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十四集)  2002/9/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14

  上一集講到:

  【慈心於物。】

  古代梁武帝提倡素食運動,一直到今天,中國佛教在家、出家都是素食。素食非常重要,養生、養心、養性,「性」以現在的話講是「情緒」,就是素食裡面,也有對性情不好的,佛都把它揀別出來,也就是在蔬菜當中,對我們的身體、情緒有影響的,也勸我們不要吃。大家都曉得佛家講的五葷菜,「葷」是草字頭,葷不是肉食,若是肉,是月字邊,我們一般說「腥」,腥就是肉,肉類就是腥。

  五辛是屬於葷,一般說「五辛」,佛經說「葷」,就不是肉食。有許多人吃葷,以為是吃肉,這是錯誤的,葷還是菜。菜大家都知道蒜頭、韭菜、蔥、洋蔥,這一類的都屬於五辛菜,這也是蔬菜,這些東西會影響生理,它會影響身體,要是沒有功夫的人,沒有定功的人,吃多了會產生不好的效果。所以佛在經典叫我們避免,避免這五種葷菜,《楞嚴經》上對「五辛」講得很清楚,生吃容易動肝火,生吃生瞋,五辛生吃容易動肝火,會有脾氣,脾氣會比較暴躁。所以佛才勸導初學的人,要保護自己良好的情緒,飲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有不良影響的,我們就要避免。這是講「養性」,性情。

  素食保護慈悲心,「不食眾生肉」,就是不要去吃眾生的肉,這就是養我們的心,保護我們的慈悲心。真正有慈悲心,就像《楞伽經》講的不忍食眾生肉,不忍心再去吃眾生的肉,這在中國儒家孟子也有講過「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看到動物被宰殺,雞、鴨,一般普遍殺豬、殺羊,動物被宰殺慘叫的聲音,你看到動物被宰殺那種淒慘的鏡頭,生起惻隱之心、憐憫之心,這樣就不忍心再吃牠的肉。儒家講「惻隱之心」,就是佛家說的「慈悲心」,所以素食是養我們的慈悲心,這是講養心。

  素食它是蔬菜,這是衛生。一般要是肉類比較有細菌,尤其眾生被宰殺,這個心情、情緒都極端的恐怖,牠的身體會產生很不好的變化,變化在血壓、在肉裡面,我們再去吃這個肉,對我們的身體就有損壞,素食蔬菜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素食是衛生、衛性、衛心,保衛生理、保衛性情、保衛心理,這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養生之道。它裡面養生、養性、養心,這是大學問。

  從這個地方生起愛護一切眾生的心,歡喜、無條件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菩提心就是從這裡產生。佛常勸我們發菩提心,我們的菩提心不知道要從哪裡發,菩提心要從愛心裡面發出來,這個愛心是不附帶任何條件。有條件的愛心不是菩提心,無條件的愛心才是菩提心。無條件的愛心難發,難在哪裡?難在我們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你明白了,菩提心自然就發出來。

  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我們自己,這才是真相。這個講法大家比較好懂,佛經上的講法,大家聽了很難體會它的意思。佛經上怎麼說法?「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話我們聽起來較不好懂,這個講法稍微變一下,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跟我們自己是共同一體。你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能夠體會到,什麼時候你承認了、你肯定了,你的愛心自然就發出來,那個愛心是平等的慈悲心,那是真正的菩提心。『慈心於物』這一句就講到這裡,我們再看下面第十九句:

  【忠孝。】

  『忠孝』這兩個字,實在是德行感應的根本。註解裡面,在全篇是最豐富的一段,可見得古德對這兩個字的重視。「忠孝」,「孝」是誠敬的根本,佛法建立在孝道上。中國自古以來,儒家的教學也是以「忠孝」為中心,這是教育。什麼叫教育?忠孝而已。教忠、教孝,這是教育的根本,我們不能不知道,學就是要學忠、學孝。

  古人教我們「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這是天理之常,人倫之本」,註解開端就這四句話。「為臣盡忠」這句話要用現代言語解釋。佛教育「依義不依語」,這句話講得好,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因為語言會隨著時代變化,意思就是原則綱領是永遠不變的,言語是會變的,但是它的原理原則是不變的。在過去帝王的時代,「為臣盡忠」,就是臣子對於君王要盡忠,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被領導的人要對於領導人盡忠,要知道盡忠。這個意思再發展出來,引伸來說,為一切人民服務要盡忠,這個意思諸位就更好懂了。為一切百姓服務,盡心盡力服務,這就是盡忠。我們服務有服務的對象,對象是什麼人?對象是人民,我們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要知道盡忠。

  「為子盡孝」,這一句話好懂。盡忠是依盡孝為根本,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他怎麼能夠盡忠!「孝」是天理之常,人倫之本,「忠」是做人的大道理。中國的文字,「忠」這個字是「中」、「心」,一個中庸的「中」,跟一個「心」,上下合起來就是「忠」。這個意思就是說你的心要正、要中,不能有偏差,不能偏邪。古人給我們解釋「誠敬」,誠敬是相貌,「一念不生是謂誠」,由此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忠心就是一心,二心就不忠,二心你的心就偏了。忠心是一念不生,生一念就不忠,這個心有偏差。由此可知,「忠」這個字是心誠敬到極處,真誠恭敬到極處,這才叫做忠。儒家的教學,佛家的教學,就是教這個,這是天理之常,常是常道,永恆不變的,在佛法裡面講「法性之常」、「法爾如是」。人能夠守著常道,這個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薩;失掉了常道,違背了常道,這個人就叫眾生,叫凡夫。可見得「聖凡」就是從這個地方分別,一念的差別。

  「人倫之本」,做人的根本,換句話說,「忠孝」這兩個字沒有了,人倫的根本就喪失。還有人的形狀在,有人的樣子,實際上是不是人?不是人,只有人的樣子,這個心已經不是人的心。

  天台宗智者大師講《法華經》,將十法界展開為「百界千如」。百界從哪裡來的?每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十個法界乘十個法界就有一百個法界。譬如我們是人法界,我們現在作人,人的法界,人法界裡面有人中之佛,人的法界當中也有人之佛。什麼是人中之佛?「忠孝」兩個字做得圓圓滿滿,絲毫沒有欠缺,這個人就是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薩,「忠孝」兩個字做到五成以上,還沒有達到圓滿,這是人中的菩薩,這個人叫菩薩,人中的緣覺,人中的聲聞。「忠孝」兩個字能夠做到十之一、二,那才是稱為人中之人。所以人有十法界,人中之人,有人間當中的人,有人間當中的天人,有人間當中的聲聞,人間當中的緣覺,人間當中的菩薩,人間當中的佛。能夠做十分之一、二,才能符合人道作人的標準。如果你做到三、四成,四、五成,這就是天人。五成以上,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是做到圓滿的。如果做不到,違背了,就墮落了,從人墮落下來,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餓鬼,人中的地獄。人中的地獄就是完全沒有在做,大逆不道,人中的地獄。所以每個法界裡面都具足十法界,從佛法界一直到地獄法界,十個法界。每個法界當中又有十個法界,這樣叫百界,一百個法界。一百個法界當中,每個法界又有十個法界,變一千個。要是再發展下去,當然是無量無邊,所以稱為「百界千如」,就是這個講法。所以每界裡頭又有十個法界,就是一千個法界,再發展下去就是無量無邊的法界。

  法界從哪裡來的?從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無量無邊的法界,變化無窮。這個變幻裡面有個不變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忠孝。所以《感應篇》「忠孝」這兩個字,註解佔這麼大的篇幅,這是古大德的慈悲愛護,唯恐我們對這兩個字認識不清楚。世出世間的學問不能成就,關鍵就在這兩個字;修行能不能證果,關鍵也在這兩個字,你說這有多重要!

  底下這幾句話,我們把它念下去,意思深廣無盡,「使為臣不忠,則君復何望於臣;為子不孝,則父復何望於子;畜生禽獸之不如,安可言人乎」。這幾句話現代人聽到會搖頭,聽不進去,現代人不以為然,認為說這種話落伍了,這是舊文化,跟不上時代,凡是有這種觀念的人,有這種行為的人,所以才會召感世間的大災難。懂得「忠孝」的人,懂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的人,就不敢為非作歹,連一念邪思都不起,哪會造業!更何況造極重的罪業!這些意思,我們同學要多多去想,多觀察,細心去體會,然後才知道聖人的教誨至真至善。

  我們決定不能迷於世俗,迷於世俗會招來苦報無量無邊。諸位也許曉得古今中外(古代、今天,中國、外國)有許多預言,都集中在我們這個時代,都說這個世間會有災難。我們學佛的人不相信預言,學佛的人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佛不說預言,佛說因果,跟我們說明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忠孝是至善,忠孝是善之大根大本,所以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這兩個字在中國製造文字的原理原則裡面,都是屬於會意,文字是符號,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這個符號裡面的含義。「忠」是中心,「忠」這字,一個「中」又一個「心」,中心,這個心要正中,不偏不倚,教我們如何用心。忠是真心,偏就是妄心,這個字就是教我們要用真心。諸佛菩薩用真心,聲聞、緣覺用的是相似的真心,還沒有到純真,六道凡夫用妄心,不真,所以這個意思很深。

  「孝」這個字,就是叫我們體會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模樣?你看這個字,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這意思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樣就叫孝,上一代跟下一代分開就不孝。從這個意思再引伸,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這是什麼現象?豈不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自性、法身」。大乘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這個字最好的註解。孝是什麼意思?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切諸佛跟一切眾生同一體,所以我們導師講經常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宇宙萬有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自己的心變出來的,從自己的心所現出來。既然是從自己的心現出來,從自己的心變出來,不是自己是什麼人!這就是教我們要認識自己。自己是什麼?整個虛空法界就是我們自己,自己就是整個虛空法界的濃縮,展開就是整個虛空法界,是同一體,是一不是二,這才是事實真相。明瞭這個真相,你就認識孝道了。

  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圓圓滿滿的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說什麼?「忠孝」二字而已,無非是這兩個字的詳細說明。不僅是世尊所說的一切法不離這兩個字,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盡的法藏,也是說這兩個字而已,所以這兩個字怎麼說得盡!諸佛如來一起說,共同說,說無量劫,這兩個字還是說不盡。所以我們連這兩個字粗淺的意思都不能體會,難怪修學不得力!研究經教、聽經不能開悟,就是對這兩個字不認識;念佛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這兩個字一絲一毫都沒有做到。所以這兩個字你要認識了,你會開悟;這兩個字做到了,你就能修行證果。所以這兩個字就要多一點時間來做說明,跟大家介紹。

  註解接著說「人雖應登仙品,必須多歷歲年,唯至忠至孝,今日謝世,明日便生天界,人知忠孝為臣子大節,豈知尤為超度之本哉」,《感應篇》註解裡面這個話說得很好,說得很對,沒錯,這是講到修行。《感應篇》是道教的,道教修行最終目標是生天,進入神仙的俱樂部,也很難得了,生天也不簡單。雖然在六道裡面天界比人界高,要生到天界也有相當的標準,道德標準。佛法裡面講欲界天要修十善、四無量心,色界天不但要修十善,還要修四禪八定,還要禪定的功夫。但是人生在世能夠盡忠盡孝,不必修行,死了以後自自然然就生天,這個話是事實,至忠至孝的人,生天的品位也高。換句話說,如果不忠不孝,雖修十善、四無量心,也不能生天。同樣的道理,不忠不孝,念佛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不忠不孝,一樣不能往生。

  所以這兩個字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決定不能疏忽。這兩個字,無論是在中國固有文化,或者是在大乘佛法裡面,都是屬於心性之學。這兩個字在「六書」裡面都是屬於會意,也就是讓我們看到這個符號,要去體會它這個符號所表達的意思。「心」這個意思很難體會,很難懂得。大家在《楞嚴經》裡面看過,《楞嚴經》一開端,世尊對著阿難,問他「心」在哪裡,並沒有說是真心或者是妄心。阿難比我們聰明,說了七個地方,都被世尊否定了。這段文字很長,古人的科判定為「七處徵心」,也有人把它判作「七番破處」,都有它的道理。心不但找不到,甚至也沒有辦法想得出來,所以佛經裡面常用八個字來形容,「不可思議」、「心行處滅」,這八個字能夠說到一點彷彿。

  儒、佛講的「心」,都是講真心,都是講本性。真心本性遍一切處,佛法裡面講「心包太虛」,《楞嚴經》尤其說得透徹,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唯心所現」。所以心是能現,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心之所現。就如同我們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晚上睡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裡面有虛空、有法界、有一切眾生、有自己、有別人,從哪來的?現代人說從意識心裡頭變現出的夢境,沒錯,意識心是個妄心,佛法裡面講識心,識心變現出夢境。而我們所謂現實的環境,現實的虛空法界芸芸眾生,又有幾個人知道是我們真心本性變現之物?這就沒有人曉得了。

  心沒有相,心能現相,心起作用能將這個現象任運變化,所以說「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識是什麼?識是念頭,念頭是心的作用,心起作用就叫做念。「念」這個字也是會意,在中國文字上,「念」是今心,今就是現在,你現在那個心,你現在心在動,你現在心在想什麼。「念」這個字就是今心,現今的心就叫做念。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你的心在想,就是叫做念頭。

  心起作用,如何將這個作用用得純正?世出世間的聖人用心是純正的,佛菩薩用心是純正的,純正就是忠。這個「心」上如果不加任何符號,那代表的就是心,加上符號就是表它的作用。「忠」是正用,盡忠這個「忠」字,是正確的作用,一點過失都沒有,一點錯誤都沒有,這叫忠,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無限的深廣。在儒家《大學》裡面教人「誠意正心」,誠意是心之體,正心就是心之作用,要用得正,正就是忠。可是我們現在凡夫哪裡知道心!禪宗說得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諸佛如來教人沒有別的,就是教人認識心而已,心認識,你就成佛。由此可知,除佛菩薩之外,沒有人認識我們這個心,聲聞、緣覺還沒有明心見性,換句話說,還沒有認識心,何況等而下之!聲聞、緣覺以下,六道凡夫怎麼會認識我們的心!當然更加不認識。

  心起作用,就是思想,就是見解。這些思想見解錯誤了,錯在什麼地方?佛家講無明障礙住了,煩惱纏住,佛這麼說,儒家也是這麼說。所以儒、佛講到修行,就是要先斷煩惱,然後你才會開智慧,智慧開了,你就認識心了。儒家教人的綱目,也是這個說法。「格物、致知」,格物很重要,我們今天修學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從這個地方下手,沒有去做。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一切眾生對於物欲深深的貪戀、執著,他的果報生生世世輪迴,墮三惡道。所以你修行想要成就,必須要把五欲六塵捨得乾乾淨淨,你才有救。不但世間法不可以貪,佛法也不能貪,《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我們想想自己,為什麼不成就?為什麼還造地獄業?學佛的人造地獄業多,我們看得很多。現前造地獄業,將來一定得地獄果報,不曉得果報之可怕,他敢造業。起心動念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欺騙眾生,欺騙佛菩薩,自欺欺人,他用的是什麼心?這樣的心怎麼能成就!以這樣的心做點好事,也有點果報,果報在哪裡?三途六道去享受。如果五戒十善不具足,說老實話,五戒十善具足的人不多,第一個就不誠實。五戒裡有不妄語,十善裡也有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我們自己想想,有沒有犯?如果犯了,《地藏經》上說墮拔舌地獄,不要說有這個行為,起這個念頭就造業了。起心動念都在造業,自己還想要有好的果報,哪有這回事情!

  所以我們對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樣才有救,那就是世出世間聖賢的根基。菩薩他們曉得自己的錯誤,他能改進,所以他能成佛。聲聞、緣覺也曉得自己的錯誤,所以他能夠精進。我們精進的標準,以誰做標準?以佛菩薩做標準。我們樣樣都比不上佛菩薩,這就是我們的大恥辱。要去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身心清淨,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放得乾乾淨淨。他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為什麼還要貪著,還要拼命營求?錯了。

  佛法講用心,都勸人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面講「直心、至誠心、深心」,那是講孝,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孝。真誠到極處,這就是真心,是本性,是菩提心之體。心性起作用,有對自己,有對別人,對自己的是深心,深心是自利心;對別人是大悲心,大慈悲心是利他。所以深心跟大悲心都是「忠」的意思,你的心起這個作用,正確,純正無邪。

  什麼叫深心?古德解釋「好德好善之心」。什麼叫德?前面講過,「存心是德」,存什麼心?我們將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歸納成十個字,這是我們淨空導師給我們的開示,這十個字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裡常存這十個字就是深心,這是自受用,自己得受用。諸位果然能常存這十個字,自自然然健康長壽,心情愉快,世間人講的幸福美滿就表現出來了,你的憂慮、你的煩惱、你的罪業就能夠消除。如果與這十個字相違背,你造業,你不能離開煩惱,不能離開憂慮,不能離開惡業。

  心存這十個字,這就是有德,前面文上講的「積德」,念念不忘這十個字,這是積德。「累功」,大悲心利他是累功。你果然積德,德在哪裡表現?德就在你的形象上表現,古人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你的相貌,你的表態,就把這十個字完全表現出來了,在你的面孔裡就表現出來。佛法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什麼是放光?這十個字就放光;動地是感動別人,你自己做出來,你這個形象就影響別人,這就是感動。你的相貌,你的言談舉止,自自然然顯示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八個字就是放光動地。再加上「念佛」,那就更加不可思議,那才達到究竟圓滿。

  這十句,我想每位同學都記得很清楚,都能說得出來,可是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沒有把它放在行為上,因此我們的功夫依然是不得力,依舊在造六道業,說六道業,還說得好聽,實際上是造三惡道的業,這怎麼得了!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學佛,我們導師淨空上人給我們出一個總題目,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目的是「知恩報恩」,要把知恩報恩落實。我們學佛的人,「知恩報恩」不是只掛在嘴皮上,要去做。天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什麼叫四重恩?不知道,不知道是要怎麼去報恩!父母對我們有什麼恩德?老師對我們有什麼恩德?國家、社會對我們有什麼恩德?一切眾生對我們有什麼恩德?有幾個人會知道?不知道就是恥,知道而不能夠做到也是恥辱。要真正去了解它。

  佛法教學「信解行證」,為什麼做不到?就是了解得不夠透徹。如果你理解透徹了,一定會去做,不需要人鼓勵,也不需要人勉強,自動自發就去做了。理解要是不夠深入、不夠徹底,自然做不到。為什麼不能了解徹底、不能了解深入?還是一句老話,不好學,不肯學,不肯認真努力學習,這就沒法子了解。誰能夠學到?好學的人學到了。所以不肯學,天天在老師的身邊修一輩子,還是一樣造三途惡業,這才是真正的可惜。

  今天我們讀到「忠孝」兩個字,感觸非常深。這段文在《感應篇》的註解裡,註得相當的多,諸位要是有時間,可以詳細看。這段果然肯學,喜歡學,認真學習,你一定得受用,這個受用不只一生,生生世世。我們念佛的人如果能這樣學習,能夠盡到忠孝,念佛這一生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忠孝」有很多種講法,「忠」在儒家來講,也可以說是中道,儒家說「中庸之道」,我們佛法說中道,中是不偏不倚。忠孝,可以說一切大乘經論就是在講這兩個字,除了這兩個字之外,實在講,也沒什麼好說,主要在解釋這兩個字,所以這兩個字的含義很深。

  《感應篇》裡面引用盡忠之事,過去歷史有一些忠心的人,他們在世是如何報效國家,也就是如何把「忠」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我們的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地方也舉了很多例子,這個例子是舉不盡的。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事情很多很多。這個理與事是講不盡的,要講的很多,諸位可以從這些例子去體會。這個「忠」,我們前面做了簡單的介紹。

  再來論「孝」這個字,孝是根本,忠是起作用。《彙編》裡面講孝,第一段就引用顏光衷先生的「孝弟論」,這段講得很好,跟佛家的思想非常接近。「有子說孝弟為仁之本」,有子說孝弟是仁的根本,「仁」是仁慈的仁。「孟子說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這是一位讀儒家書(讀孔子書)的人,一開端以孔孟的說法為依據,然後將它發明。「孝弟,關涉甚大」,關是關係,涉是涉及,它涉及的面很大、很深、很廣。「橫的縱的」,這是從縱面上講,從時間上來講。「古往今來,無邊無際的,都是這個物事」。但是要曉得「孝弟」是什麼東西,孝弟是根苗,像植物,樹有根,草也有根,植物有根,根苗。「人於天地間一氣耳」,我們念到這裡。

  「孝」這個字也是屬於會意,讓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我們前面也有說過,「老」是代表上一代,「子」是代表下一代,這個意思就是說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的,這就叫孝。如果上一代跟下一代分家分開,這就不孝。上面「老」拿掉,下面「子」拿掉分開,「孝」就沒有了,這就叫不孝。

  西方人講「有代溝」,說上一代跟下一代這當中有溝,無法溝通。代溝就是不孝,代溝就是分家,老與子分家就不孝,所以中國人沒有這個話,沒有「代溝」這個話。這是西洋人才有這個說法,因為西洋人的子女,他沒有責任與義務供養父母,所以西洋人的子女長大都搬出去,父母老了由國家養,國家照顧,兒孫都沒有住在一起,這是西洋人。

  「孝」這字,上面這個「老」字,就是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就是顏先生所講的「古往來今,無邊無際」。顏先生也體會到這點意思,超越時間跟空間。然後再從橫的方面去觀察(我們剛才說縱的方面,從時間上來講,這是縱的),橫的方面是講空間,就是佛家講的盡虛空遍法界,就是用這個符號來代表。虛空法界一法都不漏,圓圓滿滿的包含在其中,講席當中,就是導師常講的「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是從自己心所變現出來的,這就是真正體會「孝」的意思。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的範圍很廣,有情眾生是我們今天講的人、動物;無情的植物、礦物,它也是眾生;乃至於自然現象,自然界現象,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都叫做眾生,所以「眾生」這個意思很廣很大。「一切眾生都是自己」,這個話是佛說的,意思一樣,我們依義不依語就對了。佛在經上講「虛空法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識是心的作用,是心起作用。

  所以「孝」這個字,要用佛法來說,就是一切法的大總持法門,究竟圓滿。我們對這個字的理念要清楚、要明瞭,然後才曉得應該怎樣去學孝、行孝,希望達到盡孝。「孝」字做到圓滿,就成佛了,圓教究竟的佛果,孝道才做得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孝道還有欠缺,還不能做到圓滿。由此可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經論、菩薩戒裡面也是這樣說的,我們要能體會得到,要能認識,這是學佛的根本,大根大本。

  我們想想佛法當年的傳播,釋迦牟尼佛當時推廣佛法,是向四面八方傳道(包括現在的中東),還有佛的弟子們,這些佛的弟子也是從四面八方到處為人講經說法。為什麼向全世界推廣佛法,只有在中國開花結果、發揚光大,其他的地區都沒有(特別是在歐洲,在亞洲的西部,連發源地的印度也不存在了,印度是個特殊的例子)?我們很清楚為什麼只有在中國可以發揚光大,我們曉得佛教還沒傳到中國來,中國本土的儒家教學、道家教學,就已經特別重視孝道。換句話說,孔子、孟子所教的,這書上說得好,「孝弟而已矣」,教那麼多,最後歸結起來,歸結在孝弟。所以佛法到中國來,跟中國朝野一接觸,這些理論方法、原理原則,我們聽了之後非常歡喜,為什麼?跟我們的理念完全相同,而且做的方法比我們還要精細。儒家教學只提一個綱領,佛法講的詳細,所以它的經典豐富,中國人特別歡迎,特別重視,這是佛法真正傳到中國來。如果這個社會、這個地區沒有孝道的基本觀念,佛法在這個地方也無法生根,是這個道理,不是說釋迦牟尼佛特別對中國人好,對其他國家的人就不好。佛心平等沒有分別,佛是平等的弘揚佛法,但是有的地方能體會、能理解、能接受,有的地方不能體會、不能理解、不能接受,那就沒辯法,是這點道理。

  過去我們導師淨空上人去美國弘法的時候,他也提倡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因為中國人慢慢都忘記自己的祖先,忘記自己的祖先也等於孝道觀念愈來愈淡薄了,所以建立「中華民族百姓宗祠」,就是提倡孝道。先不要建寺廟,先建百姓宗祠,讓國外華僑能夠想起過去的祖先,帶兒孫祭祀祖先,恢復孝道觀念,這樣學佛才有基礎,才有成就。這是我們導師從以前一直到今天,還是不斷在世界各地呼籲,提倡建立「中華民族百姓宗祠」的宗廟,提倡孝道。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