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07/6/17  日本東京增上寺  檔名:WD19-013-0018

  「佛說十善業道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九頁最後一行,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我們昨天講到這段經文。這段經文是講『離邪行』,「離」是永離,「邪行」,有的經典翻譯為邪淫,邪淫跟邪行意思一樣,這是翻譯佛經用的字不同,但是意思是相同。邪行,我們一般正常夫妻的關係叫正行,正常夫妻以外的都叫邪行。在古代,中國古禮男子可以納妾,有妻有妾,有的有錢人家三妻四妾,皇帝三十六宮七十二院,這都是妻妾。中國古禮,男子他如果有需要、有條件可以納妾。但是現在的法律好像不行,現在法律是一夫一妻制,正規的夫妻之外,世間法律也不允許。離邪行,或者講離邪淫,跟我們第一條「離殺生」,這兩條是善業。這兩條戒,我們世間凡夫比較嚴重。殺生很容易犯,因為大家都把殺生吃肉當作是正常的、應該的,所以殺生這個業就很容易造。淫欲這一條戒是很難斷,所謂藕斷絲連,這個在見思惑裡面屬於思惑,這個難斷,殺生容易犯。

  因此在《安士全書》,它有四篇文章,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陰騭文」,清朝周安士居士引用三教經典來註解這篇「陰騭文」,內容相當豐富,是善惡的標準。第二篇就是「萬善先資」,講戒殺,戒殺、吃素、放生,這些事理因果。第三篇就講「欲海回狂」,是講戒淫,也是把這個事理因果給我們說明了。第四篇是「西歸直指」,勸我們念佛往生淨土。一部《安士全書》,可以說它四個部分,這當中講戒殺、戒淫就佔了一半,第二跟第三特別講這兩條善業。為什麼這兩條特別講得多?因為這兩條,一個容易犯、一個很難斷。我們學佛不是這一生才開始的,我們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能生歡喜心,發心來皈依、來聽經、修行、念佛,這個已經生生世世都在修行、在學習,不是短時間。但是生生世世學習為什麼到今天還沒成就?大致上就是這兩條戒不及格,一個殺生、一個邪淫。

  出家眾是完全不可以淫欲,不但不能有行為,念頭也不能有。為什麼?因為出家要了生死,要了脫六道生死輪迴。所以出家人如果不想了生死,那就不需要出家。在家人他還可以說他不了生死,因為在家居士還有家庭,學佛、皈依,他可能只要求個人天福報,他還不想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在家人講不了生死還情有可原。但是在家人如果要了生死,修行當然也是跟出家人一樣。所以佛也特別為在家居士制定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就是在家人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但是你這一天當中你要守八條戒、一條齋。八關齋戒就是出家人的戒。在家人受出家戒受一天一夜,它的時間是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小時時間到了,這個齋戒自動就解除了,你要繼續持八關齋戒要重新再受,你要天天持就要天天受。有出家眾、有道場的地方,一定要請出家眾來舉行儀式幫忙受齋戒。如果沒有出家眾,住在偏遠的地區不方便,自己可以照八關齋戒的戒律條文在佛前拜三拜,上香,跪在佛前,在佛像的面前發願,今天弟子某某人,今天一天受持八關齋戒,照那個條文念。比如說你早上六點受這個戒,到明天早上六點,二十四小時,這二十四小時當中你都要遵守這八條戒、一條齋。齋是過中不食。八關齋戒是出家戒,所以當然在家人受,出家人也可以持,通在家、出家。

  另外就是三皈依,三皈依算是出世間的善法,這在淨業三福裡面是屬於第二福,第二福就是出世間法。第一福是人天善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善法。第二福第一句就是「受持三皈」,就是開始入佛門了,「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第二福,第二福是二乘福,出世間的善法。第三福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那是提升到大乘菩薩福。所以淨業三福從第二福「受持三皈」,大家在佛門受三皈依,你受了三皈依,在弘一大師的《講演錄》裡面,在家人你受了三皈依,你就可以剃度了,你沒有受五戒,三皈依就可以剃度,你只要受三皈依,但是沒有受三皈依就不行。為什麼?三皈依就是屬於第二福出世間法,三皈依就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的一個分水嶺,從三皈依開始,是世出世間法的一個分水嶺。有了三皈依,你受持的這個就叫戒;沒有三皈依,那就叫善法。善得人天福報,但是戒可以幫助你超越三界六道。戒的功能幫你得定,定的功能幫助你開智慧,智慧開,煩惱轉了,你就超越了。但是善只能幫助你得福報,得人天福報,不能超越三界。關鍵是在三皈依。所以三皈依是我們出世間法的一個開始,也是圓滿。所以入佛門一定要先皈依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嚴格講,我們要受三皈依,照理講應該要有第一福人天福的基礎。因為三皈依,受持三皈,是在第二福,好像三層樓,它是屬於第二層樓,第二層一定是建在第一層的基礎上。但是我們現在似乎第一福的功課都還沒有及格,第二福三皈依的畢業證書就發給你了。這個時候要怎麼辦?要補習,所以現在老和尚教我們要補《弟子規》、補《太上感應篇》、補《十善業道經》,第一福,這個都是屬於第一福。所以我前年到美國、加拿大去巡迴演講,老和尚就給我定一個題目,他說你教新的同修,這個題目就是「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對新同修講認識;對老同修,我們淨宗學會的同修,叫做補習,現前補習,「現前補習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我們老同修現在是補習。新同修叫認識,你先認識。因為你不認識,你就不會有意願來學習;認識了之後,知道它的重要性,你才會發心來學習。

  所以真正你落實了三皈依,我們現在也都有舉辦皈依,皈依之後,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從《十善業道經》先修起。因為後面佛講的,前面我們也看到了,「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所以你現在皈依了,還是要依十善業為基礎。你皈依之後,跟沒有皈依的人學《弟子規》有不同,這個也要認識清楚,這個我要跟大家說明白。你還沒有皈依的人,你還不算是發願要做三寶弟子入佛門,你學了《弟子規》,或者學了《太上感應篇》,那你有沒有學佛經這個都沒有硬性規定。因為他還不是佛門弟子,可能他只是想做一個世間的好人。他學這兩樣,他的確可以在世間做個善良的好人,他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他可以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可以得到。但是不能超越三界,不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如果你要超越三界那就三皈依。

  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以佛為師。佛現在不在了,我們依照佛留下來的經教來修學,是皈依法。皈依僧,這個僧也是通在家、出家,凡是修學佛法有心得、有經驗的,在形相上來講,出家人。以這個做為我們修學的依據。三皈依是以法為中心,因為諸佛都從法生,僧也是要依法來修行,法就是經典,修學的理論依據。所以我們皈依三寶的同修,你不但修《弟子規》、《感應篇》,還要學《十善業道經》,因為《十善業道經》是佛經,你皈依了三寶,你佛經不學那就不對了,違背三皈依的原則。三皈依,皈依法,就是要依佛講的這些經典來做為我們主修的功課。其他的宗教,乃至世間聖賢這些善書典籍,都是來補充說明我們主修的這部經典,你賓主要分清楚。現在有很多人修了,不懂這個原則,修到最後賓主都顛倒了,現在這些人大有人在。

  你是皈依三寶了,你要以佛經為主,然後這些世間的善書典籍,甚至其他宗教的善書典籍,都可以做為幫助我們來註解這部經,等於是我們這部經的註解,引用說明,補充教材。但是佛經是主要的教材,其他這些是補充教材,補充我們佛經的教材。你這樣學,賓主分清楚,你掌握住這個原理原則,修學就不會亂了,不然你學到最後不曉得以哪個為主。所以雖然你還沒有第一福的基礎,你已經受了三皈依,這個原則要懂。不然你說你是三寶弟子,佛經都不看,那經也不要念了,你這就違背三皈依的原則。如果沒有受三皈依的人,他不念可以,因為他還不想做三寶弟子,他也可念可不念。但是你皈依三寶的人就一定要以佛經為主,這樣才不違背三皈依的原則,這個要懂。

  有了三皈依,你有三皈依,如果你有了皈依證,實在講你要剃頭,我也可以幫你剃一剃,你自己也可以剃,這是弘一大師講的。弘一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我們佛門一位律宗的大師。弘一大師也曾經來過日本留學。但是他要出家,太太去關房找他,他就不見。這說明什麼?出家就要斷愛欲,才能出得了三界。我們為什麼會在生死輪迴?就是淫欲,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所以《圓覺經》講,「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生命都是從淫欲而生。你看這些生物,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你有這些念頭,那就有這些四生。這四種生,化生是最沒有苦的,在三界裡面也有化生。胎生是最苦,佛形容我們在胞胎裡面就如同在地獄一樣,叫胎獄,不見天日。母親喝一杯冷水像寒冰地獄,喝一杯熱水像八熱地獄,他呼吸依靠臍帶跟著母親呼吸,不見外面的天日,在肚子裡面就像在牢獄裡。生出來之後,遇到外面的冷風,像萬箭穿心,寒風刺骨。小孩生出來就哭,就是苦!苦!一輩子都苦。小孩生出來都會哭,小孩生出來好像沒有笑瞇瞇的。

  這說明欲念愈重,他的靈性就愈混濁,愈往下降;你這個欲念愈輕,你這個人就愈清淨,愈往上升。所以在欲界裡面,從六欲天到地獄道,這個意念都有欲,五欲,財色名食睡。四王天跟忉利天離我們人間比較近,所以這兩層天道的天人,跟我們人間,有男女交媾,但是他們欲念比人道輕,人道是一半一半。夜摩天他們上去是擁抱,他擁抱一下他的欲就完了;兜率天,握個手;再上去,笑一笑;再上去,看一下,他的欲就很輕。你欲望愈輕,他的靈性愈往上提升。到了色界天就完全沒有了,他以禪悅、禪定,五欲完全沒有,五欲完全沒有都伏住了,他控制住了,不起心動念了,他得色界的禪定,就到色界天去了。他也不用吃飯,不用睡覺。到色界天這些天人都化生的,化生的苦就少了。四空天那連身體都沒有了,只有精神存在。完全都遠離了,這個都斷了,那就超越三界,阿羅漢。你還沒有證阿羅漢果,淫欲的念頭是無始劫的煩惱習氣,藕斷絲連,很難斷,輕重不同,在三界裡面都有。斷到乾淨了就證阿羅漢,就超越三界。我們生死輪迴之苦這是第一個因素。所以沙彌十戒就不是講離邪行,是不淫欲,這出家戒。

  在家人受八關齋戒,你這一天當中也要斷除,但是他時間只有二十四小時。出家人他是完全都要斷除。所以比丘戒就更嚴格了,比丘戒第一條就是不淫欲。《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一般講殺盜淫妄,淫是在第三,但是《楞嚴經》第一個先斷淫,然後再殺盜妄,跟一般經上講的就不太一樣。一般經上講的就是,可能有人他是只修人天福報,還不想出三界。但《楞嚴》是要講出三界、成佛道,這個首先要斷除。

  以前台灣有一些法師,我聽一些老法師,像淨心長老這些老法師,有些出家眾男眾徒弟,他們來日本念佛教大學,然後念完之後回去已經不是穿袈裟,是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後來聽說淨心長老規定只有女眾才可以來日本念佛教大學,男眾就不可以,因為來念一念回去就變成在家居士。因為日本的出家人他們也可以結婚,也可以生孩子,也可以去唱卡拉OK,這是他們這個國家的一個佛教的形態。聽說以前好像是明治時代,皇帝規定,好像是內戰,人死的太多了,出家人以前早期也是不結婚的,那個時候開始皇帝下命令,你不結婚我就把佛教統統給你毀掉。這個也是不得已的,環境所逼。他結了婚,佛教才保留下來。日本的這些高僧大德為了保全日本的佛教就接受了,現在在日本才能看到寺院,不然那個時候他們如果堅持,皇帝一生氣,統統給我毀掉,恐怕現在連一間都沒有了。

  像以前大陸文化大革命,要逼出家人還俗,逼出家人結婚,出家人吃素就拿一塊肉要給他吃,那也是環境所逼。就像以前大陸文革的時候,那些出家人他也不是願意還俗,就被逼的要還俗,你不還俗也不行,你就是要還俗,不然你就要被批被鬥,要被鬥臭、鬥垮,像虛雲老和尚就被紅衛兵打得遍體鱗傷。所以我到大陸福鼎,有一位居士大概像我這個年紀,以前在大陸是當紅衛兵,現在我在寺院講經,他要皈依,那間寺院都不讓他皈依。他就找來問我,他說他們都不讓我皈依。我說他為什麼不讓你皈依?他說以前他小時候當紅衛兵去參加打過那個老和尚,還有破壞寺院,這個有紀錄,所以現在不讓他皈依。我說以前錯了,也不是只有你的錯,這也是環境造成的,你現在懺悔就好了,還是可以皈依,佛允許人家懺悔,還是可以皈依。

  這是講到修行,我們這一生想要出三界,這一條戒真的要認真來修。為什麼?我們在生死輪迴當中都是不自在的。我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佛就跟我們講,「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這個我們要覺悟,人在愛欲之中。《無量壽經》又跟我們講,「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你再恩愛的人,再怎麼好的人,你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不可常保,無常,你一定有一天要遠離的,皆當別離。苦樂自當,獨生獨死,你來到這個世間,誰陪你來?你自己來,你單獨來的。你要死的時候有沒有人陪你,我們一起去死?縱然有人陪你,死了也是各走各的。死了,他去哪裡、你去哪裡,互相不知道。所以叫「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受苦受樂都自己要去承當,別人任何人沒有辦法代替,這就是事實真相。

  這些苦怎麼來的?佛經的經文我們要仔細看,愛欲。你為什麼在六道這樣生死輪迴?愛欲。所以《四十二章經》佛跟我們講,「人從愛生憂,由憂生怖,若離愛,何憂何怖」,就是說我們有憂慮、憂愁,怎麼來的?我們有愛,就是貪愛、愛欲。你有憂你就有恐怖,你就患得患失。憂,他就產生恐怖的心理,它的根,你的憂怖,它的因就是愛。所以我們念《三時繫念》,中峰國師也講,「諸苦盡從貪欲起」,所有的苦,根就是從貪欲起來。所以你看我們人將要死的時候,你說哪一個人不恐怖?大家都會怕死,說不怕死我都不太相信。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我也一直講我不怕死,現在愈老好像愈怕死。怕死,你要尋求解決的方法,到時候就不怕了。現在不怕,到時候就怕了,怕也來不及了。所以我們看到人一旦病的時候,在醫院的時候,恐懼心就生起來了。你現在沒有生病,當然人好好的講話都很大聲,你進醫院就不一樣了,再來個開刀房,那你就更恐怖了。然後你就想到我快要死了,這些都要離開我了,放得下嗎?你不會牽掛嗎?你不會心亂如麻嗎?不容易,講不會那都騙人的。講不會是現在,現在都還沒有到那時候當然都不會,我現在不會,我都放下了,到時候是一樣也放不下。為什麼?因為你不懂得什麼叫放下,你要放下什麼?所以你臨命終當然是手忙腳亂。我們念佛人口口聲聲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嗎?真的他就不怕死了,怕什麼?恨不得現在趕快走。他為什麼能放得下?他看破了,他看破了事實真相。這一條戒你修起來,對你了生死就很有幫助,你臨命終保證你不驚不怖,你不會恐怖,因為你愛欲的根拔掉了,它是讓你恐怖的因。

  實際上講,死沒有那麼恐怖,沒有那麼可怕,但是我們心裡會造成恐懼,自己心裡生的恐懼。心裡為什麼會生這個恐懼?因為你有愛欲,你放不下,那你就會有憂怖。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也跟我們講,「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就是讓一個人愚痴、蒙蔽了,蒙蔽了他的心智,讓他沒有智慧。智慧,每個人本來都跟佛一樣,佛為什麼他智慧那麼大,我們怎麼好像沒什麼智慧?因為我們被愛欲蒙蔽,給你障礙住了。你把愛欲去掉,障礙就沒有了,你的智慧又恢復了,就跟佛一樣了。

  離邪行,我們要看《安士全書》。另外要修觀。這個觀有很多種,每個人根性不一樣,像五停心觀,一般講四念處觀,皈依三寶的人都要修,不管你修哪個法們,這是一個共同科目,這後面我們會講到四念處。在《安士全書》的「欲海回狂」,這個我們要常常讀、常常看。如果我們想這一生就要了生死,這個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努力來學習,要把它放下。如果這一生還不想了生死,當然就不用那麼認真了。因為我們念佛雖然可以帶業往生,但是這個煩惱還是要伏得住,伏得住,你臨命終再佛力加持、佛光注照,那才能往生。不然臨命終你會有求,你捨不得,你心亂如麻,佛力就加不上。縱然沒有念佛要求往生,你修這個戒,你會生天,你往生也會自在,你生人天善道往生都會善終,得大自在。這是講離邪行。

  『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四種,智就是智慧。昨天我們也講了,第一個是『諸根調順』,第二是『永離諠掉』,這兩樁事情是我們修行人很重要的。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因為我們諸根不調、有諠掉,諠是吵雜,掉是掉舉,你的心七上八下,心不安。為什麼心不安?有愛欲,那心就不安了。心不能安,你修什麼法門都得不到定。所以天台宗《小止觀》,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小止觀》有「訶五欲」,就是怎麼去排除這些五欲的薰染,讓我們這個欲一直淡化。了凡居士他也寫了一本《靜坐須知》,以前我也買了一本來看,內容上大致跟《小止觀》大同小異,這個我們都可以參考。所以這裡講的是一個原則,我們要進一步知道怎麼修,這些相關的經論還是要來多看才能深入。像夏老居士講「廣學原為深入」,你沒有這些資料,你認識得不夠深,你修學的功夫就不得力。

  第三、『世所稱歎』,這是世間所稱讚、讚歎的。第四、『妻莫能侵』,就是自己的妻女,別人不能侵犯,因為沒有造邪行之因。『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這是說把這條善業迴向無上菩提,後來你成佛的時候就會得到「佛丈夫隱密藏相」,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迴向大致上有三種,第一個「迴小向大」,第二、「迴事向理」,第三、「迴因向果」。迴是迴轉,向是有目標,迴轉向一個目標,你所修的功德、善業,你迴轉要向什麼目標,向哪一個對象。這裡講的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迴小向大。因為如果你不迴向,你修的不邪行的善業你可以得人天福報;如果你迴向無上菩提,你就成佛了,迴小向大。

  接著我們再看下面口業。以上講的這三段經文屬於身,殺生、偷盜、邪行,這三個惡業如果能永離,這個身就具足了三種善業,這是我們身體的行為。下面講的是口業,言語的行為,言語的行為也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我們天天都在講話,講話如果我們不謹慎,往往我們也會造口業。所以口業在三業當中也是最容易犯的,因此《無量壽經》把「善護口業」擺在第一個。一般俗話講,「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所以口也是禍福之門。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句話可以讓你的國家興旺起來,同樣的一句話也可以去毀掉你的國家,就看你怎麼講,可見得言語的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孔老夫子把它列在教學的第二位,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所以我們照《十善業道經》來看,前面三種身的善業是德行,後面四種口的善業是言語,跟孔老夫子排列的順序也有不謀而合之處。這裡第二科就是言語,這我們一般排列的順序是這樣,只有《無量壽經》比較特殊一點,把口業擺在第一個,這是提醒我們講話要學習。我們看下面經文: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三句經文,『復次』,佛又再一次的告訴龍王,也是告訴我們大家。從這個地方開始教我們修口的善業,口業第一個要我們『離妄語』,前面經文看到永離妄語。妄語就是講話欺騙人,講話沒有守信,沒有信用,講話騙人,這個就是妄語。妄語又有分大妄語、小妄語,還有一些比較無關緊要的妄語,比如說一些開玩笑的妄語,那個就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小妄語,就是說小事情,有看到說沒有看到,沒看到說看到了,這些都是小妄語。佛經上講的大妄語是比較重大的,特別重大的就是,在佛門裡面講,特別重大就是未證言證,就是自己還沒有證果,還沒有得禪定,說我已經證果了,我已經得禪定了,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現在還有人自稱他是什麼佛來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別人對他的恭敬供養,無非是想求得名聞利養。他就打了這個大妄語,這個會壞亂佛法,這個罪過就非常深重,不可以打這個大妄語。一般的小妄語,罪比較輕。

  有一次,我也是在華藏圖書館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同修,有一位女眾大概二十來歲,她受了五戒回來,去受五戒,五戒第四條是不妄語。有一天她就跑來跟我講她很困擾。我說為什麼困擾?受了五戒回來很困擾,她說她還沒有去受五戒的時候,她老闆叫她騙客人,她講得很自然,客人都聽不出來。有時候客戶要收錢,老闆就叫她講「我不在」,明明在裡面,她跟人家講不在。她說以前我沒有受五戒,我講得很自然,客人一點都看不出我在騙他。她受了五戒,那天客人來了,老闆說跟他講我不在,然後她就在猶豫,我現在受了五戒,不妄語,到底要老實跟他講還是要騙他?騙他又破戒了,不騙他那老闆會生氣,講話支支吾吾的。結果被那個客人看出來,妳在騙我,一定是在裡面。然後他就衝進去,就把她們老闆找出來。後來她就被老闆臭罵了一頓,心裡很不舒服,來問我怎麼辦?這個諸位,如果你受了五戒,你遇到這個問題,你怎麼辦?你要守這個戒。這個問題我是建議大家讀弘一大師《補釋》,蕅益大師有註《五戒相經箋要》,它裡面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就是看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什麼樣的情形,事情的輕重,這些開遮持犯的解釋有所不同,你才能夠沒有障礙的來守戒。

  這節時間到了,我們休息一下,下面的經文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