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4/9/7  日本東京秋葉原  檔名:WD20-020-0003

  尊敬的孫會長、林居士、葉居士,以及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今天是太和淨宗學會舉辦二O一四年秋季護國息災繫念法會第三天,今天就大圓滿了。我們這個時間還是繼續來學習《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集。前兩天我們跟大家學習第一集第一段。這個一段主要是印光祖師給我們講,這個世界上的災變動亂,一切的災難,所謂天災人禍,它怎麼來的?為什麼有這些災難?這跟我們這次法會,實在講這個法會應該從二OO八年四月二十五號,在家師淨老和尚家鄉中國安徽省廬江縣實際禪寺,那個時候開始啟建護國息災百七繫念法會。一直到現在,實際禪寺三時繫念天天做,已經做了六年多,到現在還沒有停止,還繼續做。在台北雙溪,淨老和尚也勸我們做七個百七,現在是第三個百七。為什麼做這麼長的繫念法會?主要是現在的災難太多,我們做法會主要目的是護國息災。

  做法會護國息災,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開示過,這是治標。治本要從教育,就是要全球的人類都要學習中國的孔孟學說以及大乘佛法。這個話是過去英國有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他講的。他在跟日本池田大作先生有一個對話,也寫了一本書,《展望二十一世紀》,這個書的原文是英文,後來翻成日文,日文再翻成中文,現在在台灣有流通。所以這次我們辦兩岸三地青年傳統文化學習營,我們每一個學員、每一個老師也都買一本送給他們。另外有一本書,也是一位日本人寫的,就是《未來屬於中國》,這個日本人他收集英國湯恩比教授一生講的一些資料,他把它收集在這一本。這一本也翻成中文了,十幾年前在中國陝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有人送他這個書,這個書他也影印一些跟大家介紹,結緣。另外我們在上個月八月二十五號,在台北舉行的兩岸三地中華傳統文化青年學習營這個始業式,在開始的時候也用電腦直播,跟我們淨老和尚報告這個事情,請淨老和尚為大家做一個開示,十五分鐘的開示。這個開示,他老人家就拿出《未來屬於中國》那個日文版的,就剩下一本,不曉得是誰送給他的,剩下一本,小小本的,紅紅的,他就拿在電視上給我們看,他說這個是唯一的一本。那就是從那一本日文版翻成中文的,十幾年了。

  現在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提起,就是過去很多人講,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淨老和尚對這個話有一個詳細的說明,說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中國的科技,也不是中國的經濟,也不是中國的軍事,也不是中國的政治,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句話跟湯恩比教授講的就不謀而合,就是依照湯恩比教授講的,二十一世紀全球如果不學習提倡中國的孔孟學說以及大乘佛法,這個世界的亂象是會愈來愈亂,這些社會的問題無法處理,解決不了。這個事情不是科學能夠解決的,人的問題不是科學可以解決的,科技也是人發明出來的。人跟人之間產生矛盾衝突,國與國之間產生衝突,這都是人的問題。人為什麼有這些問題?沒有接受聖賢佛菩薩的教育,他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就產生這些問題、這些災難。其實天災還是人製造出來的,佛在大乘經,包括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在經書史記上,講得非常清楚,都是人製造的。人心不善,你就製造災難;人心如果善良,大家修十善,不造十惡,這個世界就製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關鍵都在人心。

  人心怎麼回歸到善?必定要靠教育,這個科技沒辦法,做不到。人心為什麼不善?因為沒有人教他,《無量壽經》講,「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無有語者就是沒有人跟他講,沒有人跟他說明,沒有人給他提醒,一天到晚都是受到一些錯誤的思想言論所影響,當然他做出來的行為就是造惡業。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根源就是內心的貪瞋痴煩惱。表現在外面就是,身,殺、盜、邪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就是貪、瞋、痴,身口造作都受到意的貪瞋痴的主導。如果我們不學習聖賢佛菩薩的經典,不學習就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惡分不清楚,往往把惡看作善,善看作惡,是非顛倒,那就造惡業,惡業造多了,那就災難了。

  所以印光祖師,雖然這一段不是很長,但是把這個世界的災變動亂緣由給我們講得清楚、明白。所以講:

  【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

  世間的災變動亂緣由在哪裡?

  【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

  眾生貪瞋痴這個心所導致的,根源就從這裡發生的。

  【貪心隨物質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則競爭隨之。】

  貪心表現在外面就是追求物質的享受。現在科技的發明就是提倡物質文明,疏忽掉精神文明,偏了,偏在一邊了,精神文明,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完全都不要了,偏在這個上面。我們現在看看整個世界都是這樣。應該物質文明跟精神文明要同步的提升,這樣才會平衡。我們淨老和尚也講過,如果這兩方面不能同時達到,寧願物質文明缺少一點,精神文明充實一點,這個是取捨。如果兩方面都能夠平衡發展,那是最圓滿的。如果沒有辦法同時同步的,寧願精神文明超過物質文明,這樣雖然在物質享受方面比較缺乏一點,但是大家還是能夠過一個平安幸福的日子,過一個安定的生活。如果物質文明超過精神文明,那就現在這個現象,富而不樂,貴而不安,有錢不快樂,有地位沒有安全感。

  現在全世界都是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偏向物質享受的追求,把這些精神文明,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全否定了。在西洋人說,宣告上帝死亡了。昨天我聽麗娜居士給我講,她說日本二戰之後,戰敗之後,國家的領導對神明、佛菩薩、宗教也都否定了,不要了,一昧追求物質文明。但是現在發展的結果,我們就發現,現在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個跟沒有接受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現在全世界幾乎都是這樣,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是偏向物質文明。貪心它會隨著物質享受而激烈的增長,稍不遂,就是你求不到的時候,則競爭隨之。我們現在講,這個世間很競爭,各行各業。這個競爭是西洋人提出來的,西洋人他認為沒有競爭就不會進步。但是他這個競爭它的本質是貪心,不但不會進步,還退步了。它的本質如果從不貪去提升,這會進步。競爭,現在大家都看到,競爭往往都是惡性競爭,惡性的,你說這個會進步嗎?競爭得不到:

  【又不遂,則攻奪戰伐隨之。】

  就是競爭還得不到,得不到怎麼辦?乾脆用武力去搶奪,去攻伐搶奪,就發生戰爭了。戰爭結果是怎麼樣?

  【則死亡流離隨之。】

  你看現在全世界爭土地、爭資源,都是在爭。戰爭的結果就要死人,死亡流離,家破人亡。接著就是:

  【則疫癘饑饉隨之。】

  疫癘就是傳染病,古代講瘟疫,饑饉就是鬧饑荒,糧食缺乏,沒得吃,人都餓死了。

  【則一切災禍隨之。】

  一切災禍就跟著來了,天災人禍,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海嘯、火山爆發,什麼災難都來了。

  【瞋火熾然,世界灰燼矣。】

  瞋火,因為戰爭都是瞋恚心,你要我死,我要你死,大家瞋恚心好像火燒得很熾然一樣。現在有核子武器,如果人一失去理智,那個電鈕他按一按,地球也就世界灰燼了。現在的確我們是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這是講世界的災難。

  第二段就是給我們講對治這個的方法。

  【惟我如來,闡苦空之諦,以治眾生之貪;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

  這一段,『惟我如來』,就是釋迦如來,在我們這個時期這個地球上,三千年前在古印度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如來」是佛的十種通號之一,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釋迦如來也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尊佛就是代表一切諸佛。如來『闡苦空之諦』,闡就是闡揚、闡明、說明,說明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界,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什麼情況?「苦空」。「諦」這個字就是真真實實的,它是真的,是這樣的,它真實的情況,我們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快樂的。佛在《妙法蓮華經》裡面講,三界統苦,三苦、八苦,發展出來就無量諸苦。

  三苦第一個,苦苦,苦苦就是苦中加苦,那個苦不會變成快樂的,好像被人打了很痛,打一下很痛,再打第二下,他不會變成快樂的,更痛,這是苦苦。第二個是壞苦,這個壞的意思就是我們這個世間有時候也有快樂的時候,好像我們肚子餓了很苦,受飢餓之苦,吃了東西吃飽了,感覺很快樂。其實這個不是真正快樂,他是暫時這個苦暫停,那就感覺很快樂了,其實他那個苦還是存在的。很多快樂的事情,世間人認為一些感官上的享受、刺激,感覺是很快樂,但是這個快樂過去了,他那個苦就來了,後面跟著就是苦。好像很多人喜歡跳舞,晚上去跳舞,好像覺得滿快樂的,剛開始覺得滿快樂的,跳到最後,精疲力盡,累死了,苦死了,那樂就變成苦了。我們吃東西也是一樣,剛開始吃的時候,不錯,這個很好吃,如果吃得很飽再繼續吃,那又變成苦了。所以以前明靜法師他在講經也講,說吃東西剛開始吃很好吃,第一碗是享受,第二碗是承受,第三碗是難受。這個就說明什麼?壞苦,剛開始快樂,到最後就變成苦的,他那個樂不是永遠可以保持的。所以我們世間的樂,那個快樂叫壞苦,它不能永遠保持快樂的,它那個時間過去了,它後面跟著就是苦,你的感受就是苦。所以當你在受這個快樂的時候,還是苦,叫做壞苦。

  第三大類叫行苦,行就是說我們世間萬事萬物它像流水一樣,行就是不停止的,我們一般講無常,不停止,你抓不住的,沒有一樣你能夠控制的、你能夠佔有的。就連我們自己這個身體,你不能去主宰它,你也不能去控制它,你也佔有不了它,何況身外之物,哪一樣你能夠控制的?你自己的身體你就控制不了,你還能控制身外之物嗎?所以這些都是無常的,行苦,苦苦、壞苦、行苦。

  我們現在在人道,一切動物在生理上都有生老病死這個苦,你要承受這個苦。這個生我們過去了,生的苦過去了,生很苦,所以小孩出生大部分都是哭的,在母胎裡面很溫暖,一生出來接觸外面的空氣,像萬箭穿心一樣,很苦,生苦。老苦,我現在就感受到老苦了,因為牙齒掉了快一半,眼睛也老花眼了,也要戴上眼鏡了,跟過去不一樣,體力也不如年輕的時候,現在我就感受到老苦了。如果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你不要老苦,那就要短命,你要長壽就必須受老苦,老。再來就是生病,病苦,大病、小病,大病大苦,小病小苦,沒有不苦的。你說生病很快樂嗎?不可能,很苦,受不了。所以道家他們都修長生不老,就是怎麼修、怎麼練讓這個身體能夠老了沒有老苦,不會生病。在古印度很多這種外道,修仙的,在中國道家也是修長生不老。能不能達到?可以,但是還是有時間性,時間一到還是要輪迴,只是他壽命比較長,不究竟。死也是苦,像生龜脫殼,這個烏龜活活的把那個殼剝下來,那一種苦。生老病死,基本上我們這個身體生理上要受這個苦。

  心理上,求不得苦,所謂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再來就是怨憎會苦,冤家債主偏偏做一家人。過去在香港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香港那個光明講堂我還沒有去過,我只有去過他紐約那個光明寺,在美國紐約光明寺我去過,去拜見過壽冶老和尚,現在已經不在了。他那個光明講堂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寫著,「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寫,「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你想看看,夫妻、父子、兒女、兄弟姊妹、這些親戚,包括朋友,反正跟我們有關係的人,四種緣來結合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不會聚在一起。所以怨憎會,如果過去生結冤仇,現在做一家人,來幹什麼?來報仇的,弄得你家破人亡;報恩的,孝子賢孫;來討債的,他債務討完他就死了,他就走了;來還債的,他會供養父母,但是沒孝敬之心。這是怨憎會。

  愛別離苦,恩愛的人生離死別那種痛苦。這個我們看得很多。過去幾年前,台灣有一對老夫妻,他一個兒子四十歲,沒有結婚,在美國當醫生,很孝順,每個禮拜都打電話回來。有一天坐電車,突然在電車裡面死了。他媽媽哭得眼睛快瞎了,他父親也受到影響,兩個夫妻眼睛都快哭瞎了。不曉得怎麼辦!打開電視,看到我在佛教衛星台在講經,講台語的節目,就找到我們道場來了。我說你兒子往生多久了?往生兩年了。他給我講哭兩年了,他那個眼睛快不行了,給我講完,說要去眼科醫生那裡看眼睛。我看到這個才知道經典上講什麼叫愛別離苦,你恩愛的人他走了,讓你受這個苦。怨憎會、愛別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經歷這個事情。

  最後一個,五陰熾盛苦,五陰,色受想行識。前面的七種苦,所有的苦,都是從這個五陰所產生的。所以《心經》講,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因為所有的苦都從五陰產生的,你照見五蘊皆空了,所有的苦、所有的災厄就消失了,就沒有了。現在問題是我們就沒辦法照見五蘊皆空。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照見五蘊皆空,佛大慈大悲開一個特別法門,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你五蘊就空了。這個空是靠阿彌陀佛加持。

  所以闡苦空之諦,給我們說明這個世界是很苦的,你要覺悟,它沒有快樂的。所以你要修行,才能解脫這個苦,我們可以不受這個苦。但是你要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你沒有照見五蘊皆空,這個苦厄還是要受。我們沒有能力照見五蘊皆空,現在念佛發願求生淨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五蘊自然就空了,到極樂世界就空了,蓮花化身。所以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次念《彌陀經》,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就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的苦在極樂世界完全沒有,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所以極樂世界是針對我們這個世界來講的。所以我們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你沒有能力修到照見五蘊皆空,就要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換個環境去修,那五蘊就空了。五蘊空了我們再回來度眾生,那就得大自在了。在這個世界修行要修到五蘊皆空,的確是不容易。苦,就是因為有這些苦,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建立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環境,讓我們到那個世界去修行,完全沒有苦,修到成佛再來度眾生。

  空就是它不存在的。所以,那一天林醫師也跟我講,現在日本好像有一些佛教訪談的節目,討論《心經》。實在講,我不會講日本話,不懂日文,如果我懂,他們很容易會明白。因為他們講《心經》,以前我跟大阪那個法師,很久沒有聯絡,忘記他的名字,他們對《心經》那個道理不明瞭,所以講一個有、講一個空,講到最後也不能明白這個道理。佛法講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叫空,空跟有是一樁事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就是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有從空出來的,現象是有,但是它的本體是空。

  一般人要用比喻來跟他說明,他就比較容易體會。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螢幕有沒有東西?沒有,空。因為它空,它才能現那個有。但是我們看那個節目,千差萬別,什麼節目、什麼現象都能夠顯現出來。那有,你不能說那個現象沒有,有,的確有那個現象。但是你要找它的本體你找不到,它的體是空的,現象是有的,它的本體是空的。它那個空有是一不是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當下你體會那個空的真諦,你就悟入了。所以過去淨老和尚常講,看電視會看會開悟的。不會看,我們的心隨著它的劇情在轉,他笑我們也跟著笑,他哭我們跟著哭,那就愈看愈迷惑顛倒。如果你看電視,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如不動,裡面演的種種的形形色色的悲歡苦樂,你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但看電視,你看現前眼前所有一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會開悟的。

  所以《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什麼叫有為法?佛在唯識論裡面把這個世界的物質跟精神歸納為一百條,百法。百法後面有六條是無為法。無為法只有最後一個真如無為,那是真的,那個不會變的,其他五種無為還是叫相似無為。其中一個叫虛空無為,虛空,三千年前的虛空是這樣,三千年後的虛空還是這樣。無為就是它沒有生滅,它沒有變化。但是這個是不是真的無為?相似的,還不是真的。真如無為,我們自性那個才是真的無為,不生不滅的。前面九十四種,包括不相應行法,物質的、精神的,九十四種,精神跟物質,包括不相應行法,都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這些現象它都有生有滅的。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第一個給我們講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我們看眼前這個現實的世界,跟你晚上作夢是一樣的。那我們,怎麼會一樣?我們看到真的是有。但是如果你再給它想一想,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在作夢,你白天看到的這些人,包括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房子、你銀行有多少存款、你的事業有多大,你晚上睡覺,兩個眼睛一閉,兩腳一伸,睡過去了,你在作另外一個夢了,你白天這一切是不是跟你就沒關係了?你睡得很熟的時候,人家給你抬去丟到海裡面你也不知道。當你睡著的時候,是不是你白天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體,跟你就沒關係?是不是我們晚上在作夢,在夢境當中,這是真的,那白天的這一切不就變成夢了?我們晚上睡覺正在作夢的時候,白天這一切人事物就變成夢境了,跟我們就沒關係了。等我們醒過來,昨天晚上作了一個夢。所以大家想一想,你仔細去想,我們現在還是在作夢,我們晚上作夢,白天還是在作夢,是不是這樣?仔細想一想,真的佛講的沒有錯,真的像作夢一樣。

  我們現在不要想晚上,你就想我們昨天,昨天我們在這裡一會已經過去了,你再想想昨天你遇到什麼人、做什麼事情,現在想一想是不是像作夢一樣?的確是夢境。哪一天我們從這個夢境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夢,我們就覺悟了,就得解脫了。我們現在吃虧就是虧吃在把這個夢境當作真的,執著這個夢,在這個地方起惑、造業、受報,受這些冤枉苦,我們現在虧就吃在這裡。

  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個夢境是第一個主要佛要講的,後面是陪襯的。幻就是像變魔術的,大家知道變魔術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泡,像水泡,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影,就像一個影像,那也不是真的。露是露水,太陽一出來露水就化掉,就沒有了。電就是閃電,那個閃電一閃也就過去了,也就不存在了。空就是給我們說明,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世界,一切有為法都是假的,都是虛幻的,無常的,不是真的。假的東西你把它當作真的,那我們就在這裡受冤枉苦。假的東西你也控制不了,你也佔有不了,控制不了的東西、佔有不了東西,你偏偏想要去佔有、要去控制,心總是被這個牽著跑,在這裡生煩惱,佛給我們講,錯了!所以《金剛經》這一首偈我們要常常去觀,應作如是觀,觀這個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你要在這個有當中去觀察到它的空相,它的本體是空的,有沒有這個現象?有,這個現象是暫時存在的現象。

  闡揚苦空之諦,這個諦就是它的真理,真實的道理,我們現在講,你真正明白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就是一個苦、一個空。明白苦空之諦之後,什麼作用?『以治眾生之貪』。眾生為什麼貪?不知道這個世界是苦、是空的,拼命在這邊貪求。如果知道是苦、是空,他就不會起這些貪心了。所以《金剛經》跟《心經》,我們沒有時間讀那麼長的經,但是重要的句子我們要常常記住,像「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常常提起觀照。我們縱然還不能做到徹底看破、放下,但是你從這個地方去下手,慢慢你有一點體會,你對人生觀你也就會慢慢看淡了,漸漸我們就能接近開悟的邊緣,從這個地方來修。這個治眾生的貪心。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二十幾年前,在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他就叫我去做一個透明的貼紙,圓圓的,把《金剛經》這個偈子用紅字印上去,那個紙是透明的,圓圓的,大概這麼大,圓的。貼在哪裡?貼在電視機的角落,不影響畫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貼上去。師父講了,他說貼在那邊就是提醒看電視的時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要把它當真,不要被它迷了。但是你那一句要提得起來,如果提不起來,你又忘記了,那句也沒看到,都是看到電視裡面的,他還是被迷了。如果你提起那一句,你就不被迷了,看電視也是在修行,的確是一點沒有錯。還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都是有為法,變來變去,不是真的,你不要把它當真。你不當真,你那個心就不會被境界所轉,你自己就能做主,能做主你就得自在、得解脫。

  下面講,『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佛門講慈悲,其他宗教講愛,其實愛就是慈悲。但是慈悲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然那個愛變成貪愛了,那又錯了,感情用事了。所以這個慈悲建立在闡苦空之諦,你真的明白了,所謂看破、放下了,你就有智慧了。你有智慧再去幫助眾生,就不會有問題,你就不會感情用事,完全理智在辦事,對眾生才有真正的幫助,因為你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宏揚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就是把眾生這個瞋恚心給它化解了。

  這一段雖然只有五句的文字,很短,但是義理是深廣無盡,展開來講,一部《大藏經》就是講這個道理,濃縮起來就這幾句話。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我們來迴向。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