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五十三集)  2003/1/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53

  《太上感應篇》

  諸位觀眾,請看《感應篇》第九十四節:

  【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小註裡頭註得非常清楚,「索取無厭曰貪,昏昧無恥曰冒」,前面大概解釋了。「事上忠而持己廉,人臣之大節」,這是講奉事上面的人盡忠,對自己很廉節,即是不貪,不貪就是廉,清廉,對自己很清廉,這是做人臣子的大節。「今也以貪冒之故而罔上,臣節安在」,就是用貪冒錢財欺騙上司,這個臣節就不存在。「縱令一時富貴,多見旋踵破敗」,縱然貪冒於財,欺騙上司的人能一時得到富貴,但是很多例子,沒多久他就破敗,失敗。「子孫狼狽矣」,子孫很狼狽,這些事情在現代的社會,可以說是非常普遍。

  現在這個社會,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學生,(這件事情是民國七十五年,今年已經是九十二年,這是在十七年前,李老師往生到今年已經是第十七年),他說這個世間已經亂了,即使佛菩薩、神仙都降世也救不了,他說唯一的一條生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導師常引用李老師往生前一天跟學生講的話,時常提起,提起就是在警告我們,讓我們能提高警覺,他說李老師這些話愈想愈真實。

  兩、三年前在新加坡,導師在新加坡弘法,東北長春百國興隆寺明續法師組一個團參訪新加坡,明續法師傳達一個消息,北朝鮮的山神(北朝鮮就是現在講的北韓),那裡的山神透露一個消息,天上不安全,地上不能住,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個地球都不平安,想來想去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好。這些消息決不平凡,導師說這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示現,來警覺世間的人。

  六道凡夫原本煩惱就重,我們在《百法明門》裡面看到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惡心所的力量遠遠超過善心所。所以古聖先賢無不重視教學,尤其重視兒童的教學。善的理念,善的行為,一定要從小培養。中國教育始從胎教,對兒童教育什麼時候開始?母親懷胎的時候就開始了,用心良苦,目的何在?我們現在很明白,目的是希求社會祥和,眾生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稍稍受過聖賢教育的人,他懂得捨己為人,所以社會秩序才能維繫幾千年。每一個時代國家的領導人,社會上志士仁人,無不重視教學。

  所以教育工作就如同河堤的防患一樣,好像河邊做堤防,防範水災氾濫,稍稍不謹慎,這個堤防就崩潰,洪水流出來就變成水災,就無法挽救,教學就像堤防一樣。今天在這個時代,很不幸我們沒有重視這個堤防,沒有用心去防患,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人與人的關係,全面崩潰了。我們展開《感應篇》,《感應篇》裡面所說的善,在現代的社會很難見到;《感應篇》裡面所說的惡,在這個社會普遍而且加速度在增長。

  佛在經典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是社會大眾的思想、見解、行為、造作,如果這一切都是不善,那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五濁惡世」。今天濁惡到了極點,天災人禍是果報,這個果報如何能夠避免?我們冷靜思惟,可以說是不可能了。在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幫助別人,在這種情形之下回頭過來要知道救自己。救自己,唯有深信切願,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可間斷,真正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向佛,一心向阿彌陀佛,這是自救之道。

  大陸杭州東天目山齊素萍居士,在幾年前(這大概是三、四年前的事),她最初組團到新加坡淨宗學會參學,送一個錄影帶給導師(這個錄影帶我們社團好像有,這個錄影帶我還沒看過,想要找機會來看,只有聽導師講起,講起這件事情)。她告訴他這個錄影帶錄影的情形,就是她自己學佛這些年親身的感應,當然感應的事就很多。

  其中有一條是說她父親,她父親已經往生很多年了,死了以後,有一天她父親的神識附在她的小兒子身上,告訴大眾地獄的恐怖,講地獄的情形,恐怖的情形。他說他非常幸運,在陽上人間有齊素萍這樣孝順的女兒學佛了,認真努力在修學,護持正法,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他才能從地獄裡面超生出來。地獄超生出來就是鬼道,超生到鬼道,鬼道就變鬼神,當然比地獄好,雖然是三惡道,總比地獄好,超生了。超生出來後,這鬼神就附在她小兒子身上,把這些情形講給大家明瞭。齊居士將這段公案因緣為我們說出來,所以這個錄影帶我們有機會再看一次。他勸他的女兒要把這些事實多多的告訴世人,因為世間人不了解,過去雖然墮入三惡道很多遍,但是再轉世就又忘記了,所以要常常提醒,常常勸人,常常跟人說明,大家才會再覺悟過來。所以要多多勸勉世人,勸勉世人斷惡修善,回頭是岸。

  以往我們愚痴沒有智慧,造作許多惡業,造惡業做錯事不怕,只要這一口氣沒斷,回頭都來得及,回頭還不晚。這在大乘經裡面,特別是《觀無量壽佛經》,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也舉出很多例子,在世的時候無知造了很重的惡業,以後知道錯了,懺悔了,都有很高的成就,在佛陀的時代這種情形就很多,在歷代當中一直到現代也有。

  佛陀時代最具體的代表就是阿闍世王,阿闍世王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看到,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殺父、殺母,造了五逆十惡的重罪。我們回想我們這一生,縱然造作許多罪業,但是還沒有像阿闍世王造得那樣嚴重,他殺父、殺母,還沒他那麼嚴重。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阿闍世王臨終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錯誤不對了,那時候才懺悔,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了,在臨終的時候真正回心轉意,痛改前非,念佛往生。他也如願以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往生到西方什麼品位?我們一般依《觀經》來看,造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往生是下品下生,這是我們在《十六觀經》看到九品往生的公案,造五逆十惡這是最重的,沒有比這個更重的,臨終懺悔念佛能夠下品下生。可是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往生,他的品位竟然佛跟我們說他是上品中生。

  過去導師講經講到這裡,看到這一段經文,感覺非常驚訝,他不是驚訝別的事情,不是驚訝他往生,五逆十惡懺悔往生他相信,他不感覺奇怪,如果說他是下品下生,當然跟《觀經》講的一樣,當然不會覺得很奇怪,但是佛講他的品位竟然是上品中生,這就使人很驚訝,造作這麼重罪業,臨終懺悔念佛往生,品位竟然能上品中生,導師講這是他料想不到的。所以那個時候他才了解,求生西方是有兩種方式,一種我們平常薰修,平常依照經論的教訓,老老實實依教奉行,積累功德,求願往生,這一類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持戒念佛、斷惡修善念佛往生,這是第一種;另外一種,這是造作罪業到臨終才懺悔念佛往生,兩個方式。

  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決定不能夠輕視,也就是我們見到一些造作罪業的人,不可以輕慢他,也不能看不起他。我們是肉眼凡夫,我們見不到,他要是在臨終真實懺悔,可能往生的品位還比我們高,這也有可能,我們怎麼可以輕慢別人!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處處謙虛忍讓,事事尊重別人,對自己決定有利益,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我們修行一定要持之以恆才能夠收到效果,就是要有耐心,你要有長遠心。有時在我們修學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的不順意,這也是一種過程,我們要忍耐、要突破。如果沒有恆心、沒有長遠心、沒有耐心,我們也看到很多,有人住道場住不久就走了,甚至跟師父沒幾天就離開了,沒有耐心,沒長遠心,在佛法裡面說這是薄福之相,這個人沒福。這是《了凡四訓》裡面跟我們講的,不耐煩急,就是沒有耐心,每樣事情都很急躁,想要求快,急功這就是薄福之相,也就是說這種人沒有福報,福報非常淺薄。我們也看到很多人是這個情形,在我們周圍也都能看到,這樣的人縱然發願想要修行,依然天天在造業。我們以很客觀來觀察,絕對不是咒罵,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是客觀超然的看法來觀察,沒有任何的意思。如果像這種人的情形,他的前途一片黑暗,沒有耐心,沒有長遠心,以後難免墮入三途惡道,這是自己不能夠奮發,不能夠克服自己毛病、習氣。

  什麼是真正有福的人?古人所謂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重,業障深重,古德教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過去韓館長在世,每年過年正月初一到初三,三天拜千佛懺,就是拜三千佛。過去我們拜十幾年,一年雖然拜一次,每年拜三千佛,拜三天以後,感覺身體非常的輕鬆,一天拜一千拜,拜得滿身大汗。第一天比較辛苦,第二天就比較適應,第三天拜完,精神非常的輕鬆,業障感覺消除很多,這個方法有效,萬緣放下。

  導師勸人每天拜三千拜,當然拜三千拜的時間就比較長,如果一天維持一千拜就算很好,一千拜的時間相當長,沒有一千拜,三百拜也可以。也能分早上早一點,如果有時間,下午、晚上臨睡之前拜一百拜,這也可以,一百拜拜快一點差不多是半個小時或四十分的時間。因為我們平常有一些職務,有一些工作,可能沒辦法這麼長的時間拜佛,如果一天有二、三百拜,每天這樣拜,這也是一個很好幫助我們消業障的方法。

  古人有人用這種方法,就是一天拜三千拜,他一天拜三千拜,每天拜,拜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這在過去佛門裡面很多很多,比比皆是。這個方法我自己也有體會,我的體會是在以前景美華藏圖書館韓館長在世的時候,過年拜三千零五十三拜,拜三天,拜了以後,我自己就有點感受,這三天拜了以後就有感覺,但是這個感覺當然還不是很明顯的效果。如果時間能加長,像古大德一樣每天拜一千拜,拜三年,相信業障消除、智慧現前,這個我是有經驗,也相信這是做得到。

  導師在初學佛的時候,懺雲老法師就教他這個方法。那個時候他跟他一起住茅蓬,懺公每天拜三百拜,因為他拜的速度很慢(如果有到埔里水里參加懺公的佛七,他拜佛的速度都很慢),所以每天拜的數字就比較少。導師跟懺公當時住茅蓬,他拜的速度比較快,每天拜八百拜,八百拜每天拜,拜五個半月。跟他們住茅蓬的一位達宗法師是東北人,每天拜一千兩百拜,他拜的速度就更快。他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早晨三點鐘起來拜佛,拜到五點鐘,拜兩個小時;中午吃過午飯之後經行,回來之後,拜佛拜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之後,六點鐘到八點鐘再拜佛。在山上九點鐘就休息了,九點鐘休息,兩點鐘起床,當時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所以住山這樣修持,住一段時間確實能夠懺除業障。

  知道一個方法,我們採用一個方法,只要能夠堅持不變,這個人就有福報,這個人一生就走向成功之道、解脫之道。所以我們讀《感應篇》,這是印光祖師教導我們用這個小冊子,每天反省檢點,如果自己還常常犯這些惡業,自己心裡很清楚,將來必定墮落。如果畏懼地獄苦,趕緊回頭。

  前面兩句我們介紹過了,我們再看後面這兩句。後面兩句的註解寫得很好,我們讀了之後,就知道這個過失的嚴重。讒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兩舌、綺語,口的四種過惡偏重在這兩種,這兩種的惡是最嚴重,當然任何一種與這四種過失都有關聯。

  註解裡面跟我們說「人縱有過,亦當曲為掩護」,這句話很重要。世出世間聖賢,無不是教人積德累功,而積德累功就是在能夠原諒別人的過失,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口業是自古以來一切眾生最容易犯的,所以世尊在經典裡面,「善護三業」,把口業擺在第一,這個用意我們要知道,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導師也常常勸勉同修,不要輕易說別人的過失,也不要隨便對人講別人的過失,什麼原因?我們自己的本身過失太多,自己有過失,有什麼資格說別人過失,這是常理。等到哪一天自己沒有過失,我們深深相信你決定不會說別人過失。不但佛菩薩這樣教誨我們,我們再看祖師大德、世間的賢人,「人縱有過,亦當委屈婉轉來幫他掩護」,這個話是儒家說的,世間賢人君子所說的。

  如果這個人本來是平白無辜之人,你編造謠言,製造事實去毀謗他、去侮辱他,這種毒害甚於刀槍,甚於虎狼,比拿刀殺他、被虎狼咬還更嚴重,這是造作極重的罪業。人本來沒有罪,你編造一些謠言陷害人,會聽你造謠的,多半是愚痴人,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輕易聽信你的話,信以為真,產生的後果不堪設想。

  註解裡頭舉出古詩,有這麼一段話,「古詩曰,讒言慎莫聽,聽之禍殃結」,兩舌、綺語危害最烈。這裡舉出幾個例子,君(就是領導人)聽了別人跟他講些壞話,講那個人怎樣,這個大臣、這個忠臣就被人抓去殺了。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例子,真正是忠心為國,有些奸佞之人在君王面前挑撥是非,君王沒有把事實調查清楚,就把這個人殺了,古今中外很多。「父聽子當決」,兄弟姊妹多,為了爭奪財產,在父親面前製造一些謠言,說哪個兒子不孝,對他不孝,就是講壞話。兄弟互相爭奪財產,到父親面前講兄弟的壞話,甚至於還找一些親戚朋友製造謠言,生起是非,使父子決裂,使父子的感情破壞。夫妻之間如果聽信謠言,造成離婚,夫妻聽別人無根的謠言,夫妻的感情就破壞,就造成離婚。兄弟之間如果聽信別人的謠言,從此就互不往來,親情斷絕了。朋友如果聽信謠言,朋友的交情斷掉了,疏遠了。骨肉之間如果聽信謠言,骨肉會滅絕。所以這首詩到最後總結,「堂堂七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這就是挑撥是非,我們堂堂七尺的身軀,不要隨便聽人三寸的口舌講的謠言。舌上有龍泉,意思就是口舌講的話傷害人,殺人不見血,殺人沒看到血。

  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我們看到公案,出家人嫉妒出家人,嫉妒障礙,造謠生事,毀謗講經的法師,聽眾聽信謠言,對於法師失去信心,不來聽經了,這在五逆罪裡面是「破和合僧」,戒經裡面結罪,墮阿鼻地獄,極重的罪業。讒毀謠言之害這麼嚴重,我們不能不謹慎。這些讒毀之言常常在我們的耳邊,我們要有智慧去辨別。

  導師也常講起,他過去跟韓館長合作三十年,三十年是相當長的時間,三十年當中讒毀之言也常常有,常常有人到館長面前講一些謠言是非。韓館長畢竟是一個有智慧明理之人,她遇到有人來講這些事情,她不會一聽別人講就相信,她的態度是持保留態度,她調查,將事情進行了解一下,到底是不是這樣,追根究柢,追查謠言的來源,到底這個是不是事實。所以有一些讒毀之人,就是一些專門製造謠言的人,在她面前就不敢亂講話了。這是個明白人,必須追根究柢,調查事實真相,不是輕易一味去聽信,聽人一講就相信。

  現在韓館長往生之後,接下來得到新加坡淨宗學會李會長的護持,這些讒毀之言也是有增無減。李木源居士是個明白人,也是個有智慧的人,有定功的人。他的態度,他雖然不像韓館長去調查事情,追根究柢去調查,但是他聽人講,絕對不相信,無論什麼人來跟他講,他是聽而不聞,不放在心裡,這是古人所謂的「謠言止於智者」,謠言傳到有智慧的人這裡就止了,不會再傳了,這是有智慧的人。

  聽信謠言的人愚痴,愚痴到了極處。經教裡面佛說惡口之業,死墮刀兵拔舌地獄。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地獄種種苦報,刀山、油鼎、拔舌,這都是口業所感的。看他造作影響大小,如果他影響的面大,影響的時間長,那真的很悽慘,墮在阿鼻地獄,永劫不得翻身。

  我們學佛,學佛是學智慧。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文殊會最後一段,我們看到文殊菩薩讚歎善財童子,善財童子提出一些請教的話,值得我們學習。不但值得,如果真正發心希求無上菩提,一定要學習發菩提心、修菩薩行。

  十惡是魔鬼的行為,不是菩薩行,聽信讒言這是隨順魔鬼,拒絕讒言這是隨順佛菩薩,吉凶禍福就在這一念之間。唯有真實智慧,他才知道怎樣去選擇。沒有真實智慧,輕易聽信謠言,為外面環境所轉,這種人縱然認真努力精進修持,也得不到結果,這個事實自古以來太多太多了。

  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不但是對於人的嫉妒,造謠生事,甚至於門戶之見,就是學的法門不同,互相毀謗,造下謗法之過,毀謗正法的過失。這些年來我們聽到這樣的毀謗太多了,到了最近還是有,還是不斷。許許多多的人毀謗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在台灣、在大陸很多出家人反對、毀謗,惡意的批評,這個批評到底是什麼用意?目的何在?如果想要弘揚《無量壽經》,弘揚這部經典,為什麼不將這些時間去宣揚五種的原譯本?既然不能接受會集本,為什麼不去弘揚原譯本,依照原譯本來修持、為人演說,何苦去造這個惡業!這真正是無智慧到了極處,造這個罪業太重了,太重太重了!障礙《無量壽經》的弘揚,此罪是特別的嚴重。聽信毀謗都是佛學水平不高的人,如果佛學水平高,你這些評論,別人一眼就看穿了,只有水平低的人會聽信謠言。

  障礙一個人往生,這個罪過還得了!這個人一生如果依照這個經修持,他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要是聽到你批評毀謗,使他的信心喪失掉,這豈不是障礙他一生念佛往生的機會!你把這個人一生要作佛的機會障礙斷掉,你想這個罪過有多重、有多大!這個人往生西方作佛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成就一尊佛,這尊佛就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功德無量無邊,何苦造這無量無邊的罪業,確實是無知到極處。

  今天在這個世界讚歎夏蓮居會集本的,是些什麼人?哪些人?我們自己的道德學問修持能否跟他們相比?我們看宋朝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其中魏默深的節校本,清朝有兩種,宋朝一種,這都在大藏經裡面,資料在藏經裡面都可以看到,你來比較。

  導師為什麼選擇夏蓮居會集本來講解,給大家介紹?他也不是盲從的,也不是人情,他跟夏蓮居老居士也沒見過面,夏老居士已經往生,沒有什麼交情。導師介紹這本經,他三、四十年講大經大論,到晚年這十幾年才介紹這一本《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這當中有大經大論的基礎,以及淨土經論的基礎,所以也不是隨隨便便跟著人家講,不是!確實有他的道理在。相信讀過會集本的人都能了解,這確實是就事論事。

  他的會集本確確實實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五種原譯本的《無量壽經》內容出入差別很大,這本有的經文另外那本沒有,那本有的經文這本沒有,因此才需要會集。不然你就要五種原譯本都請來讀、請來看、請來講,這樣才能完整,對《無量壽經》的經義才完整、才圓滿。如果五種你只讀一種,這當中有很多經文這本沒有,其他四本裡面有,這就不圓滿,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修學的過程、歷史、由來,發四十八願種種的理論、修學的方法、原理原則,就沒有辦法很清楚徹底的了解。所以你就要全部看,全部看不方便,尤其每一種翻譯本,每個法師翻譯的筆法不同,有一些是順中文的文法,有一些是依照古印度的文法翻的,我們中國人讀起來、念起來不順,因此自古以來就很少人讀《無量壽經》,所以以後大家都讀《彌陀經》。

  《彌陀經》我們大家念,雖然依照中國文法來翻譯,大家念得很順,可是《彌陀經》的經文少,講的很簡要,你如果不看祖師大德詳細的註解,確實沒辦法了解此經所講的道理、修學的理論方法。所以《無量壽經》是淨土三經的第一經,確確實實是必須要先弘揚。

  因此會集,在宋朝王龍舒居士就看到這個情形,在當時就有這樁事情,所以他才會會集。一直到清朝有兩種的節校本都不是很理想,以後只是收在藏經裡面給大家做參考,沒有人流通。這就是會集、節校有它的缺點在,大家讀了還是不歡喜,還是不能普遍流通,大家還是讀《彌陀經》。一直到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他的會集本確實是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將以前會集、節校的缺點都避免,他的會集比以前確實是很完善,大家讀了以後很歡喜,這也不是偶然的,如果不好,自然人家就不會去讀。這種事情不是勉強得來的,如果勉強得來,前面王龍舒居士他會集的,大家都在讀誦了。不是沒有經本,有!大藏經裡面也有,問題是會集得不好。原譯本那麼多種,內容出入很大,讀一種不完整,要全部讀不方便,這樣大家就沒有興趣去看、去讀。

  過去民國初年,梅光羲老居士是佛教界一位在家的大德,他寫了一本《相宗綱要》,確實在當時是位有道德學問的長者。還有慈舟老法師,慈舟老法師是民國初年律宗的大德,他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也做成科判,這個科判過去在景美華藏圖書館,導師也印出來流通,只是當時印出來流通量還不是很多,以後還可以印出來流通,讓大家做個見證。

  慈舟老法師在台灣有兩個學生,一個是以前在戒場傳戒的長老,上道下源老和尚(道源老和尚已經往生了,以前我受戒的時候,老和尚都在戒場傳戒,往生很多年了);另一個現在還在南投水里的懺雲法師(台灣的人、台灣的同修對懺公很尊敬,受到大家的敬仰),他也是慈舟老法師的學生。還有當時禪宗大德慧明老和尚,看到這個會集本都讚歎。

  最初給這個會集本做科判的是慈舟老法師。以後導師又在新加坡辦「淨宗弘法培訓班」,跟這些同學一起重新又將會集本做了一個新的科判,這個新的科判更加詳細,他的科判是以慈舟法師的科判做基礎,以後將科判、經文分釋得更詳細,裡面有許多科判的科題,依舊用慈舟老法師的原文。所以導師講過,他也不是個愚痴的人,也不隨便跟人走,也不輕易被人轉。

  他的這本《無量壽經》會集本,是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拿給他的。李老居士最初到台中蓮社(這大概是四十幾年前的事情,可能四、五十幾年前,半世紀),在台中講過一次,講了以後,他也用毛筆在《無量壽經》會集本經文旁做眉註,就是用小字做比較簡單的註解叫眉註。這一本原本,他就交給導師帶到台北,帶來台北。

  當時剛北上的時候,導師想要宣講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你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剛學經,在台中蓮社學十年才上來台北。那時候年紀還輕,這是在四十年前,三、四十年前,那時候年紀還輕,大概三、四十歲,四十初頭。他說:你還沒有講其他經論的基礎,你現在就宣揚《無量壽經》會集本,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人家不能接受,沒效果。

  他聽到老師的講法,就將會集本眉註收到箱底,一直放到李老師在民國七十五年往生,那一年他才又從箱底翻出來。從箱底將這本經請出來,請出來看一看,印了一萬本,當時拿這個眉註去印,印了一萬本。當時印這一萬本,韓館長交給我跟印刷廠接洽,這件事情我是當時經手的,所以我就比較清楚,印一萬本。印一萬本,那時候導師的用意只是要流通,老師往生了,他離開台中的時候,這本經交給他,現在老師往生,就印這本經來紀念老師。印出來就在圖書館開始流通,當然有部分少數到國外去。那時候剛好是第一版,印一萬本,十六開印一萬本。

  當時有同修看到,讀起來感覺很順口,讀得很歡喜,大家就請導師講這部經,跟我們介紹這部經。民國七十五年才開始宣講這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一次是在圖書館開始講。講了以後,同修們聽了非常高興,讀誦的人愈來愈多,以後受到美國邀請,在聖荷西也講了一次,在加拿大也講了一遍,在香港講一遍,在新加坡(現在是講第三遍,還沒講完),新加坡講了兩遍,在台北華藏圖書館也講兩遍,前後講十幾遍,現在在新加坡還繼續講。講了以後,錄音帶、錄影帶、VCD流通到全世界,流通到全世界很多人聽到以後,非常歡喜讀誦受持,紛紛成立淨宗學會。所以現在淨宗學會遍滿全世界,確實得立於《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弘揚。

  毀謗的人確確實實不了解這個事實,感情用事,就是這裡說的讒言,造很重的惡業,這不能不警惕,不能不小心。我們一定要明瞭,不能隨便聽人讒言、胡說。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