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七集)  2007/6/23  日本東京增上寺  檔名:WD19-013-0027

  「佛說十善業道經」。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昨天我們講到第二十頁第四行經文,請看經文: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昨天晚上我們講到這一段。這一段經文是三十七道品的開始,三十七道品第一科是四念處,這個經文在第四行,『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第四行。「四念處」是教我們看破,所謂看破就是看清楚我們現實的人生與宇宙,現前的人生、宇宙觀。四念處第一是「觀身不淨」,第二「觀受是苦」,第三是「觀心無常」,這三類的觀察是人生觀,就是對現實人生的觀察,第四「觀法無我」是對於宇宙的觀察,合起來講這是佛教我們觀察現實的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觀察透徹明瞭,看清楚事實,這叫看破。看破才能放得下,所以要觀。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菩薩的六度、三十七道品、止觀、方便,這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面,這是以十善業來修三十七道品。

  「觀身不淨」,是我們這個身體,以及一切眾生的身體,這些動物,身體都是不淨的,不是清淨的,它的本質就不淨。所以每一天我們可以感受、可以理解、可以看得到,有很多都是不淨的,像夏天每天要洗澡,不然出汗味道就很難聞,每天排泄都是不淨之物,這是教我們觀察這個身體是不淨的。觀察它不淨,你就不會去貪愛這個身體,不會去貪。不會貪愛身體,並不是教我們故意去破壞這個身體,這樣想就錯了,而是不貪,他是可以利用身體多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不會太刻意去保養這個身體。有的人他太刻意的去保養,反而身體愈來愈不好。比如說吃補這方面,有的人營養品吃得特別多,反而產生反效果,反而對身體不好,產生很多毒素,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明瞭。

  我們這個身體實在講還是心、業力變現的,這個前面經文我們都讀過,一切眾生形色種類為什麼那麼多的差別?是因為每個眾生自己造的業有善、有不善。這個善惡有的是交雜,有善、有惡,有的是像佛菩薩純淨純善。所以這些形相,身體的體質,也都不一樣,這跟自己的善惡業有關。有的人身體很健康,有的人身體多病,有的人他這個身壽命長,有的人壽命很短。照世間一般人的看法,他只能做一個世間人能夠理解的,比如說飲食、生活習慣這一類的來理解,但是業力這方面,世間人他就不能夠理解。真正造成這個身體的好不好,主要的因是業,你造的業是善業,你的身體就好;不善業,那個業力,你的身體就不好。這是世間人不太能夠理解的,但是它是一個事實。所以我們身體要好,根本還是在修善,它才能改善。如果不修善,你怎麼去補、怎麼去保養也是沒有用,吃什麼健康飲食也沒有用,也不管用。為什麼?我們的心不好,營養品吃下去不但沒有營養,反而變成毒了。

  這個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也跟我們講出這個事實。在民國初年那個時候,西洋有位婦人餵奶,現在餵奶給小孩子吃的不多了,餵奶生氣,一面發脾氣一面餵小孩子吃奶,小孩子吃了沒幾天就死了,也不曉得為什麼死,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母親的奶有毒。為什麼有毒?她發脾氣,那個血液變了,發脾氣。在中國地區就更多。後來印祖就勸人,妳要餵孩子奶,如果妳剛剛發完脾氣,不能馬上就餵,要等到心平氣和,這個氣完全消了,身體血液恢復正常,這個時候才可以再餵奶,不然那個奶就有毒,小孩子吃了就毒死了。從這個原理來觀察,就可以跟這部《十善業道經》講的,身體、形狀都是以心造善不善所影響的、所造成的,就相應了。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年紀輕輕也得了絕症,不能治的病,也很多,有的二、三歲他就得病,那就不能治。如果照一般人的講法,他一、二歲他能吃多少不好的東西?不太可能。有的年紀輕輕就得病,一病就死了。這個問題的確只有佛法才能解答這個問題,一般世間人他就不了解。

  所以這個身,我們觀身不淨,不起貪愛,這個身反而更健康,為什麼?順其自然是最健康的,順其自然。如果心不善,這個身怎麼去保養還是達不到身體健康長壽的效果。所以《太上感應篇》也講,道家都修仙,修仙就是要長命、長生,求長生。修長生的方法很多,古代印度、中國很多人修道,他是修長生,修壽命長、身體健康,方法很多。但是你在沒有修這些方法之前,《感應篇》講,你要修地仙要積三百件善事,你要修天仙,天仙的層次就比地仙高了,要累積一千三百善。你有修這個善,善業福德資糧,你再去修長生之術,這樣才能成就。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累積善業福德,你去修什麼長生之術也不管用,因為他沒有這個根基,這一點我們要明白。

  佛教我們觀身不淨,我們這個觀如果觀想成就了,就這一觀就可以幫助我們斷見思煩惱。所以修不淨觀修到斷煩惱、證阿羅漢果,這個都有,修不淨觀。修不淨觀有它觀的方法,在《安士全書.欲海回狂》這一篇也有提到,在佛經裡面像阿含部這方面,天台宗的小止觀,這些也有教我們觀不淨,觀身不淨。所以它的作用是幫我們斷煩惱,第一個破身見。這個煩惱斷了,你就不會因為這個身去造惡業,因為這個身造惡業就很容易生自私自利,一切煩惱的根源從這裡產生。這個觀它有很詳細的觀法,修觀的方法。

  第二個「觀受是苦」。受,就是觀察我們人生是苦,沒有快樂,縱然我們感覺到有快樂的時候,那也不是真正的快樂,那個快樂在經上講叫壞苦,這個快樂過去了,後面跟著又是苦。所以整個講起來,沒有快樂只有苦。在《妙法蓮華經》佛也跟我們講三界統苦,三界裡面只有苦沒有快樂。觀受是苦這一觀如果我們觀得深入了,你才會想到要離苦得樂,如果沒有去觀察,那就是人在苦中不知苦,知苦即是善生時。人在苦當中,他不知道自己生活過得很苦,如果你知道人生苦,就是你善根生起來的時候了,因為你知道苦,你就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怎麼樣能夠離苦得樂,這是必然的。但是我們現在知不知苦?說不知苦,大家也都會感受到人生的確是苦。經上講的三苦、八苦,苦苦、壞苦、行苦。八苦,身體有生老病死苦,心裡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精神方面跟這個身體合起來有八種苦,身心都苦,沒有快樂。我們現在感覺到快樂是這個苦暫停一下,暫停一下就感覺很快樂了,實際上還是苦。

  我們年紀比較大的同修對人生酸甜苦辣嘗得也比較多,所以提到這個苦,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感觸,都會認同佛在經上講的觀受是苦,我們一切的享受都是苦。看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是有相當物質的享受,這些物質的享受大家只感受到這個方便,但是沒有想到我們要享受這些物質相對的你要付出多少代價,這個大家沒有去計算。如果你去計算,你就會發現這些享受實在講還是苦,不是真的快樂,因為你付出的慘痛代價比這個享受不曉得要多多少倍!這個觀照功夫、觀察能夠提得起來,我們求生極樂的願望才會懇切,如果觀察不起來,我們求生淨土的意願就不切。你感受到這個世間苦,當然希望離苦得樂,現在聽佛在經上跟我們介紹,「西方有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那誰不想去?當然很願意早一天到淨土去,早一天離苦得樂。我們寺院門口寫五個大字,「一念大往生」,勸人家往生。勸人家往生,你對這個世界要看破、放下,你往生的意願才會生起來。不然你會留戀這個世間,雖然苦,你也捨不得走,就往生不了,還是往生在六道,不是往生到極樂。所以四念處對我們看破、放下這個世間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個「觀心無常」。我們這個心,念頭,千變萬化,剎那間剎那生滅,所以這個心是無常的。因此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要相信你自己的看法、相信你自己的意思。為什麼?你現在的想法可能過了幾天又不一樣了,不要說過了幾天,可能等一下又改變了,因為這個心是妄心,虛妄的,它不是真心。虛妄的心,它就是生滅、變化,所以叫妄。真的它就不變,叫真。現在此地講觀心無常,教我們觀察這個妄心它是無常,它不是真的。每個人的心不一樣,同樣一個東西、一樁事情,每個人他的心不一樣,所看的感受就不一樣。境界沒有好或不好,好不好就是我們自己心裡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樣生的。外面境界它自己不會說我很好或者我很不好,外面境界它沒有,它是平等的。

  像這個水一樣,這一池水,我們人看的是水,天上的天人看的是琉璃,魚看到水是牠們的家,餓鬼道的眾生看到那池水是膿血,外面境界一樣,但是每個人感受不一樣。所以三獸同河,渡分深淺,一條河的深度是一樣的,但是三隻野獸牠的高度不一樣,牠走過去,如果長腳鹿走過去,這個水很淺;如果小兔子走過去,這個水這麼深。但是那個河的深度是一樣的。但是因為眾生他自己的業因不同,所以他感受的境界就不一樣。這個心無常,這個心是千變萬化。所以我們要仔細去觀察,你一觀察,妄心就沒有了,心就恢復到平靜。比如說你在很生氣的時候,如果你能夠回頭去觀察這個心,你一提起觀照,那個煩惱就沒有了;一起貪心,你再回頭觀照,它也沒有了。因為它是虛妄的,它一直在變。

  第四就是講「觀法無我」,法就是宇宙一切萬法,它沒有我,這個我是主宰的意思。但是我們一個錯覺,總認為有個我,佛告訴我們這是錯誤的。在無我當中,你錯誤認為有我,產生執著,在這個地方生起無量無邊的煩惱。《金剛經》講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現在所有的煩惱都是從我執所生的。佛法,大小乘,顯宗密教,無非破執著而已。我執,你有我,那就有人了,也就分別,分別也就有對立在,我的對面就是別人,那別人再展開就是一切眾生,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壽者相是執著時間、空間。把這個都是當真,在這個地方起迷惑顛倒。如果沒有我了,也就沒有人了,也就不會跟人對立了,所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空了,空了你就得大自在,你就不生煩惱。所以一部《金剛經》就講這個。這個會了,我們念佛叫理念,得一心是理一心不亂,那層次就高了。依《金剛經》這個去修是能夠入這個理,入一真法界,破四相。

  我們為什麼會有我執?因為是錯誤的,錯覺,在無我當中認為有個我,我們這個我是把這個虛妄的當作我。有沒有一個真我?有。真我我們不認識,我們只認識假我。所以人家問,那你是什麼東西?我們很自然就指我在這裡,這個身體就是我,這是我們凡夫很自然的一個反應,都把這個身體看成是我,身體以外的就不是我,是別人,人相。事實真相是什麼?事實真相是整個宇宙都是自己,那是真的,別人,別人還是自己,還是自己心現的,沒有一樣離開自己的心,我們的心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一個整體,那個是真我。

  《楞嚴經》,佛在這個地方給我們做個比喻,他把大海比喻我們自己自性真心,我們自性真心就像大海廣大無邊,比喻大海就是自己。但是我們現在迷失了,原來整個大海就是自己,現在在大海當中執著一個小水泡,就好像指我們這個身體,大海當中的一個小水泡,只有認為這個才是自己,其他都不是。佛用這個形容比喻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錯了,就像大海當中認一個小水泡是自己,整個大海就不是自己。事實是整個大海就是自己,這個小水泡也是大海當中產生一個小水泡而已。我們現在把整個無量無邊的自我變成一個很狹小的小水泡,認為只有這個,其他都不是我,在這個當中起分別執著、對立,煩惱都從這裡生的,就是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會有這個現象就是我執產生了,佛現在教我們觀法無我就是破除我執。破了之後,你才恍然大悟,原來整個宇宙就是我自己。你就要觀察,從觀法無我下手,你從外面去觀察,這個法就是一切法,內外這些萬事萬物。

  這個我的定義就是主宰,我們能主宰,佛在這個經文一開端他就跟我們開門見山的講「無我我所」,在前面經文就跟我們說明了。「我」就是可以主宰,但是我們現前實在講,我們對一切法我們不能做主,連我們自己的身體都做不了主。如果做得了主,誰願意身體不好?大家當然希望我身體很健康,那我們都可以辦得到,這個就有我了。我們也不希望變老,年年十八多好!永遠年輕,如果我們做得到,那也有我。我們也不想死,永遠不死,那才是有我。但是我們現在事實是怎麼樣?你不想生病,它偏偏生病;你不想老,它不斷的老化;不想死還是得死,一點辦法都沒有。對我們自己這個身體我們都做不了主,你也沒有辦法去主宰它,也沒有辦法去控制它,身外之物那更不用談了。身外之物叫我所,我所有的。自己的身體、身外之物都沒有我,我們都不能主宰,也無法控制,佛教我們看清楚這個真相。

  我們為什麼不能去主宰這些?事實上是不是可以主宰?可以,你要它年年十八真的可以,你要它永遠不生病也可以,要它不死也可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我們什麼?教我們不死的法門,你不會死的。那可以不死,我們現在為什麼會死?無法做主宰?因為我們把那個假的看作真的,把那個真的迷失掉了,忘記了,不認識了,認假不認真。那個真的它是什麼?常樂我淨。假的是什麼?就是此地講的不淨、苦、無常、無我,這是假相。真相是常樂我淨,我們把那個真的忘記了、迷失了,迷在這個假相裡面,把這個假相看作是真的,在這個地方起分別執著,我們問題出在這個上面,所謂認假不認真。佛法三藏十二部經,講到最後無非是教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你自己,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自己本來的面目。我們現在不認識,迷了。我們覺悟了,就破迷開悟,認識自己了,認識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離苦得樂,也就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是真的,無常、苦、無我、不淨,這是假的。我們現在看破就是看破假的,看破這個假的你就會看到真的,因為你現在被假相迷惑了,真相就看不清楚。所以看破、放下之後,你就看到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像《無量壽經》講的,真相是什麼?一切動物沒有生老病死,植物沒有生住異滅,礦物沒有成住壞空,你看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無衰無變,這是真的。所以三十七道品,我們修學從這個地方下手,這都是教我們看破人生宇宙事實真相。看破之後才能放下,才能修學。這是第一科。下面就是講四正勤,請看經文: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正勤』就是「四正勤」,「正」就是正法,「勤」是勤奮,加一個正就是正確的,它不是錯誤的,所謂是正確的觀念。四正勤第一個是斷惡,第二個就是生善。就是「已生惡令斷」,已經生起來的惡業要讓它斷掉,不要繼續,斷相續心。「未生惡令不生」,就是還沒有生起那個惡業不要讓它生起來,這是要斷惡。第三個就是「已生善令長」,已經生起的善業讓它不斷的成長。「未生善令生」,還沒有生起的善業讓它生起來。所以四正勤講起來就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有一個「正」,這個都是一個比較關鍵性的字眼,像前面的「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它加一個善,那也是關鍵,你要善於觀察。這個善的含義很多,你親近善知識從明師受戒,這都屬於善。

  正勤,就是你要正確,怎麼正?你要有能力去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斷惡修善才會沒有錯誤,這是必須要先具備的。如果你對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是、什麼是非,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你沒有能力去辨別,那你怎麼斷惡、怎麼修善?你往往把惡看作是善,把善認為是不善,顛倒了,迷惑顛倒,這樣還能修四正勤嗎?不能修了,就無法再修。如何才能夠去辨別?現在的人他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真妄邪正,甚至利害得失,他都沒有能力去分辨。縱然書念得很多,念到博士,做到頂尖的科學家,怎麼樣?是非善惡他也分不清楚,他沒能力去辨別。

  現在大家都迷信科學,科學家他自己有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不要說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就是利害得失他都沒能力去辨別。如果有能力辨別,他發展這些科技,他就會考慮到後果,不會盲目的去發展,發展到最後,現在自己發展出來的東西再提心弔膽,你說他有智慧嗎?這不是有智慧的人做的事情。像現在核子武器,那都是尖端科技的科學人才發明出來的,發明出來怎麼樣?對我們人類有幫助嗎?發展這些,現在是造成什麼?讓大家恐懼不安,提心弔膽,怕惡人拿去殺人。如果當初他想到這個問題,你說他還會發明這個東西嗎?不會。發明出來到現在才知道問題嚴重,但是已經來不及了。現在一天到晚提心弔膽,怕這個恐怖分子,落在他們手上,你說那個日子好過嗎?他為什麼發明這個?因為他們沒有接受佛菩薩聖賢的教育,所以對宇宙人生這些是非善惡、真妄邪正,連利害得失都沒有能力去分辨。你說發明這些東西,是不是發明出來,然後現在是自己在嚇自己,自己在恐懼?

  所以斷惡修善要有正確的觀念。我們是凡夫,的確沒有能力,所以為什麼要皈依三寶?為什麼要學習聖賢的教誨?因為三寶、聖賢教誨,他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們有經驗,不是隨便講的,他有理論依據,不是隨便空口說白話。只怪我們不認識,不肯努力去學習,所以我們也就不知道了。在《三字經》講「人不學,不知義」,這個義理,人沒有去學習聖賢的教誨,你做人不懂得義理,儒家講那跟禽獸就沒什麼兩樣。但是現在世界的人迷惑顛倒,所以這個世界會有大災難,是真的,一點不假。大災難怎麼來的?人造出來的,人總是推卸責任,就是人造出來的,怎麼造出來?迷惑顛倒造出來。所以四正勤對我們現在來講非常重要。

  『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我們斷惡修善,《十善業道經》是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十善業道經》給我們列出來,相關可以補充說明的典籍有很多,在佛經裡面也非常多,在世間法聖賢的典籍都可以做為補充教材,儒家的四書五經,包括現在老和尚提倡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些都是屬於善惡的準則、標準。十善業涵蓋一切善,十惡業涵蓋一切惡。所以我們以十善業為一個基準,為中心,然後這些都是來補充說明十善業道。尤其《了凡四訓》這部書,大家也要常常多看看,這個也可以幫助我們修十善業,尤其修善,做善事、做好事這一方面,「積善之方」這一篇我們要多看,「改過之法」這一篇就教斷惡,這些理論原則就這兩篇,先講改過,然後講積善,這就是符合四正勤的原則。這些書、典籍我們沒有深入,實在講想斷惡修善無從下手,沒有一個標準。接著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神足莊嚴故。恆令身心輕安快樂。】

  『神足』,有的經典翻「如意足」,它也是有四種,叫「四如意足」,或者叫「四神足」。怎麼樣才如意?這個神是神通自在,神通自在就是如意的意思。放下就如意,放不下真的就不如意。放下什麼?放下欲望,放下妄念,放下懈怠,精進提升我們的靈性。第四就是智慧,放下才有智慧。放下這些欲望、妄念,放下懈怠懶散,智慧才能提升,這個智慧就是《彌陀經》講的「心不顛倒」,你有智慧才不顛倒,如果沒有智慧那就迷惑顛倒。現在就迷惑顛倒,你說臨命終他會心不顛倒,有這個道理嗎?沒這個道理。你要想到臨命終心不顛倒,你現在心就不能顛倒。這是四神足,教我們放下。

  你看彌勒菩薩他示現布袋和尚,他就抓個布袋,人家叫他布袋和尚,人家問他怎麼修行?他就把那個布袋放在地上,大家看,他也沒講話,就把布袋放下,這樣大家知道放下,修行要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就再把布袋提起來揹著就走了,就是放下之後再提起。該提起、該做的你就要去做,做好了你就放下,像你工作一樣,你工作做好了,你就放下,放下之後,你就不要再去想了,該做的時候你再提起。我們世出世間法就是放下、提起,所謂提得起、放得下,你就自在了。這是「神足莊嚴」,才能『恆令身心輕安快樂』。放下你身心的壓力,放下你身心的重擔,大家來到這裡就要放下了,希望大家在這個講座期間,放下你的煩惱,放下你平常的這些壓力,那你就得到「身心輕安快樂」。

  這一節時間到了,我們休息一下,下面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跟大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