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法器、梵唄教學—號令明,眾心定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11/5/24-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63-002-0012

  這個引磬,我們在這裡簡單跟大家示範一下。就轉身向上,問訊,起來,然後就面對面站。面對面站,就三個鼓。這個我來這邊,實地上比較清楚一點。大家學維那,敲這三個引磬,那個距離,你要敲得剛好,不要太快太慢。

  現在我們跟鐘鼓對敲一下,我們這樣排班站著。因為以前我都只有一個人,這一手還要敲大磬,所以一般都是一手拿引磬。一般拿引磬都是兩隻手的,你到戒場去,他是右手拿,除非是習慣左手的人他就這樣拿,一般習慣右手。我已經很久沒有當維那,因為現在好像也輪不到我當,所以很久沒有拿了,但是現在還有一點記憶,還記得這樣對口磬,對這個口。如果你拿兩手,你要用一手拿也可以,用一手就是這三個這樣拿,這個托著,托在這裡,你這一手又可以敲木魚了,你一個人就可以擔任兩個法器,這樣。

  轉身向上,問訊,然後再面對面站,再轉身向上。第一拜,第一拜是三個磬,第一拜拜下去要押磬;第二拜只有一個;第三拜,兩個。然後再問訊。拜完,問訊,就齊眉,再放下來。這個三拜,大家也不要小看這個三拜,我看當維那的,在圖書館,這三拜敲得很準確的,悟修法師他敲得最好。有的師弟他們敲得都不是很標準,不是很標準,你拜下去,大家不知道要起來。有時候他敲得讓大家聽不清楚,大家起來,他老人家還趴在那裡。他還趴在那裡,我都還沒起來,你們起來了?因為他就是「道場魚磬軍中令,號令不明眾難定」,他就犯了這個毛病。所以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敲的速度配合他拜的速度不一樣。

  我們示範一下錯誤的。比如說第一拜是三個,你現在拜的話你一定要配合這個,你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你太快太慢,都會讓大眾產生誤會,你還沒有起來,大家都爬起來了。所以也不要小看這三拜,好像這個很簡單,但是你要拜得很好,也是要用心。如果拜得太快,人家會看維那,維那站在前面,人家都看他、跟著他,如果他太快,人家也會誤會。比如說這三個,大家看他拜下去,大家也跟著拜下去,但是他敲第三個,大家都會很直接反應是要起來了。對不對?我們那個師弟老人家,我示範給你們看一下,大家都站起來了,他老人家還趴著,這樣大家知道嗎?你看他拜下去了,然後第三個,大家很直接反應就是要起來了。他敲第三個的時候其實還不是起來,但是他已經趴下去了,第三個敲下去,大家都會站起來,怎麼維那還趴著沒有起來?結果才知道。但是他這樣敲,大家都一定會有這種情況的。我每次看到他,他都是這樣。我們一個悟修師弟,那個比較標準的,有個悟清師弟就趴著不起來,所以悟修師他敲得最標準。

  所以這個你要配合這個速度,三個,你要配合這個速度,你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押磬,你拜到這裡才能押磬。這樣就起來了,這是第一拜。第一拜有三個,它比較密集。第二拜只有一個,距離就比較長,是「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第二拜的「三世一切佛」,第二拜就一個,一個時間比較長。起來都是一下,起來沒有兩下的,你不要敲兩下,到時候人家不曉得要起來還是不起來,又搞不清楚了,起來只有一個。只有第一拜三個,第二拜一個,第三拜是兩個,這樣。就是頭拜到拜墊才押磬。你拜下去也要稍微有點距離,不要太快,稍微停頓一下,然後再敲一個,大家就知道要起來了。第二拜就是一個,一個就直接拜下去,這個沒有押磬,第二拜就沒有押磬,這也要停頓一下再起來。第三拜兩個。問訊。這個就是我們一般的三拜。三拜,學維那的,大家可以自己練一練,自己拿一把引磬,自己拜、自己練。敲鐘鼓的,就是你們一組一組,最好有一個搭配的,敲三個引磬,然後搭配的。這個是木魚的部分。

  這邊這個是大磬,這個磬,應該都不錯。就是現在法器不知道有沒有那麼多,法器夠不夠?現在學維那有幾位?四位是吧?因為一組就是要有一組法器,他才能練。沒有法器再買,再補充一些。都有,可以發法器給他們大家練一下,好不好?就是有報名的,看看幾組?現在是有五組。第一組、第二組,就是我們淨宗學會平常都有共修,大家都敲過法器。第三、第四、第五,這三組就是還沒敲過的,沒敲過,可以先讓他們練一下。

  第三組維那是駱居士,大木魚是潘居士,鐘鼓是蘇居士,鐺子是沈居士,鉿子是李居士。你們這組先出來站在這裡,好不好?先給大家練一下。哪一位?你叫駱居士,印尼人。你們一個維那、一個鐘鼓,是吧?好。學師,請你告訴他們鼓怎麼打。好,開始,三拜。「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這個三拜,鐘鼓對敲再練一次,再練一次三拜跟鐘鼓。現在我們這個鼓,這個小的圓圈就是敲得比較輕的,圓大的就敲得比較重。有四個圈敲四個,三個圈就敲三個。三拜後面這個再練一次,現在開始。從排班、對面立、轉身向上開始,跟鐘鼓對敲。好,開始。轉身向上,對面站。

  我們現在就照這個板眼。剛才我聽鼓的板眼多了一些點,現在我們來練。我再跟大家講一次,現在這個鐘鼓,拜的時候還是要有個距離。我為什麼說拜三拜要控制這個距離?剛才看到拜,就是這個太快了一點。拜三拜,我剛才跟你講這個分解動作,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這時候押磬,就是要有個距離,不要太快。我剛才看,就是第三個已經拜下去了,這樣就太快了一點,後面看的人他會以為要站起來了。所以就會有時候你還沒有起來,大家都起來了,大家看了很奇怪,怎麼維那還不起來?我們都起來了,你不是叫我們起來嗎?就會有這樣的誤會。所以你這個距離一定要有。

  還有我們根據這個板點,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板點,大家學比較不會有疑問,不要多也不要少。這個第三拜,第三拜拜下去,這個是拜下去的時候,起來,有四個大的、四個小的。我再拜一次給大家看,第三拜,四大四小,前面四個比較大的,比較大力。這就不要再點了,就不要再點,要清楚。然後再問訊,這個就是「若人欲了知」,問訊是「若人欲了」,「了」就比較輕一點。那個圓圈比較小的,就是比較輕的。問訊。這個就不要再點,不要再點了,這樣根據這個圓圈來打。你再敲第三輪的「若人欲了知」,「一切佛佛佛」就押磬。押大磬,再接木魚。對,你看這個,「若人欲」,這個「了」就小的。「若人欲」,這個小圈就點一下「了」。要根據這個,你畫給人家的,你現在敲的跟這個不一樣,大家就有疑問了,不然你這個要重改,對不對?你課本給人家印出來,就是要依照這個,你不能再敲另外跟這個不一樣的。對,比較輕,也不是點,點這樣人家聽不清楚。「若人欲」,就是輕輕點一下。「若人欲」,輕輕點一下,也不是完全停下來。「若人欲」,這個當中它有一個空格,就是稍微停一下不要太密集,不然連起來大家都聽不清楚它的距離,就是要有個距離。就是「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佛佛佛」,這個「佛佛佛」,三個比較小的就是比較輕,「佛佛佛」。然後再「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佛佛佛」,就這樣。

  大致上大家都有個概念了,就是在這個當中的距離,還有輕重,這個輕重再拿捏一下,這樣就可以了。就是主要我們法器對敲,讓大家聽到很清楚,不要聽不清楚,這樣號令不明,大家心就很難定下來,所以這個大家注意一下。練這個三拜,大家可以反覆的練習幾次,拜的時候,還有接的時候,有一個距離,但是距離不能太長,太長也不行。就是有個距離,讓大家很清晰的知道,現在在接哪一個。這個三拜就根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佛佛佛」,那個比較輕的,就是這樣。三拜就是三次,從前面問訊開始到最後,就是用「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做一個板眼。好,再練一遍。先三拜,三拜先拜好了,再練下面的。好,開始。

  還沒有敲。這個時候再敲,這個時候要數一、二、三再敲。押磬,一、二、三,這樣敲。好,這個三拜,第三組先練到這裡,現在換第四組來練。

  拿法器的時間。這個拿法器的時間,就是我們平常如果在靈前,大家手都拿著法器,那個就是都一直拿著。我們在佛前,要敲法器的時候,就是開口魚之後就可以拿了,這個時候接著就要敲法器了,這個時候可以拿。就是維那一押磬,開口魚,這個時候同時就可以拿法器。

  大家拿法器的時間,如果早一點準備也可以,就是說你在對敲的時候,三拜拜完了,後面那三個就可以拿法器了,你就比較有多一些時間準備,不會很匆忙。就三拜拜完了,不是還有「若人欲了知」嗎?你木魚的一定要先準備好,你不能等他押磬我再來拿,就是很緊張,所以你這個時候就要預備了。其他的法器,這個時候也可以拿在手上,等一下就不會那麼緊張。就是三拜完了之後,然後起來,他還在敲「若人欲了知」,這個時候就可以拿法器,這個時候跟木魚同時大家手執法器,在這個時間。這個時候就可以執法器,這個時候時間比較充足。有時候我們看到有同修都是要開口才拿,就顯得比較緊張一點,顯得那個時間太緊。

  你現在練一次給我看看,是怎樣練的?這個時候拿也可以。我們敲三個大磬,現在是敲第二個大磬就拿法器,這個時間足夠就可以。這樣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押大磬,我來示範一下,看押著怎麼樣?拿開又怎麼樣?這是押著,對不對?就是反正押著就不動。拿開就是一押就可以拿起來了,像我們押磬,敲法器,就是你一押就可以拿起來。磬跟魚也是一樣,比如說魚敲了你就要提起來,不然你不拿起來也怪怪的。大家感覺怎麼樣?還是先放著等一下再說,休息一下。你一定要提起來,我們押磬也是一樣要提起來。有時候大概是維那手酸了,先放著休息一下,敲太久,手太酸了,可能是這樣。以前我做維那,大部分都是押磬然後就收回來,等一下要敲再敲,大概我的習慣是這樣。有的道場是不是有規定要這樣押著不能動,我就不知道。

  他怎麼請的?我看一下。

  問:他請了引磬,這樣拜了,準備要唱讚,他唱讚的時候就把引磬放下來,又把大槌多請一次,需要請兩次嗎?

  答:不需要,不需要兩次請,因為你太頻繁了也不是很恰當。

  問: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鐺子,我看有些是這樣齊眉,有些是打橫的,請問到底是哪一個標準?我一直不明白。

  答:這個我也是一直都很不明白。因為以前我們學法器,實在講,老法師來都是一次來講半個小時,最多兩個小時他就走了,可能半年後再來,我們也沒機會去問。所以根據這些老法師教的,「照面鐺,對口磬,抱心鉿」,這些他規定的位置,我們法器拿在手上,可能就不太適合再放平的。有一次我拿引磬,我也不懂,拿倒了,被老和尚當場罵,他說你這個就表示佛法要倒了。我聽到這個太嚴重了,後來再也不敢拿倒了。他說這個表示佛法要倒了,你說這句話嚴重嗎?太嚴重了,我實在承當不起。後來我不管怎麼樣都是拿直直的,不敢再這樣拿了,這樣拿說我要把佛法推倒,就是你已經倒下去了,你爬不起來了。這個我曾經被罵過。所以後來的道場他們規定要這樣拿著,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法器我們既然拿在手上,你不敲的時候還是雙手拿著。要問訊的時候,因為沒有拿法器,就可以用手問訊;拿法器,他只能舉法器齊眉。在一面敲的時候,可能就不方便去齊眉,因為你在行走的時候恐怕就不方便。有時候鐺跟鉿已經在敲了,你在齊眉,這邊在敲,那也怪怪的。所以這個時候,只有引磬跟木魚比較適合,鐺跟鉿可能就不是很理想。我們站起來要到靈位,這邊敲鐺、那邊敲鉿,已經開始在敲了,你在敲的進行當中你再舉到眉間,這也不適合。如果沒有敲的時候,當然我們舉個齊眉舉一下,這個沒有問題。如果正在敲的時候,這樣敲好像也怪怪的,錄像錄起來感覺也怪怪的。所以這個還是照平常的位置這樣敲,現在大家習慣了都會舉一下齊眉。如果你不是正在敲的時候也可以,在這幾天練習的時候大家揣摩一下。我們總是說儀規上看起來比較整齊、比較莊嚴,以這樣為一個原則。這方面,課本裡面也沒有詳細的講這些,只能靠我們現在現場在操作、操練的時候,我們看看哪個姿勢比較好,比較莊嚴,就這樣。根據老和尚跟我講這一句,我從那一次開始就不敢再拿這樣的,沒敲也要拿直的,也要拿著。你雙手拿著,這樣平放拿著就好,這個就不要放倒的。

  好,下面大家分組,這有幾組法器,根據我們現在講的,大家實際上練一下。練一下,明天再來聽聽大家練的情況。或者是我們這些老居士他們都有練過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實際上,大家多練習,這樣對大家才有真正的幫助。我們現在還有三天的時間,就是大家一面練一面發現問題,我們再提出來討論,好不好?你沒有實際操作、沒有實際練,有時候有一些狀況我們事先也不知道。你練了之後,發現哪個地方有問題,我們再提出來討論。現在看怎麼分組、怎麼練,可以分幾個地方大家法器唱個讚。隨喜的也可以參與,看你要參與哪一個組來練都可以。好,大家再分組一下,再分組來練習。

  今天我們就先講到此地,大家練了有問題再提出來。也歡迎大家提出這些疑問,有些疑問我想平常我們沒有時間去研究這些,利用這麼一點時間,也把這些問題來,可以提供給其他淨宗道場做參考,我們這樣的一個做法可以做參考。但是我們不能去規定人家一定要跟我們一樣。我們說我們現在練習,覺得目前這樣比較適合,給大家參考,他們覺得可以的話,他們就可以採納。好,今天我們就先練到此地,現在大家自己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