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儒釋道教育專題講座—文昌帝君陰騭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0/6/11  台灣新北市汐止區拱北殿  檔名:WD19-020-0003

  《文昌帝君陰騭文》。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學習到《文昌帝君陰騭文》:

  【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

  我們學習到這段。『忠主孝親,敬兄信友』,這是根本,我們做人應該要做的道理,這也是我們一般講的倫理道德。現代人沒有接受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不懂得道德,不知道因果報應這個事實,因此整個社會就沒有忠主的人,忠主的人愈來愈少。為什麼忠主的人愈來愈少?因為孝親的人少。不知道孝親,他就不能對主人來盡忠,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沒有倫理、道德。這個道德就是道德仁義,一般簡單講,講道義。現在的人只講利害,不講道義。所以現在的人他沒有道德仁義,往往老闆培養一個幹部,培養到他的功夫技術有成就,他就離開,他就要去別的公司了。別的公司也會挖角,去挖別家公司的這些人才,這個人貪圖那家公司薪水較高、待遇較好,他就動心了,他就想要離開。他就不會去想到這個公司最初給他的栽培,他應該要來回報,他不會想到這些。所以現在忠主的人沒有了,人不盡忠,不盡忠就是從沒有孝親來的,人家講不孝。不孝雙親,不敬祖宗,這樣怎麼可能對國家盡忠?盡忠,大的來說是一個國家,小的是一個團體、一個公司行號。他不會盡忠,沒有這個忠心。所以,忠臣出在孝子之門。「敬兄信友」。有孝親,才會忠主,才會敬兄,才會信友,對朋友才有信用,這是做人的根本,這是擺在前面的。

  「慈祥為國救民」。要怎麼救?現在就是提倡教育。我們淨老和尚一生提倡的就是慈祥為世救民,不但為國,為這個世界,救這些人類、人民。怎麼救?教育救世。人如果沒有教育,沒有接受聖賢、佛菩薩的教育,人做錯事情都不曉得。人的思想、言語、觀念錯誤,結果就是帶來世界的動亂,天災人禍。特別現在,美國拍一支片,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有大災難,這個影片全球聯播,去年這個影片就開始在全球播送,這是對人類的一個警告,有大災難。災難怎麼來的?科學家無法解釋這個問題,科學家只能夠跟你報告有災難。但是他沒辦法教人化解災難的理論與方法,這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做不到。所以要回歸到宗教教育,聖賢、佛菩薩的教育,特別是因果教育,這個世界的災難才會有可能化解。

  『奉真朝斗』,「奉」是敬奉,「真」就是天仙,在道家講真人,修成仙了。像我們現在拱北殿有供奉老子,老子是真仙,還有八仙,八仙都是修仙修成就的,在歷史上有記載,他們修道成仙有成就。奉是敬奉。「朝斗」,斗就是斗宿,我們看天文二十八宿,拜斗;有南斗、北斗,南斗註生,北斗註死,拜斗,這是尊敬,敬天。『或拜佛念經』,「拜佛念經」,這是佛教的。所以文昌帝君儒釋道三教他都有學習,我們從他這篇文章來看就很清楚,「拜佛念經」或是「奉真朝斗」。現在拱北殿這是道教的全真派,全真派就是呂洞賓呂祖這個宗派,提倡三教合一,所以大殿供奉三教,儒釋道三教的教學。所以這次一百一十週年的活動,也有奉真朝斗,有拜斗;做三時繫念,是拜佛念經又念佛。符合《文昌帝君陰騭文》,奉真朝斗也有,拜佛念經也有。奉真朝斗、拜佛念經這都能消災,我們一般說求消災免難。這個四句合起來,最主要就是『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我們一般佛門念的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是「報答四恩」。「廣行三教」,三教就是中國傳統儒釋道三教。我們從這裡看文昌帝君也是多元文化,提倡三教合一。我們再看下面:

  【濟急如濟涸轍之鮒。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舉善薦賢。饒人責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

  這就是具體跟我們說出做善事的項目,具體跟我們說出來。『濟急如濟涸轍之鮒』,「鮒」就是魚。「涸轍」,就是一條魚要是沒水,我們想魚沒有水會死,趕緊倒水給牠,牠才能夠再生存下去。魚要沒水這就很緊急,舉出這個例子來做一個代表。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濟急」,急就是急難,緊急的,我們要去幫助他,救濟。好像那條魚沒水,你趕緊要倒一些水給牠,不然牠馬上就會死掉,時間非常的緊急,不能拖延時間。所以在這個緊急的時候,有些做法會跟平常不一樣,比如說我們一般社會上大家常常看到的,像醫院的救護車、消防車,那是濟急,那是緊急的。救人、滅火緊急的,所以他開車就可以闖紅燈,它有打一個信號可以闖紅燈。我們平常不可以,他救急、濟急可以,因為那是緊急的,大家要先讓它,要緊急處理事情。因此我們學習到這句,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較緊急的事情要優先去處理,就是這個意思,要優先處理。如果遇到有些特殊情形,也得要有善巧方便。

  所以過去九二一大地震,也有很多人埋怨政府救急比民間還慢,為什麼較慢?它得要一關一關一直的呈報,還得要批准,如果卡到一個官員不在,那就卡在那裡,卡在那裡就派不出去。反過來民間的救濟較快,民間不用去申請老半天,有人有緊急的就趕緊去救了;政府都得要一關一關慢慢的呈報。政府就是沒有像戒律說的開遮持犯,你要分緊急情形,還是平常的情形,平常的情形你就是要照程序來,緊急你就要看狀況,那人就要死了,還等到你公文批下來,那就死光了。所以政府做事情就是不會變通,難免會造成有些緊急應該去幫助的,反而耽誤時間。所以遇到緊急的事情,要有變通的辦法,因為這是濟急,「如濟涸轍之鮒」。

  『救危如救密羅之雀』。「危」就是很危險,人或是物很危險。「雀」就是麻雀,麻雀被網子網住了,那也很緊急、很危險,要被人抓去烤小鳥,要趕快解救牠,這都是緊急的。這是說救危急的時間不能拖延,要優先。我記得以前當兵的時候,在樹林的營區,大家要輪流站衛兵。站衛兵,士兵要出去沒請假單就不能讓他出去,有病要請病假,有事要請事假,或是公假。有一個站衛兵的就不會變通,他就怕被上司處罰,不會變通。一個士兵他生病很緊急,忽然倒下不省人事,接著裡面的車要把他載去醫院,他說沒請病假單不讓他出去,這就完了,那張病假單請來就沒救了。所以政府它的規定,沒有授權讓人變通,這是沒有辦法去救急;再另外一方面,執行的人他也不會變通。如果你要是看到這個情形,實際上就是真的有病,不是假的,你就趕緊放他通過。你要是被人處罰也是功德很大,你救人一條命,被關禁閉一個禮拜,這也值得。被關一個禮拜,救人一條命,這以後功德很大,他就不會修。這是要知道救危急,不能拖延時間。

  『矜孤恤寡,敬老憐貧』。「矜」就是同情、憐憫,去體諒感受,這講心情,我們現在講愛心。講「矜孤恤寡」,現代人聽不懂,現在的人要跟他講愛心,他就聽懂了,就是愛心。愛這個字就是用心去感受,去感受別人的痛苦跟需要,要替他來想,替他的立場來想,替別人來想,這樣才能夠體會到孤寡他的需要。如果要是沒有這種心態也體會不到,他體會不到當然就不會去幫助他。所以孤兒寡婦要用心去體會,體會他們的需要。「敬老憐貧」,敬就是尊敬,我們一般講敬老尊賢,老人,這個老在中國傳統文化,七十歲以上就算老,老人是七十。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就很稀有,所以七十以上就是老。對老人要尊敬,在《三千佛名經》有一尊佛叫做敬老佛,南無敬老佛。這尊佛出現的那個時代,大概那個時代的人都不知道要尊敬老人。所以那尊佛在那個時代出現,用敬老來作佛號,就是教那個時代的人、眾生要知道敬老。敬老是美德,這是善事。

  淨老和尚提倡彌陀村的設計,這就是敬老,敬老具體的構想。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老人很可憐,沒人照顧,子孫要是沒在一起,現在年輕人要是成家立業他就搬出去,沒跟父母住在一起。所以有很多老人死了也沒有人知道,在社會上時有所聞,常常聽到新聞報紙報導這種事情。這個事情會愈來愈多,為什麼?老人會愈來愈多,年輕人會愈來愈少。因為現在的人不要生小孩,生小孩要帶,沒有人要帶;如果有生,一個而已。如果一對夫妻他們要照顧四個人,以前說兩個人要照顧四個人,他們負擔就增加。所以現在年輕人沒有辦法負擔照顧老人,老人愈來愈多,年輕人愈來愈少。因為現在的人不要生,生小孩晚上被小孩吵,吵到都不能睡覺,帶小孩很痛苦,沒人要生,生一個自己都不帶,跟過去的時代不同。我母親生十個,怎麼帶?她帶不過來,就大哥帶弟弟,我被我大哥、二哥、三哥都曾經背過,我也要背我妹妹,以前就是這麼帶。現在的人不要生,現在生一個都嫌太多,乾脆不生比較快活!是不是年輕的人愈來愈少,而老人愈來愈多?

  所以以前我們台灣,我剛當兵退伍的時候,三、四十年前提倡節育,說「一個孩子不嫌少,二個孩子恰恰好」,不要超過三個。我祖母就罵說:又不用他養,煩惱那麼多,一個如果死了不就都沒有了。那時候提倡這個,聽說現在政策改了,鼓勵人生育,現在的人都不要生,人口太少,現在我們台灣的政府聽說生小孩都有輔助。現在提出這個政策,證明以前那個政策不對,那個政策有問題,現在回過頭來叫人多生一點,人太少了。現在澳洲缺人,所以莊嚴師的兒子,我跟她的兒子和媳婦說:你們要是生四個,澳洲政府就幫你們養,你們就不用上班。他們的福利很好,生四個你們在家帶小孩就好了,澳洲政府就會發薪水給你們,人不夠。現在大陸也是這個情形愈來愈多,老人愈來愈多,年輕的愈來愈少,年輕的誰要去照顧老人?如果老人又再嘮叨,人家就更討厭,真的你就去當孤單老人。所以現在老人也是自己要認分,安靜一點,要識時務為俊傑,不要太嘮叨,嘮叨被年輕的討厭,到最後你就沒有人要。

  文昌帝君教我們要敬老,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他提倡彌陀村,就是照顧老人他晚年的生活,希望老人一生為社會國家奉獻,晚年可以過著一個幸福的日子。老人照顧他的物質生活,還得要照顧他的精神生活,要讓他的心情好!心情好,他以後往生會去好的地方;如果他要往生的時候,心裡很不平、很怨嘆,統統墮三惡道。老人難免老了都會心不平,辛苦一輩子,到老了變這個下場,他的心怎麼會平衡?心絕對不平的。不平,難免就怨天尤人,造罪業,死了以後墮三惡道,這就更加可憐了。所以照顧老人,不但要照顧他物質生活,也得要照顧他精神生活,使他精神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快樂,死了以後能往生到人天善道,幫助他去好的地方,這個功德也很大。因此彌陀村的設計,這個構想非常的好。

  憐就是可憐,貧就是沒有財富。要有憐憫之心,憐貧,我們就會去幫助這些貧窮的人,能夠讓他的日子比較好過,物質生活比較提升一點。但是這個貧要是從兩方面來講,有精神上的貧乏和物質上的貧乏,物質上的貧乏我們大家比較知道,精神上的貧乏一般人就比較沒有去注意。比如說這個人他很有錢,但是他過得很不快樂,他也沒智慧,沒有學習三教聖賢的教育。他這個人雖然很有錢,我們要是學佛的人,你心裡就感受得很明顯,他精神上的財富很貧乏。我錢很多,錢很多怎麼樣?沒智慧。沒智慧,錢很多,不是好事情。所以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這個福報是你過去生修來的,修財布施得財富得來的,現在這個福報現前,你要是沒智慧去處理,反而是造惡業,有錢造得重,沒錢造得輕。你想有錢是不是好事情?不見得。他要是有智慧,用這些財富繼續再修福,他福報愈來愈大,這一生享不完,來生生生世世繼續享福。所以貧,我們不要只看到沒錢的人沒得吃,那貧,有錢人他就不貧,要看哪一方面,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所以我們救濟、可憐,對物質生活缺乏的人,要可憐他;對有錢人,精神生活很貧乏的人,我們也要可憐他,我們也要給他幫助。怎麼幫助?老和尚的CD,這送他聽,這是對他有幫助。這是說敬老憐貧。

  『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措」就是籌備、準備,「衣」就是衣服,我們穿的衣服,「食」就是飲食、食物,「周」是周濟,「道路之饑寒」。這是從前的時代交通不是像現在這麼方便,所以人大部分走路,能夠騎馬、坐轎,那是富貴人家才有,一般人都走路。如果是冬天,特別是在北方冬天都下雪。在台灣我們比較體會不到寒冷,因為台灣現在寒冷的時間,只有北部冬天短時間。我在山東住一年多,才真正去體會到什麼叫做寒冷。衣服穿得這麼厚,風能夠鑽進骨頭裡面去,所以我連大門都不敢出去。你想看看,以前的人在外面走路,現在還有暖氣,古時侯又沒暖氣,真的有很多人沒錢可以買厚衣服來穿,冷死的。所以善心的人士,他會準備一些比較厚的衣服、比較保暖的衣服,準備預防道路上的行人,他走到那裡剛好寒冷,他會需要。特別是南方的人比較沒那麼冷,不知道,走到那裡才知道那麼冷,但是沒有準備,這個時候他就很需要,要去幫助他;再來就是饑,饑就是肚子餓,走路走得很遠,沒得吃,這是饑寒。這個一句話來說,這是舉一個古時候農業社會的例子。但是我們學東西要活學活用,這是舉一個例子,舉一件事情,我們根據這件事情,這個例子的精神,要知道我們現在是針對什麼事情,要怎麼來做法。總說一句,就是生活上他的困難、他的需要都包括在這一句裡面,生活上一個衣、一個食,衣食住行,衣食是最主要的,就是生活上有困難要給他幫助。

  「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棺槨,棺是棺材,槨是棺材外面又一個棺材,兩層。古時候有棺、有槨,比較有身分地位的人,他棺材是兩層的。以前的人如果死了,沒錢去買棺材。以前我常常聽人說,死了沒錢可以買棺材,草蓆捲一捲就把他埋了,沒錢可以買棺材,買不起。以前常常聽我父親在說,欠個棺材本。棺材,如果要買比較好的,傳統都是土葬的,要是買比較好的,買檜木那種材料,一副棺材也很多錢。一般沒錢的人買不起,薄薄的那種棺材,他就買不起,得要用草蓆。因此在過去那個時代,貧寒的人家,確實沒有錢買棺木,那個屍體都暴露在外面。所以我記得差不多四十年前,我們台灣有個《揚善雜誌》,這個雜誌現在不知道有沒有繼續辦,宣揚的揚,善事的善,它有一個項目讓人捐錢捐棺木。大概棺木都是捐給地方上的公所去處理,如果說地方上有人死了,沒有人去處理,沒有人去買棺材給他收埋,報到公所那邊,公所那邊有人發心捐棺木的錢,他就用這個錢去買棺木來幫他收埋,在四十年前還有。現在這個問題,社會上應該都能夠來處理。這條善事要引申開來,就是幫人處理後事,比如說我們現在佛門裡面,助念這個方面也很重要。現在不是沒錢可以買棺材,子孫不會處理,人一斷氣就把他送到冰庫去冰,一下就給他下寒冰地獄,這就很可憐。所以現在我們的臨終關懷,天主教也響應臨終關懷,我們佛門淨土宗提倡助念,這個現在有很多人能夠接受、能夠認同,這是好事。下面說:

  【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

  『家富』就是說你的家庭要是比較富有,就比較過得去,你比較有錢,你就要『提攜親戚』,「提攜」就是提拔他、幫助他。家族親戚朋友他有需要,我們幫助他,這是家富提攜親戚。親族他需要做正當事業,或是生活上的需要,要給他提拔,這是家富提攜親戚。這一條我看到天仁茗茶的老闆,李先生這個老闆,在洛杉磯淨宗學會他太太拿一本書給我看,《回甘人生味》。就是他做證券做失敗差一點跳樓,後來又做起來,寫這個經過的一本書。在我來看這個老闆對他自己的親戚,他有財富,他也都提拔他們,這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家富提攜親戚」。

  『歲饑賑濟鄰朋』。「歲饑」是說遇到水災、旱災鬧饑荒,饑荒就是五穀欠收,吃的不夠。如果自己家裡面有剩的要拿出來賑濟,「鄰」就是鄰居,「朋」就是朋友,鄰居、朋友,你拿出來幫助人。你家裡面米屯積很多,別人沒得吃,要拿出來賑濟、救濟。這是有錢的人他有這個財富,有這個能力,遇到饑荒的時候要來救濟,要做好事。不能自己有得吃就好,看別人都餓死,這樣就有罪過。下面說:

  【斗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

  這就是說做生意,這兩句就是我們做生意,以前做生意用的斗、用的秤,現在這就比較不用了。以前斗就是容量,秤是用來秤重量,斗量數量,這要公平。公平,過去的時代政府有規定,一斗有多少,量斗的規格。譬如說一斗是一尺四方,深度也一尺,比如一個例子這樣來說,你不能給它做九寸,做九寸就減一寸,現在量起來:我這是一斗。它那一斗就數量不夠,這樣就偷人家這個斗,他就在那裡動手腳。還有以前用斗去量米,一個斗,有,它看起來四方都沒有錯,但是下面用一個板隔起來,沒有到底,那也是偷。秤的秤錘去灌水銀,這就是『輕出重入』,秤比較輕,我們台灣還是一斤十六兩,秤起來有十六兩,實際上是十三兩而已;秤進來十三兩,實際上是十六兩。秤進來秤比較重,秤出去秤比較輕,在那顆秤錘裝機關,這樣去偷斤減兩。這就不公平,這在佛經裡面講犯了偷盜戒,五戒裡面的偷盜戒。所以「不可輕出重入」。

  這是講我們做生意要憑良心、要公平,不可以去佔便宜,不可以去佔人家的便宜。佔人的便宜有好處嗎?沒有好處,自己會有損失。所以以前我記得十幾歲,跟我母親去賣菜,我們對面一攤南部上來,一個台南麻豆的人上來開的。他一樣去中央市場批菜,他就賣得比我們便宜,後來我們就讓他拼倒了,真的倒攤。後來我們就一直研究怎麼可能?一樣去那邊拿的,他怎麼能賣那麼便宜?一般說賠錢生意沒人做,砍頭生意有人做,哪有人在做賠錢生意的?但是明明他就在做賠錢生意。後來我們去調查,他去批發菜,他去買菜的時候順便給人家偷拿一些,偷拿就不用本錢,當然他可以賣比較便宜。我說原來是這樣,難怪我們會倒,他不會倒,我們倒了。倒了之後,我母親才去出家。後來我跟我母親說:可能那個是佛菩薩、護法神派來的,不然讓你賺錢,你就放不下;把我們拼倒了,你才會放下,也是好事情。但是他這麼做,他有因果。文昌帝君教我們不可以這麼做,「斗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

  好,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下一集我們再繼續來學習。謝謝大家的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福慧增長,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