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06/9/1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01

  諸位大德,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次要向大家報告的是,家師上淨下空老和尚,過去在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所講過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做一個台語翻譯的報告。這是我們這一次錄影的題目,這個題目在我們淨土宗的修學,這是有很密切的關係。過去我們在佛教衛星電視台,陸陸續續將家師淨空上人所講的經論用台語翻譯,也翻譯好幾部。其中在淨土經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我們簡單稱為《無量壽經》,這是淨宗第一經。過去悟道,十年前在新加坡淨宗學會佛教居士林,用台語在現場複講過一遍;第二次的翻譯複講是在台北,現在信義路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錄影室,錄過第二遍的《無量壽經》。

  最近,去年跟今年,在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的錄影室,我們也將三年前家師在此地所錄的《三時繫念法事全集》,也翻譯成台語,現在正在上字幕當中,不久就能在我們的節目裡面播出。這次悟道來到澳洲淨宗學院,利用這個時間來報告《觀無量壽佛經》。三時繫念法事裡面的經典,主要是《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我們也翻譯過兩次,這次來翻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這樣合起來淨土三經都有了。以後如果有因緣,我是有計畫要來翻譯《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這是家師過去十幾年前,在美國聖荷西那邊所講的。下面我就將家師在華藏圖書館講的《四帖疏》,做一個台語的翻譯複講。翻譯複講,當然國語與台語當中,在講話口語當中多少有一點增減,但是意思沒有離開家師所講的範圍。

  華藏圖書館在當時的盛會,過去華藏圖書館可以說建立以來就是一個長期講經的場所,提供四眾同修聽經聞法。那一次四眾同修聚集在此,在此就是當時的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這個地方,,大家共同在一起跟著家師淨空上人研究善導大師的註疏(註疏就是註解)《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這個註解是善導大師註解的。善導大師是唐朝時代的人,在我們中國淨土宗是算第二代的祖師,他老人家對淨宗的貢獻,不但深深的影響中國,而且日本與韓國都深受大師的影響。日本許多修淨土的道場命名為善導寺,命名就是取名字,取寺院的名稱,叫善導寺。我們台北也有善導寺,在現在台北市佛教會旁邊。這個善導寺是日本人遺留下來的。我們見到寺的名稱,看到善導寺這三個字就曉得是專修淨宗,這個寺院道場是專門修學淨土宗這個法門,而且是依照善導大師的教誨為中心。所以善導大師,尤其在日本佛教淨土宗,講到善導大師沒有人不知道。

  近代中國大陸淨宗祖庭,近代就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距離我們最近的時代,大家公認蘇州靈巖山印光大師的道場,是淨宗的道場。印祖是近代中國佛教界大家公認的淨宗第十三代祖師,善導大師是第二代,印祖是第十三代。印祖修學所依據的是《佛說阿彌陀經》,他特別推崇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這我們看印光祖師的《文鈔》裡面就有記載。印祖對蕅益大師註解《彌陀經》,叫做《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他是最讚歎、最推崇的。另外就是明朝末年跟蕅益大師同一個時代的蓮池大師,蓮池大師比蕅益大師早一點,蓮池大師對《彌陀經》的註解叫做《彌陀疏鈔》。這過去在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家師也曾經講過《彌陀經疏鈔》。我記得一卷錄音帶是一個半鐘頭,講了三百三十五卷的錄音帶,講四、五百個小時。這是印光祖師他一生修學所依據的註解,一個是蓮池的《疏鈔》,一個是蕅益的《要解》。

  為什麼印祖沒有依據《無量壽經》修學?雖然《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可是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完善的版本,使這部經不能流通達到一千年之久,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出現,這個會集是在民國初年,這部大經才有完善的版本。這個經本出現距離我們現在差不多有半世紀,就是有五、六十年。這部經在十幾年前,家師在華藏佛教圖書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那一年,將李老師的眉註(李老師的註解)請出來印一萬本,然後同修請家師講這部經。這部經講第一遍圓滿,受到同修的歡迎,大家認真讀誦受持,這樣傳遍了全世界。在十幾年前這部會集本會集之後,差不多半世紀還不到,就已經傳遍全世界,到我們今天看到所傳的更廣泛、更廣闊。這令人非常的驚異,一部經能在短短的時間,這十幾年當中傳遍了全世界,必定是三寶威神的加持,否則從來沒見過一部經流通這麼快速。

  《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淨土宗第一部經典,是根本經,也可以說是淨宗概論,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面面俱到,介紹得比較詳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法藏比丘在因地怎麼發願、怎麼修行,成立西方極樂世界,來接引十方念佛的眾生往生到西方世界去作佛。所以最原始的一部經典就是《無量壽經》,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最有名的四十八願就是出在《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淨宗的第一經。《阿彌陀經》的宗旨是勸我們修學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勸我們要修淨土,所以無論蓮池、蕅益大師,將《彌陀經》都判作信願行三大段,勸信、勸願、勸行。一部《佛說阿彌陀經》的宗旨,勸我們信願行,這是《彌陀經》修學的宗旨。

  《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宗重要的經典之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合起來,在我們佛門稱為淨土三經。《觀無量壽佛經》說明修淨土的理論與方法,我們同修大多數採取的念佛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出自本經。本經一開端教我們觀想念佛,當中教我們觀像念佛(觀看佛像叫觀像念佛),最後講持名念佛。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是念阿彌陀佛,念六字、念四字,念四音、念五音、念六音、念七音,或是念一音的,這個方法就叫做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也是出自《十六觀經》,是在第十六觀,提倡持名念佛。本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九品因果說得很詳細,補充《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之不足。我們讀《無量壽經》,都有讀到上輩、中輩、下輩,《無量壽經》說三輩往生,往生的人分做上中下三種,但是《無量壽經》是大概說這三大類,沒有說得很詳細。這部《觀經》說九品,九品我們大家常常念、常常聽,「九品蓮花為父母」,九品的說法就是出自《觀經》。九品,上輩有三品,中輩有三品,下輩有三品。一般說三輩九品,九品的講法就是補充《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它沒有講到的,這個九品等於是補充說明,使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品位,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由此可知,這部經在淨宗是非常重要,所以稱為淨土三經之一。

  今天我們採取善導大師的註解,大師將本經分為四個部分,也就是本經的四卷,通稱為《四帖疏》。過去圖書館印這部經,家師在封面有印個印章,這個印章是加拿大溫哥華一位金石家,一位老居士他所刻的。他刻這個印章,這個字句是善導大師非常有名的偈頌,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如來不止是釋迦牟尼佛,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在九法界示現成佛,為什麼示現成佛?就是為我們宣講西方淨土法門,彌陀本願海是指淨土法門。可見諸佛度眾生出輪迴、了生死、成佛道,最重要的法門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善導大師的名言,我們將它印在此處,印在經典的封面,是特別提醒諸位同修,注意善導說的這兩句話。歷史上記載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既然如此,這些開示就是阿彌陀佛親自說的,我們應當深信不疑。

  四分之中,第一分是「玄義分」。這一次講座不講疏,只講經,就是不照註解一段一段全部都講,只講經文。如果講疏時間需要很長,這個註解提供諸位同修做參考。我們會將大師重要的意義為諸位做簡略的報告,就是大師《四帖疏》註解裡面重點的跟大家報告,但是沒有完全報告,介紹重點讓同修大家感覺到自己真正得到切身的利益。下面說:

  疏【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歸』就是皈依,如果沒有佛力加持,甚深無上的念佛法門我們怎麼會修?我們怎麼會懂?諸位怎麼會聽?你們會聽,聽得歡喜,是佛威神加持的。這是長年講經的道場,諸佛菩薩從來沒有間斷的加持。以前在華藏圖書館,家師不在國內、有在國內,每個月月底都做一次三時繫念法事,法會的意義是超度那一個月全世界死難的眾生,很多人告訴家師,做得很有感應。家師說,不是你們修行有功夫,而是三寶加持道場,在這個道場做超度佛事,感應特別的殊勝。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傲慢,不會自以為了不起,這是佛菩薩威神加持的,說聽皆如是。善導大師一開端就先勸大家,不只他個人發願,也勸我們跟他發同樣的願,求三寶加持。偈頌總共有十四首。

  疏【道俗時眾等。各發無上心。】

  『道俗時眾』是指現前這些大眾。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各人都要發無上菩提心,因為此法門是大乘法,大乘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何謂菩提心?下文即是菩提心的說明:

  疏【生死甚難厭。】

  『生死甚難厭』,就是說我們在六道輪迴生死這件事情很難厭離。世間人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如果能夠看破,希求捨離,才是真正覺悟。捨棄世間,而求佛法,這件事情世間人很難做得到,不但在家做不到,連出家也做不到,所以說「生死甚難厭」。

  疏【佛法復難欣。】

  『佛法復難欣』,就是佛法又更加難欣慕,「欣」是欣羨、欣慕。佛法難聞,你不但聽到,還會非常歡喜接受,欣就是歡喜接受,這也難。聽到佛法很歡喜來接受,這也是難,如果不是真正覺悟的人就做不到。

  疏【共發金剛志。】

  『金剛』是比喻發的願心永遠不壞、永遠不變,這是「金剛志」。

  疏【橫超斷四流。】

  『四流』是講三界。三界裡的欲界,欲是五欲,財色名食睡,這是欲界的業因。無論在家出家,修學任何法門,對於財色名食睡還有貪愛,就離不開欲界,稱作欲界流。有欲界的業因就超越不了欲界。上面還有色界、無色界,有思惑、見惑,就是有見思煩惱,錯誤的見解、思想,如果不能斷除就出不了三界,也就是出不了輪迴。「四流」就是見、欲、有、無明,有這四樣就出不了三界。此處,這個地方教導我們,若將這四樣斷除就橫超三界,出離六道輪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說實在話,修學其他法門恐怕沒有希望,唯有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讓我們橫超三界,帶業往生。這個沒有斷惑也能出離三界,這只有淨土法門。

  疏【願入彌陀界。】

  我們要發真正的願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是真正的願心?善導大師在本經的說明,我們需要特別留意。

  疏【歸依合掌禮。】

  『歸』是回歸,『依』是依靠,『合掌』是恭敬。下文教我們發願:

  疏【世尊我一心。】

  最重要的是『一心』。

  疏【歸命盡十方。法性真如海。】

  這一句是講性體。

  疏【報化等諸佛。】

  前文是體,這是相。前文是性,這是相,相是講正報,報身佛、化身佛。

  疏【一一菩薩身。眷屬等無量。】

  『菩薩』是佛的『眷屬』。

  疏【莊嚴及變化。】

  這一句是講報土。前文是正報,這裡是報土與化佛。『變化』是化佛、化菩薩。

  疏【十地三賢海。】

  包含十方一切真善知識,皆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真正善知識跟佛一定是同心同願,佛勸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真正善知識跟佛一樣。佛法講的一不是專一,專一就不平等,而是講任一,任何一個。《華嚴經》十玄門講到「主伴圓融」,哪個是主?如果說毘盧遮那佛是主,其他一切佛菩薩皆是伴,佛法是說任一,不是專一。如果阿彌陀佛為主,毘盧遮那佛也是伴;釋迦牟尼佛為主,阿彌陀佛也是伴。大家平等,任何人皆可做主,乃至於我們也可以做主。我是主,諸佛菩薩皆是我的眷屬,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各個皆是主、各個皆是伴,大家平等,主伴圓融。主是任一,不是專一,任何一個,有情如此,無情也如此。這個世界為主,其他世界為伴,任何一個世界皆可為主,也可為伴,如此主伴才圓融。說:

  疏【時劫滿未滿。】

  這是指修行的時劫,『時劫』就是時間。一般修行,從凡夫至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圓滿。尚未滿的,修一個阿僧祇劫、二個阿僧祇劫,在菩薩的地位。已滿的、未滿的都包含在其中。

  疏【智行圓未圓。】

  意義跟前面一句相同,就是指開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智行就圓滿,小悟、大悟還沒有圓滿。

  疏【正使盡未盡】。

  『正使』是煩惱,見思、塵沙煩惱,有斷盡的,有還沒斷盡的。

  疏【習氣亡未亡。】

  已經斷煩惱的,可能還有習氣,煩惱斷了,習氣還沒有斷。更深一層的功夫,習氣也沒有了。

  疏【功用無功用。證智未證智。】

  『證智』是證到佛的果位,已經成佛。『未證智』是尚未成佛,還沒有成佛就叫「未證智」,如十地菩薩、等覺菩薩,這還沒有證得佛的果位。

  疏【妙覺及等覺。正受金剛心。相應一念後。果德涅槃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些都是我們皈依的對象,可見皈依的境界與範圍很廣大,不僅僅是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一切諸佛菩薩,乃至一切善知識。「正使盡未盡」,足見此範圍包括太大了。我們初發心,煩惱沒盡,習氣還有。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真善知識都勸人專修淨土、專弘淨土,這就是我們的皈依處。

  疏【我等咸歸命。】

  這種三皈依我們其他地方很少見到,善導大師的心量、見解與別人確實不一樣,與阿彌陀佛的本願及接引眾生的方法相應。

  疏【三佛菩提尊。】

  即是如來。翻譯成中文,『三』是正,『佛』是覺,『菩提』也是覺,就是正覺,正等正覺。

  疏【無礙神通力。冥加願攝受。】

  我們皈依的目的是求諸佛如來以圓滿無礙的威力,就是圓滿的威神力量冥冥當中來加持、攝受我們。

  疏【我等咸歸命。三乘等賢聖。】

  前文是求佛力加持,此地是求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求三乘賢聖加持。

  疏【學佛大悲心。長時無退者。】

  這兩句是求佛菩薩、羅漢加持的條件。我們有什麼條件請佛菩薩加持,他真的就加持?求佛菩薩加持必須如理如法。理與法就在這兩句,什麼叫如理?什麼叫如法?不如理、不如法就得不到加持,我們要有佛的悲心。一切心中,特別強調大慈悲心,慈悲是佛心。不但要發大悲心,而且要『長時無退者』,長時間不退轉,永遠不退轉的大慈悲心,這樣就與佛菩薩、聖賢之心相應,這個時候你有求才會有感應,有求必應,要具備大慈悲心的心態,求佛力加持才有感應。

  疏【請願遙加備。念念見諸佛。】

  『念念見諸佛』就是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疏【我等愚痴身。曠劫來流轉。】

  這是說眾生愚痴造業,在六道輪迴裡面受報。

  疏【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跡。】

  善導大師出生的時代是釋迦牟尼佛末法的開端。末法一萬年,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善導大師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多年,與我們的關係特別親切,我們都是在末法時期才聽到釋迦牟尼佛的教誨。

  疏【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

  『要』就是最重要的法門。極樂世界往生不退成佛,在一切佛法當中是最重要的法門。

  疏【定散等迴向。速證無生身。】

  『定散』就是本經所講修學的方法,善導大師將修行分為定善、散善。

  疏【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

  這部經是大乘菩薩藏,菩薩所學的。不但是大乘,而且是屬於頓教,頓教是一乘。《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法華經》是一乘,《華嚴經》是一乘,本經也是一乘,而且是一乘頓教,這就非常難得。『頓』是快速,即生成就,這一生就成就。

  疏【說偈歸三寶。與佛心相應。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二尊』是指這兩位佛陀他們的教誨。我們再看下文:

  疏【廣開淨土門。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我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也要將此法門推廣,盡自己的心力教導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

  疏【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心願解行要與佛相應,不能有私心,有一點點私心修學淨土就不相應,就去不了極樂世界。譬如我們看到許多經,經本後面印「版權所有」,這就不相應,因為不能「平等施一切」,被限制住了。無論經書,或者是自己的著作,只要是勸人學佛的錄音帶、錄影帶也好,印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你的功德就真無量。如果是怕人翻印,你這一生就不能往生,因為你將佛法限制住,與佛的心願不一樣。佛要普度眾生,你不要度眾生,怎麼會一樣?拿錢來才度,不拿錢就不度,這不是佛的願望,佛是無條件的普度眾生。所以流通得愈多愈好,流通得愈快速愈好,不要限制,其功德真是無量無邊,這是「平等施一切」。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下面,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