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一集)  2018/10/20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61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尊敬的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五頁,我們從第四行看起,從:

  【眾生濁惡起不善。厭魅咒詛結怨讎。至心稱誦大悲咒。厭魅還著於本人。】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上面,「龍鬼流行諸毒腫,癰瘡膿血痛叵堪,至心稱誦大悲咒,三唾毒腫隨口消」,上次講到這段。上次講的這一段,主要是至心稱誦大悲咒,可以消除病苦,什麼病都可以消除。自古以來持誦大悲咒、念觀音菩薩聖號,得到感應的人特別的多。有的人念得很有感應,有的人念好像沒有感應,關鍵就在「至心」,我們上次引用《占察善惡業報經》講的這個至心來跟大家學習。

  我們講這個經的緣起,也是我們在做三時繫念法會,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每年都要辦三時繫念,過去每年都辦三次,現在改為兩次,中元節就在英國辦,從今年開始。在辦法會前租的這個場地,協會都要求要灑淨,每次去做法會前一天下午都要灑淨,灑淨主要就是要念大悲咒。所以誦大悲咒的人很多,打佛七,照佛七的儀規,佛七前一天晚上也是要灑淨,灑淨就是念大悲咒,或者做法會,特別是在外面租的場地,就比較需要了。如果在自己道場,長年在共修,那就不一定每一次做法會都需要灑淨,因為常常在共修。像香港或者有些地方,它是租外面場地,那個不是寺院,不是道場。所以我們辦過一次之後,後面它這個場地,是只要有錢大家都可以去租的,租了他們做什麼事情我們就不知道了。有很多事情,可能是這種世間比較污染的這些,讓人心不清淨的這些活動、這些節目,這個現在特別多。這個場所做些不清淨的事情,也會招感一些邪神惡鬼來,磁場也不好,這個也是必然的。因此香港佛協每一次都要求要灑淨,做一次要灑一次,每一次都要灑的。當然它租那個展覽館,或者以前那個福利會,這些場所都是需要的。

  誦大悲咒的人也很多,可以說很普遍,提到大悲咒,這個大家不陌生。像我們師父上人淨老和尚,他以前的老校長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她誦大悲咒都誦得很有靈感,所以常常跟一些蓮友結緣,治病種種的。誦這個咒的人很多,但是《大悲心陀羅尼經》講的法師很少,我去找這些註解都沒找到。後來我想大悲咒大家都在念,大悲咒它是出自於《大悲心陀羅尼經》,我們也常常在灑淨,作一個法師也不能不知道。因此,我就想到回到台北,在自己這個小講堂,有空檔就講。所以這個沒有定時的,往往也是都臨時有時間就講。要等到我有時間,等到休息好了,我看遙遙無期,不如有一天講一天,有一個小時講一個小時。我們同修都說師父,你太累了,但是講一講有時候精神反而會好一些,跟同修大家來學習經教總是好事,也會得佛力加持。

  誦咒關鍵就是此地講的「至心」,就這兩個字。大家是不是還有這張?這個至心我們再複習一下,這是從《占察善惡業報經》節錄的。因為我們看到這個經,講到至誠稱誦大悲咒、至心稱誦大悲咒,至誠就是至心,至心就是至誠,在《觀無量壽佛經》講「至誠心」。在《無量壽經》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大乘經典,很多經文都有講到這兩個字,至心,但是對這兩個字深入理解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可能大家也常常讀,讀了很熟悉,但是什麼叫至心?我現在是不是至心?我們自己實在講也不知道。因此我們也有必要以經解經,因為這部經講的,但是沒有解釋這個至心,我們又找不到註解,所以找其他的經典,佛在其他經典有解釋至心的,拿那個經來解這個經,這叫以經解經。

  大家請看《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一段經文,「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係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三者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若人修習此懺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終不能獲清淨善相」。以上是節錄《占察經》裡面一段經文。

  下面是蕅益大師對這段經文的註疏,我們淨宗九祖蕅益大師的註解,這段經文就是給我們解釋至心的。我們現在看到《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至心稱誦大悲咒」,我們就知道至心有兩大類,此地給我們講兩大類。第一個,「初始學習求願至心」,初就是開始,我們開始學佛那個心都很懇切,意願也很懇切,剛開始學習,這個願都很強烈。這也是我們很多學佛同修都有這樣的經驗,剛開始學佛很用功,也很懇切、很用功,以念佛來講,剛開始學很精進的,這是第一個,第一種,這是比較普遍的。剛開始學,所謂初發心都很勇猛的,求願至心,但是可能一段時間,慢慢就會退轉。為什麼慢慢會退轉?就是下面講的第二大類的至心我們沒有達到。沒有達到第二類這個至心,我們遇境逢緣煩惱起現行,種種內心的煩惱、外面的誘惑,種種的,也很容易就退轉了。因此這段經文給我們講修習懺悔法。

  修習懺悔法,我們現在念佛法門也離不開懺悔法。《占察經》它是講懺除業障,針對懺除業障來講,針對我們末法時期,四眾弟子修行障礙很多。障礙很多,修任何法門他都沒有定向,沒有定向也就是說沒有成就,伏不住煩惱;斷更不用談了,伏都伏不住,控制不住。因此很容易退轉,不但在家容易退轉,出家人一樣是退轉。因為在五濁惡世末法時期,修行的確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容易,方方面面的障礙。所以我們沒有達到第二類的至心,就不能得到清淨善相,只有第一類的初始學習求願至心。我們學佛了,開始學很認真、很用功,包括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傳統文化,前些年,這些開始學習的同修也非常懇切的在學習,在修懺悔法。像過去辦論壇有看過(現在光盤都有),有很多人很勇敢的出來發露懺悔,他過去做些什麼事情,也都哭得很傷心,也很懇切,後來慢慢又退失掉了。所以這類都是屬於第一個,初始學習求願至心。

  我們要學至心,必定要了解至心它的境界、它的層次,這樣我們才知道自己現在是在什麼樣的一個層次上,是第一類還是第二類。大概我們現在這個至心,是屬於第一類的比較多,第一類初始學習求願至心,大概都停留在第一類,就沒有提升到第二類。沒有提升,不能提升的原因也就是說不了解,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在經教上去找這些相關的經文來學習、來深入,這樣我們才能夠提升。所以此地這段經文給我們講,「得此第二至心」,就是第二類的至心,它能夠「獲得善相」,獲得善相就是有感應了,有感應我們信心就增長,更高的就信心堅定,信心就增長。所以得此第二至心能獲善相,第二類的。

  第二類有三種,「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係想不亂,心住了了」。這個一心就是我們一般講功夫成片,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或者你持大悲咒持到係想不亂,妄想它不會來擾亂我們清淨心了,就是妄念伏住了,煩惱妄想伏住了。在念佛法門來講叫功夫成片,相似的一心不亂,這個一心,相似的一心不亂。「心住了了」,我們心住在佛號,或者住在咒語,或者你修什麼法門,參禪的人他就是住在一句話頭,念咒他心住在咒語上面,學經教他心住在止觀上面,這是伏煩惱,伏惑。第二種就更高一層了,勇猛心。什麼叫勇猛?這個勇猛心,跟前面第一種初始學習求願至心,那個層次不一樣。這裡講的勇猛心,下面有解釋,「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專求不懈怠,不顧身命就是這個命不要都可以。

  在歷史上,在《淨土聖賢錄》裡面講,宋朝的瑩珂法師是一個例子。瑩珂法師他也是不守清規,常常破戒,但是他很有善根,他的善根就是相信因果報應,相信有六道輪迴,他真相信。但是自己這種惡習氣控制不住,他也知道自己這樣下去,將來必墮地獄,這一點他是深信不疑的。當然深信,他也想要有方法來得到解脫,因為畢竟有善根,又出家了,當然宿世也有相當的善根,不然他不可能來學佛,更不可能說來出家。雖然煩惱習氣很重,但畢竟他還是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這一生遇到佛法又出家了。就請問寺院裡面的人有什麼方法,造了這麼重的罪業,有什麼方法可以得到解脫?看看所有的法門他都做不到,戒也持不好。後來有感應,就有人跟他講,就是只有念佛。為什麼?因為《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下下品就是度五逆十惡的,下中品度的是罪業比較輕一點的,但也相當重了。下中品大部分度的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淨說法、偷常住物,這個出家人很容易犯。都是地獄罪,只是還沒有達到五逆十惡那麼重,僅次於五逆十惡,他那個是下品中生,五逆十惡是下品下生。下品上生是造的有罪業,但是一般在家人,比較沒那麼重,造十惡業,也是地獄罪。

  因為地獄種類也很多,有阿鼻地獄、無間地獄,有大地獄、有中地獄、有小地獄,每一個地獄又有很多很多地獄,這個在《地藏經》講得比較詳細。想到墮地獄苦就很恐怖,會生起這種恐懼心,就是他生起勇猛心的一個動力,他的一個增上緣;如果你沒有感覺到恐怖,那個心也生不起來。所以他還是有很深厚的善根,能知道恐懼,這點瑩珂法師比我們強。我們現在聽經,也聽老和尚的經聽了很久,知道地獄也真的是很可怕的,但是實在講,我們還是不怎麼怕。為什麼說我們還是不怎麼怕?我們如果真怕,會跟瑩珂法師一樣,不顧身命,拼命念佛。實在講,他知道恐怖,能夠精進念佛,那才不可怕,最可怕是我們,我們不怕那才是最可怕的,到時候到地獄去就來不及了,那才是最可怕的,大家有沒有想到這種問題的嚴重性?實在講,我們才是最可怕的。我們現在還一天過一天,迷迷糊糊的,得過且過,我們才是最恐怖的。不知不覺閻羅王就到了,還沒有警覺心,這種才是最恐怖的。但是最恐怖的,我們現在沒感覺到恐怖,這業障很重。

  實在講瑩珂法師他有相當的善根,他的善根是什麼?十五年前,我們淨老和尚請江逸子老師畫「地獄變相圖」,有一次在加拿大蒙特利那邊,他們也辦了一個複製品的展覽,他們那個法語就寫「思地獄苦,發菩提心」,這是很對襯的。看「地獄變相圖」,看那個幹什麼?就是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就想到地獄的苦,菩提心就生起來了。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講,「人在苦中不知苦,知苦即是善生時」,如果你知道這個人間真苦,就是你善根生起的時候。如果我們人在苦中不知道苦,還覺得這個世間滿好玩的,這個世間還滿好的,留戀這個世間,貪戀這個世間,這個善根還沒生起來;如果知道真苦了,你善根就生起來了。所以知道這個苦,善根比較深厚的人,苦還沒到,他就警覺到了。

  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就是馬鞭的比喻。他說最好的良馬,看到主人拿那個鞭的影子牠就跑了,不用打,牠警覺性很高;次一等的,看到那個鞭還沒感覺,要抽一下,痛了牠就跑了;再次一等,抽一下還不行,抽好幾下牠才跑。所以佛有這種比喻,比喻我們修行的警覺心分三等。像釋迦牟尼佛是上等的,他警覺心比一般人高。他出生在皇宮,享受的是人間的榮華富貴,大家都在追求的,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他的父王,他一出生就去算命,說這個孩子將來如果出家會作佛,沒出家會作轉輪聖王。他的父親就怕他出家,所以在皇宮裡面,就是完全讓他避免看到人間的苦,每天過的都是很歡樂的,苦的、不好的統統不讓他看到。到十六歲那年,住在皇宮十六年,從來沒出去玩過,都在皇宮裡面,總是想去散散心,到外面看看,就叫他的侍者帶他去皇宮外面,去遊歷四個城門,被他看到生老病死。他問旁邊的人說,如果國王,會不會死、會不會生病、會不會老?旁邊的人說都一樣,國王一樣要老、要病、要死。回到皇宮他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思考也沒有結論,後來才給他父王請求要去出家,他出家修行這個因緣是這麼來的。他這個就是給我們示現什麼?他警覺性高,人間最高級的享受,榮華富貴現成的,他可以不要,他知道這個不究竟,他可以放棄掉,寧願去修那個苦行,他警覺性高,就是上等的。古來祖師大德,也都是根器很高的;有一些比較其次的,也都有警覺性,像我們可能是屬於第三類的。

  真的,如果你覺得這個世間苦,你專求不懈,不顧身命,真的是這樣。瑩珂法師是一個例子,他想到地獄苦,拼命念佛。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大經科註》也常常提到瑩珂法師這個例子,最近這些年知道海賢老和尚了,所以最近都講海賢老和尚,以前都講瑩珂法師、鍋漏匠。瑩珂法師,老和尚常講這個例子,也有很多同修給老和尚報告,要學瑩珂法師去念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然後拼命念。老和尚給發心要學瑩珂法師的同修講,他說瑩珂法師行,你不行。他不吃我也不吃,他念佛我也念佛,他不睡覺我也不睡覺,怎麼不行?他準備要死,我也準備要死,那怎麼不行?我聽過老和尚在講經這樣講過。但是有很多同修,如果不進一步去了解是什麼道理,可能他還是有疑惑在。也看到很多人,他也不是不勇猛精進,拼命念佛,不吃不睡的,念到著魔發狂的也有,為什麼這樣?瑩珂法師都念三天見到阿彌陀佛,他念了三天好像見到魔了,怎麼會這樣?不是都念佛嗎?關鍵心態不一樣,就是這個至心。《無量壽經》講得很詳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發什麼心在念阿彌陀佛?關鍵發的那個心不一樣,不對。瑩珂法師他發什麼心?思地獄苦,發菩提心。他真相信地獄,墮地獄真苦,這個心就是菩提心;知苦,要解脫這個苦,這個就是菩提心。在《彌陀經》講信願,什麼叫信願?這個叫信願。如果不讀《無量壽經》,這個信願很難生起來,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世間苦,不知道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你那個信願怎麼生得起來?真信發願要去極樂世界,就是無上菩提心。

  昨天我們到台中去看江老師,江老師看到莊嚴師說,我現在真羨慕你們出家人!因為他的老伴剛往生,今年一月往生的,他的大兒子最近中風住在醫院,他這個打擊是很大的,但是人間就是這樣,就是苦。但這種境界來的時候,心轉得過來,真的求生西方,他的心就相應了。什麼叫苦?這就是苦。你知道這個苦,你發願要解決這個苦,那就是菩提心。知道這是苦,但是又不想解決這個苦,菩提心還沒發起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苦、苦!苦為什麼不求解脫?求解脫不是去自殺,自殺那個問題更麻煩。主要要發菩提心,要發覺悟的心,知道這個世間苦。聽到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發心要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就是無上菩提心。就是這個世界他徹底能放下,這就是無上菩提心;如果放不下,菩提心還是沒生起來。所以苦,諸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在以戒為師的前面。所以海賢老和尚講,「吃苦才能了苦」,我們有句俗話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諸佛都以苦為師,再來是以戒為師;如果你沒有先以苦為師,那個以戒為師也是假的。所以知苦即是善生時,你知道這個世間苦,真苦,三界統苦,才能夠不顧身命,專求不懈,瑩珂法師是一個例子。

  另外就是《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他是晉朝時代的人,他是受貧之身,家裡窮得不得了,感覺到這個世間真苦。後來聽到極樂世界,七天七夜不吃不睡的念佛,求見阿彌陀佛,念到第七天佛現前了,得無生法忍,後來七十五歲才坐脫,他得到上品上生。所以他在《西方確指》這個書裡面講,到明朝的時候是用扶乩這個方式來示現的。因為看到前生,從晉朝到明朝,跟他念佛的那些同修還在六道輪迴,輪迴到明朝的時候,他們在搞扶乩的、問神的,看到這些都是過去生的同修,怎麼修到這個樣子?後來才附在那個扶乩的身上來開示念佛法門,開示過去的因緣。所以說他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他很快又回來,作國王身、作比丘身、作什麼大臣身,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這樣,在歷朝歷代他都有示現,但是他不暴露身分,是到明朝這個時候他明顯說出來。他也就是這一句講的,「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七天七夜見佛。

  「三者深心」,這是最高的,深心。在《觀經》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深心是最高的。什麼叫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這個深心就跟般若智慧相應了。我們念佛如果念到跟實相相應,那就究竟不退了。其實念佛這個法門它是暗合道妙。深心就是像《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那就究竟不退了,已經跟般若相應了,這是最高的,當然就不退了。所以修懺悔法它有三個層次,我們淨宗,下至心就及格了。我們如果能做到一心,「所謂係想不亂,心住了了」,就可以帶業往生,就有把握了,跟阿彌陀佛就感應了。感應你自己就很清楚,心跟佛起感應道交,心裡很清楚,心也就踏實了,也就沒有恐怖了,知道跟佛連上線了,可以往生,絕對不懷疑,信心已經堅定了。修其他法門,你一定要達到相應至心才究竟不退。

  我們看下面蕅益大師的註解,「初始學習求願至心,未離散動,未伏障種,乃名字初心,故未能獲清淨輪相」。就是前面講初始學習求願至心,未離散動,這個心還沒有離開散亂,還沒有伏住這個障種。什麼叫障種?就是見思惑,貪瞋痴慢這些惑沒有伏住,還會起現行,還會發作,這個沒有伏住。沒有伏住,雖然學習很懇切,也很用心在學,這屬於名字初心,在六即佛第二個位次,名字即佛;初,前面的初心。所以在這個功夫,不能得到清淨輪相。在念佛法門來講,你還不能取得跟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你伏惑了,佛光你就接收到了。

  「第二種中下至心者,即是攝意專精,能得欲界細住,或是初隨喜品,或是名字後心,故亦可得清淨輪相,多是冥益。」第二種當中下至心者就是攝意專精,就是攝心專念,專精,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這是原則。你攝意,意攝住了,專精了,能夠得到欲界細住,就是欲界天,或是五品位的初隨喜品。這是天台宗列出來的,修行層次上的一個品位,隨喜品。或者是名字後心,在名字即佛後面的,後面都比前面高了。所以這個下至心,它就可以得到清淨輪相,但是都是冥益,冥益都是暗中加持的,但是你能感受到。「中至心者,即是成就勇猛,須在觀行後心,多分兼得諸余好相。」中至心就成就勇猛,那是在六即佛的觀行即佛,而且這個觀行即佛還不是初心,觀行即佛的後心,觀行即它也是有層次的。能夠多分兼得諸余好相,他就能夠得到好相,還沒有到臨終他就能見佛、見菩薩,見到瑞相。「上至心者,即是相應至心,須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薩現身說法,故得究竟不退。」這個最起碼也是在相似即佛的初心,所以能感應地藏菩薩現身說法,就得到究竟不退。

  「然應之冥顯亦不須論,但必第三至心,方證不退。則前二種雖獲善相,急須修行禪定智慧,令與二觀相應可矣。不然,故業雖滅,新業還生,亦可懼也。」蕅益祖師講的這段是修一般通途法門,通途法門你得到前面的下至心、中至心還不及格,一定要得到第三至心才證得不退。所以得到前面的兩種至心,還要趕快修禪定、智慧,令與二觀相應,二觀就是《占察經》講的唯心識觀、真如實觀。就是兩種觀法,你跟一種相應就可以,一定到這個層次才不會退轉。不然你這個障種伏住,但是你那個定功會喪失掉的,這個三昧它會喪失掉的。三昧它有一個時間性的,就是定功,三昧就是定功,有時間性,時間到了它又退失了,煩惱又冒出來了,又壓不住了。所以故業雖滅,新的業又生起來了,亦可懼也。這講通途法門。我們念佛法門就方便了,你只要得到前面第一個信願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業就生不起來。到極樂世界再去滅斷,這裡先修伏斷就可以,就及格了,前面這兩種至心在淨土法門講就及格了。蕅益祖師講這個是通途法門,不是講淨土法門。所以淨土法門殊勝就殊勝在這個地方。

  至心我們就跟大家講到這裡。這個常常講也是需要的,我們大概不可能講一遍大家就永遠記住,因為我自己講的人都忘了,可能你們聽的更容易忘。因此我們常常提醒也是需要的,像讀經一樣天天讀,為什麼?因為怕忘記了。

  好,我們看這個經文,『眾生濁惡起不善,厭魅咒詛結怨讎,至心稱誦大悲咒,厭魅還著於本人』。「眾生濁惡起不善」,這就是《彌陀經》、《無量壽經》講的,我們現在娑婆世界是屬於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眾生為什麼濁惡?濁是污染,惡就是造惡業。就是不斷的造惡業,造惡業的多,惡心比較強烈;修善的比較少,善心很薄弱。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眾生濁惡起不善,不善心。眾生都起惡念,心存惡念,不起善念,當然他身口行為的造作那就是惡業,就是造十惡業。

  造惡業當中當然很多,這裡舉出惡業當中的兩個代表。「厭魅」,厭魅就屬於邪術這一類的。厭魅有鬼魅、也有精魅,有人會這種法術,去使這些鬼魅他來害人。以前我到新加坡,同修常常跟我講他中了降頭。我說什麼叫降頭?我也搞不懂。後來有一次我到台東淨宗學會,有一個警官好像跟王麗民是同學,他們都是屬於高階警官,他是外事警察,專門辦外國人的案子,他說新加坡有一個很會降頭,真的很厲害。那天我看到網路演了一部什麼「殭屍降頭」,我說殭屍再加上降頭,這個可更厲害了。我才看了一下,才知道一些情況,就是用咒語、法術驅使殭屍、鬼魅去害人,他得到好處。這是鬼魅。一類是精魅,精魅就是說動物修行成妖精。這個厭魅,中國、外國都有,自古以來都有,現在還是有。在我們台灣,我也聽說有養小鬼這一類的也很多。這一類總是他想要得到一些名利,起的心不善,用這些難免就會害人,自己得到利益。

  或者有冤仇,用這種邪術去報復的。以前我小時候常聽我父親講,以前的人學這個符術的很多。符有好的、有不好的,有害人的、有救人的,有人去學一些害人的,有人得罪他了,他就用符術去害他。以前那個符咒也是很厲害的,小時候聽我父親講,他也給我講了很多次,他說以前很多人都是用這種符彼此在鬥法。有一個人說把他家的雨傘偷走了,他問又不承認,他就用火燒符念念念,然後偷雨傘那個人,他家裡那把雨傘就著火了。這就屬於厭魅這一類,有報復的,他想要得到好處、得到利益的,用這種邪術去害人。咒詛:以言告神曰咒;如立咒,請神降殃曰詛。在《太上感應篇》講「咒詛求直」,咒詛都是「人謂其理曲,借咒詛以自明其直」,覺得自己有道理,對方沒道理,用這個咒詛來伸曲。但是這個《感應篇》講,司過之神要記過的,咒詛求直這是不好的念頭、不好的心態。

  在《因果錄》裡面,這些記載也有,有一些人為了報復、報仇,用咒語去報復。那真的也是很厲害的,人這種意念也是很厲害的,如果他很專精,的確是很厲害。像海賢老和尚講,他堂弟偷了他的冬瓜,就咒得他爬不起來。誰偷了我的冬瓜,就讓他長瘡生病,他堂弟真的就長瘡生病。他的嬸嬸就跟他講,堂弟不過偷你一個冬瓜,你就咒得他起不來,躺在床上叫,起不來。真的長瘡害病,他才知道這種意念這麼厲害,後來才趕快念頭轉了,趕快叫他好了吧!後來他就好了。所以這個意念起善、起惡,起善心你是可以幫助人,可以救人的,像夏威夷那個修·藍博士,他用意念去幫人治病,那是好的。像有些符咒也是幫人家治病的,以前我在年輕的時候也看到道士,他教人家一些安胎符、化骨符、止血符,這些是好的,這些是可以學的,而且可以幫助人的。以前醫藥不發達,這些是有需要的,符咒也有它的作用。這個現在科學是比較無法去解釋,但是事實上它是有它的作用在。科學不能解釋,佛法都能解釋的,主要是人的意念,人的善念。

  如果遇到有被人家下邪術、咒詛,「至心稱誦大悲咒」,你要至心稱誦大悲咒,「厭魅還著於本人」,這邪術害人就害己,起不善有因果報應的,害人就害己。這是不是菩薩不慈悲?菩薩統統慈悲,菩薩心是平等的,善人來幫助他解脫這些苦難,惡人給他一點懲罰他才會覺悟,都是慈悲的,他不是恨那個人。所以菩薩總是不離大慈大悲,總是幫眾生覺悟回頭的,眾生業障很重,迷得很深,沒有吃一點苦頭他不覺悟的。所以這個地方他還是慈悲,你要害人,怎麼去害到自己,以後他就不敢了。不然他就繼續害人,業造得更重,將來墮落就更慘。那是不是慈悲?是慈悲。我們再看下面:

  【惡生濁亂法滅時。婬欲火盛心迷倒。棄背妻婿外貪染。晝夜邪思無暫停。若能稱誦大悲咒。婬欲火滅邪心除。】

  這段經文,這一首半的偈,也是針對我們這個末法時期,『惡生濁亂法滅時』,這個惡世。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我們生在這個五濁惡世,很動亂的時代,佛法都快要滅了,都沒了,這個時候眾生造惡業,整個大環境嚴重的污染。實在講,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業障很重,才會生在這個時代。生在這個時代,特別是『婬欲火盛心迷倒』。淫欲這是六道輪迴第一個因素,古聖先賢、佛菩薩都知道這是輪迴第一個因素。在我們中國俗話也講,「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在《安士全書》裡面講這兩個惡業,就是眾生最容易犯的,第一個殺生。除了殺人,大家知道有罪,殺生好像都是對的,好像動物就該給我們吃,不知道它有因果報應。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現在殺牠吃牠,將來我們要還債的。《楞嚴經》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殺、互相吃,互相遞償,這是事實真相,因果報應。所以殺生很容易犯,因為大家都看到殺生是正常的,只有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是殺生好像都是應該的,不知道那個有果報的;如果知道這個因果,真的,我們肉就不敢吃了。第二個就是淫欲,這個也很容易犯,無始劫來的習氣,輪迴第一個因素,這個不教都會的。現在台灣還怕小學生不會淫欲,還要教性教育,三年級就要開放。這個你不教都會,還要你學校列為功課來教嗎?網路比你教得更詳細,還要你學校列為功課?他要有一個手機,裡面什麼都有。這迷惑顛倒,但是現在就是這樣。

  殺生這條業講得比較明顯,大家比較容易感觸到;淫欲好像也不是殺人,這個惡業大家就感覺沒有殺生那麼明顯。蓮池大師他也用一個比喻,他這個比喻也很好,他說殺生這個惡業大家比較容易感覺說,雖然還戒不掉,但是也知道這個是不好。他說「明明安毒藥於惡食中,是殺之慘也」,就是說你放個毒藥,放在那個很不好的食物裡面,比較明顯,那個食物又不好、又放毒,大家比較明顯知道那個不能吃的,那是不好的。淫欲這個惡業,是暗暗的放毒藥在美食之中。美食就很好吃的食物,很誘惑人吃的食物,但是裡面是有毒的,你吃下去就中毒而死。大家很喜歡去吃的,就是「暗暗安毒藥於美食中」,安就是安放,放這個毒藥在很好吃的、很美的食物裡面,大家很喜歡吃的食物,放了毒藥,這個就是淫欲之慘也。所以蓮池大師這個比喻非常好的,讓我們知道殺生跟邪淫這兩個惡業它的性質不一樣,但是都很慘。所以古人講「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這個惡念起來,很多很多惡業都會引發出來。

  『棄背妻婿外貪染,晝夜邪思無暫停』,「棄」就是背棄,「外貪染」現在講就是外遇。現在外遇可多了,不是男的有外遇,就是女的有外遇,反正男的女的統統都有外遇。所以有些同修來道場,她先生外遇,哭哭啼啼的。我今天遇到大陸一批同修來,也是有一個這樣哭哭啼啼的,她先生有外遇,恨了好幾年,心還在恨。外貪染這個現在很多,所以現在離婚率很高,也控制不了。「晝夜邪思無暫停」,日夜都是這個邪念,沒有停止的,特別現在網路這些誘惑又很多。

  這個邪心我們無始劫以來就有,這是不容易斷的,這個屬於思惑,不容易斷,藕斷絲連。所以要超越六道就沒那麼容易,藕斷絲連,要靠自己修行功夫去斷這個不容易。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講,六道輪迴主要的因素就是有愛欲,你才會製造六道輪迴。佛在《四十二章經》講,說如果有一個惡業跟淫欲一樣的,有兩個性質相同的,他說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能證阿羅漢,超越不了。一個就很難了,如果兩個那根本不可能,就形容這個多難斷。這叫思惑,思惑難斷,見惑比思惑好斷,不過見惑斷掉,思惑它也一定能斷,但是時間比較長。所以要讀《四十二章經》。在《四十二章經》有一個比丘,他這個淫欲就是控制不住。所以也不要笑話現在的人,出家、在家,我們也不要笑話他們,佛在世的時候那是正法時期,他的出家弟子就有人這個很難控制,他就控制不了。有一天他控制不了,拿一個斧頭要把生殖器砍掉,他說砍掉就不會有淫欲了。後來佛知道了,佛說你怎麼這麼愚痴?你砍掉還不是一樣?你那個心沒有除掉。他說那個心是功曹,你的身是受那個心指揮的、那個念頭指揮的,你那個主要指揮的沒有息掉,你斷那個生殖器有什麼用!後來佛再給他說偈,他就修觀想,淫心調伏了,他就證阿羅漢了。

  此地就是講,『若能稱誦大悲咒』,我們要降伏這個淫心,稱誦大悲咒也是一個方法,或者念觀音菩薩也是個方法,或者我們說念佛也是個方法,還有修不淨觀也是個方法。但是觀也是不好修,修不淨觀,觀身不淨,觀察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就是我們看到喜歡男女色,就是外面的一個皮膚,如果觀察到裡面的筋骨、內臟,就生不起貪愛之心,所以佛教我們修不淨觀。但是佛在經典上講,末法時期的眾生不喜歡修不淨觀,就修不起來。另外一個觀是白骨觀,也不好修,就是修看到人都是一具白骨在那邊。那個觀想很細,心要很定,實在講也不太容易。誦大悲咒是一個方法,另外《四十二章經》佛是用那種好像參話頭的方法,佛告訴那個比丘,就是告訴他用這個方法。說「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欲從哪裡來?從你的意念來;意念從哪裡來?從你的思想來。一直追查,就好像屬於禪宗那種觀心的法門,但對現在人來講,觀心也是不太容易,也有它的難度。誦大悲咒是比較方便一點,但是誦大悲咒也比較長,所以在《普門品》裡面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那是更方便,就持一句名號,念菩薩聖號。如果你沒辦法念大悲咒,你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也可以,或者拜觀音菩薩也可以,這樣就能得到菩薩的加持,『婬欲火滅邪心除』,我們這個淫欲心就會慢慢降伏。

  誦咒就是求佛力加持,末法時期我們業障深重,不求佛力加持,實在講我們修行是沒辦法,一定要求佛力加持。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難免都會造這些惡業,這些惡業你不要一直去回想,不要去回憶,過去就過去了。我覺得用《金剛經》來修也是一個可以輔助的、很好的,就是觀察我們這個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如果《金剛經》這個三心不可得,我們能夠去起觀,對這個降伏邪心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總是離不開這個心,因為你是起心動念受誘惑才會這樣;如果你這個心不受影響,那些就沒作用了。一部《楞嚴經》,它也就是講斷淫欲的,像楞嚴神咒,就是阿難跟摩登伽女,你看阿難證得初果他都還不行,那何況我們凡夫?他遇到摩登伽女之難差點破戒了,佛請文殊菩薩用楞嚴咒去給他化解。所以楞嚴神咒也是專門針對這個的,但那個咒比大悲咒又更長了,念大悲咒比念楞嚴神咒就更方便一點,念觀音菩薩比念大悲咒又更方便。

  所以念佛求佛力加持,念咒也是求佛力加持。我們末法時期業障深重,不求佛力加持,我們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我們不要去笑話人,我們也是跟他一樣的,都在五濁惡世,我們都是一樣的,都在這個大染缸裡面。大家統統在這個大染缸,你說你不受污染,那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最重要,你怎麼跳出這個污染,這才是當前我們最重要的功課。我們再翻到三十六頁:

  【我若廣讚咒功力。一劫稱揚無盡期。】

  釋迦牟尼佛講,我如果廣泛來讚歎大悲咒的功力,讚歎一劫、稱揚一劫,也稱揚不完,『無盡期』就是講不完的,也稱歎不完的。功德的確是無量無邊的,關鍵我們要深信不疑,至心來稱誦,就會有感應。所以印光大師勸我們念佛人兼念觀音菩薩,若有苦難。在《無量壽經》佛也勸我們,「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在《無量壽經》佛也有明顯的經文勸導我們,印光大師也是在《文鈔》勸我們。

  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他都加持大悲咒跟這些居士結緣,這個在《文鈔》我們都看過。他加持的有大悲水、大悲灰、大悲米,比較近的就用大悲水(他加持的咒語都超過一萬遍以上),有人臨終業障現前顛倒了,印祖就用這個大悲水去給他喝,他神智就清醒了,比較遠的他就用大悲灰、大悲米。灰就是香灰,過去這個香它都是天然的,那個沒有毒,現在有些香是化學香,那個可不能喝!那個灰,以前小時候我母親帶我們去廟裡拜拜,都吃香灰的,香灰我也是從小吃到大的。以前感冒什麼病都是去神廟,拜關公、拜濟公,拜這個,香灰拿回家泡開水喝,灰讓它沉澱,水喝下去,剩下的潑到屋頂上。大悲米也是一樣,就是用水沖泡,一次泡七粒,七粒遍十方,泡七粒喝下去。或者現在屋頂你潑不到,現在樓比較高,你放在外面人家不會踩到的地方。印祖當時都是念大悲咒跟大眾結緣,這個詳細都在《文鈔》裡面。還有蝗蟲吃那些蔬菜水果,也念大悲咒。我去受戒的高雄妙通寺,那時候廣欽老和尚在世,他傳一次戒就往生了,九十四歲的時候傳戒。他一生就傳那麼一次,剛好我那一次去受戒。他們妙通寺有種菜,沒灑農藥的,因為不能殺生,老和尚就加持大悲咒,所以他們種菜統統是灑大悲水,沒有農藥的。

  這個咒它的功用非常廣泛,非常多,方方面面都可以使用,所以我們有緣遇到,我們也是要來修。因為這個叫「大悲心陀羅尼」,我們念佛跟念這個咒都是屬於陀羅尼。三昧它會退,三昧是定功,正定、正受,它有時間性會退,你證得陀羅尼它就不退了。所以我們正在生煩惱的時候,念佛也是可以的。就是因為在生煩惱,你才要念,中峰國師講,「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我們滿身滿心都是濁,現在要時時刻刻投入這顆清珠。你正在生煩惱,淫欲熾盛,你就投於佛號,佛號投於淫心,淫心不得不佛。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跟大家學習到此地,下次有時間,我們再來繼續學習。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