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沒有生死是真的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八集)  2021/5/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48

  《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翻開經本,《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二十頁,從第五行:

  【隨所修學諸禪三昧之業,無所樂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無所怯畏,不樂二乘。以依能習向二觀心,最妙巧便,眾智所依行根本故。】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隨所修學諸禪三昧之業,無所樂著』,這個就是學習二種觀道,真如實觀跟唯心識觀。學習這兩種觀道會得到禪定,但是不會去染著、去貪著在禪定當中,這是佛法的修學跟外道不同之處。古印度一些外道修學,他們禪定功夫都非常高、非常深,最高達到無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處天,那是三界最高了,但是就是「樂著」。樂就是喜好,著是貪著,貪禪悅之樂,他就不能提升,不能超越了,停在那個地方。佛法的修學有得禪定,但是得禪定不貪著禪定的境界,因為禪悅之樂,實在講我們欲界的眾生無法想像那種快樂,只有真正得禪定的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們才清楚。我們欲界的眾生沒有禪定功夫,所以禪悅之樂快樂到什麼程度、是怎麼快樂,我們無法體會。從經文這些文字上來看,我們雖然沒有得禪定,但是根據經典上講的,也大概有個概念了。禪悅之樂,那不是我們欲界五欲六塵這種欲樂可以相比的,他們那個樂比我們快樂。

  佛在經上講,在六道裡面,色界天第三禪天那是最快樂的。所以得到禪定,他就捨不得禪定的境界了,就貪著在那個境界上不能提升,等到禪定功夫退失了,又往下墮落。佛法的修學就是不貪著禪定,所以對禪定他也放下。得到色界天、無色界天的禪定,他必須放下欲界的五欲六塵,欲界的五欲六塵徹底放下了,就升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就得禪定了。五欲六塵放不下,禪定不能成就,怎麼修總是在欲界裡面;但是得到禪定,又貪這個禪定,所以不能超越三界。佛法的修學不著相,不執著這個,不染著,這句話非常重要,就是「無所樂著」。對禪定沒有染著,不著這個相,不貪這個禪悅,這樣才能提升,才能超越三界。

  我們這一節課就是接著下面這一句,『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一切善根」,這個善根有很多種,這裡講一切,就包括所有的善根了,凡是善根,都包括在這一句裡面,也就是說一切善根就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這個善法,世間的善法,比如說我們常講的五戒十善,儒家、道家講的,乃至其他宗教講的,跟這個十善相應的,這個是世間善法。世間一切善法從哪裡生的?就是說用這個來形容、比喻善的根。我們大家都知道植物,樹木花草它都有根,因為有根它才能生長,如果沒有根它就不能生長了。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我們這個世間的善法,它的根從哪裡生出來的,就是從無貪、無瞋、無痴,就沒有貪瞋痴。無貪、無瞋、無痴行一切善法,那這是真善。這個當中修善,他沒有夾雜貪瞋痴,沒有夾雜這些的,那就是純粹的真善。

  如果夾雜著貪瞋痴修一切善法,那這個善當中有不純了,不是純善了。比如說我們為什麼做好事?因為有好的名聲,人家會讚歎,名聞利養,這個就夾雜了,夾雜世間的名利在做善事,我們現在看到世間人以這樣的心態來做善事的非常多。或者做好事,希望有人家報恩、報答、回報,好像有條件的,這些有夾帶著名聞利養這樣的心來做善事總是夾雜,這個就是夾雜貪瞋痴。貪圖果報、貪圖回報、貪圖名望、貪圖利益,做善事用這樣的心在做善事,這個修的善就不純。這是用貪心去做好事,這個是有夾雜貪(貪心)。在佛門裡面修善布施,為什麼?聽說佛門「捨一得萬報」,那趕快去布施做好事,我捨一塊錢就會得到一萬塊的果報,趕快去做好事。用這樣的心在修福,就是貪心在修福。用這樣的心在修福他能不能得福?能得福,福德是決定得到的,你有因必有果,你有修這個因必定得個果報。但是功德就沒有了,福德是有。所以他貪心修福也能得福報,這個因果決定是相應的。

  還有瞋恚心修福的,怎麼是瞋恚心在修福?這個當中就有好勝、好強,甚至還有嫉妒,有一種比賽的心態在做好事,「你布施一萬塊,我要壓過你,我布施兩萬,我要比你多」,用這樣的心態屬於瞋恚嫉妒的心、好勝的心在修福。我要比他強,把他壓下去,這個是瞋恚嫉妒心、好勝心在修福。用這種瞋恚嫉妒、好勝的心去修福,得的福報是什麼?將來也一定有福報,他也有大勢力,就修成了羅剎、阿修羅,變成修羅、魔王,這個魔王跟阿修羅有的福報都很大的。羅剎、阿修羅這些魔王他的特性就是好勝、好鬥,他喜歡跟人家鬥爭,但是他福報很大,幾乎有的阿修羅他修的福報,他跟天人是一樣的。六道一般有的佛經翻譯五道,五道就是沒有把阿修羅列為一道,阿修羅在哪一道他就歸屬哪一道,在天道歸天道,人道歸人道,畜生道歸畜生道,鬼道歸鬼道,這個講五道。翻成六道,就是也把阿修羅列為一道了,這一道的阿修羅特別是指天阿修羅(天道的阿修羅),把它列為一道。天道阿修羅根據經典佛給我們講,有天之福,沒有天之德,他的福報跟天人是一樣的,但是沒有天人的德行。天王他有德行,他修十善,他不貪、不瞋、不痴,他沒有瞋恚嫉妒、好勝,這個是忉利天王,四王天忉利天王沒有這些。

  天道阿修羅福報跟天人的享受一樣,但是他好勝、好鬥。所以經典上也講,常常有天道阿修羅帶兵要去跟帝釋天打仗,因為帝釋天他有德行,最後帝釋天以這個德降伏了阿修羅。這個就是阿修羅他的特質。在我們人間的阿修羅,像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墨索里尼那些人,他們過去世就是貪瞋痴在修福,福報修很大。過去世沒有修那麼大的福報,他不可能得到那個地位、那個權力,所以他們福報修得很大,但是就是夾雜貪瞋痴在修,所以這一生得到福報了,造的業就非常重了。他的福報愈大,如果繼續做好事,當然他修的福就更大;如果依靠過去生修的福報,這一生得到福報,以這個福報來造惡業,那當然後果也非常的嚴重。一般人要造那麼大的業還造不了,他有權力。你一般人,你去殺一個人就要被判死刑了,他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都沒事,你看那個業造得多重。

  還有愚痴修福的,我們一般講痴福。愚痴修福可能在人間享受痴福,那也必定是造業。有的可能到畜生道去享福去,我們看到有很多這種小貓、小狗,有一些富貴人家養這些寵物,牠吃得比人好、住得比人好,生病還有醫院,死了還有墳墓,主人把牠照顧得無微不至,比自己的父母要孝順,人真的不如牠。這一類叫痴福,過去生愚痴心在修福,沒有智慧。所以我們一看就曉得,現在這個世間業因果報清清楚楚。我們只要讀了佛經,佛在經典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學習了經典,看到世間這些業因果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佛所講的話完全兌現,我們怎麼能不相信?佛講的都是宇宙人生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深信不疑。

  在中國清朝,過去康熙、乾隆皇帝,在清朝康、雍、乾三個朝代是太平盛世,大概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這個在歷史上不容易,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康熙、乾隆,你看康熙在位做皇帝六十一年;乾隆是他的孫子,當中是雍正,雍正他在位十三年,他祖父做皇帝做六十一年,他不敢超過他的祖父,所以他做了六十年就退下來,把這個皇帝的位子交給他的兒子嘉慶,他自己再做四年的太上皇,可以說他福壽全歸了。他們這兩位皇帝那種福德是善心所修的,它是屬於善心修的。所以要曉得善惡都可以修福。善心修這一生得到這個福報,他會再去造福人民。如果不是純善的心在修,夾雜貪瞋痴的心在修福,這一生得到福報,可能他就依靠這個福報去造惡業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從這個跡象來看康熙、乾隆他們過去生是修善,修純善得到這個果報,所以他這一生享受這個福報,他再造福人民,所以才有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否則就天下動亂了。所以要曉得,善惡都可以修福。

  所以愚痴修的福報,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愚痴是被人騙修的,被人家欺騙,糊裡糊塗的也能修福,他將來享受痴福。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富貴人、有地位的人,不知道真正的福報,天天在享福,福享完了,沒有了,惡業現前。他不曉得對社會做真正的好事,幫助社會苦難眾生,不把錢拿來救濟這些苦難眾生,幫助這些現在很迫切需要的人。這個世界上畢竟苦難人非常的多,但是他得到這個福報他不知道去修福;不知道繼續修福,然後這個福報就不斷的消耗掉了,去用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有錢,我們舉個例子,捧戲子,捧唱戲的,現在就是說演戲的、唱戲的,為了這些,像我們現在講那些演員,很有名的,他喜歡去捧那個場,給他們錢,再多的錢他都願意花,花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對社會、對家庭都沒有意義,甚至還有損害的,但是他願意把錢花在這上面。對貧困下賤的人是一毛不拔。

  我們再把這個事情再引申,比如說現在有一些電影公司的老闆他很賺錢,那這是什麼?他的福報,他過去生修的,他拍的片都很賺錢。但拍那個片是什麼片?不但沒有幫助改善社會風氣,反而讓社會風氣愈來愈敗壞,誤導觀眾,拍這些殺盜淫妄的戲,那是造惡業!他很賺錢,他有福報,但是這個福報享完了,來生就墮三途。所以這個福報都是什麼?是痴福。他所喜歡的全心全意去幫忙,他所不喜歡的理都不理,他不理會,這種是屬於愚痴。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社會,許多有財富、有地位,你一看就曉得他過去修的是什麼業因,他今天得的是什麼樣的果報。

  佛家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過這一生,我們這一生的遭遇,我們學佛的人很清楚,我過去造的是什麼因,今生得的是果報,我們這一生的遭遇是果報,果報是過去生我們修的,對於過去造的因清清楚楚。學佛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來生我的生活狀況怎麼樣,自己也清楚,就是我們這一生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是善還是惡,這個是感得來生的果報。如果善多惡少,來生得的福報多、災難少;如果善少惡多,來生災難多、得的福報少。所以要曉得命運果報都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我們定的,這一點我們必定要認識清楚。這些預言家所講的一切都是注定的,這個預言家講命運是個定數,個人是命運,一個家庭是家運,一個國家是國運,整個世界是世運。這些預言家,看相、算命的都能算得很準確,但是他們不知道命運是可以改造的,所以都認為是一個定數,注定是這樣的,是一個定數。定數就是你不能改變,這個話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沒有學佛,沒有學佛不知道這個業因果報的道理,所以他們能夠去推算,能夠預測得很準,認為這些都是定數,不能改變。這是錯的。

  有一些宗教,他們認為這些世界的世運也是注定的。誰定的?上帝。上帝創造萬物,萬能的上帝,當然他就會想到世界這一切也都是上帝定的。但是有很多人都會有疑問,上帝為什麼不公平?那個人那麼好,我這麼窮,他那麼有錢,為什麼把我定成這樣?有的人他就起了疑問。那麼不公平可以當上帝嗎?上帝應該是公平的,上帝是沒有偏心的。我們中國人常講「天心仁慈」,天地鬼神的心是仁慈的,他怎麼會有這麼不平等的待遇?這個從道理上講不通。我們可以說你冤枉上帝了,上帝他是公平的,上帝他沒有偏心的。命運是怎麼來的?命運是自己造的,自己過去生造的,這一生受的果報。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過去生善造得多,這一生享福;過去世造的惡業多,這一生受災殃。自作自受,自己製造的,那還有什麼話講。在道家《太上感應篇》,第一句話開宗明義就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你看第一句話給我們講得這麼明白,災禍、福報沒有門路,唯有人自己感召來的,人自己製造出來的。

  我們現在看到整個世界新冠狀病毒疫情到現在還沒有解除,不但沒有解除,還在升高。我們要問,瘟疫這些災情怎麼來的?是我們地球人類造惡業感召來的,過去、今生造不善業。第一個不善業就是殺生。在五戒十善第一條,佛就勸我們不要殺生。我們地球人類你看一天殺生殺多少?這些都有果報的。所以自作自受,那還有什麼話講!既然自己注定的,當然自己可以改變。如果我們能斷惡修善,就能夠把我們的惡報改變成善報,如果我們能破迷開悟,我們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生到四聖法界,能夠轉凡成聖,那就能夠脫離十法界,住一真法界、住極樂世界,都是自己轉變的。這不是佛菩薩決定的,也不是天地鬼神、上帝在決定的,自己命運是自己注定的,這個話講得才有道理,才講得通。大家仔細想想,佛講這個話,我們仔細想一想,合情合理合法,講得通。別人給你注定的,他有什麼權力給你注定?他的權力誰給他的?東方人的思想跟西方人的思想,這是一個基本不同的地方。西方人認為都是上帝注定的,人是無可奈何的,一切要順從上帝;我們東方人的思想,一切眾生跟上帝是平等的。東西方它一個基本思想觀念不同,東方這個思想才是事實真相,命運自己造的,它不是上帝給我們注定的。

  『菩提分法』,這一句用現在話來講,就是覺悟的方法。「菩提」是印度梵文,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你修一切善根,就是修世出世間法,重要的是覺悟,你覺悟了,世出世間的善法都變成功德了。如果只修一切善法,沒有覺悟,那是世間的福德,我們現在講人天福報,不是功德;若加上菩提分法,那就把福德變成功德了。覺悟的人不著相,不覺悟的人著相,覺悟、不覺悟差別在此地,我們要學覺悟。覺悟的人何以不著相?知道這一切相是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他不執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現相皆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露如電是講這些現相存在的時間很短暫。若給你說真的,真的就是根本不存在。但是說這個話沒人懂,一定要深入經藏,給你講你才會有一點概念、印象,你如果是真正修行,契入這個境界,你一聽就懂得了。

  契入境界,那個真相是什麼?時間、空間根本不存在,根本就沒有。空間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沒有距離了;時間沒有了,無量劫就變成剎那,一剎那可以把它延伸到無量劫。時間跟空間確實沒有,我們起個心、動個念頭周遍法界。周遍法界是因為空間是一不是二,剎那它就周遍,證明沒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佛給我們講真話。但講真話我們世間人聽不懂,世間人何以不懂?因為他在真相裡頭製造了許許多多的妄想、假相,這個妄也是自己造出來的,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無量無邊的障礙。這個障礙我們就叫法界,界就是有界限,每一個法它都有這個界限。那個界限從哪裡來?從妄想、分別、執著生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

  佛所說的一切法說得太多了,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他把一切法,就是一切萬法歸納為六百六十類,六百六十個種類。天親菩薩認為六百六十類,初學的人學還是困難,太多了,所以天親菩薩再把彌勒菩薩的六百六十法歸納為百法,就歸納為一百條。所以《百法明門論》這部論是天親菩薩造的,這是教初學的。這個一百法,每一法展開都是無量無邊,但是你要曉得,這個法全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事實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佛說的「一切法無我」,那是真相。所以《瑜伽》、《百法》,實在講就是解釋、詳細說明佛講的「一切法無我」的真相。我們要明瞭,真正搞明白了你就相信,相信之後你才會放下。一切法都放下了,一切法都不再執著了,對一切法絕對不會再起心動念,你就入了佛菩薩的法界;換句話說,你就可以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是大自在、大圓滿的生活。所以《百法》叫明門,明是覺悟。

  我們再看下面兩句,『於生死中,無所怯畏』,這個就是修兩種觀道,不會貪著世間的諸禪三昧了,在生死輪迴當中也沒有恐懼了,「無所怯畏」。這當然不會再怕死,我們講淺一點,就是貪生怕死的念頭斷掉了。為什麼不會貪生怕死?知道事實沒有生死,沒有生死是真的,世間人看到有生有死是一個錯覺,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都是一個錯覺,都是錯誤的看法,不是事實。這個事實世間人見不到,因為他有妄想執著,妄想執著變成這個現相。他生活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他怎麼能見到真相?誰能見到真相?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見到,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他才能見到事實真相。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放下百法,放下那就是明了。放下一切法,你就覺悟了,「明」就是智慧現前了。

  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外面來的,自己本來具足的。我們智慧不能現前,就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這一切虛妄的法障礙住,所以不能現前。你把障礙去一分,你的智慧就透露一分;障礙去兩分,你就透露出兩分。去一分、去兩分是怎麼個說法?怎麼去這個障礙?就是說你對於這一切法哪一種愛好,你喜歡的、不喜歡的,這個就是障礙了。剛才講了,你有控制的念頭,你有佔有的念頭,比以前淡一分了,這個就是障礙去掉一分了,淡兩分就是去掉兩分,愈來愈淡薄,你對控制、佔有的念頭愈來愈淡薄,你的智慧就愈來愈增長,所謂煩惱輕,智慧自然增長。這個時候不但你讀經會開悟,你連逛街都會開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會開悟。所以宗門開悟的人講:「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他不迷了。就是整個生活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任何一法都能讓我們開悟。

  什麼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是在書本裡面。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聞的,身所接觸到的,六根接觸到六塵境界,全部都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你要以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在經本上,那你就迷了,要學到哪一年才能覺悟?所以家師淨老給諸位介紹這部經,就是《華嚴經》,字字句句都落實在生活上;換句話說,一部《華嚴經》就是教我們怎樣過佛菩薩的生活,教我們怎樣獲得大自在、大圓滿、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我們能得到,不難,就是你念頭轉變過來,真正覺悟,那你過的就是佛菩薩的生活;轉不過來就是凡夫的生活,苦惱萬端。

  下面講『不樂二乘』。二乘人跟大乘差別在哪裡?二乘人他只求自己得解脫,他沒有發心要去幫助別人,幫助眾生。聲聞、緣覺他不願意幫助別人,這個話諸位也要聽清楚,他不是說完全都不幫助,不是這個意思,這是說他是不願意主動去幫助別人,他是被動的。人有求於他,他還是非常慈悲,他也是樂意幫助人家;如果你不求他,你不去找他,他不會來找你,這個跟菩薩就完全不一樣,這樣的人就是二乘根性,小乘的根性。大乘菩薩根性不一樣,大乘菩薩在《無量壽經》給我們講,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眾生沒有去請他,他自己主動去幫助眾生,這就是菩薩根性、菩薩種性,他主動去幫助別人。所以小乘人一定要有人請,大乘人不請就來了。譬如現在社會的交際應酬,講對等、講身分,那是小乘。你要跟我對等,你這個身分要跟我一樣,那我才跟你往來,我今天是這樣的身分,邀請我必須要跟我的身分相當的我才去,那這是小乘人。如果大乘菩薩,沒有這個分別,地位高的請我去,地位低的人請我也去,要飯的請我也去,沒有分別了。小乘人執著沒有了,但是他還有分別;大乘菩薩執著沒有了,分別也沒有了,所以才能做到眾生不請之友。如果他有分別,不請之友他還做不到,沒有分別他才做得到。這是真正大乘菩薩,學習這個兩種觀道的修行人,他「不樂二乘」,他不會去貪二乘人的境界。

  『以依能習向二觀心』,「二觀」就是止觀,就是前面所講的奢摩他、毘婆舍那。止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觀是智慧,是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決定不迷;要止觀雙運,這才圓滿成就。『最妙巧便』,「巧」是善巧,「便」是方便,最微妙的善巧方便。這句話,實在上就是講天台的止觀,華嚴的法界觀,天台、華嚴所修的方法都是「最妙巧便」,確實沒有法子形容,我們只有講一個大圓滿、大自在,實在是找不到形容詞來形容它。

  『眾智所依行根本故』,為什麼?他的行都是智慧;也就是說,這些人生活在智慧之中,「眾智所依」,生活在智慧之中,我們今天講高等智慧的人,他生活在高等智慧裡面,生活在圓滿智慧裡面。我們凡夫是生活在煩惱裡面,怎麼能跟他們相比?我們今天生活在妄想分別執著,生活在自私自利、生活在貪瞋痴慢的煩惱之中,你怎麼會不苦?佛菩薩這些都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都沒有了,他都放下了,生活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之中,所以他表現的最妙巧便。即使是他的私生活都是教化眾生,都是為眾生示現,為什麼?他沒有私生活。四相破了,「我」都沒有了,哪來的私生活?全體的示現都是幫助眾生覺悟,給眾生做樣子。言教、身教、意教,身語意三輪教誨眾生,這是大乘佛法,這是《華嚴》、《法華》所表現的。眾智所依,這是根本。到這裡是一段,這是文。下面是青蓮法師的解釋:

  【據此二觀,與今家三種觀法,無少差忒。】

  前面說過,這一段也相當長,這是解釋兩種觀法。『今家』是講天台,講天台家(天台宗),青蓮法師是天台宗的學者,他學天台,講經說法都依據祖師的這些原理原則。天台家的三種觀法:空觀、假觀、中觀,天台講空假中三觀。佛在經典裡面講奢摩他、毘婆舍那,這是止觀。這兩種跟天台的空、假、中三觀說法是相同的,『無少差忒』,「忒」是不一樣,就是沒有差別,是一樣的,這是天台。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托事附法,與從行之事觀,擬同唯心識觀。從行中之理觀,擬同真如實觀。】

  『托事附法』,這個「托」叫做依托事相,「附」,這個事相裡面它有附帶這個修法在這個裡面。這是前面講的,『與從行之事觀,擬同唯心識觀』,這個跟上面講的「唯心識觀」的方法是相通的。『從行中之理觀,擬同真如實觀。』天台家講的空假中三個方法,落實在事相上就是托事附法。從行的事觀跟從行的理觀,理觀是空觀。所以這個有事有理。實在講,《華嚴經》講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事當中有理,理當中有事,這個事相襯托出它的道理,這個道理也是從事相上去表現出來。這個理事,事有這個相,理是空,這個我們一般講性相,性是空,相是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性相它是一不是二。

  好,這一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下面的文,下一堂課我們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