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善品輕升 惡業沉墜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20/9/3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05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經本,綸貫第一面,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

  【今且置悟,只論其迷。其天人修羅,循善品而輕升。地獄鬼畜,由惡業而沉墜。其墜之鬼畜,有輕重之分。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隨妄念。妄造惡業,妄受苦報。不憑至聖之大悲,曷解倒懸之極苦。】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為我們說明六道輪迴的由來。六道確實有這麼一樁事情,這事怎麼來的,根源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知道。在古代,印度宗教非常發達,修學也確實有成就。世尊出世那個時候,有許許多多的外道。佛家講外道是從理事來建立這個名詞,決定沒有輕視的意思,所以外道是指心外求法,凡是心外求法的都稱為外道。如果我們學佛不懂得向自性當中求,也向心外求,那也是外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瞭,名詞術語的含義要清楚。」「這些人他們修定也有相當的定功」,在佛經上講的世間禪定,四禪八定,這些外道他們都得到了。「許多宗教的修行人,他們有能力往生四禪天,有能力往生四空天,在甚深定力境界裡面」,他們看六道的情形就非常清楚。

  「他們見到六道狀況不是推想的,也不是用數學推算出來」,是定中見到的現量境界,這個現量境界就像我們眼前看到一切事物一樣,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們看得很清楚,「但是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形成六道」,他們就不知道了,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如同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個社會、這個地球上的事物我們都看得清楚,我們都聽得清楚,我們都很明瞭」,可是地球從哪裡來,怎麼會出現個地球,地球上這些生命它從哪裡來的,我們就不知道了。「那一些外道修行人」,他們看到六道的狀況,就跟我們現在看到地球上這些事物一樣,我們看得很清楚,但是怎麼會有這些現象,怎麼來的,我們就不知道了,「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然的道理大家都想知道,正如同我們地球人,有許多科學家、哲學家」,他們觀察這宇宙的現象來為我們解釋,地球怎麼起源和生命怎麼來的。「他們有很多的說法,但是這些說法都是猜測,觀察當中的推想,並不是事實。」「這種希求、欲望」,就是想要知道這宇宙怎麼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形成這些宇宙森羅萬象,有這麼強烈要求知的這種欲望。這種強烈求知的欲望,在佛法講就是眾生有感,這個就是感。他想知道,想要明白這些道理,他想就是感,佛菩薩就有應。「你不想,佛菩薩來給你講。」你不想聽,你不想知道這些,那你就沒有感,佛菩薩也就不會有應;你很想知道,就跟佛菩薩起感應,佛菩薩就來了。你們很想知道這個事情,很想解決這個六道生死輪迴的問題,菩薩就應化來了,來幫助大家了解這樁事情的真相,解決這個六道輪迴生死的大事。「佛菩薩來到世間為什麼?就是把這個所以然的道理,為這些眾生講清楚、說明白而已,也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佛法的教學。」「所以綸貫一開端,就先給我們講法性的根源,然後再講法界的緣起」,根源怎麼來的、緣起怎麼形成的,「法界是怎麼回事情」。

  「第三段愈講跟我們現在生活愈密切,講六道的由來。第一句話說『今且置悟』,悟的境界是佛菩薩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是四聖法界。」但現在我們放在這個地方先不談,佛菩薩、羅漢的境界我們先不談,這個「置悟」先放置在一邊,「專講六道」,就講我們現前六道的事情。『只論其迷』,現在只說在六道裡面這些迷惑的眾生,「迷失一念心性」,我們迷了一念,才會產生這麼多念。「迷了自性」,自性迷了之後,「自性就變成阿賴耶,我們就不叫它自性,叫阿賴耶」,阿賴耶識,第八識,「所以阿賴耶是迷了自性的名稱」,自性迷了。「其實自性有沒有迷悟?沒有,迷悟在人。這些經文我們要細細體會它的意思」。「六道裡面天、人、阿修羅,我們叫三善道,『循善品而輕升』,輕升是佛法裡面用的形容詞,他修善就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人、修羅是善道,但是此地的修羅是講人間、天上的阿修羅」,六道裡面講修羅不算人間,是講天道的阿修羅。「世尊在《楞嚴經》告訴我們,阿修羅六道裡面除了地獄裡面沒有,其餘四道都有阿修羅」,就是天上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有阿修羅、鬼道有阿修羅。「所以佛經常講五趣輪迴」,有時候我們看到經典講五道,或者講五趣。講五道不說六道,講五道就是沒有把阿修羅列為一道,就是阿修羅他在哪一道就歸那一道,天道阿修羅歸天,人道阿修羅歸人道,沒有另外列出阿修羅這一道。如果講六道,這個阿修羅是單單指天道的阿修羅,「這是六道阿修羅的一種說法」。

  「天道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天是秉十善業道而輕升的。這個輕重說得很好。我們人在喜悅的時候、心情很好的時候,這個身很輕快」;人在憂慮煩惱的時候,這一身就像擔負很重的重擔一樣,很沉重,就不輕快、不輕安了,這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煩惱憂慮時身體非常沉重,心情也沉重」,身體也好像背了好幾百斤的重擔一樣。「重就往下墜,輕就往上升,所以人心善、行善,身心輕快,他往上升。單單修十善業道最高的生到忉利天,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想在一生當中,來生、生生世世都得福報,你要懂得福報是從哪裡來的。看到世間人有福報,他福報從哪裡來的?福報是果,果必有因,所以你要找它的因。如果繼續不斷在修因,我們知道他來生還享福,後世還享福,他的福報享不盡。如果前世修的福報,這世享福迷了,不知道再修福,那就很可憐!福報這一生享盡了,來生就沒有福報。世間迷的人多,覺悟的人少,尤其善惡的標準你要清楚、要明白。」

  現在人不讀佛經、不讀聖賢的經典,他不懂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往往顛倒了,善看作惡,惡看作善。「《了凡四訓》就講得很清楚」,這個善還有真善假善,「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什麼是圓滿的善、什麼是偏在一邊的善,什麼是大善、什麼是小善,這總得要搞清楚,自己才知道怎樣修學。明白的人修大善、修真善、修圓善,果報圓滿。這都是事在人為。」那這個就是要學習了,所以我們想要做個好事,要學習經典,這些道理要明白;你不學習,發好心,想做好事,做的未必是真正的好事。現在社會上我們看到很多,因為他沒有學習經典,沒有學習經教,他不認識。所以《了凡四訓.積善之方》特別特別重要,一定要學習。

  「忉利天再往上,除了修十善之外還要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你要沒有慈悲喜捨」,縱然行善,你最高可以往生到忉利天,向上就達不到。忉利天上去夜摩天,就要有一點定功了。「於是我們想想自己的前途,要記住我們在人世間的時間很短暫,一定要曉得,就好像住在旅館作客,在這裡觀光旅遊幾天就走了,這個地方風景再美好你帶不去,一草一木你都帶不走,這是事實真相。」諸位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大家都知道,也都會說,「為什麼這個世間和一切諸法你還要留戀、你還要執著?」這是對於來去空空的事實真相我們只會說,並沒有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你自然就徹底放下,起心動念,一切作為利益社會大眾,這是修福。佛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多做善業,多做好事,善業你會帶走,幫助你超升,幫助你生天,你會愈升愈高,道理在此地。你若造惡,就往下墜,愈墜愈下。這是覺悟的人與迷的人,他們思想、見解、行為不同。這個道理不難懂,這是佛法裡面最淺顯的道理。」

  「你修定,定沒修成,有一點定功還不到家」,在佛法的名詞叫「未到定」,就是欲界未到定,還在欲界,真正得定是超越欲界到色界去了,色界四禪八定那是禪定真正成就。在欲界也有定,但是還沒有達到色界這個定的標準,還沒有達到叫未到,欲界未到定。就是第三層,欲界六層天,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有定,但是還不是真正禪定,還沒有達到色界禪定這個標準。但是有這個定你就比平常人有定功了,跟色界天人的定功比那當然還差很遠,「但總是有點定功」。你有一點定,有慈悲喜捨,「你才能夠生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生欲界上面四層天」,這些天福(就是天人的福報)一層比一層大,享受也是一層比一層殊勝。

  「你的財、色、名、食、睡欲望沒有斷,換句話說,你對財色名食睡還有貪心、還有執著」,但是這個執著、貪心愈往上去愈淡薄;雖然淡薄了,但是還有,不是沒有,像他化自在天,欲界的欲望(五欲)很微薄了,「但他不能夠超越欲界」。「對於欲的念頭」,定功深,他可以完全伏住,「財色名食睡在面前能不動心」。「諸位要知道,不動心,不是你的欲斷了」,是你把這個欲望的心伏住了,定功很深把它伏住。「你有這種力量,你就生到色界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看你定功的深淺,定功愈深就愈往上超生。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這個話講得太多,學佛的人都聽說過,經典也常讀過,『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你對這些東西有嚴重的執著和貪愛,你必定往下墮落。」

  「世尊教導弟子在這個世間建立道場弘法利生,要用什麼心態?」世尊他老人家說得很好,「水月道場,夢中佛事」。大建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道場有沒有?有。月亮有沒有?有。」這些都是我們要明白的。這個月,水裡面的月亮,那是月的影子。你在作夢,夢中像《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是告訴我們道場可以不可以有?「可以,但決定不留戀,因為有跟無是一不是二」,當體即空。「佛事是什麼?講經說法,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佛事。再說貼切一點,我們自己的生活是佛事。生活是什麼?表演給眾生看,身做佛事,生活是佛事、工作是佛事,處事待人、一切應酬沒有一樣不是佛事,不僅僅是言教身教,身語意都是三輪弘教」,身也在弘法,言也在弘法,意也在弘法。「身語意三輪都是法輪常轉,言語是法輪,身體也是法輪,起心動念也是法輪,這是三輪教化。」但是決定不要著相,「不但不執著,實在講連分別都沒有,這樣子才是即世間而超越世間,世間跟出世間沒有界限,它是一不是二」。在事相上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大家生活一樣,沒有兩樣,這叫世間;但是心理上不落痕跡,一塵不染,這個叫出世間,「出世間跟世間是一不是二」。「世間迷人貪著這些夢幻泡影之事」,貪著就是住在世間,就沒有辦法超越,「這是佛教導我們要如何生活與修持」。這些事可以去享受,但是不要貪著、不要留戀。

  「欲斷掉了,斷是伏斷」,這裡講是伏斷,不是滅斷。有定功,他把煩惱伏住了,「隨其功行淺深有四禪十八層天的差別」,他這個是伏斷;如果滅斷,他就超越了,他就證阿羅漢果了,阿羅漢的定叫九次第定,他超越第八定了,四禪八定,四空天他超越了。「這一類眾生雖然對於欲不分別、不執著,但是對於色沒有放下。色是色身」,就是這個身體,物質。「我們居住的環境,現在講的物質,認為這些萬物是實有的,還有微細的分別執著,沒有把色放下,他出不了色界。」所以色界天人他有宮殿、他有身體。五欲沒有了,財色名食睡沒有了,但是他還有這些色相在,所以叫色界。「到四禪天定功再往上提升,悟性也隨之擴大,知道這個色不是究竟,於是對於這個色不分別也不執著,這樣就生到無色界。」無色界就是沒有身體、沒有居住的宮殿,純粹是精神的世界,沒有物質、沒有身體,只有精神。這個他都捨棄掉了,「在凡夫裡面他是高級凡夫」。「古印度的人做到」,古印度那些外道,最高他的定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四空天最高的,「我們中國人有這個理想,但沒看到有人做到」。「誰有這個想法?老子有這個想法」,我們在《道德經》看到,老子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就是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最大的憂患。「老子曉得,他說我有最大的憂患是因為有身體,沒有身體多自在」,不用天天吃飯睡覺,還要找房子住。在無色界天人就是老子的這個觀念,但是印度這些外道他們做到了,他身不要了,他可以達到無色界。

  「隨其功行的淺深」,就是隨著他定功的淺深,「無色界有四層天,達到最高的境界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這詳細在《楞嚴經》也都有講,經上講非想非非想處天他的壽命是八萬大劫。他這個壽命是怎麼算的?就是他的定功能夠支持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八萬大劫那時間太長了,在經典上講這叫長壽天,雖然時間長,但是定功還是會失去的。「八萬大劫時間到了,他的定功會失掉。他失掉之後,最高的地方則不能再突破,所以就往下降,還是繼續不斷的輪迴。」諺語說得好:「爬得高,摔得重」,佛在經上講四禪天以上跟四空天人,他那個定功失去,一下就從最高的墮到最低的,墮到地獄去了。為什麼會墮地獄?到定功失掉的時候,他就起了毀謗三寶的心,因為他自己覺得他已經修到這個是大涅槃的境界,永遠不退轉,永遠不生不滅了,那為什麼現在還要退轉?他就認為佛菩薩說的靠不住,是假的,我到了這個境界了還會退轉,所以毀謗佛菩薩、毀謗聖賢。這是他誤會了,把那個四空定誤會以為是涅槃,誤會了。這個定功失去,他那個心就起很大的煩惱,所以起了這種毀謗,「謗法之過墮地獄,真的是爬得高、摔得重」。「我們在六道裡搞些什麼?就是玩這些遊戲,升到頂點又下來」,然後不知道到哪一輩子,又爬到那個最高的地方,又再墜落下來,「就是玩這個遊戲,上上下下,玩得好辛苦」。所以佛經上講「生死疲勞」,我們不斷在搞這個東西,這是大錯特錯!

  「給諸位說,色界天沒有阿修羅,無色界天當然更沒有,阿修羅只在欲界,而且只有在欲界的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沒有阿修羅了。阿修羅是怎樣生天的?修福。」前世在人間修大福報,他人間福報沒有地方讓他去享,所以就生到天上去享福了。為什麼稱修羅?為什麼不稱他是天人?「『修羅』是梵語,意思是無端正。阿翻作無,修羅翻作端正」,也就是說他的相貌醜陋、不端正,「沒有天人相貌那麼端正」。「但是他的福報很大,這些福報怎麼修的?布施」,他修布施。「六波羅蜜裡面前五種都是修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是修福。修福變成阿修羅,就是五種修福裡面只注重布施,他疏忽了持戒,更不能忍辱,福報太大了!」「因為不能持戒,不能忍辱,脾氣很大,貢高我慢,好勝心強,修福總是修在第一個」,喜歡跟人家比賽,阿修羅的性質就是鬥爭,喜歡跟人家鬥、跟人家比,好勝。

  用好勝心來修布施、來修福,將來果報就是阿修羅。所以阿修羅享天福的時候,「他好勝、傲慢的習氣還是不斷,在天上也常常搞鬥爭,也常常跟上帝打仗,搞得忉利天主也身心不安,他在鬧事。這是阿修羅,我們要懂得怎樣會變成阿修羅。」所以阿修羅修福有天之福,沒有天之德。「但是諸位要知道,阿修羅的福報享盡後都很苦,為什麼?他造業造得多。一般人沒有那麼大的福報,造業造得少,想造重業都沒法子造。」你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你殺一個人,你就要償命;他如果是國王,殺多少人他也不用償命,因為他的福報大。「所以福報大,修福容易,造業也容易,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明白。這是講三善道。」

  「人道的狀況,我們現在生在人道」,這個境界我們親眼見到,我們眼前這些境界,「人是秉五戒、十善而得人身,你過去生中五戒持得好,沒有毀犯,十善修得不錯,這一生能夠得人身」。雖得人身,我們每個人的遭遇不一樣,一生的遭遇不同。大家一樣都到人道來了,但是每個人的命運不一樣;不要說外面的人,就是自己一家人,父母、兒女命運也都不同,兄弟姐妹命運都不同,所以禍福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講,這些是『滿業』,也就是善惡的果報。我們到這一道來投生是『引業』」,引導我們來人道投生這個業叫引業,引導你來人道投生。「我們大家都有這個共業」,共同的引業,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胎。過去生中都是有修五戒十善,到這個世間來投胎做人,得到人身。「每一個人這一生受用不一樣,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善惡不相同,你修因不相同」,那果報怎麼會一樣?所以它的基本就是說你有五戒十善這個基本的引業,這是大家生到人道來的一個共業,一個基本共同的業。但是來人道各人受的果報、禍福不一樣,這個叫滿業。因為過去生每個人修的也都不一樣,所以果報當然就不一樣。

  「所以一生當中的窮通禍福與別人不相干,都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都有命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我有福,別人能不能把我的福奪去?奪不去。你有災禍,你能不能免得了?免不掉,怎樣躲都躲不過,這是事實,自己一定要清楚。可是有沒有消災免難的方法?有。佛家講得非常有道理,你命中注定的是因,轉變之機在哪裡?」就是轉變的這個關鍵在什麼地方?在緣。緣就是現在的緣,「你能控制緣,掌握緣,轉變緣,果報就轉變了」。「我有災難的業因,但是我今天拼命修善,我不造惡,我把惡緣杜絕,善緣增長。」惡的因,它沒有這個惡的緣,它就不會現前,不會結果。所以佛法教我們消災免難有一套理論依據,不是隨便講,「我們愈想這個理論,愈有道理,我們信得過」。「人生在世,中年以上要明白,年輕的時候迷糊,他聽不進去、聽不懂,年歲大了要清楚、要明白,決定要多做善事,幫助社會與眾生」,多做好事。

  「尤其現在是亂世,亂世裡面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消除一切眾生的誤會和歧見。如何在這個階段建立共識,縮小我們思想見解的差距,這樣才能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切眾生互相尊重、互相敬愛、共存共榮。這是現階段我們弘法利生的目標,因為這個階段是大災難降臨的時候。」「佛講經說法教導我們要契機契理,『理』是一念自性,也就是此地所講的湛寂虛靈,我們與這個相應」,與自性理體相應;「『機』是現前的狀況,現前迫切需要是什麼,其餘的我們暫時放下,先救命要緊」,目前最緊急的、最迫切的,挽救世間劫難要緊。「這個災難迫在眼前,是燃眉之急,刻不容緩,要加緊努力去做。」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提倡彌陀村,講了三十幾年,也是為了社會老人的問題,提出這麼個構想,總希望能有因緣快快促成,但是到現在這個因緣還不成熟。這個心是菩提心,菩薩行,我們要認識清楚。有人要做這個事情,發心來做,「決定沒有嫉妒,要全心全意去幫助他、協助他,他的功德就是我們自己的功德」,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的善事。「前面講『一心而貫諸法』,自他不二,不必樣樣好事都要自己來做」,這樣就有分別執著,就錯了!「別人領頭做豈不是更好?」好事有人發心,那不是更好嗎?我們來隨喜讚歎,從旁協助,隨喜功德,誰來做都一樣。那別人做,「我們自己省多少心、省多少事」,我們來幫助他,隨喜讚歎,「功德沒有兩樣」。「這是天、人、修羅三善道,依據他行善而超生的。」以上就是講三善道「輕升」,修善就輕,往上提升了。

  接下來我們再說地獄、餓鬼、畜生,這個三道叫三惡道,我們學佛的同修常常聽到三惡道,「『由惡業而沉墜』,墜是往下沉、墮落」。「這三道業因非常複雜,十善業反過來就是十惡業,身體造作的殺生、偷盜、邪淫;口造作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心造作貪、瞋、痴,造作這十種惡業果報就在三惡道。極重的十惡墮地獄,中品的十惡墮餓鬼,下品的十惡,十惡業比較輕一點的變畜生。十惡裡面最嚴重的是心,就是意三業『貪瞋痴』,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把它稱作三毒,所有一切的惡業都是從這個地方生長,叫三毒煩惱。」這個我們現在講病毒,貪瞋痴是三種病毒,讓我們墮落三惡道的。

  「佛家講行善,善有善根,這個根能生一切善,那就是無貪、無瞋、無痴,稱作『三善根』。反過來,我們就曉得貪瞋痴是『三惡根』,所有一切惡法都是從這個根生出來的。」這我們在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這所有的惡業都從三毒煩惱所產生的,所有一切惡法都從這個根生出來的。「我們哪個人沒有貪瞋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明,哪個人沒有墮過三惡道?有貪瞋痴肯定會墮三惡道。哪個人沒有三惡道的業因?都有,只要是凡夫都有。「實在講,我們一般眾生三惡道業因力量強大,三善道的業因有,但是力量微弱,這是事實。自己要多想想,因有了,而且又這麼強大,如果再加上緣,不要加多,加上小小的緣,就到三惡道去了。外面境界的誘惑就是緣。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這裡誘惑你,你對它貪愛分別,餓鬼道的緣成就;看到別人有成就,嫉妒、瞋恚,想盡方法障礙破壞他,地獄道的緣成就;於一切世出世間法是非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禍福因緣擺在面前不認識,畜生道的緣成熟。」

  「我們冷眼觀察這個世界」,現在雖然看到人這麼多,都是人身,「再過幾年往哪裡去,豈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有幾個人知道念佛,又有幾個人肯認真念佛?念佛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人。一心念佛,六道裡頭沒有這個果報,不但六道沒有這個果報,十法界也沒這個果報,念佛的人果報只在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的人決定要修十善、四無量心,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要想參加那個俱樂部,我們要上善;換句話說,上品十善是生天,我們要修上品十善,再加上念阿彌陀佛,就往生極樂世界去。所以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除了信願持名念佛,要修上品十善,你自己才有把握往生。如此,我的條件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諸菩薩才能相應,才能夠達到他們的水平。所以念念要護念一切眾生。我們讀《彌陀經》,《彌陀經》本來的的經題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法,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的人,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眾生,這是我們要學的。」

  「說到學佛,一切眾生的心性跟諸佛如來沒有差別,是一不是二,可是用心差別很大,所以我們要學佛菩薩的用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起心動念立刻要冷靜想想:我這個念頭像不像佛、像不像菩薩?佛菩薩應不應該有這個念頭?修行是從這個地方修。念頭才起來,覺得這個念頭不對,佛菩薩不可能有這個念頭,我們的妄念趕緊就息掉。想想這個念頭,佛菩薩都是這個念頭,慈悲一切眾生,救護一切眾生,我們能夠起這個念頭好,這個念頭要保持,要繼續增長,『四正勤』就是教我們這個原則。實在講四正勤,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兩句話。已經有的惡念自己曉得,惡念是與十惡相應,趕緊把它斷掉,還沒有起的惡念惡行把它伏住,不叫它起這個念頭,這是斷惡。已經行的善,我們的思想言行與十善相應的一定要增長,佛所講的種種善行,我們還沒有做到要趕緊發心,要依教奉行。這是諸佛如來的教誨。」

  「善惡的標準要記住,凡是利益自己的是惡,利益眾生的是善,這是必須要記住,這個標準跟世法不一樣。為什麼佛說利益自己的是惡?因為利益自己是增長我執,這就是惡。你不能把我看破,不能把我放下,有我就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你要想脫離六道輪迴一定要破我執。你能破人我執,六道就超越了;你能破法我執,十法界就超越了。我、法二執都不能執著。所以佛教我們的方法善巧到極處,教我們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一切的考量都以一切眾生的福祉為對象,以正法常住為目標,這就正確了。」

  好,這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的文,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