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0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WD02-002-000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上一集我們說到第十九願「發菩提心」,第十八願主要講「十念必生」。

  我們接下來看經文,這裡跟我們說菩薩行門,說『奉行六波羅蜜』。菩薩行很多,可以把它歸納成六大類,這個六大類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般若就是智慧,這在此地我們就不詳細說了。『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幾句話重要,一再的提示。「願生我國」,這句是發願,這就是大菩提心,因為真正覺悟了,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所以我們讀蓮池大師那兩句話,有很深的感受,他老人家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徹底覺悟。真正認識清楚,他說《大藏經》經這麼多,讓給需要的人,讓別人去悟,八萬四千法門也給別人去修,他自己一卷《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往生西方淨土,其他統統放下。這是給我們示現徹底覺悟,真正認識淨土法門,這才做得到。

  下面這是講佛的接引,『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這裡面最重要的,要注意的一句話,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文意思是不退轉。李老師《無量壽經》眉註有個註解,對這句經文,他的小註說,「七地以上」,這是圓教七地菩薩以上,這個不可思議!我們凡夫下品下生凡聖同居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跟圓教七地以上的菩薩相等,這個不可思議,這是真正難信之法。通常一個人修行到圓教七地,普通講要二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我們在短短幾年當中,就超越了二個阿僧祇劫,這還得了!所以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一切大菩薩見到你去往生,沒有一個不佩服。為什麼?他們修了二、三個阿僧祇劫才到那個地方,你沒有經過那麼長的時間,一剎那就跟他們平等,平起平坐,他怎麼不佩服!可是諸位要知道,捨棄這個法門,這樣你就跟其他菩薩一樣,要修幾個阿僧祇劫,無量的阿僧祇劫,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就不稀奇了。再看下面的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聞』跟前面的意思一樣,是菩薩三慧的聞慧。『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植」是培植,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培養。「德本」是什麼?世出世間萬德之本,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一心繫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就是植眾德本。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怎麼成佛的?都是念佛成佛的,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淨宗法門不是從修因證果,這是它特別之處,它一開頭所修就從果上下手,它不是從因上下手。八萬四千法門,修學都是從因上下手,修因證果;念佛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本覺,就是果。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的佛就是本覺,念佛之人所以叫「一念相應一念佛」,相應就是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就叫做究竟覺,這是它與所有一切法門不相同的處所。這是我們應當要理解,理解之後,你對這個法門不會有疑惑,會死心塌地去修學。這一生當中不但有成就,相信還有相當的成就,成就相當之高,不會在下輩往生,起碼也是中輩以上。

  『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依照這個方法理論去修學,沒有一個不是稱心如願,人人一生。『若有宿惡』,「宿惡」就是說過去生中,或者是現在世,我們造了很多的惡業。『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知道自己造作惡業,要悔改,要懺悔,要改過自新。這一章的經文著重在懺悔往生。『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這一句就是教給我們懺悔的具體做法,我們要怎樣懺罪?怎樣改過?你要「為道」,你要「作善」,為道是求學,作善是修福,為道也可以說是求慧,作善是修福,福慧雙修。換句話說,我從今以後,念念之中,時時刻刻,我要求慧、求福,修慧、修福。福慧怎麼修法?佛跟我們說,「便持經戒」,你要受持經典,嚴持戒律,受持經典是修慧,嚴持戒律是修福,福慧雙修。佛在這一句裡頭就把這個方法給我們講出來,如果你想要知道得更詳細,在本經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就說得很詳細,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詳細說明這兩句話。

  『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說這樣的人,他果然懺悔,修福修慧,他臨終時絕對不會因為惡業相牽而墮三惡道,他不會的。臨終之時佛會來接引,這樣就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面這一願: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這個世界非常的莊嚴。也有同修會問,如果我們女人往生要怎麼辦?女眾往生西方要怎麼辦?此地有答案,答案就是下面:『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男眾,不但是男眾,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也是跟我們這樣說的。

  這裡要特別提醒同修,現在這個社會佛法很多,也有假的,假的佛法也很多。過去有人拿一本書,這本書好像是從香港那邊流傳過來,書的名稱叫做《西方遊記》,就是說有一個人他去西方極樂世界旅遊回來,寫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寫很多,其中就有一條,他說西方有女人,他這個說法跟本經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說的不符合,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他說有女人,這就不對,他不知道是去哪個世界,誤會以為是去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還是要依《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做為標準,不管什麼人說的,一定要跟這四十八願相應,這才正確。如果跟四十八願不相應,這就不正確,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

  再看下面,『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願很重要,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這樣我們會問,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化身,生出來有多大?是不是生出來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小小的像小孩,慢慢再長大?我們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諸位要知道,如果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生出來的時候很小,慢慢再長大,這樣就有生滅,有生死,有生老病死,有生滅。西方世界一化身就跟阿彌陀佛身相一樣高大,因此沒有說從小孩慢慢再長大成人,不是這樣,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如果說還是一樣那個過程,那也不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變化身,不是胎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是胎生,它那不是胎生,是蓮華化生,所以說一生出來就跟阿彌陀佛的身相完全一樣。身是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與佛相同,你看這多殊勝。

  佛的相好我們沒見過,我們見的是雕刻的、畫的,佛的相好畫不出來,也雕不出來。你要是去讀《楞嚴經》,阿難尊者為什麼出家,就是看到佛的相太好了,他心裡想,這個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修行得來的。所以他發心出家修行,目的為什麼?目的就是要漂亮,要相好。你就知道佛的相好是多麼引誘人!連阿難尊者他都迷了,誘惑到他發心要出家去修這個相好。我們中國古人常說「秀色可餐」,這是說相好光明到了極處,看到這個相好飯沒吃就飽了,這是秀色可餐。再看下面這一段: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天人禮敬之願;『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是聞名得福願,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得到福報;後面一句是『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末後是修殊勝的行門願。這一段有三願,都是說聞阿彌陀佛名號所得的殊勝功德利益。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依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眼光不一樣,理想不一樣,願望不一樣。有些人希望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些人認為這個世界也不錯,很美好,還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裡去,這種人實在講大有人在,也很多。佛雖然度眾生的本願,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圓成無上佛道,但是有些人目前他還不願意去,佛對他也絕對不勉強。你歡喜得人身,得人間的富貴,諸佛菩薩可以幫助你得到。你願意生天,佛菩薩也可以幫助你生天;換句話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上到成佛,下至人天福報,沒有一樣求不到。這個三願,我們就看得很清楚、很明顯。

  但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是真實的,也有一些同修在佛門裡面求願,求了沒有感應,這是什麼緣故?凡是所求一定要如理如法,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合情、合理、合法,這樣去求才有感應。如果不如法、不如理,這種求就不可能有感應,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如果講到感應的原理,那個根本的原理是自性能生萬法,所以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到哪裡去求?從自性當中去求,這是根本的原理,確確實實有求必應;我們的求願違背了心性,當然就不會有感應。所以,一定要如理如法,就是要順心性,而不違背心性,這種祈求就會得到感應。

  第二種是修福,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修福,像袁了凡家庭四訓所說的,也像我們中國《易經》裡面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積德修善,一定後面有好的果報,也可以滿足我們的希求,有求必應。但是這種求得只限於人天福報,不能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是要從自性當中求。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裡面,因此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從自性當中去求,這一點希望諸位同修一定要明瞭、要記住。

  這一段包括三願,第一願是說一個念佛人一心一意念佛,雖然他還沒有意思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他得的果報是人天福德,一定會受到人天的尊重,人天的禮敬,這是第一願所說的。第二願是不願往生西方,希望來生所得的福報要超過這一生,一定要比這一生更殊勝,佛也滿他的願,這就是第二願。第三種,他有殊勝的因緣,這個因緣就是有修行的因緣。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有很多富貴人家很可惜,他一生當中遇不到佛法。這就是前生雖然修福,沒有念阿彌陀佛,所以這一生雖然是大富大貴,他聞不到佛法。聞不到佛法,這個損失非常非常之大,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在此地限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詳細跟大家說明。諸位多看佛經,或者我們在其他的地方,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講《無量壽經》,也有留下錄音帶在這裡流通,諸位可以仔細去聽完整的一部經。這是遇不到這個法門,損失實在是無法計算,太大太大了。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裡面有四願,這四願也相當的明顯。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三惡道,連惡道這個名字都沒聽過。這是我們在小本《彌陀經》裡面也常常讀到的,大本四十八願裡頭也是這樣的說法,可見得這個事是真實的,絕對不是虛妄的。下面一願說,所有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同一心,住於定聚』,這兩句話很重要。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說眾生包括菩薩,因為除了佛之外,九法界都稱為眾生。九法界眾生用什麼方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可以說統統是用信願持名。所以同一心!都是用信、願、持名,這是淨土三資糧,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這是說修因。

  到西方極樂世界,「住於定聚」,這一句是說果。定聚就是正定聚,換句話說,決定成佛,所謂定聚就是決定得善果。佛通常把一切眾生分為三類,一類就是「定聚」,一類叫做「邪定聚」,邪定聚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盲修瞎練,不如理不如法的修行,就是說偏差、錯誤,這種修行縱然很用功,修很多的苦行,很長的時間在修行,後來得不到結果,這一類就叫做邪定聚,得不到結果的。像經典裡面說印度有很多外道,他們能夠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我們娑婆世界二十八層天最高的一層天,他能夠修到這裡;壽命八萬大劫,但是八萬大劫到了,他還是要墮落,還是要繼續輪迴,這就是沒有結果。他修這個四禪八定,不是沒有定,佛說這種定叫做邪定(就是錯誤的定),邪定聚。為什麼說他是邪定?得不到正果,不能超越三界,所以這屬於邪定。另外一類屬於「不定聚」,不定聚這一類的人佔的數量很多,不定就是說不一定,這就要看他的緣分,他如果遇到正定聚的緣分,他就修學正定;如果遇到邪定聚的人,他就跟他學邪定,這一類就叫不定聚。

  這三句裡面所有一切眾生都包括了,這是佛門通常說一切眾生分這三類。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正定聚,決定成無上菩提。這個法門認真修學,確確實實能夠得到像此地說的利益。『永離熱惱,心得清涼』,這兩句我們讀起來非常歡喜,我們也想得到。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夠得到?給諸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四個字,「老實念佛」。可是老實兩個字很不容易!老實人這一生必定成佛。我們學佛,所謂功夫不得力,毛病出在哪裡?簡單來說,就是不老實。不老實問題嚴重,所以一定要老實。老實不容易做到,想要真正做到,一般人還是要從深入經藏下手,這才有辦法做到老實,這我們不能不留意。

  實在講,想要真正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古大德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可惜我們沒有留意;也知道,沒有認真去效法,沒有認真去做到。所以我們的修學雖然很勤苦、很勤奮,用了很長的時間,得不到明顯的效果。我們會問,病根究竟在哪裡?這個就是病根,要把這個根源找出來,然後把這個病根消除,經典裡面所說的殊勝果報,我們絕對可以得到。

  佛在一切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說,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定聚,根源就是在我執。你看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念頭一起來就想到「我」,從我這個念頭就發展「我所有」。我所有的財富,我所有的金錢,我所有的地位,我所有的眷屬,一大堆都來了。我們知道,佛跟我們講,我執斷了才能夠出三界,才能夠證阿羅漢果;法執破了才能夠破無明,證得法身,成為法身大士。我、法二執是我們的病根,要怎麼把它捨掉?這個捨掉要有學問、要有功夫。

  什麼是功夫?什麼叫學問?學問是看破,真正能夠放下是功夫。中國學佛的同修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沒有念過《金剛經》的,別的經沒有念過,《金剛經》相信都念過。《金剛經》的宗旨就是破執著,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執著的「我」、「我相」,我相是虛妄的,「我所有」,我所有的這一切也是虛妄。也有同修會講,我所有的身外之物說是虛妄的,這個還勉強講得通,這個我怎麼會是虛妄的?《金剛經》後面有講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你如果展開《百法明門》來看,有為法裡面講的,八個心王是有為法,五十一個心所是有為法,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也是有為法,十一個色法也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它怎麼不是虛妄?

  心法、色法統統是虛妄的,虛妄的就是有為法,你如果真正看破就會放下。我們現在為什麼對心心所放不下?就是沒有看破,不知道這個東西是虛妄的,在這裡面產生妄想執著。這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不是佛給我們點破,我們自己想要覺悟,相當不容易。這是佛對我們的大慈大悲,把這個事實真相一語道破,一句話給我們說破了,我們真正能夠把一切法捨棄掉,捨棄就自在。現在世間人不敢捨棄,他不敢捨棄的原因在哪裡?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他不肯捨。譬如財富,我的財富捨掉了,明天吃飯怎麼辦?一般人就會想到這個問題,他問題馬上就來了,他想到明天,想到明年,想到後年,他就不敢捨了,堅固的執著。這是世間每個人都認為這個想法、這個做法是正確的,佛叫我們捨恐怕有問題。佛教我們要放下、要看破,一般世間人就生起了疑問,雖然不好意思反對,但是對佛講的他還有這個疑問在,心裡總是打個疑問。佛講這個話恐怕也靠不住,不敢照做,這就是對佛法懷疑。懷疑在五種煩惱裡面也是其中的一種,貪、瞋、痴、慢、疑,對聖教,聖人的教訓產生了懷疑,這就是疑的煩惱,對佛這些教訓懷疑,不肯相信。

  所以,我們導師常常勸同修念《了凡四訓》,把《了凡四訓》一口氣從頭到尾念上三百遍,這是過去常常說的,你就漸漸能體會了。念三遍、五遍,印象不深,沒有用處,念了之後馬上就忘記。所以他說一口氣連續要念三百遍,念上三百遍、五百遍,你心裡會放光明,會覺悟,你就有膽量去捨。其實是不是真的捨掉?捨不掉。你自己有這個福報,丟都丟不掉;你沒有福報,怎麼想也想不來。你有福報,譬如說你有一千萬的財富統統布施掉,過兩天沒多久財富又來了,來的時候總是比前面多一點,好像利息一樣,它會加一點。

  所以我們中國現在一般生意人,工商界供財神供關公,這實在是不知道什麼人提倡的,我們想不通。為什麼供財神供關公?關公跟理財不知道有什麼關係?關公在我們佛門是護法神,伽藍聖眾,不是財神,把他當作財神錯了,他不是財神。中國人自古以來供的財神,供誰?范蠡,是春秋時代的人,越王勾踐的大夫,范蠡。為什麼供他做財神?那實在是很有道理。范蠡這個人非常有智慧,也很有能力,幫助越王勾踐恢復自己的國家,這是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國家滅亡再復興起來,沒有幾個。這是在自己手上滅亡,再從自己手上復興,把敵人再打敗,的確不簡單,范蠡是越王勾踐的第一功臣。

  國家恢復之後,他對於越王勾踐認識非常清楚,了解他這個人,他說這個國王只可以跟他共患難,不能跟他共富貴。在受苦患難的時候,他需要你幫助他,患難的時候可以合作;到了天下太平,他不需要你了,他就不能容忍你,就會把你除掉。范蠡對勾踐的心態、做法很了解。所以,他幫助越王勾踐恢復他的國家之後,他就不做官,辭官退職就走了。走了之後,改名換姓,留了一封信給國王,他自己就逃走了。逃走之後他去做什麼?官不做,做生意。他有一個外號叫陶朱公,他做生意,做生意沒幾年發了大財,他發了財之後,他把他所有的財富統統布施給那些貧窮的人,賺的錢很多,把它散掉。散光了,從頭再做生意,從頭再來,做沒幾年又發了大財,發了大財又布施,又幫助這些貧窮人,又布施光了。布施光了又從頭來,又賺大錢,賺大錢之後又布施光了,這樣總共三次,所以說三聚三散,賺三次散三次。你看他沒有講求自己享受,他賺錢他給社會大眾共同來享受他的福報,所以這是我們中國經商的人的模範,就是生意人的模範。所以中國後來的人,工商業界把他供奉為財神,是這個道理。這個有道理,希望有財富的人應當學習陶朱公的做法,有賺錢要回饋社會,幫助社會需要的人,陶朱公就是范蠡。

  他這個做法跟《了凡四訓》所說的完全相符合,跟佛法裡面的教訓也完全相符合。那個時候佛法還沒有到中國來,我們中國聖賢就已經做到了。所以命裡有財,怎麼丟都丟不掉,你丟掉沒多久就又來了;你命裡面如果沒有財,你想怎麼保也保不住,想盡辦法要將這個財產保持也沒辦法。佛常常講,財為五家共有,不是你自己的,你自己的命裡面沒有財富,保不住,沒有那個福,財你保不住,財來的時候只不過借你看一看而已。看一看如果算是財富,那這樣大家都很富有,大家去銀行看一看,看銀行人家在算錢,一天到晚算的鈔票很多,看一看就算是財富,大家都是有錢人。所以,這一定是要命中有,有這個福報,那才是真的;要是沒有那個福報,那就不是真的。

  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讀佛經,確實不會開智慧,開了智慧那就不一樣,真正開智慧可以斷煩惱,熱惱就是煩惱。煩惱斷掉,你就得清涼自在,『猶如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煩惱永遠斷得乾乾淨淨。『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講他一個標準,是這個水準,都在這個以上,沒有在這個以下的,這個境界是非常非常之美好。再看下面的經文: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裡面包括了三願,這三願也很明顯,第一個就是「金剛不壞身」。跟諸位說,金剛不壞身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到。其他任何世界裡面縱然壽命長,也有命終的時候,唯獨西方世界的壽命沒辦法計算,是真正不生不滅,他的身體真正永遠存在。西方世界跟一切世界不相同,一切諸佛世界,我們今天說物質,這個物質是從哪裡來的?是阿賴耶識的相分,這學過唯識的人都知道,阿賴耶的相分所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的,這個就特別了。它那個東西是怎麼來的?它是法性土,身是法性身,那是轉八識成四智的智慧變現出來的,所以說是四智菩提所變現的身土。這是與十方世界一切不相同,所以他的身是永遠不會消滅的。

  『金剛那羅延』,「那羅延」是梵語,就是天上的金剛力士,這是舉一個比喻,比喻他的身體健康強壯,取這個意思。下面一願是身有光明,我們畫佛像、畫菩薩像都有畫一個圓的光明,圓光,佛像後面畫一個圓的,那是常光,就是平常不管什麼時候佛菩薩身上都有這個光明,除了常光之外還有放光。西方世界每一個人的光明都跟佛差不多,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是很不可思議!智慧、辯才無礙。

  『善談諸法秘要』,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會講經,都會說法,得如來果地上的辯才。『說經行道』,「說經」是言教,「行道」是身教,也就是自己為一切眾生做一個榜樣,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我們學佛,無論在家、出家,最重要的,要修清淨心。一切時、一切處,不迷惑,不污染,遠離邪知邪見,這樣的人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幸福和快樂不是說在這個世間財富多、地位高,不盡然,我們看到很多有財富、有地位的人並不快樂,很痛苦。乃至於諸位要是讀歷史,歷代的帝王可以說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在我們人間來說,富貴達到極處,我們看歷代帝王當中有幾個真正很快樂、很幸福,找不到幾個,痛苦的比較多,快樂的很少。在中國真正找到幸福快樂的帝王,三個人都找不到,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所以真正快樂是什麼?他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一生自由自在,你想想看,這才叫真正的幸福。佛教給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法我們隨緣不要攀緣,這樣你就快樂,你就幸福。尤其是出家的同修,更加應該要好好記住佛的教訓,絕對不攀緣,不要自生煩惱。常常守住清淨心,清淨心就是道,清淨行就是菩薩行,覺而不迷,這才真正要緊。

  我們真正能夠這麼做,就是代佛弘法利生。因為別人一看到,看到你那麼悠閒、安詳,那麼快樂、自在,他就會問,你這是怎麼得來的?你怎麼這麼快樂,我怎麼過得這麼痛苦?他來問你,你就可以教他,我這是怎麼得來的,說給他聽。如果我們出家人臉時常是憂愁的,一天到晚痛苦不堪,別人一看:佛不能學!你看學佛的人每個人都學得那麼痛苦。這就不是在弘法利生,這是在障礙佛法的流通,這個罪過就大了。所以無論在家、出家,學佛的人要學得活活潑潑、快快樂樂,叫那個沒有學佛的人一看到,「學佛的人原來這麼好,這麼快樂,這麼幸福,我將來也要來學佛」,這樣他就來了。這就是代佛接引眾生,如果做得不如法,效果相反,這就叫滅佛法。所以我們佛弟子,四眾弟子都一樣,究竟是每天在興佛法,還是在滅佛法?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去反省。

  如理如法的修行,可以說沒有一個不幸福,沒有一個不快樂的。快樂、幸福、美滿的人生是在佛法當中求到的,離開佛法可以說只有這些好的名稱,沒有這個事實。真、善、美、慧在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但是佛法裡面有。所以「說經行道」,說經是言教,就是口頭上的宣說,行道就是要將佛的教訓完全做到。『語如鐘聲』,這是感應,這是說音聲宏亮,這是好相,這是端相。再看下面一段: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個語氣非常的肯定,「一生補處」就是後補佛,像我們娑婆世界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他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作佛?《彌勒下生經》給我們說,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這個時間很長。你要問為什麼這麼長?現在他老人家在兜率陀天,兜率天是我們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他那裡的壽命四千歲,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諸位算一算就是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他才會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作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這個世界就沒有佛法了,人就非常之痛苦,沒有得度的因緣。一定要等到彌勒佛下生,我們這個世間才再有佛法。所以現在有些人說彌勒菩薩已經成佛,甚至有人說彌勒菩薩掌天盤,這是妖言惑眾,沒有這回事情,我們一定要根據經典為標準,這是沒有根據,經典裡面找不到,不能相信。

  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眾生一生當中都能夠證到後補佛。這底下問題又來了,阿彌陀佛的後補佛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成佛,將來後補佛是大勢至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無量無邊,我們要是去了,要多久才能夠輪到我們作佛?後補一個一個補,補到什麼時候才能夠補到我們?好像這個希望很渺茫,尤其是佛的壽命這麼長。諸位要知道,後補佛不一定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十方無量無邊恆沙世界,哪個地方有緣你就到那個地方去作佛。所以在我們初學的時候,要與大眾廣結善緣,在佛法裡面講結法緣。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師他在那裡教講經,李老師就教這些學生說講經的人要先跟人家結緣,所以買一些糖果、餅乾講經講完了,站在門口一個一個分,去跟人家結緣,結法緣。他說你講經的人要是沒有法緣,你講經誰要去聽,這是過去李老師教學生這個做法。

  我們再看古來這些祖師大德,你看我們中國近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一生蓋廟,供養這些修行人。這個廟蓋好了,他就離開了,就送給人,等於說跟人結緣,他自己也沒有住在那裡,提供給這些修行人住,一生專門修廟。還有印光祖師,我們大家都知道,他的做法是印經布施。他的供養很多,供養他的錢很多,自己也沒有吃更好,也沒有穿更好,將這些錢拿到蘇州辦一個弘化社,等於我們現在說的佛經流通處,印經布施流通,跟大眾結緣,這也是結法緣。尤其像我們現在淨宗學會做老和尚講經的VCD、錄音帶,印講記、經書,印佛像,印這些法寶,跟世界各地的大眾結緣,這統統是結法緣。還有人印阿彌陀佛的佛號,貼在車上、貼在門上,在台灣是可以貼在外面,這也是跟人結緣,讓人種佛的善根種子。將來因緣成熟,這些人都是你的弟子,他會來跟你學習,會來聽你講經說法,你的聽眾就多,法緣殊勝。所以成佛也是要有法緣,要有度眾生的法緣。所以這點我們也要學習。

  下面說,『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願主要內容就是說「隨意教化願」。有很多人慈悲心特別強,自己還沒成佛就想去幫助別人成佛,如同地藏王菩薩一樣,眾生沒有成佛,我就不成佛。地藏的大願,也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圓滿。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阿彌陀佛是一個民主的老師,我們到那個地方去,隨心所欲,老師都會幫助我們,都會成全我們。你說他方世界跟我有緣的人很多,現在他們的緣成熟了,所謂成熟就是你跟他講經說法,他能夠相信,他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奉行,這就是緣成熟了。緣成熟了趕緊去幫助他們,趕緊去度他們,度就是幫助的意思,去幫助他們。在西方極樂世界,隨心所願,十方一切剎土,想要到哪尊佛的世界就可以到那裡去,想用什麼樣的身分去幫助眾生就用什麼樣的身分;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說法。說三十二應身這是歸納大類,三十二大類,其實菩薩應現之身無量無邊,無非都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從西方世界回來,再入娑婆世界,來這裡度有緣人。入了娑婆世界他會不會再退轉?阿彌陀佛本願就說,決定不會退轉。這個地方要特別留意的,你如果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轉一圈再回來,這就得不到佛的加持。你要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裡轉一圈,去跟阿彌陀佛見一面、打個招呼,這樣你就有這個能力,你再來娑婆世界度眾生你就不會退轉,成就菩薩的身分,再回入娑婆度眾生。跟諸位說,菩薩還有隔陰之迷,菩薩也有退轉,這個事情麻煩大了。再來度眾生,來這個人間度眾生投胎還有隔陰之迷,這就會耽誤了。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再回來的菩薩,他就不會退轉,沒有隔陰之迷,這一願主要是跟我們說這一點。

  這些菩薩來教化眾生,他有一個特色,他跟別的菩薩教化眾生不一樣,這個特色就在此地這三句話。第一個是『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他對於大乘佛法能夠生起信心,不但是大乘佛法,特別是淨土法門生起信心。怎麼知道是淨土法門?因為第三句他說出來了。第二句是『修菩提行』,「菩提行」是覺悟,念念覺而不迷。『行普賢道』,「普賢道」就是修淨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由此可知,此地講的信心,講的菩提行,就是指淨土法門,因為末後有普賢道這一句在此地。這些倒駕慈航的菩薩們,他們或者是說法幫助眾生,或者是做影響眾來聽經,他雖然沒有說法,法師說法他來聽,他來聽是影響別人。他在社會上有道德、有學問,這個法師或者是很年輕,有大德坐在這裡聽,別人看到,這個法師大概說得不錯,否則的話怎麼會有這麼多人來?他就來了,這就是做影響眾。所以聽眾裡面,也有很多是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而來的菩薩,不一定是在台上講的人,在聽眾當中就有菩薩,在道場做影響眾。這都是屬於菩薩行,『隨意修行,無不圓滿』,都能夠達到圓滿。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裡面有兩願,這個兩願與我們生活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在這個世間,每天勞碌奔波,非常之辛苦,有幾個人能夠在空閒的時候,冷靜去想一想,我為什麼這麼辛苦?為什麼這麼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有人會去想到這個問題,這個人可以說他就回頭了。回頭他就覺悟,他會去想這些問題,他發現到這些問題,會說為誰忙碌?為誰辛苦?用得著這麼忙嗎?如果說是為了穿衣吃飯,那簡單,那花不了多少錢,用不著那麼辛苦,何必那麼忙碌?由此可知,種種的忙碌、繁忙,說老實話是盲目的,這是真的。編出很多很多理由,其實那些理由都不是真實的,人生的意義、價值喪失掉了,這在佛法裡頭,總說一句就叫業障。他來做什麼?來造業的,來受果報,受業果的。從前造的業,現在在受報,受報的時候再造業,來世受的報比這一生還要苦,忙忙碌碌空過一生,你說這個人生多冤枉!所以一定要覺悟。

  忙碌最大的理由就是飲食,衣食住行,這是最大的理由,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阿彌陀佛統統替我們解決了。大概阿彌陀佛在從前遊歷、參訪、考察、觀光,看到很多世界的眾生每天為了衣食,一天到晚非常忙碌,都將時間放在這個上面,所以西方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就是衣食住行從此以後不用再操心了。想吃什麼,吃的東西就來了;吃完不要了,不要這些東西就不見了,也不用洗碗洗盤子,也不用去收拾,也沒有垃圾,統統不用。想再吃它就來了,不要,不要就沒有了,你看這多自在!想穿什麼衣服,那件衣服就已經在身上,也不用去買布料,去量身,去裁縫。你看,這麼好的地方,沒去可惜!

  還有人喜歡這個世間的珠寶,全身戴得珠光寶氣,西方世界,一動念頭,看你要什麼寶都在身上,而且那個寶才叫真正的寶物。我們這個世間的金銀珠寶,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人要!你看黃金,大家認為黃金不得了,金子很貴重,西方極樂世界黃金是在鋪路的,像我們這裡的柏油路一樣,用金子鋪的。我們這裡的人哪一個人去路上拿一些柏油回來,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黃金都在鋪路,有幾個人拿這個黃金起來,到處都是。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大家認為寶石、翡翠、寶玉,西方極樂世界是建築的材料,你看它那裡的宮殿都是七寶,七寶造成。連游泳池也是七寶,我們這裡說游泳池,它那裡是說七寶蓮池,都是這些金寶成就的,所以它那邊是建築材料。在我們這裡這些東西太稀有了,所以大家認為這是寶物,非常珍貴,到西方世界是一文不值,這是我們要覺悟。

  所以喜歡珠寶、憂愁衣食住行的人,你要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問題永遠解決了,從此以後不用再為這個來操心,你看這多自在!所以,我們知道這個好處,要認真努力去念佛。這個絕對不是阿彌陀佛在這裡誘惑我們,我們知道佛絕對沒有妄語。《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語就是他講的完全是根據事實,不增不減,這就叫如語,「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句句都是真實話。我們如果不相信,過失是在我們這邊,佛沒有過失,相信的人就有福了,就是第一願的意思。

  底下一願,這是講「供佛之願」。佛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們應當要親近,應當要跟他學習。跟他學習,見到佛總是要有一點供養,供養用什麼東西供養?你想要送什麼禮物隨心所欲,想要用什麼供養,這個供養具已經在手上,呈獻給佛。供養具是隨念變化所得。十方諸佛接受不接受?接受,我們有這個心念供佛,佛應念接受我們的供養。我們今天供養佛菩薩,只能在形像面前供養,他接受沒有接受我們也不知道。說老實話,我們的心不清淨,佛就不接受。譬如說我們今天以香花、水果來供佛,希望佛保佑我發財,你說佛這樣接不接受?這個條件很刻薄,佛就不敢接受。為什麼?接受你的供養要保佑你發財,佛要是沒有保佑你發財你就不供養了。

  所以供佛的心要清淨心,不能有附帶任何條件,你有附帶條件的供養佛,佛是不會接受的,佛是不會答應的。你供養神,神有時候會跟你講條件,佛菩薩、阿羅漢不會跟你講條件。不但佛菩薩、阿羅漢,說實在話,真正修行的出家人,也不會接受你有條件的供養;因為有條件的,心不清淨,這是不如法。如法的供養是沒有條件的,只是有敬仰之心,沒有附帶任何條件,這就對了。再看下面: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十九節。『我作佛時,國中萬物』,這一願一看就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我們佛法裡面講的依報莊嚴,就是他世界的美好。前面都是講往生的人講他們的情況,現在講的就是它的物質環境。說『嚴淨光麗』,「嚴」是莊嚴,「淨」是清淨,「光」是光明,「麗」是華麗、美麗,這四個字簡簡單單把極樂世界的環境,物質環境給我們形容出來了。『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這幾句話可以說達到了極處,它的美好是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想像得到的,也沒有辦法講得出來;沒有辦法稱說,也沒有辦法去想像,窮微極妙!

  『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如來的法性土,唯佛與佛才能究竟徹底明瞭。等覺菩薩如果不是佛力加持,他也沒有辦法清楚,何況等覺以下?這是講到極樂世界的大眾,他們的神通、道力雖然是跟佛差不多,但是還沒有完全成佛。雖然他天眼洞視,他心遍知,但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還是沒有徹底清楚,可見那個物質環境之美好。這個地方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能夠辨別,能夠完全一項一項說出來,能夠辨別它的形狀、色相、光明、相狀、名字、數目,有人能夠完全說得出來,佛說這樣我就不成正覺,我不成佛了。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你就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環境之美好,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夠跟它相比的。

  本經,實在講這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詳細說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以淨土的經典,實在講就是這一章,阿彌陀佛自己講的,五經都是這一章詳細的註解說明。如果要是五經你覺得不夠詳細,還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的,這也是廣說《無量壽經》;換句話說,就是這部《無量壽經》詳細的註解,那就註得相當詳細了。再更詳細的就是一部《大藏經》,一部《大藏經》也是《無量壽經》的註解說明,你才知道這部經在整個佛法當中所佔的地位,所有的分量。我們再看下面: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很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很喜歡綠色的樹,樹木花草,不管中國、外國,古人、今人都很愛好樹木花草,都歡喜。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大概十方往生去西方的這些眾生都喜歡這些東西,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東西就特別的美好,樹也非常之高大。不但樹木好,樹都是寶樹,不但是寶樹,這樹還會說法,它那裡的樹還會講經說法。這個樹實際上就像我們現在說的電視一樣,我們在這個樹木之中,好像在看電視,能夠看到十方的世界,這就很難得。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在西方的樹木,要看我們娑婆世界,我以前娑婆世界住在地球的哪個地方,想要看一看,在那個樹木你就可以看到。每一天都可以跟你家裡的家親眷屬見面,知道你家裡面的人現在的狀況。家親眷屬如果真正發心要脫離輪迴,想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馬上可以去幫助他,立刻能夠回到這個世界。他緣成熟了,菩薩就倒駕慈航來度他。這是『無量色樹』,「樹現佛剎」,這是不可思議。我們這個地方、這個世界好的樹木是有,但是不能現相,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能夠現種種色相。再看下面: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說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要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太空中的一顆星球。但是這個星球非常非常之大,我們現在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為什麼?我們現在科學的工具還達不到,達不到這麼遠的距離。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講大世界,講娑婆世界,不是只講我們這個地球,這一點我們諸位同修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當中的星球很多很多。西方距離我們這裡,《彌陀經》跟我們說距離十萬億的佛國土,就是說這當中有十萬億的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現在科學還沒有辦法看得到,這個世界很大。它地很平,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星球有高有低,坎坎坷坷,它那個地方很平坦。這個地也可以現諸佛的世界,可以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這個就生稀有心。法藏比丘說要是不滿這個願,他就不取正覺,他現在成佛了,這個願兌現了。我們再看下面: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這是說寶香,香味。後面兩章都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這是從地面到虛空,它種種的莊嚴,『宮殿,樓閣,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這些東西都有香味,這個香味是寶散發出來的香味。『其香普熏十方世界』,這個香薰到十方的世界,我們眾生要是聞到這個香味,『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西方極樂世界它另外有一個名稱叫做香光莊嚴,就是根據這一願來的,這一願就是說香光莊嚴。我們心要清淨,心要清淨,你自然能夠聞到寶香,能夠見到佛光。我們前面說過,你要是以清淨心來修持,這個感應就很明顯。我們現在沒有明顯的感觸,是我們自己業障障礙住。所以修要先修消業障,這是很重要。我們再看下面一願: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末後兩段是說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這後面兩段是阿彌陀佛幫助十方世界的菩薩眾。這是特別的大願,跟前面所說的不一樣,前面我們看「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加上這個,後頭就沒有了。說『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這就不是指一切眾生,指菩薩,這是他方世界的菩薩。他方世界的菩薩,『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段裡面有兩願,都是特別照顧他方世界的菩薩。諸位要知道,十方世界的菩薩想要聽這個法門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緣分、沒有福報聽不到的。菩薩比我們聰明,聽到這個法門之後,他的成就也比我們殊勝。即使他的悲願深廣,他還要普度眾生,不願意馬上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是他必然是勸勉一切大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也替阿彌陀佛來接引眾生,做接引的工作。菩薩,「聞我名已」,這個聞當然是三慧具足,聞思修三慧,這才是聞。「諸深總持」,總持意思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是這兩個字普通的解釋。在本宗裡面,諸深總持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得到這個法門之後永遠不會失掉,不但自己修,而且勸勉一切同修都修學這個法門,一直到成佛。這是「普等三昧願」。

  下面「定中供佛」,這是菩薩大願,對於一切諸佛沒有說不尊敬的,沒有說不供養的,沒有說不向諸佛學習的。欣慕諸佛、學習諸佛,要先供養諸佛,也就是對上我們說供養,對平輩我們說結緣,就是剛才說的要廣結法緣,將來弘法、成佛才能夠廣度眾生,因此他在「定中常供無量無邊諸佛」。也有人說,入了定怎麼能去供養?人家他這個定,不是像我們說坐禪坐在那裡不動,他這個定就是像六祖說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是這種定,不是身定,是心定。所以,他能夠去供佛,定中供佛,「不失定意」。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我們看末後這一願,末後這一段還是為十方世界的菩薩。『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都是說他方世界菩薩聞阿彌陀佛名號,聞《無量壽經》,所得的功德利益。『證離生法,獲陀羅尼』,「離生」是永遠出離三界生死,他雖然到三界裡面教化眾生,那是示現的。他生死自在,不是業報,是來應化的,這是得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永脫輪迴生死。「獲陀羅尼」,陀羅尼是總持法門,也就是說一切佛法,善巧方便,他沒有一樣不通達,這樣才能夠自在教化一切眾生。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平等住」就是平等心、平等覺,我們這部經的經題就是「清淨平等覺」,他真正得到了。『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這一願裡面還有個特殊的,就是「一二三忍」。一二三忍,古德有很多說法,釋迦牟尼佛在本經裡面跟我們說,第一個就是音響忍,第二個柔順忍,第三個是無生法忍。前面兩種忍沒有說出一種標準,但是無生法忍是一個毫無疑問的標準。無生法忍什麼人證得?《仁王護國經》跟我們說,無生法忍有三品,下品無生法忍是七地菩薩,中品是八地菩薩,上品是九地菩薩。這是說十方一般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接受這個法門,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菩薩他的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七地、八地、九地,這個不可思議!如果憑他自己功力修學,那就要二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二個阿僧祇劫才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是第三個阿僧祇劫。他就不必要,只要聽到這個法門,念阿彌陀佛,就把地位提升到這麼高。所以這是不可思議,這也是難信之法。

  「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現證就是說不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前就圓證三不退,就是圓滿證得三不退。這也是我們常常在講席當中提醒諸位同修,如果真正念佛,老實念佛,念到心地清淨,清淨到相當的程度,我們還沒往生,現在也是圓證三不退,這是真的。菩薩就更不必說了,我們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這就看你功夫的深淺。

  這一章的經文我就講到這裡。這一次來新加坡過境,停留一天半的時間,利用六小時將《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用台語簡單來跟諸位介紹。我們過去只有錄音帶,希望這次的六小時做成VCD打字幕,提供給我們同修做一個參考。今天時間也到了,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下一次有因緣,我們再詳細將《無量壽經》從頭到尾錄一遍。謝謝各位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