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08/7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2-0011

  我們從第四頁的第一面,倒數第二行,從最下面,「言出家者」,從這裡看起。「言出家者。有二種。一辭親割愛。棄俗入道。剃髮染衣。名出世俗家。二斷除妄惑。證無生果。名出三界家。是為真出家。故淨名云。夫出家者。為無為法是也。」到這裡這一段是給我們解釋出家這兩個字。

  「言出家者」,這個言是個語助詞,就是我們現在講出家的人,者就是人。出家,下面給我們講了兩種解釋,說有兩種,「一辭親割愛,棄俗入道,剃髮染衣,名出世俗家」。現在在我們中國佛教,包括小乘佛教國家,也都有出世俗家的。像日本的佛教很多,他是有出家人這個樣子,但是實際上他還是有家庭的,沒有出世俗家。日本早期也是跟中國一樣出世俗家,後來他們好像內戰,人死了很多,所以當時他們皇帝就下令,出家人也要結婚生子,不然就要把佛教毀掉。後來日本的法師為了保存佛教的延續,就答應了這個條件。因此現在你到日本去,你看日本的出家人,他還是有老婆的,有太太、兒子的。所以以前早期在台灣淨心長老,他有很多男眾的出家弟子到日本去讀佛教大學,讀完回來都穿西裝打領帶、吃雞腿,什麼都來。後來淨心法師說,以後不准男眾去日本讀佛教大學,只有女眾才可以去。因為他去日本念書回來,老婆也討回來,這樣不是又回家了嗎?所以後來規定就不可以。所以日本他們連出世俗家現在都很難看到,現在聽說還有少數,但是不多,大部分你看日本出家人,像我們到日本去,跟日本法師往來,他們也喝啤酒,然後吃炸雞腿,就是他們也吃肉。還有他寺廟旁邊,日本很多寺院是家族式的,父親傳給兒子這樣傳下來,然後他們一家人就住在寺廟旁邊管理這個寺廟,連出世俗家都沒有。他做法會的時候,袈裟用折的,小小的。他們有僧服,不穿。日本的僧服做得也滿精緻的、滿華麗的。有一次我看到日本出家人,在報紙上看到,日本現在設計出家人穿的僧服真的滿華麗的,說是和尚模特兒,時裝表演那樣,現在和尚也有模特兒。真的,這個都是事實真相。我們有一個師兄弟,他很會打扮,我說你是不是要做和尚模特兒?其實我們是不可以做和尚模特兒,穿袈裟是要穿破破爛爛的,這才是袈裟。穿得那麼華麗怎麼像和尚?就變模特兒了。所以現在連出世俗家,有的地方都沒有。

  第一種是辭親,就是辭父母親。所以我們要剃度之前,如果父母還在,要請父母來觀禮,然後擺一個座席,要剃度這個人要先去給父母頂禮三拜,辭親;父母如果不在,過世了,要給他立牌位,到牌位前去辭親,辭親脫俗,這是辭親。有結婚的人就是妻子、兒女,像釋迦牟尼佛他有結婚,所以不但辭父母,也辭妻子,妻跟子都辭,這些兄弟姐妹,辭掉這些親人。「割愛,棄俗入道」,割愛在世間人的常情來講也是不太容易。我們已經出家了,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困難,但是在還沒有出家的人,或者想出家有障礙的人來講,的確也是不容易的一樁事情。你說剃這幾根頭髮是很簡單,但是有一些人要剃的時候要考慮很久。我當時要剃度也考慮很久,是旁邊一些助緣給我促成的,不然剃了我就想不能吃肉,不能隨便去玩,很不自在,都會想這些,就會猶豫。所以大家能夠發心來出世俗家,這方面也算是不容易。

  所以能夠辭親割愛,這個也相當難得,世間人就是親情、恩愛很難割捨,放不下。佛在《四十二章經》有一個比喻說,「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牢獄有散釋,有解散被釋放出來的時候,人被關進去總有一個期限。說明一個人被關進牢獄,他的心情怎麼樣?很想早一天出來,離開,對不對?但是妻子、兒女無遠離之念,到死了都還放不下,還捨不得、放不下這個親情。妻子無遠離之念,沒有遠離的念頭,放不下。講放下的,試看看,嘴巴講是比較快,心要真放才行。所以辭親割愛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這是我們解脫的第一個前方便,先離開世俗的家庭,辭親割愛。大家都是辭親割愛,割捨了。

  我剛出家,我五年不敢回家。我是我父親往生的時候出家的,我母親比我早出家,父母這方面的親情就比較不存在。但是我都跟我弟弟生活在一起,他有太太、有子女,他的小孩都是我從小抱大的。人都有感情的,怕回家又引起那個親情,又很難割捨,所以我說你們要來看我你們就來,我就不回去了,回去又引起親情。所以我五年之後,我父親撿骨頭的時候才回去,那個時候就比較淡化,大家也比較習慣。剛一剃頭,有很多人,我們道場很多出家眾,有的緣比較好,他父母支持他來出家,有的父母不同意的,他偷跑來出家。你們出家的因緣怎麼樣我是不知道,但是在我們道場看,是有支持、有反對的。我出家算是最順其自然的,也沒有什麼勉強。最反對的是我父親,我父親往生就沒有人反對。我母親她比我早,我還沒有出家她就出家了,她也不會去反對。我們家裡兄弟都有學佛,他們也支持,又是光棍一個。簡居士說你在考慮什麼?你是光棍一個,你考慮什麼!老和尚說,你出家弘法利生,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你父親,比你去做水陸法會功德還大。日常法師也很鼓勵我出家。我是在這樣一個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出家,所以就沒有什麼勉強。這也說明我們辭親割愛,棄俗入道,出這個世俗家,我們講起來是比較容易,但是對一般世間人來講,也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

  我在道場看到有些出家之後,他的因緣就在佛門,在社會上找不到對象,然後到佛門來,冤親債主就遇到了。這個沒辦法,這些問題,其實我都不會怪他們,因為環境造成的。其實中國古時候寺院哪有男女眾住在一起的?現在都沒有,在大陸都是分開的。為什麼要分開?就是怕你生感情。我講的這個是真話。有的人說,不會。你如果證得阿羅漢果跟我講不會我相信,如果你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不要騙我。這是佛在《四十二章經》講的,「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證阿羅漢才可信汝意,你證了阿羅漢果才能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他這個意思就是說,你不要說你不會,你都不會,佛說你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等到你證了阿羅漢果,才能相信你自己的意思。現在我們這個道場就是這樣,就是男女雜居,混在一起。所以你們如果遇到冤親債主去結婚,我不會怪你,我會送紅包給你,你們自己保重,我只能這麼說。如果你要避開這個問題,真的你要遠離,你出家就是要遠離這個,你出家再去搞這個,有出家跟沒出家是差不多,真的是這樣。所以在圖書館,師兄弟有很多遇到冤親債主,我說沒辦法,環境就是這樣。師父他不管,師父不管,師父說你們結婚很好,不結婚也很好,他都好,事事是好事。

  一般人從戒上來講是不需要。像老和尚他修學,他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這是他的根器,他在大乘教裡面深入,他的興趣就在這方面。所以他從這方面深入,這些五欲六塵他自然不會沾染,因為它這個比那個好,他嘗到這個法味,當然不會去染五欲六塵。如果你經上的法味還沒有嘗到,沒有入這個境界,我們無始劫以來五欲六塵染著的習氣還是很重,你這邊入不進去,五欲六塵的誘惑很大。你說不會受到誘惑,不太可能,如果不會受誘惑,佛在《彌陀經》就不會講這是五濁惡世,對不對?所以,戒它是給你防範,讓你不要去接觸,因為你一接觸你就起心動念。你先不要接觸,先讓你的心靜一靜,頭腦清醒清醒,然後再去修觀,這個修成你再去接觸就容易,是這樣。好像那個戒毒的,戒毒的你要先把他抓起來關起來,把他隔離,然後再慢慢去戒。你說一天到晚毒品擺在他面前去戒,能戒得掉嗎?戒不掉。大陸有沒有勒戒所?在台灣有很多勒戒所,現在年輕人吸毒的很多,勒戒所就是關進去的地方,隔離。戒就是給你隔離,先讓你不要接觸,讓你心靜下來,然後去修觀,等入境界,你再去接觸,就不會受影響。

  「辭親割愛,棄俗入道」,我們現在大家都棄俗,也想來入道。大家出家都是一番好心,但是如果你沒有好的環境,真的你的修行會有障礙,要有依止善知識,還得要有一個僧團的依止。那天我剛來到這裡,華嚴班的出家眾我就給他們建議,我說有三本經你們一定要看。你是出家人,三本經一定要看,第一部是《四十二章經》,第二部是《佛遺教經》,第三部是《八大人覺經》。這是蓮池大師跟蕅益大師特別強調,這三本經一定要看,你才懂得出家要幹什麼。我給他們建議,我說你們以後最好自己成立一個僧團,要有一個團體依眾靠眾。如果你沒有依眾靠眾,你自己修很難,很難入道。依止善知識,依眾靠眾,這在我們還沒有成就之前是不可以缺少的。環境還是非常重要。你看孟子這樣的聖人,他媽媽都要三遷。我們現在出家人的環境不如古時候,古時候的環境比現在好,現在這個環境很混雜,所以大家發心出家修行也非常不容易。

  現在特別對你們年輕出家人,我也不能要求太高,因為我也有這個過程。如果像四、五十歲以上出家的,甚至結過婚的,四、五十歲出家的,他大概要回家的念頭會比較少,因為該玩的他也玩過了,該碰到的苦頭他也吃過了,他也覺得那沒什麼好玩,就是一個苦。年輕出家人,特別是那個小沙彌,我看鍾博士帶個小孩子,現在社會外面誘惑這麼大,他能不能敵得過,這都不敢說。所以年輕出家人,特別在現在的末法時期,男眾特別不好修,現在女眾反而好修,這是末法時期的環境。為什麼?男眾比較容易衝動,譬如說你遇到一個女眾給你使個眼色、嘴巴動一下,屋頂你就爬上去,真的是這樣。這是以前韓館長講的,說女挑男如隔一層紗,一層紗的距離;男挑女好像隔一重山,男眾要去挑女眾,好像隔一重山,不太容易。除非特別的冤親債主,過去五百世都是夫妻,所以不太容易。但是女眾要去挑男眾的心很簡單的,她使個眼色,你整天就在想那個,所以不好修。

  所以你們真正要修,你們出家了,跟你們講的都是經驗談,你們真要修,你起碼四念處要去修,不然你這個戒修不好。第一個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你沒有修這個觀,你這個戒保持不住,因為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太重,生生世世的,根深蒂固,哪有那麼容易斷!那麼容易斷,早就了生死,我們今天還會坐在這裡嗎?不會了。沒那麼容易,這個都要明白。大家真要修,這些觀法大家要認真修,這樣才會突破五欲六塵的束縛,才能得到解脫。大家知道,出家這是很不容易,特別在末法時期男眾出家,像你們年輕人出家我非常佩服,實在是佩服佩服。既然出家了,你就要知道怎麼修,你的道業才會成就。要道業成就,內護、外護都非常重要,這個都非常重要。這很不容易的,大家一定要明白。

  下面講「剃髮染衣」,剃髮就是剃除鬚髮,染衣就是染色衣。「染衣,僧衣也,以木蘭色等之壞色染衣故也。名義集七曰」,在《名義集》這本書第七卷有講,「大論云」,大論是指《大智度論》,簡單講叫大論,「釋子受禁戒是其性,剃髮割截染衣是其相。」剃髮割截染衣是其相,釋子受禁戒是其性,性跟相,這個性我們現在講它的內涵跟內容,它的內涵跟內容就是指受這個禁戒。為什麼要受這個禁戒?禁是禁止,你不受這個禁戒,你不可能不受污染,我們簡單講就這樣。就是我剛才跟大家講的,你說男女眾大家住在一起,大家不會生感情嗎?不太可能,會生感情的。所以戒就是它先給你防止,先防止。剃髮割截染衣是外面的一個形相,外面這個形相也是叫你不要污染。為什麼要穿這個染衣?剛才跟大家講的,現在和尚也有模特兒,服裝都會挑精細的來穿,有驕貴氣、有富貴氣,驕慢、富貴那種氣分,特別是大寺院,有錢的寺院,那個驕貴氣就更重,這都不符合出家人的標準。出家你要穿這個,衣服不能太漂亮,所以現在穿得是不如法。我們以後可以考慮,也去撿那些破布來縫一縫,來穿這個染衣。在台灣我看到有一些比較修苦行的道場,他是用麵粉袋,裝麵粉那個袋子,然後去染黑黑的,穿得也滿舒服,破掉、丟掉也不會心疼,也是不錯。所以我們要穿染衣,這個才是標準。它就是讓你衣服的顏色不要太鮮艷,就是防止我們對衣著生起貪心。所以,禁戒跟這個相它是相關的,一個性、一個相,相關的。剃髮染衣,三衣一缽,這叫出世俗家。

  我們看第二種出家,「二斷除妄惑,證無生果,名出三界家,是為真出家。故淨名云,夫出家者,為無為法是也。」斷除妄惑,這裡也有《辭典》的註解,「迷妄之心,迷於所對之境而顛倒事理謂之惑」,這叫惑。「貪瞋等煩惱之總名也。」為什麼有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從惑來的,迷惑來的。「無生,涅槃之真理,無生滅(不生不滅),故云無生滅。因而觀無生之理以破生滅之煩惱也。《圓覺經》曰: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轉輪生死。」這是《辭典》裡面講的無生。無生就是無生無滅,我們修道就是要證得無生。生滅它是虛妄,妄見生滅,虛妄。實際上,宇宙的真相它是無生,無生當中妄見有生滅,這樣的緣故才去受六道生死輪迴。六道生死輪迴它不是真的,因為它不是真的,所以你能夠解脫。如果是真的,你怎麼能解脫?就是因為是假的,才能解脫,所以講無生。「果,梵語曰頗羅,木實之義。對於因而言」,對因講叫果。「一切之有為法,前後相續,故對於前因謂後生之法為果。」果是對前因講的,現在什麼結果,前面是造什麼因,才會有這個結果。這是果。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淫欲、飲食,就是五欲。這個五欲,天道到六欲天,第一層到第六層天都有欲,但是愈上層他的欲愈淡薄,我們人間就相當重。「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我們人間有四大部洲,我們這裡是南贍部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欲界。」這個色界,色是質礙之義,有形的物質,在欲界之上,他沒有男女、飲食這兩種欲望。實在講色界已經沒有五欲,財色名食睡他都沒有,所以他就到色界去。為什麼叫色界?因為他還有身體,還有居住的宮殿,還有這些物質,這些物質非常殊妙精好,我們人間的物質不能跟它相比,因為它是禪定化現出來的,從定中現出來的,所以叫色界。這個色界,禪定也有淺深粗妙的不同,大致上分為四個等級,叫四禪天。這個禪,後來新的翻譯叫「淨慮」,就是禪這個意思。你心清淨,你才能慮,慮就是思惟。第三是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沒有身體,也沒有宮殿、國土,他只有心識,「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界。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為四無色,又曰四空處。」這些都是佛學的名詞術語。

  我們再回來看這個文,「斷除妄惑,證無生果,名出三界家,是為真出家」。我們出家的目的也是在此地,這一點我們也要認識清楚。我們出家,為什麼要出家?現在很多人出家他都不懂得,有的人他是給人家算命,算到他的命不好就去出家。每一個人他出家的因緣都不太一樣,真正為了生死來出家,為弘揚無上菩提道來出家,這是出家正確的觀念。我們不管什麼因緣來出家,總是要正確的認識我們出的是什麼家。主要要出三界家,就是脫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家。我們要出這個家,這就是一個很嚴肅的課題,我們要針對這個目標,正確的去認識理解、去修行,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念佛,大家都知道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超越這個三界家;就我們淨土來講,我們往生淨土就是超越三界,橫超三界。我們這一生如果真正往生淨土,那也是真出家,我們不但超越六道這個三界家,而且超越十法界這個家。如果我們這一生修學,不管你怎麼用功、怎麼努力,沒有達到這個目標,如果我們修淨土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修其他法門你不能斷煩惱,起碼證阿羅漢果,這一生的修學就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沒有達到這個目的,雖然出家,現出家相,不能算是真正出家。所以出家,蓮池大師他有作「四料簡」:在家在家、在家出家、出家在家、出家出家,這四種。我們正確的,現在這個形相出家了,心也要真正做到出三界家。

  「故淨名云,夫出家者,為無為法是也。」這個是無為法,無為就是無生無滅之法,你所為的、你所修的都是無為法,跟無為法相應的,這才是真出家。你要為無為法,這講個幾句話是很簡單,但是你要真正了解什麼是有為、什麼叫無為。無為就是無生無滅,沒有生滅之法,叫無為法。我們要多讀誦大乘經典,你才能了解什麼叫無為法,不讀誦大乘,對無為法還是不能夠理解。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功課也是要從這個方面來下手。蓮池大師在《雲棲別鈔》他有開示,這些開示我們要常常看看,這些祖師大德他們在世的時候怎麼學習,怎麼修學、怎麼教人。我也印了一些出來,等一下下課再到我房間拿,或者請一個人去拿,我拿給你們,自己拿回去看,看看祖師怎麼說,我們對這些都要了解。他為什麼成為一個祖師大德,他不是偶然的,要怎麼修行?現在我們看看這個出家,蓮池大師告訴我們,《四十二章經》跟《佛遺教經》,我們出家人不可以不讀,不可以疏忽,蕅益大師又加一部《八大人覺經》,蕅益大師把這三部經編起來叫佛遺教三經。這次我有帶蕅益大師的註解來,也可以送給各位,跟大家結緣。這三部經出家人一定要看。蓮池大師說,《遺教經》就像父親給子女的一個遺囑。孝子對父母的遺囑都要去恭讀,時時刻刻要提醒。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說,《遺教經》就是佛給我們佛門弟子的遺囑。現在給我們的遺囑我們都不讀,父母他們的願望是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所以蓮池大師特別提倡,蕅益大師他又更響應,再把它作註解,再把它編成一本,蕅益大師給它叫做佛遺教三經,佛遺教三經這個名稱是他定的。這是佛對我們佛弟子的遺教,這三部經算是遺教,對出家弟子的遺教。對在家弟子的遺教是《地藏經》。朱鏡宙老居士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他是樂清人,好像在溫洲,他到台灣去常常都講故事給老和尚聽。他有寫一本書,我有看,他說《地藏經》是佛對在家弟子的遺教。

  這些我們都要多看看,你才知道我們出家人要修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樣你出家一場才不會空過。不然現在出家人很多,你去問看看,他為什麼要出家,他自己都不知道。有的人他只是說,好像在外面工作也不好找,佛門裡面混個飯吃,把出家當作一個職業,謀生的,像一般說趕經懺,把出家當作一個謀生。有很多很多,現在出家人真的他不懂自己為什麼要出家,他出家的目的在哪裡,要做什麼,他都不知道,他自己都不知道。甚至他當了很多大廟的主持,徒眾很多,辛辛苦苦的經營一輩子,到老了,要死了,他也搞不懂,他這輩子出家是為了什麼,他也糊裡糊塗的。我們就不可以這樣,我們希望這一生有一定的成就,就不能糊裡糊塗的,糊裡糊塗這一生會空過,這個大家特別要明白。出家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家要珍惜,要珍惜這個因緣,這個因緣也是很不容易的,好不容易出家了。要出家是比較困難,但是要還俗很容易,你只要跟一個出家人講,隨便找一個出家眾說我要回家,這樣就可以。要還俗很容易,你要出家受戒就比較困難,要還俗很容易。我們就先講到出家這裡,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