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四十二章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07/3/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15-004-0003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佛說四十二章經」。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們這一節課接著昨天講的第一章「出家證果」,我們先看經文。昨天我回寮房也找到一本《佛遺教三經解》,蕅益大師註解,給我們打字幕的義工,把經文打出來。所以我們今天經文應該就不會有遺漏,不會漏掉。我還是將這段經文再念一遍,第一章「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這是第一章講出家證果。這一部《四十二章經》是早期翻譯的經典,是最早翻譯的,所以體例還沒有很完整。所以這部經只有序分跟正宗分,沒有流通分,從這一章開始一直到第四十二章都是正宗分。這個科題是「出家證果」。從『佛言』起,一直到『名曰沙門』,這一段經文是講出家;從『常行二百五十戒』到『便證阿羅漢』,這是講證果;『愛欲斷者』,這三句經文是總結出家證果的祕要。出家要怎麼樣才能證果?就是要斷愛欲。修行人想要證得四果羅漢必須先出家,出這個字是離的意思,就是遠離,遠離世俗家。出對入來講,一般講有出就有入。家是束縛之所,我們一般俗話講家累,一個家總是有它束縛累贅的。所以這個字就是如同圈豬於房,家這個字裡面一個小豬,上面一個房子。所以出家的意思是遠離束縛。如果身出家,我們這個身體離開家庭了,但是心還是有掛礙,心沒有離開束縛,這樣也不是真正的出家。反過來講,如果你心能夠離開束縛,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放下,這個身體雖然沒有出家,這個身雖然在家,跟出家也就沒有兩樣了。

  出家這樁事情也有分大乘、小乘。小乘最高的果位是證阿羅漢。如果修小乘法沒有脫離世間家庭,他不能夠遠離一切煩惱而證得沙門四果,他必須要遠離,離開這個世俗之家,他心才能得到清淨,才能斷煩惱,才能證得四果,證到阿羅漢果。所以小乘的修學是偏重在事相。大乘就不一定,大乘出家也可以,在家修行也無不可,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個身雖然沒有出家,但是也是真正的出家,心出家了。我們看到《四十二章經》第一章,他最高的果位是證阿羅漢,證阿羅漢果為止,所以這一章是指小乘而不是大乘,是小乘。這是我們看第一章的大意。

  我們看到這一章,早期翻譯的經典還是有很多名相術語,我們還是做個解釋。「佛言」這兩個字,有的經典或稱為「佛說」,或者「佛云」,就如同儒家,我們看到四書五經這些典籍裡面講「子曰」,這個意思是一樣的。佛云,或者佛言,就是佛講的。

  「出家」也有廣狹兩方面的意思,如果狹義來講就是出離家庭,像我們剛才講的出離世俗之家,現出家相,這是以狹義來講。廣義的來講就很多方面了,有出必有入,有四個意思。第一個、「出世俗家,入真諦家」,出世間這個家,入於真空之家,所以必須辭親。辭親的意思就是對父母親要稟告,得到父母的許可,這樣才能夠出家。第二個、「出五蘊家,入法身家」,五蘊,色受想行識,我們這個法身從無始劫以來被五蘊所覆蓋,見不到自己的法身,這是第二種。第三、「出煩惱家,入智慧家」,煩惱我們通常講見思二惑,出這個家。這個家是最主要的,不管你身出家或者心出家,身心俱出家,必須出煩惱家、入智慧家,這才是我們出家真正的目的。出煩惱家、入智慧家是因,第四種「出生死家,入無生家」,這是講果報,生死是果報,煩惱是因。出煩惱家才能出離三界六道生死之家,入無生家,無生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我們身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異滅,這個都是生死。我們人生的痛苦,這是人人都不能避免的,必須超出三界而入淨土,這是真正的無生,無生就是達到不生不滅之道。

  十方淨土都是無生,本來我們都可以往生十方諸佛的淨土,但是我們念佛人必求往生西方淨土,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的世界有所不同,不同就是它的條件不一樣,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可以帶業往生,不斷煩惱可以帶業往生,這是它的特色。所以我們念佛人,十方如來、古來祖師大德一直勸我們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斷煩惱,我們看了這一章,這一章讀完之後,我們就會得到一個結論,真的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要斷見思惑是不容易。為什麼講不容易?什麼叫見惑、什麼叫思惑我們都搞不清楚,你怎麼去斷?我們認識都不認識,那怎麼有辦法去斷?從這裡我們就可以體會到斷煩惱、了生死也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他也有出家四料簡,就是「在家在家,出家在家,在家出家,出家出家」。現在也有人發心要出家,我建議這個四料簡我們常常多看看,多讀一讀,然後如果你有因緣剃度出家了,也知道自己現在是出哪一種家。在家在家,就是身在家,心也戀這個家庭,這個就是身心都沒有出家。這是指什麼?指一般學佛的人,還不是指不學佛的人,指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就不涵蓋在這四種裡面。出家在家者,謂身雖出家,而為世間之事,心沒有出家。身體雖然出家,但是心還是有這些世間事,心沒有出家。這一點我個人也是感觸頗深,出家到今年二十三年了,但是也不要高興。

  我出家身出家,根據我的經過,真正身出家是在佛陀教育基金會,那個時候我父親過世滿七。在我父親還沒過世,基金會剛成立,我去做義工,住在道場。後來我父親過世了,原來有一位蔡崇盛居士,是以前大專佛學講座的一位同學,我們師父上人請他去做義工,住在基金會。但是他有太太、有孩子,他就不能常住道場。後來他就找我,他說你一個人比較方便,就給師父建議叫我去。我就去幫忙了,住在道場。沒有多久,經過幾個月,我父親過世了。過世之後,老和尚(師父)就跟我講,他說如果你發心出家,將來弘法利生,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你父親,比你去打水陸法會的功德還要殊勝。當時老和尚請日常法師教戒律,日常法師小乘戒律非常嚴格,他也鼓勵我出家。但是當時我已經聽經聽了十五年,知道出家這個事情也不容易。

  我早期(十六歲)接觸佛法,那個時候看到出家人穿著長衫,風一吹,飄飄欲仙,我看了非常羨慕。所以那個時候,年輕的時候,很嚮往出家人那個生活,穿的衣服跟我們一般人不一樣,總感覺那些出家人很自在、很清淨,我們在家都是很多煩惱。後來十九歲聽到老和尚講經,愈聽就愈不敢出家了,常常聽師父講地獄門前僧道多,他說不可以勸人家出家,勸人家出家就是送一個人到地獄去,愈聽就愈不敢出家。聽多了當然覺得想一想自己真的不行,最好還是不要出家,還是在家修行好,將來墮地獄還不會墮得那麼深。所以雖然師父勸我出家弘法利生,把功德迴向給我父親,功德很大,日常法師也鼓勵,我還是猶豫不決。

  那個時候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成立是晚圖書館五年,比較晚五年,圖書館比較早五年,圖書館成立。老和尚講經沒有地方講,在沒有圖書館之前我們就去聽經了,所以早期的事情我是知道的多一些,知道的比較多。後來有這個圖書館真的是被中國佛教會所逼的,跟他租了地方,經沒有講完就要我們搬家,那時候同修大家很憤慨,我也是其中一個,所以當時買圖書館我也捐了一萬塊台幣,我也是打抱不平的其中一個。圖書館成立五年,基金會成立之後,這個當中韓館長跟簡居士,基金會是簡居士發心的,這個當中產生了一些摩擦。那個時候我在那邊要出家了,後來日子看好了,後來講一講就是要剃度了,我在基金會。平常還沒有基金會的時候,我們都去圖書館聽經。那時候我到基金會去做義工,沒有人,要剃度了。剃度,韓館長說不行,要到圖書館來剃,不可以在基金會。那個時候我的想法,我在哪裡剃都一樣。但是當時基金會的確沒人,我如果到圖書館去,那邊真的都沒有人。

  但是當時我自己也是想,既然有障礙就不要出家了,那個時候因為自己心裡也一直在想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雖然是功德很大,如果修得不好,墮落得更慘,我也在猶豫不決。剛好韓館長說不可以在基金會剃,要到圖書館剃,我就跟簡居士、跟日常法師講,我說那乾脆就不要剃了,我還是在家好了。後來簡居士就非常生氣把我臭罵一頓,他說我辛辛苦苦蓋這個基金會,這麼值錢,供養老和尚,受了這麼多委屈,我來布施還要被人家誤會,還要被人家攻擊。我出錢出力,這個道場蓋好好的要供養你來出家,你現在還在猶豫不決,你是光棍一個,你有什麼好牽掛的!他後來翻臉用罵的。後來我說那好,你既然這麼發心,當然這個是因緣,剛好我父親往生還在七七當中,那個時候我就說好吧,那個時候也是很勉強的,也不是像別人道心那麼強,也沒有,就是搖擺不定的,又怕墮地獄。實在講有一些習性還放不下,就是吃肉的習氣還放不下,一出家就不能吃肉了。實在講自己有那個習氣放不下,但是也有一個理由,出家修不好墮落更慘,乾脆就不要出家了。但是當時這個形勢逼得我真的要剃頭,沒剃頭不行!後來就好吧,就勉為其難答應了,就出家了。

  出家之後跟日常法師,要求非常的嚴格。所以當時我就講,我說我以前去當兵的時候出軍操,每一天要出操,每一天時間都要按部就班,一大早就要起來,軍訓、軍操。退伍之後又染上社會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出家之後被日常法師硬把我不好的生活習慣整個扭轉過來。因為在家的時候總是喜歡看看電視,看到很晚,然後早上就睡得很晚,生活不是很正常。晚上要睡覺常常都睡不好,常常到天亮才睡得著。一出家之後,日常法師就規定晚上十點睡覺,晚上要十點睡覺,早上四點起床,四點半做早課,還要煮飯,還要買菜。

  一開始,第一天剃頭,晚上就不能吃了,過午不食。在家的時候吃五餐、吃宵夜(夜宵),第二天頭一剃,晚上也不能吃了,肉也不能吃了。我在家的時候抽煙抽了十年,我當兵的時候還沒有抽煙。當兵的時候,一個月軍中發兩條香煙,兩條香煙我都可以賣給別人。到退伍,在社會上工作那個時候才抽煙,抽到出家剛好整整十年。煙也不能抽了,出家前一天還跟基金會大樓管理員,平常我去那邊做義工,到下面去他煙就請我一根,我請他一根,互相請客。第二天頭一剃,我走到樓下,那個管理員又拿一根煙要給我抽,我是很想給他拿過來,但是現在不行,就不能抽了。整個生活都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早上四點正是我要睡覺的時候,就要起床了,所以剛出家前三個月,每一天頭都暈暈的。但是我也是咬緊牙根接受日常法師的訓練。師父講這個像新兵訓練一樣,我說以前當兵訓練過一次,現在出家又訓練,當兵的時候出軍操,出家的時候受佛操。

  日常法師規定很嚴格,上課不可以遲到一分鐘,跟他上課都要上《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編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每一天早上要上這個課,七點到八點。有一次我跟我姪子,我姪子那個時候書不念了,念國中書不念了,跑去剃頭,他陪我去出家,他比我先出家。有一天我們叔姪兩個人,他是小沙彌,我也是沙彌,還沒有受戒,我們睡同一個寮房,他睡上鋪,我睡下鋪,那個時候我們兩個也是依眾靠眾,那個時候基金會只有我們兩個是出家人,我大哥的大兒子。然後早上鬧鐘四點鐘一響,他就從上鋪跳下來,我睡在下鋪,我就要爬起來,我們兩個就起來盥洗、煮飯、做早課。有一天我們看我們的錶是剛好七點,然後要去上課了,日常法師就說你們現在超過一分鐘了,他說他的錶是超過一分鐘,我們的錶是七點剛好。他說我們要去佛前懺悔,今天遲到了,就帶我們兩個到佛前去懺悔,下一次不可以遲到,向佛對不起,下一次不可以遲到。那個時候我們叔姪兩個人,明明我們兩個人的錶都七點,為什麼日常師父的錶是七點零一分?我姪子那個時候還沒有當兵,我說我們在軍隊,我們的錶不準,要以值星官的錶為準,值星班長的錶為準。他說現在日常法師是我們的值星班長,所以以他的為標準,所以後來我們的錶都會調稍微快個幾分鐘,避免遲到。

  有一次,我們早上要起來,就是起來盥洗,還要把米先洗好放在電鍋,然後才去做早課。輪到煮飯的人要提前半個小時下來煮飯菜,但是很簡單的。日常法師他要求我們,菜不可以煎的、炒的、炸的,全部不行。那要怎麼煮?就是一鍋水,水放下去,然後豆腐,看什麼菜,就放下去煮。比較不容易爛的先煮,容易爛的後面再煮,煮好放鹽巴,然後油滴幾滴,一點油煙都沒有,我們就天天吃大鍋菜,一鍋飯,然後大鍋菜。切菜的形狀也不要講求什麼色香味,他說到肚子裡面都一樣,不用講求,色香味不講求,不講求這些東西。

  有一天早上我跟我姪子,鬧鐘一響,他上面一個,我一個,那天實在是真的爬不起來,鬧鐘一響我就把它按下去,我說再躺五分鐘,按下去,他也是很累,他也按下去。結果一睡,睡到六點半,快六點半了,我們兩個好緊張,趕快衝起來,跳起來,我們兩個一起來就往廚房跑,結果看到日常法師搭著衣在那邊煮飯煮菜,我們兩個叔姪看到就不曉得該講什麼,就是一直給日常法師說對不起。他也沒有罵我們,就是他煮。後來課他也照上,那一天他就沒有做早課。後來從那天開始,我們兩個人床鋪,上下鋪床鋪一個鬧鐘,然後再擺一個鬧鐘在桌上,手按不到的,從那天開始就再沒有爬不起來了。

  後來日常法師又收了一個徒弟叫如道師,如道師以前是學一貫道的,學道教的,學了很多。我們輪流煮飯,他也很發心,很熱心的要幫忙做事情,做事情他不落人後,很發心的。但是如果輪到他煮飯,我就非常痛苦。因為他很不會煮,因為他不會配菜,雖然是大鍋菜,但是還要會配。比如說有豆腐,你就配其他的菜,比如說一些蔬菜,還有其他的菜這樣配起來。他不會煮又很愛煮,有時候輪到我煮,他又搶著他要去煮,他去煮我們就非常痛苦,因為他不會煮。他就是冰箱我們有的菜,豆腐、皇帝豆、毛豆、碗豆,他什麼豆都丟在一起,我們那一餐吃的就是一大碗尖尖的豆,吃得就脹氣。所以那個時候我真的吃得胃就消化性潰瘍,因為那個時候晚上又不能吃,所以中午就拼命的吃,吃飽了以後就躺下去睡午覺,就好像一個磚塊壓在肚子上面。

  有一天輪到一位閻居士,他姓閻,閻羅王的閻,他那個時候也去做義工,也住在道場,他也輪煮飯。輪煮飯,早上我們是煮稀飯。以前在圖書館,韓館長她煮稀飯都會加一點點蘇打粉,那就吃起來比較潤滑,比較潤口。閻居士他老人家,那一天早上輪到他煮飯,他把蘇打粉當作太白粉,整個都倒下去,真的那一鍋不能吃了。煮好,後來我們去吃,原來日常法師他規定很嚴格,比如說你飯菜煮燒焦了,他說照樣要吃,鐵丸也要吞下去,高麗菜的菜心不可以丟掉,菜梗統統不可以丟掉,要放下去煮,然後要把菜根放在嘴裡咬咬咬,咬到汁都出來,他說這個就是不可以隨便浪費的。所以我們常常,如道師煮、閻居士煮,他們都不會煮,在家裡沒煮過飯,那煮的是夠難吃的,有時候都煮焦了還是要吃。但是那一天日常法師就講,這個真的不能吃了,這個吃下去會出問題,會送醫院,這個對身體有傷害不能吃。所以日常法師他講,只要要求營養,不可以要求口味,不可以講求色香味。就在那邊跟他修。

  跟日常法師,他男女眾分得很清楚,晚上大概基金會門一關,所有女眾趕到一個都沒有了。跟日常法師在那邊受訓練雖然很嚴格,但是到了習慣之後,倒也心也滿清淨的,那個時候過著一個身出家的一年五個多月的出家人的生活。後來人慢慢多了,人漸漸多了,多了之後,韓館長又要我過去圖書館幫忙,那個時候她那邊缺人手。到韓館長那邊,到了圖書館,我當時是抱著一個做義工的心態,出家之後還是這樣的心態,反正道場需要,哪裡需要,我哪裡幫忙,那個時候自己也沒有選擇一定要在什麼地方。

  在基金會出家一年五個多月,再到圖書館去。到圖書館,師父上人是修大乘的,日常法師是比較偏重小乘戒律的,到了圖書館,我要從小乘轉入大乘又要去適應一段時間。那個時候到圖書館,我們後面這些出家眾,那些師兄弟都還沒有來,所以那個時候我跟悟本法師兩個人要輪流煮飯,一個人煮一個禮拜。在基金會我也是要輪流煮飯買菜,這些事情都要做,包括洗廁所,實在講什麼都要包,什麼都要做,是全包了,因為沒有人,全部包,後來人多才有分工。

  那時候煮飯,瑩空法師有時候就來幫忙,一位女眾,去圖書館住了很久,她來幫忙。在揀那個菜,我們在基金會就是這麼長的菜、根都不可以丟掉的,她這麼長就丟掉,我說這個太損福了,就丟垃圾桶,我就從垃圾桶再把它撿起來,我說「我們在日常法師那裡,這些都要全部吃下去的,妳怎麼可以這麼浪費?」「這個不可以,這個是師父跟館長都不要的,太老了。」那個時候我就跟她吵起來了。後來館長來教煮菜,館長非常挑剔,不但要色香味,而且煮菜還要講求口感,切菜、切水果切得要有模有樣,就好像人家在辦酒席一樣。有一次我切楊桃,我們在日常法師那邊就是這樣直的切,切切切,這樣切比較好切,師父上人就把我叫過去了,他說你這個不可以,不及格,這樣切不及格。要怎麼切?要從中間剖開,然後籽挖起來切斜的,然後擺在盤子裡面擺得很好看。

  那個時候實在講也是有煩惱,說沒有煩惱是騙人的,因為在日常法師那邊是到肚子裡面都一樣,切什麼形狀都一樣,這個地方又要講求色香味俱全。後來我想到日常法師一句話,他說你出家了,修行要遷就環境,不能叫環境遷就你。後來我想一想,這個也對。我在基金會要遷就日常法師,到圖書館要遷就韓館長,師父他都遷就了,我們做徒弟的還能不遷就嗎?後來就慢慢去調,調自己。

  後來我們一些出家眾師兄弟愈來愈多,老和尚就給韓館長講,說妳要找一個人做當家,我不給妳當家,我三不管這個原則貫徹始終,不會給妳做當家的。那個時候悟本師兄離開道場去追頂念佛要了生死,就剩下我一個是比較早出家的,後來館長就叫我做當家。那個時候叫我做當家,我那個時候有一個直覺感,我現在又入了家,不是出家了嗎?現在又當家,那不是入了家嗎?後來師兄弟愈來愈多,這個家就愈來愈大,道場就愈買愈大,就又入了家。所以我到圖書館去住了十二年,入了十二年的家。因為師父老人家跟韓館長一年都要半年住美國,所以那個圖書館什麼事情都要我去面對。所以我在基金會出了家,到圖書館又入了家。

  館長往生之後,我離開圖書館,那個時候我想我現在終於可以再出家了,我叫我弟弟,給我弟弟借個房子,我想我到處去講經說法,也不要道場,也不要徒眾,我可以自由自在,那時候解脫了,又可以重新出家了。但是好景不長,大概經過一年,呂國安居士要求老和尚出家,呂國安居士原來是老和尚要他剃度的,原來我們男眾他是大師兄的,但是他怕韓館長,他被嚇到了,所以他就去找我們現在大師兄,悟本師兄,他那個時候還什麼事情都不知道,然後他去抓他來出家。所以前年我們大師兄來這裡,在韓館長感恩法會裡面他也講了,他說當時呂國安居士都是給我講出家的好處,都沒有給我講出家的壞處,現在他感覺非常冤枉,他抓他來做替身,出家了。韓館長往生之後,他又出家了。當時老和尚勸他出家,他說我孩子還小,老和尚說你孩子、你太太我幫你養。但是他是怕,他是找這麼一個藉口。但是韓館長往生之後,真的孩子也大了,他也很順理成章再來要求老和尚出家。

  當時老和尚叫我到西雅圖淨宗學會去掛一個會長的名義,他說,「好好好,叫悟道帶你到美國西雅圖去,你要出家,好,我答應」。那個時候老和尚已經宣布說他不收徒弟了,當時我在想現在師父又答應他,叫我帶他去西雅圖,大概是要破例,可能叫我代替、代理,他不方便公開幫他剃度。結果呂居士他的工作也辭掉,車子賣掉,我去幫他把僧服、僧鞋都買好了,他真的辭親出家,跟他的家人,太太、他的父母、同事都辭掉了,我就帶他去美國了。去到那個時候,我就傳真到新加坡給老和尚,我說,「現在呂居士已經來了,師父你趕快幫他取法號,你不是答應他出家嗎?」那師父怎麼講?「沒有,我公開說不剃度了」。我說,「師父,那你怎麼答應呂居士,你叫我帶他來西雅圖,他現在工作都辭掉了,衣服也買好了,那怎麼辦?」

  他說我也沒辦法,我都公開講了不幫人剃度了。「不剃度,師父你怎麼叫我帶他來?現在怎麼辦?」師父說,「那就你收吧!」我就跟師父在電話中講,「師父,你不是教我們要學印光祖師,一生不收出家徒弟嗎?」他說,「是,但是我剃刀丟掉了,沒辦法」。他說,「你就收,你們大師兄都收了好幾個,你也可以收」。講到最後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後來我說,「師父,這個事情我還得要去問呂居士,縱然我要收,也要他同意」。結果我就跟呂國安居士講,他考慮了,他說我要好好考慮。我說,「你大師兄不做,現在被我踢下去變大徒孫了,降級了,你要好好考慮」。他說要好好考慮。結果考慮三天三夜,他原來頭髮都很白了,後來三天後又多了一些白頭髮,後來說他咬緊牙根,很痛苦的下了一個決定說好吧。我說我比你更痛苦,你害我不能當印光祖師。我說沒辦法,你工作辭掉,弄到美國來了是進退不得。所以那個時候也收了。收了,我想還好,我說收了,師父叫我剃的,我說你趕快去新加坡聽《華嚴經》。我把他送到新加坡去,我又一個人,我又自在了。

  但是他去了新加坡又好景不長,經過了半年,陳永信居士說看到老和尚回去都住在飯店,沒有地方住,他就發心要供養老和尚一個道場,後來他叫我帶他去找老和尚,老和尚就講,問我要不要接?他說如果我要接,他就答應;我不接,他就不答應。那個時候我就給師父報告,我說師父,人家是供養你回來台灣有個地方,那師父你回來要不要用?如果師父你要用我就接,你不用我也不接。師父說可以。我說可以那就要接了,不然辜負大德一番的好意。一接下來,有了道場,師父也沒有回去住過一天,都沒有,我又上了一次當。所以有了道場,現在工作又多了,工作多,很多義工,後來大家發心剃度,所以剃度的都是當義工的,當義工去剃度的。現在有很多工作也不得不做,現在又搞了一個家,本來想要出家。

  所以我現在回到台灣又是回家了,我現在到外面就是出家,我到澳洲來也是出家,我在淨宗學院沒有任何的執事,我是清眾,所以我來這裡可以過一個出家人的生活,我沒有這些負擔。現在我們後面這些師兄弟,在這裡擔任執事的,這是他們的家,我來這裡做清眾,我在這裡是出家,我這次來預定住三個月,出三個月的家,短期出家。因為講到這裡,講到出家,想到自己這些出家的經過,也是提供給大家參考,出家是這一樁事情,實在講也是不容易的一樁事情。所以我現在還是很想再出家。所以我們必須明白身出家、心出家,現在連做到身出家都不太容易,就如同老和尚講的,出了一個小家,入了一個大家,事實也是這樣,但是環境所逼,這個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是我們總要對出家這樁事情要認識清楚。所以這個有出家在家。

  有在家出家,雖然身沒有出家,但是他的心常存出家之念,對於世間這一切他都能放得下,這是心能夠出家。出家出家,這是講身心他都能出家,當然這個出家是最完美的,身心俱出。只要精進修持,這個身出家在家都是沒有差別。我們希望在家眾、出家眾,顧名思義,要發菩提心,這才是真正出家的意義。

  『識心』兩個字,「識」是認識,是動詞,跟我們平常講六識、八識這個意思不一樣,它是認識。「心」有大乘、小乘的分別,一般小乘只講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以這個六識為心。大乘除了這個六識以外,再加上末那、阿賴耶,講到八識,還有講的更多的,講到九識。這是大小乘的講法有這個差別。所以認識這個心,就是這八個識,這詳細在《唯識論》裡面。『達本』,「達」是洞達,也是一個動詞,本是根本,心是根本,我們要洞達我們自己的心地,就是認識我們的心,禪宗講的,你要認識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無為法』,「無為」是對有為講的,無為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凡是有變化、有生滅的都叫有為法,沒有生滅、沒有變化的就是無為法。小乘講涅槃,偏真涅槃,無為,大乘講的圓成實信、法性、真如,這個都是屬於無為法。『沙門』,一般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就是沙門的意思。

  下面,『二百五十戒』,這個名詞我們晚上一堂課再來跟大家報告。這堂課我們就講到此地,晚上我們再接著跟大家簡單介紹「二百五十戒」。我們現在下課,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