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四種悉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21/1/1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26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掀開經本,綸貫第十五頁,我們從第二句,「今地藏大士」這一段看起:

  【今地藏大士,現身六道,於四不可說,用四悉檀赴緣,隨機說教,化轉物心,大概不越此三。】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到『化轉物心』,三種轉化,先轉自己再轉別人,轉惡為善,要先轉惡為善,才能轉迷為悟,最後才能轉凡成聖,這個三轉,三種轉化,次序必定是這樣的。這一段文說明地藏菩薩做到了,這種「化轉物心」三種轉化他做到了,他本身做得非常圓滿。自己做到了,所以他能夠幫助別人,自己做不到就不能幫助別人。我們看全經所說的,確實是這三樁事情。『現身六道』是真的,絕對不是說,地藏菩薩只在地獄作幽冥教主,其他五道就沒有了,不是的,他是六道統統有現身,不是只有在地獄。我們平常講,地藏菩薩去地獄救度罪苦的眾生,菩薩慈悲,地獄最苦,所以對於地獄罪苦的眾生特別關心他們,多照顧他一點,其實菩薩的心是清淨平等的。

  此地講『於四不可說』,這是天台家講的,天台宗這個說法。天台家這個說法是根據《涅槃經》說的,《涅槃經》說六不可說,天台講四教,把六不可說濃縮成四不可說,配藏、通、別、圓。第一個說「生生不可說」,這是藏教。藏教說能生的因緣、所生的諸法皆為實有,所以叫生生。這是小乘的教義,在佛法裡面小學,小學的教義。這個說法一般眾生很容易接受,為什麼?隨順俗諦而說,也就是隨順世間人的知識所講的,世間人能夠理解的範圍講的,這很容易接受。為什麼說「不可說」?講到究竟處,這說不出來了。雖然這個東西擺在面前,有因緣,因還有因,比如說這個果什麼原因造成的?那個原因前面的原因又是什麼?一直追下去,打破砂鍋問到底,問到最後就沒辦法說了。由此可知,世間人真的是迷惑,他能肯定眼前這個事,再往前一推他就不知道了。眼前的事情知道,為什麼這事情會這樣,一推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再往後面一想也不知道。其實眼前這個事實,眼前這些事情,他又何嘗知道?又何嘗了解?所以在佛教的小學課程,講眾生能理解、他能接受的這一方面,所以稱為藏教,都是有,真的有;有,從哪裡來,講這些接引初學。

  第二是通教。前面是講「生生不可說」,第二個通教是「生不生不可說」,生生當中加個不,生不生不可說。通教講能生、所生都是當體即空,所以說生不生。當體即空,當下就是空的;也就是說這個物質存在的時候,不是說這個物質滅了它才空,它還存在的時候就是空,所以叫當體即空。我們人這個身體好像一個房子,房子拆掉了,空了,沒有了;人死了,去燒一燒變成灰了,人這個形象沒有了,這才是空。所以通教又更進一層了。前面講這個空大家能理解,沒有就空了,但是還存在的時候就是空,這就進一層了,所以叫當體即空,所以說生不生。《金剛般若經》講得最清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心不可得。心在哪裡?你去找,找不到。

  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能生的心不可得,所生的一切物呢?物都是緣生的,我們看到整個物質世界,包括我們這個身體也是物質,這個物是緣生的。緣生就是各種因緣合起來,才生起這個現象,這個當中它沒有自性。緣起性空,就是這個是因緣生起來的,它沒有自性,所以叫性空。無有自體,它沒有自己一個本體。所以當體即空,是組合起來的,了不可得,能生、所生都不可得,這是了解事實真相。好像我們這個身體,有我們的神識,再加上父精母血和合起來,這樣才生出我們這個身體,這當中就有幾種緣合起來的,所以說它沒有自性。一個房子,我們也可以理解,不是它就是一個房子,它有很多條件、因緣去組合的,要鋼筋、沙子、水泥,還要工人,還要有地,打地基等等的,才生起一個房子,各種緣聚合起來才生起這個房子。每一樣物質都是這樣,都是各種因緣集合起來生起的現象,它沒有自性,所以說它當體就是空,這個相還存在的時候就是空了,不必等到這個相沒有才是空。佛在經上講,能生、所生了不可得,都不可得。這個教義,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大乘,所以稱為通教,跟前面小乘接通,這個叫體空觀。前面小乘藏教叫析空觀,分析分析,你要分析它才能夠理解,這是析空觀。這個是體空觀,不用通過分析,知道當體就是空的。這個通就是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大乘,所以天台宗給它判為通教。

  第三個叫「不生生不可說」,這是別教。別教說真如不生之理,它生起十法界差別之事,所以叫不生生,這個道理說得比前面更深入一層。真如確實是不生;不生,為什麼會生出來?生出十法界差別之相?我們說一個淺顯的比喻,心,不要說真心、妄心,我們只說凡夫所講的心。心裡頭沒有夢,可是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它會作夢;夢確實是心變現出來的,但是心裡頭確實沒有夢,心裡頭要有夢的話,每天晚上夢應該是一樣的,怎麼會有變化?怎麼每天晚上夢的都不一樣?你一生當中天天作夢,從來沒有兩個夢是相同的。從這個比喻裡頭,諸位細心去體會。真心裡頭確實沒有相,真心裡頭確實像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為什麼會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東西怎麼變現出來的,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現在森羅萬象這些,我們真的不知道。佛告訴我們,這些東西從無明變現出來的。無明怎麼來的?無明因真心起來的。無明,好像我們一個人在光之下,人身是真如、真心,燈照的那個影子是無明。但是影子是跟著身體走的,你走到哪裡影子就到哪裡,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去理解真如跟無明。所以離開真如、離開自性,也沒有無明。所以那個妄是依那個真起來的,但是我們現在問題是出在哪裡?執著那個虛妄的,把自己這個真的迷失了,執著那個影子是自己。所以離開真如沒有無明,無明是依真如而生起;怎麼生起?迷失了真如,迷了。

  相宗裡面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我們一個念頭迷了,才出現無明。那個一念不覺非常微細,我們決定覺察不到,是極微細的一念妄動。所以無明的相是動相,一念心性的相是靜相,是寂靜的,不生不滅的,動它就有生滅了。雖然依無明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你要是帶著無明,你看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動相,是妄動;你破了無明,你看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清淨寂滅相。這個無明怎麼來的?一念迷了。什麼時候迷了?佛在《楞嚴經》《圓覺經》,佛弟子都問這個問題。佛說無明,無明產生這些現象,無明什麼時候起來的?起來之後,我們成了佛,沒有無明了,什麼時候又會再出現無明?《圓覺經》佛弟子都問這個問題。無明什麼時候起來的?什麼時間起來?過去哪一個時候起來的?你去找,找不到。佛在經上實際上講得很清楚,就你一念不覺,那就念念不覺。什麼時候起來?當下、現在起來的。念念都是無明,當下就起來。所以無明叫無始無明,它沒有開始,每一念都是無明。你這一念轉過來就覺了,無明就沒有了,因為它是虛妄的。覺了之後,什麼時候會再起無明?就不會再起無明了,就沒有了,因為它是虛妄的,不是真的。好像金礦裡面挖出來的礦有金,把那個雜物去掉,變成了純金,你就不會再恢復到那個礦了。金永遠擺著它是金,你看黃金幾千年它也不變,那是真的,它不會再變成礦了。我們要從這個比喻去悟入。

  所以如果你破了無明,你看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寂滅相,清淨寂滅相,這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相隨心轉。我們凡夫看到相動,佛菩薩看到相不動,都沒有動。我們看到動物有生老病死,礦物有成住壞空,植物有生住異滅,這些生滅相;你破了無明,看到這一切都是不生不滅的。通常佛講四相,諸佛菩薩眼睛裡面沒有這四相,沒有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沒有。你看《心經》不是講嗎?「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沒有。所以一切法不生不滅,所以一切法常住不變,我們見不到,佛見到了。什麼時候我們能見到?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你就是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無生忍。我們常常念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你就悟無生忍了。看到我們眼前所有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的,人沒有生老病死,動物也沒有生老病死,植物也沒有生住異滅,礦物也沒有成住壞空,那就是清淨莊嚴,這個叫一真法界,清淨莊嚴。忍是同意、肯定的意思,佛肯定,我證入這個境界我也肯定,佛這個說法我同意,這樣你就是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無生法忍的菩薩,《仁王經》講下品無生忍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你什麼時候能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就恭喜你,你最起碼也是七地菩薩以上。

  仔細看,在生滅當中你看到不生不滅;換句話說,就是在法相裡頭去見法性,在萬象裡面去見一念自性,法性就是一念自性。所以你見到了,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性在哪裡?性就在一切眾生、一切萬法上。金就是器,器就是金,沒有離開的。用黃金做了許許多多東西,我要金子,你告訴我金沒有,我看到的都是手鐲、戒指、項鏈種種的這些器,沒有看到金,他不知道那個器就是金。你見到金,知道了、明白了,你隨便拿一樣,在銀樓裡面擺出來的,千萬種器具都是黃金打造的,你隨便拿一個就是黃金,沒有一個不是,黃金打成一尊佛像,黃金打成一條狗,分量一樣、質量一樣、重量一樣,那都是金。所以你看十法界形形色色,就像銀樓那個器各式各樣的,你如果說那是什麼?就是一個金,就是金子。金子去打造那些器,所有的器統統都是一個金,你隨便拿一個都是。所以沒有錯,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真如自性。一切眾生森羅萬象千差萬別,統統是自性變現,也就是說那些器,各式各樣的,統統是金打造的。

  綸貫前面講「一念自性」,一念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一念;一念你就見到自性,二念就見不到,二念迷了。所以淨宗念佛,目的在哪裡?在一心不亂。一心就是一念,一心就見到自性,一心就見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眼前就是一真法界,這個法界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一不異,真見到了。你覺得這一切萬法有異有同、有生有滅、有來有去,那是你的錯覺,你看錯了。所有的人都看錯了,佛他對了,這有什麼辦法!如果我們今天給人家這麼講,人家會說我們頭腦有問題,看事情看不清楚。大家看了都認為是這樣的,就只好隨順大家。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有一願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隨喜裡面成就自己、利益別人。這是「不生生不可說」,就是別教。

  第四個圓教,圓教講「不生不生不可說」。圓教講的真如之理,與十法界之事是一不是二,所以叫不生不生。這四種都叫不可說,前面第一個「生生不可說」,第二個「生不生不可說」,第三個「不生生不可說」,這個是「不生不生不可說」,這四種都是不可說。藏、通、別、圓四教的原理只能體會,不能言說,所以叫不可說。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不可說,不可用你的思惟想像,不能用你的言語去議論,就是不可說。禪宗常講的「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就是不可說,無法說出來。只能體會,無法言說,所以叫不可說。真理本來就沒有辦法說,世尊以善巧方便,於不可說當中還是用言說。言說,你要真正懂得不可說,你才能體會到佛說法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要以為有說,如來真實義你永遠不能體會。什麼時候真正領略到佛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才恍然大悟,宗門教下的開悟就是契入這個境界了。所以悟的人說偈讚佛,感恩戴德,這叫善巧方便。在我們中國,孔子、老子講那個道,「非常道」,道不可說,說不出來。所以我們常講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那個道。

  地藏菩薩現身六道,在哪一道現哪一道的身,每一道當中又很複雜。在人道,人有男子身、女子身,有富貴身、有貧賤身,族類不相同,族群不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人道裡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很複雜,菩薩無處不現身,眾生不認識,菩薩也不露相。不可說當中,不可說的理太深、太難了,但是還是要做。『用四悉檀赴緣,隨機說教』,這個「赴」就是赴會的赴;「隨機說教」,這就是家師常勸導諸位同修,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跟別人往來,跟人交往。學佛了,佛用的態度是四悉檀、四攝法,我們學會四悉檀、四攝法,你跟所有一切眾生交往就無往不利,你就會得到群眾的歡迎,會得到大眾的愛戴,無論你搞什麼事情都成功,你的人緣好,得人緣。

  四悉檀,第一是「世界悉檀」。什麼叫世界悉檀?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叫世界悉檀。世是講時間,界是講空間,用時空就包括一切眾生,不但現前的眾生,我們要令他生歡喜心,過去的眾生、未來的眾生亦復如是。三世十方一切眾生,我們跟他接觸,頭一樁事情,要叫人生歡喜心,這是菩薩。當他不歡喜的時候我們就退避,我們現在就不接觸,他聽到也歡喜。那個人怕我,我不喜歡他,他就迴避,到以後慢慢明白,這也是他尊敬我,他怕我生煩惱,他讓我生歡喜。他明白之後,他就來找你;你不要找他,他來找你,他來向你懺悔。轉變物心,這是第一條。第一條世界悉檀,令眾生生歡喜心,能夠讓他生歡喜心為前提。如果眾生不喜歡,我們就先不跟他接觸,比如說有時候我們送經書給人,人家不了解,他也不認識,他不要,就不要勉強,等到哪一天他想來接觸接觸、了解了解再送給他;他不要,你硬塞給他,他生煩惱,他不生歡喜心。

  第二是「為人悉檀」。悉檀,這個名詞是華梵合譯,華語跟梵語合起來解釋,「檀」是梵文,「悉」是中國字。「悉」是普遍、平等的意思,「檀」是檀那、布施的意思。第一個,布施要歡喜,決定不能叫一切眾生因我而生煩惱,一定要令一切眾生因我而生歡喜,這是佛菩薩所做的。世界悉檀涵蓋就很廣了,像現在我們佛光山做了很多接引社會大眾的一些活動,還有一些寺院道場也有做。佛光山做,比如說教人家插花,教人家煮素食、烹飪等等這些社會大眾比較有興趣來接觸的,他們歡喜。你一下子叫他來學佛,來聽經念佛,恐怕他就不敢來了,所以用這些去接引,大家生歡喜,大家有興趣。

  第二個要普遍布施。「為人」,家師常常講念念為眾生,不要為自己,要為眾生想,要為眾生得福,要為眾生得利益,為一切眾生著想,不要只想到自己。要念念想到一切眾生,別想自己,想自己就錯了,想別人就對了。一切諸佛菩薩都是這個想法,決定沒有哪一個佛菩薩想自己。佛菩薩發了願修行,念念都是為度一切眾生;眾生想別人,還附帶想自己,沒有把自己忘掉,這是佛菩薩跟眾生不一樣的地方。所以諸佛菩薩想眾生,因為眾生就是自己,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所以沒有附帶條件,對自己還有什麼條件?沒有。所以叫覺悟。想別人,還附帶自己,雖然比那個只有想自己,不想別人當然要覺悟,但是這個覺悟還不透徹、不徹底,這個覺裡面還帶一分迷,所以不能成大覺,不圓滿,道理在此地。念念要為別人著想,念念要為苦難眾生著想,至少你不能透徹其中的道理、事實真相,也應當想到因緣果報。眾生現在受苦,果報現前,這個果報是什麼因?什麼樣的因來造成的、什麼樣的緣來造成的,你要想到,然後再想到如何幫他解決,拿出對治的方法。這是第二種悉檀,「為人悉檀」。

  第三是「對治悉檀」。你有對治的方法,你把這個方法布施給他,一定要善巧方便,要觀機,他能不能接受,喜不喜歡接受?譬如一個病人,菩薩是一個醫生,他一看就知道你病在什麼地方,他有方法對治。可是病人對於醫生要有信心,如果這個病人對你沒有信心,不肯接受;接受了,信心不具足,服他的藥沒用,不能產生效果。你對醫生有十分的信心,你吃他的藥就有十分的效果。這裡面的道理也很深。其實醫生跟病人,關鍵也是在一個緣分,醫生跟這個病人彼此有緣,很奇怪,吃他的藥都有效;另外一個人跟他沒有緣,他吃他的藥就沒有效。這跟信心有關,這個道理也很深。菩薩了解眾生的根性,知道眾生無始劫以來他所造的種種業緣,業因果報他很清楚,因此能夠對症下藥,為他說法,他聽了之後就能開悟、就能證果。這是我們在佛經上常常看到,世尊講經說法,聽眾當中還沒聽完,聽了一半他就開悟、他就證果了,我們看到很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能夠觀機,說的法契他的機,觸動他的悟門,拔除他的茅塞,茅塞頓開,這叫對治。對治悉檀,這條不容易,如果自己不是過來人,很難做到對治。自己悟得愈深,悟得愈徹底,對眾生的了解、認識愈深入,對治的效果就愈明顯、愈殊勝。要會觀機,看看他是什麼程度、什麼根機,好像醫生看病人一樣,要知道他是什麼病。這是第三,「對治悉檀」。

  第四是「第一義悉檀」。第一義悉檀講的是什麼?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幫助他念佛往生作佛,這才是第一義。不能夠往生,換句話說,決定不能離開六道,不能離開六道就有很大的麻煩。這一生他能接受你的教誨,能夠轉惡為善,不能破迷開悟,來生生到善道。生善道之後,這一享福,還能不能保持斷惡修善就很難講了。今天我們看到世間這些大富大貴之人,大企業家、做大官的、當總統的,他們前生也都是有斷惡修善,修福報,他這一生才能得到這個果報。他這果報現前,現在一享福,人一享福、享受就糊塗了,就迷了,迷了怎麼樣?造惡業!造惡業,沒有繼續修善業,福報享盡了,惡業成熟了,墮到三惡道去了。所以如果沒有了生死出三界,沒有脫離六道輪迴,這個修善,《華嚴經》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就是這一生修福,來生享福,享福迷了又造惡業,後生(第三生)又墮落到三惡道。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有福不享,為什麼?他有福報現前,他不享受。為什麼不享受?保持高度警覺,福一享決定迷惑顛倒,馬上就退轉,馬上就墮落。諸位冷眼觀察這個世間,你就看得很清楚,你看現在那些大富大貴人家,哪個不造惡業?前生修積多大的善根福德,感得這個果報,修多久才有這個果報,這一生享福迷惑了,不知道斷惡修善,又造惡業,來生要墮落,這多可惜!在人間享受的果報時間不長,頂多幾十年,人的壽命不長,你享福的時間不長,福報享完就到三惡道去了。佛法裡面講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墮落。享福就不知道再繼續修福。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有錢的人,你說有錢的人,有幾個人他能再繼續修布施?我們現在接觸到有一些大企業,很有錢的人,他布施真的不如一般小康家庭,小康家庭布施的還比他多。有的有錢人顯得就很小氣、很吝嗇,不肯布施,不知道繼續修,享福就不知道修福。所以福不可以享,這是真理。

  什麼時候可以享福?到你什麼時候不迷了,你享福你也不會迷,就可以享了。最低限度證阿羅漢果,可以享福了。佛在《四十二章經》講,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認為怎麼樣怎麼樣,好像是對的,其實有問題,往往都是不對的。證得阿羅漢果就有把握,沒問題了,自己起碼是正見了,所以可以享福。法身大士享大福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法身大士他可以享樂。他在那裡可以享受,但是到我們這裡來,佛菩薩不能示現享樂、享受。如果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享受,佛菩薩福報太大了,無量無邊,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做個人,享受大富大貴,那有什麼問題?一點都不難。但是佛菩薩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他不能示現那個享受的。為什麼?因為享受,我們大家都學他了,他能享受,我要學他來享受,我有錢我也要享受。他享受沒問題,佛菩薩享受沒問題,我們凡夫一享受就糟糕了,又迷惑顛倒,造惡業了。所以佛菩薩、阿羅漢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不能享受,要代眾生苦,所謂代眾生苦就是他示現不享受。佛菩薩他都不享受了,他示現一個不享受,有福報他不享受,就要讓我們學習他,我們有福報,我們也不要享受。釋迦牟尼佛就是示現給我們看的,要讓我們學他,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一個苦行僧。人家福報是圓滿的,他投胎的是國王的家庭,他是王子,出家修行成佛了,福慧二足尊,什麼福報沒有?大福報!為什麼他還是一直示現一個苦行僧,每一天到外面去托缽?就是告訴我們一樁事情,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還沒有證得正覺之前,福報享不得。享福沒有不造罪業的,享福必定會造罪業。在這個階段當中,有福應當給大家分享,不要自己獨享,給一切眾生享,自己決定不享。

  出家人接受信徒的供養,錢財來得容易,如果這些供養處置不當就墮三途。所以諸位仔細觀察,這些供養多的老和尚,你看什麼?看他怎麼死,我們就警覺了,就知道了。你看他死的時候糊裡糊塗,死的那個相很不好,那是惡相,我們就覺悟到,佛菩薩與祖師大德的示現是正確的,我們不能走這個路子,我們不能效法他們。說不定他是佛菩薩示現的,示現這個樣子給我們看的,他不是真正迷惑顛倒,他故意示現個迷惑顛倒,然後臨終也是受老苦、病苦,這樣給我們看。他是示現,示現是假的,我們是真的,我們如果學那個樣子,我們真的墮地獄。我們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是假的,我們還是以恭敬心看待,他是我們好老師,示現榜樣給我們看,我們以這樣的心來看就對了。不管他是假的、是真的,他就是來提醒我的,他們都是我們的大善知識,都是幫助我們覺悟,都是幫助我們改正自己的過失,我們對他們決定不可以輕慢。佛菩薩示現,我們不知道,有示現正面的,有的示現反面的;無論是正面與反面,對我們都起深深教化的作用。這也說明蕅益大師所講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我們用這種態度來看待,他是佛菩薩示現;我們用凡夫的心看待,看到他墮落了,對我們沒有起教化作用,我們在看笑話。可見得是非善惡,外頭境界沒有,就在自己一念之間,這個我們要懂得。外面好不好,就是在我們一念,一念能轉得過來,不好也變成好的,好的當然更好了;轉不過來,好的也變成不好,不好的就更不好了,關鍵都在自己。

  一定要幫助人修行證果,這是最重要的。今天幫助人修行證果就是勸人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幫助人修行證果,在今天就是幫助人往生西方淨土。一定要曉得在我們末法時期,除這個法門之外,一生當中想證得果報決定不可能,你這一生修行,想證得阿羅漢果,辦不到;不要說阿羅漢果,證個初果須陀洹都很難,不可能達到。也不要說證果,證果要斷煩惱,我們伏煩惱都有一定的難度,何況斷?所以只有淨土法門帶業往生。無論修哪個法門,都要斷見思煩惱,斷見思惑談何容易!我們自己心裡要有數,做不到。我們要找在一生當中可以做得到的法門來修,我們才會有成就。做不到的法門你要去修,你浪費你的時間、浪費你的精力,那就可惜了。所以法一定要契機,才能收到效果。諸佛菩薩都是用四悉檀赴緣,赴緣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他這個應是四悉檀。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下面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