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餐桌禮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四集)  2021/7/18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54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第八十二頁,我們從第五行: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這一條是講吃東西,嘴巴裡面不要出聲音,這個就比較失禮了。過去我們也看過別人,可能自己也犯了這個毛病,你在吃飯,嘴巴咬那個食物,咂咂的響,這個就不好看。『咽勿鳴喉』,吞東西也不要有聲音。我們聽聽雪廬老人講的,「你在齋堂裡看看,受過教育的,飯菜才放到嘴裡也嚼也吃」,不是張著嘴咂咂的響。「吃菜喝湯,嘴閉著,先用牙齒與嘴唇嚼」,吃菜跟喝湯,嘴巴不要張開,就是嘴巴閉著,先用牙齒跟嘴唇去咬嚼食物。一些人吃那個菜,咂咂的響,「在舌頭響個不停」,這個我們都聽過。往下吞嚥的時候,咕嚕咕嚕的,咕咚咕咚這樣吞下去,「這很不像樣子啦」。滿嘴裡響,喉嚨還在那裡咕咚咕咚,「你聽了笑,你笑什麼?因為笑他吃相不對。笑他不對是不錯,可別自己犯了這個毛病。現在吃的麵包,可以剝開往嘴裡填」。當時雪廬老人講這個課,當然底下聽眾有人聽了這段就笑了,笑什麼?笑那個人吃相很難看,笑他這樣吃是不對的。笑是沒有錯,最重要自己不要犯那個毛病。

  「其次喝茶或喝酒,你看過唱京戲,喝酒都用袖子遮起來,是唱戲的為了好看嗎?其實戲上都是按照古禮編下來的,都是名人編的。」這是古禮,不是為了好看。「你們諸位看過法師講經,穿上袈裟坐上大座,在上頭是不能吃飯,但可以喝茶。從前的証蓮法師與現在道源法師」,這些都是我們台灣的老法師,從大陸來台灣的老法師,可能都不在了,道源老法師往生了,他也是我們受戒的時候,三師七證,「他們是老人啦,他們還興叢林的這一套規矩,搭上衣服,喝茶時必須遮起來。法師講經也是唱戲」,遮起來,因為一般穿海青,袖子比較寬,像我穿的是長衫,大概遮起來,喝茶就這樣喝,這是一個禮節。現在有人方便一點,如果說沒有穿海青,遮得不滿,用杯蓋這樣遮著喝也可以。總之這是一個禮節的問題。「不知道的事最好要問,不必在大眾問,可以私下問,為什麼是這樣子呢?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嘛!」這個也是教我們,我們不懂的事情最好先請問別人。也不必在大眾面前問,可以在私下問一問。學問,學問,要學就得問,不問就學不會。我們再看下面: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後。】

  「這兩條一起說」,雪廬老人把這兩條合併起來一起講。「公共吃飯是聚餐,以不說話為原則,為什麼呢?《論語》上有食不語、寢不言,這人人都念過。」《論語》上有講到這一句,就是你吃飯的時候不要講話,不要一面講、一面吃;睡覺的時候也不要言,不要去聊天。有一些人睡覺,特別是如果一個房間兩個人睡的,兩張床,睡覺大家躺著,躺著還在聊天,躺著聊,這是不合乎衛生。所以《論語》有這兩句「食不語,寢不言」。「這人人都念過,人人不聽這一套。」《論語》很多人都念過,那是以前人人都念過,現在沒念的人多得很,大多數的人沒念過。「為什麼食不言呢?為什麼管得這麼嚴?不是管得嚴,因為吃飯時最好少說話,就是說話也是兩個人聲音低一點。若在那高談闊論什麼的,一高聲說話,你在太陽下一看,一說話,嘴裡有很多吐沫往外噴。在桌子上一高談闊論,菜就添上材料啦!所以吃飯以不說話為原則。」這個是講,如果說話你低聲講,小聲一點講也還好;如果你嘴巴還有飯菜,一面講一面吃,而且高談闊論,講到正興奮的時候,可能你嘴巴的飯菜就噴出來,噴出來在桌上大家公眾用的菜就加上材料了,這個是雪廬老人幽默的話。大家看了還敢吃嗎?所以吃飯以不說話為原則;要說,吃飽了再說。佛家比較沒有那麼嚴格,佛是規定你嘴巴當中有食物,你不要講,把你的食物都吞下去再講。不要嘴裡面的食物還沒有吞下去,然後就迫不及待的趕快講,這個就不好。

  「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如果遇到必須要講的話,唾沫就是口水,你不要把口水噴到人家公眾用的菜、湯上面,人家看了,誰敢吃?「除了說話避免唾沫入公器中,還有最不像話的是咳嗽。」這個也是常有的事情,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咳嗽。「現在老年人出來吃飯的比較少,年輕的多」,老年人比較會咳嗽,年輕人比較不會咳嗽。「這有什麼關係呢?」何必講這個咳嗽?「總而言之,年輕的咳嗽少」,年輕的人咳嗽就比較少,除非你是傷風感冒才會咳嗽,一般沒有感冒他不會咳嗽。「從前老人,以咳嗽表明老的狀態,以此倚老賣老。你看唱戲一出來的老生,嗯哼,就是他有老氣,上來先得這一套,這是幹什麼呢?這表示是老生。」老生,他的聲音出來就是老人的聲音。「有的咳嗽不是假咳,是真咳,這個吐沫滿嘴都是,有些懂局的用巾堵著嘴」,用毛巾堵著嘴,「這個有時也堵不嚴」,就是沒有堵好,可能咳嗽,你那些唾沫、痰都噴出來了。

  「我給大家說,只要咳嗽,總得要轉身。吃飯要咳嗽,把身體轉到後面去咳嗽。」這個常禮我們要學,如果忍不住要咳,就把身子轉到後面,不要對著餐桌上那些菜咳嗽,身體轉後面去咳。現在還有一些人,我看到他要咳嗽,他就起來,走到外面去咳。這邊是給我們講,你轉個身就好了。「這還罷了」,這個就是說,咳嗽,這樣也就算了。「現在人人都知道有傳染病的,誰有生病誰沒生病,大家不曉得,必得迴避這個,這是別叫人討厭,這個大家記住。」特別全世界到現在還沒有解除新冠疫情,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大家一起吃飯,不曉得誰有被傳染,誰沒有這個傳染病,大家不知道,這可不要往菜那邊去咳,那個就很不衛生了,人家看了就很厭惡,這個我們大家都要記住。

  「西餐館子有一塊白巾,中國人吃飯,都有飯單,這大家沒見過。飯單很大,有四方的,也有三角的」,這個飯單不是指菜單,是一塊布,有四方形的、有三角形的,「上面有繡花很講究。當差的都是自己帶著筷子、刀子等等,每個當差的伺候著各自的主人,古時候的行酒,那是很要面子的,毛巾等等,統統是自己帶著。桌子上,主人都擺著紙,現在也興這個,擺上紙的目的就是預備你自己某些的毛病。所以出去聚餐時,帶幾張衛生紙預備著,倘或吃飯時,嘴巴往下滴著什麼東西,弄得桌子不乾淨,拿個衛生紙自己擦擦。」現在西餐都有一塊白布,吃過西餐的都知道,那個白布就是你擦嘴巴,或者你要咳嗽捂住嘴,或者預防湯汁、飯菜掉到衣服上,西餐有這個。過去中國人吃飯也有準備這個東西,那是在社會上比較有頭有臉的人,自己都有個當差的,準備自己的一塊布、筷子。主人也會擺一些紙,讓大家備用。現在一般到餐廳吃飯,或者是你到別人家裡去,給人家請客,餐巾紙一般現在都有,現在就很普遍了。像我小時候,那個時候吃飯,去給人家請客,也沒有什麼餐巾紙,現在是有,很普遍。自己要去給人家請客,自己身上帶一個,萬一沒有,自己的可以拿出來用。我們再看下面一條: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於狗。】

  『叱』就是大聲叫、大聲罵。這個我們也看過,狗跑過來,大聲把牠喊走。這個是講吃葷的,給人家請客,像排骨就有骨,雞、魚都有骨頭,不要看到狗來了,就把骨頭丟給牠。「現在講究的是不讓動物上屋裡去,普通人家沒有這個規矩。」你去人家家裡拜訪,一般不帶自己家裡的動物去的,但是普通人家就沒有那個規矩,可能主人那邊他自己也有狗、貓這一類的。

  「你在這裡請客,葷菜裡頭必須有帶骨的菜,西菜裡也有,牛排、豬排都帶著骨頭。」像牛排、豬排,都帶著有骨頭,雞、鴨這些都有骨頭,這是舉出一個。「中國菜裡頭,現在的館子沒見過,從前都有,任何盤子必須有一樣排骨,大約一寸,肉在骨頭上,排骨跟骨排在一塊。吃的工夫,用筷子夾著骨頭,用嘴把肉脫出來,將骨頭放在桌子上,你不能往地上一摔,主人還要替你善後呢!」這個是吃葷,如果吃到排骨,在古時候中國菜,盤子都有一樣排骨,肉在骨上面,排在一起,你要吃的話,你要把筷子夾著骨頭,然後用嘴巴把肉咬著把它脫下來,肉從骨頭上脫下來,骨頭就放在桌上。不要把骨頭往地上丟,丟了就髒了,主人還要打掃。

  「從前做菜沒有骨頭,菜是不行的,因對客不恭敬。」這個是從前的規矩,這是講葷菜,裡面一定要有骨頭。當然我們現在吃素的沒有這些,這是講吃葷的。《常禮舉要》是對整個社會大眾講的。在古時候,沒有骨頭的菜,那表示對客人不恭敬。「而肉靠骨附近最香,這裡頭還有些講究。」以前我們在家吃葷的時候吃過,的確靠近骨頭那個肉也是最香的。你要是吃完了,「把骨頭摔在地上」。以前年輕的時候,跟著我父親去給人家請客,這個事情我也幹過,吃了骨頭,看見桌底下有狗來了,就丟給牠吃了,這個是不對的,以前沒有學過《常禮舉要》。為什麼不能丟?「狗的嗅覺最靈敏」,牠鼻子很靈敏,你丟在地上,牠聞到了,牠就跑來屋子裡面吃那個骨頭。如果來了一隻狗也還好,如果來了兩隻狗,兩隻狗搶那根骨頭就打架了。下面雪廬老人講,他說「你看狗來了,客人就算不說,主人也不能讓狗走來走去,喝斥牠:咳!狗滾出去」,不能說,這個狗趕快出去。「這若是在普通時候說,狗滾出去是可以的,在聚餐時主人要是說滾出去,是叫狗滾出去?還是罵客人呀?這個大家可要迴避,以免發生誤會。」主人在請客人吃飯,狗進來,不能把狗趕出去。有一些客人他不在乎,他也沒有什麼感覺;如果有的客人他比較敏感的,怎麼在吃飯的時候你在趕那個狗,是不是在罵我,罵我像狗一樣?要我出去?這個誤會就大了。所以這個時候不能去喝斥那隻狗,趕那隻狗滾出去;如果平常,不是請客的時候是可以。

  「再說席上客人有穿好的,也有穿得不好,這個穿的不好的人一聽滾出去,他心裡就發生誤會。」這是請客人,有的比較有錢的人他穿得比較體面,比較沒有錢的人他穿得比較簡陋,衣服穿得比較沒怎麼樣。如果這個時候主人去喊狗滾出去,這個穿得不好的人一聽到滾出去,可能他心裡就一個直覺感,發生誤會,這個什麼意思?怎麼看到狗,滾出去,可能發生誤會了,是不是在罵他?這個時候當主人的看到有誤會,你在這個時候「可不能解釋說:我不是說你呀!」如果你越解釋就越糟糕,我們一般講愈描就愈黑。「這可就要注意了」,這個要注意了。所以聚餐,這些都是人情世故,要懂,這個時候哪些話不能講,要避免。

  「再者不投骨於狗,明明看見有狗來,你的骨頭也要放在桌子上」,怕有另外一隻狗來搶,跟牠打架。現在這個時代比較少見,我以前年輕的時候,自己家裡請客,貓、狗進來就很常見的事情,現在很少了。除非在鄉下,鄉下你在一樓、大廳,門是開著的,可能會有狗進來。現在有很多房子,餐廳,在外面就要脫鞋,門都關著,開冷氣,除非他自己主人家裡養的狗,不然一般狗牠不進來的。

  這一條,我們也要知道它的精神在哪裡。這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學東西總要舉一反三,以此類推。就在吃飯的時候,哪些話你不要講。聚餐是行禮,也就是說你講話不要造成別人對你的誤會,就是這個意思,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像現在沒有狗,這一條就可以免了,不是這個意思。他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就是說你在吃飯的時候、在談話的時候要謹慎,避免講話讓客人誤會,這個要注意。這個大家自己揣摩。我們再看下面: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

  吃飯要吃乾淨。「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立國,民以食為天,農田是人民命脈,所以農人的地位很高」。『碗中不留飯粒』,我出家的時候跟著日常法師,日常法師吃飯,桌上都要擺一壼開水,吃過飯,就要把開水在碗裡洗刷乾淨,那個水要喝下去。實在講,那個飯吃完了,再用開水洗一洗,喝下去,那個碗好像洗過了一樣。如果沒有開水,準備一個饅頭,像以前印光祖師就準備饅頭,把碗盤那些汁擦乾淨,把它吃下去。吃完,就是碗跟盤乾乾淨淨的,不留一些渣,也不留飯粒,這個是最好。你吃乾淨,主人看了也歡喜,表示他做的菜不錯,大家很捧場,很給面子,不要吃不乾淨。在家裡也是一樣,吃飯沒吃乾淨,碗裡面都有飯粒,一粒一粒的,我母親就會講,如果吃飯吃不乾淨,碗裡面有飯粒,將來你討老婆會討到麻臉的,像這樣一粒一粒的,難看的,用這個來哄小孩。也就是說你吃飯要把碗裡的飯都要吃得乾乾淨淨的,不要糟蹋糧食,不要浪費食物。我們再看:

  【十八、不對人剔牙齒。】

  「吃完了飯要剔牙,這是免不了的,但是不對人」,不要對著人,面對面,對著他去剔牙。「你凡是不恭敬的事情不對著人」,就是你對著人剔牙齒,對人是不禮貌,不要對著。你頭低一點、偏一點,不要面對面對著他,在他面前剔牙。所以『不對人剔牙』,不對著人去剔牙齒,你稍微偏一點,頭低一點。「你譬如見了人,對著人打呵欠,對著人伸懶腰這個樣子,對方看見這個就覺得你不禮貌。」這是以前,「現在不這樣了,什麼禮貌也沒有了」,現在人也不懂,什麼禮貌都沒有,現在不懂這些了。

  「從前,一碰見有人對著我們打呵欠什麼的,就是今天運氣不好才碰見這個,一定不吉祥,趕緊把霉氣弄走了。」這是從前,從前你看到一個人對著你在面前打呵欠,感覺就很不舒服,感覺今天很不吉利,遇到這個倒霉事情,有人在我面前打呵欠,要把這些霉氣給它弄走。「還有一個風俗,這個茶壺嘴子不可對著人。」茶壼倒茶出來那個嘴,不能對著人。「這個事多了,這是中國迷信,現在不信這個,信洋迷信了。有了洋迷信就把中國迷信蓋了去。」雪廬老人講了,說這個中國迷信,就不信這套了。不迷中國的,迷信西洋的;迷信西洋的,就把中國迷信蓋過去了。實在講,這是雪廬老人講的,這個不是迷信,是人情世故。我們再看: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這條單指對主人而言」,前面都有主人、有客人,這一條是單單指主人。「客人或許吃得慢,主人若先吃飽,就把筷子放下來什麼的,這不行!主人都不吃了,你客人還在那兒吃,哪有這麼不開竅的客人?當主人總得慢慢的吃,並且把桌上東西盡量吃完,這個好看。」這個是當主人的道理,你請客人來,當主人的要有誠意,誠意是從這個地方去表現。有的客人,他或許吃得比較慢,如果主人自己先吃飽就把筷子放下來,我吃飽了,主人都不吃了,那你客人還在那裡吃,人家主人都吃飽了,哪有那麼不開竅的人?懂局的客人,就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客人,不能再吃了,人家主人都吃飽了,筷子都放下了,我們還在這裡吃。不是趕快把自己舀的菜吃完,就放著就不吃了。但現在人也不懂這些禮貌。所以當主人的,你吃飯不能吃得太快,給客人感覺不好。所以當主人的不能吃得太快,要慢慢吃,而且盡量把桌子上的東西都吃完,這樣客人他才安心的吃。所以當客人可以先說吃飽,當主人可不能說我吃飽了,你們慢慢來,這個不是待客之道。

  【二十、起席,主人遜言慢待,客稱謝。】

  「用完餐,起身離度時,主人遜言慢待,主人先說對不起。這裡遜言慢待的意思,是哪裡也招待不好,這是說客氣話」,客套話,就是說慢待,不好意思,沒有好招待,招待不周,招待得不好,請多包涵,這是主人對客人的一個客套話。現在的人覺得說,為什麼要這麼講?這是禮,唯恐自己真的是招待不周;縱然招待得很周到,也要說招待不周,沒有招待好,這表示謙虛,客氣話。「洋人正好相反,對客人說:你看吧,今天我這個菜最好」,我準備多好的來請你。西洋跟中國的文化就不一樣了,跟中國文化剛好相反。西洋人送禮給人,跟中國人也不一樣,中國人送禮給人,中國人會說:「這個東西是薄禮」。沒有什麼,這個不值錢,沒什麼,薄禮,很薄,我們一般講不成敬意,是個薄禮,不成敬意,這是中國人,中國文化是這樣。「洋人說:我這把扇子是從非洲來的,好貴唷!」不是一般的,你看我送這麼貴重的東西給你。「我今天招待的菜是天下沒有的」,我招待很好的,「這是洋派的」,西洋都是推銷自己,這是西洋文化跟中國文化不同的地方,「一切都與中國反著」,反向,相反。

  下面雪廬老人講了當時的一個新聞,「你再看看昨天中央日報副刊上談到那個西洋文化,就以阿根廷與英國這個事情來說,阿根廷佔領了福克蘭島,英國人少就投了降,後來英國發了兵,阿根廷就投降,這兩面都投了降」。這是舉出當時的一個例子,阿根廷跟英國爭奪福克蘭島。「但是中國可不是這個風氣,就以張睢陽為例,外頭幾十萬兵,自己敗得剩十幾個人就是不投降,賊兵破城,割他的舌頭,殺他的頭,也是不投降,這是中國的文化。」這是有氣節的,就像文天祥一樣,他就是不投降元朝。

  「你看歷史,他們不夠人格。」如果你看到歷史,看到西洋這些文化,不夠一個人的品格。「我們還要全盤西化嗎?」現在中國人都說要全盤西化,就全部跟西洋人學,自己老祖宗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要了。到底文化哪個比較好?「中國再不行,在地球上也已五千年了,雖然亡國,但沒有亡族。如今卻必得要把民族滅亡了,這個也難怪呀!國家算什麼,連父母都不要了,還有什麼國家呢?談不上盡忠報國了。你看中國的張巡、岳武穆等等,洋人看他們都是傻小子,跟他們不一樣。」為什麼有那麼傻的人?把忠於國家看作是傻瓜,傻小子。要學他們,跟他們一樣,「就是要我們聽他們的話,全盤西化了」。西化就是什麼?「誰有力量,我們就投靠誰,邪說橫行,現在就鬧成這個樣子。」雪廬老人當年在台中講這個話,到我們現在更離譜了,現在人連祖宗都不認了,有很多人都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不認同自己祖宗的歷史文化,去認同外國人的,這是現在。「書歸正傳」,雪廬老人講,回歸到我們這個正題來,「起席的工夫,主人先說慢待,客人也得說謝謝,雙方禮尚往來,人家恭敬我,我恭敬人家」,這個才合乎禮。我們再看「聚餐」最後一條:

  【二十一、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宴畢,飯吃完了,主人照例的擺手絹、獻茶,這個現在還得有。總之,必得講衛生,這個手續省不下,手巾是免不了的。」手巾就我們現在用碟子放著,擦手擦臉的。現在餐廳也有,如果在餐廳吃飯,也有準備。有一些餐廳比較講究的,有擦手的手巾。「做客的工夫,主人拿著手巾來,我們可以擦一擦,擦了就別再坐在那兒,等著主人獻茶,擦了臉就可以起來了。所謂客去主人安。」主人他請客招待這一餐,時間已經很久了,主人還得吃飯,他家裡面還有很多人還沒吃飯,「我們早退也好嘛!」提早離開,讓人家好收拾。不然我們飯吃過了還待在那裡,主人要不要招待?他不能跑。所以禮要有一個節制,不要太過了。如果他茶泡好了,我們也喝個兩口就走,也不是說完全不能喝了,或有時候喝個咖啡,不要坐太久,這條意思就這樣。也不是說,他已經泡好了,你就不用喝了,就走了。這個是還沒有泡,還沒有泡就不要坐在那邊等,我茶還沒喝,還不能走,不可以這樣。如果他已經準備好了,有一些聚餐,你到人家去做客,他還要上個水果,吃一點,意思意思就好了,就不要坐得太久,人家忙了一天,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不要耽誤太久。客人走了,主人心才安,不然他的心都掛在那裡,怕招待不好,對人失禮。做客人有客人之道,做主人有主人之道,這個都是要禮。

  好,「聚餐」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辰、出門」我們明天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