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如說修行供養,有求必應,有願必成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六集)  2020/9/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56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以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六百零九頁,我們從第五行經文看起:

  【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

  前面我們學習到經文,就是佛給觀世音菩薩講,假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他很小的時候(三歲、五歲、十歲以下)父母就過世了,乃至兄弟姊妹過世了。年紀很小,父母、兄姐都過世了,或者自己的弟妹比較早過世的,年紀長大了,想念父母、兄弟姐妹,想念這些家屬,不知道這些家屬現在往生到哪一道去,好,還是不好,怎麼辦?佛在這裡講,如果有人想要知道他的父母家屬死了之後,現在在哪一道,在哪個世界,現在情況好不好,就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這兩種方法,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一種方法;聞名瞻禮,也是一種方法。稱地藏菩薩名號,也是一種方法,方法很多,舉出一、二種。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關鍵在一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瞻禮供養,也就是說要懂得經義,它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如法修行供養。莫退初心,初心是真心,真心可貴,不要退。一七日,就像我們打佛七一樣,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跟這個道理,原理原則都是一樣。這樣來修學,我們這堂課,這段經文就是講到它的效果。

  「亡故的親人」,『假因業故』,「他過去生中造惡業」,現在過世,墮到惡趣,就墮到三惡道,「造惡業必定墮三惡道」。『計當劫數』,「墮三惡道的時間長」,三惡道墮進去,時間都很長,不是短時間可以出離的。陽上的家親眷屬後人常常想念已經亡故的親人,「能依教修行,把功德迴向給親人」,他能得到利益,這些父母、家親眷屬能因此而脫離三惡道,生到人天兩道。這是修這個功德迴向給他,塑畫地藏菩薩形像,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這樣來修,迴向給他的親人,親人他就得利益。如果墮到三惡道去,他很快的就脫離三惡道,生到人天善道。

  我們學佛的人,有同修也常常提到這個問題,會夢到已經過世的父母、家親眷屬。如果我們常常夢到,就表示我們的父母、家親眷屬他在惡道,他是求我們幫助,替他修福,給他超度。最好是誦經念佛,把《地藏經》念一遍或念三遍,念地藏菩薩名號念一萬聲,給他迴向。你念的心愈虔誠、愈清淨,亡人得的福報就愈大,因為你是為他念的。「誦經念佛還有夾雜,亂心誦念,亡人得的利益就少。」這就比較少了,如果一部經念下來不起一個妄念,那這部經的效果就太殊勝了。但是這個當中有夾雜,也是有利益,就是沒有那麼圓滿、殊勝了。這是很多學佛同修也常常提到夢到親人,這個就是要替他迴向,迴向用誦經、念佛,或者念地藏菩薩名號,這是最好。

  「不學佛的人,夢到已過世的家親眷屬,給他燒一些紙錢,他需要」,因為有一些親人多數是墮在鬼道。如果在畜生道、人道,或者生天,或者墮到地獄道,不會來找我們。墮到地獄道,好像重刑犯,不能出來;在畜生道,我們也夢不到;人道,他也不會來找我們;往生天道,那就更不用談,他已經很好了;多數會來托夢的,大部分是鬼道,墮到鬼道,而且人墮鬼道的數量還佔比較多數。我們有句俗話常講,「人死就去做鬼」。人死了不一定到鬼道,因為六道,不一定到鬼道。那為什麼說人死就去做鬼?這個也不無道理。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鬼道的業因是貪心,地獄道的業因是瞋恚,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我們想一想,這個世間人,有幾個人他沒貪心?大部分貪心都很重。貪心很重的,他死了,墮鬼道去了。因為親人多數是在鬼道,所以你給他燒些紙錢,他有需要,對他有些幫助。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講,在台中有一個蓮友,他的鄰居一個老太太過世了,托夢向他要錢。他說要錢不向你兒女要,怎麼跑到我家來?後來去問李老師,李老師跟他講,問他,你們鄰居他是信什麼教的?信基督教的。他說信基督教的,那就沒有錯,她一定要找你,信基督教他也不燒紙錢的,他們不相信這個,所以她去給她兒女托夢沒有用,只好來找你幫幫忙,你就發發慈悲心,買一些紙錢燒給她吧!所以像這類都是屬於鬼道。鬼道,現在我們民間有一些風俗,特別在七月普度,道教的,燒得就特別多;佛教,現在也有,沒有道教燒那麼多,也就是鬼道眾生他用得到,他有需要。所以印光祖師對燒紙錢這樁事情,他的態度不反對,也不支持,也不鼓勵。不鼓勵,就是佛門它沒有燒紙錢這個,燒紙錢是道教,我們中國道教。不反對,如果這個人他墮到鬼道,你燒一些紙錢給他,他有需要,對他有幫助。所以印光祖師對這樁事情他不鼓勵,也不反對,我們也持這樣的態度也就可以了。這是講沒學佛的。

  學佛的人,你燒一些紙錢,怎麼能夠跟誦經、念佛這種功德相比,當然不能比。但是如果我們家屬有一些他還沒有信佛,信道教,我們也隨俗,也不要堅持,我們佛教都不燒的,你們這些迷信,這樣他對佛教的印象也不好,要懂這些人情世故,這些道理也要懂。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

  我們看下面,「《科註》:『已生善道,增益功勳,未脫苦輪,早生淨土。』家親眷屬在世時行善修福,來生可以得人身,如果善行福德力量很大,可以生到天道享天福」。前面那段經文是講家屬想念自己過世的家親眷屬,那些家親眷屬在世造惡業,墮到惡道,替他誦經,佛門裡面修福,迴向給他,幫助他從三惡道超度到人天善道。這段就是說過世的父母家屬,他自己在世行善積福,他不墮三惡道,他又生到人天善道來。人天善道,「眷屬為他供養地藏菩薩形像,依照經典所教導的方法修學,超薦他」,為他來培福,『承斯功德,轉增聖因』。「轉增聖因」,就是原來他自己就有修福,已經生到人天善道,家屬再替他修福,再迴向給他,他的福報就再增長,「聖因是佛法的機緣」,他受人天福報的時候,「有緣遇到佛法」,這是最可貴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讓他能夠接觸到佛法就更殊勝,「這是地藏菩薩威神加持,使他能接受佛法,依教修行,他得的果報就殊勝,『受無量樂』。「無量樂是一個標準」,何時才能真正得無量樂?「總歸到淨土法門才真正得無量樂,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就能獲得,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佛法,不必等第二生」。

  「善導大師說:『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人死之後哪一道投生」,到哪一道去投生,「也在遇緣不同」,個人遇到的緣不一樣。「我們如果遇惡緣,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不好」,這個惡緣,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很不好,「心裡煩躁,常起貪瞋痴慢」,遇到這樣的緣,「就墮三惡道」。「這一生遇到善知識,家庭好、學校好、老師好、朋友好,一定是心善行善,一定在三善道投生。」投生到三善道去,到三善道去投生,這是緣好。「孟母三遷是為了讓小孩生活在善的環境中,從小受到善良的薰習。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家庭,兒女不聽教誨,原因是兒女所接觸的朋友不善。」都是學壞的,環境不好,人事環境不好,他跟著學壞,學壞比較容易,學好比較難。所以孟母為什麼三遷?就是要讓自己的兒子接觸到好環境,接觸到善人,好的老師,他接觸這樣的環境,不斷薰習,學習聖賢的教誨,薰習到長大,他自自然然就成為聖賢。所以孔子稱為至聖,孟夫子稱為亞聖,他媽媽是一個關鍵。他母親如果他小時候沒有三次搬家,接觸好老師,恐怕孟子就成不了亞聖,這是講環境,緣的重要。「西方極樂世界修學的環境好,十方諸佛剎土都不能跟它相比。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與眾多等覺菩薩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不退轉了;這一句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意思就含在裡面。」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

  「前面說修行的期限是一日到七日,不退初心」。這裡進一步,『更能三七日中』,這是二十一天,修行關鍵字眼在『一心』。『萬』不是數字,是表圓滿,你在二十一天當中盡力去念。「實在講,不在乎名號念多少聲,重要的是念得相應。念得再多,不能相應,喊破喉嚨也枉然。何謂相應?念地藏菩薩名號時,心是地藏菩薩的心,度脫法界一切苦難眾生、孝敬法界一切眾生,與地藏菩薩的心相應;獻此身心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做得度的增上緣,隨時隨處盡心盡力勸化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明瞭六道的狀況、知道取捨,與地藏菩薩的行就相應。心行相應這叫念,一心稱念;諸佛菩薩沒有第二個念頭,只有幫助眾生,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一心,真誠到了極處,感應就特別明顯,你能感應地藏菩薩現身,告訴你家親眷屬現在生在哪一道」,現在的情況。

  「一心,有事一心與理一心。專心禮拜地藏菩薩形像,專心念地藏菩薩聖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事一心。與真如自性相應,這是理一心。心性廣大如虛空,沒有邊際,入這個境界是超越十法界,這是理一心。佛在一般經上講,念到煩惱障、所知障破盡,這是理一心。」起心動念還有是非人我,「我們被煩惱纏縛,沒有能力除障」。「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煩惱是虛妄不真實的,既然是虛妄,決定可以斷除;自性是本有的,既是本有,決定可以證得。如何能斷除煩惱、證得真如,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之間一定要自己做功夫,任何人都幫不上忙。」「佛菩薩把事實真相說清楚,把他斷煩惱、證入自性的經驗和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只能做到此地」,其他的佛菩薩幫不上忙。佛菩薩把修學的理論方法給我們講清楚說明白,修要自己去修,「要靠自己,所謂自悟、自修、自證」。「如果這一生遇不到佛法,沒有機會脫離輪迴。」這是真話,沒有遇到佛法,其他的這些宗教也沒有講了生死、出離三界的說法,所以沒有遇到佛法,真的我們沒有機會在這一生脫離輪迴。

  「我們有緣遇到佛法,省悟過來之後要真修,決定不再造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佛菩薩示現斷惡修善,他是善惡二邊都不造;修一切善法,絕不希求善果,就是不造善。」世間人種善因,希望求善果,「佛菩薩不求善果」。「不思惡、不思善,善惡兩頭坐斷,他真正得大自在。希求善果,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十法界;將希求人天善福果報的念頭打斷,就超越十法界。」這是講修一般法門。如果我們修淨土法門,你斷惡、你修善,不要求人天福報。印祖在《文鈔》常常勸我們,你把斷惡修善這個功德迴向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善業就變成淨業。如果你不迴向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你斷惡修善,只是人天福報,人天福報,脫不了六道。所以我們修淨土,不管你誦什麼經,你誦《地藏經》,也是迴向求願往生淨土;誦《金剛經》,也是迴向求願往生淨土。你誦什麼經、修什麼法門統統迴向發願求生淨土,人天的善業就變成淨業,變成極樂世界的淨業。

  「在事相上要不要天天禮拜地藏菩薩?要!很有必要。要不要稱念?要。我們專修淨宗,每天禮拜阿彌陀佛,稱念阿彌陀佛就好。」「如果敬仰地藏菩薩,可請一尊地藏菩薩像,供在阿彌陀佛旁邊,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包括地藏菩薩在其中,我們禮拜阿彌陀佛,也包括地藏菩薩在其中,這樣容易達到一心;不至於我念多少聲阿彌陀佛,再去念多少聲地藏菩薩,又去念多少聲觀音菩薩」,這樣容易分心,「西方三聖供在一起,念一句阿彌陀佛都念到了,比較容易攝心」。這是專心,特別在打佛七,打佛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平常早晚課可以念觀音、勢至,這些清淨大海眾菩薩,那附帶念,主要念阿彌陀佛。像我們做三時繫念一樣,有念觀音菩薩三稱,大勢至菩薩三稱,清淨大海眾菩薩三稱。如果打佛七,就只有一句佛號。你專心念一句佛號,其他統統不念,行不行?可以,這專修。有的人他也兼念觀音菩薩,兼念地藏菩薩,以念佛為主,念其他為輔,也可以,那叫圓修。印光祖師講,叫圓修。當然個人的根器不一樣,如果能夠專修的就專修,如果有人他想附帶的,也是可以。但是打佛七,決定不能夾雜,打佛七就是一句佛號。或者是長期的念佛堂,他天天念佛。就像印光大師靈巖山的念佛堂,它每一天都跟打佛七一樣,你進去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沒有再念其他的。這是專修念佛的念佛堂、打佛七,只有一句佛號,不夾雜其他的,連西方三聖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都不夾雜。平常自己做早晚課這些,可以加一些菩薩名號。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照前面那樣的修法,或者你在夢中會夢到地藏菩薩帶你遊歷他方世界,會見到你自己過世的家親眷 屬。「《科註》:『上是顯機顯應,故於稱禮之際,現身告知其界。眷屬冥機冥應,故於夢中相告。』。」這是《地藏經科註》青蓮法師引用這一段,上面講的是顯機顯應,明顯的感應,所以在稱名禮拜這個時候就見到地藏菩薩現身,來告訴家屬往生的世界。被超度的眷屬他是冥機冥應,所以他在夢中來告訴你。「一般凡夫作夢是意識裡妄想現行,佛菩薩或者善神感應的夢境則是可靠的。「『然須了知善惡凡聖之事無非是夢』」,下面引用《金剛經》講,「《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夢到佛菩薩、夢到家親眷屬,這些無非是夢。你夢到善的、夢到惡的,夢到凡人、夢到聖人這些事,無非都是夢。好夢、惡夢,醒過來全是夢。所以引用《金剛經》這句經文,就非常貼切。「我們生活的世間,仔細觀察,夢境!」昨天已經過去,永遠不再回來,「昨天的事情清楚明白,夢境」。想到昨天什麼什麼事情,昨天事情,今天想,不是一場夢嗎?都過去了。說到今天,今天又過去了,今天又變成過去了;你說現在,現在又過去了。「我們活一百年,天天在作夢,哪有一樣是真的?夢裡不再造業,才算是覺悟。沒有一樣是真的,何必計較!在夢境中多做好事,積功累德,往後還可繼續做好夢;如果造作罪業,往後的夢全是惡夢。」我們夢境還沒有醒過來,做好夢比做惡夢好,做好夢比較舒服,做惡夢很難受。夢境醒過來,像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講的,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也引用,「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得空空無大千」,都是夢境。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這是說修因,時間更長,『千日』是三年,三年不間斷,每天念菩薩名號一千聲。你修持有功夫,鬼神敬仰,地藏菩薩歡喜,感得鬼神護衛的果報。現在世間災變頻繁,隨時隨地可能遇到,唯有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在大災難中,想得到平安,衣食不缺,就要修布施。不要怕布施完了沒有吃的穿的,佛菩薩會送吃的送穿的來,我們要有信心。佛菩薩沒有送來怎麼辦?自己業障太重,要認真努力一心念佛,絕不怨天尤人,就能感應道交。」『無諸疾苦』,「不會有疾病,不會受到苦難」。『橫事』是災禍,意外災難,「你不會遇到天災人禍」,這些意外的災變。『不入其門,何況及身』,「你居住的環境不會發生災難,身當然不會受到危害」。『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地藏菩薩摩頂給你授記,這是得究竟圓滿的果報,所修的因真實,果報當然殊勝」。

  「念佛念菩薩確實可以消業障,免除一切災難。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也好,要一心稱念,心行相應,感應就特別殊勝。口念,心不相應,還做損人利己、傷害眾生、擾亂社會的事情,怎樣念也是枉然。一心稱念,一心是沒有夾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念佛菩薩名號,是課堂裡面的學習,學了之後要應用在生活上才管用;在佛堂做一個小時的功課是一心,做完之後又去搞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那沒用處。要把一心保持在今天一天當中都不變,對人事物都是誠心誠意,利益眾生,這是真修行,真正會用功,必有感應道交。」「絕不是想賄賂佛菩薩,我天天念」,請佛菩薩「保佑我升官發財,那個是冤家,我希望他快點死掉,起這種念頭就錯了」。「念佛,我的心像佛、願像佛、行像佛,用在這一天生活當中。天天這樣做,做上三年,你已經做熟了,一定會永遠做下去,才得善神擁護、佛菩薩護念。」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

  『廣大慈心』,包含淨業三福十一句經文。『救度一切眾生』,「一切」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限定某個地區,這是四弘誓願裡面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欲修無上菩提』,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欲出離三界』,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你才能出得了三界,「這是真正覺悟了」。

  下面,「《科註》:『此是大菩薩心,習行般若波羅蜜,故能發起度人之心。然慈悲本具,昔著我人,故分彼此,今知同體故發等心』。如果沒有發這個心,要趕快發!雖發此心,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若有若無,心不懇切、不真實,所以修學功夫不得力,境界轉不過來。一定要發真實心。一定要習行般若波羅蜜,住真實慧,真實心才發得起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是我們自性本來就具足的,「與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然而」,我們「著了四相,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會分彼此,「分自分他,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能現前」,就是因為被這些分別執著障礙住,「本有的性德不起作用」。起作用都是妄想煩惱,日子當然就不好過。天天生煩惱,日子怎麼會好過?「如果你性德本具的智慧德能起作用」,那我們過的就是佛菩薩的生活,「也就是過高度智慧的生活、真善美慧的生活」。

  「『出離三界者,即圓教初信至七信,見思先去,長別三界苦輪。』圓教初信位的菩薩,見惑斷了,已入聖流,不是凡夫」,入到聖流,聖人這一流,「雖然沒有出離三界」,不墮三惡道,「在人天兩道修行」。「七信位的菩薩,見思惑斷盡,出離三界。見惑,第一個是身見,他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這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捨掉很容易,捨掉舊的換一件新的。」「這個身不好,換一個!就像不喜歡這件衣服」,再換另外一件,不一定要等到穿破穿舊,「隨時可以換;這就是講生死很自在,沒有一絲毫貪著」。「凡夫迷惑,認為這個身是自己,很難捨,貪戀,不肯放下。了解事實真相之後,捨身受身一點都不難,不驚不怖,他那個身愈換愈好、愈換愈莊嚴。」「如果貪戀、執著,不肯捨棄」,往往愈換愈差,愈換愈不好,「人身失掉」,人這個身體失掉,再換一個身是什麼身?餓鬼的身、畜生的身、地獄的身,「這都是貪瞋痴沒放下」。「貪心斷了不墮餓鬼,瞋心斷了不墮地獄,痴心斷了不墮畜生,永離三惡道。」

  【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這段經文是講他修行的方法。『是諸人等』,這些人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最重要在至心,最重要的是至心!「真心回頭,依照《地藏經》修行,這叫歸依地藏菩薩。經上教我們做的一定要做到,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決定不能做,依教奉行才算是歸依,真心誠意去做,就是至心歸依,這個功德太大了。」所以我們要把皈依地藏菩薩這個意思搞清楚,不是說我拜拜地藏菩薩、念念地藏菩薩名號,就算是皈依,這個不一定。拜地藏菩薩、念地藏菩薩名號,有沒有依照《地藏經》,或者講《地藏三經》的理論方法去修學?如果依照經典如理如法修學,才是至心歸依。至心歸依,這功德就太大了。

  『香』,「是戒香,要持戒守法」。『花』,「表六度因行」。『衣』,「表忍辱」。『寶貝』,「表財物」。『飲食』,「是維持生命所不能缺少」。以這些來『供養瞻禮』,「在菩薩形像面前供養,這是每天課堂裡面的作業,應用在生活上那就是救度一切眾生」。苦難的眾生,我們怎樣用香供養他?」是不是買一些香送給他?不是的,要「教導他守法持戒,這就是用香供養眾生」。「怎樣用花供養他?教他布施,教他修善因,才能得善果。教導他處事待人接物要有耐心,要忍辱,就是用衣服供養眾生。教導他學佛,皈依三寶,接受佛法理論方法去修行,就是寶貝的供養。他有苦難,照顧他的物質生活是飲食供養。」我們要把課堂裡面的作業落實到現實的生活當中,「這才叫修行」。「如果只在寺院、家庭裡面,天天香花飲食供養佛菩薩,瞻禮稱名,你就能救度一切眾生嗎?你就能證無上菩提嗎?你就能出離三界嗎?不能。每天早課,提醒自己這一天要照做!處事待人接物要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也要勸人守法,這支香沒有白點;勸人種善因,斷惡修善,花沒有白供。晚課反省檢點,我今天做的成績如何?我有沒有做到?有沒有認真去做?做得自己滿意不滿意?如果自己覺得不滿意,要懺悔、改過,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這叫修行。」你早晚課這樣做,成就真實功德。如果能這樣來做早晚課,那就是成就我們的真實功德,而不是只有一個形式。「現在人修行只有形式,所以他不能成就。」不知道實質。所以修行實在講,重實質不重形式。「能如實修學者」,『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所願是度眾生的願、成佛道的願、脫離三界六道的願,都能成就」。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這段經文講的是「有求必應,有願必成」。「真正做到如說修行供養,所求的沒有一樣不滿願。」『歸依』,「歸是從一切錯誤、過失真正回頭,回頭就是懺悔,後不再造。」佛門有句話常講,「回頭是岸」。「回頭之後,我們的生活、行為、處事待人接物,依《地藏經》的教誨,這叫歸依地藏菩薩。」『瞻禮』,「早晚功課要瞻仰、禮拜地藏菩薩形像,禮拜是恭敬,表達自己誠敬之心,依教奉行」。『供養』,「把《地藏經》的教訓節錄幾十條,擺在自己面前,天天照做,這是如說修行供養」。「不但自己依教奉行,還要勸化別人。」

  『讚歎地藏菩薩形像』,「這就不是雕塑彩畫的形像,而是地藏菩薩示現在人間的形像,他用什麼心處事待人接物,他用什麼樣的態度接觸一切人事物,這叫形像」。「稱讚就是講解地藏菩薩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是專門讚歎地藏菩薩形像」。講經就是讚歎,宣揚地藏菩薩的經典,就是讚歎地藏菩薩。不要誤會,造一尊地藏菩薩像就是讚歎,那全錯了。「要為人演說,還要做好榜樣,你修地藏法門,你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薩的形像?」像不像地藏菩薩?「這叫真讚歎」。你能這樣做,地藏菩薩在末法時期代表世尊弘法利生接引大眾,你的所願所求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你所願所求是自性功德的現前,還是佛菩薩的加持?兩者都有」,兩方面都有,「自性功德是因,佛菩薩加持是緣」,增上緣。「如果自己沒有真修,佛菩薩的緣接不上;必須自己有真因」,佛菩薩來做為我們的助緣,他來幫助,「果報才能順利成就」。

  「人人都有願求」,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願望,他所要求的。「幾個人在一生中能滿自己的心願?求願的人多,真正滿願的人非常稀有。世間人有求,這個願實現,絕大多數還是命中所有。」「求財,命裡確實有財」,他命中本來他就有帶財,「時節因緣成熟他發財」,時節因緣,時間到了,到了他該發財的時候,他自然就會發財。「命裡有地位,因緣成熟他也得到高官」,做大官,「可見得都是命裡有的」。「這個地方所講的希求,是你命裡沒有你求到,才叫有求必應,命裡有的不算。沒有,要求得是很難,這是佛菩薩威神加持,加持是增上緣,主要還是自己依照佛的教誨認真努力修學,現前修,現前就得感應。這裡面因果關係搞清楚,你就不會懷疑,也不會怪菩薩為什麼保佑他、不保佑我,這是因為他照做,我沒有照做。」他做得如理如法,我做得不如理不如法,佛菩薩是平等的加持。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求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永遠保佑,菩薩答應你,就會在夢中託夢給你,夢到菩薩摩頂授記。《科註》:『歸供合法』,歸依供養如法,『求懇如心,故感大士夢中授記』,菩薩給你做增上緣。歸依供養不如法,什麼樣的希求都得不到感應;如理如法的希求,一定能成就。為眾生,不為自己,願容易成就。」「為眾生而不為自己,願無法成就」,那是眾生方面的問題,「眾生業障太重,不是菩薩不幫助」。眾生他業障重,沒有依教奉行,不聽教誨,他一定要受果報。什麼時候從這個果報當中省悟過來,那時候佛菩薩就來教他。「由此可知,佛菩薩現不現身、說不說法、教不教化眾生,都是一片慈悲。他不現身、不說法、不教化眾生」,眾生這方面的緣不成熟;「緣是在眾生這邊,不在佛菩薩那一邊」。「自己一定要存善心、行善事、發善願,才能感得佛菩薩現身說法。心行不善,佛菩薩決定不會來。實在講,佛菩薩所說一切經法,無非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轉變相續這些理事。事實真相,轉變的道理、轉變的事實,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六根天天接觸這些境界是迷而不覺,沒看出來、沒聽懂,諸佛菩薩憐憫我們,就在眼前的事相幫我們點醒。我們果然明白,就像大經上所說,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塵說剎說,無間斷說』,這都是事實。」

  這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的經文,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