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直講(第三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17/10/29  中國上海  檔名:WD19-028-0004

  《太上感應篇直講》。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翻開經本第二十三頁,我們從: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這句看起。『昆蟲草木,猶不可傷』,這個兩句也是與佛法十善業第一條不殺生是相同的。「昆」是眾多的意思,昆就是很多;「蟲」有大有小。昆蟲包含蚊子、蟑螂、蒼蠅這一類的,微小的蟲就很多。

  剛才聽到翌茹老師在帶大家讀誦《太上感應篇》。前天我到蘇州固鍀電子公司,吳董請我跟他們員工講因果,他們也是在讀《太上感應篇》,而且他們公司旁邊貼的標語,很多都是《太上感應篇》裡面的內容。吳董還有他們公司的人,也都是在落實《感應篇》,我去也看到,他看到地上有蟲,就拿便條紙,就把牠弄在紙上,然後拿到外面去,這個就是「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愛護植物,所以它固鍀公司有一塊地,是一塊溼地,他就沒有開發,他就那塊地保留給眾生去使用,保留給那塊地的眾生,有很多蟲就在那邊生活,給牠們使用。螞蟻、蟑螂這些昆蟲,也不可以去傷害牠。

  我們學佛的同修,戒佛弟子第一條就是不可以殺生,不但大的動物不能殺,小的,這麼微小的昆蟲、螞蟻,這個都不可以去殺害的。也有很多同修遇到了這個問題,前幾天我在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吳董的女兒她在負責那個飯店,她就跟我講,她說我們飯店房間裡面還是有蟑螂,我們跟牠溝通也沒用,還是跑進來。我們老和尚教我們,要跟牠講:蟑螂菩薩、螞蟻菩薩,請你們出去。她說我們都這樣講,沒用,牠們還是進來,問我怎麼辦?我們這個溝通的誠意還不夠,溝通的誠意如果加強,大概牠們就不會進來了。溝通的誠意還不夠,還不能感動這些螞蟻、蟑螂,所以牠們還是繼續進來。在我們功夫還不夠之前,她又給我講一個問題,我們飯店是不可以有這些東西的,照規定是不能有螞蟻、蟑螂的,特別是五星級飯店,不能有螞蟻、蟑螂的,一般的飯店他就用殺蟲劑。

  我們老和尚現在他的道德德行,他的境界不斷一直提升。他現在到澳洲他的精舍,有一天去洗澡,浴室裡面都是螞蟻。澳洲的螞蟻很多,而且那個螞蟻又比中國螞蟻要大多了,那個被咬到都會有毒的。我們師父老人家就合掌跟牠講:螞蟻菩薩,等一下我要洗澡,請你們出去,不然會傷害到你們,請到外面去。他說經過半個小時之後,再去浴室看,果然螞蟻都出去了,所以溝通有效。這個是在我們老和尚大概三年前,八十幾歲的時候,他有這個境界。印光大師他早年住在浙江普陀山,他的寮房我去看過,現在還在。他剛剛去住在普陀山,那個房間裡面蝨子、跳蚤很多,那都會咬人,咬得渾身會癢,很不舒服的。他的侍者就說,我們用掃把把牠掃一掃,把牠掃出去。印祖就講不要掃,他說這些動物來考驗我修行的,如果我修行好,牠們會自動遷單,牠們還在,表示我修得不好,我要警惕我自己。所以他說不要趕牠們走。後來印祖住了幾年之後,不用去趕那些蝨子、跳蚤,一隻也沒有了,自動遷單,就是他的德行高了,他可以感化這些微小動物,德行高了。我們老和尚八十歲以後德行也是跟印祖一樣,都能夠感化這些小動物,所以這些螞蟻跟牠講一講牠就走了。吳董他的小女兒說,跟牠講了,牠還不走。如果是自己的房間,那就讓牠一起來生活,但是開飯店,這是客人要住的,人家會有意見的,她有這個困擾。

  早年我剛出家那年,三十三年前,那個時候我們老和尚五十八歲,我出家那年他五十八歲,我三十四歲。我出家的道場就是佛陀教育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我們師父他買了很多經書,他特別蒐集一些絕版的善本經書,線裝書,放在書櫃。那時候蟑螂也很多,都會去吃那個經書,師父就叫我去買剋蟑殺蟲劑。我說:師父,我們出家人不是不能殺生嗎?怎麼叫我去買殺蟲劑?師父就講:蟑螂愚痴,沒有智慧,牠現在在破壞法寶,你知道牠破壞法寶,牠將來的果報在哪裡嗎?我說:在哪裡?他說:在地獄,牠現在從畜生道又墮到地獄去了,你忍心讓牠墮地獄嗎?我說:師父,我們出家人不能殺生,你不是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嗎?第一條就不能殺生,怎麼可以!我如果是在家人去買,人家不會覺得很奇怪,出家人去買剋蟑,那人家不是覺得很奇怪嗎?師父說:那你忍心讓牠下地獄嗎?我說:當然不忍心。不忍心你就去買,去把牠殺掉,讓牠不要造這個罪業,你就救牠不要下地獄,你有功德。我說:我有功德,我還是不敢下手,總是怪怪的。後來我就想,何必去買剋蟑,我們把牠請出去不就好了。師父大概知道我的想法,還沒有開口,他就講了,他說:我知道你要把牠驅逐出境,趕出去,對不對?把牠驅逐出境,你這裡不要蟑螂,你把牠趕出去,叫牠去隔壁去擾亂隔壁的人家,你存心不良。說我存心不良,講到結論,去買。我說:好,依教奉行,我就到店裡去,硬著頭皮去買剋蟑。回來,師父說噴,我就閉著眼睛噴了。我說在家殺生殺得不夠,出家再來繼續。

  這個是我們師父老人家,當時他五十八歲,日常法師也大概五十幾歲,五十出頭,日常法師教戒律的。在十一樓這個佛堂,香港有一個袁文忠居士供養了三尊華嚴三聖,木頭做的,佛像跟那個底座都是木頭,當中毘盧遮那佛的底座被蟲吃了,裡面吃得快空掉了,我們同修發現了,報告日常法師。常師父(那時候我們都叫他常師父),佛像的底座快被蟲吃光了,怎麼辦,要不要買殺蟲劑把這個蟲殺死?日常法師就找我們開會,他有一個徒弟叫如道,還有一個閻瑞彥居士,我一個,四個人,吃完早餐日常法師就開會,四個人。日常法師說佛像這個底座,我們來開會決議要怎麼處理,要買殺蟲劑把牠殺掉,還是換一個底座,舊的給蟲吃。他第一個就先問他的徒弟如道,我叫悟道,他的徒弟就說把牠殺了。日常法師就跟他講,殺了,你跟我,我們現在在座四個人如果同意殺了,將來這些蟲因緣聚會,我們要被牠殺回去,有果報的,問他徒弟,給他徒弟講,這個你幹不幹,將來你要還牠的命。他的徒弟如道師就回答,到時候遇到被牠殺了,就算我倒楣吧!他說算我倒楣,他同意要殺。然後問閻瑞彥,閻瑞彥他說還是不要殺,就給牠吃,買一個新的來換,舊的就(因為它那個底座可以分開的)給牠吃。問到我,我也說那就給牠吃,就供養牠們,我們再去做一個新的。後來我們兩票對一票,現在日常法師一票是關鍵,他如果也同意殺,那就沒有結論。日常法師他也是贊同我們,就給牠吃,去買一個新的。所以,三票對一票,少數服從多數,通過。就去買一個新的底座,那個舊的就拿到外面讓蟲去吃。這是我在基金會,日常法師的處理方式。我們師父處理方式,叫我去買剋蟑,那是五十八歲的事情,跟三十年後八十八歲境界是不一樣。如果現在蟲去咬經書,大概就是:阿彌陀佛,蟑螂菩薩,請你不要咬,就是溝通的,但是那個時候是這樣。

  在更早,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在華藏圖書館,也有同修問這個問題,就是家裡螞蟻、蟑螂很多,怎麼辦?當時我們師父就是教大家,你家裡盡量打掃乾淨、打掃清潔,這些小動物就不會進來。一般螞蟻,你有甜的東西掉在地上,牠就會進來,很厲害的。我在台北,譬如說泡一些健康食品,有一點點那個甜的沒有洗乾淨,整個杯子等一下一來都是滿滿的。所以,整理乾淨這是預防這些小動物來,這是第一個先決條件。整理乾淨,你沒有看到這些小動物之前,老和尚教我們去買剋蟑螂這些藥,牆角到處噴一噴;噴一噴,那些小動物聞到味道,牠就不會靠近,牠就不會進來。所以我們還沒有那個功夫,那只好用這種方式,先噴一下。現在和風來,那個劈里啪啦粉,我說你們建議,他們飯店可以用劈里啪啦粉去弄一弄,大概可以防止這些,避免她的困擾。如果要溝通,可能要修到老和尚那個境界才有辦法。我們現在境界還沒有到,可以先預防,預防性的,就是你不要等到牠進來再去殺,你整理乾淨,然後給它預防,這些預防的措施做好,牠不會進來,牠不會靠近,這樣我們也避免去傷害牠,也避免大家的困擾。當然我們最好的就像印光大師和我們老和尚這樣,我們修得能夠跟牠溝通,這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自己的住家是可以,像印光祖師說讓牠來,就是說明我的德行不夠,我要加強,提醒我們。但是你對外營業的就不行,自己住家是可以的。

  這是講昆蟲,不能夠去傷害。在《了凡四訓》也講,「舉步常看蟲蟻」,走路的時候常常看有沒有螞蟻,有就要避開。所以,在《沙彌律儀》有一條咒語,律儀其中有一條就是早上起床,要下床之前先念個咒,就是今天不小心被我踩死的,我無意中踩死的這些小動物,求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淨土,《沙彌律儀》有這一條。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學了佛知道不可以任意去殺害這些小動物,我們會避免;但是我們不知道的、無意的,這個我們就很難避免,沒有看到一踩下去就踩死的不曉得多少,所以要先念這個咒給牠迴向。畢竟我們是凡夫,不是得道的聖人,如果得道的聖人,他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像經典上講,不要證得太高的果位,證到小乘初果須陀洹,須陀洹果,還沒有證阿羅漢,初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才證阿羅漢,證得初果的聖人他去種地,他去鋤地,他都不會傷到蟲,蟲自動離四寸,不會傷到,他挖地挖下去,不會傷害到土地裡面的蟲。我們凡夫一個鋤頭下去,以前小時候跟我父親、母親他們種菜種田,鋤頭要挖土,我記得小時候,一個鋤頭下去,裡面的蚯蚓變成兩段,我們凡夫就不行。但是初果須陀洹的聖人,他一下去,蟲自動離開四寸,不會傷到牠,他有那個道力,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昆蟲是講微小的動物,都不可以傷害,那大的動物當然更不可以傷害,殺人那更不可以。連植物,「草木猶不可傷」,小草,花草樹木都不能去傷害的。草木也有草木神,過去陳曉旭在世的時候,她親近老和尚,也是她們家園子裡面那個小草的神去求她。有一天晚上跟她先生要睡覺,在房間裡面看到燈光好像跟平常不太一樣(陳曉旭她對這方面很敏感,她覺得跟平常不一樣),她就對著那個燈講,她就說我也不知道你是什麼神靈,我也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求我,如果有事,請你晚上我睡覺的時候託夢給我。她們就睡了,跟她先生就睡了。睡了之後,她果然做了一個夢,夢到很多好像小孩子的聲音,一直講,他說我們是妳們家的小草,快枯死了,趕快幫我們澆水吧,快枯死了,像很多小孩聲音這樣求她。她第二天起來,她就知道昨天晚上那個燈光的異樣是怎麼一回事了,一早起來就到她們花園裡面,水龍頭拿起來就去澆水。她父親看到:那個草不要澆,草不要澆。她還是繼續澆,澆水。後來她就到新加坡把這個事情跟老和尚匯報,有這麼一樁事情。這說明小草也有神依附在草上面,這在《華嚴經》講的很多神眾,列了非常多。

  樹木也有樹神,在佛的戒經裡面,出家眾要去搭茅蓬砍樹,這樹只要有超過一個人高的樹都有樹神,必須三天前先去跟祂念咒迴向,請祂搬家,三天後才能去砍,不然就犯戒,犯這條戒。這個也是慈悲心,好像這是祂的家,你沒有通知祂搬家就把它拆了,這個就不慈悲了,所以要先去跟祂講。在澳大利亞圖文巴淨宗學院,悟謙師在學院,當時好像買一個房子,要移一棵大樹,她們也是三天前去念佛迴向,請樹神搬家;結果謙師做了一個夢,說三天不夠,要七天,祂說七天時間才夠。後來就把這個事情向我們淨老和尚匯報,老和尚想一想也對,他說洋人做事都比較慢,沒有中國人效率那麼高,中國的神三天夠了,西洋的神三天不夠,祂要七天。所以說七天就七天,就給祂七天。現在,這個的確是這樣,中國人在外國工作效率都很高的,很認真,要加班,努力工作。西洋人他講求享受,文化背景不一樣,星期六、星期天一定要休息的,你不休息他覺得你很奇怪,怎麼休息時間你還在工作,怎麼不去釣魚?志明居士那個時候星期天在家裡做一點事,鄰居就來問他,你怎麼不去釣魚,這是什麼時候,你還在做事。

  樹木有神,所以有樹神。在幾年前,我在台灣看過一份報紙,這個報紙報導台東縣,好像那個人有當過市長還是縣長,記不太清楚,已經退下來了,他去砍了一棵老樹,把樹根砍斷,結果他自己沒幾天他的腳筋就斷了,當時報紙有報導出來。我記得好像有把這份報紙留著,不過這個資料,現在網路發達,可能也可以找得到,有這麼一個事情。所以樹也不能亂砍,亂伐也不可以。所以,太上在此地也告誡我們,「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不可以任意去傷害,有事必須要先去念經、念咒、念佛迴向,請祂們先搬家,然後再去砍,這樣才沒有問題。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凶』就是遇到不吉利的事情、不好的事情,這個時候正需要有人去安慰、憐憫他,這個時候很需要。所以我們看到有人有凶災、不吉利,我們要有同情心去安慰、去協助他,要有這樣的心,聽到某人有凶災,我們也替他難過。『樂人之善』,別人做好事,我們也要隨喜,歡喜幫助人做好事,在佛法講隨喜功德。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急』就是有急難,急需要的時候,要去救濟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要去救濟,緊急、急難。在我們生活當中急難的事情很多方面,凡是緊急的,這個都是要去濟助他,救濟、幫助他,這很多方面的。除了就是說,我們一般講「濟人之急」,財物上的需要去幫助,除了財物,其他也是很多方面的。急難這個是很需要特別去幫助,人家有緊急的事,我們能夠幫助也要去幫助他,要去接濟、幫助。

  我記得有一次,陳曉旭在世的時候,跟她的先生,她先生喜歡開車,陳曉旭也喜歡開車去旅遊。有一次跟我講,她們喜歡開車旅遊,我說我也喜歡坐車去旅遊。她說好!她們就從北京開車,開到安徽來,我們就到黃山、九華山,一路去玩。到那邊還去實際禪寺,我們老和尚家鄉的實際禪寺去做三時繫念。我第一次在實際禪寺做三時繫念就是陳曉旭啟請的。第一次在實際禪寺,第二次在北京通教寺,也是她啟請的。我們開車要去九華山、黃山路上,走到鄉下,那個時候十幾年前,交通還不是很發達,沒有像現在高速公路這麼多。走到半路,我內急要上廁所,走到一戶人家,就是向人家家庭要借廁所,那戶的人家不借。這個也是很急,這個也是要濟人之急,上廁所,如果你提供一下,讓人家解決一個緊急的困難也是好事。那戶人家就不會修福,就沒辦法,他不借,我們只好再繼續找。所以這個急的方面有很多,除了財物,還有生活上方方面面的,凡是比較緊急的事情都屬於這句,所以我們要這樣去理解。

  『救人之危』,危就是危險,「別人有危險時,立刻救他」。但是如果有個人掉到水裡面,你又不會游泳,難道你也要跳下去,去陪他一命嗎?不是這樣的,這個時候你自己沒有能力去救,要去找人來救,你要去報警、去找人來救。你不可以看一看你就走了,這個就沒有慈悲心。你要去打個電話,請救難人員來救。在台灣都是消防隊,消防隊好像什麼都要去救的,什麼蛇跑到他家,他也要去抓蛇,失火什麼,這些都要去救濟,「救人之危」。我們自己有能力去救,當然我們就要趕快去救人,不可以不管。或者看到路邊有車禍,也要打個電話,這個人他還沒有死亡,還能救要盡量去救,要打電話找救護車來救。就是人凡是有危險,我們立刻要去救他,這個叫救人之危。這句也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方面,凡是遇到危險之事,我們見到了就要去救他,幫助他脫離這個險境。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這四句就是講人我一體,他人的得失等於自己的得失,這個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看到別人他有所得,譬如說看到別人發財了,就如同自己發財,我們要這樣的存心才是對的。不要看到別人發財,我們看了就不舒服,那這樣就不對了,這個心態就不對。看到人家有損失,如同自己有損失,人家家裡遭小偷,就好像感覺我自己家裡被偷了,對他也是同情,好像自己也是有這個損失,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我一體,要這樣的存心。這四句就是講我們的存心,看到人家有損失,我們可不要幸災樂禍;看到別人有所獲得,不可以嫉妒障礙。這是講存心,就是調整我們的心態,要這樣,這樣的存心才是積善。有這樣的存心,好像我們也沒有做什麼好事,但是存這個心就是在修善,在積功累德。所以,積功累德是不是一定要用錢?不一定。財物當然是一個項目,但是存心更為重要,這個心好,時時刻刻都在積功累德,念念存善念,都是在積德累功,這個不用花錢。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不宣揚他人的缺點,不誇耀自己的優點。」這個是處世之道。因為我們去彰顯,『彰』就是彰顯,別人的缺點盡量去給他公布,讓大家都知道,去給他宣揚,甚至給他登報紙,我們不要做這個事情。別人他有短處,各有因果,我們去彰顯他的短處,這個是我們人心不厚道。『不衒己長』,也不要去炫耀自己的優點、長處,也不要以自己的優點、長處去彰顯別人的短處,好像我做得比你好,你不如我,不要這樣做,這個是處世之道。所以,「不彰人短,不衒己長」,這個非常重要,特別在現代這個社會,特別要重視這兩句話。下面這一句:

  【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遏』是遏止的意思,阻止、遏止。阻止惡的事情,表揚善的事情。「遏惡揚善」,也是我們平常講的隱惡揚善。惡事盡量不要去宣揚,要阻止,不要去宣揚,要宣揚善事。特別在媒體,新聞媒體,如果能夠遏惡揚善,惡事盡量不要去發布,發布善事,讓社會大眾大家接觸到都是正面的,社會風氣自然改善。現在新聞媒體,在台灣我看到很多報紙都是遏善揚惡,反過來,顛倒了,做壞事的,搶劫殺人的,報紙報導得可大了,頭版的,一個版面都報導那個,唯恐大家不知道。做好事都好像第十幾版,你沒有特別去翻,而且還要注意看,一點點,沒注意看還看不到。壞事盡量報導,善事報導一點點,這個社會風氣怎麼能改善?現在全球大多數媒體都是報導不好的,報導好的比較少。報導好的不多,比較少,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都是報導壞的。社會風氣很難改善,是愈來愈不好,幹壞事的人都出名,那要出名,幹了大壞事,他出名就很快,這個不好;應該遏惡揚善,這才是好事。

  『推多取少』,把多的推讓給別人,自己取得少一點。這句特別是在股東合夥做生意,也就是說跟我們合夥的股東,我們利潤多一些給他,我們少拿一點,這樣他就很樂意跟我們合作。如果我們多拿一點,或者跟他斤斤計較,合作關係很難持久。過去我俗家弟弟,他在包一些模板工程,有幾個合夥的,有時候包工包料的,他的做法就是自己多做,分利潤自己少一點,多一些給合夥這些人。所以跟他合夥的人就很樂意跟他合作。這個是特別合夥做生意的,我們現在講股東,如果這樣做,合作關係能夠維持長久,這個是善事。不要自己要拿多一點,讓他拿少一點,這樣可能合作關係不會持久。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辱』就是侮辱。在我們中國過去讀書人有句話講,「士可殺,不可辱」。一個讀書人殺頭可以,但是侮辱就不可以,把辱這個字看得很重。佛法傳到中國來,翻譯經典的法師,原來在印度,六度第二度是忍耐,我們講忍耐,法師也特別把這個翻成忍辱,針對中國讀書人把這個辱看得很重,這句把它翻成忍辱。就是這個辱是最不能忍的,現在連辱都可以忍了,那還有什麼不能忍?其他的,最不能忍都能忍了,其他那就很容易了,所以翻為忍辱,六度第二度翻為忍辱。受到侮辱也不埋怨、不怨恨。受人侮辱,無端受人侮辱,也是他給我們消業障,也感恩他給我們消業障,也不要有怨恨之心,如果有怨恨之心,將來你去報復他,他再報復你,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受到侮辱也不怨恨、不懷恨,也不去報復,這樣也就化解了所有的恩怨。

  『受寵若驚』,「受到寵愛,要看成像天上掉下來一般驚畏,並加緊積功德」。受寵就是得到人家的讚歎、表揚,人家特別的寵愛或者寵信。這個時候我們可不能得意忘形,要提高警覺心,要「受寵若驚」,時時刻刻戰戰兢兢的;不要人家一讚歎,我們就得意忘形,我們往往就會墮落了,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受辱不是壞事,消業障;受寵也不一定是好事,要看我們怎麼去面對、去接受。如果受寵我們就得意忘形,那個就不是好事,是壞事;如果受寵若驚,那這是好事,我們有警覺心,不至於得意忘形,以至於墮落。下面講: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施』是布施,『恩』是恩惠。我們「施恩」有很多方面,譬如說別人有困難,我們去幫助,這是施恩。「給人恩惠,不求報答。」別人對我們有恩我們要報答,我們對別人有恩不求他報答,這是對的。給人恩惠如果去求他報答,如果萬一對方他不懂得知恩報恩,你跟他講我對你有什麼恩德,你都不報答我,要求他來報答,如果他不願意,那可能又反目成仇。所以,歷史上記載這些事情很多,我們多看看歷史,對這些事情都能夠理解。所以我們給人恩惠不求人報答,別人對我們有恩我們要回報,所謂「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要懂得去報恩。『與人不追悔』,「與人」就是給與人,施捨給別人一些財物,不去追討,不後悔。「追」就是把它追回來。譬如說布施一些錢給人,後來想一想,不對,不給他多好,我自己留著用多好,要把它追回來,後悔了。或者布施做什麼好事,當時我如果不布施,現在錢留著很好用,就後悔了。不追悔就是不後悔。

  前幾天我在福州,福州有個大覺寺,是一個女眾道場,這個主持她的師父是談禪老和尚,也是福州人。早年到新加坡去做生意,後來出家了。出家,在新加坡有個城隍廟賣香、賣蠟燭、賣金紙,他就賣那個。自己省吃儉用,賣香燭賺的錢他累積起來。那個時候大陸剛開放,很多舊的寺廟都破壞了,很多。他都把錢拿回來修舊寺廟,大覺寺也就是他修復舊廟的一間寺院,現在修得也很好;還有很多寺院,他賺的錢都是拿回來去幫助這些舊的寺院修復。這個老和尚,我們師父上人對他也非常讚歎,他這個布施是淨施,清淨布施。他這個錢給寺院的負責人,跟他說我這個錢是給你修復寺廟的,用在這個上面的,錢交給你了,我這個用途也告訴你了,後面就是你的責任。因果你自己負責,就是交代他這句話,後面他就不再去過問了,你要蓋不蓋,你蓋得如法不如法,他統統不去過問,他已經跟你講好,因果你自己負責。所以他這個布施,他心就很清淨,他也不後悔,人家拿了不蓋他也不後悔,因為我的心是要蓋,是你不蓋,布施給他就不再過問,也不再罣礙,真的放下了,他心就清淨了。所以過去我們師父講經常常讚歎這個老和尚,他說這個老和尚真的是淨施。所以這個老和尚他有德行。

  他在新加坡好像八十幾歲往生的,骨灰要送回來,福州湖光公司劉董跟我講,他這個女眾徒弟,現在年紀也很大了,抱著她師父的骨灰回來,進關說要去掃描,他說骨灰要掃描。她說這是我師父的骨灰,怎麼要掃描?還是要掃描。結果骨灰送進去掃描的螢幕現出來就是談禪老和尚的像,大家看了,怎麼現出他那個像出來,骨灰罈去掃描現出他的像。所以前幾天去,劉董告訴我這個事情,的確這個老和尚是他有德行,他的布施真的是淨施。所以過去我們師父常常勸大家要向他學習,因為有些人布施之後他又放不下,心就不清淨。所以布施就不要去追悔,不要去追問,也不要去追討,也不要後悔,布施就布施,就放下了。只要我們把話說清楚,交代清楚,因果是他的,我們這邊功德就圓滿了。

  「積善章」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個「積善章」,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一直到「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這段屬於是善事。以上講的善事我們要修,要修善,要累積這些善,以上列出來這些就是善。

  我們再看下面,「善報章第五」。因為善有善報,上面我們如果累積這些善的因,就會得到善的果報。請看經文: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這章是「善報章」,就是善的果報,修善所得到的善報。第一句『所謂善人』,「所謂善人」就是修以上講的這些善事,這樣的人就是善人。從「積善章」,依照「積善章」列出來的這些善事來修,把它落實,這樣的人就叫善人。善人,『人皆敬之』,「人」就是大眾,大家對他都很尊敬。善人不管走到哪裡,人都尊敬他,這是必然的。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中國、外國,都是喜歡善人,沒有人喜歡惡人的,都是喜歡善人,惡人也是喜歡善人。所以善人走到哪裡人家都對他尊敬,這是講人間的人對他會尊敬,這是一個感應。

  下面講,『天道佑之』。不但人尊敬,連天道,就是上天,在佛經上講六道,在六道裡面最高是天道,再來人道,再來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是六道,天道是最高的。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個叫三界。此地講的主要是指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在一般宗教講的上帝都是佛經講的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當然,再高的天人也包括在裡面,從欲界、色界、無色界,一直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三界最高的,無色界天人。天眾層次高低也很多,天道這句就涵蓋了。一般主要講的就是欲界天第二層天,這些天神也會來保佑他,這叫「天道佑之」。這是一個說法,說上天。

  『福祿隨之』,福報、祿位,「應得福祿,不求自來」。「隨」就是隨著而來,我們只要修善,福祿它是自然的,不需要去求它就自然而來。所以求福求祿要修善,要懂得去修善。『眾邪遠之』,「邪神凶星敬畏他,不敢相犯」。善人邪神凶煞就遠離他,不會來侵犯他,善神會來保佑他,邪神會遠離。所以下面講,『神靈衛之』,走到哪裡眾神靈處處會保衛他,「衛」就是保衛。這個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講得很詳細,善男子、善女人要出遠門,經過山林大海,有遇到什麼危險,這個很多,只要修善,念地藏菩薩的聖號一萬聲,所到之地都有這些鬼神來衛護、來保護。所以念地藏菩薩的人很多。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地藏經》講的那些惡業不能去造,那些善要去修,這樣念地藏菩薩才會有感應。不然也不聽地藏菩薩的話,拼命造惡業,然後念地藏菩薩,念了那麼久好像都沒感應;不是沒感應,自己的業障去障礙住。所以我們要聽地藏菩薩的勸導,依教奉行,這樣念地藏菩薩、念觀音菩薩、念阿彌陀佛才會有感應。佛在經上講的我們都不依教奉行,這樣念佛當然也有好處,但是好像我們都沒有感應,不是沒有感應,不是佛沒有加持,是我們自己造了惡業,業障去把它障礙住,我們這邊障礙排除,那感應就現前了。這是講「神靈衛之」,走到哪裡都眾神靈來保衛、保護他,當然就不會遇到災難,走到哪裡都能夠平安吉祥。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所作必成」就是「做任何事必定成功」。我們現在講做企業,前天我在固鍀聽到這些企業家提的問題,要怎麼把企業做大、要把它做好,這個就是這裡講的一個項目,我們世間的福報,一個項目。如果能夠照以上「積善章」這樣去修,斷惡修善,那你做什麼事業都能成功。如果不斷惡修善,不修福、不修善,這個事業做不成,再換個事業還是做不成;這個生意做了不賺錢,換個生意還是賺不到錢,沒有修因就得不到果報,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如果依教奉行,不但在世間做任何事都能成功,而且你還可以達到成神成仙的願望,要做神仙也可以達到,這個也不是假的。道家最終的目標是成仙,長生不老,脫胎換骨。有很多法術、法門,只要斷惡修善,都能夠成就,所以「神仙可冀」。因此我們看到這句,神仙也不是講神話,那真的是可以達到的。這在《楞嚴經》裡面也講得很詳細,六道再加一個仙趣,講了十種,都是修仙的。

  我們再看下面,『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神仙他也有層次的。「仙」這個字,大家看這個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山,我們看這個中文,你看人住在山上,你就叫仙。我們看到人家住山住得很自在,我們自己去住看看,好像待不住。所以住山也有住山的條件,也要有善根、福德、因緣。這個仙,道家就是講知足常樂,老子講知足常樂,一個知足常樂的人他才有條件去修仙。如果不知足的人,他一天到晚追求欲望,五欲六塵的享受,他就沒有辦法去住在山上,住在山上他也住得不自在。有一年,幾年前我們中壢有些同修要到我們雙溪山上去,有個同修他就帶著行李上山,他說要去住一個星期。他們不止他一個人上去,他們有一車的人上去,然後到了傍晚吃過晚餐,其他同修都要下山了,那個帶行李上去要住在山上一個星期的,看到大家要回去,他也說我也要回家了。你看住七天,住在山上七天,做七天的仙都沒辦法。所以住山也要放得下才行,放不下你也住不了。能夠知足的人就有資格去修仙。

  仙的層次也很多,在此地講,天仙當然是高的,高層次的仙叫天仙。「天仙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天仙大概就能飛升,這個肉體它可以飛升,形神就是身體跟精神都俱妙,他已經脫胎換骨了。道家就有《七真傳》,過去在中國修仙成就的也不少,的確成神仙的不少,這個不是講神話。神仙他們壽命長,他們居住的地方別有洞天,他住的環境好,自在。我們常常到一個山上看到風景非常好,常常用一句話講,人間仙境,的確有神仙處。天仙,你要修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你要累積一千三百件善事,你去修天仙才有夠資格。如果你沒有累積一千三百件善事,那就沒有資格去修天仙。

  過去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了凡先生他就引用呂洞賓呂祖。八仙好像呂洞賓名氣最大,提到八仙,其他的仙我們記不住,但是呂洞賓大家都知道,變成八仙的代表。在《了凡四訓》裡面講,呂洞賓他也有學佛,特別他也有註解《金剛經》,他也成仙了,唐朝時代的人,成仙了。漢鍾離比他早成仙,他發願要修仙,漢鍾離就來試驗他,就是要教他點鐵成金這個法術,就告訴他,我教你一個法術,鐵點下去變成金子,你可以金子拿去賣錢,去救濟窮人,做好事。我們一般人聽起來這個很好,就去學了。但是呂洞賓他畢竟跟一般人不一樣,他就問漢鍾離,你教我這個法術,現在這個鐵一點變成金子,以後金子會不會又變回鐵?他問他這個問題。漢鍾離說會的,但是不是現在,是五百年以後,這個金子它又會變回來鐵。呂洞賓聽到這樣,他說這個法術我不學了。漢鍾離就很奇怪,為什麼不學,這是好事。他說我現在雖然學了這個法術,可以幫助現在的人,但是我會害到五百年後拿到這個金子的人,就害到他,他就損失了。現在有好處,但是將來有壞處,會害到以後的人,所以這個不能學,他不要學。漢鍾離聽他這麼一說,他說修仙要累積三千功行,你這一念心,能夠為五百年後的人著想,三千功行已經圓滿了,有資格跟我去修仙了。後來果然他就成了八仙之一。我們現在人,不要說五百年,五分鐘之後變回來,他就學了,還要等到五百年,管他那麼多,我先得到利益再說,損失是他的事情。現在人他的思想、他的想法不會為後人想,不會為後代子孫想。你要為後代子孫著想,不要現在在我們手上就統統把它花光了,把它用盡了,那後面的人他用什麼?為後人來想,這個就是存心善,會為別人想。所以他成仙是有道理的。所以要累積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地仙層次比較低,「地仙不饑不渴、寒暑不侵」。他也不會飢餓,也不會口渴,天氣很寒冷、很熱他都不怕,就一件衣服,這個是地仙。地仙大部分都練辟穀法,不饑不渴。現在我們大陸上也有流行辟穀法,辟穀就是不吃五穀雜糧,不吃人間煙火,大概吃一顆什麼藥丹,好像太空人那種食物,吃了一顆都不會餓、不會渴。還有練氣功這一類的,還有練丹的,還有用符咒的,這個法術也很多,可以修到不饑不渴、寒暑不侵。地仙條件比較低,「當立三百善」,要修三百件善事,條件就比較低。

  不饑不渴,我們的確也看到過,我看到的不是仙,也可以說是仙。因為在我還沒有出家之前,在台灣苗栗縣苑裡有一間寺院,在火車站旁邊,大興善寺,有個比丘尼,我們都叫她無名比丘尼,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無名比丘尼。她專門用大悲水跟人家結緣,什麼疑難雜症,精神病的、癌症的都要去求大悲水,聽說都有很好的效果。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大概四十年前,有一次同修請我跟她去,我也跟著去,坐火車去。去那邊,寺廟外面有賣水桶的,買一個水桶,然後去裝些水回來喝。無名比丘尼她不太說話,不講話,看到我們都會跟我們結緣念珠,都是樹子做的,一百零八顆的,每個人都會有一串。她見到人只是勸人家念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她只是勸人念佛,沒有勸其他的。她也沒有勸人家念咒,就是念佛,就念阿彌陀佛,她就送個念珠。到那邊請水,因為四十年前,交通還不是像現在這麼發達,台北到那邊一趟,來回大概都要一天。所以她都會煮個麵叫佛祖麵,有加鹼的麵,煮一桶麵,然後放幾根剁碎的芹菜,一般就吃那個佛祖麵。那個佛祖麵吃了,我們就覺得真的有佛力加持,跟家裡吃的不太一樣。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但就很簡單,就是麵、湯、一點芹菜;然後請那個水。無名比丘尼她都是不吃飯也不喝水的,穿的衣服就是短褂,打赤腳,都是這裡補一塊,那裡補一塊,都不吃不喝的。一直到我出家那年她才往生,往生之後燒出很多舍利。我看到那個真的不吃不喝,這個就像這裡講的地仙,不饑不渴,我是親自看到有這麼個人。

  現在大陸上應該很多這樣的人,住在山上我們不知道,因為大陸上會更多。早年我們看金山活佛,金山活佛他不只是仙,我看他大概是阿羅漢,最少是阿羅漢,不是菩薩也是阿羅漢,他就是不饑不渴、寒暑不侵。《金山活佛傳》好像有三本著作,好像一本是星雲老法師寫的,一本是煮雲老法師寫的,一本是樂觀老法師寫的。根據我們老和尚講,樂觀老法師寫的比較正確,因為他跟金山活佛接觸生活過兩個月。煮雲法師、星雲老法師他們沒有跟他接觸過,不過他們寫得也好像看小說一樣,也是很值得看的。以前我初學佛,也喜歡看這些。樂觀法師寫的《金山活佛》,他比地仙層次高,我看最少是阿羅漢,他吃很多也可以,都不吃也可以。人家問他:你吃那麼多會不會撐壞?他說:不增不減。《心經》講的不增不減,吃再多他也不增,都沒吃他也不減,他的層次就比地仙高,超越三界的阿羅漢。《金山活佛傳》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是沒時間,不然我也喜歡看這些,《金山活佛傳》。還有聽說他洗澡的水大家搶著喝,就什麼病都能治,他有功夫的,是阿羅漢來化身的。

  好,時間剛好到了,我們剛好學習到這段,「善報章」。我們修善有善報,在人間會得到福報,你要求神仙都可以達到。今天學習到這裡,下面「諸惡章」我們明天再繼續來學習。好,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