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五十八集)  2003/1/2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58

  《太上感應篇》

  諸位同學,請看《感應篇》第一百零三節,這是全文第十五大段,講到「家庭之惡」: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這兩句第一句的意思就是貪心太重了,上一集我們就講到這裡。註解裡面講「以口取物曰婪,言人之貪,如口之食物,無有厭止,無有窮極」,這幾句話已經說得很透徹了,貪而無厭,這個罪過極重極大。

  下面引老子一句話,「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世人貪求數盈,終歸耗散,固不必言,且又落下一場禍孽,更難了耳」,這段話我們要多念幾遍,細細的去體會文裡面的意思,再仔細觀察現前的社會,我們就了解古聖先賢確實具足真實智慧。

  今天這個世界,貪婪之人為什麼多?這是造罪業,這是禍端,罪根禍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做,不曉得回頭,原因在什麼地方?沒有人教導。我們在講堂上時時刻刻提醒同修,我們同修自己能不能回頭?有沒有覺悟?很難說。天天在聽,天天在學,還是不能回頭,還是不能覺悟,或者明知故犯,這個原因又在哪裡?外面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強大了,是這個原因,我們自己的智慧非常薄弱,敵不過。

  如果說遵守佛菩薩的教誨、古聖先賢的訓導,好像我們在眼前就吃了大虧,便宜都被別人佔去了,自己總是不甘心、不情願,於是明知故犯。甚至於疑惑古聖先賢的教誨,那已經過時了,過去了,現在不適用,有這種見解的人多,太多太多了,又有幾個人了解事實真相?真正了解事實真相,肯吃虧,也願意便宜讓別人佔,虧我們自己來吃,他為什麼肯這樣做?他曉得前面的環境不一樣,我們今天吃虧,來生佔大便宜;世間人現在佔便宜,來生就吃大虧了。這個道理,必須深入經藏、深解義趣的人才懂得,才肯做。解得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將來的利益。

  我們眼前是處在什麼樣的時代,自己要清楚。過去,這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儒佛都有相當深的造詣。四十歲的時候,就把人生的真相看清楚,對於世間一切諸法就沒有留戀了。他跟朋友說:我住在這個世間,就像旅遊作客一樣,知道這個家、財產、事業,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夢幻泡影」,一絲毫執著留戀的念頭都沒有了。他心地清淨,智慧開了,可以專心在佛法,專心在佛法是為前途著想。人有來世,來世什麼時候來臨?誰也不知道,剎那之間。這一剎那是什麼時候到?沒有人知道,也可能好幾十年之後,也可能三、五年,也可能三、四天,也可能就是現在,所謂一口氣不來就是來世,一定要明瞭。尤其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現前社會像什麼?像一顆原子彈的火心已經點燃了,我們在這裡茫然不覺,立刻就要爆炸了。今天我們居住的世界是這個狀況。

  西洋人講的世界末日,很多人不相信,我們相信。全世界所謂先進國家,有核子武器的國家愈來愈多,大家都知道,單單美國所有的核子武器,就能夠毀滅地球幾十次。這些東西是電腦控制,哪一天電腦發生故障了,說不定一個飛彈無緣無故飛出去了,飛彈一出去就引起世界核子大戰,世界會毀滅。世界怎麼毀滅的?莫名其妙毀滅的。可不可能?很有可能。這是我們眼前危機很重。

  所以李老居士在往生前一天告訴學生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降臨都救不了,業力不可思議。《地藏經》上講眾生的業力,「能敵須彌,能深巨海」,業力不可思議。諸佛如來也不能轉眾生的定業,這不是諸佛菩薩不慈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的業力要是能跟佛法結合起來還有救,但是眾生今天的業力跟佛法完全脫節,這是現在的情形。

  過去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有一次,台灣有好幾位出家的比丘到新加坡請教導師:埔里寺廟那麼多,出家人那麼多,修行人這麼多,為什麼地震震央會在那個地方?有很多寺廟都倒了,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災難?當時導師就反過來問他們,他說懺公也是在埔里,為什麼懺公的寺廟沒有災難?他也是在那個地區,而其他的寺廟有這個災難。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講,「有廟無道,不能興教」,不是廟多,不是佛菩薩的像多,那個地方就叫有佛法,你如果這樣看就錯了。這是要問這個地方有沒有真正修行人?沒有真正修行人,雖然出家了,還是爭名奪利,還是互相毀謗,彼此爭信徒,不擇手段,這哪裡有道!現在大家有一個很錯誤的觀念,以為多建幾間廟,多造幾尊佛像,佛菩薩就來保佑我們,自己就可以為非作歹,佛菩薩還保佑他,哪有這個道理!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白。甚至於現在許多人出家了,出家的意義都不曉得;學佛,佛是什麼不知道,問題非常的嚴重。

  『咒詛』就是我們講的詛咒,在台灣很風行。你看過去每次遇到選舉的時候,就有一些人在詛咒,斬雞頭,在神明前詛咒,這是造孽。不詛咒時罪過就已經很重了,詛咒還求神明來保佑你,掩飾你的罪過,哪有這種道理!中國古書裡頭有解釋,「聰明正直是謂神」,神聰明正直,神會接受你的賄賂嗎?神會包庇你、接受你的賄賂嗎?要是會接受你的賄賂,他就不是神,那是妖魔鬼怪。

  今天這個世間,我們要問有沒有神?給諸位說,佛、菩薩、正神都遠離了。包圍在這個世界裡的是什麼?妖魔鬼怪。為什麼妖魔鬼怪來了,佛菩薩、神仙都走了?這是感應道交。人以真誠善心,就能感動諸佛菩薩;人要是自私自利,以惡心惡行,你所感得的是妖魔鬼怪。佛家常講「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善的感佛菩薩的應,惡的感妖魔鬼怪來應。《易經》裡面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我們學佛的同修,天天讀經,天天念佛,絕對不會到舞廳跳舞,絕對不會到賭場裡去賭博,你到那裡去找,一個都找不到,為什麼?不是同一類,他不同類就不會在一起,我們懂得這個道理。

  「咒詛」,這是侮辱正神,巴結妖魔鬼怪。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是不是這個事實?他的後果我們不說大家都清楚。所以我們詳細讀《感應篇》,熟讀《感應篇》,今天社會上種種現象,你一看就一目了然,吉凶禍福,你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怎樣趨吉避凶,你也知道了,理論方法都明白了。

  我們學佛,特別是印光大師一生當中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他的用意在挽救當前的劫運。我們現前空前的大災難,這個災難是非常非常明顯,普通人都已經能夠覺察到了。我們要掌握住機會,有一天的機會,認真做一天,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絕不隨順眾生作惡,一定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從心上改。尤其是學佛的人,學佛人當中尤其是出家人,從哪裡改?不為自己著想,一切要為苦難眾生貢獻我們一點心力,正是古人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念慈悲。

  導師說他年歲大了,為什麼天天還要講經說法?還有一些地方邀請,還要勞碌奔波,大家能體會嗎?這是不為自己,是為眾生、為佛法。如果為自己,他說過,他跟很多同修講過,他是希望早一天能夠隱居,隱居山林,遠離都會,找一個小鄉村去隱居,你說多自在!隱居起來,讀書、誦經、念佛。這個機會他現在就有,也可以做得到,可以安享晚年,為什麼還要這樣辛苦奔波,跑來跑去?是因為這個世間沒有人講經說法。如果有人講經說法,他決定不做這個事情了,會隱居起來。

  所以他在新加坡辦弘法培訓班,希望培訓班的同學能夠好好的學幾年,他就可以把這個事情交代下去,就不用一直在外面、在講台上講經,讓這些同學去講,這個棒交接下去。所以他說他接李炳南老居士講經的缺,李老師一生講經說法,九十七歲往生,往生前兩個星期還在台上講經,他也是給我們做模範、做示範,決不求自己的安樂,捨己為人。我們學佛菩薩,我們將來的去處是西方極樂世界,前途一片光明,這一生當中受一點辛苦不算什麼。我們再看下面《感應篇》,第一百零四節,只有一句:

  【嗜酒悖亂。】

  這條是講到酒。酒在佛法裡面是列入重戒,雖然不是最重的戒,我們看比丘戒、比丘尼戒,四重戒:殺、盜、淫、妄,這是基本的四條重戒,除了四重戒,最重的就是酒戒,所以五戒末後有酒戒。

  世尊為什麼把酒戒看得這麼重?實在講佛家的戒律,「殺、盜、淫、妄」是性罪,造這個業本身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有罪,犯了本身就有罪。可是酒戒,如果你不受這條戒就沒有罪,因為它不是性罪,它是遮罪,跟前面四條不一樣,酒本身沒有罪過。世尊為什麼把這條看得這麼重?就是凡是違犯四重罪,跟酒有關聯。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愛喝酒,喝醉了,酒喝多了,喝醉了,酒能亂性,酒醉的時候就失去理智,智慧不能作主,他就亂了,亂了就會去做前面的四重罪:殺盜淫妄,這四重罪就會違犯。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範不要去犯「殺盜淫妄」這種重罪,是這個原因才把酒列在五戒之一,我們要懂得。所以清淨比丘滴酒不沾。

  可是在戒律裡面,酒的開緣也最大最廣。所以世尊教人修學,可以說是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酒的開緣,譬如有很多中藥,尤其是中藥,中藥裡面需要用酒來做藥引調藥的,藥用的酒是治療身體,這樣喝是不犯戒,這是藥酒。在菜裡面,一般較寒的菜摻一點米酒,使菜性中和,比較不冷,比較不寒。有人的體質比較怕寒冷的食物,吃下去他的身體就不舒服,在菜裡面加一點料酒,這吃不醉的,這個不犯戒,這是料酒。

  所以有的同修問,受了五戒,家裡煮菜摻一點酒可不可以?這在《五戒相經箋要》裡面(弘一大師編的),這裡也說過,做料酒的吃不醉,這不犯戒,這可以用,這就叫開緣。總而言之,就是以你不醉為原則,不會迷惑你的理智。

  另外,除了藥酒、煮菜的料酒,還有一種是光喝酒,又一種情形。這種情形就是身體很虛弱,血液循環不好的,尤其是年紀大的人,六、七十歲,七十歲以上的,年歲大的出家人也包括在內。譬如老和尚年紀大,身體血液循環不好,世尊也可以開緣,你一天可以喝一小杯酒,幫助你血液循環。

  所以在《沙彌律儀》裡面跟我們講,七十歲以上,要是在很寒冷的地方,穿一般的衣服,一般的衣服穿不暖,可以穿皮衣服。一般戒律是禁止穿皮的東西,皮關係到殺生,但是它有開緣,就是七十歲以上,還是身體特別虛弱,在寒冷的地方禁不住,在這種情形之下可以穿皮衣。如果雖然七十歲以上,身體還很好,很強壯,那就不需要了。所以一切都是以自己的情況來做決定,是不是有這個需要。也不是說到七十歲就可以了,也不是一定這樣,看個人的體質,個人身體上的需要。如果不需要去用、去吃,那就錯誤了,就變成犯戒。所以你看新加坡許哲居士一百零五歲,她都不需要,身體很好,她就不用。甚至於也有五、六十歲的人,身體很不好,他也可以用。

  所以這是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條戒律都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要懂得佛為什麼制定這條戒,它的作用究竟在哪裡,我們修學利益何在,如果犯戒,我們自己的損失在什麼地方,不要說過失,損失,我們有哪些損失一定要懂得。然後才知道佛制戒這個心是真實慈悲,真實的智慧,沒有一樣不是幫助我們成就。

  佛注重我們身心健康,幫助我們斷煩惱、開智慧、成就道業,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我們要懂得。懂了以後你才會生恭敬心,才會生感恩之心,遵守佛的教誡。飲酒要是變成習慣,嗜酒如命,三餐喝,一早起來就喝,這個人怎麼修行?整天喝得醉醺醺,這個人不能修行,不但出世間法不能成就,世間法一般的事業也不能成就,我們在社會上這個情形也看得很多。這是我們要懂得的,要了解它的深義。

  『嗜酒悖亂』,酒喝了亂性,這是會造成很重的過失,所以酒要知道拿捏。縱然我們一般世間人有時候應酬難免要喝酒,尤其中國社會,無酒不成席,酒席要是沒有酒,好像不成酒席,所以一般的場所都有準備酒,但是要有分寸,不喝到醉為原則。這就是要知道開緣,不可以超過。尤其在駕駛方面,開車,現在不管哪個國家地方都限制得很嚴格,駕駛員往往會被交通警察檢查,檢查是不是有喝酒,酒精度有多高,超過多少就要罰單,要處罰。世界很多國家都是禁止喝酒開車,喝酒開車往往造成車禍,這也是不可以。

  所以太上在這裡「嗜酒悖亂」這一條戒非常重要,不能喝酒喝到亂性,失去理智,這是不可以的。再看下面一百零五節,有三句:

  【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

  這一段是倫理的問題。國家社會的基礎是家庭,這個道理現代人知道的少了。我們家不和,不要以為這是我們家裡的事情,與別人不相干,你要是這樣想法就完全錯了。家不和,社會就不安定,世界就沒有和平,家庭是社會、國家、世界基本的單位,是根本。所以家庭有問題,好像我們身體的細胞(一個身體是很多細胞組合起來),細胞一個一個壞掉,這個身體就出毛病了。

  現代人對「家」的觀念完全破滅了,沒有家庭觀念。我們看中國的古禮,你去看婚禮,男女結婚的婚禮,為什麼那麼隆重、那麼繁瑣,禮節那麼多?古人為什麼這麼做法?古人曉得這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基礎,不可以不隆重,不可以不謹慎。所以在古代,諸位讀歷史,就是看古人的筆記、小說之類的,古代離婚很少聽到,很少聽到有人離婚。我在孩提時代,在四十幾年前,四、五十年前在社會上很少聽到有人離婚,不要說很早,在四、五十年前,離婚很少聽到,可以說不曾聽過。

  離婚會造成什麼現象?世界大亂,不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而已,只有兩個人的事情好解決,問題是它會影響社會、影響國家、影響整個世界。離婚造成不良負面的影響,你是不是要背這個因果?你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兩個人離婚了,如果你還有兒女,有孩子,兒女就變成了單親的家庭,或者得不到父愛,或者得不到母愛,他的性情就產生變化,悖亂的因素從這裡種下去了,哪個人會想到後果有這麼嚴重?佛菩薩知道,聖人知道。聖人是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透徹明瞭的人知道,所謂是「動一髮而牽全身」。家庭好像是我們身體的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壞了會影響到全身,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不是你一家人的事情,古人看得這麼隆重。

  教育從哪裡教起?從了解人與人的關係教起。這個東西是相連的,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是一個關係,整體的關係。儒、佛的教學,道家的教學,都沒有例外。

  現在教育沒有了,整個崩潰了,所以社會動亂、世界不安。雖然科學技術發達,我們在物質受用上帶來一些方便,可是所蒙受的損失有多大?無法想像。人普遍不懂做人的道理,我們如果說忘恩負義,那還是恭惟,為什麼?他還知道有恩有義。忘恩負義起碼他還知道什麼是恩、什麼是義,什麼人對我有恩,什麼對我有義。現在人「忘恩負義」四個字都談不上了,為什麼?他不曉得什麼是恩,不知什麼是義,他都不知道,還談什麼忘恩負義。所以知恩報恩,會報恩的人一定是知恩,他要先知恩才會報恩。如果連知恩都不知道,他哪有可能報恩!我們現在的人不知恩,要如何叫他報恩?這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不幸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大亂的時代,將來後世的人寫歷史,這段是「黑暗時代」,自古以來,沒有像現在這種狀況。什麼叫黑暗?沒有人教學,人沒有接受教育,人沒接受教育就沒有智慧,這就叫黑暗、愚痴,經典講愚痴。光明是人有智慧,人懂事,人明理,這是光明。佛前點光明燈,這是表法,這是我們要學佛的智慧。我們要有智慧,要懂道理,懂事情,曉得做人的道理,做人處世的道理,這個人就是有智慧,有智慧前途就一片光明。燈代表智慧,是這個意思。

  這一節註解開頭舉了一個公案,這很好,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唐朝張公藝九世同居,只一個「忍」字,忍為大德。《金剛般若經》上,佛給我們講「一切法得成於忍」,忍是大德,所有德行裡頭它是第一,能成一切善法,能遮一切惡法,遮是把它止住。佛法,佛菩薩六波羅蜜,忍是核心。如果沒有忍辱,你的精進、禪定、般若統統沒有了。精進、禪定、般若是從忍辱波羅蜜產生的,你能布施,你能持戒,你不能忍辱,你所修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由此可知,忍辱重要。這一部《金剛經》,佛教菩薩六波羅蜜,「布施,忍辱」說得最多,我們要懂得佛說法的義趣。

  不但是骨肉,這是父子、兄弟之間,世出世間的聖人教導我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擴展到親戚朋友,決定不能爭,爭是罪業。爭,現在這個社會不講忍讓,從兒童時代就教他競爭,這還得了!現在青少年跟父母爭,兄弟相爭的就更不必說了,在學校念書跟老師相爭,將來長大到社會上,他只有一個觀念,「競爭」。人與人爭,人人都爭,世界末日就來了。孟子所謂「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上做總統的,下至一般老百姓,互相都在爭利,爭取、競爭(我們現在選舉說競選,就是競爭)。這個後果是什麼?國家危矣,國家很危險了,這個國家就沒有辦法了。

  今天是全世界競爭,沒有一個人不爭,所以外國宗教裡面,像基督教、天主教的《新約》、《舊約》,最後一章講世界末日。世界末日什麼時候發生?這個世紀末。這個世紀末,上一個世紀,二十世紀交替,現在二十一世紀開始,這個當中。有很多人不願聽到這個話,也不願意說這個話。你不願意聽、不願意說,這是另外一回事情,事實存在,古代的預言,中國、外國都說這個時候。

  我們今天決不是危言聳聽,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是就事論事。佛法是講因果,我們今天世界上的人種的是什麼因?我們看他想的是什麼念頭,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事情,這是因。從他的心行,我們就知道後面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佛法講果報。種善因一定得善果,善裡面,第一大善是忍讓;惡裡面,第一大惡是競爭。舉世之人都在講競爭、想競爭,不擇手段去競爭,這個世界還會有前途嗎?競爭到最後是同歸於盡,這就是世界末日了。

  所以有人說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地球上最後一次戰爭,叫做終結戰爭。這個戰爭打了之後,不會再有戰爭了,為什麼?人都死光了,還有什麼可戰!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所講的,這個戰爭之後,地球上大概剩下來的人數,他是含糊籠統的說,沒有說得清楚,他說「大七之數」。有些人認為可能只剩下七千萬人,最多剩下七億人,這是最多的,也可能是七千萬人,也可能是七百萬人。

  我們要覺悟,要好好的學習,不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什麼是忠?什麼是良?什麼是柔?什麼是順?你能夠依教奉行,對你決定有好處。縱然災難來了,我們有好地方去,決定不會貪生怕死,知道自己有非常好的地方去。佛菩薩不騙我們,太上老君也不騙我們,我們依教奉行決定得利益。這一段的意思,我們下面再繼續。

  『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剛才講到「骨肉忿爭」,連自己的至親骨肉都在相爭,都在競爭,何況社會外面!這是帶來世界災難主要的因素。「男不忠良,女不柔順」,這是說男女,忠就是忠心,良是善良,忠厚、正直、善良,這是男眾的品德。如果不忠不良,這是造罪業,這是錯誤。女不柔順,柔是女眾的品德,女眾若是很兇,不柔順,講話很悍,很兇惡,做事情很霸道,這就是不柔順,不柔不順,這就是罪過。太上在這裡跟我們開示,我們要深深去體會、去反省、去改過。

  前面也講到,為什麼世界有這麼多的災難?根本原因,這十二個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如果不能把我們的心行轉變過來,我們的苦難決定是會加不會減,決定不可能有好轉的一天。

  也有同修會問:我能改過,別人不改,這有什麼用!有這種念頭並沒覺悟,也不是聰明人。諸位想想,大家都爭著往地獄、餓鬼這兩條路走,大家都走,我只好也跟著大家走,這不是愚人嗎!大家都往地獄道上走,我能夠覺悟了,回過頭走菩薩道,這是多麼幸運。所以我們今天不論別人能不能改過,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我們自己本身能改,徹底改過來,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自度度他。不要認為我做的與別人沒關係,關係很大。我們天天念迴向偈,「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我們自己做,有人見到,有人聽到,這麼多人當中,總會有一、兩個見聞之後,他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改過自新,就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尤其是我們肉眼見不到的天地鬼神,鬼神見到了,他也讚歎,惡神看到了,還是讚歎你難得。

  所以今天第一樁要緊的事情是息爭論,爭要停止,明辨是非,息滅爭論,這是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對症下藥。今天我們看到新加坡淨宗學會李木源會長拿一本雜誌給導師看,這本雜誌叫「獅子吼」,裡面有不少篇文章,全部都是嚴厲批評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小冊子,聽說送到許多雜誌社要求他們刊登,當地雜誌也有刊登,責備導師宣揚這個會集本。

  導師說他宣揚這個會集本也有一個好處,「尊師重道」,我的老師教我學這本,教我宣揚這本,我對老師有信心。就算他做錯了,墮地獄,他尊師重道這一條可以給社會大眾做榜樣,一生決定不違背老師的教導。他說他的老師一生的行誼,他見到了,他敬佩,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不論是文章道德,他的修持,他的弘法護法,許多出家人都跟不上。所以今天天下人都指責他,他也不會改變,他如果改變,就變成背師叛道,他就錯了。他說你們可以批評,你們可以侮辱、毀謗,他絕對不可以。因為別人不是他的學生,他是他的學生,「子不言父之過」,學生不能說老師的過失,他能做個好榜樣就夠了。希望舉世之人都懂得孝親,都懂得尊師,息滅紛爭。所以別人怎麼對他,他也不會講一句話;別人怎麼侮辱,他也不會回答。這是老師教他的,一生奉行,決定不會違背。忍讓重要,隨人去講,只要遵守老師的教誡就沒有錯,尊師重道。

  這樁事情,理事因果深廣無際,我們看清楚了嗎?佛在經教裡一再告訴我們,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的說法只掌握到一個原則,治眾生的毛病,眾生有什麼病就用什麼方法對治。每一個時代眾生的病不一樣,祖師大德代代承傳,他們有智慧,他們了解現況,現前的狀況,如何依據佛陀所講的原理原則,靈活運用方法技巧,這叫善巧方便。否則的話,善巧方便要怎麼講?

  宋朝時代王龍舒居士會集,就是善巧方便。那個時候的書籍流通量非常稀少,宋朝時候還是手抄的,沒有印刷。一個人想在一生當中五種原譯本都讀到,可以說不可能。以王龍舒這樣的身分、地位、財富,都沒有辦法完全蒐集到,五種原譯本他只看到四種,這個艱難可想而知,不是那麼簡單。他是什麼心會集的,我們要能體會。龍舒居士站著往生,他要是有罪,他怎麼能往生?他怎麼能預知時至?怎麼能夠生死自在?

  黃念祖老居士說,對於會集本的紛爭還有幾年。夏蓮居老居士往生的時候說過,這個爭論大概要到二千零四年,他講下一個猴年,所有妖魔鬼怪會在這個世間消失,正法逐漸逐漸會復興。在現前這個時代法弱魔強,佛弟子很可憐,要受盡一切侮辱,受盡一切災難,只要有堅忍不拔的信心,把燈火傳下去。

  《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實在講我們也非常歡喜,今天在全世界流通的數量概略估計,差不多超過一千多萬冊,這是十幾年前的流通量。一千多萬冊的經本流通到全世界,魔有再大的神通能力,想要把全部消滅,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何況有三寶護持,龍天擁護,我們有信心。

  今天我們處世,我們講經說法總標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要以我們的心行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今天社會大眾競爭,不擇手段的競爭,我們要做什麼樣子?要忍讓,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要落實。毀謗我們的人,侮辱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我們對他尊敬,決定沒有一絲毫的怨恨。有一絲毫的怨恨,我們就不是世尊的學生。在順境裡面不起貪愛,逆境裡面不起瞋恚,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以真誠慈悲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佛教我們的,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什麼是「忠良」?什麼是「柔順」?「忠」,我們看這個字,這個字也是會意,這個心要中,不能偏,偏就邪了。所以忠跟誠是一個意思,要把心擺在正中。佛家講中道第一義,儒家講中庸,不可以有絲毫的偏邪。什麼是偏邪?順境裡面你歡喜,你的心偏了、邪了;逆境裡頭你生煩惱、生瞋恚,你的心偏了、邪了。你在這裡就體會到什麼叫中,中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是中,二心就不中,二心就偏了。誰能做到中?在《華嚴經》上那是個標準,「法身大士」。離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才中;你有分別執著,這個中就沒有。

  「良」是善良,「忠」落實在形象上是善良,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柔順,「柔」是柔和。現在這個世間,「女強人」不好聽,強是剛強,嚇死人。「順」是什麼?隨順性德,這個說法標準太高了,我們凡夫做不到。我們把標準降低,隨順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這個我們可以做得到。

  世出世間聖賢的存心、行事,都是隨順自性,都是性德的流露,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表現的,是性德圓滿的顯露。世出世間聖賢已經給我們做了榜樣,孔老夫子示現給我們的是五德,我們要記住、要學習。「溫良恭儉讓」,溫就是柔,溫柔、善良、恭敬、忍讓、節儉,這是夫子五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柔順」兩個字都在五德之中。所以字的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清楚。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