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08/7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2-0003

  我們今天介紹《要略》的編輯人,是「菩薩戒弟子雲棲寺沙門祩宏輯」。菩薩戒昨天簡單講過。

  『弟子』兩個字,「弟」這個字,「學在我後名之為弟,解從義生名之為子」。弟子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生。弟子這兩個字它的含義就是學在我後面的叫做弟,像哥哥、弟弟,弟弟在哥哥的後面。所以這個學習,學在我後,就是學習在我後面。我們現在學校常講學兄、學弟,比較早期的叫學長,後來進來學校的叫學弟,學姐、學妹。解從義生,我們的理解從明白義理而生的,所以叫子。兩個字合起來叫弟子。菩薩戒弟子,蓮池大師他的意思就是我是後學菩薩戒。我們一般講後學,後面的後,就是後來學習的,因為我們前面有很多前輩,他們比我們早學。所以他自稱為弟子,就是學習菩薩戒的弟子。

  菩薩戒我們昨天簡單介紹過,三聚淨戒、梵網戒、在家眾的瓔珞戒,這統統叫菩薩戒。菩薩戒是通在家、出家,在家跟出家都可以受的,因為菩薩戒它論心不論事,不論這個形相,心大家都一樣,你只要有心都可以學的。菩薩戒,小乘這個戒有退戒的,可以捨戒,菩薩戒沒得捨,你的心怎麼捨?你捨也捨不掉。菩薩戒是沒有捨戒的,它是盡未來際,因為這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盡未來際,它本來就存在。所以菩薩戒就是依菩提心來修的,叫菩薩戒。所以菩薩戒沒有捨戒的,捨戒就是在小乘戒,在形相上,它是一個階段性的,他在這個階段性他守這樣的戒,過了這個時間他就不能再守這個戒,他就捨掉了,所以小乘戒才有捨戒。

  小乘戒它可以說從盡形壽,就是從我們受戒開始一直到這個階段壽命終了,完全都去遵守,有這樣的因緣也可以。在我們中國的佛教,大部分受了戒都是盡形壽。像在泰國他們就有階段性的,像泰國的男子成年,他一定要先去出家最少兩年。泰國的國王要登基,要去做國王,他也要先去出家兩年,不然他就不能去當國王,等於這是他們的憲法。所以泰國它是一個佛教國家,但是它是小乘。所以他們出家還俗是很平常,兩年到了,好像我們去當兵,兩年到了回家。所以現在台灣也效法泰國這些,很多寺院提倡什麼?短期出家。短期出家從一個禮拜,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半年,一二年的、三年的,這個都有。有的人短期出家他覺得出家不錯,他就乾脆長期出家。所以菩薩戒它是沒有捨戒的,你在家、出家受了就是生生世世都要修。我們這個小乘戒它是有階段性的,所以叫盡形壽;你受菩薩戒,它是盡未來際,不一樣。盡形壽就是盡我們這一期的壽命,到了就為止。最明顯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八關齋戒,它的時效是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這些都屬於小乘的戒律,戒身口,在事相上它有階段性的。

  我們下面接著介紹『雲棲寺』。東天目山在杭州,「雲棲寺」它是在杭州五雲山的山下。根據我請人家查的資料是這些,不曉得對不對,如果有不對,你們再提供出來。這個雲棲寺它為什麼叫做雲棲?因為那個地方,五雲山因為常常有五色祥雲,時常從山頂上漸漸降到山谷之中,久久不散。五色祥雲就聚在那個地方,久久不散,似乎棲息在那裡,好像在那裡休息,停在那個地方,所以大家就稱那個山谷為雲棲塢。塢它是個好像聚集的一個地方,好像我們說船塢,很多船都聚集在那個船塢裡面,聚在那個地方,這個是雲棲息、聚集在這個地方,所以叫雲棲塢。到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誌逢禪師的,在這裡建一個寺院,寺名就稱雲棲寺,他的寺院的名稱就叫雲棲寺。四百年後蓮池大師於此修行,便以寺名之稱。經過了四百年,宋朝到明朝,明朝我們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他就在這個地方修行,他就以這個寺院的名稱來當作自己的名號,所以叫做「雲棲寺沙門」。我們看蓮池大師他有一本著作叫《雲棲別鈔》,就用這個寺院做名稱。我在《雲棲別鈔》有摘錄一些他在那個道場的一些規約、規定,我已經印出來了,再找時間發給大家看,《雲棲別鈔》。雲棲寺大家有去過嗎?這個法會做完,建議大家去一下,去拜拜蓮池大師的墓。我去拜過,但是現在那邊就比較可惜的,就是變成商業場所,變成人家在賣茶。我上一次去,我說去喝個茶也好,以前是修行的地方,現在變成觀光的商業場所,所以世間無常。

  『沙門』這兩個字華語叫勤息,沙門是勤息。「沙門」是印度古代凡是出家修道的,不管他是哪一個宗教,他都叫沙門。所以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他出家修行,後來成立佛教,在佛門裡面出家修行,也跟隨印度一般當時的習俗一樣,都稱為沙門。在印度像婆羅門,其他很多宗教,在佛經上講九十五種,大的,小的還不算,規模比較大的九十五種,凡是他不是在家修行,出家修行,他都叫沙門。而且托缽也不只佛教托缽,早期印度教他們出家修行人都是托缽,佛覺得這個托缽的制度很好,出家修行人應該是依照這個習慣,所以佛門的出家眾也都要托缽。所以在印度當時,這個沙門是各個宗教,凡是出家修行都叫沙門。像我們中國本土的道教,道教的道士跟道姑,他們也算是出家修行。儒家就沒有講出家修行,儒家是講入世,在世間,所以有家庭。道教它有講到比較超越,所以有道士、道姑,他們也不結婚的。所以這個在印度他們也都叫沙門。但是在佛教傳到中國來,沙門兩個字變成佛門裡面專有名詞,專用。所以在我們中國道教,他們出家的道士、道姑,他們沒有稱沙門。如果在印度,道教他也算是沙門,道士、道姑都稱沙門,不是只有佛門出家眾叫沙門。但是在中國變成佛門出家眾才叫沙門。沙門兩個字是印度的梵語,音譯的,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勤息,在佛門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沙門的意思就是這樣。勤是很認真的來修學戒定慧,目的是息滅貪瞋痴。這是修學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祩宏』是蓮池大師的法名,大師諱祩宏,這個諱就是指內號。一般古人他有名、有字,名是小時候父母、師長叫的,字是長大之後同輩送他一個字號,又叫別號。字號之外又可以有很多別號,像弘一大師就一百多個別號。你們有內號、外號,你們現在用的是外號,一般人叫的都叫外號。父母、師長,我們出家在戒場,師長叫內號。實在講,我現在這個悟道是內號,內就是法名,現在大家叫我悟道師,所以大家都是我的老師。外號叫心城,城牆的城,老和尚當時給我起這個法號。法名,又叫字號,內外。現在只有出家眾還保留中國傳統的名字,名跟字。所以現在說名字、名字,現在的人只有名沒有字,現在人都不講求這些。古人比較重這個禮,禮節的禮。古人講禮,現在人就不講禮。「祩宏」就是他的內號,諱就是說避諱,一般人都不這樣稱他,除了師長才稱。

  蓮池大師是西元(又叫公元),西元就是根據西洋的,耶穌誕生那天算起,現在用那個算,現在又叫公元,大家都使用這個,他是一五三五年生,一六一五年圓寂的。在西洋人的算法是八十歲,在我們中國人的算法是八十一歲,八十一歲往生的,因為中國人你生下來那一天就算一歲。他的字叫佛慧,字就是字號,字號就是這個,這是外號,叫佛慧,他的內號叫祩宏。他的別號,字號另外再加的統統叫別號,所以別號可以很多,像弘一大師就有一百多個。他的別號叫蓮池,他這個蓮池取的意思就是他肯定要去西方,要在七寶蓮池裡面蓮花化生。因久居雲棲寺,是以世稱蓮池大師或雲棲和尚。蓮池是因為他到了晚年都是專修淨土,所以蓮池大師有一句話,老和尚講經常提的,「三藏十二部,饒與他人悟;八萬四千行,讓與他人行」,就是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門,讓給別人去悟,讓給別人去修,他自己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就是一心一意求往生。他有《彌陀經疏鈔》的著作,他的弟子又把它作成《演義》,這個《疏鈔》、《演義》過去老和尚也會集起來,在華藏圖書館的時候把它會集起來。所以合起來,現在是《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這個《演義》會本就是我們老和尚他給它會集的。

  他是我們淨宗八祖,與紫柏真可,紫柏真可這個都是內號、外號,這是兩個號,不是像日本人式的名字,不要錯會意思。和紫柏真可、憨山大師(他的諱叫德清和尚)、蕅益(智旭是他的內號),所以你看蕅益大師他常常有署名叫智旭,他自己謙虛,講他的內號。在明朝末年,蓮池、紫柏、憨山、蕅益,我們中國佛教明末四大師。在中國明朝末年振興佛教的四位大師,蓮池、蕅益、憨山、紫柏,四大師。蓮池大師他的著作也很多,現在台灣有印《蓮池大師全集》、《蕅益大師全集》,這些資料現在都有印出來。蓮池大師還有一本書也是很有名,《竹窗隨筆》。我也很喜歡看他這個書,他這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那個也很有意思。大家對「沙門祩宏」,蓮池大師有個簡略的認識。

  最後一個『輯』字,這個音跟集合的集是一樣的音,它的意思是整理、彙編,彙編就是把它會合起來,彙編是這個意思。

  下面我們來介紹弘贊律師。我們對這些祖師大德都認識一下。《要略》是蓮池大師作的,後來弘贊律師又作了《增註》,他這個書印出來叫《增註》。《要略》就是簡單扼要大略的一個註解,後來「菩提心比丘鼎湖山沙門弘贊」他加一個《增註》,增加註解,就是把蓮池大師這個《要略》再補充註解,這叫《增註》。菩提心譯曰覺,求正覺之心曰菩提心。大家發心要求無上菩提,發這個心就叫菩提心。所以我們去受菩薩戒,一定要先發菩提心才去受菩薩戒。在《梵網經》上卷,叫「菩薩心地品」。什麼叫菩薩?發了菩提心。菩提心,我們有初發心的,像我們一般初發心的,要求無上道的、求正覺的,這個是菩提心,也有大徹大悟的菩提心,到圓滿成佛也叫菩提心,所以菩提心它的層次也很多,大家現在發大乘心都叫菩提心。

  比丘,這是印度話,音譯的,翻成中文有三種意思。第一個叫「乞士」,乞是乞丐的乞,因為比丘在古代印度他都乞食,早期到中國來也有乞食,沿門托缽。這個乞食的制度實在是很好,實在講我們如果依照佛的戒律這些規定去修,我們出家人真的也是很自在,雖然生活看起來很苦,但是你都沒有牽掛,毫無牽掛。你看,日中一食,三衣一缽,樹下一宿,就這樣,你沒有任何牽掛,所以他修很容易得解脫。我們現在,特別在我們中國出家人,這個修不太好修。實在講,我們老和尚講的是沒有錯,出了一個小家,入了一個大家。我到圖書館來當了十二年當家,這入了一個家。所以我也跟大家報告過,我比較有出家生活的是剛出家在基金會跟日常法師,就一年。所以他的生活就是以乞討為生。他跟一般乞丐不一樣,這個士是我們中國人最尊重的,士農工商。在中國傳統,把這個社會的行業分為四大類,士農工商。士就是讀書人,知書達理,現在講知識分子,士。有道德、有學問的一個乞丐叫乞士,不是一般只有要飯的乞丐,這叫乞士。

  「破惡」,比丘有破惡的意思,就是持二百五十條戒,斷惡修善,微細的惡都破了、都斷掉了。比丘他只要修二百五十條戒修得清淨,他自然就證阿羅漢果。比丘一受到清淨比丘戒,還沒有證阿羅漢果,得到清淨比丘戒,天宮的魔王就恐怖了,叫「怖魔」。為什麼?魔王看看,這個人有能力超越三界,他不能再去掌控他,不在他的管轄之內,他心裡恐慌。怖魔我們聽起來,我們好像什麼叫怖魔?我們感覺一點都不恐怖。魔為什麼會怖?他就不喜歡看到你出三界,不喜歡看到你有成就,看到你要成就,你可以成就,他就來障礙你。佛陀在菩提樹下示現成道,魔來干擾。這個是很正常,他如果不來干擾他就不叫魔,他叫護法。但是魔如果他回頭,他也就變成護法。所以你看,我們還是迷惑顛倒的人都是魔,你還沒有覺悟過來,你沒有覺悟過來,你總是有控制人、佔有的心。譬如說,我這家的信徒,我的信徒跑到那個道場去,你心裡就不高興,這樣就很不高興,就結怨仇,那出三界還得了!我講這個大家比較容易體會,你去感受說為什麼這個叫怖魔。一般講,一個信徒,我這個道場跑到你那個道場,心裡就很不舒服,很擔心,我們凡夫都有這種心態。所以比丘他受了清淨比丘戒,他有能力超越三界,就不在魔王的三界掌控之內,當然魔會恐怖。我們一般,一個信徒跑到那個道場去,都恐怖了。魔,他管大千世界,這些魔子魔孫(凡是沒有出去的都叫魔子魔孫,都受魔的掌控),他有能力超越,不受他掌控,他就恐怖,怖魔。這是比丘的三個意思。但是現在我們去受比丘戒也不是真的,蓮池大師在他的筆記裡面講,魔現在看到去戒場受戒,他們不但不怖,他們還喝酒乾杯慶祝說:這些沒辦法,一點辦法都沒有,放心放心,我們喝酒。所以現在魔看了一點都不會恐怖,而且很放心的他們喝酒來慶祝一番,為什麼?假的。

  弘贊律師他稱菩提心比丘,因為他對戒律很有研究,可能他也是跟蕅益大師一樣,透過占察輪相,得到清淨輪相。有相關資料,沒有找出來,我只是這樣的一個猜測。我們知道比丘這個意思。鼎湖山是一個地名,嶺南四大名山之首,位在廣東省,距離現在肇慶城區東北十八公里,自唐朝以來就是佛教的名山以及旅遊勝地。這個地方我沒有去過,不太清楚。在西元六百七十六年,惠能大師的弟子智常禪師在鼎湖山西南之頂老鼎這個地方建一個叫白雲寺,建一座寺院叫白雲寺。到了明朝崇禎年間,西元一六三三年,有和尚在蓮花峰建起蓮花庵,後改為慶雲寺。到清代,慶雲寺規模愈來愈大,成為嶺南四大名剎之首。嶺南是六祖惠能大師他的家鄉,惠能他以前老家是住嶺南,廣東嶺南。所以嶺南四大名剎之首,之首就是第一個,古剎,後來改為慶雲寺,弘贊律師就是住在這個地方。弘贊律師他是明末清初人,在蓮池大師之後,《增註》把《要略》再給我們說明清楚,讓我們更進一步的可以理解。

  我們這次講課,我也是採用他的資料。我資料請人家幫我查得很多,因為我想這些資料我們了解一下也必要。但是現在《增註》的課本,這次我也請莊慈師她們帶來,但是被扣在廣州的海關。我請廣州大佛寺的主持耀智法師去幫我領出來,他說會幫我送過來,順便來看老和尚。我昨天跟他聯繫,但是不曉得哪一天。如果我們照這本上也可以,照這本上就是它這裡沒有《增註》的文,只有蓮池大師的《要略》,也可以,我這邊有查到的資料我再隨時給大家寫出來,大家還是先用這本,用這本《要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