教化』,教化的關係就很大。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給我們開示,他說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那我們就知道了,好人、壞人都是教出來的,教他好的他就成為好人,教他不好的他就變成壞人,跟教化的關係很密切,就是你怎麼教的,你是教他好的,還是教他不好的。

  講到這裡,特別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現代可以說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往往把那個好的看作是壞的,把那個壞的看作是好的,現在大多數人是這樣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沒有學習我們老祖宗的傳統文化,儒釋道的聖賢佛菩薩教育,沒有學習這些經典。這個經典就是好壞的一個標準,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經典寫得很清楚,寫得很明白。我們沒有去學習這些佛菩薩、聖賢的經典,當然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沒有標準,沒有依據,因此往往把不好當作好的,好的看作不好的,完全顛倒了。學到不好的,學錯了,原來是一個好人,他也變成壞人了。

  大概在三十年前,那個時候台北大乘精舍,是專門印佛經的,印大乘經典流通。這個精舍的創辦人樂崇輝居士,姓樂,音樂的樂。大乘精舍我去過,好像在台北市武昌街。他們家就是北京同仁堂,他們樂家到台北也開一家北京同仁堂的中藥鋪,北京同仁堂是他們家開的。這個樂居士他有學佛,在他們那個藥鋪地下室,他辦一個大乘精舍,專門印大乘經典流通的。大乘精舍他們也曾經辦監獄的弘法,那個時候樂居士請我一個星期去一次,到台北土城看守所,去給受刑人講佛法,去那邊講課。我每次去,總是看到很多年輕人,相貌長得很好,也很有福報,怎麼都是作奸犯科被抓進來?那個就是沒有家庭教育,孩子寵壞、慣壞了,在社會上跟著壞人學壞了,把一生美好的前途都葬送掉了。所以我看到也非常為他們惋惜,怎麼相貌都這麼好,作奸犯科,犯罪了?因此,教化就非常重要。

  「教化」的標準在哪裡?這幾年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儒釋道三個根,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經》。儒釋道三個根,這是善惡的標準,合乎這三個根就是善,違背這三個根就是惡。所以我們教化,教是教導、教育、教學,就是以這三個根的內容,做為我們教學的一個標準。教的人、學的人接受聖賢佛菩薩的教育,他就起了變化,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成聖,他就起了變化。所以古時候讀書人也知道,讀書會變化氣質。變化氣質就是原來習氣不好,造惡業,現在讀了聖賢書,知道錯了,改過來,就化惡為善,變化氣質了;進一步化迷為悟,再來就化凡成聖。因此教化要有標準,我們才能夠依這個標準來學習。

  印光祖師在世,他是以《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以這三本書做為教化的一個標準。這三本書內容講的是因果教育,儒釋道三個根講的倫理道德因果,這三本書內容也涵蓋倫理道德因果,特別提倡因果教育。所以,印祖講,這個世界上如果人人明白因果,明瞭因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然人就不敢造惡業,大家都不造惡業,天下就太平了。這個時候,人人明瞭因果,是大治之道,這個是天下大治之道。如果人人都不明瞭因果,就胡作妄為,是大亂之道。所以印祖特別強調因果教育,他說這個世界上,我們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縱然所有的佛菩薩、神仙都降臨在這個地球上,也救不了這個世界。可見得印祖對因果教育特別重視。當然我們也要重視因果教育,如果時間比較不多的同修,我建議可以先讀《太上感應篇》,讀個三百遍,讀上一千遍,你心裡就知道善惡的標準在哪裡。讀多了,印象深刻,你再觀察周邊的這些人事物,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可以從這裡來學起。

  所以,我們現在台北華藏的職工、義工,每一天來上班前都要讀一遍《太上感應篇》。《感應篇》的註解很多,印光祖師也提倡《直講》,很簡單,現代人看了比較容易明瞭;如果要深入的,有《彙編》,引用三教經典來註解,那內容就非常豐富。讀了《太上感應篇彙編》等於讀了三教的經典,都有了,修學的心法、修學的要領都在裡面,儒家的修學心法,道家的修學心法,佛家的修學心法,都匯集在《彙編》裡面。這個印祖也很推薦,大家可以先讀這一部。

  《了凡四訓》講改造命運。《安士全書》有四卷,第一卷就是「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周安士居士也是引用三教的經典來註解這一篇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安士全書》,印祖讚歎這本書是天下奇書,每個人的家裡都要典藏一本《安士全書》,傳給後代子孫。《安士全書》我有空也跟大家學習學習,講聽大家都非常有受用,也解決我們現前在生活上一些問題。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十一。止要加以教化。即無不可以使之改惡歸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

  第十一段又給我們開示,『止要加以教化』,人不是天生的聖人,都是要加以教化,教導聖賢佛菩薩的經典,以這個做教材來教學、來教導、來教育,就能夠使一個人產生變化。『即無不可以使之改惡歸善』,如果加以教化,沒有一個不能改惡歸善的,是時間的問題,都能夠改惡歸善。根器比較好的他很快就回頭,根器比較差的需要一段時間,更差的就要更長的時間,總是能夠幫助他改惡歸善,只要加以教化。

  這個教化,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跟這些大使們交流,提倡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聖賢、佛菩薩的教育,能夠幫助這個世界達到和平。這些大使聽了之後也同意,理論上講的是很好,但是最後的結論,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理想,事實上做不到,理論很好,事實做不到。我們淨老和尚聽到這些大使這種回應,真的是潑冷水,是一個理想,事實做不到,講了那麼多就沒有意義。所以想來想去,光靠這樣宣傳去講,大家還是沒有信心,總是要做出一個具體的效果,做出一個真實的成績給大家看,大家才會相信。因此就想找個地方去做實驗,我們老祖宗傳下來這些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方法,到底在現代還管不管用?海內外找了很多地方,因緣都不具足,後來回到家鄉安徽廬江,找到湯池鎮。這個小鎮住了四萬八千人,給鄉親講這個構想,想要在家鄉找個實驗的地點。後來這些鄉親帶我們老和尚去看,看一看覺得湯池這個地方很適合,結果在那裡做一個實驗點,就在那裡進行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很多當初學習傳統文化的老師去教學,原來預計大概最少要有三年才能見到效果,但是沒有想到竟然三個月就看到效果。半年之後這個小鎮上民風大變,鄰居也能和睦相處,婆媳也能夠相安無事,離婚率也減少,計程車司機路不拾遺,撿到錢也會送到派出所,鄰居跟鄰居以前吵架的、打架的,現在沒有了,民風大變。到了二OO六年,就把這個教學成績,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呈現給各國大使,這個時候大家才開始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沒有因為時間、地區的不同有所改變,還是一樣有效,以前有效,現在還是有效,關鍵要有人去教,就是要有人去教化,關鍵在這裡,還是在人,要有人去教。有了這個實驗點成功之後,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大家信心大增。所以現在海內外愈來愈多公司行號、企業團體學習傳統文化,現在中央也定了要恢復我們中華優良的傳統文化,大家來學習。湯池小鎮是一個實驗成功的地區。

  最近這幾年,也有同修發心辦道德講堂,道德講堂是沒有請老師的,湯池那個是有老師在現場教導,道德講堂是採用光盤的教學,用光盤。但是也是要有輔導的老師,還是要有輔導的,只是說不是親自的教,是從旁來協助、來輔導。這個道德講堂也辦得很有效果,聽七天課下來,真的,人的思想、觀念,以前做了很多壞事自己不知道,聽了七天課,才知道以前都錯了,所以開始回頭做一個大的轉變。有人開電動玩具店的,上了七天課,知道這個害人,竟然能夠回家就把那個電動玩具店關掉,虧本他也關掉,知道賺這個錢不道德,害人子弟。道德講堂它主要的效果,現在很多地方也都在辦,都有效果,關鍵就是封閉式的,好像閉關一樣,就是專心聽七天課,手機要先收起來,專心聽七天課。剛開始第一天、第二天,大家平常看手機看習慣了,不看很不習慣,心浮氣躁,定不下來;到第三天以後,慢慢習慣了,這個心平靜,定下來了,聽的課,他就有受用。

  所以,這個七天最好效果的就是當中的三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效果最好。這個過去倓虛老法師在香港打佛七,在佛七開示也曾經有這麼一段開示,倓老他說打佛七最得力的時間是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這三天最得力。什麼道理?第一天、第二天大家剛剛來,大家心還沒有靜下來,還沒有定下來,還心浮氣躁,所以念佛效果就不明顯。到第三天,心開始定下來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效果最好。到第六天開始心又浮動了,想一想再過二天佛七就圓滿了,又想到什麼事情了;第七天可能準備要回家,圓滿了,有什麼事情。所以七天當中三天最得力,這個也有道理。聽課應該跟這個也是有相關的,也是一樣的,聽課有專心聽跟沒專心聽,聽的效果也不一樣。譬如說現在人坐在這裡聽,但心裡想我等一下要做什麼;有人要回家,歸心似箭,想到家裡什麼事情,雖然坐在這裡,心不在焉,聽的效果,吸收就沒有那麼良好。所以我看道德講堂的效果,就是閉關、收手機,它的效果才出現。它的效果是從什麼地方產生?就是從心平氣和當中,我們人就生智慧。當我們一個人心浮氣躁,心很浮動的時候,我們智慧就不明顯。一定要讓這個心,這個浮躁的心沉澱下來,要靜下來,我們來聽經才有受用。

  所以,過去講經儀規比較多、比較長,主要是收心的。好像我們做法會也是一樣,打佛七也是一樣,特別我們是通車的打佛七,第一枝香,先念個《彌陀經》,唱個蓮池讚。為什麼?收收心,因為剛剛坐車子,匆匆忙忙跑到這裡來,心還不定。所以先唱個讚,誦個經,念個往生咒,然後唱個讚佛偈,再來念佛,這個時候心就比較穩定,是這個作用。講經之前唱個開經偈也是定心的,心先沉澱下來,然後靜靜的來聽講,才能諦聽。如果心浮氣躁,一面聽一面在看手機,我看我在這邊也都白講了。講完了,聽完了,講什麼沒聽到,沒聽清楚。所以那個道德講堂的效果,我知道。這個道德講堂我很早就想過了,只是我沒有時間去帶大家,很多年前我就想到用這個方式,但是我沒有想到收手機,收手機才有效果。如果不收手機,縱然有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收手機還是有必要的。在大陸來學習的人比較乖,說收手機就收手機,在台灣不行,我要收大家都有意見。所以在台灣我只能要求上課不要開機,下課再去開,效果就不如大陸。大陸的同修還是比台灣乖,比較乖。感謝大家熱烈的回應,我也不是過分讚歎,的確是這樣。因為我辦這個講座,在台灣辦,要收手機,都給我反應有困難。台灣做不到,大陸能做得到,所以大陸學習的效果就比台灣好。這個道德講堂的確也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可以推廣的,特別現在也有電腦網路,那就更方便了,現在連光盤都不要,你只要有網路,現在一上網,什麼都有了。

  時間到了,我們這一節課就先上到這裡。所以這一段,「止要加以教化,即無不可以使之改惡歸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我們下課休息,我們後面還有一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