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十集)  2002/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10

  《太上感應篇》,我們前面講到:

  【積德累功。】

  《感應篇彙編》引用《了凡四訓》裡面的一段文,這段文也相當長,我們只採取其中一小段,就是《了凡四訓》裡面給我們講的「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說了這麼多,主要是幫助我們認識辨別善惡。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我們世間人如果不了解,往往把善看作是惡,惡當作是善。《了凡四訓》這段文分析得很清楚、很詳細,使我們對於善惡能夠分辨得清楚、透徹,然後我們做善事才能夠正確,才能夠得到真正善的果報。所以這段可以說非常重要。

  了凡先生就他自己一生修學的心得,寫了這十條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必須要細讀深思,奠定學佛做人的根基,善莫大焉。他有幾句話說得很好,「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業,枉費苦心,無益也」,前面我們也有講過,這幾句話說得真好。你要是斷惡修善,對於斷惡修善的道理不能徹底明瞭,往往自己以為是做了好事,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好事,是造業。這種現象,古代到現在都有,中國、外國都有,尤其是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代的人大多數沒有讀古書。我們必須要知道,古書記載的是歷史的經驗,幾千年代代相傳的經驗,它的差誤不大,可信度很高。如果我們憑藉自己一生的經驗,你一生也不過是幾十年的經驗而已,比起人家幾千年的經驗,差太遠了!所以我們要讀歷史,以歷史作一面鏡子來對照,我們可以吸收古人幾千年歷史的經驗,這樣我們修學就不會錯誤。

  現代人往往都自以為是,自以為善,自己的造作有錯誤,不知道。造作錯誤的因,感召惡的災禍,自己不承認,所以把這個天然災害的責任都推出去,好像與自己不相干,認為自己是大善人,不知道自己造業。

  我們導師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說,世間吉凶禍福是誰造的?覺悟的人曉得是自己造的,迷惑的人把責任推給別人,與我不相干。覺悟的人知道是自己造的,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疏忽了。尤其在今天,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給世人做好榜樣,就是造業,我們做得不夠好。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也是這樣感嘆,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不能感化世人,佛菩薩將責任歸自己,成就自己的大德。

  為什麼佛菩薩不能度世人?佛家常講末法時期「法弱魔強」,魔也做種種示現,魔以種種誘惑。世間人煩惱業習深重,迷惑顛倒,認假不認真,魔投其所好,看他要什麼,盡量滿足他。魔教人什麼?教人貪瞋痴,教人自私自利。佛法的教學恰好相反,世間人很難接受,這是我們現前的事實。佛家也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不能回頭,佛沒有能力幫助他。真正肯回頭,佛才能幫助他。不肯回頭,佛還是做種種的示現,依舊是苦心的啟發,希望他回頭,這是佛家的大慈大悲,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他在「真假」裡面舉了一個例子,從前有些讀書人去看中峰和尚,中峰和尚是元朝時代人,以前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會涉獵經典,看經典當然在裡面會發現一些疑問。他們向中峰禪師請教:「佛家講善惡,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當時就有人請教中峰和尚,說:「這個事情是不是事實?」他說:「有看到人行善,但是並沒有看到很好的果報,他的家道很衰微;有些人作惡,但是看他的家業很興旺、很賺錢,在社會上很有地位,但是看到他都在造惡、造毒。」他說:「看到這些現象,跟佛家講的善惡報應,到底善惡是不是真正有報應,這是真的嗎?有人說佛家講善惡報應,這樣看起來不是真實的。」

  中峰禪師回答的幾句話就很好,他說:「凡夫,就是我們一般凡夫情識沒有斷乾淨,煩惱習氣都在,智慧沒開,道眼未開,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這種顛倒是非往往有之。就是我們一般人認為這個是善,未必是真善;認為那個是惡,未必是真惡。」中峰禪師就說:「這也很多,把惡當作是善,善當作惡,是非顛倒,在世間上很多人有這種情形,而自己不知道反省,不曉得回頭,不知道自己這個看法錯誤,反而怨天尤人,說老天爺不公平,沒有報應,這個錯了。」中峰禪師這個說法正確,確實是這樣。

  「善惡」兩個字,好像一講我們大家都知道,其實不認識,有幾個人真正懂得善惡?真正懂得善惡的人才會斷惡修善。今天他沒有辦法做到斷惡修善,就是「善惡」這兩個字他還不認識。這兩個字的意思深廣無際,你能夠懂多少?於是這些學生就問中峰禪師,請教禪師:「這樣講起來,你的看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中峰禪師反過來就問這些人,問這些學生,問這些讀書人,問其中一個人,他說:「你說說看,以你的看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其中就有一個人說,他說:「若是去打人、罵人是惡,讚歎人、禮敬人是善,你說對不對?」大家都說:「對啊!這是善,讚歎人是善,打人罵人是惡。」大家都說這是對的。

  但是中峰禪師回答說:「錯了,你們只是看表面這個現象,你沒有仔細觀察。如果這個人是真心愛護他,打他、罵他是叫他回頭,那打他、罵他是善。讚歎他、禮敬他,如果是巴結他,對他有求、賄賂,那是惡,不是善。單單從外表形式上你看不出來,你要深一層去觀察,你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譬如一般有子女的人,做父母的人,有時候看兒女做錯事會責備他、會罵他,甚至打他,我們一般看到,說這不好,這是惡,但是他的目的是善。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在打他、罵他,這不好,但是目的是要他好。這形象看起來是惡,實際上目的是善。目的是善,這個作法看起來是惡,但還是善。如果是有目的去讚歎人、巴結人,為了貪圖自己的利益,表面上看起來是善,目的是惡。目的惡,表面做的善也不是真善,是惡,那就是假善,假的,不是真的。

  像現在有很多人來道場發心,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來布施,但是他是想在道場賺一些回去。譬如印經,這是一個例子,我來布施多少,要從這裡賺多少。譬如布施十萬,要在這裡賺一百萬,就布施十萬,他那個布施是不是真的?不是,那是一種生意商業的手段,不像我們一般無條件的奉獻與布施,所以這都要分辨清楚。

  也有人說貪財妄取這是惡,一般在公家機關上班,或者是公司上班,當然大家對這個貪污都認為是惡,廉潔不貪這是善,從表面上看。中峰禪師答覆也是說:「未必然」,未必然就是不一定,不一定是這樣。貪需視情形而定,看你如何貪?他這個廉潔是怎樣廉潔?他是存什麼心?這當中也不能一概而論,你要深入去觀察。

  說到最後,中峰禪師他說一個總原則,善惡最基本的原則。善惡有一個標準,這不是算很高的標準,是普通的標準,我們要知道。他說凡是有益於人、有益於社會、有益於眾生就叫善,這是善,只要是有益的,打他、罵他還是善;凡是有益於自己的,就是惡。巴結人,諂媚巴結,對他很有禮貌,送禮物很恭敬,但是他有目的,那種禮敬也不真的,不是發自於真誠心的禮敬,那是惡,為什麼?他是求自己的名聞利養,是為私,不是為公。

  世間人往往只看表面,沒看到用心。世出世間聖賢都教我們怎樣用心,那個差別就是在用心。用心要是錯誤,表面上就都錯誤了,表面上縱然做到好像很正確,還是錯誤,為什麼?他的心態錯誤。舉個例子來講,這是我們導師淨空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跟我們大家開示,他所講的我們要聽清楚、聽明白,譬如他常常講我們修學要一門深入,聽一家之言,聽一個老師來指導。過去這十幾年來,我在道場也看到海內外有一部分的同修,將這句話錯用了,錯在哪裡?錯在用心,那個心態錯誤。譬如我們導師說聽一個老師指導,不要亂跑道場,現在就有人用這個來要求信徒,怕信徒跑掉,要求信徒不能跑別的道場,跑別的道場要被開除受處罰,這個心態主要是要控制信徒。

  所以我們老和尚的經要常常聽,他是我們當代真正大善知識,要聽清楚,要聽明白,不能聽錯誤。他說我們修行,要從「佔有、控制」這個念頭徹底放下,我們也不要去控制人,也不要去佔有別人的,只是從修學這個原理原則勸大家。你要是聽明白了解,你要遵守最好;不了解、不遵守,我們也合掌歡喜,也不要勉強,順其自然。我們一定要存這個心態,這才是正確的。所以現在有幾個淨宗道場,有些作法好像附和老和尚的教誨,仔細一觀察,那個心態錯誤,就跟這段講的意思一樣。所以我們要深入去觀察,這樣才不會錯誤,那個後果才不會帶來負面作用,這絕對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世間人只看表面,沒看到用心。

  世出世間聖賢都教我們怎樣用心,如何能存好心,這個心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利益別人,念念要存這種心,你的行就善了。如果念念為自己,這個心就是惡,自私自利。要控制人,要佔有,這就是自私自利。設很多規定,限制人、控制人,這都是私心的關係。所以自私自利做種種好事,還是惡,諺語所謂「沽名釣譽」、「欺世盜名」,不是真善,死了之後還是要入三途,人天都沒分,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人天要是沒有分的話,諸位想想,還能生極樂世界?要作人、要生天都做不到了,哪有可能去作佛!所以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大善,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我們只要心真意誠,放心大膽去做,不要有顧忌「我好心做這樁事情,那個錢被別人亂用了,事情沒做成功」,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果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重要就是我們自己要怎樣存心,我們自己存心要純正,這個最要緊。所以過去我們導師常常講新加坡談禪法師的例子,他也是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很好的模範。談禪法師在新加坡寺院賣香、賣蠟燭、賣金紙,他賺的錢不少,賺的錢都拿去中國大陸,古代寺廟壞了又從新修復,錢拿去交代住持:「我這個錢是要修理寺廟的,這個因果就是你的了,你要怎樣做是你的事,跟我就沒有關係。」話先講在前頭,交待清楚,因果責任劃分清楚,然後錢給他就不再過問。這間寺裡當然也有人貪心亂用,這當然難免,但是那個因果,接錢的人要負責。談禪老法師他的功德是圓滿的,為什麼?他的心是圓滿的,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所以念念為利益眾生,這個心是善心、是好心,決定沒有私欲在其中,決定不求報答,這是真善。而且行善沒有條件,無條件是真善,有條件是假善,有目的。剛才講的,來道場布施十萬,想要在道場賺一百萬回去,那是有目的的,那不是真善。今天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做一點好事都附帶很多條件,所以果報不好。凡是無條件的布施,無條件的供養,自己心地清淨,無為而為,這個果報最殊勝,福報很大。這些理,佛經裡面講得多,儒家、道家也講得不少。這些事,古今中外,如果我們冷靜一點、客觀一點,在現實環境裡面,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真正想要行善,要在心地上做功夫,《無量壽經》的經題上講得好,「清淨、平等、覺」,起心動念與這五個字相應,言語造作與這五個字相應,是真善。如果與這五個字相違背,善就不真、就不純。如何能與這五個字相應?這是我們要明瞭的、要學習的,不僅在菩提道上奠定了根基,在做人的道理上這也是根本。

  所以這兩個字,我們要多用一點時間來討論。我們依了凡居士的綱領做一番研究功夫,以這個為基礎,再推而廣之,斷惡修善,積德累功,可能會收到一點效果。要不詳細去參研,恐怕我們把「善惡」兩個字都看顛倒了,善看作惡,惡看作善,善惡分不清楚,自己造了一身的罪業,自己還以為我在修善,我做多少好事,那就大錯特錯。所以善有真假,這要看清楚。我們現在世間冒牌貨很多,假貨很多,善惡也有假的,善也有假。第一個「善有真有假」。

  第二個「善有端曲」,端是端正,曲是委曲。什麼叫做端正?一個覺悟的人、明白的人,他的善惡標準跟我們世間人不一樣,實在講,善惡標準差別很多。從佛法裡面來說,「四教」差別就不相同。在大乘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換句話說,就有五十一種不同的標準。世出世間聖人給我們講的,多半是講原理原則,這些話裡面的意思很深、很廣,要細心去體會,要在生活裡面去實踐,從實踐當中,你會有更深的觀察,然後才曉得,古聖先賢典籍之中,字字句句含無量義,才能夠體會佛所講的一切法博大精深。

  說到「端曲」,這裡面說了幾個原則,非常重要。你的心正,你的行就正;心不正,做出表面那個模樣,怎麼做也不正,也是彎彎曲曲的,所以根源在心地。了凡先生給我們提了三個原則,第一個是「純是濟世之心」,這個心我們有沒有?我們是否存心要救濟世間的人,沒有任何條件,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純粹念念為眾生,特別是為苦難的眾生,像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看到受苦受難的眾生,發起大慈悲心要來幫助他,是否有這個心?

  現在世間的災難,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嚴重。災難是怎麼形成?固然是共業所感,共業又是怎樣形成的?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謂「失教」,失教就是失去了教育,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當然他就不知,隨順他的煩惱,隨順自己私欲,自己要怎樣做就怎樣做,這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從來沒有想過別人,這個業造得很重。

  在這裡,我們導師也有提出一個例子。這是從報紙看到,但是這種話在過去大概一、二十年前(總有二十年以上),我們台灣立法院立法通過墮胎無罪,過去法律是禁止的。在佛法裡不但不能墮胎,墮胎不但是殺生,是殺生當中殺人的罪業,不但是在佛教,道教、天主教都禁止墮胎。但是那時候剛好我們導師在景美華藏圖書館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報紙刊出來立法院通過了,很多立法委員舉手通過,通過墮胎是合法的。那時導師就講,舉手的人都在阿鼻地獄已經報名註冊,為什麼?開放人不但殺生,殺人。所以以後墮胎的人愈來愈多,一年你想有多少人墮胎,這些冤魂,冤家債主會在社會上擾亂,所以現在社會上的磁場氣氛都不好,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因素,你看社會怎麼會太平!怎麼會安定!鬼神在作亂,太可怕了。

  確確實實我們沒有盡到教學的責任。古時候,家裡有父母教誨,在學校裡有老師教導。古時候的教育跟現在教育不一樣,現在的教育是傳授技術能力,是傳授這些,是技術工藝。古時候的教育是教你怎麼做人,教你怎麼處世,教你如何過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不但這一生享福,來生也享福,生生世世不失福報,這是古人的教育。我們看現代教育教的是什麼?只圖眼前一點點的小利,不要說來生了,明年的利益在哪裡都不知道,都沒有顧到,何況顧到來生!這樣的人生,諸位想想,有什麼意思!每天造作極重的罪業,將來的前途是在三惡道。惡道的狀況,諸位經典念得很多,經典上決定沒有欺騙人的話,《金剛經》上說得好,「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句句真實。我們有沒有覺察到地獄的可怕、惡道的恐怖?眼前這一點便宜算什麼,眼前吃一點虧又算什麼,要多想想,想前途。

  所以聖人教導我們「積德累功」,積德就是存好心,累功就是說好話、行好事,好就是善,念念要存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利益別人的心。如果有一念為自己就不善,從端曲講,那就是曲,不是端。要存這個心,要做這些事情。

  第二,念念要有一個真正愛護別人的心,像慈母愛護她的子女,特別是童子在兩、三歲的時候,父母愛護,父母照顧,能不能將這種愛心擴大到愛護一切眾生?說實在話,現在做父母愛護兒女的心比不上過去,因為現在父母多半自己都有職業,都有工作,往往將子女委託給家裡雇的人去照顧,諸位想想,有沒有愛心?談不上愛心。將來兒女長大有沒有親情?親情要打很大的折扣。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極力的主張,婦女最偉大的事業,她對於一切眾生、對於國家社會、對於民族,最大的貢獻就是照顧子女,全心全力照顧、培養,你的子女賢慧,你的子女明達,將來就是國家社會的棟樑。要怎麼培育?母親培育的。印祖說現在婦女最偉大的事業她不去做,她放棄了,在社會上找個小工作,這叫顛倒。所以聖賢人是非的標準,跟我們世間人確實不一樣,他看得遠、看得深。

  母愛、親情是從小培養的。兒童感化,在一個人一生過程當中,是最深刻的一個階段。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子無知,你就錯了,你這個想法、看法完全錯誤了。他雖然小,一歲、兩歲,甚至於還不會講話,他看在眼裡,聽在耳裡,都吸收了,所謂「少成若天性」。

  現在社會夫妻離婚的太多了。離婚若沒有兒女,那還好一點;有兒女,這對於兒女是最大的傷害,父母離異對子女傷害很大,產生最不好的印象,他不曉得,不曉得離婚果報之可怕,他沒有對社會、沒有對世界安全負責任。古時候,我們有聽說結婚,從來沒有聽說過離婚,沒聽過,所以那個社會安定,長治久安,道理在哪裡?道理在美滿的家庭,所以才有安定繁榮的社會,才有富強的國家。現在沒有人教了,沒人懂這些道理。偶爾看些古書,現代人以為這個東西已經過去了,不合時宜,應該淘汰。這些東西丟棄,我們現在所感受的是什麼?天災人禍。世間有許多人說世界末日,捨棄聖賢的教誨,世界末日就現前了。所以真正愛護別人的心,真正照顧別人的心,要時時存濟世之心。

  第三是講「誠敬」。純是真誠恭敬心,這是「端」,我們一般說誠心。你有這個心,你所行一切善業與聖賢相同。如果與這個心相反、違背,沒有誠意,沒有敬意,沒有愛心,沒有一個真正濟世幫助別人的心,所修一切善法都不端。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我們根本沒有受過這個教育,從來沒有聽人講過,已經被世俗感染得很重了,積非成是,一些錯誤認為是正確的。今天聽了這個說法,感覺得很奇怪,聽到正確的說法,反過來覺得奇怪。你過去世有善根福德,你要是聽到,覺得不錯,不錯是不錯,可是依舊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再看社會大眾,大家都不是這個作法,我要是這樣做,不就吃虧了。一點虧都不肯吃,為什麼不肯吃虧?自私自利的念頭太重了、太強了,念念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諸佛菩薩、世間賢聖,是把眾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跟我們恰恰相反。人家是把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願意吃虧,願意犧牲奉獻,這是佛菩薩。這個作法不吃虧,後福無窮。你今天佔別人一點便宜,眼前好像得一點利益,後面禍患無窮,必墮三途。墮三途容易,離開三途不容易,你長劫輪迴,長劫受苦。

  再來講「善有陰陽」。「陰陽」我們比較容易明瞭,你行善大家都知道,社會大眾都知道,這叫陽善;你作惡,惡事隱瞞,不讓人知道,這個惡叫陰惡。我們要是做這些陽善、陰惡的事情,那不得了,三途裡面地獄的果報。所以聖賢人教給我們,對自己要揚惡隱善,要積陰德。我們自己有些惡的,有人知道沒關係,人家知道,批評我們,甚至罵我們,毀謗,幫助我們消罪業。做一點好事,盡量不讓人知道,保持自己的福德,這是對我們自己。若是對社會,古人也講「隱惡揚善」,對社會的作法又不同。像我們現在看報章媒體報的,都是惡的,善的很少很少,因此社會上大家看到報章雜誌、電視廣告都是報壞事,社會風氣愈來愈壞。所以對整個社會大眾來講,還是隱惡揚善,對這個社會風氣的改善才有幫助。

  對我們自己本身揚惡隱善,要積陰德,做善事不必讓人知道,這個善才積得厚,果報殊勝。造的惡事,應當要讓人知道,佛教給我們「發露懺悔」,發露就是發表,接受別人的指責,自己做的不對,要接受別人的指責,指責就是果報,果報現前,惡的報就報掉了。善藏在裡面,這個福愈來愈厚。可是世間人恰恰相反,做壞事隱瞞,好事恨不得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讚歎,一讚歎這也是果報,得到名聲這也是一種福報。讚歎他,福報就是得到這些而已,一報就沒了,所以善積不住。所以善,教我們要積陰德;惡要揚惡,就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惡的果報很快就會報掉。

  佛教我們懺悔,孔老夫子教我們改過,宗教裡面也教我們懺悔、告解,所以這個懺悔,一切宗教裡面都有。我們對於這些教誨裡頭真正的意思不懂,如果你懂得,就像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你真正了知,你就會依教奉行。你還做不到,就是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還沒有真正了解,還不明白,依舊還做糊塗事。

  所以過去佛陀時代,也定了一個懺悔的日子,就是每年結夏安居圓滿那一天,「自恣法會」。在這一天這個會上,可以接受任何一個人的指責,指責你的過失,你也可以指責別人的過失,自己可以主動發露懺悔。除了這一天以外,其他時間都不能說,只有這一天。這是過去佛陀在世,出家僧團有這個制度。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結夏安居,很少聽到有發露懺悔的作法。

  真正善知識才會講我們的過失,幫助我們求懺悔,那是真正的善知識。可是有幾個人願意接受別人說自己過失?所以不但收不到正面效果,反而結了冤仇。所以世間人互相見面,只有讚歎,沒有說過失。所以從前說過失的是誰?父母、老師,做父母的、做老師的,他有責任教導你,看你有過失,他會跟你說。同學當中講過失的就很少,何況是外人,不願意跟人家結怨。所以佛法裡面只有「自恣法會」這天,一年當中只有這一天可以講,其他就不能。所以我們要明瞭、要知道,善要怎麼積,功要怎麼累,如何斷惡修善,成就自己真正的福德身,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

  「陰陽」下面就是講「是非」,還有「偏正、半滿」。你要是認識不清楚,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這種事情常常有,很有可能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一生希求的是斷惡修善,而實際上所做的是斷善修惡,恰恰相反。這是佛在經論裡面,我們常常看到世尊很感慨的說「可憐憫者」,這些人真正可憐,連是非善惡都辨別不清楚。李老師過去說得更令人深省,不但邪正、是非沒有能力,連利害(什麼對自己有利、什麼對自己有害)擺在眼前,都不懂,所以造業,受極苦的報應。

  宇宙人生天地之間的事,不但佛法說得清楚、說得透徹,世間善人,世間的聖賢也說得不少,他們說的這些是不是真話?自古至今,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中國的歷史相當完整,從夏商周三代一直到現代,都有詳實的記載,我們稱之為信史,就是說歷史我們可以採信,尤其是對於因果報應的記載更加詳實,詳細真實。從這些事實,我們也證明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真實不虛。

  善惡裡面論是非,古人有個標準,他說「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是只論眼前而已,還要看以後這個事情做下去,發展下去,是否有流弊、有弊端出來,有問題出來。如果這事情做下去,以後有正面的影響,沒有弊端,這個事情是善的,可以做。如果眼前看到是善,但是做一段時間,流弊就跑出來了,負面的作用一直出現,眼前看雖然是善的,實際上不是真善,那是惡,錯誤的,所以說「不論現行,而論流弊」。眼光要看得深、要看得遠,看得深遠,到底是善是惡,不是看表面,不是看現前。

  「流弊」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對於社會、對於空間跟時間的影響力,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要從這個地方來觀察。現前是善事、是好事,可是以後影響不好,眼前看是善事,也不是真正的善事。以此類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作所為一定要細心觀察,對周圍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對後代的影響,一般說對於歷史的影響,我們要懂。

  再遠一點,我們看孔老夫子那個時代,許多諸侯他們施政的表現,並不能盡如人意。夫子周遊列國,希望諸侯有人能認識他、能重用他,他可以幫助諸侯治國、平天下,他有智慧,也有這個本事。可是諸侯接見他,對他都讚歎,沒有一個人要用他,他只好回到他的故鄉去教書。我們會問,在春秋那個亂世,他為什麼不搞個革命?為什麼不把舊政權推翻取而代之?夫子不做這個事情,不是他沒有能力,他的學生當中,三千弟子,七十二位賢人,我們今天展開《論語》來看,各種人才都有,夫子是可以做,而且是個好事情,但是影響流弊不好,對後代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會造成歷史負面的影響。以後的人會效法,對於一個政權不滿意,就要起來把它推翻。一次的革命,你要曉得多少人的生命財產,在你的一念之間消失掉,這個罪過有多重!滿足你一個人的欲望,使多少人遭受這個災難,所以這個事情做不得。

  他施政雖然不能盡如人意,但是還沒有到應當推翻的時候。湯武革命那是不得已,殷朝紂王實在太不像話,不把百姓當作人看待,這是沒辦法的,這是很極端的,是應該推翻。執政的人還沒有到這個程度,就不需要這樣做。這節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