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如何懺悔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九集)  2022/4/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59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逆流十心」第三個,我們今天接下來學習「逆流十心」第四,「發露懺悔」。

  發露懺悔,學佛的同修大家常常聽到,甚至聽得耳熟了,就是佛在經典上勸我們要發露懺悔。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前面我們也學習過「懺悔業障」。「懺悔」這兩個字是華梵合併的,就是梵文、華文合起來的。這個「懺」是懺摩,懺摩是梵文音譯的,就是懺除的意思,梵語叫懺摩。「悔」是華文,是中文,叫悔過、悔改,改過的意思。所以「懺悔」兩個字就是懺除我們過去做的一些罪過,悔改過去一些錯誤的事情。身口意三業,錯誤的行為把它改正過來,依照經典佛的教導給它改正過來,悔改,所以懺悔的意思就是改過。

  這裡講的「發露」,發露就是發表,露就是露在外面,就是罪業不隱藏,把它發表出來。無論在家、出家修學,所有過失不要隱瞞,不隱暪就是發露。對哪些人發露?比如說對你的親朋好友說,對你的家親眷屬說,對你的老師、對你的同學說,把心裡的真心話說出來,要認錯,要承認我做錯了,我有罪業。說出來之後,你的心情就愉快;沒有說出,這個東西藏在心裡是毒,說出來之後就流出去、吐出去了。這個的確也是這樣的,過去悟道也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師父上人,我們自從離開圖書館,也就沒有常常聚在一起,我就用書信傳真,自己把錯誤的這些事情向師長發露懺悔。師父上人很慈悲,也用墨寶寫了一篇勸導我的一個開示,依照經典。所以這個屬於發露懺悔,在師長前懺悔。懺悔之後,的確心情就比較安慰、比較愉快了。

  另外就是在佛前懺悔。我們讀《了凡四訓》,雲谷禪師給袁了凡先生開示改造命運的理論方法,開示之後,袁先生他聽懂了。所以以前他的外號叫學海,就是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那是比較有點誇張,後來知道自己過去很多都是錯誤的,一些想法、說法、做法很多都是不正確的,偏差錯誤的,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之後,他明白了,徹底要改過。把過去自己反省檢討,發現的種種的過失為疏一通,就像我們現在做法會念疏文一樣,寫一份疏文,在佛前發露懺悔。在佛前發露,就是在佛前發願要改過,不要再像過去一樣一直錯誤下去,要把過去的這些過錯把它改正過來,所以在佛前至誠發露懺悔。

  另外就是《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公他是求灶神,他對灶神很恭敬。俞淨意公跟袁了凡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俞淨意公年紀比較大。俞淨意公他很有才華,他也發心組織一個文昌社,這個文昌社等於我們現在的社團一樣,像我們華藏淨宗學會,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社團就是專門做社會上公益事業的,屬於公益的性質。在明朝那個時候,在社會上也有這樣的一個團體,當時命名為「文昌社」。文昌社,顧名思義就是依照《文昌帝君陰騭文》來修學、來做事、存心、待人處事接物。所以辦了這個社,做一些善事,比如說惜字、愛惜字紙,還有放生、勸善、印這些善書、救濟貧窮等等的,我們現在講慈善事業,他去成立了一個文昌社這個社會團體,做好事的。

  他很有才華、很有學問,但是考舉人都考不上;他生了九個兒女,七個都死了,一個兒子失蹤了,就剩下一個女兒。考試都考不上,生活愈來愈窮、愈來愈艱難,所以他心就很不平,就怨天尤人。他發心成立文昌社,做這麼多好事,怎麼會得到這種惡報,兒女死了那麼多個?他就怪老天無眼。所以每一年除夕前都在灶神那邊寫疏文,請灶神爺把它帶到玉皇上帝那邊去稟報,為什麼他做這麼多好事,卻得到這種悽慘的果報,他心很不平。每一年都寫這個疏文,也沒有感應,還是愈來愈窮。後來到四十七歲那一年的除夕,他還是寫了疏文,請灶神爺向玉皇上帝稟報,結果那一年真的跟灶神爺就感應了,灶神爺化身到他家來。除夕夜大家家家戶戶圍爐團聚,都很歡樂,就是他們家很蕭條、很悲慘。就跟他的太太,兒女死了那麼多,一直哭,哭到眼睛都瞎了,剩下一個女兒,就三個人很淒涼的對坐,除夕夜他們是過這樣的日子。

  這個時候忽然聽到外面有人敲門,覺得很奇怪,除夕夜大家都回家去圍爐了,應該不會有客人來、也不會有朋友來。點了蠟燭去開門,到底是誰這個時候來敲門?就看到一個大概五十幾歲的人,頭髮一半蒼白。他就請問他貴姓?他說他姓張,從遠路來,路過他家的門口,聽到他們一家人在裡面愁嘆聲,他說特別來安慰。俞淨意公這個時候還有人來安慰,就趕快請他進屋子,然後就把他生平這些遭遇,他做了什麼好事,為什麼得到這麼不好的遭遇,一一向這個張先生講。這個張先生就是灶神的化身,後來特別指出他的內心意惡太重;身口意三業,他的意惡特別重。當然這個對談當中,就像袁了凡跟雲谷禪師對談,互相還是有問答,他有疑問,雲谷禪師給他回答,他明白了就接受了。俞淨意公就跟這個張先生(灶神化身的)也是一樣,他有疑問,我做了很多好事,為什麼這樣?灶神給他指出來,他做好事不是真心在做,敷衍,而且意惡太重,沒有一樁善事是真正落實去做,應付好看的。所以灶神說,你每一年寫的疏文,他都有向上天去匯報,他說上帝也是有派日游神、夜游神來觀察你家,到底有什麼善事可以記錄,他可以降福給你。這麼多年只有看到你一直造惡業,沒有一條好事可以記錄,所以就跟他講,你逃避災禍都來不及,你還想要求福報?好像你種了滿地的荊棘,你想要收成好的稻米,哪有可能!

  後來經過灶神的指點,俞淨意公才知道過去自己錯了,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俞淨意公畢竟還是讀聖賢書的人,總是明白這些道理,還是有善根,這個時候真的發露懺悔。他知道這個張先生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就發願要改過,感謝這張先生的指點,他真接受,他真的發願要懺悔。就看到這個張先生,話跟他講完就起來往他家裡面廚房走進去,忽然就不見了,這個就是化身的。所以他真的遇到灶神了。第二天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他就在觀世音菩薩前發露懺悔,就像袁了凡一樣。但是他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浮浮沉沉,善事都不能落實,還是隨順過去這些煩惱習氣,後來勇猛懺悔,要把過去惡習徹底改過來,不再因循。所以每一天起來都在觀音菩薩那裡念一百聲的觀音菩薩聖號,在觀音菩薩聖像前磕頭磕到流血,對治自己的意惡。後來他真的整個調整過來了,「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他斷惡修善的功夫成熟了。這樣修了三年,他真有感應,他失蹤的兒子也找到了。找到之後,接回來跟他母親見面,看到母親眼睛瞎了,兒子也很孝順,就用舌頭舔他母親的眼睛,他母親眼睛就復明了。他知道改過修善,改造命運,這是真的。後來也不願意做官,回到家鄉繼續努力修善。他們同鄉的人,一個姓羅的先生,把他遇到灶神的這個事情記錄下來流傳到後世。現在這一篇都附在《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訓》後面,有附這一篇,這一篇也可以說補充《了凡四訓》。

  俞淨意公跟袁了凡先生這兩位,他們同一個時代的人,袁了凡比較年輕。袁了凡在佛前發露懺悔,俞淨意公在觀音菩薩面前發露懺悔,實際上他也是在灶神前發露懺悔。這個就是發露懺悔可以有這麼一個方式,在親朋好友、家親眷屬、老師、同學;在佛門裡面,出家眾(就是白眾)向常住眾發露懺悔,這佛門裡面發露懺悔叫「作法懺」。在小乘裡面,它的懺悔只有講到作法懺,就是發露懺悔,在大眾面前發露出來。但這個懺悔,因為也是當前大家要修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課,所以我們也多講一點,讓我們多了解一些,我們才知道懺悔有淺深不同的層次。

  在小乘裡面,懺悔叫作法懺,作法懺就包括發露懺悔。作法懺在《五戒相經箋要》,蕅益祖師他有一個很簡要的註解,後來弘一大師又增加註解。在台灣南普陀,廣化老法師他老人家也再補充註解,叫集註,內容註得就比較豐富,在裡面也講到作法懺。作法懺就是說根據《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三經之一,在《占察經》裡面就講得比較詳細。作法懺,根據小乘的戒律,就是有可悔、不可悔,可悔就是可以接受懺悔,不可悔就是不可以接受懺悔。比如說你故意去殺人,這個犯了不可悔罪,你受了五戒就全破了,不能再受戒,戒體都破了。每一條戒都有可悔、不可悔,可悔又分中可悔、下可悔,中可悔是可以接受懺悔,罪比較重;下可悔就是可以接受懺悔,罪比較輕。比如說殺生,殺人也是殺生,殺人是不可悔;殺畜生,如果殺報答人的牛、羊、驢子這一類的動物,比較大型的動物,這個殺生你犯了中可悔;如果你殺蚊蟲螞蟻,這個也是殺生,下可悔,它有分這個輕重。

  墮胎,這個是犯不可悔,這個作法懺不接受懺悔,因為墮胎屬於殺人,而且殺親生兒女,這在小乘戒不通懺悔,不可悔。這個在過去大陸辦傳統文化論壇,有很多女眾也很有勇氣,在大眾面前發露懺悔,過去做錯這些事情,墮胎墮了多少。有的墮了很多,不止一個;墮一個就不通懺悔,墮那麼多更不通懺悔。所以那個在大眾面前發露,這個業障也懺除不乾淨,必須要大乘經典。大乘經典都有懺悔法,像《占察經》是大乘經典,還有其他經典,像《梵網經菩薩戒》有這個懺法。其他很多大乘經典都有它的懺法,像一般寺院拜的大悲懺、地藏懺、梁皇寶懺、水懺等等的,都有這個懺悔法。像在小乘戒裡面犯不可悔的罪,只有在大乘裡面取相懺,這個業障才能懺除。取相就是要取得好相,像《梵網經》講的,在佛前發露懺悔,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來懺悔,懺到你見到好相、見到瑞相,那就說明你業障消除了。在《占察經》,你見到好相,這個業障懺除了;如果沒有見到好相,你這個輪相占了都是現清淨輪相,也是業障懺除了。這個叫取相懺,根據大乘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懺悔法,懺到取得好相、取得瑞相,這個罪業才消除。像墮胎,這個要取相懺,作法懺不接受懺悔,不能再受戒;如果在大乘,你懺除乾淨了還可以再受戒,好像衣服髒了破了,補好了乾淨了還可以再穿。

  第三類是叫「無生懺」,又叫「大莊嚴懺」,就是《金剛經》講的「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般若智慧現前,再重的罪也都能消除。眾罪好像晚上的霜露,般若智慧現前就像太陽出來,太陽光一照,霜露就化掉,沒有了,這個叫無生懺,罪業本空,這是最根本的懺悔。三種懺悔我們都可以學習,作法懺這個是比較淺的,再深就是取相懺;再深,無生懺,金剛般若智慧現前,罪業就化解了,沒有了。所以懺悔就是改過。我們現前凡夫的境界,知過必改,後不再造,這個是真懺悔。你在佛菩薩面前懺悔,明天繼續幹,這樣的懺悔就沒有用,這個不是真正的懺悔。懺悔是改過,你真改過來,那是叫真懺悔;你沒有改過來,那不算。只是在佛菩薩面前念一念、講一講自己要改過、要懺悔,實在講,這個罪業不但懺不掉,還又增加罪業,欺騙佛菩薩。實在講,佛菩薩不會受到欺騙,是自己騙自己,自欺。所以真懺悔是真正改過來。

  所以我們有過失,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別人給你批評,給你責備、指責,那就是給我們消業障,的確消業障。所以愈多人批評、愈多人指責,業障消得愈快,這個也是自己的福報。如果你隱瞞,不給人知道,藏得很密,這個罪業不但在,它還會增長,小罪變成大罪,以後必墮三途。有人批評,也是給自己一個警惕,要改過。所以自己造的罪業很多人批評,替我們消業障,這個很好,但是重點還是要改過,不然給人家批評、罵,罵久了也麻麻痺痺的,還是照樣幹,這個跟在佛前懺悔、不改過是同樣的意思。佛前懺悔,罪業消一些了又繼續造罪業,一面懺一面又再繼續製造,這個業障永遠懺除不乾淨。接受人指責也是同樣的道理,指責,你要徹底改過,業障就消除了;如果不改過,罵的人很多,罵到最後麻痺了,沒有感覺,照幹,照樣造罪業,那還是要墮三途。所以重點在改過,這個我們要知道。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斷相續心」,這是逆流十心第五個。斷就是斷除,相續心就是錯誤的念頭、言行,就身口意三業不正確、錯誤的言語、思想、行為不能讓它繼續下去,不能相續,懺悔之後馬上要斷掉,不能再做。改過,在我國古代,孔子讚歎顏回「不貳過」,他知道過了他馬上改,不會再犯,這個就叫斷相續心,不再讓它相續。這裡舉出一個例子,也是我們一般人一個大通病,特別是佛弟子。我們學了佛,我們對佛恭敬,甚至對我們淨老和尚很恭敬、很尊敬,但是對其他的人就不尊敬。這個是不是真正對佛、對師長尊敬?也不是,不是真的。真的對佛、對師長尊敬,對一切人都尊敬,那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眾生都有佛性,本來都是佛,所以禮敬諸佛它是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三世諸佛。三世諸佛就包括未來佛,未來佛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如果我們信佛,接受佛陀的教誨,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是惡人、他是壞人,那是畜生、那是餓鬼,就不能用這樣的心態去看,那都是諸佛如來,只是他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是佛,就變成六道眾生,變成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造作惡業墮三惡道,變三惡道的身。雖然墮三惡道,他還是佛,他的佛性並沒有失去、並沒有減少,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他還是佛。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眾生看一切佛都是眾生,這個迷悟不同。

  我們學佛就不能跟一般人一樣,一般人他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看了統統是眾生;我們要學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第二時的開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沒有差別。眾生,惡人墮三惡道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他也是我們的善知識,他是諸佛,他是示現這個來教我的。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人是善知識,惡人也是善知識,惡人也是在教導我們,他做一個負面的、反面的示現來教我們,表演給我們看,如果我們學負面的,那就是這個樣子,讓我們覺悟,不能造惡業。貪心就墮餓鬼道去了,就變餓鬼,他現餓鬼身給我看,我如果貪心,我也跟他一樣,我也變餓鬼。你不想當餓鬼就不能貪心,貪心就是變餓鬼,他表演給我們看,從反面來教我們。所以我們馬上想到,貪心,我將來也是一樣,就是餓鬼。我要是有瞋恚心,那就墮地獄。這些墮地獄的眾生表演墮地獄給我們看,他為什麼墮地獄?他瞋恨心太重,脾氣太大。我們不想墮地獄,那就不能有瞋恚心,要把瞋恚心斷除,我們就不會墮地獄,他不是教我們嗎?我要是愚痴、糊裡糊塗,是非善惡分不清楚,將來就墮畜生道。實在講,現在雖然還是人的身體,但是心已經變成畜生了,死了之後很自然就墮到畜生道去了。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沒有能力分辨,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所以這一切都是諸佛如來在示現、在表演給我看。

  示現天人,他為什麼去當天人?人家修上品十善生到天道;示現羅漢,他為什麼能超越六道?人家修四聖諦,苦集滅道;示現菩薩,他為什麼當菩薩?他修六度萬行。我們要證得羅漢果、要成菩薩,要向他學習。所以哪一個不是諸佛如來化身?統統都是。十法界,佛到地獄,統統是諸佛,沒有一個不是。事實上也都是諸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成了佛,他的佛性是這個;在迷惑顛倒,他還是這個,這個平等,沒有差別,只是迷悟不同而已。所以覺悟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迷惑顛倒的人看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是眾生,關鍵在迷悟。我們要是用這麼一個心來觀察,對一切眾生自然就生起恭敬心,所謂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我們才能做得到,不然我們很難做到。真正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禮敬諸佛的心就油然而生,稱讚如來的心也油然而生,廣修供養的心也油然而生。廣修供養,我並沒有拿什麼錢去供養,我只要依教奉行就是真供養。

  供養有七種,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供養,那才是真正的供養。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道理我明白了,依照佛教導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修學、去落實,這個叫法供養。所以一切供養中,第一是「依教修行供養」,七種供養,這個是最殊勝的。我們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如理如法來修學,那我們現前得到的就是法喜充滿,法喜充滿就是心常生歡喜。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是佛菩薩,天天找麻煩的人也是佛菩薩,我用感恩的心對待他。處處在學、天天在學、不斷在學,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境界提升了,回歸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心天天在增長;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愈做愈歡喜,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沒有了,所有一切不善的行為沒有了。不善的念頭是貪瞋痴慢,這些念頭沒有;沒有這些念頭,我們外面身口的行為自然就導正過來,就不會一直錯下去。

  我們再看第六條,「發菩提心」。「菩提」這兩個字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覺而不迷,不再迷惑顛倒了,這個心就叫菩提心。如果不覺悟,迷惑顛倒,那叫煩惱心,一天到晚生煩惱。菩提心就煩惱輕、智慧長,智慧長就是菩提心。還沒接觸到大乘佛法之前,我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念念為自己。為自己就會傷害別人,所謂損人利己,這個心就是自私自利的心,這個就是煩惱心,不是覺悟的心。菩提心跟這個剛好相反,他真正覺悟,能捨己為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人我是一體。《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大乘教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從這個地方我們認知到整個宇宙是一體。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要是為自己,那真正是害了自己。為什麼?增長我執,你執著有一個我,那就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因為我們有我執,自己執著一個我,這個我的、我所有的,把這個當作真實的,牢固的執著,這樣才造成六道生死輪迴。六道生死輪迴是大苦!要出離六道,要把我執放下,不再造六道輪迴業了。沒有輪迴心就不造輪迴業,就不會有六道輪迴這個果報。所以菩提是大覺。

  我們念佛法門也是一樣,念佛法門,往生淨土,菩提心是第一德。我們看《無量壽經》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你要發菩提心來念佛,那決定往生;如果不是發菩提心,發煩惱心念佛,那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彌陀佛結結緣。所以沒有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什麼叫菩提心?《觀經》上講「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沒有一點虛偽,這個叫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個就是菩提心。《起信論》講「直心、深心、大悲心」,《無量壽經》的經題講「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名字不一樣,意思一樣。真誠心是什麼?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天地萬物要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深心是清淨心,決定不被七情五欲染污;大悲心是覺心,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心量要拓開。我要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我能力做不到,我有心、我有願,我有多大能力我就做多大。心量一定要擴大,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沒有福報。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逆流十心」的第六「發菩提心」。下面第七,「斷惡修善」我們下一堂課,下一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