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法器、梵唄教學—學習法器是自利利他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1/5/24-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63-002-0003

  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有沒有人回家了,下午人有沒有減少,有減少了嗎?沒有,那還好,第一堂課八十個,第二堂剩六十,第三堂剩四十個,到最後一天剩下小貓兩三隻,愈來人愈少。我們上午跟大家交流唱念的一些緣起,有關三時繫念的部分,還有一些唱腔的說明,我們這些基本的,先向大家報告。就是我們練習唱念,你運用得如法,對身體的確有幫助,而且你唱久了不累,能夠持久;你用得不如法,也沒有辦法持久,而且對身體會有傷害。所以早上跟大家提到香港悟達法師,他是一個例子,他教法器,但是他就是唱疏忽掉換氣。換氣很重要,而且練丹田氣也是很重要。換氣,讓我們可以持續的唱念;用丹田氣,不傷喉嚨、不傷胸腔。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有些人說,我們念了一時下來,喉嚨都沒聲音了。他用喊的,他用喉嚨去喊,如果用喊的,我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還會有聲音。這個就是不懂要領,念了反而對身體有傷害,念到最後喉嚨沒聲音了。念到最後,很想念,但是就是沒辦法念了,他就是沒有運用丹田氣,沒有換氣。

  每一個人中氣長短不一樣,有的人中氣很長,他可以念很長的時間,有的人他中氣沒那麼長。各人身體狀況也不一樣,中氣比較短的人,他換氣的次數要多。七星板是可以換一口氣,時間比較長。不是七星板,人家還在念,你要在這個字跟下一個字這個當中有一個間隙(空檔)換個半口氣。但是你換得很有技巧,讓人家聽不出你停下來,就在那個腔跟字這個當中,吸個半口氣,你再念,就可以繼續念下去,要換氣。你沒有換氣,不行。所以悟達法師他在圖書館出家之後,大概經過四、五年,回去香港,繼續教法器。有一次教人家唱法器,他起腔,他起的腔又高,他人又瘦,年紀又大了,沒有換氣,教人家唱念,他自己沒換氣,後來我聽香港的同修跟我講,吐血了。那次傷到中氣,吐血之後,吃什麼藥都吃不好,身體就這樣一直走下坡,前年已經往生了。他也是病了很久,也是八十幾歲了,今年在的話是八十四歲,前年八十二歲,在香港往生。

  以前韓館長她在世的時候,她也常常跟我們一起練法器,她也很有興趣,因為她都是到很多寺院去參加經懺佛事,看那些老法師他們唱念,她也學到很多技巧,還有她喜歡唱平劇、唱京劇,所以叫我們要換氣,這個非常重要。大家如果要練這個唱念,換氣非常重要。還有丹田氣,你吸一口氣到肚子,氣慢慢從丹田這樣出來,從這個肚子慢慢上來,不要只有靠胸腔,靠胸腔你用不久,時間支持不久。唱念的,打拳術的,練氣功的,練丹田氣,這是一定需要的,這個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知道。所以換氣,吸氣、吐氣再吸氣,這個當中自己要揣摩。

  一般我們一個讚下來,七星板這個地方是時間比較長。如果你氣足夠,這個當中不換可以,到七星板再換。到七星板務必要換一口氣,就是你唱得差不多了,再吸一口氣到肚子,讓肚子鼓起來,閉口吸氣,因為你唱念要嘴巴張開,唱出來,吸氣,嘴巴閉起來,鼻子吸進來,這樣的練。維那起腔,悅眾要接腔,接腔完了之後,到最後要送腔。誦經,維那起腔,我們悅眾也是要接腔,然後到最後那個尾音,悅眾送腔。送腔,讓維那換一口氣,然後他再起腔。這些現在我們一般淨宗道場學唱念也沒有時間跟大家說明,所以很多人他也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要接腔、要送腔,他都不知道。這個也非常重要,大家要記住。我們再複習一下起腔、接腔。這邊有些問題,我先回答一下。

  問:法師,請問我們要如何知道我們適合學什麼法器?學維那需要具備哪些什麼條件?

  答:適合學什麼法器,第一個是興趣,你喜不喜歡,如果我就不喜歡,我看什麼法器都不適合,對不對?因為不喜歡。不喜歡,也說不上哪個適合,哪個不適合。現在我再回過頭來請問你,你現在喜歡哪一種法器?這個就要問你,不能問我,我喜歡的,未必你喜歡,大家說對不對?所以你適合學什麼法器,先問你的興趣,你現在覺得對哪一個法器比較有興趣。我學法器,我是完全沒興趣,因為我出家不是要學法器、學唱念的,我是要跟老和尚學講經說法的,我的本願是要學講經說法,現在叫我來學這個,實在講哪一樣我都不適合,因為不是自己有興趣的。但是環境所逼,沒辦法,你不想學,也得要學。老和尚就是要打鴨子上架,我們也要勉為其難,自己原來不喜歡的,現在學習去喜歡它,然後去認識這個法器。我們進一步去明瞭,我們就有興趣來學了;你有興趣,學哪一種法器,你都會學得很好。因為你有心、有興趣,你都會學得很好,再笨的人都會學得很好,這是學法器。

  所以適合學什麼法器,我覺得每一樣法器都要學,依照我的建議,你最好所有的法器都要會。為什麼?每一個人所有的法器都會,這個安排就很好安排,這個人敲鐺的,他沒空,原來你是敲鉿,請你來敲鐺也可以。或者這組缺哪一種法器,你任何一種法器都可以上場,那是最理想的。所以依照我的建議,是所有法器你都會是最好,我們最好用,叫你當維那也可以,叫你敲木魚也可以,敲鐺、敲鉿、敲鐘鼓你都行,這個是很好用,對不對?最好是這樣。如果你沒有辦法學那麼多,我建議最少也學個兩種,最好。當然再不行,我只學會一種,那也好,總比沒有更好。學維那具備的條件,主要你要懂得起腔,還有維那要掌控時間,你要掌控時間,時間要掌控得當。比如說,這次法會,我們第一時多少時間,你要看時間,你要掌控得好,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掌控時間很重要。不要沒有時間了,你還在那邊念了半天,到時候整個法會的時間大家都會被影響,這個時間掌控很重要。起腔,還有敲磬,拜三拜,引磬的部分,這些也都非常重要。因為維那第一個就是掌控時間,第二個就是你要掌握全場的秩序。

  在古代叢林住持下來四大執事綱領,一個維那,一個監院,知客、首座。在禪堂裡面,維那他擔任重要的執事。我們去禪堂看過,來這裡參禪,他的法身慧命都維繫在維那的身上,所以維那不能不盡到那個責任。大家不了解古代叢林執事的名稱,不知道他的性質,不知道他應該負什麼樣的責任,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如果講到這些條件,我看現在我們沒有一個有這個條件的,為什麼?這個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行,他才能幫人家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一個香板打下去讓人家開悟的,現在你到哪裡去找這種維那?如果有的話,你給我介紹,我趕快去請他來。沒有,沒有這樣的人才,不得已求其次。維那,第一個對佛法要有正確的認識,要正知正見。維那領眾,領(帶領的領),你要把人家領到哪裡去?他的責任很大,你要領大家去哪裡?領大家去西方,還是領大家去三惡道?領錯路了,背因果。所以我們現在,實在講,你給我問說什麼條件?這個條件很高,要明心見性。維那他領眾修行,整個叢林的組織要配合得好,在參禪能幫人家開悟,念佛能幫人家得一心。在禪堂幫人家大徹大悟,在念佛堂幫助人家得一心不亂,你說這個維那重不重要?現在我們只知道這個名稱,不知道它的內容,因為古代中國叢林制度很嚴密,透過這個制度的練習、學習,成就的人很多。但是現在只有這個名稱,沒有那個內容。所以這個我們要明瞭。

  現在人,大家都是外行的,什麼主法、什麼維那,哪一個夠條件,我都不夠條件,哪一個夠條件,你幫我找來。要真正講這個條件,那可不容易。不容易,我們也要明瞭,才不會給人家說很外行。我們做哪一方面的事業,都講求專業、內行。我們學佛,你學哪個宗派、學哪個法門,也是一樣的道理,要內行。內行,你才懂得門道,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什麼?對了,有人知道,「外行看熱鬧」。所以我們學佛也是一樣,有內行、有外行的。我們現在先不要談修行的境界,我們就領眾,帶領大家共修這方面來談。領眾共修第一個就是你掌握時間,第二個掌控秩序。另外還要觀察大眾,大眾現在在共修這個情況怎麼樣,也要觀察。主法(主七)、維那,包括木魚、悅眾都要去觀察。維那,我們現在都是習慣維那起腔,照原來《中峰三時繫念》課本,起腔的不是敲大磬的,起腔的是誰?敲木魚的人起腔。還有我們現在擺這樣,古代叢林不是這種擺法。我們現在大磬在這邊,木魚在這邊,一個東單,一個西單,不對。我先告訴你這個常識,要內行,不然你會鬧笑話,自己都不知道。

  有一次在華藏圖書館,韓館長請大智法師來做三時繫念,那一次明訓法師沒空,請大智法師來。大智法師看我們法器排這樣子,你們怎麼排這樣?應該都排在東單,一排的。大磬、木魚、鐺子、鉿子、鐘鼓都在這邊的,東單。後來館長出來,大智法師跟館長認識很久了,知道館長的脾氣,他頭腦轉得快,他說了一句話,「法無定法」。所以我才知道人家以前叢林都排在東單的。後來我到大陸去,我到九華山佛學院去主持佛七,九華山佛學院,果卓法師那個時候當副院長,他也來參加我們新加坡弘法培訓班,第三屆的同學。他這裡畢業之後,回去就請我去主七,他們都是排在東單,而且他還照以前禪堂的規矩,還有僧值、首座。坐在那邊打瞌睡,香板就下去了,打佛七,止靜的時候打瞌睡,香板下去。那些都是年輕的出家法師,有一些坐在旁邊,靠在牆壁,他就拿香板幫他調一調,他在打瞌睡。我也發了一支香板,但是我那一支都沒用過,都維那在用,還有僧值他在巡香,他在用,看到打瞌睡,他香板就下去了。這是學習當維那,很重要的要觀察大家念佛的情況,掌控時間。

  老和尚講經常講,諦閑老法師,在中國浙江省寧波市觀宗寺。我們老和尚講經講觀宗寺,我到寧波,特別去找,找看還有沒有觀宗寺?結果被我找到了,是觀宗講寺(講經的講),就是他那個道場是講經說的,天台宗的,觀宗講寺。我去看,他們那個法器也是排東邊的。所以你現在看到我們排這樣,你到大陸去,不要去給人家糾正,你們排錯了。是我們錯了,他沒錯,他是依照古代叢林的排法。這些知識、禮貌,我們要懂。所以現在你不跟大家說明,到時候你學了法器,你不學還好,不學不會去糾正別人,你學錯,自己不對,還要去給人家糾正,那會鬧笑話的。現在我們淨宗就是這樣,很多他自己也不懂,到處去教,教一些不正確的。他又不懂禮貌,還要到處去給人家糾正,自己錯了,還不知道,錯誤的要糾正人家正確的,鬧天大的笑話。

  今天新加坡淨宗學會辦法器班,我才有時間發表我知道的這些學習法器的儀規、唱念方面的機會,平常我們明明看到人家不對,我們也沒時間去跟他講,別人也未必會接受。常常我遇到很多道場,這些淨宗道場,他們不知道,他們又不問,都會堅持自己這些錯誤的。你好心好意跟他講,他未必會接受,他反過來還要糾正你,反過來還說你錯,是他對,這個就沒完沒了,就講不清楚,乾脆就不要講好了,各修各的,各做各的,這樣就好了。

  當維那起腔,這個方面最好要練練丹田起腔,這樣是最好,因為現在維那都要負責起腔,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要領,要來練習。話說回來,最重要的條件,還是我們有心要學習,都可以,男眾女眾都可以。這個也沒有很特別的一個規定,男眾女眾都可以,只要你有心學習,這個都可以,這是主要的條件。

  問:尊敬的悟道師,請問現在我們學習法器,以後成為法器人員,該以什麼態度及心態?以免生起了我慢心。感恩。

  答:我慢心,我們凡夫都有。慢是傲慢,這個慢,一般我們講貢高我慢。貢高我慢就是自己會了一些東西,覺得自己很可以了,就會輕視別人,就會瞧不起別人,好像自己就很厲害,這個屬於貢高我慢,看不起別人,我會了,你不會,很自然有這種心。第二種慢是等慢,平等的等,等慢就是說,你很厲害,我也不比你差。有一年我到美國達拉斯佛教會,一個龔振華老居士,老和尚常常講,美國DC周廣大老先生往生,就是龔振華居士去幫助他助念,勸他念佛往生的。龔振華,自己也往生好幾年,但是他有沒有往生西方,我也不知道。他有幫周廣大老先生往生西方,但他自己有沒有去西方,我不知道,沒聽說。有一年到達拉斯打佛七,他跟我講,我是留英的,我不比你留美的差,他這樣跟我講,跟同修之間在比較,他是留學英國的,不比留學美國的差。這個叫等慢,等就是平等,大家一樣高、一樣大,叫等慢,平等的等。第三個叫卑下慢,自卑。是不是謙虛?不是,他是自卑感,也叫卑慢。所以慢有這三種,貢高我慢、等慢、卑下慢,都叫慢。

  所以《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不要貢高,也不要卑下,這是佛的第一弟子,所有的慢都沒有。不要覺得比人強,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那誰比誰強?大家都平等。也不要有卑下,你也有佛性,你也能成佛,為什麼自卑?也沒有,靠自己努力。所以學了法器之後,我自己保持一個心態,我自己到現在,實在講說請我來教法器,我從來不敢說要教人家法器。為什麼?因為我自己知道,我們不懂的地方還很多,我們自己都發現我們自己很多地方不懂,我們怎麼敢說我去教人?現在因為時節因緣所逼,也不得不出來教大家,教要用什麼態度?教學相長,我們一面教,一面來學習。不是說我很厲害,我都不用學,我都教你們。現在教法器,也是會犯這種毛病。

  所以有很多道場,我們淨宗道場,其他道場我們沒接觸不知道,就是我們淨宗道場,我也看到過很多,在家出家都有,教法器、教唱念這些方面的,就是缺少一個謙虛的心,缺少了。所以我們愈學要愈感覺到不足,愈學愈謙虛,你才會不斷的進步,你才會去改進,我是持這樣的一個心態。持這樣的心態,我們要有一個具體的行動表現,我們要不斷的提升,我們現在還不足,還要再提升,永遠保持這樣謙虛的心態,就不會有我慢。我們知道,我們要不斷的改才會進步,所謂改進。我也是秉持我們淨老和尚平常講經教學的這些教導,自己做得不夠也不好,但是總是想往這個方向、這個目標來提升。所以老和尚在日本跟我講,我才會去改。如果我有我慢會怎麼樣,會不會改、會不會調整?我就堅持我念佛這個做法,要不要改?肯定不接受。老師教我們的,如果都不能接受,那其他的人他還能接受嗎?他更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再進步,可能都會退步,所以這個心態非常重要。

  我們學了法器之後,我們總之要知道,我們學法器是自利利他。我們自己也是參加這個法會來修行,去帶領大家來共修、來修行的,我們是為了修行來的。修行的目的,第一個就是要伏煩惱、斷煩惱,我們要常常提起觀照的功夫,我們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才不會不斷的增長。不但我們學佛,就是儒家的教學,也是教我們「傲不可長」。就是我們凡夫傲慢心大家都有,但是你不要讓它繼續增長,要讓它慢慢減輕。我們佛門要求是要斷煩惱,煩惱都沒有了。儒家要求沒那麼高,就是你不要再增加,要給它控制住。所以我們學法器也是一樣的,我們常存這樣的心,常常覺得不足,我們的慢心就不會起來。

  學法器,我們大家要記住一個原則,我們現在大家學習法器,就是配合我們修行的,這樣你煩惱才不斷的減輕,智慧不斷的增長。如果不懂得這個原理,不知道這個觀照功夫,你法器愈學,煩惱愈增長,這個就不對了,這個就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學了法器,增長煩惱,有沒有?很多,我們看到很多。以前我還沒有出家,我母親比我早出家,在我們汐止一個彌勒內院,那時候寬裕老法師很忙。我們汐止家鄉有一個老先生,他大概七十歲才出家的,在家的時候也是很喜歡法器,出家在寺院,寺院沒有人,就他一個當維那。那個不是在汐止,是在台北外雙溪,就是現在的故宮博物院那裡,台北故宮博物院山上有一個蓮池禪寺。那個寺院,一個老尼師建的,我母親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就住在那裡。她還沒有出家就住寺院,我有空就上山去看她,就順便在那個寺院掛單,住一個晚上。

  第二天做早課,我也起來參加,我們家鄉那個老居士,他出家去住在那個道場。那個老尼師在台北市又有一個寺院,她平常也沒空去,這位老先生七十幾歲了,就他一個男眾出家人,早課(他在家就學了,學敲木魚、大磬、引磬)他就當維那。那個時候敲木魚也沒有人,就是花蓮有個女眾(大概三十幾歲),從花蓮到那個寺院來住的,這個女眾她是有癲癇的毛病。癲癇大家知道嗎?她如果發作,馬上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身體抽搐。只有他們兩個人,我母親負責廚房煮飯,早課就他們兩個人,癲癇那個女眾敲木魚,他老人家當維那,我是清眾,我去那邊參加,跟著念。那個癲癇她本來身體狀況就不太正常,木魚常常敲錯,我看那個老法師,拿那個寺院的磬槌,就往她的頭當木魚敲了。我當場,如是我聞,親自看到,這個不是聽說的,我去參加早課,怎麼做早課做到生這麼大的煩惱?因為沒有人,只好叫她敲,她有癲癇,敲得不對,他就生煩惱,他一氣起來就往她頭上敲。

  所以這個法器,我們要大家愈修,這個法會做下來,你感覺煩惱減輕很多,這個對了。如果法會做下來,氣沖沖的,沒有減輕煩惱,反而增長煩惱,這個就得到反效果。我們希望正面的效果出現,這些心態很重要。我們為什麼學法器學到生煩惱?因為古時候的叢林,法器要配合經教理論方法,配合來修行,現在你只學一部分,那一部分沒有,你不生煩惱才怪,為什麼?不懂得提起觀照功夫。所以我出家那個時候學法器,前面那個時間也是常常生煩惱,畢竟還是凡夫,會生煩惱。怎麼生煩惱?大家知道嗎?我開始學,我比較早,後來出家的這些師兄弟,他們不會。沒有人,你要讓他練法器,你沒有讓他上場練,他學得出來嗎?他學不出來。你要讓他上場練,敲木魚、敲地鐘,敲什麼法器,你都要讓他練,他在練習的過程,他能敲得很好嗎?我從基金會,日常法師那個徒弟叫如道,我叫悟道,他比我晚出家,他跟日常法師出家的,我當維那,如道師他敲那個木魚是夠難聽的。後來我才體會到雙溪那個老法師為什麼拿這個去敲人?他就像在劈柴一樣,恨不得把那個木魚劈成兩半,像劈柴一樣。我說這場早課下來,我是聽噪音,聽得心煩意亂,任何人聽了他都會生煩惱。

  後來到圖書館敲木魚、敲地鐘,敲什麼法器,這些師兄弟也是一樣,他不會,敲得有夠難聽的,敲得你不聽還好,不聽就不會生煩惱,你一聽就生煩惱。我也是很煩惱,一聽到他們要敲,我就頭痛,恨不得我搶來自己敲,但是沒辦法,要訓練他。後來,那個時候晚上也有聽老和尚講經,禮拜天共修,平常晚上就是老和尚講《彌陀經疏鈔》,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老和尚講菩薩要修六度萬行,第三度就是忍辱。我說,忍辱,這個也是忍辱的一種項目,其中一個項目,要忍受他亂敲的過程,你沒有讓他實習,他學不會,敲地鐘也是一樣。所以等到他們上場,那時候我就提起觀照功夫,現在開始修忍辱波羅蜜,這樣我才能熬得下來,不然在那邊大概就要發作了。但是有聽經教,還是有比較好,不然我就真的像那個老法師,氣起來,拿起來就往他們頭上敲,真的會這樣。因為那個老法師沒有經教的基礎,不知道回光返照,自己調整自己,做早課的當中,當場就發作了。所以我一直調,修忍辱,然後敲下來,再找時間跟他講,練法器的時候再跟他講,不斷讓他練,慢慢他就愈來愈好。

  我想現在大家練習這個法器,會比我們當時環境條件上更殊勝,更好。所以我們這個配合修行的,我們這樣才能持久。如果你不配合修行,不能讓煩惱減輕,你不懂得觀照,這個也沒有辦法持久,因為你一生煩惱,你就不想再去敲這些法器了。所以這個法器非常重要。我們佛門這個早晚課,我看玉琳國師朝課、暮課的綸貫,就是他寫為什麼古代叢林這些祖師大德編這個早課、晚課。做早課要觀照,大家參加早課要起觀照,你提起觀照這個功夫,你要在今天一天的生活當中提起觀照,時時刻刻在我們內心提起觀照功夫。做早課,要讓你在這一天當中提起觀照。觀照功夫得力第一步就是伏煩惱,控制住你這個煩惱,貪瞋痴慢不要讓它發作,進一步再慢慢達到斷煩惱,它的作用是這樣,所以要會觀照。學佛、修行,不管哪個法門,包括我們念佛法門也不例外,就是《心經》上講的,「觀自在菩薩」,觀那個字。你要懂得觀,你才能伏煩惱、斷煩惱;你不懂得觀,你伏不了。我們現在經教學得很多,我們會不會觀?會觀的舉手。這方面我們淨宗就是比較缺乏一點,要懂得觀照功夫。所以那個敲木魚,也是用上一點觀照,不然我當場會被氣死,而且師兄弟不止一個,很多。這個時候你能調整過來,就表示你有用上一點觀照的功夫了,用上一點。所以早晚課是教我們伏煩惱、斷煩惱、破無明的。

  你必定要配合這些修行,才不會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這些是幫助我們伏煩惱、斷煩惱的,這樣你愈敲就愈好。而且配合你修行的程度,你敲出來的法器味道不一樣,你相信不相信?大家相信嗎?相信。我這個也很有經驗,有的時候我們師兄弟敲地鐘,聽他現在敲的,就知道現在他的心情如何,喜、怒、哀、樂、愛、惡、欲都表現在那個上面。你要會聽,聽他現在敲出來這個節奏、這個聲音,就是他現在的心態。如果你正在生大氣,敲出來會一樣嗎?不同,一定不一樣。你很歡喜的時候,敲也不一樣;心很平靜的時候,敲也不一樣。真的法器敲好的人,你敲地鐘,他一敲馬上就心定下來、靜下來,帶大家念佛就能進入狀況了。所以敲地鐘,會敲的人,一支香下來,大家念得不累、念得很攝心、念得很歡喜,你會感覺怎麼這麼快就過去了,會有這樣。如果敲得不好,怎麼還沒到?愈念愈難過,再下去就受不了,就會這樣。

  但是這個地鐘,你一支香換一個人,這個人的心情跟那個人的心情不一樣,可能昨天跟他太太吵架,現在心還沒有平下來,你現在叫他敲,那肯定會不一樣。男眾女眾,老的小的,各人的心情都不一樣。進來佛堂,大家的情緒千差萬別,對不對?大家從各地方來的,各人來的心情不一樣。你們印尼來的,跟新加坡當地的心情絕對不一樣,對不對?那我台灣來的,也跟你們不一樣,我現在想台灣事情很多,對不對?會不會一樣?不同,不會一樣的。在各種不同心情來到這個念佛堂,怎麼調整到大家都一樣?就是靠這個法器。法器配合我們的心,你的心就是表現在這個法器上面。法器掌控得好,幫助大家定心,把心沉澱下來,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就能達到共修的效果。所以我們現在第一個要先認識的,就是要把我們的觀念調整一下,我們做這個法會,我們是修行的,帶大家共修的。我們觀念要調整一下,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修行的作用,只是知道這個好像滿熱鬧的,來敲敲法器,大家滿熱鬧的,這樣就得不到我們共修的效果。

  這邊有一組排好的人員,你們協調好了,你們這組這樣排就可以,其他的再研究一下。我們現在,因為講這些,大家要合起來講,如果分開了,我也沒有時間一個一個去講。這是我們起腔、接腔、送腔,這個大家要配合的,這些基本的,大家都要知道,不管你敲哪一種法器,大家都要配合。維那以外的,都叫悅眾,悅眾幫腔,包括清眾,清眾就是沒有執法器的,也是可以幫腔的,這個大家共修要能互相配合、互相有默契,一場法會共修下來效果才好,大家做了才能生歡喜心。

  好,我們再來練習一下起腔、接腔。「戒…」,好,這是大家一起起。那我們現在起,大家接,看大家接的地方,再練習一下。「戒…」,稍微早了一點點。「戒…」,好,快接近尾音了,你就要跟著合上去,你要跟著我那個音合上去,就是接腔,把我這個接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