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往生正因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05/5/1  台灣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13-003-0001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下午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跟大家來討論佛法,前面半個小時先講國語,後面一個小時再講台語。

  台語諸位同修,阿彌陀佛!下午我們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跟大家在這裡討論佛法。前面半個小時先講國語,後面一個小時講台語。

  國語今天我們利用這個時間,來跟大家報告《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這個經文當中有一段相當的重要。我先將這段經文來念一遍,這是在「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當中的一段經文。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經文到這裡是一段。我們淨宗學會這個道場,《無量壽經》是我們主修的經典,這部經我們很多同修念得都很熟悉。我們剛才念的這段經文,相信有很多同修應該都很熟悉。但是,我們除了經文念得很熟之外,有沒有進一步的依照這段經文來修學?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講非常重要?我們修學淨土宗,目標就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經文每一句每個字我們都要看得很清楚,要深入去理解,要把它做到,這樣我們這一生,才有把握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經文只有念一念,不解其意,也不能依教奉行落實在生活中,這一生念佛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好,也只是在跟阿彌陀佛結一次法緣,這一生還是去不了,往生不了西方。大家想想,我們修淨土,目標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大不大?這個問題嚴重,所以不能夠疏忽這個經文。一般我們讀《彌陀經》,《彌陀經》如果沒有看註解,的確我們看不出經裡面深廣的義理。我們看了註解也未必看得懂,再聽老和尚講也不一定真正有聽懂,聽懂了也不一定能夠去做。這樣一層一層來剖析,你就知道過去台中蓮社李老師講的,一萬個念佛人,難得有二、三個真正往生,這個問題都是出在這個地方。

  早上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從香港打電話找我,我是把下個月的美國行程傳給他,他問我去美國要講什麼?我就趕快跟他講,師父現在提倡《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弟子規》蔡老師八月份去美國講,我這次就去講《十善業道經》。他說很好,他就叫我用他節錄的那一段去講。早上接到老和尚的指示,下午我來這裡,本來跟大家講一講祖師的語錄。後來我想到老和尚這麼重視十善業道,早上在電話中還特別跟我提到,這個十善業道如果做不到,這一生學佛都是變成學術,跟了生死不相關。他也是引用李老師講的,說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這一生還是不能往生西方去作佛,特別強調這個十善。所以我就想到下午要來跟大家講講話,本來我是想找一些祖師的語錄。早上接到老和尚的開示,我就想到,《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這段經文。我記得這段經文上次我也大概跟大家提一下,但是這個經是不是我們講個一次、二次,大家就做得到?如果講一次大家就做得到,這個我看也不是普通人,這個根器也相當深厚。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醒!我來這裡也是偶爾有個因緣來一次,來,我想這個重點我們多提一提。

  我們現在全世界所有的道場,幾乎都有同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不是什麼制度的問題,剛才有同修跟我講,我們這個道場沒有建立制度。過去我在澳洲,聽到老和尚跟我講,這個不在制度。一個好的制度,如果不好的人去執行,那個好制度也會變成壞制度。一個不好的制度,如果好的人來做,那個不好的制度也變成好的。關鍵不在制度,關鍵在人心善不善?如果人心不善,你制度弄得再好,那個好制度也變成不好了。事情是人在做的,人心善,再不好的它都會變得好的,萬法唯心,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大家叫我定制度,其實什麼制度都不用定,大家不曉得認不認同我這句話?佛都跟我們定好了,我們還定什麼?在哪裡?十善業道,剛才我們念的這一段。大家如果這樣修,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了,哪裡會有問題!如果我們發現問題,趕快記得這段經文,我現在做的,是不是跟這個經文哪個地方違背了?先不要管別人,先想自己有哪個地方違背這個經的教訓,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我們修學,一定要把這個綱領重點要抓到,前提要抓到,你這樣修學才能夠得力。如果抓不到重點,你怎麼定也沒有用,一天到晚生煩惱,你說怎麼定?怎麼定也起不了效果,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弟子規》是《十善業道經》的註解,這個現在我們也印出來流通,前面老和尚編的《十善業道經》節要,還有完整的經文,包括蕅益大師的十善跟十惡果報的對照,後面《弟子規》。《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合起來,我們就好像看《沙彌律儀》一樣。《沙彌律儀》前面十條戒,十條是戒律,後面二十四門威儀屬於威儀門,上篇是戒律門,下篇是威儀門。我們看現在合訂《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十善業道經》等於是戒律門,《弟子規》等於是威儀門,告訴我們生活當中一些做人處世的態度,細節上的問題。這是《觀經》三福的第一福,《沙彌律儀》算是第二福。

  這裡經文講,『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這是承上面經文下來的,佛在告訴阿難尊者,上面的經文是能夠持經戒。在《觀經》三福,戒是在第二福,《觀經》三福大家也相當熟悉,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皈依就屬於第二福,第二福的層次比第一福要高換句話說,第二福的基礎是建立在第一福上面。沒有十善的基礎你就沒有三皈依,受戒,受過五戒也都落空,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這些都落空了。從三皈依都要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所以「盡持經戒」這個層次比較高。我們現在同修也都有受三皈依,有的甚至受了菩薩戒,但是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為什麼說不是真的?因為我們沒有第一福十善業道的基礎,沒有「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沒有這個基礎,這個三皈也是一個形式,受戒也是一個形式的,都做不到的,這一點我們也要明白。所以這個《十善業道經》,佛跟我們講,所有一切人天身,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一切佛法全部建立在十善業道這個大地之上。所以我們讀到這段經文,我們就要重視,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對這個疏忽了,不能對這個疏忽。這裡經文講,「復次阿難若有眾生」,就是說佛在告訴阿難尊者,上面講的盡持經戒這個起碼在第二福,《觀經》三福的第二福以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還做不到這個盡持經戒,如果你欲生彼國,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修淨土宗的同修大家共同的願望,我們希望這一生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國土,你雖然做不到盡持經戒,不能修禪定,但是要當作善,要作善。

  這個善下面有舉出,明白跟我們講出來就是十善業道。『一不殺生』,「不殺生」在《十善業道經》跟我們講,有十種果報,其中第四個、第五個是一般人,不管有沒有學佛的人都希求的,「身常無病,壽命長遠」。這兩個不管有沒有學佛的人,大家都希求的,希望身體健康,壽命長,壽命長也要身體健康。如果壽命長,身體不健康,生病那也不好,也是受折磨,不殺生有這個果報。不但殺生的行為不可以有,就是傷害眾生的意念都不可以有。眾生有對不起我們,我們還要報復,這就是殺生的念頭。我恨一個人,我恨死他了,那就殺的念頭。如果說你念佛念得很好,那你還恨一個人,恨死他了,你說還能到西方嗎?大家想想這個問題。不殺生屬於無畏布施,所以《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不殺就是斷殺心,傷害眾生的心要完全沒有。縱然人家傷害我們、陷害我們,也不能有報復之心,你心中沒有怨恨的人,這樣才能去西方。

  『二不偷盜』,「不偷盜」就是《戒經》講不與取,凡是有主的東西,有主之物,不但不能偷,不能動用,連給它搬個地方都不可以。你給它移動,主人回來找不到,他原來放在這個地方,你把它弄到別的地方去。所以《戒經》講得很細。第三『不淫欲』,經典有的翻譯「不邪淫」,現在社會風氣很亂,這條戒要相當謹慎,到處都是誘惑,讓你起心動念。不但不可以有這個行為,念頭都不可以有。以上是身三種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

  下面是口四種行為,古人講「口為禍福之門」,你講話講對了,講善言善語,你得福報如果你講惡言惡語,你就有災禍,惹禍上身。『不妄言』,是不欺騙人,你不欺騙人,講話誠實,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如果得不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就是有妄語的業因,沒有懺除乾淨。『不綺語』,綺是美麗,花言巧語,好像一般現在社會上的,電視劇、連續劇、電影、歌詞、音樂、小說,寫得很美麗,但是都是引誘人家去造殺盜淫妄這些惡業,表演的都是這些,這個叫綺語。不綺語,我們就不要去接觸。古代這些戲劇、歌曲、書,都是表演忠孝節義,教人為善,那個我們再看現在這些,內容都不好不能看。『六不惡口』,「惡口」就是講話粗魯傷人,我們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起磨擦?跟這個惡口關係很大。比如說同樣一句話,你口氣不好,人家聽了心裡就難過。如果你口氣好一點,柔和一點,人家聽了很舒服,很願意接受如果同樣一句話,粗言、罵詈,人家聽了就很難受。

  這個惡口也是一種習慣,一種習氣,我們有這種惡口的習慣要改過來,時時注意,時時提醒自己,我們講話是不是太衝了,口氣不好,傷人。所以「惡口傷人恨難消」,跟人家結冤仇,冤冤相報。我們來道場如果沒有學到佛的教訓,來道場常常跟人家結怨,來道場是修清淨心的,來這裡變成什麼果報?變成跟人家結冤仇,冤家債主愈來愈多,這就不對了,這樣就錯了。所以我們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你只要把《十善業道經》拿出來,《弟子規》拿出來對照對照,就知道問題發生在哪裡。這個不需要什麼制度,這就是制度。所以老和尚以前跟我們講,你們不要開會,開會就是吵架,不然就打架。不要開會,他說什麼?講經,講經我們想一想有道理,經是佛講的,我們現在大家都來學佛,應該聽佛的,以佛講的為標準,不要以我們人做為標準,這樣我們才能解決問題,不然你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的確就這樣。

  我自己以前也是犯了這個惡口的習氣,以前小孩子不懂,跟大人學三字經(罵人的),被我母親毒打一頓,以後不敢了,這是一種習氣。或者你在社會上跟一些人惡口習慣了,然後你很容易習慣成自然,口氣就不好。《弟子規》講,你要用這樣的言語、這樣的態度對別人,先想想,如果別人用這樣的言語、用這樣的態度來對我,我能不能接受?先想想,這樣你就會得到答案。所以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問題,沒有什麼事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就是這些不好的習氣不知道去改,不知道從這個地方去反省,問題是在這裡,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所以說為什麼人家同樣一句話,有的人講,人家很願意接受有的人講,人家就生煩惱,不願意接受?因為你有惡口的習慣,你的口氣不好,講話很衝,人家當然聽了就不舒服,不舒服他就不會接受。另外一個人,他講的口氣好,讓人家聽了舒服,人家當然就願意接受。同樣一句話,為什麼不同的人講出來有不同的效果?我們要反省。

  『七不兩舌』,「兩舌」就是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小是兩個人,大是一個國家,國家跟國家如果不和,就要發動戰爭,戰爭要死多少人?多少人的生命財產這樣就沒有了,這個業就造得很重,挑撥離間。以上四種口的善業,不去造,就是口的善業。

  『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這是心裡貪瞋痴慢的煩惱,要能夠去克制,要能夠去降伏。你要當作善,這就《觀經》的第一福,大家要聽清楚,你做到這個十善,才是《彌陀經》講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彌陀經》它沒有講這麼清楚,它只有講一個善男子、善女人。「往生正因」、「三輩往生」,都是講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我們剛才念的這段經文,你要修十善業,《觀經》的第一福做到了,你才是《彌陀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再以《無量壽經》這段經文來一個對照,跟《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對照,然後就可以很清楚知道,《彌陀經》原來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你要修十善業。當然你能夠盡持經戒,大修禪定那是更高,《觀經》第二福。但是你第二福做不到,起碼第一福要做到,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來執持名號,就是下面講的,下面就是執持名號。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這就是《彌陀經》講的信願行,前面講欲生彼國,是願,發願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裡十善業是助行,念佛是正行,修善是助行,你這樣修善然後再念佛,你看「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就是念佛,就《彌陀經》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或者你達到功夫成片,這樣『是人臨終』,才能『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現在我們常常打佛七,但是這個正行有了,沒有做十善,沒有做十善我們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做十善就做什麼?造十惡,造十惡是什麼?惡男子、惡女人。跟這個經講的不相應,所以難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出在這裡,所以這個大家特別重視。

  或許有些人會問,有些人他也沒有修什麼善,他經也不會讀,他也不懂什麼叫善,為什麼他念佛可以往生?這樣的人也不多,這樣的人是老實念佛的人。像蕅益大師講,「真能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現在問題,蕅益大師後面又加一個註解,如果不是這樣,那不是叫做真念佛人。不是真念佛人是什麼?假念佛人,這就不好聽。但是我們要聽一些不好聽的,我們才會改進。所以這段經文對我們念佛人非常重要,也難怪現在老和尚,不斷在極力的提倡《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要把這個翻成六國的語言,向全世界去推廣,不管學不學佛的人都要學,我們念佛的人更是重要。如果我們這一生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不能疏忽如果你是老實念佛人,當然你十善就具足了。老實念佛人身心世界都放下,心跟佛就相應,你決定不會造十惡業,必定是修十善。這點我們要清楚,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我們還不是真正老實念佛,修十善業這就很重要。這段希望大家常常看,進一步詳細配合《十善業道經》來讀誦、來聽講,落實在生活當中,這樣才有真正的受用,念佛才會得力。

  台語諸位同修,阿彌陀佛。下午利用這個時間來跟大家報告,《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當中的一段經文。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經文,是《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當中的一段經文。這段經文上面是境界比較高,我們看這段經文就可以知道。『復次阿難』,是佛又對阿難尊者來說。『若有眾生欲生彼國』,「若」是假若,假若有眾生,我們都是眾生,『欲生』,「欲」就是願望。你發願,願意要往生到『彼國』,「彼國」是指西方極樂國土。我們現在修學淨土,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淨土宗修學的目標,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願望。但是我們有這個願望,要怎麼來修學才能達到我們的願望?下面佛說,『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這是上面的經文,佛說上輩往生(上品往生),他大精進還有禪定的功夫,能夠「盡持經戒」。盡持經戒,若配合《觀經》淨業三福來說,屬於第二福。《觀經》三福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盡持經戒這是屬於第二福,這個階層比第一福要高。盡持經戒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得到,這個標準比較高,三福,這第二福比第一福的標準要高。我們做不到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佛勸我們『要當作善』。我們雖然做不到盡持經戒,也要作善,這個善就是指的《十善業道經》。

  早上,我們導師淨空上人他從香港打電話給我,他接到我要去美國的行程,問我去美國要講什麼?我跟他講,師父現在提倡《十善業道經》、《弟子規》,《弟子規》現在已經有蔡老師在講,我去就是跟大家報告《十善業道經》。我們導師他聽了也很同意,他說他最近有節錄《十善業道經》,要我拿那段經文去跟大家報告。電話中他也強調,念佛人如果不修十善,這一生無法往生西方。他舉出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講的話,如果不從十善腳踏實地來修學,所學的佛法都變世間法,都變成世間的學術,到臨命終的時候,應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這一生不能成就,可見得這是非常重要。我們再看《彌陀經》,《彌陀經》跟我們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彌陀經》那段經文,跟《無量壽經》這段經文,是相同的意思。只是《彌陀經》講得簡單,《彌陀經》只說「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我們沒有看祖師大德的註解,確實我們會很輕易的把這個經念過去,而不知善男子,善女人到底什麼標準。我們讀了這段經文,「往生正因」與「三輩往生」這兩品經文,相信我們同修有很多人都念得很熟。當我們讀到這段經文,「善男子、善女人」,我們就有具體的標準,最起碼就要作善,這個作善就是要修十善業道。如果修十善業道,這樣願生西方,執持名號,這樣臨命終你才能不驚不怖,心不顛倒,這樣才能往生到西方。所以這段跟《彌陀經》配合來看,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很具體。

  『不殺生』,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殺生是我們一般人很容易犯的業,很容易犯的。不但不可以有殺生的行為,連傷害眾生的意念都不能有。所以真正不殺生這條善業做到圓滿,就是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換句話講,你心裡不可以有報仇、報復的這種意念。如果還有這種意念,雖然沒有那個行為,有那個殺心,有去傷害眾生的心,這條善業就修得還不夠。所以我們不能有怨恨的人,你如果恨一個人就無法往生西方。我去年十二月二十幾,南亞大地震那個時候在新加坡,二十六號那天正好是南亞大地震,我在新加坡居士林看李木源居士。在那裡他泡茶請我,聊到新加坡那些居士們形形色色,他的故事很多。他說其中有對老夫婦一天到晚吵架,這個老菩薩平常有來居士林念佛共修,念阿彌陀佛也是求生西方。她的先生往生,請一個法師去誦經,法師跟他迴向,勸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位老菩薩就去跟李居士說,現在她不要去西方,為什麼不要去西方?她跟她先生就是冤家對頭,你叫他先去西方,我現在去到那裡,又要跟他吵架,她說我要換去東方。這也是事實事情,那位老菩薩現在人還在世,她說西方我不要去了,我那個,她講那是比較難聽,我們不能惡口,這裡不要說。她那個去西方,他去那裡了,她現在不願意去西方看到他,她要去東方。像這就是說,你的心裡還有不滿的人,有怨恨的人,就有障礙。這雖然好像是笑話,但也是有這個事實,確實有這種事情。所以不殺生就是說,你不能對任何人有不滿、報復這種意念。萬一你像這位老菩薩,她先生往生西方,不願意看到他,說去西方會再遇到他,看到她又起煩惱,她就不去了,造成自己的障礙。所以這個不殺生很重要,不殺生,佛在《十善業道》跟我們說,可以得到「身常無病,壽命長遠」。壽命長又不生病,這是從不殺業來的,所以我們想要得到這個果報,要修不殺生,不但不可以有殺害眾生的行為,殺害眾生的意念都不可以有,這條善業才修到。

  『二不偷盜』,「偷盜」就是《戒經》講不與取。有主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取來佔為己有,甚至連移動都不可以,人家把東西放在那裡,那是他的,你把它移動,他就找不到,讓人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這要注意。『三不淫欲』,「淫欲」,有經典翻譯作不邪淫,這是目前的色情也很泛濫,到處都是引誘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就要避免,不好的東西、不好的場所要避免。如果有這個意念起來,要趕快把它轉變過來,要很小心,要很謹慎,如果這個惡念起來會障礙我們念佛。以上這是身三種的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四不妄言』,下面四種就是口業,這個口業也很重要。《無量壽經》把這個身口意三業,口業排在第一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為什麼把口業排在第一?主要就是提醒我們口業很容易犯,比身業還容易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講話,言語的造作。不妄語就是講話不欺騙人,假如你不妄語,在社會上就會得到大眾的信任。如果得不到大眾的信任,就是自己過去造妄語的業障,還沒有消除如果這個業消除了,你講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信任。『五不綺語』,「綺」是美麗的意思,話講得很好聽,花言巧語,但是也是假的,都在迷惑人的心志,使人造殺盜淫這種惡業。像現在演電影、演電視劇這些娛樂節目,小說、電腦、唱歌音樂的內容都是綺語,編得很美麗,迷惑人,使人去造惡業。古時候這些藝術的東西確實是教化眾生,這些歌舞、歌曲、小說、戲劇,是一種很好的教化社會大眾的工具,教人斷惡修善、忠孝節義現在這些內容都變了,教人殺盜淫妄造十惡業。所以你看現在的演員有好下場的不多,死的時候都死得不好,這就是造綺語的業。像這些我們就不能去看,我們要避免造這種業。

  『六不惡口』,「惡口」就是講話口氣不好,講話粗魯傷人。現在社會上這種惡口的風氣也很普遍,這都是一種習慣。如果有惡口這種習慣的人,講話人家比較不能接受,人家聽了會很難過,會跟人結冤仇,跟人結怨。同樣一句話,沒有惡口的人說出來,人家聽了很喜歡聽,可以接受。有惡口習慣的人講出來,口氣不好,態度不好,聲音不好,聽了就很難過,聽了就無法接受。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得到不一樣的效果,這個問題就是在是不是有惡口、還是沒惡口?沒惡口的人說,人家容易接受惡口的人說,人家就無法接受。縱然你是上司,用命令式,他是被雇用,他不能不服從,但是他心裡不服。譬如說做事情,你如果用命令式的,跟用勸他的反應就不同。

  所以日本江本勝博士,他研究十幾年水結晶的實驗,兩杯水給它貼兩張紙,一張用命令式的,一張用好好跟它說,貼上去那兩杯水,實驗出來的結晶不一樣。用命令式的這個比較難看,用勸他的這就比較好看,水也知道人的意思。何況我們人?比如說一件事情,說你馬上給我去做,用命令式的,雖然你是上司命令他,當然他非做不可,但是心裡很不舒服,這是我們能夠想得到的。另外如果跟他說,我們一起來做,還是請你去做,這口氣就比較溫和,他聽了就比較能接受。這是修我們的口業。

  所以我們在一個團體裡面,有時候人與人相處都會有磨擦,你仔細觀察,這也不是什麼制度,看看就是十善業與十惡業。像口業來說,惡口與不惡口,你的口氣好或不好?你的口氣不好,當然常常就得罪人,常常與人結怨,自己也不知道。有時候講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所以講話要很注意,很小心。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科是德行,第二科就是言語,第三才是政事,第四是文藝。把言語擺在第二,可見得非常重視這言語,講話是個大學問,要學,不學就不會。雖然我們現在年紀都很大了,活到老要學到老,現在老和尚勸我們,老人活到八十幾也要學《弟子規》,因為從小沒有學過。這次在圖文巴淨宗學院,老的也有八十幾歲,小孩五、六歲,老的、年輕的都一起來學習,這樣我們才有辦法來落實十善業道。我們十善業道如果做不到,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問題很嚴重。我們念了半天就是要去西方,念到最後卻沒有辦法去西方,你想看看,有比這個問題還要嚴重的嗎?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

  我們這一生如果真正想要去西方,腳踏實地的要來修十善業。不能用口說而已,用口說的不行,要落實去做,具體做法就是《弟子規》。所以我們這裡如果發生什麼事情,《弟子規》請出來,《十善業道經》請出來,對照一下答案就出來,你就找出來了。聽佛說的最準確,制定什麼制度,以前我也常常在規定,規定這個、規定那個,規定到最後做不到。講話這很重要,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講話,有的道場是禁語,禁語是不能講話。禁語也是要看情況,不是說完全都不能講話,主要是說你是清眾,還是有執事當義工的,當義工的有時候為了要處理事情,有時候有事情,所以禁語也不是說全面的。就是你在念佛堂念佛當中,你不能說話,不能接電話影響別人。在念佛堂邊念佛邊講話,畢竟是很少數,所以說你如果要說話,出去念佛堂外面,不要在裡面影響別人,我們這是可以有這樣的規定。在外面工作的場所難免會講到話,但是講話也要看情況,也不是說完全都不能講。不能講,我們也沒有去學手語,像啞巴學手語用比的,不會比,沒辦法表達我們現在要做什麼事情。念佛堂古大德是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就是沒有必要的我們盡量不要說,講話傷氣,又浪費時間,不如多念佛,多念一句是一句的功德。

  講話難免會講是非,第七『不兩舌』,「兩舌」就是挑撥離間,有時候是有意的去破壞人家,破壞兩個人的感情。如果破壞國家與國家的感情,那就要發生戰爭,那個罪業就重了,一個戰爭人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的生命財產很多都損失了。如果因為兩舌引起國家與國家的戰爭,這個罪業就很重,這一定要避免。講話難免會講一些是非人我,所以古大德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因為講一講,講到最後就講到是非,有意無意間造了兩舌的業。有時候是有意要去破壞人家,有時候是無意中講出來,沒有那個心,但是說出來讓人聽到,變成這種破壞,不是說有心去破壞,無意造了兩舌的口業。所以沒有必要我們就盡量不要講,也不是說完全都不能講,有需要的再說。所以孔老夫子說「言多必失」,他也不是說叫你完全不要說,就是說你如果話說多了,一定會講錯了,講不對了,言語如果多,難免就會有過失,講錯了。尤其講到是非人我的事情,難免一定有這個事情發生。所以不是完全不說,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

  以上就是口的四種業,我們要注意,言語是禍福之門,我們的話說得好,說善言善語,對人有利益的言語,這在修福。如果說出口的話都在損害別人,這就會惹災禍,惹禍上身。所以一句話有的時候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講的人沒有那個心,聽的人他有他感受的意思,這在社會上是很普遍的,講話很重要,確確實實要學習。《弟子規》是個比較具體的,等於是《十善業道經》的註解,這是非常實用,尤其蔡老師現在講的講得很不錯。以上這四種是口的四種善業。

  下面,『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這是意,我們心裡的善業,「貪」是貪心,不能有貪心。「不瞋」就是不能起瞋恨心,「不痴」,是非善惡要能夠分辨,好壞要分清楚好壞若分不清楚就是愚痴,沒有智慧。我們修學是不是功夫有得力?就是心理上的考驗,我們是不是在貪瞋痴的煩惱愈來愈減輕?如果三毒煩惱,我們愈來愈減輕,相對的智慧就不斷的增長,煩惱輕,智慧長。如果修學不得力,像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煩惱不斷增長,智慧不斷減少。所以我們念佛的功夫是不是有得力?就是用貪瞋痴三毒煩惱來做個考驗,來反省,我們現在內心的三毒煩惱到底是比以前輕,還是沒有減輕,還是比以前更嚴重?這個我們自己要認真來反省。如果我們常常起煩惱,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看這個也起煩惱,看那個也起煩惱。我們就要覺悟,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

  念佛用什麼方式,什麼制度都很好,只要大家習慣就好,這也沒有一定的標準。重要在實質,不在形式,實質就是信願行,念佛求生西方,你真的發願要去西方,這個世界一切都放下,放下你就不起貪心。真正念佛人,不但這句佛號圓圓滿滿含攝十善業,而且包含所有戒律,但是老實念佛的人他才有包含如果我們念佛是不老實,是沒有包含,要聽清楚。所以我們看到一些老阿公、老阿婆,不識字,沒有念過書,也沒有念過經,念佛念了二、三年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他沒有讀過經,也不知道什麼叫十善業道,這樣他怎麼能往生?但是我們仔細去觀察,像這種老實念佛的人,他雖然沒有讀過經,甚至也沒有聽過經。但是他的日常生活行為,他的存心,待人處世,你仔細觀察,他符合十善業道。他不會去殺生,不會殺害眾生不會去偷盜,不會去佔人便宜不會淫欲講話實在,不會傷害人內心沒有貪瞋痴。你看他雖然沒有聽過經,但是像這種老實念佛的人,他這個都具足,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他是具足十善業。

  我們為什麼還會貪?沒有放下,貪戀這個世界,留戀這個世界,留戀我們這個身體,我們這個心放不下。如果你真正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這個世間的所有一切跟我就沒有關係,哪還有什麼要計較的?哪有是非人我?怎麼還會去造惡業?不會了。會去造十惡業就是還沒有看破放下,真正看破放下,信願念佛的人,他怎麼會去造十惡業!所以我們導師講經常常講,他就是時常將印光祖師的開示,叫我們寫一個「死字」貼在額頭上,時時刻刻想著我都要死了,還想這麼多,還計較這些做什麼?我們導師講經也曾經說過,說你現在就這樣想,我下一秒鐘就死了。佛在《四十二章經》跟我們講,「人命在呼吸間」,佛問弟子,你知道人的生命有多長?一個說可能一個晚上,可能今晚躺下,明天早上就起不來了,再見了。佛說你還不知道人的生命多長。另外一個說,可能吃一頓飯的時間就死了,這餐飯吃完就死了。佛說你也是還不知道。第三個弟子說,人命在呼吸間,我們的呼吸,一口喘氣,一口喘不進來就再見了。佛跟他說,你是真正知道的人的生命。有多長?呼吸之間,很脆弱。我們要覺悟,你不要想說還要活多久,一口氣不來就是來生來世。所以印光祖師教我們,要寫個死字貼在額頭上,你不要想我還能夠活很久,時時刻刻將佛的開示來提醒自己,人命在呼吸間。

  總幹事陳永信居士,兩年前我們一起去西藏,實在講我在西藏差點往生,他是比我健康,但是他的心臟,晚上睡覺比較難過。他跟我說,喘氣喘到第五口氣就是往生了,前面四口氣還能喘,第五口氣就停止,暫停,下一口氣再喘起來,才知道這個生命還存在。所以我們要去體會人的生命在呼吸間,若有機會去西藏走一趟,那裡缺氧,你的感受就很深刻,確確實實人的命在呼吸之間。想到這裡有什麼可以計較?有什麼放不下?這個世間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要放下。你不是說等到我快死時再來放下,還是活到七老八十,活到夠本再來放下,這是不一定的。我看很多人活很老,八、九十,九十幾還是放不下。不是說活愈老覺得愈夠本,就愈放得下,不一定,可能到時是愈放不下。要放下就現在就要放下,當下就要放下,這種態度才是念佛人。

  所以印光祖師跟我們說,念佛的人有病,應當一心待死,真正求往生的人就是這樣,不要去求醫生,不要醫病。真正發願要往生的人,死對他來講,就像這裡說的,不驚不怖,心不顛倒,他不怕。他為什麼不怕?他就已經放下了,還怕什麼?為什麼我們會怕?你沒放下當然會怕,還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你放不下,當然你會恐怖你要放下,就不恐怖了,不驚不怖,這都是佛給我們的開示。所以印光祖師教我們寫個死字貼在額頭。我們導師在杭州南路那間寮房,不知道誰寫一張給他,好像我們後面阿彌陀佛那麼大字,一開門就看到一個很大的死字。大門進去看到一個死字,床尾還放一張比較小字的死字。現在在澳洲他自己寫一個死字,那個字他自己寫的,照印光祖師的內容來寫。印光祖師寫的死字,以前在圖書館印了很多出來結緣。這就是我們要放下,這個世間是無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說不要計較。你若看破放下,你才能做到不貪、不瞋、不痴放不下,你對這個世界有貪戀,有留戀,放不下,你就有貪瞋痴,我們要從這裡好好去思考。

  所以我們念佛不在形式,重實質,實質就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放下萬緣,一心一意求生西方,信願真切,一念十念就往生。不在於什麼形式,不在什麼規矩,什麼規定,規定得很嚴格,規定的要怎麼怎麼,放不下也是不能往生。我們為什麼能肯定放不下不能往生?規定那麼多,那麼嚴格,但是滿肚子全煩惱,看到人不如法就起煩惱,貪瞋痴統統起來,這怎麼能往生?這就是障礙,這點我們要知道。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道場共修就是提供大家方便,主要到道場來是來聞法這個比較重要,要明理。實際上念佛要什麼方式,這不一定的,要看個人。所以印光祖師他都鼓勵人,不要跑道場,在家好好念佛求往生西方。如果人跑道場去看他老人家,都他罵回去,浪費錢、浪費時間、浪費精神,不在家好好念佛跑來這裡做什麼?都被他趕回去,這是真善知識,真真正正的善知識。這是我們要從這裡來體會,來學習。

  我們念一句佛號就能圓滿來包含十善業,所以你來念佛堂在念佛,我們如果不要亂說話,起碼你可以做到前面,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到不兩舌,你在念佛堂也不會殺生,也不會不偷盜,不會淫欲,口念彌阿彌陀佛也不會亂講話,起碼得這種善業就有了。但是後面的貪瞋痴就要轉過來,這樣你在念佛當中也是圓圓滿滿在修十善業。如果邊念邊發脾氣,煩惱一直生起來,這就不具足十善業。具足十善業,我們念一句佛號可以包含這個十善業,不但包含十善業,蕅益大師還跟我們說,包含六度萬行,所有的戒律、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包括在內,一句阿彌陀佛都包括。但是你要老實念,就都能包括。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這一句跟《阿彌陀經》一樣,心不驚,不恐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這就是往生到西方淨土。如果我們念佛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對十善業道要重視,要修學。所以導師淨空上人最近提倡《十善業道經》、《弟子規》,就是要我們落實這十善業。不但對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也是要修十善業,若不修十善業,來生沒有辦法得人身,人天善道得不到。這是不管有沒有學佛,有沒有信仰宗教,我們修學佛法不管修學哪個法門,這是共同的基礎,佛在《十善業道經》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十善譬如好像大地,我們所有的萬物都依靠大地來生存,離開大地我們就沒有依靠,就無法成就。十善業道就像這個大地一樣,是一切佛法依這個十善大地而得到成就的。我們在《無量壽經》的經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可以為我們做個證明。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報告到這裡。這個經文,這段雖然不長,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好好來體會,來修學,來落實,這樣我們這一生的淨業,才能得到決定的成就。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