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八集)  2003/1/1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38

  《太上感應篇》。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們上一回講到《感應篇》第四十八段,在《彙編》第三卷,四十八段: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這是仕宦第四種惡。仕宦就是當官的人,用現代話來講是從事政治的人士,政治人物。註解裡面說得非常好,「帝天之命,主於民心,凡此蒼生,皆上帝之赤子,故曰天民,天之愛民至矣」,這幾句話我們要常常讀誦,常常存在心中(就是擺在心裡),就是上帝愛民。在一般宗教也說到神愛世人,這是一個共同點,不管是哪個宗教都是說上帝愛世間的人,愛所有一切的人,不分別,這才是上帝之心。

  在佛法裡面,我們與一切眾生的關係就說得更透徹,這個道理古人很清楚,我們常常聽到所謂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與人是一,即是法身。佛經裡面講法身,就是同一體,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我和別人是一個共同體,我為別人,別人也為我,這是事實。佛家說法身,就是包含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眾生,《華嚴經》說「情與無情」,不但是有情眾生,連無情眾生(樹木、花草、礦物)都包括在內,都是同一體,所以人我是一體。以這個事實來說,我們要是輕視別人就是輕視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道理要懂,這是事實真相。為什麼?別人也是我們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所現、識所變的,自己變現的還不尊重,這豈不是不尊重自己!

  人不能沒有尊嚴,現代人強調尊嚴,尊嚴要從哪裡建立?尊嚴是尊重別人。尊嚴不是狂妄自大,若狂妄自大以為這是尊嚴,那你就錯了。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輕視別人,實在講這是嚴重破壞自己的尊嚴。一個人處處要別人怕他,這個人就完了,沒人敢接近他。如果一個人在在處處都受到人家的尊敬,他就成功了,大家都喜歡跟他接近、跟他相處,這個人在社會上就成功了,一般說做人成功,所以做人是第一要緊。

  做人要從尊重別人做起,得到別人的尊敬是從哪裡來的?絕對不是作威作福得來的,耀武揚威,有錢、有勢、有地位,絕對不是如此。都是從真誠、尊重別人得來的,如此得到別人的尊敬才是真的。古人所說的「敬人者人恆敬之」,你不尊敬人,人家怎麼會尊重你!有意無意得罪一切眾生,後患無窮。

  這些道理說起來我們都能夠理解,也能接受,可是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還犯過失,這是什麼原因?我們所懂的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境界現前,自己轉不過來,這就要知道要學。我們現在求學,就是古人講的「亡羊補牢」,意思是說我們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習,沒機會接受聖賢、佛菩薩的教育,沒人教,尤其是在現今這個時代,學校沒有教,當然就沒機會學。沒有學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做人做事沒有準則、沒有標準,這是導致社會動亂主要的根源。青少年的時候沒有學,現在年紀大了要學是有點晚,雖有點晚但是也不能不學。吃到老,學到老;吃到死,學到死。不學,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一身罪業,都是在犯過失,不知道自己做錯事,還以為自己做得很正確,不知道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罪業,這怎麼得了!所以不能不學。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很不幸,沒有機會接受聖賢、佛菩薩的教學,古人這方面比我們有褔報,從兒時開始接觸,就是接觸聖賢的教學,學校老師所教的,就是教倫理道德,教如何做人做事,教道德標準。現代學校沒有在教,家庭裡面的父母也不知道要教,只有靠佛門很少數的善知識在提倡,社會上覺悟的人在護持。

  我們淨宗學會導師上淨下空上人,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起,他說講經實在說常常得罪人,但是也不得不得罪人,為什麼?都是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可是這些話對於大家有利益,所謂「忠言逆耳」。他說在他求學的年代,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是他的老師,他跟他學習的時候才三十一歲,那時候李老師已經七十一、二歲。李老師的教導都非常保守,老師跟他說過很多次,要教人,這年齡是二十歲前的可以嚴厲教誨,二十歲以上就不可以。二十歲以上的要怎麼教?就要委曲婉轉的勸導,話點到為止,點到就好,不可以嚴厲的教誨了,讓你自己聽了會覺悟,點到就好,點到為止,這是二十歲以上到四十歲,這當中說話點到就好。四十歲以後就不能說了,連點到都不行,沒辦法教了,有什麼毛病都不可以講,已經成年,不可以教了,他的毛病習氣都養成了。

  所以從前老人教人,你想想看,二十歲之前嚴厲的教誨,二十歲以後到四十歲都是用暗示,絕對不明說。現在這個時代,別說四十歲了,六、七十歲暗示也不懂,在這種情形之下怎麼辦?只好明說,明說就得罪人,不說不行,因為過去沒有學過,沒有基礎,只有暗示他不懂什麼意思。

  由此可知,不論世法、佛法,講到學習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少年失學了,中年沒有遇到善知識,要是活到四十歲以後就是晚年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你看世間人,有些沒有活到一甲子,一甲子是六十年,六十歲,活不到六十歲過世的人很多,如果你們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每天看報紙上的訃聞,那些過世的人年歲多大?你留意一下就知道,做個統計就知道。所以四十以後是晚年,晚年求學一定要出於自動自發。真正自己覺悟回頭了,遇到善知識,人家看你的虔誠,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就得一分利益,就是說你有一分誠敬,人家就教你一分,兩分的誠敬教兩分。言語教學都有分寸,所以不是對每個人都一樣,要看每個人接受的程度,他能夠接受多少就教多少,他要是不能接受,你教他等於是多餘的。

  世法、佛法的教導講到究竟處,就是一個真誠、一個愛心,所以佛法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真誠的慈悲心,一片慈悲,慈悲一切。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樣樣為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行。決定不能輕視一個眾生,跟一個眾生結下冤仇,後面的麻煩都是沒完沒了。

  我們導師在新加坡早餐開示,講《感應篇》講到這段的時候,他也舉了一個現實的例子。當地有一位杜姓居士跟他講,說他的弟弟輕視鬼神,不但不相信,反過來還要輕視,結果被鬼神打,打到受傷送到醫院。所以我們導師說他從這個地方就省悟過來,今天世間的劫難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就是我們對鬼神輕視了,口口聲聲說這是迷信。鬼神他真的存在,我們運氣旺盛的時候,他不敢找麻煩;我們運氣衰弱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人走運的時候,鬼神也讓你三分,也迴避你;等到你運氣衰弱,運氣不好的時候,他就來了,來找你的麻煩。

  這些事情在我們佛法裡面,諸位常常念到的《慈悲三昧水懺》,你看悟達國師那個冤家,跟他十世,幾百年當中轉世已經轉了十次,那個冤家債主冤魂還在那裡等,等待機會,決定不放鬆。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你這個結怨,有意無意很容易結怨,怨結解開不容易,沒那麼簡單,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人不可以得罪,鬼神也不能得罪。不但鬼神不能得罪,再跟諸位同修說,動物也不能得罪,都是人轉世的,你欺負牠,牠那個報復的心、報復的念頭永遠存在。所以菩提道上魔障多,魔障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的過節造成的魔障。覺悟之後,就要以真誠心、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稱讚、供養」,供養就是為眾生服務,無私的服務,無條件的服務,才能讓累劫的冤親債主看到你,他心平下來,心平氣和,不來找你麻煩,這個道理要懂。

  『擾亂國政』,「國政」是國家政府規定的憲法政策、法令規章,我們現在一般說憲法、憲政。這在現前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也常常看到,有很多人擾亂國政,製造紛爭,為自己個人的利益,用種種的手段擾亂國政,沒有國家的觀念、國家的認同,甚至連自己的祖先他都不承認,這個罪過很重。你擾亂一個人,那個罪比較少。擾亂一個國家,是對全國的人民結罪,所以這個罪很重很重。絕對不可以擾亂國政,不可以為了自己個人的想法看法造成國家社會的動亂,尤其對國家憲法不尊重,輕視、擾亂,這是絕對錯誤的,絕對不可以,這是太上給我們提醒。

  《感應篇》這個小註裡頭有一段,「帝堯曰」,堯王說「吾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我們看他的用心,他想的是什麼?堯,堯舜,堯王是聖君、聖人,他想的是天下苦難的眾生,念念當中就是想要如何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

  要幫助眾生,眾生缺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他;缺穿的,送一些衣服給他穿,這是小恩小惠,這個幫助是很小很有限,這不是究竟的辦法,決定不能叫眾生永遠靠救濟來生活。救濟是暫時的、一時的,救急不救貧,所以這不是真的慈悲濟世。慈悲濟世根本就是要教眾生有智慧、有能力獨立謀生,他自己有辦法自立,自求多福,這是真正慈悲濟世。真正慈悲濟世從哪裡做?從教學,要教他。他沒有智慧,教導他,啟發他的智慧;他沒有生活能力,教他技術,教導他謀生的能力,所以說「教學為先」。而究竟圓滿徹底的教學,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這就超過世間一般的教學了。大徹大悟就是佛菩薩,究竟徹底覺悟就是無上菩提,佛菩薩教眾生是教這些。佛菩薩慈悲救濟世間的人,就是教學,我們發心學佛,也就是學這些。

  佛菩薩大慈大悲,我們自己能不能成就的關鍵在好學,我們是不是有好學的心態。這是我們導師講過很多遍,不好學,不願意學習,有好老師也是枉然,我們一生能不能成就就決定在是不是好學,關鍵在於我們自己。自己有好學的心態,老師來指導,你自己肯要學,這是自己得到成就的關鍵。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導師常講,以他學講經這件事情來說,他說講經就是要有機會上講台,在講台上千錘百鍊,不能中斷,最好每天上講台練習。如果我們有好學的態度,就能接受老師的指導,這樣來練習一定能成就,這是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自己不願意,過去也有人去新加坡參加培訓班,可是回來一段時間沒上講台,就都放棄了,這就是沒有好學,不能成就的因素。我們再看《感應篇》第四十九段: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這兩句就是賞罰不明,是非顛倒。註子裡面註得非常好,我們要常常讀,常常把它記住。註解說「賞之為道,崇德報功,朝廷激勸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義」,說「不宜及而及之曰非義」,「非義」是講不應該,這個人沒有功勞,不應該賞的,你賞賜他,這就叫非義。義就是應當的,非義是不應當。這是不明是非,不尊重法律,這個行為決定是增長自私自利。社會上自古至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結黨營私,破壞國家的體制,擾亂社會,損害善良的百姓,都是這些人做出來的。

  末後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舉枉錯直,最干天怒」,這個話說的是真話,可是世間人聽到以為這是迷信。古時候聖人雖然對這個事情不常說,孔老夫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是夫子,孔老夫子不說神怪這些事情,所以夫子對天道講得不多,但是不是完全沒有講,也有講,講得很少,很保守。而中國人對天地鬼神、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知道得很多,我們在古籍裡處處都能夠見到,但是聖人對於這些事情不提倡,不提倡有不提倡的道理在,希望把我們的智慧、知識水準向上提升。

  天地鬼神這些事情,世間人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有這個事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有這個事情所以然的道理。佛在經論裡面將所以然的道理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說得透徹,這是佛經不可不讀。唯有真正徹底明白了,你才能在念頭上做一個大轉變。

  佛法教人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宗門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這句話開悟的。這句經文跟末後佛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一個意思,「應無所住」就是「離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可以說後面這兩句就是前面兩句的註解。

  諸佛菩薩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是著相修善,所以果報有限,絕對不出你所執著的範圍。九法界都叫眾生,九界眾生分別執著有廣狹淺深不相同,執著,有人執著的範圍很狹隘,執著很深固,這個福報就很小很小,修再大的善,所得的福就很小很少,為什麼?他會分別執著,畫了一個很小的圓圈,把自己侷限在小小的範圍裡面,不能超過這個範圍。九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別執著的念頭就愈淡、愈少、愈輕,所以他的心量就愈大,他所修的善,得福也大,完全與心量成正比例。如來果地上,妄想分別執著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一絲毫的善,他得的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圓滿的。

  佛這樣教導我們,這些是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肯學?還是斤斤計較,念念不肯放下。不但名利放下、愛欲放下、嗜好放下,我們常聽佛家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沒事了,放下之後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利益還講究饒益,用現在的話來說,最大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才叫饒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廣大的眾生,為一切眾生,絕對沒有為自己的念頭,為自己,自己還沒有放下。這是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我們發心學佛,要想作佛,作佛就要破四相,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祖師大德常講的身心世界。「我相」是指自己的身心,身體這是四大和合的,這是我相。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意識在作祟,凡夫把它當作身相,佛法裡面講這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是講身心,身體與我們的心。

  我們的身與心之外就是世界了,這個世界裡面從空間上看,有「人相」,凡是與自己對立的就是人相,有我就有別人。除了人相之外就是「眾生相」,眾生相就包括今天講的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的現象。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相。由此可知,人相是我們依報裡面有情眾生,眾生相是我們依報當中無情的眾生,今天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些萬事萬物。

  末後「壽者相」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統統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不是事實。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相就是這四相,這四相把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現象統統包括盡了。「凡所有相」就是指這些統統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什麼時候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這是大學問。

  你把這四相放下了,不再執著它了,這是真的功夫。從這個地方生心,生什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生這個心,這個就是行一切善,這是真善,裡面絲毫邪惡都沒有。什麼是邪?違背事實真相就叫做邪。換句話說,你還有四相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邪念,邪念所產生的行為是惡作,這是惡。這樁事情只有佛才能說得出來。世間人、天人,乃至於十法界裡面的聲聞、菩薩,都說不出來,為什麼?四相還沒有捨盡。

  雖然四聖法界裡面的眾生跟我們比較,他是比我們放下太多了,但是還不究竟,還不徹底,佛經裡面常講「我執雖亡,法執猶存」,就是講四聖法界的聖眾:聲聞、緣覺、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這個我執沒有了,但是法執還有,這就是放下放得不徹底。用我們現在話說,執著是沒有了,執著完全放下,但是分別還有,妄想還未盡,所以他也有個範圍是十法界,沒有辦法超越十法界,他所修的善絕不出十法界。

  六道凡夫裡面所修一切善,也決定出不了六道。六道裡面還有三界,我們要記住,欲沒有斷,欲是欲望,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念,這個心沒有斷,出不了欲界。在欲界裡面,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在哪裡享受?在欲界享受,沒有辦法出離欲界。如果你把愛欲、嗜欲斷掉了,修一切善,依舊著相,這個果報可能在色界天。出了欲界達到色界,再提升到無色界天,但是還出不了三界,在三界裡面,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這是很明顯的說出你修再大的善,你得的福是有限的。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明白這些道理,要記住佛的教誨,要認真努力去學習。

  大乘確實是方便門,古人講得沒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像小乘,小乘一定要破自己的我執,很不容易,非常困難。大乘用的方法巧妙,把這個念頭換過來,轉過來。迷的時候,念念為自己;覺悟之後,念念為眾生。自己沒有身也沒有命,沒身也沒命。身是誰的?身是一切眾生的,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來服務,不為自己。命也是一切眾生的,能活多久都是為一切眾生。只有一個念頭,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幫助眾生覺悟。

  我們在《般若經》上看到,其實任何大乘經都不例外,只不過《般若經》上講得明顯。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他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穿衣、吃飯。《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佛每天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那是什麼?那是究竟圓滿的佛法,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沒看出來,須菩提尊者他看出來了,他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眾生所說無量的佛法,都在穿衣吃飯上表顯無遺,圓圓滿滿。當然只有看出來的人會學,他就學會了。我們要想學,看都沒有看出來,到哪裡去學?

  那我們要問,須菩提到底看出什麼情形?須菩提看出來的就是「無住生心」,所以不斷的讚歎「希有世尊」。「生心」就是日常生活跟大家完全一樣,沒有兩樣。眾生生心就住,什麼是住?妄想是住,分別是住,執著是住,住得很牢,執著得很牢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現的是無住,這個希有。我們從這裡體會,你就學會了,你就知道應該怎麼生活,應該怎麼做人,這個是大圓滿,大自在,真正幸福。

  沒有圓滿的智慧,你就不能辨別是非利害,你去執法,賞罰就不公平,應該賞的沒有賞賜,應該罰的沒有去罰,應該罰的去賞賜,應該賞的去罰他,這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明瞭之後,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行菩薩道,都是修積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看到之後,也讚歎希有。這個地方講宰官,宰官就是作宰相、作大官,要是能這樣做,就是無住生心來作官,就像須菩提讚歎世尊一樣,他讚歎世尊是希有世尊,如果作宰官的人能夠無住生心,那就是希有宰官,跟世尊沒兩樣。這是我們要體會,要學習的。請再看《感應篇》第五十段: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這是仕宦之惡的第六條,作官的人惡業第六條。《感應篇》註解裡面說得很多,舉的因果報應事情也很多。實在講這些例子都是舉不勝舉,很多,只是我們一般人粗心大意,如果稍稍細心留意,你就能夠看出這些因果報應都在我們周圍。

  書上寫得很好,書上寫的都是古時候的事情,古時候發生的事情,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是眼前的事情。我們應當要明瞭,法律決定不是盡善盡美,所謂法律有漏洞,聰明人鑽取法律漏洞,作奸犯科,這是世間以為聰明人,在佛法裡面看這些人是最愚痴之人,為什麼?世間人眼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喪失未來的大利,這不是愚痴是什麼!所以反而不如老實人,老實人在現前吃一點虧,被人佔便宜了,但是他後面的利益太大了,他的厚利在未來。如果積植德行,不把得失放在心上,晚年就得大利。佛家講這個利益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來世所得的殊勝利益福報,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

  所以佛教人要積德累功,決定不可以做傷害社會、傷害別人的事情,這個對自己決定有大損失。我們聽了這些話能相信,但是信心不深,信心裡面還夾雜著懷疑,所以常常會退心,道理就在此地。這是我們沒有把這些理論事實看清楚,看得不徹底,沒有將這些現象看得透徹,所以對這個事情才會猶疑不決,躊躇不決。聽了佛菩薩、聖賢人的教誨,還是半信半疑,不能成就自己真實功德。

  諸佛菩薩常常勸人發心念佛,這「發心」兩個字意思很深。發心是說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幾個人能發?真正覺悟,就是一切都為別人著想。因果的道理,我們常常為別人想,別人也常常為我想。如果只為自己想,不為別人想,同樣的道理,別人也不會為你想,這個理我們應該要懂得。世出世間賢聖所為,我們仔細觀察,不同的地方就在這一點。大聖大賢、英雄豪傑,常懷十方,常念眾生,尤其是念苦難的眾生,念念不忘,念念總是想幫助他們,決定沒有傷害,沒有殺害的道理。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這是講殺害別人,去奪取別人財物。「傾人取位」,奪取別人的地位,陷害別人。這個事情,古今中外歷史上我們看得很多,在現在現實的社會也不少。他這樣做能逃得了法律的制裁,能逃得了一般人的耳目,他逃避得過,逃避世間的法律,逃避一般人的耳目,但是決定逃避不了因果的報應,決定逃不了惡報,所以我們要冷靜細心去想。

  佛法世法,諸位常讀《了凡四訓》,要深深的記住明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懂得這個道理,人心就安了,安分守己,所謂是「理得心安」,理要沒有得,不能夠通達,心是安不下來的,安不下來他就胡作妄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意,這錯了。

  先賢有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們要奪別人的,奪到手保不住,也會被別人奪去;我們騙來的,到後來也會被別人騙去,然後才曉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佛在經上尤其說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世間人貪戀,用佛法的眼光看,他貪戀什麼?貪戀地獄五條根,哪還能逃得過地獄的果報!這些教誨,大小乘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深思、要省悟。

  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哪一道都曾經去過,不但去過,佛告訴我們(佛講的話都是真話),我們在三惡道的時間多、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一定的道理。從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用心,我們的行為,冷靜反省就知道了。經上雖講不退轉,不退轉談何容易!深明其理的人不退轉,要深明,深入明瞭,這樣的人才有辦法做到不退轉,沒有深入往往會退轉。

  四弘誓願裡面為什麼那麼強調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同學都知道,我們的心性,我們的智慧德能,跟諸佛如來果地上沒有差別。現在為什麼落得這個樣子,搞得這麼可憐、這麼悽慘?《華嚴經》上說的「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無明煩惱、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所以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

  煩惱斷盡了,你就證得法身,自性就是法身。學法門是成就報身,度眾生是成就應身。佛有三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身。我們現在三身不能現前,現在這個身相是業報身,造善業,人、天兩道得福報;造惡業,三惡道裡頭受報,這是我們現前的情形,我們要了解。這節的時間到了,就報告到這一段,下面下一集的時間再繼續向大家來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