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07/6/11  日本東京增上寺  檔名:WD19-013-0008

  「佛說十善業道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頁,我們從最後一行最下面一句看起: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經文接著上面這一段經文,給我們講六道十法界這一切眾生形色種類各個都不相同,為什麼會不一樣?這個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致就是導致,就是心造出來的。你什麼樣的心,造什麼樣的業,它就現什麼樣的相,所謂「相由心生」。我們看人的心看哪裡?你看相就知道他的心。你人歡喜的時候有歡喜的相,你在憂愁有憂愁的相,你在憤怒有憤怒的相,悲哀有悲哀的相。這個就是我們相貌,這個相,都是我們那個心它現出來的。所以你要知道現在這個心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看他的相就知道他現在心的狀況。所以一切都不離心,這個道理是事實真相,就是這樣,我們眼前大家都可以看得到,這個也沒有什麼迷信、不迷信,你睜開眼睛都看到了。這個事實我們明瞭、肯定之後,知道這一切都是心所造的。

  接下來這一段經文進一步就給我們講心,這個學問就大了,佛法三藏十二部講那麼多就講這個東西。那不是要講這麼多,實在講就這一句話就已經把事實真相講明白了,我們聽的人還不明白,所以佛要講很多,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講,講到我們明白為止。所以經才會講那麼多。如果你明白了都不用講了。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有個心,但是什麼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又在哪裡?我們現在講心,第一個我們會想到的就是這裡,這個地方有一顆心臟在這邊跳動,那個就是我們的心。那個心在經典上講叫「肉團心」,那個心是肉團,一團,肉團心,心臟,是我們身體當中的一個器官。善業、不善業是不是那顆心臟在造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我們身體裡面那顆心臟?那顆心臟它會想好的、想不好的,是那顆心臟在想的嗎?

  現在醫學發達,好像有幾個例子心臟移植已經移植成功了。就是有的人他發心捐贈器官,他斷氣之前,他寫了遺囑要捐贈器官,他把心臟捐給需要的人。這個乙的心臟不好,要換一個心,這個甲的心臟移植到乙身體的心,把它移植過來,這個乙他的思想、言語、行為會不會就變成甲那個人?會不會?比如說甲是姓王,叫王大吉,乙姓陳,叫陳清標,然後王大吉的心臟移到陳清標的身體,陳清標會不會就變成王大吉了?他的思想言行、他的生活習慣都變成王大吉,會不會這樣?不會。這個答案就說明了我們能夠思想、想像的不是那顆心臟,對不對?那顆心臟只是一個器官。那有的人就想那這個就是腦細胞,將來科學如果再發達,連那個腦也可以換,那大概也不會變成另外那一個人。事實是什麼?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個器官都不是。

  我們的心到底是,哪一個才是我們的心?大家有沒有去研究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連科學家他都搞不清楚。阿難尊者在《楞嚴經》,有名的「七處徵心」,佛問阿難說,我問你,你的心在哪裡?阿難講了七個地方,都不對,都被佛否定了。這樁事情《楞嚴經》講得最詳細。阿難第一個就想到心在身體裡面。佛說你憑什麼說你心在身體裡面?他說我從這個講堂往外面看出去,看到窗戶、看到外面的樹,看到一些外面景觀,從我這個眼睛裡面往外看,我就知道心是在身體裡面,所以往外這樣看,看出去。佛就給他講不對,如果在你身體裡面,你第一個應該是先看到你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然後看到你那個血脈筋骨,然後看到皮膚,皮膚出來才看到窗戶,窗戶看到才看到外面那個樹。阿難被這麼一問,對!怎麼裡面都沒看到就先看到外面?阿難就說那不在裡面一定在外面,不然就在中間,講了七個。我們這個講座時間沒那麼長,這個搬出來講,大概就講這個心,三十六個小時統統講都講不完。一部《楞嚴經》這麼厚,這是大經,《楞嚴》是大經,「七處徵心」。

  《楞嚴》,以前古印度的人是把它認為國寶,所以中國的法師到印度去取經都藏起來,都沒看到。這部經是印度般剌蜜諦法師偷渡帶到中國來,從水路到廣州帶過來。你要開智慧,我建議大家讀《楞嚴經》,古大德講,「開慧楞嚴,成佛法華」,成佛的《妙法蓮華經》,開智慧讀《楞嚴經》。我們這個可以做我們這次佛學講座的題目,這個題目大家講座完了還可以回家做習題,去找《楞嚴》來看,保證你會進步很多。

  心,講真的,無所不在,心是無所不在,盡虛空遍法界到處都有,不是說在哪個地方、在哪個地方,在身體裡面、在身體外面,或者在中間,它是遍一切處。所以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遍一切處,法身遍一切處,你走到哪裡都有,不是說這裡有、那裡沒有。如果只有在一個地方,那你離開這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就沒有了,那你就什麼也不能想、也不能看了。現在有越洋電話,你為什麼能夠聽到那麼遙遠的聲音?你人飛到太空去,你為什麼還能夠見聞覺知?不管你到哪個世界,心都在,遍一切處,這叫毘盧遮那。心,它不是在一個地方。心長得什麼樣子?下面給我們講,『而心無色,不可見取』。心,像《楞嚴經》七處徵心,佛就是問阿難尊者,他也不問他什麼真心、妄心,不問,心在哪裡?你給我講,你心在哪裡?阿難還找了七個地方。阿難尊者他還是算中等根器,如果上根的人就開悟了。

  我們在中國禪宗史,禪宗二祖,中國禪宗第一代祖師是達摩。達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祖師,第一代是迦葉尊者,第二代阿難尊者,他到中國來是中國禪宗初祖,第一代祖師。到中國來傳禪宗,在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傳到中國來,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等一個傳人,等慧可,二祖。二祖是中國人,達摩是印度人。慧可去給達摩求法,跪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達摩就是不理他,後來他把戒刀拿出來,胳臂砍掉一隻,供養達摩。達摩祖師看看,你這是何苦!你找我到底是為什麼?慧可說:我心不安,求祖師幫我安心。達摩祖師手伸出來,心拿來,我幫你安。現在看到達摩祖師伸出一隻手,大家有沒有看過達摩祖師這個像,伸一個手?伸這個手,他就是慧可問他心不安,請他幫他安心,他手伸出來,「你心拿來,我幫你安」,就是這個像。慧可這時候提起了疑情,過了很久的時間回答祖師,他說:「覓心了不可得」,心找不到。達摩給他講:「與汝安心竟」,我心給你安好了。這個時候他就大徹大悟,達摩衣缽傳給他,回印度去了。阿難尊者他還講了七個地方,慧可根性比阿難要利,他覓心了不可得,大徹大悟,真正找到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正認識了自己。所以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之前,說實在話,我們都沒有認識自己,我們自己本來的面目是什麼我們搞不清楚。我們畢竟不是慧可,如果是慧可,我們讀到這兩句我們就大徹大悟,下面不用再講了。

  佛就給我們講了,「而心無色,不可見取」。心它不是一個物質,你看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接觸不到,你也想像不到,你怎麼想、怎麼想也想不到,你想都落在妄想,愈想就愈遙遠,愈想就愈不對,不可以用想的,你也見不到,你也接觸不到。心它不是一個物質(色),但是一切色(物質)是心現的。很多人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念經,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話不懂,《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懂!看日本的寺院也很多念《心經》,我參加他們念過好幾次,我們念中文的《心經》,然後他念日語的《心經》。念了半天,《心經》也不懂,念了半天,依文解義,「無眼耳鼻舌身意」,有,我有眼睛、耳朵、有鼻子,怎麼說無?怎麼說沒有?不懂它的意思。不相信,日本很多人念《心經》,你去問他,看他懂不懂?不懂,有時候他也會給你講,亂講,胡說八道,亂講一通,愈講你就愈糊塗。

  什麼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講空,什麼都沒有叫空,那小孩子都懂,還要佛去講嗎?佛還要講二十二年嗎?不需要了。空就空空,沒有了,空了,那三歲小孩子叫來他也知道。這個空就是在色當中,色就是空現出來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我這樣講不曉得有沒有講清楚。這樣講有的人恐怕還是體會不到。我們用電視機來比喻,電視機那個螢幕是不是空?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那個色相它能現出來,那相千差萬別很多很多,無量無邊,它都可以現出來。當電視機螢幕,不管什麼相它現出來的時候,它到底是不是空?那個螢幕是不是空?螢幕是空的,那個色相有沒有?有,因為它空才能現那個相,現那個有,這個有它是從空出來的。現在電視機螢幕是空的,現這個影像出來,那影像當中當下它就是空的,但是空,它能現這個相。

  我們再看看這整個宇宙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動物、植物、礦物,有,有從哪裡來的?它從空現出來的。它這個有當中就是空,空當中就是有,空有是不二。因為空,它才能現有。好像這個房子空空,你才能裝東西;你塞得滿滿的,你裝什麼東西?我們從這個比喻,當然也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但是我們可以體會個彷彿,從這個彷彿的體會我們再提起疑情進一步去參,你就會見到事實真相。所以要提起疑情,這個提起來就是你開悟的一個因緣。所以佛門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疑情。大家來聽經,給大家講這個觀念,你第八識有這個種子了,以後有因緣到,你會提起這個疑情,就是你開悟的機緣,你有這個印象在。

  去年我到大阪跟土井法師吃飯,土井法師他們也是淨土宗的,在大阪,我們曾經借他們家的寺,上善寺,做過三時繫念。吃飯的時候講到《心經》,《心經》講「觀自在」,為什麼叫觀自在、觀世音?日本他們也有一個講法,一個故事。後來我就跟他講,我說觀自在是對自己,觀世音是對別人,對自己叫觀自在,對眾生叫觀世音,同一個人。《心經》是講觀自在菩薩,觀是觀照,你提起觀照的功夫,「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修行的關鍵就是觀照,觀照功夫深了,照見。第一個階段是觀照,第二個階段是照住,第三個階段是照見。照見,你看到這個身心世界,五蘊,當體是空,你就度一切苦厄了。所以對自己來講叫觀自在,你度一切苦厄你就自在,你得大解脫、得大自在。你得到大解脫、大自在去幫助眾生叫做觀世音,觀察世間眾生苦難,你都可以去幫助他,叫觀世音。觀世音是他受用,觀自在是自受用,這個我們要明白。

  所以這個要講《般若經》,因為這經文只有兩句話,但是道理很深廣,你要詳細講六百卷《大般若經》,起碼也要講一部《金剛經》,再短也要講一部《心經》,才能把這件事情說得比較清楚一點。但是我們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講一個大概。我跟大家報告就是有一些資訊、資料、經典,你們自己可以去看,看一看你再讀誦這些經典,下次來我們再講,你就會了解、會深入了。所以心它沒有色,所以你不要到身體去找。阿難就找了七個地方,我們不會比阿難聰明,他能夠想出七個地方,我們都還想不到。它不是一個物質,但是它能現色,不可見、不可取,你也不可以去想像。

  『但是虛妄,諸法集起』,「虛妄」,我們看到這一切現象是心現識變,造善、不善就是識,我們的意識心。這個心是虛妄,相也是虛妄,所以《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它有生它就有滅,生滅生滅,生滅相它就叫虛妄相,不是真的。在這個虛妄相當中有一個真的,那個真的它是不生不滅,它本來就存在的,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真心,這個佛學的名詞講了很多,如來藏、清淨心、真如自性、佛性、一真法界,名詞講了十幾個,就是講這樁事情。這個真的在哪裡?真的就在虛妄的裡面。

  所以《楞嚴經》波斯匿王六十二歲了,他常常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清淨心,他說在哪裡?請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給他講,就在你身體裡面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它不生不滅。佛就跟他講:你今年幾歲了?波斯匿王說:六十二歲了。六十二歲頭髮也白了,臉也皺了,皺紋也都出來了,這個身體變化,波斯匿王就說他已經老了,將來他這個身體會有生滅,會生死。佛就問他說,你都還沒死,你怎麼知道你會死?他說因為我這個身體一直在變老。他說我三歲的時候,現在六十二歲,三歲的時候跟十三歲都不一樣,十三歲跟二十三歲又不一樣,二十三跟三十三又不一樣,三十三跟三十四又不一樣,三十三跟四十三又不一樣,四十三跟五十三又不一樣,五十三到六十二又不一樣,他說這個相一直變,所以我知道它會滅,一直老化。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大家都有照相的經驗,你每一年照的相都不一樣。

  他用十年、十年,是一個大的階段。其實十年、十年的變化不是一下子變的。你再給它推尋,一天一天都在變,一分一秒都在變,經典上講的時間更短,剎那剎那在變。人老不是說一下子突然老起來,現在很年輕突然變老,不是,它是剎那一直變一直變,變到一個大的階段,你就明顯看出來。那不是突然這樣變,它是不斷的在變、不斷的在變,沒有停止的在變。所以波斯匿王給佛報告說,因為是這樣,所以我知道一定會死,這個身體一定會滅。

  他說佛講一個不生不滅的在哪裡?佛說就是你的根性。根性在哪裡?他說你眼睛能見,耳朵能聽,鼻子能嗅,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緣,那個能夠緣的那個就是性。所以佛就講你幾歲看到恆河,印度那條恆河?他說三歲,他媽媽帶他去拜耆婆天,去那邊祈福,去洗澡,印度人都要去那邊洗澡、祈福,就看到恆河了。他說你三歲看的恆河跟現在六十二歲看,你能夠看的那一個有沒有變?他說能見的這個沒變,三歲能見,六十二歲能見,但是這個臉不一樣,三歲是小孩子,六十二歲是老人了,但是能見的那個性它沒老,它沒有變,是你身體的器官變了。但是那個性,你身體裡面那個能見的性,那個沒變,那個從來不生,當然它不會滅,它本來就存在的,我們這個身體有生有滅,但是那個性不生不滅。所以這個是見性。

  另外一個佛弟子聽到佛給波斯匿王講六根根性,能夠見的是那個性,眼睛能夠見,他就說我們眼睛好好能夠見,那瞎子他什麼都看不到,他有見性嗎?他性在哪裡?那佛也沒有回答,就叫他去找一個瞎子過來。佛的弟子真的就去找一個瞎子來,把他帶到佛的面前,就問那個瞎子,你現在看到眼前是什麼情況?那瞎子說我看到眼前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然後佛就再問這個問問題的弟子,他說瞎子眼睛壞掉了不能看,他什麼都看不到,他看到的眼前是一片漆黑,他說他看到漆黑就說明他那個性存在,他才能見到漆黑。這個弟子又有問題了,看到漆黑是能見的性,那明明我們眼睛好的都可以看到這些,沒有看到漆黑,他又提了問題。佛就再問他,好,你說你眼睛好好,你可以見到這些,你眼睛好的人,你憑什麼可以看到外面這些東西?後來這個佛的弟子也滿聰明的,有太陽、日月、月光、星星,還有什麼?燈火照明。

  佛就給他講,如果也沒有太陽的光,也沒有月亮的光,也沒有星星的光,也沒有電燈這些光,你現在看到眼前這一切,是不是跟那個瞎子一樣一片漆黑?我們現在晚上我們可以試看看,晚上你在一個黑暗的暗室裡面沒有燈,那真的,我們想一想佛講得沒錯,眼前一片漆黑,跟那個瞎子一樣,你眼睛好好的還是看到一片是漆黑。你是藉這些光才能看到,不是只有你那個眼睛好好的你就能見到這些東西,這個光都沒有了,你也不能看了。你不能看,你那個性有沒有?有。所以你要見到這些是很多條件集合起來的,你才能見。所以你看「但是虛妄,諸法集起」,很多法將它集合起來才現這些現相出來,各種條件合起來的。

  各種條件合起來的,它是一個因緣聚合,這個當中『畢竟無主』,沒有說哪一個人在那邊主宰、在那邊操作,沒有,它是諸法集起,自然就現這個現象出來,就有這些作用,「畢竟無主」。所以這個講法跟一般宗教講的就不一樣,宗教講的是上帝主宰一切,事實真相是畢竟無主,是你自己的心造的。這個當中『無我我所』。我們現在認為的我,我所就是我們身外之物,我所有的,這個也不是真的,也沒有。我們現在講我,我是什麼?我是指我這個身體,這個就是我。「我」的意思是什麼?「我」就是能主宰的意思,它能夠不變,你能夠去主宰它,這是「我」的定義。如果這個東西我們主宰不了,你也控制不了,你也沒有辦法去佔有它,佛就說這個是「無我」。也沒有我所有的,你這個我都沒有了,我所有的那更是虛妄的。像我們身外之物叫我所,我們現在認為的我就是我這個身體,佛給我們講,我們這個身體以及身外所有的這一切,我們都不能夠主宰它,我們也得不到它,我們也沒有辦法去佔有它。所以六百卷《大般若經》講到最後歸納為三句話,「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事實真相就是這樣。

  我們現在的我、我所有的,這個房子是我所有的,所有權狀是我的,是你的嗎?這個錢是我的,是你的嗎?不是。事實是什麼?你暫時有支配、安排的權力而已,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比如說你現在手上有一些錢,你現在你有權力,我這個錢要怎麼用,我怎麼來安排、來支配這些錢,你暫時有這樣的權力而已,事實就是這樣。等到有一天一口氣不來,這一切跟我都沒關係了,這個地球統統是你的也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了。不要等到一口氣不來,我們每天晚上你躺下去睡覺,眼睛一閉,兩腳一伸,呼呼大睡,你白天這一切,包括你這個身體,跟你都沒關係了。大家想想你睡著的時候,你現在在世間有多少錢,房子有多少,跟你相關不相關?不相關。你睡著就跟死人一樣,人家把你抬去放到海裡面你也不知道。你能佔有它嗎?你能得到嗎?你能控制嗎?沒有。所以佛給我們講「無我我所」,我們在世間這一切都是虛妄的。

  明白這個道理有什麼好處?你不會執著、不會生煩惱了,好處就在這裡。不執著、不生煩惱,你就得解脫,你就得大自在,這個利益就在這裡。你不明白這個真相,你會在這個當中去執著、去計較,用心計較,計較到最後是一場空,你什麼都得不到。你那個錢很多,抱著睡覺,也是要死。死了以後,那個錢也不歸你的。所以聰明的人,什麼叫聰明人?像《地藏經》講的,你現在還有支配的權力,你趕快去修善做好事,修福,這個善業會跟著你走,它會引導你到好的地方去。如果沒有智慧的人,他不肯修善,那個錢守得緊緊的,到最後他也都帶不走,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了,身外之物更不用談了,那當然就想到留給兒孫。兒孫如果孝順,要替父母修福,那他得七分之一,就是用父母的錢幫他修福,他得七分之一。如果這個兒孫他不孝,不跟父母修福,他一分都別想得到。如果兒孫再比較厲害的,在那邊爭財產打官司,那就造罪業。聰明人趕快修!所以《地藏經》講,趁你現在身體還健康趕快修,分分己獲,你每一分功德都自己得到,這個業你帶得走,這些有形的物質你帶不走,你的身體你都帶不走。所以我們趕快修,聽佛的話就沒錯,不要聽自己的,自己迷惑顛倒。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我們看了也不好講,就自己的親戚朋友你都不能夠去講,因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勸他趕快去做好事,他說你在動我的什麼腦筋?像我二舅,我那個表哥,我二舅死了,我們都不敢去念經,我二舅的大兒子嚇得要死,我們說要去跟他念個經結緣,他說不用不用,統統不要,統統不用。他為什麼那麼怕?他說這一趟,自己人更不好講話,跟外面的人還可以殺價,自己人來念一念,到時候獅子大開口,不曉得要給我要多少錢,乾脆他給你說我們都不用念。我們只好在道場給他立個牌位。所以自己的親戚我們更不敢去跟他念,怕增加他的壓力,我們學佛要慈悲一點,不要給人家增加壓力。念了半天,我們是不要錢的,還倒貼給他,他還怕。我們還自己帶便當去,他還害怕。還有帶了一些同修來,帶愈多他就愈怕,一個不曉得要給我算多少錢,多一個就算多一個的錢,更怕!我那個舅舅對我們很好,我想去報報恩都不行。他財產留給他兒子,可憐!又不能講,講了他也不懂道理。到時候他說你現在出家了,他看到我,他說你現在改行了,這一行不錯,現在這個都不用繳稅金的,現在這一行最好賺,他說我也曾經想過要去幹你這一行,跟我講這個話。下面,我從此不再踏進他家一步了。你說這樣我還能夠講什麼?自己的至親你都度不了,看哪一天跟他有緣的人去度他。

  懂得修的人他就,後面經文會講蘊、處、界,你愈修,將來你在另外一個環境,環境比現在更好,得到的身體比現在更好。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拼命的修,一分一秒都不肯放鬆。不懂得這個真相,他不知道去修,抱著那個錢一點用都沒有。

  我們道場大護法胡居士,她的舅舅,她爸爸以前在台灣開遠東航空公司,她爸爸死了,兒女就分財產,然後她媽媽也有分到一些錢,在生病的時候在醫院插了很多管子,兄弟姊妹,她的姊妹沒學佛,要急救,她一個人也不能跟大家公然對抗,還好她學佛,盡量要替她媽媽修。然後問我,她媽媽現在這樣怎麼辦?怎麼替她消業障?我說根據《地藏經》講,替她修福,在這個時候要在三寶裡面種福效果最好,給她印經、造像,做弘法利生的事情,用妳媽媽的錢做對她幫助最大。她媽媽的錢都她舅舅在管,然後她就叫我去印一本經,台幣八十幾萬。後來我就把估價單給她看,然後她拿著估價單要向她舅舅請款。她舅舅說,妳媽媽的錢基本上要妳媽媽自己簽名,我才可以給妳。那講那個話不是等於沒講嗎?她媽媽躺在那裡,眼睛都睜不開了,她還能簽名嗎?一口氣不斷,就是躺在醫院,妳都一點用都沒有了,兒女要替她修福都有困難。後來我說還是妳自己掏腰包,妳自己拿出來,妳媽媽也有七分之一,妳為她修。如果用她的錢,七分統統她自己得到。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無我我所,這個身體不是我,我們身外這一切也不是我所有的,只是暫時讓我們有安排使用支配的權力。說真話,我們在世間這一切,包括自己這個身體,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縱然你有個所有權狀,那也只是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你在任何一個國家,在日本叫永住,在美國、澳洲叫永久居留,你在地球上哪一個國家哪一個能永久居留?有一天就要死了,還永久居留?死了到哪裡去都不知道,有永久居留嗎?沒有,什麼永久居留?暫時居留,有的時間長一點,有的短一點,就這樣而已,什麼永久居留?哪有永久!哪裡是永久?說真話,西方極樂世界,修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是永住居留,釋迦牟尼佛說那裡才是永久居留。在娑婆世界、在十法界沒有永久居留,都是無常的,這個身體沒有我了。

  你說這個身體是我,那你說哪一部分是我?你說眼睛是我,如果你眼睛挖掉了放在那邊,那個眼睛會不會再看?不會了,那個眼睛不會看了,放在那邊就是一個東西而已。有人車禍了,手被車撞斷飛到那邊去,那個手掉在那邊,這個手分家了,那個是不是我?那隻手是我的,你已經不能用了。身體你去檢查,哪一樣是你?你冷靜去看一看,想想佛講得對,無我。這一切是諸法集合起來,暫時這個現象、這個作用。哪一天這個緣散掉了,分解掉了,這個相就沒有了,有生有滅。但這個當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那個就是心。

  所以下面講,『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雖然各個人隨著自己造的善業、惡業,你所現的這個果報不相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而實於中就是而實際上在這個當中,沒有一個人在那裡造作,沒有一個人在那裡操作,沒有。不是上帝在操作,也不是閻羅王,也不是佛菩薩,沒有。沒有,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下面兩句就給我們講出這個道理。

  【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故一切法』,所有一切萬法,精神的、物質的一切一切全部包含在裡面,這現象怎麼產生?為什麼會這樣?『皆不思議』。我們讀大乘經典都會讀到「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大家讀《無量壽經》、《彌陀經》,其實這句話佛就給我們交代清楚,但是我們還是不懂。我們讀《無量壽經》,阿難尊者就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天人有空居天、地居天?每個世界都不一樣,有的世界很平坦,有的世界高山、坑坎很多?有的人飛行,有的人不能飛行,這一切一切是怎麼樣產生的?佛講了,「不可思議業力所致」,跟我們這部經講的,身造善、不善業力所致。業力是不可思議,你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四個字,你不可思、不可議。思就是用你的思想去想,不可以,你也不可以用你的言語去議論,就是禪宗講的「言語道斷」就是不可議,「心行處滅」就是不可思。你只要不可思、不可議,你就明白了。你現在偏要思又偏要議,你就愈搞愈糊塗,愈不懂,你怎麼想都不對。你不可思議,你就明白了。你明白,那你要告訴人家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也是跟他講不可思議。你看海底那個鯨魚,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長得奇怪怪的,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這一句話就給你事實真相講明白了,我們要參就是參這一句,這一句參透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宇宙人生事實真相你就見到了,你就叫成佛了。所以「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這一切的形成是你不可思議業力造成的。

  『智者知已,應修善業』,「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什麼是有智慧的人?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的人就叫做智者。我們學佛的人,你明白這樁事實,那你就有智慧,你知道這個原理、這個道理,這一切法都是不思議業力所致的,自性如幻,它沒有自性,它是很活潑的,可以變動的。如果都不能改變,那還談什麼改造命運,命運都是固定的?你命運都不能改造了,你還能成佛嗎?當然不可能。我們知道這個道理,成佛都可以了,那改造個命運有什麼問題呢?肯定可以達到。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這一樁事實之後,知道之後應該要修善業了。那不知道,他不懂得修,那當然沒有辦法,他不知道要修。你知道了就應該要修,知道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心所現,自己所造的,你要造善或者造不善,都由你自己決定。佛只是把這個事實,這個理論、方法、境界,給我們說清楚。說清楚,我們聽明白了,應該怎麼修,你自己就要知道。明白之後,當然應當修善。為什麼要修善?修善你後面才會有好的果報。

  所以『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你修了善業,你將來所生的,你往生的地方,「蘊」就是五蘊,「處」是十二處,「界」就是十八界,這個不能詳細講,這個簡單講就是我們整個身心世界,依報、正報這個環境,你正報的身體,依報是住的環境,這個就叫「蘊處界等」。你修了善業,那你將來往生的這個世界、這個環境非常美好,你的身體也非常端正,看到的人都很喜歡你,不會討厭你,你相好莊嚴,住的環境也好,身體也好,體質也好。所以我們要改善我們生活品質就是要修善業。你要改變地理風水也要修善業,不要一天到晚去找地理師看風水,如果不修善業,找了再好的地理都沒有用,到最後還是被破壞了。所以有很多人他不明這些道理,都是從外面去求,求不到。你怎麼去找,找好的地,你也找不到。縱然找到了,你心不好,到那邊地理也會變不好,變壞了,會破壞地理環境。所以我們到一個地方,知道這個地方人心的善惡,看看這個環境也知道這裡的人心好不好。如果你看看這個地方環境很好,就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心很善良,所以他居住的環境也好,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到一個地方,或者到一個人的家庭,看看他們這個家的樣子,也知道他家的家道是興、是衰。我們根據這個原理原則就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我們要生到一個好的環境,得到好的身體,你就修善業,這就對了。

  接著下面佛再進一步的舉出現場從佛到海底眾生這個身體來做進一步的說明。我們看經文: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就是教我們『觀佛身』,觀佛的身體、身形、身相,這一段經文也有觀想念佛跟觀像念佛這個道理在。觀,我們要特別留意這個字。佛經裡面講「觀」這個字,講觀照、觀察、作觀,觀就是要我們離開分別執著,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然後去觀。觀佛身,這個詳細的理論在淨土三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到第十二觀都是講「觀想念佛」,第十三觀叫「觀像念佛」,十四、十五、十六講三輩九品,第十六觀講「持名念佛」,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方法叫持名念佛。所以念佛四種,第一種「實相念佛」,跟禪宗參禪一樣,那個比較高難度。觀想念佛難度也很高,第一觀是最容易,愈往後境界愈微細,觀想難度就愈高。第十三觀,觀佛像,彩畫的或者雕塑的佛像,這就比較方便了。觀想觀成就了,你現在就見到極樂世界,見到佛了。心要定,得禪定,心定了,觀才會成就。心要細,心要定,這個比較難。觀像比較容易一點,有個像給我們看,彩畫的或者泥塑木雕的。但是這個雕像要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畫出來、雕出來。所以《大藏經》有一部經叫《造像量度經》,它是造佛像的規格,它的標準,佛的耳朵要怎麼畫、要怎麼雕,鼻子、頭部、手腳,要符合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實在講,報身佛的身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像我們念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那是報身佛的相,那我們觀不起來,我們想像不到,境界太大。但是佛應化在我們世間,用人間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我們凡夫還可以觀。但是現在有很多人畫佛像,畫得跟人一樣,有一些藝術家他畫佛像,他就憑他自己想像,他沒有按照《造像量度經》的規格,他說哪有一個人耳朵那麼長的?他就耳朵給它畫得短短的,他說看到短短的比較多。這個手沒有過膝,他手就短短的,不然那個手就肥肥的。畫的那個相,我們看一看,那不是佛像,那是什麼像?那是人像,把佛像變成人像。

  佛這個相是古代印度最好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古代就在人間最好、最富貴的相。這個在佛學辭典,每一相都有它的名詞。佛為什麼他身會得到這樣的一個相?他是修什麼因得到這個相?這個因果也都有說明。比如說佛的舌頭伸出來,他舌頭伸出口外,它可以像扇子這樣展開,把整個臉蓋住。這是一個果報。為什麼他的舌頭會這樣?佛說他生生世世不打妄語,所以他有這個果報,「廣長舌相」。一般講就是你連續三生不打妄語,你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有一年我到美國費城去講經,有一位居士他就把他兒子叫來,叫他兒子表演給我看,他兒子舌頭伸出來舔到鼻子。他說你看,悟道師,我兒子三生不打妄語。我真的看到他兒子舌頭伸出來真的舔到鼻子,我說你是真的三生沒有打妄語。所以每一相都有它的修因。所以這個叫因果。

  在《觀無量壽佛經》教我們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觀像,我也是建議大家盡量找比較符合標準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就看那個像,觀那個像。所以《觀無量壽佛經》給我們講,「但觀佛像得無量福」,你觀那個佛像你會得到無量的福報。這個道理就是念佛成佛的道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淨土宗跟密宗叫做果地教,從果修因;其他大小乘佛法叫因地教,修因證果,那果地教當然殊勝。過去黃念祖老居士他也修過密宗,修禪、修密、修淨土。他也講了一個比喻,他說因地教的法門修因證果,他就用做饅頭做比喻,饅頭,我們知道饅頭是麥去做的,你要吃一個饅頭,你要找一塊地,你要去找一個麥的種子來種,然後給它加工、施肥照顧,等麥長大收割,然後再把它磨成麵粉,然後再去做,再去蒸,才吃到一個饅頭。這個就是修因證果,你要吃一個饅頭,它的過程是這樣,這個叫因地教,你修因然後證得這個果報。那什麼叫果地教?你要吃一個饅頭,你自己不用從因開始,現在已經有人做一個現成的,你花個五塊錢、十塊錢去買一個,你就可以吃了,不用自己去種。有人做現成的,他做好了,他做現成的,在那裡賣,你自己花個十塊、五塊買一個回來吃就可以了。這個叫果地教。

  我們現在凡夫,我們還沒有成佛,阿彌陀佛他成佛了,就等於阿彌陀佛他饅頭做好了,那我們現在也想要成佛,我們也想要吃這個饅頭,阿彌陀佛說我們這邊已經做好了,你只要來就可以享受現成的。那要怎麼來?從果修因,「果徹因源,因該果海」,它這個方法就叫你直接念佛,然後你從因地凡夫心就去感受果地佛的氣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給我們講,「如染香人,香光莊嚴」。一件衣服沒有香味了,你給它放在檀香櫃裡面放個半個月、一年,拿出來它就香了。接受薰染,你念佛就是接受佛氣分的薰染,薰薰薰,不知不覺你凡夫就變成佛了。這個叫果地教,這個叫「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你現在看佛就是在作佛。所以《觀無量壽佛經》給我們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什麼是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你本來是佛,你現在要作佛,當然可以作佛。那怎麼作?念佛。所以你念佛的時候,你念念念念念,當你妄念都放下了,你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你這個時候就在作佛了,這個時候你就是佛;等一下不念佛了,胡思亂想,又在作眾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