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選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7/11/9  台灣花蓮縣立體育館  檔名:WD20-027-0002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花蓮淨宗學會李會長,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這個時間由悟道來跟大家講講話。我們現在發給大家的是《淨土集》。《淨土集》請拿一本給我。這邊有印李炳南老居士當年在台中蓮社開示的「口念耳聽,百八不亂」,還有「帶業往生」,這個資料大家帶回去務必多看幾遍,因為這個講得很淺顯,大家都能看得懂,這個對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非常重要。

  今天我們花蓮有十一位同修要皈依,原來想講這份資料,但是有同修要皈依,也是要把皈依的意義跟大家說一說。這份資料大家自己看都能看得明白,多看幾遍。現在請大家翻開《淨土集》,請看《淨土集》第一百七十一頁,「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二集。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在美國節錄的「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二集第一段就是講到有關三皈依,就是印光祖師給皈依同修的一個開示。這個開示我們淨老和尚在三皈傳授講得非常詳細,所以發心皈依的同修務必請回去多聽幾遍、多看幾遍,有光碟、網路,這個資料都有。這次我們講解的資料是以《淨土集》為主。

  我們在《淨土集》找到印光祖師對皈依的開示。請看第二集第一段:「需知所謂歸依者,乃歸依一切佛法僧三寶,非歸依個人。例如今日各位來歸依,我不過代表三寶,授證三歸,並非歸依我一人。每見僧俗有誤解歸依意義者,在家人則曰我歸依某法師,出家人則曰某是我歸依弟子。遺大取小,廢公為私,可悲可嘆。故為因便說明,免再貽誤。望各注意。」

  這一段我們看印祖的開示,也是跟我們淨老和尚講的一樣,就是大家發心皈依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哪一位法師,皈依是皈依三寶,這個一定要了解清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皈依個人。我們皈依必定要請一位出家的法師來給我們傳授,出家法師是佛教僧團的一個代表,他是僧團的代表,代表佛教來傳授,來證明你發願皈依三寶,要依三寶的原理原則來修學。所以,這個法師他是把三寶的意義傳授給皈依的人,給他講解,給他說明,知道從哪裡回歸,回歸之後要依靠什麼。這個法師他是傳授、證明,給你傳授,給你證明,不是皈依他個人。因此我們看到淨老和尚印的皈依證,它下面都印得很清楚,三皈證明阿闍黎淨空,這是他給你傳授,給你證明,你今天發願皈依三寶,要依三寶的原理原則來修學。

  這個意思沒有說明,現在的確我們在佛教界,在家人、出家人都把三皈依的意義錯解了。在家人就講,某某法師是我皈依的師父,我皈依某某法師,我皈依哪一位大法師;出家人也誤解皈依的意思,某某居士是皈依我的弟子,變成皈依我了,不是皈依三寶,這個完全搞錯了。所以,皈依證明明寫著皈依三寶,怎麼變成皈依個人,這完全就是搞錯了,誤解。所以這個不得不做說明、不做解釋。所以大家皈依一定要知道,我們是皈依三寶。祖師在此地也給我們提醒,說現在遺大取小,三寶是盡虛空遍法界,現在變成皈依一個人,那就非常的渺小了,這遺大取小。佛法僧都是遍十方法界,所以,我們在上午供念「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佛法僧是常住,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這是廣大無際。如果誤解,變成很渺小,變成一個人。

  皈依跟拜師父它的性質上不一樣,如果你拜哪一位法師做老師,這個是師生關係,佛門叫弟子,師生關係,這是另外的,這個不能搞混,不能混淆在一起。拜師是另外的,皈依又是皈依的,這個一定要分清楚。這個是講顯教的。密宗密教它有它皈依的儀軌,跟顯教不一樣。密宗他先皈依金剛上師,再皈依三寶,它的道理就是說三寶都是金剛上師來傳授的,這個是密宗密教它的皈依,他們不是三皈依,講四皈依。顯教講三皈依。實在講,顯教跟密宗實在是沒有兩樣,密宗是特別強調皈依金剛上師,上師就是老師,老師至高無上,把老師看作佛一樣,因為佛法都是老師傳授的,沒有老師傳授,自己不懂,要依老師來學習。實在講,我們看到顯教,我們看淨土三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三皈依是第二福第一句。第一福,我們常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第二福才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就是入佛門,不管顯宗、密教,大乘、小乘,入佛門必定要三皈依。如果沒有三皈依就不是正式的佛弟子,必定要三皈依,才是正式的佛門弟子。第三福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福。第二福是出世間二乘福,就是佛法出世間法,出離六道,必須從三皈依開始,三皈依是第二福。前面第一福,這個很明顯的就是最根本,就是基礎,地基。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二乘福,第三福是菩薩福。這個三福就好像三層樓,第一福是第一層,第二福是第二層,第三福是第三層。

  我們要受持三皈,照《觀無量壽佛經》的層次來學習,那必定要先落實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福做到了,才有資格來受持三皈。現在到佛門來皈依的人很多,皈依的人有幾個人做到第一福?我們就不要去看別人,回頭看看自己,我自己有沒有做到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想一想自己沒做到。甚至有些人皈依了幾十年,第一福的概念都沒有。那麼沒有,都已經皈依了,這個皈依就有名無實,是掛名的,沒有實質的皈依,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我們受三皈依要有實質,必須依照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來落實、來學習,把它做到,那才有實質的意義;否則都是形式,沒有實質。

  我們現在都皈依了,不但皈依了,還受了五戒,也有很多同修受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甚至菩薩戒也都受了,三壇大戒,這個戒受了怎麼樣?還是形式,沒有實質。為什麼?所有的戒都是從三皈依開始的,沒有三皈依,這些戒也都落空了。三皈依的基礎是從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三皈依的基礎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沒有第一福的基礎,那三皈依也落空了,統統變成形式,沒有實質。

  我們現在又受皈依,戒也受了幾十年,怎麼辦?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老人家大慈大悲,我記得在十二年前,到美國、加拿大去巡迴演講,他老人家就是叫我講這個三個根的大意。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在海內外極力提倡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繼承,要從扎根教育做起。樹沒有根活不了。有根,縱然到冬天都枯萎了,但是根在,明年春天它還會再長出新的枝葉,會長新的。那個根沒有,就像花瓶的花一樣,放個幾天很好看,但是枯掉也就沒有了。沒有根,它不會再生長;有了根,它才會再繼續不斷的生長,生生不息。所以這個根重要。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早年也常常講淨業三福,有專題演講,講到這個三福,主要是簡略的把這個三福的重要性給我們提示,沒有詳細介紹具體修學的內容。到這十幾年來,他老人家也看到我們淨宗同修修學,有新的同修、有老的同修,老同修修了幾十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消息,新的同修剛入佛門,剛接觸佛法,也很茫然,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所以,他老人家大慈大悲,具體的給我們指出,修學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是教倫理道德,以儒家的《弟子規》來落實這兩句經文。我們看看《弟子規》的內容,講的的確就是要怎麼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一個具體的做法,在生活上「入則孝,出則弟」,具體的做法。第三句,「慈心不殺」,以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來落實修學這句經文。慈心不殺這句講的是因果教育。「修十善業」,以佛家的《佛說十善業道經》來落實第四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講的都是因果教育,講因果;前面儒家《弟子規》,在講倫理道德教育,這個是根。有了這個根再學習相關的典籍,四書五經,道家的《道德經》、《清靜經》,佛家的大乘經典,那才有基礎,才能學得成就。

  我們仔細看,我們淨宗學會淨老和尚提倡主修的經典,《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是淨土三經的第一經,這部經講得最詳細、最圓滿。你看,佛在「往生正因」、「三輩往生」這兩品經,還有三十三到三十七這五品經的經文,講的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我們仔細看了內容就是這個。因此我們淨老和尚交代悟道,到美國、加拿大,那邊我們淨宗老同修很多,大家也是念佛念很多年,勸大家要修三個根,我去演講就講這個大意。我們老和尚講,勸大家要補習這個功課。怎麼叫補習?先拿到三皈證書,但是還沒上課,沒上課,現在你要有實質的成績,那必須要補習這個功課,不然你拿到那個也是落空了,也不是真的。我們拿了三皈依這個證書,這張就好像是入門證書,承認你是佛門三寶弟子。你是三寶弟子,你必定做到第一福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必定做到這個。如果沒有做到,拿了這個入門證書,那是有名無實,沒有實質。這個做到,我們再來接受三皈依,那就是真的三寶弟子,那不是假的。

  真的三寶弟子跟假的三寶弟子有什麼不同?真的三寶弟子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給你保護,假的三寶弟子就沒有了,沒有三十六位護法神。護法善神沒有保護我們,那什麼神在跟隨我們?就是邪神、凶神。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念佛的同修被眾生附體,冤親債主附在他的身體來干擾他,或者種種的業障現前,這些實在講就是沒有第一福的基礎。沒有第一福的基礎,受了三皈依,那也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因此沒有護法神保護。沒有護法神保護,如果等到他運氣衰的時候,我們過去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當中跟眾生結冤的很多,我們不要說其他的,我們就舉出一個殺生吃肉,這條我們過去有沒有幹過?不要說過去生,這一生還沒有學佛之前,我想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犯殺生這個罪。像我自己就犯很嚴重,我們殺生吃肉就是跟眾生結冤仇,冤冤相報,你殺牠,將來被牠遇到了,換牠殺我們;現在吃牠,將來換牠吃我們。互相吃,互相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說冤親債主多不多?一大堆!如果沒有真修,這些冤親債主時間到了他就來討債、就來報復了,肯定的。如果真修,有護法神保護,而且比較有善根的冤親債主他還懂得尊重你,看到你在真修,他也就放棄報復的念頭。你真修,把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都得利益,這是真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這個認識。

  這次我們辦祭祖這個因緣,也是前一段時間,我們淨老和尚聽到花蓮縣傅縣長傅崐萁先生,在花蓮縣全縣推動讀經,中小學列為課程來讀誦,我們老和尚聽了非常歡喜讚歎。也邀請縣長到台南去,但是縣長很忙,公務很多。今天來也是硬湊時間出來的,祭祖完要趕快離開,下午一點在議會要總質詢,總質詢都要去準備一些東西。所以非常難得,也非常殊勝,這個也是具有歷史的意義。縣長當主祭是名正言順,帶頭來拜祖先,就是提倡孝道。你看我們兩邊的對聯講,「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從孝養父母,一直推到我們歷代祖先,我們歷代祖先都不敢忘記,現前的父母就更不敢忘記。

  《論語》裡面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提倡孝道,一切善都是從孝生起,所謂「百善孝為先」。如果對父母都不孝,他會去尊敬別人,那個也是假的,那個只是利害關係,那不是真的。真的必須從孝,孝心、孝道產生。孝的意義是非常的深廣,深廣無際,從孝養我們自己這一生的父母,推廣到生生世世的父母,推廣到孝養一切眾生,所以這個孝它是廣大圓滿。淨業三福後面這個十句,實在講統統是「孝養父母」這個第一句所發展出來的。孝養父母,從孝順父母,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志。孝要懂得養,讓父母操心、煩心,就是不孝。譬如說你對父母很恭敬,也都供養錢財,物質生活上照顧得很周到,但是兄弟不和,這樣孝有沒有做到?沒有。為什麼?父母傷心、操心。做父母看到兄弟一天到晚在打架,你再好吃的東西給他吃,他會開心嗎?這個為人父母的人就知道了,你的兒女不和,你做父母的人,兒女供養你再好吃的東西,供養你再多的錢,你會不會開心?不開心。如果兄弟和睦,對父母縱然很簡單的供養,他都很快樂,這必定的。所以《弟子規》裡面講,「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孝就在當中了,這是在家裡。「入則孝」,在家裡。「出則弟」,出門你到外面社會上公司行號上班,如果跟同事不和,這樣孝不孝?不孝,老闆操心,父母也操心。

  因此,這個孝我們也要去讀相關的典籍,才知道怎麼樣做才真正落實孝道。在儒家孔子有講一部《孝經》,你看從庶人到天子,各人盡孝不一樣。在《論語》裡面講,孔子的學生問夫子孝,怎麼樣做才是孝,夫子回答的都不一樣,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問題情況不同。譬如說有學生他就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那這個學生去問孔老夫子說,怎麼樣做才是孝養父母?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擔心兒女的身體不好,兒女的身體不好,你說父母他擔心不擔心?做兒女的人他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你說賺再多的錢給他,也是不孝,你讓父母操心,不孝。所以,你要把身體照顧好,那就是你應該做的,這樣就盡孝了。

  因此,孝它是廣大無際的,在佛門講,那更是至善圓滿了,佛門也有一部孝經,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真的是佛門的孝經,這個孝講三世。儒家講一生一世的孝,佛門講三世的孝,就圓滿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父母都要盡孝。孝講到究竟圓滿就是成佛,這個孝道才達到究竟圓滿,這是地藏菩薩給我們做一個代表。地藏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為了救他的母親離開地獄發了這個願。這個願,凡是墮在地獄裡面的,都是他的父母,所以,要把他所有的父母統統度到成佛了,他自己才示現成佛。所以,佛門由地藏菩薩來代表孝道是有道理的。四大菩薩的道場在我們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地藏菩薩代表孝,孝道,觀音菩薩代表慈悲,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大行。孝是第一個,如果對父母都不孝,對眾生他也不會有慈悲心,當然也沒有智慧,也沒有普賢的行願。這個是根本,孝是根本,所有善行,所有功德,世出世法都是從這個大根大本所產生的。因此,我們要受三皈依,淨業三福第一福不可以疏忽,後面十句經文,實在講都是在落實第一句「孝養父母」的。你孝養父母,你對老師要不要尊敬、要不要奉事?要;如果對老師不敬,那就不孝了。你要不要有慈悲心?如果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一天到晚殺生,那也不孝;又造十惡業,那就更不孝了。皈依三寶,有名無實,也不孝;後面統統沒有了,戒、威儀都沒有了。縱然受了戒,表面上很有威儀,那只有形式,他沒有實質,那是假的,也沒有用。那更不可能有菩提心,也不信因果,讀誦大乘也不能落實,能落實才能為人演說。所以,沒有前面這個,後面統統落空,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我們現在學習,真的要從淨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來落實。所以今天接受三皈依的同修,包括已經皈依過的同修,我們還沒有落實這三個根,我們還是要來補習這個功課。第一個就是儒家的《弟子規》,第二個就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第三個就是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前面《弟子規》跟《感應篇》落實了,《十善業道》我們淨老和尚講過,就很容易了,修十善業就不困難,為什麼?前面兩個都是《十善業》的內容。十善業講十條,講得很簡單,詳細的內容就是前面的《弟子規》跟《感應篇》。所以,有《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修十善業就很容易,就不會造十惡業。

  在三個根當中,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特別提倡《感應篇》,還有《安士全書》、《了凡四訓》,這三本書內容講的都是因果教育,讓我們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認識之後斷惡修善,以因果教育來輔助倫理道德的教育。特別在現前這個時代,印光祖師給我們開示,說現前這個時代,如果再不提倡因果教育,他老人家講,縱然所有的佛菩薩、神仙統統降臨到這個世界,也救不了這個世界。可見得印祖對我們當前這個時代因果教育重視的程度。這我們仔細去想一想,很有道理,為什麼?我們學了倫理道德,如果沒有因果教育來輔助,的確我們遇到一些境界也很難不受誘惑。

  我們舉個例子,《弟子規》講的都是倫理道德,我們世間人,不管中國、外國,大家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為什麼?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為了財利,特別這個財利,財色名食睡,財擺在第一個,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管中國人、外國人,沒有不為財的。在儒家倫理道德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君子也愛財,也需要財,但是他取之有道,合情、合理、合法的。小人愛財就不擇手段,往往做出非法取得不義之財,取不義之財總是認為自己只要能得到利益為前提,其他他不管的,這個對我有利,我得到好處,他就不管什麼倫理道德,先拿來再說。所以,倫理道德當遇到財色現前的時候,也很難不受誘惑,往往就把倫理道德擺在一邊。如果明瞭因果教育,那大大不一樣了。

  這次我們在福州,還有在上海,我也找我們華藏的同修、上海的同修,跟大家一起學習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我常常在做法會,但是對於我們師父上人淨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實在講很慚愧,也沒有找時間好好來跟大家學習,這次我也是特別安排這個時間跟大家一起學習《太上感應篇》。學習,每梯次三天,一天我講六個小時,我感覺我自己很有受用。過去就是心浮氣躁的,《感應篇》看過去,有個概念,但是體會不深刻,這次體會比較深刻一點。我們一定要有個密集的時間來學習,這個效果會比較好,效果上比較好。

  《感應篇》到後面,太上給我們講,「取非義之財者」,不義之財,「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就是用不法的手段取得的財物,就好像吃已經壞掉的肉,有毒了,好像喝到有毒的酒,吃到有毒的肉,喝到有毒的酒,想要用這個來止渴,讓我們肚子填飽,不但不飽,不能解渴,反而被毒死了。所以,《感應篇》用這個形容,也是非常的具體。前面講,取非義之財會遭遇到盜賊,你用不法手段去偷盜別人,別人也是會同樣用不法手段來偷盜你的財物,讓你的財物損失掉。如果沒有遇到盜賊,那就會遇到水災、火災、敗家子,在《十善業道經》講「非愛子」,叫敗家子,來給你消散這些非法的財物。不然就是有口舌、官司,不然就會有疾病,會生病,或者自己的妻子兒女會一個一個的死掉,這個在《感應篇》講得我們看了、讀了怵目驚心。我們取這些非義之財,目的就是我們要得到好處、得到利益,如果知道這個果報是這樣的,用非法手段取得財物,不但得不到受用,反而遭遇大災殃,搞得家庭不安,甚至家破人亡,好處沒得到,得到的統統是災禍。如果明瞭這個因果,就不會有人去取非義之財。會去取非義之財的人,他就是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他才會去做這個事情,他如果知道,他怎麼會去做這個傻事?你想要得到好處,好處沒得到,反而得到很大的壞處,那誰會去幹這個事情?俗話講「砍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沒人做」,你取非義之財,不但虧本,那是虧大本,搞到家破人亡,錢財享受不了,得到這麼大的災禍。知道這個因果的事實,沒有人會去做這種愚痴的事情,會幹這愚痴的事情總是對因果不明瞭。

  因此印光大師特別提倡《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特別對現代這個時代。《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都有相當大的分量,所以印祖提倡《直講》,很簡單。如果我們《感應篇》這部書讀三千遍,看《直講》,然後再去看更詳細的註解,我們就很容易能夠深入;先從《直講》下手也方便。特別現代人大家都很忙,要去看很詳細的註解,恐怕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時間。所以祖師,包括台中蓮社雪廬老人(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世都勸我們現代人先讀《直講》,很簡單,先讀《直講》。《直講》讀了有基礎,我們再深入詳細的註解。如果能夠為人演說,自行化他,那就更理想,就更圓滿了。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我們從這三個根來落實,先從《弟子規》、《感應篇》這兩個做到了,《十善業》自然就在其中。有了第一福的基礎,我們來受三皈依,那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

  今天給皈依的同修皈依,希望除了把皈依的意義了解清楚,還要依照我們淨老和尚指導的三個根,我們好好來補習這個功課,成為一個真正的三寶弟子,這樣才不辜負佛恩,不辜負三寶恩,不辜負師長、父母恩。現在還有十分鐘,我把三皈依簡單的意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