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仁王護國經大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15/5/6  日本埼玉縣熊谷市Heritage Hotel  檔名:WD15-006-0011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我們接著上一堂課,《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大意簡介。我們學習到「結願」,就是總結大願,講到「建宗廟固根本」是所護,「弘佛教啟正智」是能護,能護、所護。宗廟祭祖是祭祀祖先的。祭祀祖先,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優良文化,大家認祖歸宗,自然他就是一體的、一家的,不必要再講什麼團結。團結就是說外人,比如說外國,大家要團結,不同的宗教要團結,像美國、澳洲,很多國家民族(不同的民族)移民過去,大家住在一起,不同的族群,那要講求團結。如果自己的民族就不需要講團結,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家、一體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現在一家人,不要說一個族群不團結,就連自己一家人都不團結,兩個夫妻都要鬧離婚,這就是沒有學習倫理道德教育的關係。

  所以現在這幾年香港,在台灣,現在大陸也都在恢復祭祖。過去是每一個族姓,每一個姓氏它有個祠堂,姓林的、姓陳的、姓劉的,每一個族姓它都有個祠堂,子孫到祭日的時候,每一年,比如說清明、中元、冬至,春秋二祭,大家都會到祠堂去祭祀。現在祠堂沒有了,沒有,現在我們老和尚提倡萬姓先祖,各個族姓大家一起在一個地方來祭祀祖先,現在用這個方式。所以香港從二O一二年開始,二O一二年辦一次祭祖,二O一三年辦二次,二O一四年就辦三次了。現在每一年老和尚提倡辦三次的祭祖。新加坡傅來成居士,我也建議他們,我說你們那邊是華人執政,你在新加坡辦祭祖可能會好一點,比馬來西亞、印尼要好一點。所以我建議,這次他們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棉蘭淨宗學會何會長也有來,我有跟他們建議,我說你們三個國家的華僑大家合作,明年八月在新加坡祭祖。現在新加坡已經拿一些錢給我們替他買鐘、鼓,買那些東西,香港支援祭祖人員。這樣華僑在海外可以凝聚,可以凝聚大家的力量,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個作用很大,也很值得提倡。我們沒有忘記祖先,我們這個族群才不會滅亡。因為你祭祖沒有教下一代的子孫,恐怕到我們這一代下面就沒有了,下一代就不認識祖先了,就沒有了,這個族群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祭祀祖先,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李師公雪廬老人在《論語講記》講到《論語》這一句,這一句出自於《論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他解釋這個。他說祭祀辦得好,就不用警察了。大家去想一想,這個話是多麼的重要!可見得祭祀不是小事。上午跟大家分享,祭神如神在,祭他就得福。所以在五禮,古代五禮:吉、凶、軍、賓、嘉,祭祀屬於吉禮,祭天、祭地、祭鬼神,祭祀是第一個吉禮,吉祥的。因為你祭,你就得福。但是祭要如理如法,你才得福,不如理、不如法得不到福報。像我們做法會一樣,不如理、不如法得福就很少。所以宗廟有它教育的作用,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凝聚家族,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協助。

  在幾年前,中壢善果林劉林長,他們劉氏家族在中壢,善果林請我去帶大家共修,很多年。他的一個堂弟在圖書館出家,但是他們堂兄弟以前都不認識。因為家族如果沒往來,久了,不認識了。後來有一次,他也回去,他去美國住了十幾年,有一次回到台灣,他們那一年剛好祭祀,劉林長跟劉夫人他們都去拜他們的宗廟。師弟悟和師,他那次也回去參加了,過去都沒有參加,那次參加了。參加,他們就認識了,你是我們族親,後來他們談起來才知道他們是算堂兄弟。劉林長叫劉義雄,義就是忠義的義,意義的義,悟和師弟他叫劉義熀。我說:你們是義字輩的。他們去拜了才認識。認識之後,我說:林長,你自己的堂弟出家了,我現在很忙,佛堂請他回來給你帶動帶動。現在請他回去帶動。所以宗廟有固根本,它很重要的。在海外的華僑,我是看到馬來西亞的華僑他們對這個就比較重視,馬來西亞傳統的廟宇,這些傳統都還保存非常多。特別保存文字,有一千多所華校,這是在全世界華僑,馬來西亞的華僑算是最重視自己祖宗傳統的文化的。所以我也建議他們合作來辦祭祀祖先,可以團結東南亞這些華僑。

  接著,「倡文言同堂室」,倡就是提倡。你看三十七年前,我們淨老和尚他就提倡文言文了,其實提倡得還更早。倡文言,共同一個堂室,室是最裡面的,在中國古代講家室,室就是房間,進入廳堂,再進去就是房間,登堂入室,提倡文言才能登堂入室。我們現在看到老祖宗的《四庫全書》,我們看不懂,因為都是文言。現在大陸提倡簡體字,更看不懂,字都看不懂,那就沒有辦法去理解裡面的內容。因此我們淨老和尚現在積極的推廣漢字、文言,積極推廣。積極推廣也是響應英國湯恩比教授當年在世提倡的,響應他的提倡,等於說把他提倡的給它落實發揚光大。文言,我們念文言也不難。現在很多人他不懂,以為用白話不是很好嗎?大家比較容易懂,念文言大家不懂。老祖宗把文言,文跟言,他給它分開,就是講話跟文字分開。語言它會變,但是文字、文言它不變,所以彼此溝通可以用文字來互相交流溝通。

  我聽我們淨老和尚講,湯恩比教授講,他舉出一個例子,他說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他在世的時候,上個世紀,一九七O年代,那個時候大陸正在鬧文革的時代,一九七O年,他就提倡將來這個世界社會要恢復秩序,必須提倡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當時很多人對他質疑,人家中國正在要把那些孔孟(要打倒孔家店)恨不得把它徹底消除,你還在說要提倡這個,人家就覺得他是不是有問題。人家中國人他都不要了,你外國人還在提倡這個,很多人就覺得很奇怪。人家中國人都認為那個不要、不好,你還在提倡,當然受到很多人去質疑。他舉出一個例子,他說中國的文字是人類可以共用的,地球人類可以共同互通信息的。用寫文言、寫字,兩個人都看得懂,而且不會有誤差,百分之百不會有誤差。

  這個事情,我在日本也得到一個證實。中西隨功法師,大概幾年前(二OO四年),我們到京都去辦江逸子老師的「地獄變相圖」的畫展,也是師父老人家交代我去辦的,叫我去辦畫展,我們就坐電車到京都。那次我到東京,到東京,跟他坐電車到京都。他坐在我旁邊,他講的話我也聽不懂,我講的他也聽不懂。旁邊有個同修很發心,他說:他要來翻譯。中西他說不用翻譯,他就拿一張便條紙,他拿一張給我,他一張,然後用寫的,寫漢字。他寫他幾年幾月生的。我看就知道,漢字我看得懂,你是問我什麼時候生的?我寫我幾年幾月生的。他拿給我,我拿給他。所以中西說:我們不用翻譯,我們用寫的。日本他有用漢字,我們還能交流。而且到日本來,很多交通標誌都是漢字,你不會講日本話也不會迷路,因為看字我們就知道,你坐到哪一站,這個也方便。

  所以那一年(二OO二年),老和尚到韓國,他說現在韓國漢字都改掉了,以前有漢字,以前越南、韓國都有用漢字,現在統統去掉了。所以到韓國就是到了外國。到大陸感覺非常陌生,因為都是簡體字,看起來不親切。到日本還到處看到漢字,感覺好像回到自己國家一樣,因為有親切感。所以現在老和尚年紀這麼大還會來日本,也是他看到日本這個國家保存中國傳統的文化保存得非常好,在中國都找不到的,可以來日本找,還找得到資料。這是它的功德,它保存的功德。我們現在做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中峰國師的資料都在日本,都在東京博物館。我怎麼知道?有一次我看台灣聯合報,它有報出來。日本有拿出來展覽,中峰國師的東西,它有照照片,那個時候我沒有把它剪下來,它展完了,他就收進去了,我們要去看也看不到。台灣報紙有照相,我才知道原來連中峰國師的東西日本都有保存。

  文言,我經過這次跟中西的交流,還有聽老和尚講湯恩比教授講的話,我一直在想。我每次去大陸,在北方現在的方言就比較少,基本上大家都講普通話。到南方,從江浙一帶,安徽、廣東、福建,方言很多,特別廣東、建福方言最多,光一個福建省就很多種方言。我聽大家講(聽當地人講),像在浙江、安徽,他們說以前隔一個村,這個村,小小的地方,隔一個村,這條溝跟那條溝講的話就不一樣,好像去到外國一樣。我一九九O年第一次離開台灣到大陸,那個時候要到香港轉機。去到香港,人家也不講普通話,都是講廣東話跟英文,好像去到外國。還好香港還有正體字,跟台灣一樣,看招牌看得懂,講話是聽不懂。

  後來我就在想,古時候的人難道他那麼厲害,所有的方言他都懂嗎?不懂,他怎麼做生意,怎麼交流?我去想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現在你到福建,比如說福州的話跟福清的話又不一樣,福清的話跟福鼎又不一樣,他們怎麼交流?講話,你聽不懂,我也聽不懂,怎麼辦?我想老祖宗的文言,應該是像我跟中西這樣,用寫的,不然他怎麼交流?以前也沒有語言翻譯機,現在才有,他怎麼交流?方言那麼多,肯定是靠文言互相來交流傳遞信息,靠文字、文言。當然國家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語言,每一個朝代應該都有制定。現在我們制定的是北平話,現在叫北京,以前叫北平話。我是聽說,沒有去考證,說滿清推翻之後中華民國成立了,然後那個時候投票,投北平話做國家的語言還是廣東話,聽說差一票,如果多一票,我們現在都要講廣東話了。所以現在講的就是普通話,普通話台灣講叫國語,叫國家共同使用的語言。這是講到文言。文言,現在我們佛教的經典用文言來翻譯是比較簡單的文言,不是古代那種很深的文言。很深的文言,我們去看《古文觀止》,那個就很深。佛經就是以前法師也考慮到普及,所以他翻的文言就是比較淺顯的文言,大家讀了很容易懂,這樣的文言。

  現在,大概十年前,台灣有法師他提倡把《佛說阿彌陀經》翻譯成白話,翻很多部經典都翻成白話。他覺得能翻白話,人家看了比較容易懂,那個時候印很多出來,翻成白話。我看了看,沒味道,看不下去,也太麻煩、太囉嗦了。翻成白話,我們要拿來讀誦也不好讀,讀也不順暢,又比較長,又比較囉嗦,意思又不圓滿。後來印出來流通沒多久,也就好像沒有人再去讀了。因為白話翻出來,它意思很簡單、很淺,看一遍就知道,沒有人會想再看第二遍,因為沒味道,沒意思了,因為都知道了,就是這樣。就像看報紙一樣,看一遍,你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就沒味道了。不像文言,文言的功能,它就是你每一次看你的體會、你的悟處都不一樣,而且方方面面,它不是只有單方面的。所以文言它是活的,白話是死的,用一次就不能用。好像我們這個杯子一次性的,用完就要丟了。這個可以一直用,重複的使用,不一樣。所以台灣翻譯白話經典,到最後就也不流行了,大概接引初機,人家看個一遍、二遍,他也就丟了不會再看。像我們做法會《三時繫念》,一天要念三遍,大家每一遍都念得津津有味。你不相信,你換翻成白話來念看看,我是念不下去,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不知道。

  所以文言它的功能跟白話是不一樣的。這是中國老祖宗發明語言文字的一個特色,全世界沒有的,語言跟文字分開。我們要感恩老祖宗,幾千年前寫的事情、記錄的事情,說的意思,用文言記載下來,傳到後代不會有誤差,百分之百的可以理解。所以你懂得文言,你去讀古書,讀二、三千年的古書就跟面對面交流一樣,意思不會有錯誤偏差,不像其他的語言文字看不懂。有一次我在台灣中國時報看到一篇文章,有一個先生寫的,他說英文,你沒有懂二萬五千個單字,你看不懂紐約時報;中文,你只要二千五百個漢字,你就搞定了,差十倍。英文,你沒有懂得二萬五千個單字以上,紐約時報你看不懂,但是漢字的單字,你二千五百個字就可以搞定。所以老和尚現在積極要去提倡漢字、文言有他的道理。「倡文言同堂室」,這是三十七年前他老人家寫的,現在到晚年,他現在還積極在提倡,可見得是多年的心願,這是我們所要護的。

  我們再看最後「偈」。願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偈就是偈頌的偈,「人間淨土須忠孝,心地功夫在聖賢,佛化堅城能護國,此經三寶付仁王。」這個偈頌,這首偈是講這部經在人間來弘揚,首先能夠成就人間淨土。現在台灣有很多寺院道場提倡人間佛教、人間淨土。提倡人間佛教、人間淨土,要怎麼樣才能真正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有忠孝這個教育,教忠,教孝。如果這個人間的人都不忠不孝,這就不是人間淨土,是人間的穢土,穢就是污染很嚴重。所以要實現人間淨土,必須提倡忠孝節義這個教育。現在就是不提倡這個,所以人心受到嚴重的污染,環境的污染是人心污染製造出來的,我們要達到人間淨土,不從這個地方下手不行。

  所以,昨天我看了陳大惠老師訪問謝總,他在那邊真的也是表演人間淨土給我們看。那邊他每天放生,放很多,很多牛要被宰殺,他放生。那些動物被放生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遠離恐懼,無畏布施。救濟窮苦,教化人心,他是很實際表演什麼叫人間淨土給我們看,我們要去學習。辦道德講堂提倡忠孝仁義,把人從惡人教成好人,我們現前就能實現人間淨土。謝總他那一塊道德講堂黃河慈善福利會,那個地方,他那一塊是人間淨土,進到他那一塊的磁場就不一樣。希望我們地球上多推廣道德講堂,讓這個地球成為人間淨土。

  「心地功夫在聖賢」,心地功夫,什麼叫心地功夫?心地功夫就是在於聖賢的教育。如果沒有聖賢的教育,也就沒有心地功夫了。下面講,「佛化堅城能護國」,佛教化,接受佛陀教育的教化,這個城就堅固了。古時候保護一個國家,他有做城牆,抵禦外面的侵犯,把這個教育形容比喻好像很堅固的一座城池,能夠保護一個國家。外面的城池再堅固,如果人心壞了,人心這個城牆崩塌了,外面做得再堅固都沒有用。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真正護國就是人心改善了。

  所以謝總,聽他講他辦道德講堂也是很多有趣的事情,人家去質疑他,說他這個有問題,很多質疑。他說:如果你一個好人進來,到他這邊出去變壞人,他這個真的有問題。現在是一個壞人進來,讓他回去變好人,能夠知道去孝順父母,跟家人和好。他說:這樣懷疑我是有問題、有什麼企圖,這個就很冤枉了。現在的人,也說明他的頭腦思惟沒有聖賢的教育真的就很麻煩,把人教好了,他還去障礙他、去反對他,他的果報就註定要去承受那個惡報了。所以教化是最重要的。

  現在傳統文化的復興得到一線的曙光,希望明理的領導人來帶動、來護持。「此經三寶付仁王」,經典、三寶,包括我們現在淨老和尚提倡的傳統文化,都要仁王來護持,仁王就是國家領導人。第一個要讓國家領導人他明白這個、認識這個,他才知道去護持。國家領導人,如果他自己不認識、自己不明白,他怎麼知道去護持?不知道護持,往往聽到一些負面的,以為這個是不好的就去給它障礙,這就變成國家的損失了。所以現在國家在大陸上有政協(有政治協商),應該有擔任這個職務的同修要多多反應正面的給上面的人知道,不然他接收的都是負面的,正面的信息都沒給他,往往會誤判。所以這個要付給仁王他來護持,才能推廣,才能普及,在民間做的畢竟還是很有限。如果國家領導人來帶動,它不但是普及中國,會影響到全世界,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個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前面本經大意,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就進入我們經典裡面的大意,每一品,一共有七品。我們看「序品大意」。我們先看「甲、經開三分」,「序分—述經中發起之由序、序品是證信序證明是法可信,發起序發起此經之因由」。佛經每一部經都有經開三分,經開三分是古代高僧道安法師他分的,分三分,就是講經把一部經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序分,敘述經中發起的由序、由來,序就是一個開端的意思,叫端序。序品裡面有兩種,第一種是證信序,就是我們經文一開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哪裡,與多少大眾,這六種成就。證信序,證明這部經是佛講的,阿難親自聽聞記錄下來的,不是聽別人講的,也不是自己去編的,取信於後人。佛要滅度之前,阿難尊者請教釋迦牟尼佛,佛涅槃了,不在世了,佛一生講的經記錄整理成文字,每一部經一開頭要安上什麼文字才能取信於後人?讓以後學佛的佛弟子,他不懷疑,他能相信,這部經真正是佛講的。佛就跟他講,一開頭就是「如是我聞」,把這個六種成就,一時佛在某某地方,跟哪些人在一起,好像我們開會記錄一樣,有時間、有地點、有大眾,這個叫證信序。發起序就是發起此經的因由。證信序都是一樣的,證信序六種成就都是一樣的。所以證信序又叫通序,通就是通用的,共通的,每一部經都一樣。發起序,因為每一部經發起的因緣不一樣,佛弟子問的問題也不一樣,當然佛解答的也不一樣;還有,大部分的佛經都是有佛弟子或者其他宗教的領導來請問;另外,還有無問自說的,就是沒有人請問,佛自己就主動說了,這個叫無問自說。所以每一部經發起的因緣都有不同,這個叫發起序。這部經是十六國王發起的,問佛怎麼才能保護國家,讓國家沒有災難,避免天災人禍?像前面我們講「講經因緣」也是發起序的一種性質,也是發起序,是什麼樣因緣發起來講這部經。我們現在請法師講經也是有一個因緣來發起的。

  下面,第二個部分,「正宗分—顯一經正義,觀空品以下六品」。觀空品是正宗分,這是顯示一部經它的正確的意義,正義就是它的意義是正不偏的,這是觀空品以下六品,就是正宗分。古大德也把序分比喻作好像人的頭、五官,你看到這個序,看到這個人的臉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樣的,是賢愚不肖,還是什麼樣的人,好像人的一個頭。正宗分就好像我們人身體主要的部分。

  「流通分—囑付弘揚流通普利今後,即囑累一品。」最後一品是流通分,就比喻好像人兩隻腳走路,流通,要流遍到十方。所以序分,像人的頭、面、臉;正宗分,人主要的部分,身體;流通分,像兩隻腳。正宗分主要講的是觀空,在觀空,因為佛法,般若真空,這個空跟我們一般理解的空是意義不一樣,我們要了解正確的意思,不能誤會,所以這個講了六品。這是主要的部分,正宗分,主要的部分。流通分,就是大家明白了,要普遍去流通,利益眾生。

  好,我們再看乙。「甲、經開三分」,我們簡單介紹到此地。我們看「乙、仁王護國大會勝況—六種成就證信(實踐教育救國會議)。」好像開會一樣。下面就是六種成就,證信序。我們看下面,「一、信—如是—結集經時阿難白眾如我所聞當如是說」。如是是結集經典的時候,阿難白眾,白就是對大家報告的意思,我們現在大陸叫匯報。這個字不念白,我們現在都念白,這個是破音字。下對上叫白,上對下叫告,上面師長對晚輩講話叫告,我告訴你;下對上叫白,白言,稟白。白,它是指顏色。白,它是一個動詞,就是報告,現在講報告。如我所聞當如是說,他說我自己親自聽釋迦牟尼佛講的,沒有多講一分,也沒有少講一分,沒有加我個人的意思,這叫如是。

  「二、聞—我聞—結集必親聞佛說顯法有所宗」。親聞就是親自聽的,不是聽人家轉述的,聽人家轉述或許會有一些出入,自己聽說的就不會有誤差了。阿難他記憶力很好,記憶力非常好,所以他聽過一遍他都不會忘記,好像錄音機一樣,的確他有這樣好的記憶力。所以如是我聞是表信、聞,六種成就的兩種。

  「三、時—一時—師資道合說聽始終之時(佛六十六歲一月八日說此經)」。這個地方有標出來,佛講這部經的時候,他是六十六歲,時間是一月八日。時間的一月八日,都是用我們中國的算法,古曆的算法,是算農曆的。佛經為什麼沒有把確定的時間列出來?這個地方有標出佛六十六歲一月八日說此經,為什麼不把年月日放進去,要用個一時?一時,它有表法的意思,就是師資道合說聽始終之時。一時,它是活用的,也就是說明這部經不是限定在某一個時候、某一個地區可以,是任何時候、任何地區,任何一個時候、任何一個地區都適用。如果把年月日放上去,我們一看,這個過去了,我們現在學這個已經過時了,不合時宜,我們感覺就會這樣。如果一時就是什麼時候都可以,什麼地點也可以。所以一時有這個作用。

  最近有同修用光碟做三時繫念法會,現在很多人拿我以前去天目山做的,或者其他地方做的,或者在台北做的,疏文都有念,公元幾年幾月幾日,在什麼地方。同修說:我們在家裡放,那個時間都不對,地方也不對,他們做了好像怪怪的。所以現在同修(福州的劉董)發心要護持,請我再錄一個通用的。錄一個通用的,那個時間我念就念一時,念一時,你什麼時候都可以用,你三更半夜也可以念。一時就是任何一個時候都可以,你都可以放三時繫念。現在講一時,可能大家還比較沒概念。我們從二OO八年到現在,我們繫念百七一直都沒斷,廬江沒斷,我們現在雙溪也做第三個百七了,還有很多地方,有很多同修用光碟做護國息災的,也很多。所以現在我就想念疏文,念一個通用的,「護國息災之時」,每一個地方都要護國息災,這個時候是長期,護國息災是要長期,不是今天護,明天就不護了,是要長時間護的。所以念「時為護國息災之期」,這樣就可以了,時間就沒問題了,你拿到哪裡,什麼時候都可以用,他就不會覺得好像這個時間不對。地點講「世界各地」,不然就講大一點,講「娑婆世界」,那就很大了;如果再講得更圓滿就是「法界」,盡虛空遍法界統統有了,你拿到哪一個星球都可以用。

  所以這個時它是活用的,一時是活用的。一時,天台宗智者大師,日本對智者大師很尊敬的,我們中國天台宗的智者大師照片都看不到了,十幾年前我跟淨老和尚到比叡山,比叡山是日本佛教的母親,所有的宗派祖師都是那邊學習出來的,要住十六年,各宗各派的,我去看,他們還有供天台宗的初祖,還有二祖跟六祖的照片,當中有日本的祖師。我們淨土日本人是供善導大師,以前阪本會長請我去增上寺做法會,增上寺是淨土宗的,也供一個日本的祖師法然上人,這邊供一個中國善導大師。我們中國的同修來拜,不知道那個是誰,後來給他講,這是我們中國的善導大師,他們才知道,是唐朝的。法然上人就是跟善導大師學的,把淨土帶回來日本。智者大師他有一次讀《法華經》讀到「藥師品」,讀到這一品他入定了,他看到「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智者大師是我們中國隋朝,他離釋迦牟尼佛滅度已經有一千多年,根據我們中國的算法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時間很長,他讀《法華經》讀得入定,入定,他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山,還在印度的靈山,還在講《法華經》,這一會還沒散。可見得這個一時,你任何一個時候,你入這個定,他就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了。超越時空,你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未來。因為時空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是人給它設定出來的。如果你得定,你就突破,就超越了。如果我們讀這部經,你讀到入定,你會說「仁王一會儼然未散」,你就跟智者大師一樣。這是講一時。

  第四是「主」,主就是說法主、主席,「本師釋迦牟尼佛」,下面的小註,「釋迦—此云能仁—方便般若。牟尼—此云寂默—觀照般若。佛—此云一切智—實相般若。」把釋迦牟尼佛名號翻譯中文的意思,釋迦就是能夠行仁慈的人,這個也是對治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缺乏慈悲心,一天到晚殺生吃肉,沒有仁慈心,所以用能仁來教化眾生。牟尼就是寂默,寂就是寂靜,默就是不喧噪,看到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心浮氣躁,所以佛就用寂默,你心要靜下來。佛就是一切智,所有的智慧佛都圓滿了。下面用方便般若,也就是文字般若,就是能仁要有前方便、要有般若。方便,我們從文字般若,經文就是文字般若,依這個方便起觀照般若。

  我們學佛,關鍵就是觀這個字,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觀,顯宗密教、大乘小乘離不開觀。這是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給我們提出來的,觀這個字。我們淨土,你看《十六觀經》,要觀;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它也是觀,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在《觀經》是第十六觀。你懂得觀,觀照,你修學才不會枯燥無味,你才不會退轉,你才能夠伏住煩惱。你不懂得觀這個原理,我們上午跟大家分享,就是祭祀你要觀想,祭神如神在;我們唱讚也要觀想,你才能相應,所以觀照般若非常重要。我就很想跟大家分享《金剛經講義》,我自己讀到有好處,我就藏不住,一直想要掏給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得到這個法喜。因為根據我的經驗,你念佛念念,念不下去,念得枯燥無味你就會退轉,所以這個時候要懂得止觀的原理來調劑。好像你們大家坐著在那邊打瞌睡,我要懂得止觀,你現在正在止,止得太過了就昏沉,所以現在提起觀,講一些笑話,你精神就來了。不然我如果講得沉沉的,大家睡一片,講完了,大家精神很好,好舒服,睡了一覺,昏沉。

  好,時間到了,現在已經六個零出現了,我們就休息一下。我們下一堂課,休息三十分鐘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