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三集)  2003/1/2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63

  《太上感應篇》

  我們上一集講到:

  【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

  這是教我們存敬存誠。普賢菩薩第一願就是教我們「禮敬諸佛」,這些全都包括在「禮敬諸佛」範圍之內。因為「諸佛」不但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也包括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也包括在其中。所以禮敬諸佛的「諸佛」含義,是指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以平等的禮敬、真誠的禮敬、清淨的禮敬,性德才能透露出來。對一部分敬,一部分不敬,性德不能開顯。

  如果諸位要證得法身大士,你要是想證得法身大士,一定要學普賢行。如果不想出三界,不想出十法界,誠敬心沒有達到這個程度,這是可以的。如果真正想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這是決定要學的。所以佛在經典跟我們講,你不學普賢行,要證得圓滿佛果,這是做不到,一定要很認真努力學習。

  註解裡面說得很詳細,多半是從前的事情,過去時代的社會生活。現在科學技術進步,我們用柴火的機會比較少,除非像大陸上的鄉村用柴火,在我們台灣鄉下可能還有很少數,大多數都現代化了,這是說用柴火要用乾淨的柴來煮東西才可以,不能用髒柴。

  註解裡頭引用《諸經集要》裡面的一段話,這段話很好,我們念一念,「夫因事悟理」,這是說一般修學的過程,為什麼修行要著重在事相?事相幫助你開悟,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一定要「藉相以導真」,用意在此地。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這不是迷信。所以底下講「瞻仰聖容」,這是講佛菩薩形像,我們供奉佛菩薩形像用意在哪裡?有人來問,你要能夠答覆得出來。供養佛菩薩形像,「賴花香以供奉」,香、花代表我們自己一點的敬意。香與花都要清淨,不能污穢,一定要處理得很乾淨,佛家講很莊嚴,表示我們的恭敬心。

  接著又說「佛言如來滅後」,這是世尊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若復有人以一華一香」,一花一香是少,量少,以一朵花、一支香,這是講最少的,「用作供養,以一掬水,除去不淨,舉足一步,詣諸佛前,一稱南無佛,是人若墮三惡道者,無有是處」,這是講禮敬的功德。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除去不淨」,你看看這樣的作法,藉著形像來作法,是除自己不清淨的心,心淨則佛土淨。又肯念佛,「一稱南無佛」,這就是皈依三寶,「南無」是皈依恭敬的意思,當然不會墮三惡道。縱然造作三惡道的業因,他沒有緣,現前的緣殊勝,心緣三寶,他不緣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諸位要記住是貪瞋痴慢。

  我們自己在平常生活當中,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整齊、潔淨、清潔、清淨,要養成這個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了,果報就是決定不墮三惡道。諸位曉得惡道污穢,我們一般人講骯髒、凌亂。餓鬼、地獄,我們沒有見到,你看畜生,畜生居住的環境凌亂。我們的行為要是跟畜生差不多,那就墮畜生道;過分了,那就餓鬼道、地獄道。這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謹慎。

  供佛的香,諸位要記住,一定要好香。過去在台灣,我們曉得有很多做香的,買賣香的店,有很多是用不好的材料做的。這種香燃燒的香氣,現在人講不衛生,化學香,對我們的呼吸、人體都有傷害,怎麼可以拿來供佛?為什麼一般人要買這種香?這種香便宜。如果寺廟裡也買這種香給信徒供佛菩薩,這個罪過很大。我們從前在寺廟裡看到,出家人買很便宜的香,知道這裡頭成分不好,貪圖便宜。買好的香一斤要好幾千塊錢,甚至還有幾萬塊錢一斤的,像檀香、楠木、肖楠,那都是好的質料。所以香不必燒很多,一支就夠了,但是要好的,不要燒不好的,我們必須要懂得選擇。

  『穢柴作食』,現在都市裡面已經沒有了,必須要曉得煙火是往上升的,這些燃料不乾淨,不但是對鬼神不恭敬,對人也不恭敬,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燃香是表我們的恭敬心,如果用質料非常低劣的香,反成大不敬,不如不燒香,這個道理要懂。特別是住在現在這個都市,住在公寓的房子裡,現在的公寓愈來愈小,人口愈來愈密集,我們燒香,有的鄰居不喜歡就會來干涉。尤其現在的房子建築,為了空調的關係,調整空氣,房屋建築愈來愈低,像這個房子,有的大樓蓋得很矮,身高較高的人站著伸手就摸到天花板,在這個環境之下,就可以不必燒香,燒香可能會造成空氣不流通、污染。我們有真正恭敬心就可以,要注意維持大家的健康,不要讓別人起反感,這條很重要。

  世出世間法,你要能成就,一定要得大眾的歡喜心,大眾對你尊敬,你的事情容易成就。你所作所為讓大眾心理起反感、厭惡,你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援助,無論做什麼事業都很難有成就。這個道理古今中外一樣,沒有例外的,所以古德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註裡面有幾句話,念給大家聽,「正人君子,明則畏人,幽則畏神」,「畏」是什麼?怕別人指責。我們做錯了事情,別人指責我們,現在講輿論,言論批評,所以他不敢做錯事,做錯事怕別人指責他,這是明的指責人;暗中沒有人見到,鬼神指責他。人能夠相信這些道理,相信這些事實,無論在明處、在暗處,決定不敢起一個惡念,決定不敢為非作歹。現在有不少年輕人說這是迷信,說這是過去的人用這些東西約束人,讓人不敢為非作歹,是一種手段,不是事實,說這是迷信。中國人、外國人迷信了幾千年、幾萬年,現在這個時代的人聰明,他不迷信了。一個學說,一個修學的方法,能夠傳千百年,假如沒有真實的理論與事實來支持它,早就被人放棄了,它怎麼能夠延續這麼長的歷史,幾千年當中就沒有聰明人嗎?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聰明,這個話我們很難相信。

  這是經過歷史的驗證,證明跟實驗天地鬼神這些事情確實有,雖然現在人都說它是迷信,可是我們在報章雜誌、資訊上面常有聽聞。導師講《感應篇》的時候,也講到悟行法師送來一個訊息,這是從美國報紙上面傳來的,有一個一歲的女孩,一歲而已,才剛出生不久,小孩子出生後還不會講話,但是這個小孩很奇怪,一歲就能講話,能夠講古老的印地安土話,出生來就會講印地安話,印地安就是我們現在講美國原住民。這怎麼解釋?也沒人教她,也沒有學過,不但沒有學過,才一歲,講實在話,一歲還不會講話,怎麼可能說一口古老還是過去古早印地安的語言?這個語言現在已經很少人懂,我們看到報紙上登的,全美國能夠懂這個語言的只有十幾個人。從這裡我們就能證明這個一歲的小女孩,她前生是美國印地安人,就是原住民轉世過來的,足以證明人有前生、有後世,說明輪迴是事實。許許多多科學家現在在探討,希望能把這個事情證實。這些年當中他們努力在做,也有一些成效。在美國書店這一類的書很多,常常可以看到,真有!

  所以在明處、暗處,不但不能做不善的事,不善的念頭都不可以起。我們起心動念,自己以為別人不知道,天地鬼神知道。這些道理實在講也不難懂,起心動念都有形相,你心裡想什麼事,你想它,它就有相,這個相凡夫看不到,鬼神看得到。真正有修行的人在定中看得到,功夫高的得清淨心,所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些人你無法瞞他,你起心動念現的相,他統統看見,統統明瞭。這就是說高維次空間的人能夠看到低維次的,看得很清楚,起心動念,一切行為,哪裡能夠瞞人!果報說實在話,不是天地鬼神主宰的,佛經裡沒有這個說法,果報是你感召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

  末後說了一句,『夜起裸露』,大概現在也很少了,現在人夜晚睡覺,也都穿著很講究的睡衣。這就是說衣冠不整,晚上起來衣冠不整,這對鬼神不敬。夜晚雖然沒有別人看到,要知道鬼神跟我們是雜居,確實是住在一起。

  『八節行刑』,「八節」註解上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日。這八個節日,道教裡面所講的,這是有諸天天神到人間來巡察、來巡視,所以在這幾天當中,一定要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縱然是死刑犯,也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執刑,可以把執刑的時間延後,這是慈悲心。換句話說,天地鬼神降臨巡視的時候,我們在他的面前行刑,這是很不禮貌的一樁事情。譬如有貴賓、貴客到我們這個地方來,我們在他來的時候,在他面前懲罰一些人,你說這個多難看,這不是好事情。決定延後,讓他看到我們社會現象一片祥和,大家都歡喜。我們要以這種好的景象,也是供養天地鬼神。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處理死刑犯,當然更不可以在這個時候造作一切惡業。我們再看下面第一百一十六節: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這些都是屬於不敬。如果是講天地鬼神,現代科學他們不能夠接受或不接受,就是說他們不能接受,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接受。

  『流星』,幾乎每天都能夠見到,在天氣好的夜晚,這是太空物理的現象。『虹霓』,彩虹,這是空中水蒸氣受陽光反射而產生的現象,我們往往有時候看到下過雨,天邊有彩虹,就是這裡講的「虹」。『三光』是指日月星。整個合起來,我們用合理的解釋,無非古德都是教我們修敬,就是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常存恭敬心,這是教學的原理。是不是像道教裡面所講的,這是由司命之神在主宰,像陰陽之氣?這又是一個說法,如果喜歡研究,也是一門學說,我們聽他們講,也能夠講出一番很完美的道理,有興趣可以去研究。如果對這個沒有興趣,知道教學整個的大宗旨,無非是教誠教敬而已。誠敬是性德,誠敬能夠開發自性,誠敬到極處就是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也就是自性的流露。下面一節是一百一十七節:

  【春月燎獵。】

  『燎獵』,就是現在印尼講的燒巴,就是屬於這一類,火燒山。這樁事情非常殘忍,為什麼?山上小動物一個都跑不掉,這個殺傷力比什麼樣的戰爭還要殘酷。所以罪報,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講得很清楚,無故放火燒山,果報在地獄,地獄罪受滿之後,你欠這些眾生的命債,欠命的要還命,欠錢要還錢。這一把火燒死多少動物,將來償命的時候就麻煩了,你要還多久才能把這些命債還清?這個事情不能做,萬萬做不得。即使無意,無意也要背這個因果責任。

  所以在山林當中,用火一定要小心謹慎。如果我們生火有許多因素,我們煮東西要生火,在外面野外露營一定要生火。野獸看到火,牠會迴避,所以叫營火。離開的時候,這個火一定要熄滅,要處理得很乾淨,不要在無意當中引起災難,要小心謹慎。還有壞習慣的人抽煙,煙蒂亂丟,如果在很乾燥的氣節當中,往往也引起火災。火燒山的罪很重,都必須要小心謹慎,註解裡面註得很詳細。下面兩句:

  【對北惡罵。】

  『北』,在前面我們讀過,代表上方。對上方惡罵,這是大不敬。

  【無故殺龜打蛇。】

  龜跟蛇在動物裡面,壽命都很長,靈性很高。導師也講到大陸杭州東天目山,齊居士做了一個報告,他們將鱉放生,鱉跟龜是屬於同一類的,放生的時候,牠們懂得。在船上放生,放完之後,鱉在船邊繞一圈,然後回頭看他們這些人,看一看牠才離開、才離去,從這裡就能看出牠有靈性,這表示牠很感激你。只是牠不通人類的語言,語言上沒有辦法交通,但是你看牠的表情,牠跟人沒什麼兩樣,決定不能夠殺害。

  人要真正懂得愛人愛物,決定不會去吃眾生肉。可是有的人也問,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為什麼你不吃動物,你還吃植物?像我們吃青菜、水果,這也是有生命,這樣講也有道理。當然一個真正仁慈的人,連植物他也不吃,可是我們是凡夫,我們還沒有到達這個境界,飲食還沒有辦法離開。如果你達到這個境界,譬如在六道裡面,色界天他得禪定了,色界天的天人不需要飲食,真的連植物也不吃了,他支持身體的養分從哪裡得來?諸位在經上常看到「禪悅為食」,他的養分是從禪悅裡面得來的,不需要從外面的物質,色界天的天人得禪定,他不需要吃,不需要喝水。

  我們今天沒有到達這個境界,沒有飲食就不能維護這個生命、身體,因此我們要吃,吃當中要選擇,不能全吃,要選擇,非不得已決定不傷害它。佛在戒經裡面告訴出家人,「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草是植物,它長得活活潑潑,它生長得活活潑潑,你怎麼忍心從它上面走過?除非沒路一定要從這裡走,這個可以,這沒辦法,這有開緣。如果有路,你一定要在路上走,不可以有路不走,去踏生草。這是對於植物的愛護,對花草樹木的愛護,非不得已決定不可以傷害。

  戒經裡面告訴我們,從前出家人住山,住山總要搭個茅蓬,就地取材,當然一定要砍幾棵樹。但是佛規定比丘要砍樹的前三天,要去那棵樹那裡,或是要砍幾棵樹,要到那幾棵樹的範圍,要誦經、念咒、念佛給它祝福,請樹神搬家,三天之後才能來砍,不是一到那裡說砍就砍,不是這樣。這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樹木高度如果超過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身高就有樹神,現在我們跟年輕人講,他不相信,他說這是迷信。

  何謂樹神?也不是說樹的本身是神,實在說是有鬼神依附在這棵樹裡面,那棵樹等於是他的家,他住的家,他的家在那裡,他住在那個地方,依附樹木花草,就變成了花神樹神。那一類的眾生,特別喜歡樹木花草的,喜歡樹木花草,死了以後還喜歡,還離不開,就變成花神、樹神的精靈附在這些物體上,他就住在那裡。我們要是毀壞他居住的環境,他會生煩惱,雖然他會離開,但是他會生煩惱。佛門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讓眾生生煩惱傷到我們的慈悲心,連樹神、花神、草神,我們也不可讓他生煩惱,讓他生煩惱,我們不慈悲,所以必須事先要去告訴他,去祭祀、誦經、超度、結緣,請他搬家,請他另外再選一棵樹木住,這才有慈悲心。

  這些事情決不是迷信,諸佛菩薩他們心地清淨,耳目聰明,我們凡夫見不到的,他能見得到;我們聽不到的,他能聽得到。佛菩薩教我們這種做法決定是有道理,決定對我們有利益,對於樹木花草都愛護,哪有不愛護動物的道理!所以凡事我們都要細心思惟,冷靜的觀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不可以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強詞奪理。

  這些動物,動物是應該被人吃的,生下來就被人吃?人也是動物,為什麼不吃人?你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是動物,你為什麼不吃?所以這怎麼講都講不通,純粹是一個滿足自私自利的欲望,造無量無邊罪業,還以為他有理,這個錯了。明白的人,有道心的人,對於飲食這一方面都生慚愧心。我們今天不得已,沒有法子,所以飲食所需,要慎重的選擇,盡量減少對人、對物的傷害,盡可能的減少,這是慈悲心的流露。壽命長的更不可以傷害牠,動物你如果不傷害,牠能活得很久,這個地方特別說明龜蛇,這都是壽命很長的。

  「燎獵」,為什麼講「春月」,不講夏月、秋月,一定要講春月?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季節是一切萬物生長的季節,春天是生長萬物,在這個季節怎麼能夠忍心殺害?這個心是很殘忍的心,沒有仁慈,沒有愛心。我們讀古聖先賢的教誨,從這些地方體會到他們的仁慈博愛,也要從這個地方來學習,養成習慣,仁民愛物的習慣。

  這裡講「唾流星」,這是很小的事情,極其微細的事情。現在是文明社會,大家都懂得不能隨地吐痰,這是個好習慣,這是養成自己的恭敬。實在要吐痰的時候,我們用衛生紙包起來,也不隨便亂丟,沒有垃圾筒的地方,放在口袋裡面,必須到有垃圾筒的時候才可以丟棄,一定要養成習慣。從很小的事情能夠觀察你對人事物的敬心敬意。這些要教,不但要教,而且要知道把敬意擴大,從這個極微細之處,擴大到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這是《華嚴經》講的普賢菩薩禮敬諸佛。我們再看《感應篇》第一百一十八節,這以下幾節是善惡果報的總結。請看經文: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這幾句我們細心分析,它有兩段,前面這一段是正明罪報,就是正面給我們說明犯罪過的果報;後一段是別明,個別的,個別跟我們說明餘殃,餘殃就是說正報還有剩下的災殃,會殃及子孫。

  末後這兩句,『如是等罪』,這是總結上文,這是作惡,造作種種惡業。《感應篇》上所說的,幾乎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去造這些罪業。為什麼會造?我們在前面也曾經研究討論過,總結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壞習氣。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譬如大家常講常讀的《百法明門論》,這是佛教屬於佛學常識的教材,不管是學哪一宗、哪一派都應當要學習的,這是共同的科目。這本小冊子裡面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八識五十一個心所法裡面,惡心所就二十六個,善心所十一個,這個比例超過一半都不止,又何況善心所的力量薄弱,惡心所的力量強大。通常我們講惡習,在佛家講惡心所,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不知不覺它就起現行,所以人很容易造惡是有道理的。

  在外緣上來說,尤其是今天的社會,惡緣多,善緣少,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可以說無一不是叫我們作惡。所以裡面有嚴重的煩惱習氣,外面有惡緣的誘惑、勾引,他怎麼會不造罪業!造罪業的時候無知,果報現前的時候就可怕了,這個時候恐怖也來不及了。所以我們這些人是極少數的人,非常幸運能夠讀到佛的這些教誨,讀了之後就應當生起高度的警覺,知道這個事情的恐怖,後果不堪設想。人能夠有畏懼之心,他自然就不造業了,想到果報之可畏,不敢造作。念念有畏懼之心,才能夠防止造罪,念念能想到佛菩薩、聖賢人教導我們要勤修善業,我們希求得善果,一定要斷惡修善。惡的心、惡的念頭、惡的行為,希求善果,哪有這個道理!

  這本書我們快要念完,到這個地方總結,不是書本上做總結,我們自己要好好反省,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做一個總結,然後才真正明瞭善不可不修,惡不能不斷,我們這一生還有救。如果繼續像以往迷惑顛倒,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上面所講的果報,決定不能夠避免。文字上說「如是等罪」,這是總結造惡這一個大段,也是《感應篇》裡頭最重要的教誨。

  『司命隨其輕重』,「司命」是講鬼神,現在人不相信了。這個事情不是說不信就沒有,信就有,不信就沒有,這個事情就好解決了,大家都不相信就沒有了,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不相信他還是有,他真有,不是你不相信就沒有。

  司命鬼神很多,欲界有天神,道教講的玉皇大帝,佛法裡面講的忉利天主,道教講玉皇大帝,就是佛教講的忉利天主,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上帝,這是司命之神最大的。再其次的,有許多天神,再加上鬼道的鬼神,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但是他們看得清清楚楚,所謂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與我們最接近的是三尸神,前面我們講過了,介紹過了。在佛經上告訴我們,有兩個神常常跟我們在一起,一時一刻都不離開,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他們都看到,他們都做記錄,都做報告。我們作善作惡,他們兩個作證,決定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沒有人知道,這個想法就錯了。

  人有命運,所以一般看相算命,真正高明的人算得很準,諸位讀《了凡四訓》,孔先生對袁了凡算得就非常準確,不是對一個人,對所有的人都能算得很準確,這就說明人有命運。命運從哪裡來的要知道。命運是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業力主宰著命運。命運不是鬼神主宰的,不是司命之神主宰的,是自己主宰的。自己能夠斷惡修善,你的命運當然好;你如果毫無忌憚,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無惡不作,那你的命運當然不好,這是自己做來的。

  佛菩薩不能為我們增減一絲毫,沒有辦法加一點給我們,也沒有辦法給我們減一點,司命之神也沒有權力增減。就如同我們世間司法人員、執法人員,不可以隨便加給一個人罪名,不可以;他也不可以隨順自己的意思去懲罰一個人,這不可以。要賞一個人,要罰一個人,不能隨他自己的意思,要根據事實。這個人對社會有貢獻,做很多好事,政府執法人員獎勵他;他造作惡業,根據他所做的惡業,所作所為,法律來判斷,來懲罰他。由此可知,他雖然主管執行獎懲,他並沒有權力隨便獎勵或懲罰一個人,一定依那個人的造作,根據他做的,不是司命的意思。司命之神跟我們世間執法的人員是一樣的意思,這點我們要了解。所以說「隨其輕重」,「隨」這個字是隨著我們造作惡業的輕重。

  『奪其紀算』,「紀算」是講壽命,這是懲罰之大者。這是惡業造得重、造得多,這會折壽命,壽命就減掉。人能行善可以延壽,所謂是延年益壽。造作哪些善能夠延年益壽?《感應篇》前面講的善行,利益社會,利益一切眾生的事,多多去做。利益最大的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明瞭因果的理事,這是大善,幫助眾生轉迷為悟,人要是能行這個大善,決定延年益壽。

  長壽是一切眾生希求的,如果自己不多多的積德累功,壽命長而身體不健康,那是苦報,那不是善,必須壽命長,身體又健康,這才是福報。我們在新加坡看到許哲居士,這是我們學《感應篇》最好的活榜樣,人家長壽,身體又健康,現在一百零五歲還跟年輕人一樣,她怎麼修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修,決不是她的專利。我們看這個樣子,仔細問她的生活、思想、行持,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學到,一定要力行善事。如果造作一切不善,你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罪惡做多了,你的壽命就減少了。

  這些事情是比較不容易理解,古書裡記載得很多,《感應篇彙編》裡面所引用的公案因緣也非常之多,我們看了信不信?袁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之後,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非常認真努力改過修善,他的命運轉變了,他的壽命也延長了。孔先生算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才念佛往生,這一類的事情,自古以來很多很多。

  導師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他算命,他在講席當中也多次講起,所有算命都算他活不了四十五歲,活不過四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一定要死。導師說他很相信,他一絲毫都不懷疑。他學佛沒有求長壽,現在活今年七十六,過年七十七了。這也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這一生修學改變命運延年益壽有力的證明。

  所以造作惡事,『算盡則死』,造就是損壽之死,惡事造多,「算」就是說他的福祿一直減少,減完了人就要死。這幾句說的是罪報,只作惡沒有修善,算盡就死了,這正是給我們講的罪報。

  下面兩句這是餘殃,『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他的子孫不幸。可是我們要曉得,父子、兄弟、夫妻都有過去生中的緣分,不是偶然的。一個人積德,修善積德,自然有過去生中修積善業的這些人,到你家裡來投胎,做你的子孫,保持你的家道不衰,善與善感應。你造作的不善,決定有一些不善的冤親債主到你家裡來投胎,做你的子孫,敗你的家道。由此可知,「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子孫也不是冤枉受先人之殃,也不是冤枉的,必有業因,他自己也有這個業因。可是這些做子孫的人,如果他有善緣,有機會遇到善知識的開導,他能夠接受,他能夠相信,他能夠轉惡為善,他的前途還是光明的。《了凡四訓》給我們做一個很有力的證明。

  由此可知,功德裡面最殊勝的功德是教化。古代這些帝王,乃至於地方政府的首長,對這件事情都很重視,重視教化,佛法裡講教化眾生。命運以前造的是屬於先天,先天就是過去,已經造的就沒有辦法。但是現在是後天,後天就是以後的,我們現在這個緣。過去種的是因,因已經種了,善因、惡因都有,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這當中還加個緣。我們一般簡單講因果,實際上照佛法詳細講是因緣果報,有因、有緣、有果、有報,具足來講是這樣,簡單講是「因果」兩字。所以因中有緣,善的因要得到善果,當中你加強善緣,善緣能幫助你得善的果報。惡的因,如果你再繼續造惡的緣,再加強,當然後面就得到惡的果報,不好的果報,所以轉變是在緣。前因是講先天已經造了,這就沒有辦法改變,後天要改變在於緣,緣就是我們佛法講的教化,這是緣。

  像袁了凡居士,他遇到雲谷禪師跟他開示,開示改造命運的道理,他聽了之後明瞭了,真正發心認真努力依教奉行,以後命運改變,這是緣,這個緣是善緣,善的緣。從善緣這方面加強,惡的這方面就不起現行,後面雖然前面有這個因沒有那個緣,後面就不會結果。

  過去李老師在世的時候,講到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他也用一個譬喻,這個譬喻我們也很好理解。他比喻種子種在地裡面,種子種在地下,譬如荊棘,一些有刺的,會傷人的這種植物,這代表是惡因,惡的種子,不好的種子。不好的種子把它種在地下,不好的因已經有了,可是你不給它惡緣,你不要給它澆水,不要培養,也不要給它曬太陽,上面舖一些石子,而且用車在上面輾來輾去,雖然有種子,那個種子永遠不能發出來,沒有緣,雖然有惡的因,但是沒有惡的緣就不會結惡的果報。善的因,譬如我們吃蘋果的果實,有種子。善惡的種子都有,我們每個人都有,有善、有惡,就是善因、惡因都有。我們要得善的果,這個善的種子我們就培養它,讓它得養分,讓它得水分,讓它曬太陽,再給它施肥料,每天培養,這個善的果實慢慢一直長大,我們就能得到善的果報。

  所以太上在這裡雖然講殃及子孫,有很多人家道不好都會怪祖先,祖先做了不好的事情,造惡業沒積德,所以子孫的果報不好,一昧怪祖先,這也不是正確的態度。最重要的是自己反省,自己檢討。縱然我們的先人做了不善,但是我們的子孫要是有因緣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聽經聞到正法,我們就要覺悟,要懺悔改過自新,這樣就能改造命運,這才是正確的做法。所以不可以怨天尤人,縱然子孫受災殃,是自己過去生中跟這個有共業,跟他有共業才會到做不善的人家投胎,這都是有業因果報的關係。

  所以有些人不了解,那個人做惡業,他自己去承當就好,怎麼可以連累子孫?這點沒說明,恐怕很多人有這個疑問,也會造成很多誤會,以為他的子孫到他家來很冤枉,先人做的惡業連累到自己的子孫,這也不是子孫做的惡業,就感覺很冤枉,好像跟因果的講法不相應。但是你要是深明因果,因緣果報這些事實,知道這些共業、別業的關係,你就沒有這個懷疑。投胎去到不善之家,就是自己也有做不善的業因,才會投胎到不善人家做他的子孫,當然不善跟不善相應,不是沒有原因,也不是偶然。如果沒有原因,因果就講不通了,所以這點我們一定要了解,這不是無緣無故的,還是有他的因緣果報。

  所以這段講殃及子孫,這個要了解。但是我們遇到佛法、明瞭佛法,都可以改變,在緣上改變,這就要注重教化。這集的時間到了,就報告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