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2021/2/2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19-025-0037

  《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請大家看《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上一次我們學習到:「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這一段的解釋,我們上一次我們學習到「三種福田」、「二種八福田」,今天我們從「二十七種善惡果報」看起。網路前的同修如果沒有經本,注意聽講就好。現場的同修有資料,請看這二十七種,因為我的書跟大家的頁碼不一樣。「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這個講了很多。今天我們接著前面學習二十七種善惡果報,這個都是講我們人間,現在我們在人道裡面的果報。這個果報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命運,一般人講人都有命運,每個人命運不一樣。但是命運怎麼來的,這個很多人他就不明白了,只知道人有命運。同樣是人,貧富貴賤不一樣,有的人很有錢,有的人很窮;有的人身體很健康,有的人身體很不健康;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命,人間這個命運大家都看到的。這個命運在佛法上講叫果報,佛法講因果,這個果是一個結果,有果必有因,就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以果推因,從這個果再去推論造的因,什麼樣的因造成這樣的果,這就是佛法講的因果,所謂因果教育。

  不但佛法講因果,在我們中國儒、道都有講,但是沒有佛法(佛經)講得這麼深入、這麼詳細。在儒家基本的經典,原始的經典,《易經》,《易經》就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那個就是講因果。《書經》也講:「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殃就是災殃。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講得就更詳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儒道大部分就現前這一世,我們看到的來講,就是講現世報。佛法講過去、現在、未來,講三世,所講的深廣,講得詳細。所以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就補充儒道的不足,把因果報應的道理發揮到淋漓盡致,說得徹底明白。

  好,我們來看二十七種的善惡果報,這個果報有好的、有不好的。好的就是善的果報,造善的因得好報;惡是不好的果報,造不善的因、不好的因,得到的果報就不好,凡事離不開因果。二十七種一開始,第一個,「豪貴。」這個豪貴,就是我們現代話講的,有的人他出生在貴族的家庭,豪門貴族。我們現在社會上也有看到豪門貴族,他這一生投胎到豪門貴族當豪貴,過去世他修什麼因?「禮事三寶」。禮是禮敬,事是奉事。禮敬奉事三寶,三寶就是佛法僧。也就是他過去生對三寶很恭敬,而且奉事三寶、供養三寶,依照三寶的教導來奉行、來實行,這叫禮事三寶,所以來生得的果報就豪貴。

  第二個,「大富。」我們看到有的人,豪貴就是說他的地位很高,做大官、做總統,以前做皇帝、國王,這一類的是豪貴,豪富貴族。貴,地位崇高。大富,就是很有錢。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也看到有一些人他財富很多,有的甚至富可敵國,大企業,他財富很多,很有錢。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有這樣的人,大富豪,大富人家錢很多。他很有錢,從哪裡來?從布施來的,財布施得財富,過去世財布施他修得多,這一生他得到的財富就多;修得少,這一生得到就少。所以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大富,他有很大的財富,過去世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得大富的果報。所以大富是從布施當中來的。現在有很多人想賺錢,他也想做大企業家,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得到大富。很多人都想得到大富,有大的財富,但是沒有幾個人得到,所得到的還是命中有的,過去生修多少,這一生得到多少。因此有很多人頭腦很好,他也很想賺錢,可是他就是賺不到錢。他很會動腦筋,頭腦很好,但是做什麼他都虧什麼,為什麼?因為他命中沒有,他命中沒有財富。有一些人他頭腦不是很好,但是他做什麼賺什麼,為什麼?他命中有。他那個命從哪裡來?過去生修的因。

  所以布施,就是財布施得財富的因,你要擁有大財富,你不修布施,那怎麼會得到?沒有種那個因,怎麼會得到那個果?我們過去生如果沒有修,那這一生來修也會得到,這一生努力的修財布施,也會得到。這樁事情,我們淨老和尚他也示現給我們看,他的命,他去給人家算命,不過四十五歲。他跟兩個戒兄弟,都出家了,同年,同時給人家算命,算命先生講:「你們三個都過不了四十五歲」。所以四十五歲那一年,他的兩個戒兄弟,一個二月走了,一個五月,那我們老和尚他七月病了一個月;病了一個月,他想命到了,找醫生沒有用,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就一心念佛求往生。念了一個月,又好起來了,繼續講經弘法,今年九十五歲,你看到今年他延壽五十年了。他命中也沒有財富,如果看過他年輕的相片,那個不會看相算命,大家也能感覺出來,他這個面相薄福,沒有福報,壽命短,貧賤之命。短命又沒福報,所以年輕的時候生活很艱難,生活非常艱難,家庭經濟也不好。到台灣來,當軍人薪水也有限,實在講,夠個三餐。所以他的命去給人家算,貧賤。貧就是沒有財富,短命,是這樣的命。

  所以我們老和尚講,算命給他們算,好像乞丐命一樣,很窮,那是過去生沒有修。但到台灣來,他的因緣好,他命運的轉捩點是遇到三個善知識,第一個遇到台大方東美教授,教哲學的,跟他學哲學。方教授介紹他學佛,原來他不信佛的,排斥佛教的。因為仰慕方教授的學問去親近他,跟他學習,方教授給他介紹他才接受,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是人生最高的哲學」,他才開始接觸佛法。沒有半年,經過人家介紹(前清滿族的親王給他介紹)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當年是我們總統府的資政,住在台北市青田街那裡,現在他的紀念館還在。親近他,一個星期去見他一次,一次也是兩個小時。之前去親近方教授,也是一次兩個小時,到他家,教他哲學。後來,半年後認識了章嘉大師。

  章嘉大師教他布施,他聽到方老師講,佛法這麼好,人生最高的享受,就請教章嘉大師,有什麼方法能夠很快得到佛法的利益?他那個時候問怎麼很快入進去,現在的話講,就是有什麼方法很快的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能感受到佛法的利益?章嘉大師跟他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講了六個字,他跟他講這六個字。他問了這個問題,坐在那邊面對面,等了半個小時才跟他講六個字,講得很慢。聽到這六個字,急著就問從哪裡下手,要怎麼樣看破、怎麼樣放下?大概又停了十分鐘,跟他講了兩個字,「布施」,從布施下手。講到布施,他就想到沒錢,窮得要命。他說沒有錢布施,布施做好事要有錢,他沒錢。章嘉大師就跟他講:「一毛錢有沒有,一塊錢有沒有?」他說這個倒有。你有一毛錢你就布施一毛錢,一塊錢就布施一塊錢,就從這裡修。我們老和尚他聽了,也就記在心裡。然後送他到門口就再跟他講,他說我今天跟你講這六個字,你去修六年,一個字修一年,看能不能修得到。

  果然我們老和尚也不負章嘉大師的教導,剛開始就很勉強去布施。剛開始在布施,好像割肉一樣,很痛苦。但是開始很勉強,後來慢慢修就習慣了,就很自然了。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就講,他就是不斷的布施,他真的依教奉行,不打折扣,依教奉行,修了半年,有時候都布施得空空的。人家寺院有要印經的,以前寺院都拿一個本子,印經(一毛錢、一塊錢他就隨喜),放生,還有布施醫藥、布施棺材(以前還有施棺材的這些),他就這樣修,他說修了半年就有感應。修了半年,他生活上需要的東西,很快就有人送來,很快就有了。他說最遲不會超過半年。修了三年,他就講有很多事情他可以預知,有這個心得了。所以不斷的布施,布施多,回收得就多,多要繼續再布施,不斷的布施,愈多就愈布施。所以到晚年,大概六十歲以後,他如果要做什麼事情就有錢了。他也沒有去化緣,自然有人會送來。所以現在他的財富用不完,他需要就有人送來。他也是做一個實際的例子,活生生的一個例子給我們看。所以我在這個當中,我也學到了一點,學得不多。本來以前真的布施不容易,這個錢好不容易賺來。布施真的有感應,不要怕布施了就沒有了。你命中有的,你布施了,它又回來,而且加一點利息。

  所以我出家以後,我這個人也是沒有福報的,從小家裡也是窮(所以老和尚講那個窮,我能夠體會得到),經濟不好,也是過去生沒有修。所以在家聽經,就慢慢學布施了。出家以後,也繼續修布施。早年(在三十幾年前)在圖書館有一個老尼師,現在老了,那個時候還不是很老。有一次她很好意的勸我說,你不要人家供養你的錢,你都拿去印經、去布施,你自己都不留,以後如果你被人家趕出去,你就沒地方住,你要去睡火車站。她勸我要去跟一個會(民間跟會),要存一些錢。那我想一想,還是要聽師父的話,師父這樣教我們,我們還是要聽師父的話,所以我沒有聽她的去跟會,沒有,就是布施。那個時候圖書館就常常印經,長期在印經跟大眾結緣,做錄音帶、印佛像等等,跟大眾結緣。從這個當中,我也體會到的確佛講的這個都是真理,所以到現在也還沒有睡過火車站,這個都是實際上的一些經驗。所以要知道,什麼果必定有什麼因。佛給我們講出正確的修因,大富從布施來。

  第三個是「長壽」。長壽是「持戒」。講到持戒,五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殺生就是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持戒就得長壽,長壽的果報。長壽,第一個因素就是不殺生。殺生是得到多病短命的果報,《地藏經》講:「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宿殃就是你宿世造的業,這一生要受災殃,意外災難,短命。一些橫死的,意外死亡的跟殺生都有關係。所以要得長壽,第一個就要持不殺生戒,這個屬於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第四個「端正」,就是相貌長得端正,不會長得很醜陋,這是從修忍辱來的。這個人修養好,人家侮辱、毀謗,他不生氣,修養好,這是得端正的果報。所以修忍辱,來生得相貌端正的果報。第五個「勤修」。勤修就是勤奮修學。有的人他就是不管做什麼行業、做什麼學問,他很勤奮來修學,我們一般講很用功,他很勤奮的來修學。這個也是習氣,過去生他就很精進,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精進來的。第六個「明達」,明是明瞭,達是通達,遇到什麼事情、什麼事理,他一聽、一接觸就明瞭通達,過去生修智慧。這都屬於六度裡面,智慧,這個人有智慧,不愚痴。他有智慧,他明理,明瞭道理、通達道理,這樣的人他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才能明達;沒有智慧的人,他就很愚昧無知,愚痴就是沒有智慧。所以一個人明達,就知道過去生他修智慧。

  「聲清」,聲音很清澈,是過去生「歌詠三寶」,得到聲音清澈的果報。所以我們聽到有人他聲音特別的清暢哀亮,很好聽,過去生他歌詠讚歎三寶。像我們現在做法會,唱三寶讚:佛寶、法寶、僧寶,唱讚就是歌詠三寶。所以參加法會的人,聲音愈來愈清。我們長期做法會,大家注意去聽,同修愈唱愈好,愈唱愈整齊,愈唱愈好聽,現在現世報就可以感受到,來生的果報就更好了,所以歌詠三寶。所以勸人家,喜歡唱歌,多來唱佛讚,這個不可思議的功德;唱世間的歌,就沒有這個功德了。第八個是「潔淨」,這個人他很清潔,愛乾淨,他從慈悲心當中來的。人有慈悲心,所以他這一生的果報,看起來就很潔淨,從「慈心」來的。

  下面就是講一些不好的果報,上面講八種善的果報,下面有七種惡的果報。「不淨」,就是我們看到有人他的生活,他就很邋遢,很髒、不乾淨,好像不喜歡乾淨,從「豬」中來的,過去生是豬。因為豬我們都看過,豬住的地方都不乾淨的,他還有那個習氣,這一生從豬投胎到人間來作人,他還有那個習氣在。這樣的人我也見過,我年輕當兵的時候,我們班上有一個人,我怎麼看他都是,衣服給他穿了,它就是到他身上就變成很不乾淨,就是感覺上就不清淨。像這一類的就屬於過去生從豬投胎來的。下面,「慳貪」,是從「狗」當中來的。慳貪,慳就是捨不得布施,貪,貪取。沒有要貪求,有的不肯布施,這個慳貪特別重的,從狗當中來。「狠戾」,就很狠心、很暴戾,從「羊」當中來的。

  下面是「輕躁」,就是輕浮躁動,我們現在講過動兒,小孩子特別靜不下來,一刻也停不下來,輕浮躁動,從「獼猴」當中來的,猴子當中來投胎。因為猴子一天到晚爬樹,跳來跳去的,他還有這個習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過動兒,靜不下來,是從獼猴當中來的。下面是「腥臭」,就是他的身體有腥味、臭味,魚腥味,從「魚鱉」當中來,過去生他是魚鱉,有這個習氣。「含毒」,這個毒就是毒蛇當中來的。因為蛇,大多數都有毒的,所以這一生來人間作人,我們常常講,某某人那個心很毒,就是沒有慈悲心,心很毒,含毒從「蛇」當中來。「無慈」就是沒有慈心,從「虎狼」來的,就是老虎、野狼,猛獸就凶狠,沒有慈心。我們也看過有這樣的人。也是我在當兵的時候,看到有一個人,那時候我去廚房,他也在廚房。我看那個人真的很沒有慈悲心,他看到一隻貓,他手上拿著菜刀就丟過去,我們看了都嚇了一跳。看他講話、動作,真的沒有一點慈心,沒有。上面的長官講他,他也要頂嘴,他很凶,這是從虎狼當中來的。以上這個二十七種當中,八種從過去生修善得來的果報,有七種不善的是從惡道中來。

  下面接著講「為人」,為人就是做為一個人,上面為人講了八善七惡,下面為人講十一個惡,一個善。「顓愚」,這個顓愚就是愚昧,愚昧笨拙,就很笨。為什麼有這個果報?「不教他」,佛法常講吝法,他會了不教人,人家向他請教、向他學,他不肯教,他吝法。吝法來生的果報就愚昧,就很笨拙、沒智慧。像經典上講的周利槃陀伽,那是佛弟子當中最笨的一個,講兩個字都記不住,笨到這樣的程度,真的是沒有遇到佛,沒有人有辦法教他。他遇到釋迦牟尼佛,佛還能把他教成證阿羅漢果。佛也講出他的因果,這一生為什麼這麼笨?他前世是三藏法師,不得了,你能通一藏就不得了了,三藏都通達,你說他的智慧多高!但是他有一個習氣,吝法,怕別人學了超過他,人家向他求學他不教,吝法,所以這一生得這種愚痴的果報。所以顓愚是「不教他」,不肯教人,所以不能吝法。

  「瘖瘂」,瘖就是沒有聲音,瘖啞就是我們現在講啞巴,不能講話,過去生「謗毀人」,毀謗人。毀謗人,我們現在在台灣的術語叫抹黑。這個人他也沒有那個過,他給他講成有那個過失,就盡量講壞話謗毀人,毀謗,無中生有。沒有那個事情,被他講到變成有那個事情,這樣來生會得到沒有聲音的果報。到人間來,一個是現世報,叫花報;一個叫餘報,餘報就是你墮了三惡道,出來到人間,那個叫餘報。根據《地藏經》講,你造這個業都要墮拔舌地獄。墮地獄、餓鬼、畜生,然後到人間來,人間來還有剩餘的報,那個叫餘報。這個不讀經不感覺可怕,讀了經,真的很恐怖的,這個業造不得,現前得到多少利益?現在流行的網軍,聽說專門給人家抹黑的,他現在得到的利益多少?將來那個果報不得了,恐怖。

  下面講「下使」。下使就是給人家做奴隸,做佣人,過去生「負債不還」。負債,給人家借錢,他就不還,有錢他也不還,真有這樣的人,我這一生就碰到不少。在我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去大同公司打工,十幾歲的時候。有個同事他說他有急事,領薪水的時候跟我借錢,當然也不是很多,就借了幾百塊,當時(五十年前)幾百塊也算滿多了。然後他就說,我下個月領薪水就還給你。我就借給他了,之後他也沒有還給我,他說剛好不方便,他也沒還給我。沒有還給我,我也就算了,我就一直念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就開始念佛了。念佛,回去坐公車,我先上車,跟我借錢的這個同事,他後面上車。他沒有看到我上車,然後就口袋掏一把錢出來買車票,他剛好看到我,不好意思就趕快還給我了。我也沒有去向他要,我就一直念阿彌陀佛,大概護法神安排這個因緣讓他還錢。所以真的有一些人,他借錢就打算不還的。像現在社會上講的惡性倒閉,他就是給人家捲款逃走,他就是故意不還的,真有這樣的人。你負債不還,你來生要還。欠命還命,欠債還錢,這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現在欠人家債務,這一生不還,你來生要還,還的要算利息。所以老和尚教我們,欠人家的要還,人家欠我們,我們不要了,他不還也無所謂,我們也不要去向他要,我們是要到西方去,不想在六道。所以下使,是負債不還。

  下面是「醜黑」,醜就是臉醜陋,黑,沒有光明、沒有光澤,臉色黑黑暗暗的。這是「遮佛光明」,把佛的光明遮住。遮佛光明,就是佛像你用個東西把它遮起來,那就遮佛光明。所以佛像,你要讓大家能看到,不能去遮,遮佛光明。所以遮佛光明就會有這樣的果報。

  下面是「生麞鹿中—驚怖人」。為人,為什麼墮到畜生道,生在鹿群當中?獐鹿就是哺乳的動物,形狀像鹿,毛比較粗,頭上沒有角,雄的有長牙露在嘴外面。獐鹿就是常常怕人家去追殺。大家如果看過電視節目,「動物奇觀」,在非洲的原始森林,有些鹿常常遇到虎狼,或者獵人去追殺,驚慌失措逃跑,可以說都是在那種驚怖當中的。為什麼他會墮鹿身?為人的時候就是驚怖人,造成別人驚嚇恐怖,去驚嚇人,造這個因,來生墮到麞鹿中。為人「生在龍中」,就是墮到龍裡面,龍種類很多,有福報的、有沒有福報的,還有受罪的龍。這個龍是屬於畜生道,種類也很多。墮在龍當中,就是「喜調戲」,喜歡調戲人、去捉弄人,來生墮在龍當中。

  「身生惡瘡—鞭撻眾生」,身體會長惡瘡,過去生鞭撻眾生。鞭撻眾生,就是用皮鞭鞭打眾生。新加坡,它的刑罰還有鞭刑。古代也有這種刑罰,鞭刑,你犯罪用那個鞭抽打。鞭撻眾生,將來會得到身生惡瘡。前面講的這些都是不善的果報,造不善的因,得不善的果報。下面這條是好的,「人見歡喜—見人歡喜」。人家見到你很歡喜,就是你見到人都很歡喜,這個因果我們容易理解,你看到人都很歡喜,人家看到你自然也會很歡喜,這個是因果。所以我們要讓別人看到我們歡喜,我們自己先修因,我們自己先見人歡喜,就會得到人見到我們,他也歡喜。

  下面這條是「常遭縣官」。遭是遇見、碰到,或者多指不幸、不利的事情。這個意思就是經常官司纏身,或者牢獄之災,被關起來、被羈禁。這個因就是過去生「籠繫眾生」,籠就是好像鳥籠一樣,你關住這些鳥獸,或者用拘禁人犯的器物把牠綑綁起來,像手銬、枷鎖這一類的。這個意思就是將眾生關在籠子,或者用繩子綁住,限制牠的行動,讓牠不自由。限制眾生不自由,將來自己會得到這種不自由的果報,常常被抓、常常被關,這叫籠繫眾生。

  下面一條是「短小」。短小就是「輕蔑人」,就是輕慢人、瞧不起人,所以他人長得就短小。下面是「醜陋」,就是長得很醜陋,他喜歡發脾氣。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看他的臉好不好看?不好看,現在造這個因,將來得醜陋的果報,將來長得就不好看、不端正。下面是「無知—不學問」,就是不勤修學、請問,那就無知,不學習、不向人請教,當然他就沒有智慧。以上講十八條惡,九條善,總共合起來二十七種善惡果報,這都屬於現世報,現在在人間我們看到的。這個都是有因果,沒有一樁事情離開因果。

  好,我們再看下面《文昌帝君陰騭文》:

  【福田心地說】

  因為這段文就是「欲廣福田,須憑心地」,從這兩句發明出來的,『福田心地說』。「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都是我們這個心。佛在經上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萬法唯心,福田就是心地,就是憑這個心地,你什麼心?就是離不開我們這個心。《六祖壇經》也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那個方寸就是我們這個心。請看這個文:

  【有果無用】

  『有果無用』,這是一個發明福田心地的說明。各種福田果報不一樣,都是由心造出來的,你什麼樣的心,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這個就是講『有果無用』,你有那個果,但是你不能去受用。我們看這個文:

  【錦繡滿箱。而所穿不過布素。金銀滿櫃。而適口僅免糟糠。可以安閒矣。必欲勞筋疲骨。可以快樂矣。但見終日愁眉。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由於宿生布施之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耳。否則或因人之勸。而勉強一施耳。不然。或既施之後。旋生悔心耳。(意本彌勒所問經)】

  這是從《彌勒所問經》引用出來的。「福田心地說」,第一個就說「有果無用」,他有那個果報,但是他自己不能享受。『錦繡滿箱』,滿箱子都是很好的衣服、布料,但是自己穿的都是『布素』,粗布。好的衣服一整箱,自己穿不上,都穿「布素」,這就是有果無用。『金銀滿櫃,而適口僅免糟糠』。「糟」是酒滓,「糠」是穀皮,就比喻很粗糙的食物。他很有錢,「而適口僅免糟糠」,大概勉強吃一些粗食,但是他不是沒有錢。適口就是食物合乎口味,比較好的,像好吃的。他有那個錢,其實他不用吃得那麼差,他的食物不必吃得那麼差。但是他很有錢,他就是吃那麼差。這樣的人我也見過,也都認識的。

  以前我父親一個朋友,做同行的,他是老闆,我們那個時候還給人家代工,他很有錢,住在南港。他沒有兒子,他去認養一個兒子,跟他太太兩個人。他真的是穿我們做工人的衣服,我天天看,穿的都差不多。他工作常常做到三更半夜,有時候一頓飯他都沒有好好的吃過。我們沒有錢,吃得比他好,他那麼有錢,他有時候一個麵包就過一餐了。三餐也沒有辦法很正常的吃,不要說吃得多好,就是說一般的,有時候都沒有。很有錢,錢很多,他兒子就很痛快的花。他騎一台很老舊的機車,他兒子開進口車。他兒子可會花錢,穿西裝打領帶,開進口轎車,吃好的、穿好的、開好的車。他自己很有錢,他自己真的吃的就像這裡講的,「金銀滿櫃,而適口僅免糟糠」。有時候我們看他一餐,你今天吃什麼?買個麵包吃了。我說你去吃個飯,他就忙、沒時間。這是真有這個人,這樣的事情。

  『可以安閒矣,必欲勞筋疲骨。』這個人的身上,我們也看出來,其實他也不用那麼累,他就是每一天真的做到十一、二點。『可以快樂矣,但見終日愁眉。』真的是這樣,我們看他就沒有必要,常常碰到我們就講,他兒子又給他拿多少錢。你為什麼要給他?他說看到兒子,心花就開了,要多少給多少。『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有福報他得不到受用,他自己都無法去享受到一點。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報?『由於宿生布施之時』,這個也有因果的,過去生他也有修布施,但是修布施他是用什麼心態布施?『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耳』。他不是心甘情願去布施,他不是發自自己誠心,要布施、要做好事,不是很歡喜來修布施。『否則或因人之勸,而勉強一施耳。』「或因人」,人家一直勸他,你布施一點,做一點好事。人家一直勸,勸了很多次,不好意思,勉強,好吧!就布施一百塊,勉強布施。也有布施,但是這個不是他很自然喜歡布施的,沒有歡喜心,布施的時候很難受的。『不然,或既施之後,旋生悔心耳。』或者他布施之後,剛開始很歡喜去布施,後來布施又後悔了,剛才不要布施多好、留著用多好,又後悔了。所以有得到果報,就不能受用。這個就是叫「有果無用」,他有這個果,但是沒有那個受用,就是過去修這樣的因。下面是:

  【有用無果】

  有的人他沒有錢,但是他滿享受的,他有受用。

  【蓽門圭竇之人。】

  『蓽門』就是用竹子編織的門,一般指房屋簡陋破舊。『圭竇』,「圭」是以前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這是形容如圭形的牆洞,就是很簡陋的一個房子,就是很窮的人。

  【而常居人之華堂大廈。】

  這樣的人,他卻能夠常常居住在很華麗的這種大廈。這是講住的。下面是吃的:

  【疏食菜羹之子。而輒啖人之海錯山珍。】

  『疏食菜羹之子』,也是窮苦人家,窮苦人家怎麼吃得起什麼山珍海味,吃不起。但是他常常『啖人之海錯山珍』,「啖」就是大吃一頓,他吃得很好。

  【此有受用。而非其福也。】

  他有那個享受,他沒有錢,住得好、吃得好,這個有受用,不是他的福報,但是他有那個受用。這就「有用無果」。這是什麼原因?

  【由於宿生。自己不能布施。但知勸人作福耳。否則或見人布施。為之歡喜讚歎耳。】

  你看『由於宿生』,就是過去生,他『自己不能布施』,可能是沒有錢,不能布施,但是他知道去勸人家作福,去勸別人。別人接受他的勸導,別人去修福。別人修福,這一生因緣遇到了,他也有分,因為別人修福是他勸的,所以他也有這個果報,福報不是他的,但是他能有這個受用。或者見到人布施,『為之歡喜讚歎』。看到別人布施,他生歡喜心,讚歎、鼓勵。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隨喜功德」,別人修福,我們隨喜功德,也沾他的光。所以不能嫉妒障礙,要隨喜,隨喜,他有福報,我們也有福報,就是這樣的因果。這是「有用無果」,前面是「有果無用」,就是說心態不一樣,修的因不一樣,得到的果報不一樣。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先富後貧】

  『先富後貧』在:

  【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因勸布施。後還追悔。以是因緣。先富後貧。】

  『還』這個字念「旋」,旋就是很快的,不久。我們看到有人早年的時候得財富,發財了,但是到中年以後,晚年就貧,就沒有了,這個我們在社會上也看到很多,『先富後貧』。我小學一個同學,他很年輕就發達,大概三十歲。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每一次同學會聚在一起,我們同學當中大概他最賺錢的,好像那個時候他開唱片公司。每次同學會,我們對他都很羨慕,因為那個時候只有他開進口車,你看三十歲,四十年前開進口車,真的是很有錢。住的,在天母買別墅,買在天母代表他家有錢。那個時候我是騎一台爛摩托車,跟人家完全不能相比。但是後來,好像四十歲以後,聽說他破產了,欠人家一身債。後來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已經幾十年沒有見面。這就是「先富後貧」,年輕就發達。這個也有因果,在《業報差別經》講,『若有眾生,因勸布施』,人家勸他布施,他也布施了,但是很快他又很後悔。這樣「以是因緣,先富後貧」,就是前面你布施會得到財富,但是後來你又後悔,又沒有了。所以這個連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也講,「施與後悔」,這個是過,布施以後不能後悔,布施就布施,不要後悔,這個就是心態的關係,這是先富後貧。下面是講:

  【先貧後富】

  【復有眾生。因勸少施。施已歡喜。生在人間。先貧後富。】

  前面是先富後貧,這個是『先貧後富』。這是『復有眾生』,人家勸他布施,他布施很少,但是布施以後,他很歡喜。『生在人間』,他剛開始年輕的時候很貧窮,到後來中晚年他就富了,他就發達了,這個「先貧後富」。所以布施要生歡喜心。我們再看下面:

  【勞而致富】

  『勞』就是很勤勞,他才致富。

  【富有富之因。勞亦有勞之因。如經言。齋僧者。必得大富。此定理也。若使請僧到家。使僧奔走往來而後就食。則後世雖享大富。必以勞苦得之。】

  這是講齋僧修的福報,齋僧是修福。齋僧就是設食供僧眾,供僧。古代國家都有辦齋僧,齋僧是修福的一個項目。富貴有富貴的因,勞苦有勞苦的因,舉出經典上講的,『齋僧者』,就是舉出一個項目。你打齋供養僧眾,你將來必得大福,這個是定理,這是肯定的。如果請出家人(僧人)到你家去供齋,這個僧要『奔走往來』,他才能『就食』,就很辛苦,要坐車到你家,『則後世雖享大富』,他就很辛苦才能得到財富。下面這個是:

  【逸而得富】

  【若其送食至庵院。使眾僧安然得食。則其福報。必生天上人中。享自然之快樂。】

  『逸』就是不用很辛苦,他就得到財富了。這個修什麼因?他把這個飲食送到『庵院』,送到寺院去齋僧、供僧,『使眾僧安然得食』,不用那麼辛苦跑來跑去,『則其福報,必生天上人中,享自然之快樂』。所以供齋,請吃飯不要讓僧人勞苦,你將來得財富就很容易得到,不用那麼辛苦。因為你造的因,讓僧人不辛苦,所以你得的財富就不用那麼辛苦。如果讓僧人很辛苦,到你家去吃一餐飯,將來你也會得財富,但是你也要很辛苦才能賺到錢。就是什麼樣的因,他就得什麼樣的果報,這個果報就不一樣。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供僧我們都盡量送到寺院去,這樣將來得到財富,就很自然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段。「貧而能施」,這句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