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怎樣才叫恭敬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九集)  2022/1/13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19-025-0059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請看《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

  【或拜佛念經】

  我們前面學習到《陰騭文》,「或奉真朝斗」,是道教奉祀天仙、真人,以及拜斗,在道教裡面做善事。這一句是佛教的,『或拜佛念經』。你在道教裡面修善事、福報,或者在佛教裡面,佛教寺院來拜佛、來念經。《陰騭文》的文不長,簡單。這句「或拜佛念經」,下面這個發明是周安士居士根據這句經文來給我們發明它的義理,請看下面這個文:

  發明【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之為佛。】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發明給我們解釋「佛」的意思。『佛者』就是什麼是佛?『覺也』,佛是覺悟,覺的意思。這個早在唐朝六祖惠能大師他給人家傳授三皈依,跟一般皈依念的不一樣,一般我們念三皈依都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六祖給人家皈依,他不用佛法僧,他用覺正淨,就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用這個。然後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說明佛法僧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見的意思,僧是清淨不染的意思。從《六祖壇經》,我們也可以理解到當時佛教傳到中國來,到了隋唐,特別在唐朝,六祖那個時代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各宗各派都那個時候發揚光大。但是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是漢朝,漢明帝永平十年,一直傳到唐朝,這個當中也一千多年了。肯定是有人已經不了解什麼叫佛法僧,總是把佛當作神、當作仙來看,對佛法僧的意義不了解,所以六祖給人家皈依,他才會用覺正淨,因為佛法僧,大家不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

  佛是印度話的音譯,「佛陀耶」。中國人,中國古人使用語言文字,一向喜歡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明白,不要很囉嗦,所以「佛陀耶」就簡稱為佛;法是「達摩耶」,簡稱為法;「僧伽耶」簡稱為僧。「佛」翻成中文是覺悟、智慧的意思,所以這裡給我們發明佛的義理,『佛者,覺也』。「覺」有覺察、有覺悟兩個意思,覺察是察知哪些是善、哪些是惡;覺悟是開悟真理,開發自性。所以在《大乘義章》也有這兩個意思,「一覺察名覺,如人覺賊」。你覺察到那個賊,那個賊就偷不了東西;如果你沒有去覺察哪一個是賊,東西被偷光光也不知道。這個是如人覺賊,那個賊你發現了。第二個是覺悟的意思,「如人睡寤」,就好像我們人睡覺,第二天醒過來,我們一般講覺醒,醒悟過來。睡覺的時候迷迷糊糊的,醒過來就覺醒過來,這個是覺悟的覺。

  覺察是對治煩惱障。在經典上把煩惱比喻作賊,叫煩惱賊,所以阿羅漢翻成中文也有殺賊的意思。阿羅漢怎麼會殺生?佛教是不能殺生,怎麼會殺賊?不是殺外面那個賊,是殺自己內心的煩惱賊。自己內心貪、瞋、痴、慢、疑、惡見那些煩惱,我們無量劫來被這個煩惱賊把我們的功德法財偷光光,讓我們冤枉在六道裡面受生死輪迴之苦。你把煩惱斷了比喻作殺賊,是把那個煩惱比喻作賊一樣,它偷掉了我們的功德法財,所以這是對治煩惱障。覺悟是對治所知障,「對其智障」,智障是所知障,「無明昏寢事等如睡」。我們無量劫來都在無明殼當中,但是你的般若智慧如果一生起來,你就豁然大悟,大徹大悟,就好像你睡覺,一下子醒過來了。所以這個也叫覺,這個覺就是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在第二時開示的白文裡面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現在還沒覺悟,還沒醒過來,好像在作夢一樣。

  《金剛經》佛給我們講,我們的確是在作夢,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就跟晚上睡覺作夢是一樣的。《金剛經》佛講得很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晚上睡覺作夢,白天醒過來,我們知道是作夢,但是白天這個夢我們還沒醒過來,還以為是真的,其實佛給我們講,白天、晚上統統是夢。我們一般人總覺得晚上睡覺的時候作的夢是夢,白天這個不是夢,都是真的;佛跟我們講,我們白天看到這些,跟晚上睡覺那個夢是一樣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這樣去觀察才會開悟。我們晚上睡覺作夢,有時候作好夢、有時候作惡夢,一醒過來,不管好夢、惡夢,痕跡都找不到,南柯一夢就是夢境它不存在。

  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統統是在作夢,我們體會不到現前是夢,我們可以回想過去的事情,你這樣去觀察,慢慢會體會到《金剛經》佛講的。我們現在,你看到覺得這個很真實,我摸得到、我接觸得到、我可以想像得到,你覺得這個是真的,這個不是夢,但是你可以想遠一點,你想小時候,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情現在還在不在?你想想,那不是像作夢一樣嗎?那我們再想昨天的事情,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昨天過去了,昨天就是一場夢了;你再把這個時間再縮短,那今天,今天上午過去了,下午也過去了,現在到了晚上,等一下大家睡覺了,進入夢鄉,實在講,統統在作夢。黃念老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他說一個日本人他作了一個夢,夢到他有一壼好酒,請他太太去熱酒(因為日本人喝酒都有個溫酒杯去熱酒),他太太就把它拿去熱酒。結果他的夢醒過來了,醒過來他很後悔,剛才在作夢的時候不要叫我太太去熱酒,我不就喝到了嗎?現在夢醒過來,喝不到了。這個故事就是說,他醒過來還是在作夢。實際上我們現實這一切統統是夢境。

  所以般若智慧一生起來就豁然大悟,「如人睡寤」,這個叫覺。好像睡覺醒過來了,醒過來的情況是什麼樣?就像永嘉大師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也就說明我們在六道輪迴是在作夢,跟作夢一樣。好像我們作夢,我們在夢中我們也覺得那個很真實,這些都有,但是醒過來都沒有了,「覺後空空無大千」,沒有了。我們這樣常常去觀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慢慢會覺悟,覺悟了我們才會放得下,不然我們肯定放不下。實在講,放下放下,嘴巴講是很容易,真正心裡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不知道是在作夢,你怎麼會放得下?都把它當作真的,一直執著著不放。哪一天你觀察到這是一場夢,你就覺悟了,大徹大悟,那跟永嘉大師一樣,「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這樣去觀察,我們慢慢就會漸漸的覺悟。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頓悟,起碼也漸悟,漸漸的悟。累積小悟成大悟,累積大悟成大徹大悟,這個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佛者,覺也」,覺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之為佛』,叫作佛。阿羅漢他只有自覺,他沒有覺他,他沒有發願要度眾生。自己證得阿羅漢果,他自覺(自己覺悟),但是他沒有覺他,沒有幫助眾生覺悟,他只有自覺。菩薩他自覺了,他也發願度眾生,覺他,幫助眾生,但是還沒有圓滿,所以稱為菩薩。菩薩有自覺覺他,但是覺行還沒圓滿,這是菩薩。聲聞、緣覺他只有自覺,沒有覺他;菩薩是自覺覺他,但是還沒有達圓滿。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達到究竟圓滿,這個稱為佛。

  這一段,這裡給我們解釋「佛」這個字的意思。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自心中人人有覺。則自心中人人有佛矣。】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有兩句,『自心中人人有覺』,「自」就是自己,自己心當中,人人都有覺。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講,「人人本具,箇箇不無」,這個覺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覺性,這個大家都有,一切眾生都有。一切眾生都有,人人都有覺,也就是人人都有佛性。天台宗講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理即佛就是從理論上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有覺性。從理論講,一切眾生都是佛,這個叫理即佛。也就是中峰國師講的,「人人本具,箇箇不無」,大家都有。『則自心中人人有佛矣』,自己心中,每一個人都有覺性,每一個人自己心中不都是有佛了嗎?我們用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的開示再來補充這一句,我們就會感覺更貼切。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那不是人人都是佛嗎?

  這個在《觀無量壽佛經》佛給我們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是什麼?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你的心,這個叫是心是佛。然後接下來,「是心作佛」,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你的心,你要作佛,那當然可以作佛,因為你本來就是佛。但現在我們迷了,自己本來是佛,自己不知道。所以沒有學佛的人,他沒有聽經聞法,他不知道自己是佛,不知道。他真的是佛,但是他自己不知道,如果你給他講你是佛,他說不敢當,我怎麼會是佛!這個他不明瞭。所以人人心中有佛,你自己本來就是佛,那你要作佛,當然可以作佛。作佛就是回歸自性,徹底覺悟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那你就是佛。在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見你自己的本性,見到你自己本來面目,就是見到你的自性,那你就是佛。自性就是我們六根裡面的根性,我們現在眼能見、耳能聞、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緣,這個六根當中的根性,那個就是佛性,哪一個人沒有?大家都有。佛出現在世間教學,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的自性,回歸自性,那你就成佛了。所以佛的意思,我們要明瞭。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若云泥塑木雕。方名為佛。則是愚夫愚婦之佛也。】

  這段就講,如果說『泥塑木雕』,那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佛像,由泥土去作的佛像,去塑造的。這個在台灣不知道有沒有?在大陸上我看過有泥塑的,在廬江,我們老和尚的家鄉,廬江實際禪寺裡面的十八羅漢我有看到,他用竹子去做一個架構,然後外面就用泥去捏的。在台灣,我看過的是江老師的,江逸子老師他是畫家,我們老和尚請他畫「地獄變相圖」,我有看到他用土去捏、去塑地藏菩薩像。木頭雕刻的我們也常見到,現在我們請的佛像很多是木雕的、泥去塑的,另外還有金銀銅鐵,還有石頭去刻的,包括用畫的,都包括在裡面。這些『方名為佛』,如果這些佛像才是佛,其他都不是,『則是愚夫愚婦之佛』,那就是沒有智慧的信佛的人,他認為那個才是佛,自己是佛他不知道。

  泥塑木雕,我們在三皈依也跟大家講過。佛當年出現在世間,本師釋迦牟尼佛,十二月八日示現成道,成道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然後說法度眾生。到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講四諦法。所以佛成道,我們人間有佛寶;去度五比丘,五個人,一個僧團,僧寶有了;為五比丘說法,法寶也有。佛當年在世的時候應化三寶,化現三寶,應化到這個世間來。佛滅度了,涅槃了,也沒有再講經說法,佛的弟子也都入涅槃了,留下來的就是佛的舍利跟佛像,泥塑木雕、彩畫等等,還有經典(阿難結集)流傳下來。還有一代一代的出家人,現在我們看到穿出家衣服,不管南傳北傳、藏傳漢傳、男眾女眾,現這個出家相,這個是僧。佛在世叫應化的三寶,化現三寶。佛不住世了,留下來就是住持三寶,我們現在看到佛像,泥塑木雕的、畫的,這個是住持佛寶;看到經典,住持法寶;看到出家人,住持僧寶。我們皈依不是叫你去皈依外面這個住持三寶,如果你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這叫外道,心外求法,錯了!不對。

  住持三寶不能沒有,沒有我們就不知道我們自己是佛了,應該要回歸自性三寶。就是外面的住持三寶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三寶,看到佛像就要知道自己也有佛性,自己本來也是佛,現在迷惑顛倒不知道,佛大慈大悲出現在世間,給我們指點,給我們開示,我們才知道原來自己也是佛。看到佛像就要想到要學佛,學得跟佛一樣,因為自己本來是佛,要回歸自性的佛寶。你看我們念三皈依,晚課,我們佛七最後也有三皈依,你看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自是自己,回歸你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所以外面的住持三寶,他是提醒我們、啟發我們要回歸自性三寶,回歸自性三寶才是真正的皈依處。不是叫你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那就錯了,那變成外道了,這個一定要明白。所以佛教它不是宗教,宗教只能有一個神,沒有第二個。佛是老師,教我們人人都成佛,跟他一樣。所以愚夫愚婦之佛,這個就還沒開智慧。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若云降禍降福。斯名為佛。是又唐宋諸儒之佛矣。】

  這段講能夠『降禍』,能夠『降福』,這個才叫作佛。這個是唐宋時代有一些學儒家的大儒,他們認為的佛。

  【愚夫愚婦終日言佛。而佛實未嘗敬。唐宋諸儒終日謗佛。而佛實未嘗毀者。以其皆不知有佛也。】

  這段講,『愚夫愚婦終日言佛,而佛實未嘗敬』,終日講佛、拜佛,對於佛,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恭敬。「愚夫愚婦」就是說沒有讀書、不認識字的、沒智慧的,每一天講佛、拜佛,未嘗去敬過佛。『唐宋諸儒』,就是這些知識分子,書讀很多,就像現在講,他是博士、什麼教授的,他『終日謗佛』,終日在毀謗佛。『而佛實未嘗毀者』,佛有沒有被毀掉?也沒有。為什麼?愚夫愚婦或者唐宋諸儒『皆不知有佛』,都不知道有佛,就是說不知道佛是什麼,不認識佛,不知道自己是佛。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佛為三界大師。即諸天諸仙。梵王帝釋。猶當恭敬禮拜。而況具縛凡夫乎。】

  這一段就是講成究竟圓滿的佛。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究竟圓滿的佛,如果你成究竟圓滿的佛就是『三界大師』。「大師」是佛的一個尊稱,現在人不懂佛教這個名詞的意思,看到出家人都稱大師。我也曾經被人家叫過大師,那些沒有信佛的人看到我就叫大師,其實這個大師,你成究竟圓滿佛才能稱大師。

  佛就是『諸天』,六欲天,或者是『諸仙,梵王帝釋』,天王都應當要恭敬禮拜,那何況我們一般的凡人?當然對佛要恭敬禮拜,不能不恭敬。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禮一佛。即當觀想禮無數佛。禮現在佛。即當觀想禮過去。未來佛。要使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一一皆有我身修供養。方為善拜佛者。】

  這一段講的就是《華嚴經》的境界,重重無盡。我們拜佛的時候禮一尊佛,比如說我們拜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禮拜阿彌陀佛,或者禮拜藥師佛,你禮拜一尊佛,一尊佛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個我們要知道。你禮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就代表所有一切佛;你禮拜阿彌陀佛,他也代表所有一切佛;你禮拜藥師佛,他也代表一切諸佛。所以禮一尊佛,就是禮拜無量無數諸佛,所有的佛都拜到了。

  『禮現在佛』,現在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有本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現在佛。我們念《彌陀經》常常念,我們打佛七天天都有念,做三時繫念也是要念,大家很熟悉了,阿彌陀佛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今現在說法」,現在說法就是現在佛,他沒有滅度。在我們娑婆世界的現在佛是指這個時期出現在我們人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的佛。你「禮現在佛」,就要『觀想禮過去、未來佛』。

  過去也有佛,現在有佛,未來有佛。過去在早年,我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韓館長在世,每一年春節她都規定要拜三千諸佛,三千佛就是三千零五十三尊佛,從初三、初四、初五,要拜三天,一天拜一千佛。第一天要拜一千零五十三尊佛,因為前面要拜五十三佛,然後再拜過去莊嚴劫一千尊佛;然後拜現在賢劫,我們現在這個劫叫賢劫,有一千尊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千佛第四尊佛,下一尊是彌勒佛。現在賢劫第四尊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彌勒佛還沒有,他現在還是菩薩,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會到我們人間來示現成佛。

  本師釋迦牟尼佛發願,他要在眾生很濁惡的時候,五濁惡世示現成佛。眾生都造十惡業,減劫,過一百年減一歲,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人間,那個時候我們人間平均壽命一百歲,過一百年減一歲,現在佛滅度三千年了,現在減了三十歲,所以現在人平均壽命大概七十歲。還要一直再減,減到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人看到人都互相殺,草木皆兵。十歲是一個底谷,不會再降,那個時候人就會反省,這樣殺下去,人都絕種了,覺得這樣是不對,慢慢又修善,又慢慢十惡減輕,十善慢慢又再修,這樣修一百年又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八萬四千歲。

  我們現在是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減劫一直降一直降,就是修善修到一個頂端,他又開始慢慢造惡,過一百年又減一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劫。本師釋迦牟尼佛是示現在減劫,眾生很濁惡,造惡業,你講好話他聽不進去;講壞話,騙他,他很容易接受,現在都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他發願要在減劫來示現成佛,彌勒佛他是在增劫,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下生在我們人間,那個時候我們人的壽命是兩萬歲,增劫,他發願示現在增劫。增劫就是大家都修十善,一直提升,那個時候人的身體很健康、很高大、食物都很營養,所以才活那麼久,而且壽命不斷的增長,彌勒菩薩發要在這個五清善世示現成佛。所以每一尊佛發的願不一樣。

  彌勒菩薩示現在我們人間成佛,他只有講經說法三會,叫做「龍華三會」,這個我們做三時繫念唱佛寶讚都會念到,「龍華三會願相逢」。這個龍華三會願相逢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在六道輪迴,輪迴到彌勒菩薩出世,我們會在那個時候碰面、相逢,遇到彌勒佛,那個時候才得度,這個就是龍華三會願相逢。

  龍華三會,第一會度九十六億人,第二會度九十四億人,第三會度九十二億人。第一會就是度本師釋迦牟尼佛會下受五戒的,但沒有成就,輪迴到彌勒佛出世,第一會得度,證阿羅漢果,有九十六億人。第二會度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皈依三寶的。第三會度九十二億人,就是在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念一句南無佛的。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沒有發願去極樂世界,你還是在六道輪迴,輪迴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碰到彌勒佛,那個時候得度,那個還很久,還要吃很多苦。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勸我們最好這一生就去極樂世界,下一次龍華三會是來幫助彌勒佛度眾生的,從極樂世界來。我們大家發願這一生去極樂世界,彌勒佛下生來作佛,龍華三會,我們再來給彌勒佛莊嚴道場,龍華三會願相逢。

  現在佛,就是現在賢劫有一千尊佛,現在是第四尊本師釋迦牟尼佛。未來星宿劫有一千尊佛,這個就是三千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要禮現在佛,我們現在拜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拜阿彌陀佛,就要觀想禮拜過去、未來一切諸佛。就是『要使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微塵數」,這個就是《華嚴經》講的,一微塵當中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當中又有微塵,微塵當中又有大千世界,重重無盡。『一一皆有我身修供養』,每一尊佛的前面都有我的身在那邊拜佛、在那邊供養佛。我們一般想那怎麼可能,我只有一個身體,怎麼可能那麼多?實際上是那麼多。唐朝時候清涼國師講《華嚴經》講重重無盡,講給皇帝聽,皇帝聽不懂,什麼是重重無盡?他叫皇帝做一個八角亭,然後八面都做鏡子,那個鏡子,人一往裡面站,你看到你的影子看不到盡頭。現在的玻璃也有,我也曾經去坐過。還有,有一次我到佛光山,高雄佛光山他們有做這種玻璃,讓你一進去,你看到自己人的影像,你看不到盡頭。所以那個皇帝才體會,原來重重無盡,他人站在裡面看不到盡頭。所以我們在這邊拜佛,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都有我們的身在拜佛。也就是說,我們要觀想,我們現在在這裡拜佛,同時也在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拜佛了;不但拜現在佛,還有拜過去佛,還有拜未來佛,這個是《華嚴經》講不可思議的境界。

  過去都過去了,未來還沒到,我們怎麼拜?這是我們凡夫的妄想、分別、執著。佛給我們講真相,的確你現在拜,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有,三即是一。大家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這樣才叫做「善拜佛者」,善拜佛的意思就是說真正會拜佛。真正會拜佛,我們在這邊拜一尊佛,你就拜十方三世一切佛,你統統拜到了,那才圓滿。如果你說我只有拜這尊佛,其他我沒有拜,這個就不圓滿。所以你拜一尊佛,你在任何地方拜,你都這樣觀想,那就圓滿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諸佛經典。與世間之善書不同。一則但知謀及身家。一則直欲救人慧命。一則止能談議現在。一則直欲福利多生。世間若無佛經。則天上天下。皆如長夜。】

  上面一段是講拜佛,這段是講念經。『諸佛經典』,一切諸佛講的經典,跟世間的善書不一樣。世間的善書,『一則但知謀及身家』,世間的善書只知道為我們現在身來幫助我們,我們現在講創造幸福美滿的家庭,這個是世間善書。就是「一則但知謀及身家」,自己本身,自己的家庭;再擴大一點,自己的家族;再擴大,國家,整個世界,這個我們一般講世間的善法,幫助我們創造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世間善書它只能達到這個。『一則直欲救人慧命』,佛經是救人的法身慧命。法身是以智慧為壽命,所以叫法身慧命。我們都有法身,但是我們現在好像法身不見了,其實法身都在,就在我們眼前,我們時刻都沒有離開,但是我們沒有智慧,不認識,不知道。開了智慧,原來法身沒有失去,禪宗講,「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沒有離開我們,但迷了你就不知道。所以智慧如果沒有了,法身也就沒有了;就好像生命一樣,智慧之命如果喪亡了,法身之體也就亡失了,我們也就不知道有法身。所以慧就是法身的生命,稱為慧命。所以「一則直欲救人慧命」,經典就是救人的法身慧命。

  所以過去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你去斷人家的生命罪過輕。你去殺人,殺人就是殺他的身命,四十九天他會再去投胎,再換一個身體,那個罪過還不重;如果你是殺人家的法身慧命,那個罪過可重了!怎麼叫殺人家的法身慧命?你自己邪知邪見,還誤導別人跟著你邪知邪見;你自己錯了,大家跟著你錯了。邪知邪見很麻煩,身體這個身命被殺了,他四十九天再去投胎,再換一個身體;如果邪知邪見迷得太深了,他生生世世都邪知邪見。這《無量壽經》到後面,佛講得很清楚,他這一生邪知邪見,他來生投胎還是生到邪知邪見的家庭,遇到還是邪師,生生世世不得脫離,那麻煩可大了。那個殺人的法身慧命,那才是嚴重。現在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果報的可怕,胡作妄為,不知道這個比殺人的身命嚴重多少倍!好像我們人吸毒,大家說這個毒不行,毒害我們的身體;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中毒了,被邪知邪見所迷惑、所誤導,他把那個錯的當作是對的,那個毒大家不知道,那個毒才可怕,那個毒它生生世世跟著你。這個毒,頂多這一生身命就死了,你再換個身體也就沒有了,但是那個邪知邪見,那個錯誤的思想觀念在你的阿賴耶識裡面生生世世,你很難擺脫,那個才恐怖,那個毒大家不知道,那個就是殺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殺人家的身命罪輕;你去殺人的法身慧命,那個罪重得不得了!不懂得,不知道可怕,懂了就知道可怕了,那個是不得了的事情。

  所以經典是救人的慧命,當然這個跟世間的善書不一樣,性質完全不一樣。『一則止能談議現在,一則直欲福利多生』,世間的善書只能談論、議論現在的事情,也就是講這一生、現在生的事情,過去生、未來生就達不到。一般像儒家的教學,它是一生一世的,就這一生從生到死這個階段的。佛法它就不一樣,佛法它是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它是三世的教育。儒家是一生一世的教育,佛家是三世的教育,所謂講三世因果。「一則直欲福利多生」,佛經它讓我們得到福利是多生多世。大家如果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布施校量功德緣品》,第十品,你看布施,你修什麼布施,他列出項目,印經、造佛像、造塔廟、請法師講經說法、救濟窮苦,「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所以佛經,我們學習了之後知道怎麼去修,你可以得到生生世世的大福利。一般世間善書,他只能得到現前這一生的福利;佛經是教我們你怎麼修,會生生世世那個福綿延不斷。所以「直欲福利多生」,讓你的福利是多生多世,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而已。沒有佛經,我們也不懂怎麼修,就得不到那個福利,也就是佛經的可貴。

  『世間若無佛經,則天上天下,皆如長夜。』我們這個世間,說真的,沒有佛經出現在世間,天上天下就好像見不到太陽光,都是長夜。夜晚很長很長,沒有看到陽光,沒有看到光明,都是黑暗的,的確是這樣。舉出一個比較淺顯的例子,比如說我們沒有學佛,我們沒有讀佛經,我們怎麼知道殺生有那麼嚴重的果報?大家認為殺生是正常的,一般人講,那些動物本來就是給人吃的。那佛給我們講不是,我們現在吃牠,將來牠吃我們。我們現在吃牠是過去我們被牠殺,現在輪到我們殺牠、吃牠。在六道輪迴就是搞這樁事情,互相殺、互相吃,所謂「吃牠半斤,還牠八兩」,誰都佔不到便宜。三世輪迴,互相遞償,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那太恐怖了!如果沒有遇到佛法,哪一個人知道?都不知道。造了這個業,將來受那個果報,他也莫名其妙,怨天尤人,不知道自己過去造的因,現在受的果報,現在造的因是將來受的果報。沒有佛經,我們怎麼會知道?所以世間如果沒有佛經,「天上天下,皆如長夜」,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

  【所以《勝天王經》云:若法師所行之處。善男子。善女人。宜刺血灑地。令塵不起。如是供養。未足為多也。】

  《勝天王經》這部經典講,『若法師所行之處』,「法師所行之處」簡單講就是能精通佛法,為人之師者,又能夠行法之師也,就是能夠通達佛經的道理,又能夠依照佛經去修行,這樣的老師稱為法師。《法華經序品》講,「常修梵行,皆為法師」。梵行,修清淨行。「以人能上弘大法,下為物師,故云法師。」好像世間藥師,能夠用藥來治人的病,他稱為藥師;能夠以佛法來教化社會大眾,這個就稱為法師。法師是通稱,在家出家、男眾女眾通稱。

  在《法華經文句》講有五種法師,第一種叫受持,聽聞經典你能夠接受,你能夠去落實,這個持就是能夠去把它做到,就是去受持經典,這個是第一種法師,能夠受持經典,依教奉行的。第二種是讀經,你會讀經也稱為法師。所以大家現在都會讀《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你也是法師,讀經的法師。第三種叫誦經,誦經就是我們敲木魚,敲木魚就是用誦的,讀的就是沒有敲木魚。我們現在有敲木魚叫讀誦,誦經是有拉腔調。誦經也是法師,誦經的法師。第四種解說,講經說法,你在講台上給大家講解經典的義理。我們一般講講經的法師,這個是解說,講解說明,這是解說的法師,就是我們一般講講經的法師,這是第四種。第五種是書寫,他能夠寫經。古時候經典都用手書寫的,用毛筆寫下來,現在都用打字的。所以現在印刷,電腦排版打字,你做這個工作是屬於書寫的法師,書寫這一類的。或者現在像我們華藏整理老和尚講記,講經的講記,整理這些資料,或者現在聽打校對,就是像我現在這個錄影就由後製組他們要聽打、然後校對,這一類就是屬於書寫的法師,他們也是法師。就對佛經的這些名詞術語,他們知道怎麼去編排,怎麼去整理,這一類是第五類,書寫的法師。所以《法華經文句》講有五種法師。我們現在同修來這裡都會念《佛說阿彌陀經》,起碼也是誦經的法師,所以你也是法師。

  這裡講法師,當然主要就是能夠通精佛法為人師這樣的法師,能夠把佛法講清楚、說明白,讓大家明白之後去依教奉行,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就像我們上淨下空老和尚,他是我們當代的大善知識,真正講經弘法利生的法師。我們遇到這樣的法師,給我們講解佛法、介紹佛法,教我們修學佛法,遇到這樣的法師,「所行之處」,所行之處就是他弘揚佛法、推行的地方,『善男子、善女人宜刺血灑地,令塵不起。如是供養,未足為多也』,就是有善根的男子、女人,身體刺血灑在地上,讓灰塵不要飛起來,都這樣來供養法師也不算多。

  《勝天王經》講的這個都是真實的,的確我們如果沒有遇到法師給我們講解,我們佛經也看不懂,所以法師的恩也是非常重的。這裡講這樣的比喻,讓我們去體會法師之恩,沒有法師給我們介紹,我們也不認識佛法,不懂得要學佛,所以對法師要恭敬供養。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念經能解其義。復能如說修行。固為上也。】

  這一段就是講念經,或拜佛念經。念經我們大家都會念,『念經能解其義』,就是你念經能夠解其義。我們現在念經,如果沒有聽經,自己要念到你有悟處,你就會解其義。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他勸人家念經,一部經你要念三千遍,他定數是三千遍,你就能夠解悟經典的義理,這個解叫解悟。悟有證悟跟解悟,解悟就是理解,你讀讀讀,突然明白,明白這部經講的義理,那個叫解悟,這個是自己悟的。另外聽法師講經了解的,自己讀經讀到有悟處,解義,那是自己的,所以「讀經千遍,其義自見」。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講,以前老師教學生,世間法、佛法都一樣,老師不給你講解,就叫你讀。叫你讀,讀了一千遍,讀得很熟悉了,然後是學生講給老師聽,講得不對,老師再給他糾正。你要改過來再繼續讀,下次再講。改過來了,學到最後,這部經講下來沒錯了就是你自己的,以前是這樣的。『復能如說修行』,「復」就是說你能夠了解其義,又能夠「如說修行」,照經典裡面去修行,『固為上也』,這個是最好了。能夠理解經典的義理,又能夠依照經典的教導如理如法去修行,這是最上的、最好的。真正修行,這個功德利益就非常殊勝,念經念多了會開悟。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勸大家念《無量壽經》念三千遍開悟。三十年前我在三重佛學社講《無量壽經》,有一個女眾她來問我,她說她讀了《無量壽經》三千遍,她說還沒有開悟,她說她不想讀了。我說還沒開悟,還要繼續讀,讀到開悟為止。很多人讀了三千遍,都去給我們老和尚講他沒開悟。後來我們老和尚又開示了,他說什麼叫開悟?發現自己的毛病叫開悟,把你的毛病改過來叫修行。就是你要依照經典講的,把你的煩惱習氣要改過來,你就開悟。你現在為什麼不開悟?被自己的過惡障礙了。所以念經是為了要修行,這個是最上的。

  【若不能解其義。但存敬慕之心。亦得無量福報。譬之兒童服藥。雖未諳其方。卻能除病。】

  如果你做不到念經解義,又如說修行,如果能夠存恭敬仰慕之心,關鍵要恭敬心。恭敬心來讀經、誦經,甚至聽經,聽不懂他也用恭敬心在聽,聽久了他就懂了。只要有恭敬心,他都會成就。『亦得無量福報』,這一類就是你有恭敬仰慕之心,老實人你來念經,也會得無量福報。雖然不懂,但是你念經的時候至誠恭敬的念,印光大師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你也得無量福報。實在講,如果你有恭敬心去讀,不但得福報,你也會開悟,你會解其義。

  這裡講,『譬之兒童服藥』,好像小孩子吃藥,他也不懂得什麼藥方、處方,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只要能接受吃那個藥,他的病就好了。經典就像藥一樣,你不懂,但是你去念,就幫你消業障、增福慧,你只要恭敬仰慕的心去念誦。如果沒有恭敬心,他不會接受,看到這個認為迷信,他不願意,那就沒辦法。如果不懂,但是你對佛經有恭敬心,仰慕心來讀誦,不但得無量福報,都會開悟,這是真的。

  不但人,畜生,你看以前的公案,寺院以前要曬經,《大藏經》拿到廣場來曬,人家牽牛走過去,那個牛用鼻子去聞那個經典,聞一聞,那個牛死了就生天了,牠聞一聞就生天了。所以我們不懂這個經典,比如說真經,真正的經典,你恭敬供養,把它打理整齊,你就算給它擺著都有護法神,磁場都不一樣;如果你擺亂七八糟的書,那磁場也很不好。大家可以試看看,你家裡擺《大藏經》,你不會看,但是你很恭敬給它保存好,你只是每天在拜,或者念一部經,你擺在那邊,那個磁場就特別好。如果你不恭敬,那當然就得不到護法神的護佑。你只要恭敬仰慕,不懂,你只要很恭敬把它供在那裡,那也得無量福報,這是真的。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常講,以前到香港去逛書局磁場很好,起碼有佛經、聖賢書,進去磁場非常好;現在去逛書局,亂七八糟的書一大堆,那磁場很不好。所以我們這邊別院這裡都是經典,磁場不一樣,你可以去感受一下。你再到其他的書店,你去感受一下,你不比較你不知道;你一比較,你就會明顯感覺出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

  【附佛法淵源】

  我們明天晚上再來學習。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