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法器、梵唄教學—法器介紹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11/5/24-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63-002-0011

  諸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早上我們跟大家一起學習《淨語》,「迦陵音」。這個就是我們唱念敲打法器的一個標準,原理原則都在這裡面。不管你唱什麼腔、什麼調,怎麼念,它的標準、原則就在這個當中。我們如果學得如理如法,的確可以幫助大家共修得到一心不亂,這是一點不假;不如理、不如法,就達不到那個效果。因此學習這個法器,也是有講求的。而且從「迦陵音」這一篇偈頌來看,知道古來祖師大德建立道場,法器、唱念節拍這些制定,它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就是得定,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這是大家要有這個基本的觀念。每一個道場的唱腔、儀規各方面都會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原則都是要跟這個相應,這是一個標準。不管你學哪一方面的,就是一定要跟這個原則相應,這樣才能達到共修的一個效果。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大家長期在一起「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經教、學法門,道理都是一樣的。大家如果沒有長時間在一起「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也很難達到這個效果。必定我們在練習學習當中,能夠不斷的根據這個標準來揣摩、來改進,我們的唱念、法器這些都會不斷的提升、不斷的進步。包括幫助我們修行,都有很大的助益,很大的幫助。

  所以你修得如理如法,一個法會下來,那個受用就不可思議。你看夏老,人家他們做法會、打個佛七,都有舍利子。我們打了幾百個,連個影子也沒看到。他為什麼能夠有這個效果,我們為什麼不行?這個就值得我們去檢討、去反省。所以過去我領眾這麼多年,也常常在這個當中去檢討、去反省,一直想有哪些地方錯了、不如法,我們要改進,不敢自以為是,不敢說自己就很好、很標準,什麼都沒錯,我到今天我不敢這麼講。我也不敢講,我是正宗的,你們都不正宗,這個話我也不敢講。但是別人敢講,我不敢講,因為知道自己有很多要改進的。一定要存這樣的心態,你才會進步。不然敲了一輩子、唱了一輩子,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你法器很會敲,往生就有把握嗎?很會敲,不會敲,因為大家不知道標準在哪裡。你真的會敲了、會修了,對你念佛功夫肯定是有幫助,一定是有幫助。所以有很多人他學了法器,學了很多,認為自己很好,不需要改進,這樣永遠不能進步,自己也不知道哪裡要再提升、要再改進,錯在哪裡也不知道,這個就很可惜。因此,夏老的「迦陵音」,我們大家要常常拿來看看,它這個標準在這個地方。我們學法器就不只是說帶大家共修、做做法會而已,實際上,你看這篇「迦陵音」講的,它是在修行的,幫助我們修行的。不是做做法會,結結緣而已,是幫助修行的,我們要先認識清楚,才能用個殷重心來學習。後面有一句,我也跟大家念一念,這個都印給大家了,後面六十三頁第五行,這首偈:

  「末法眾生慣欺哄,言論往往不由衷,背則嘲譏面則頌,或復顢頇學籠統。太息無人發其幪,興言及此心常痛,李子護法誠且骾,為報佛恩不待請。」

  「末法眾生慣欺哄」,欺是什麼?欺騙;哄,就好像哄小孩這樣。哄小孩,你騙他,給他哄一哄,他很高興,末法眾生習慣喜歡這樣。所以你跟他講,你法器練得很好,你們最標準、最正宗。現在有很多人去學了法器,我們是正宗的,其他都不正宗,我們跟某某法師學的。你再給他一讚歎,高興得不得了,他「慣欺哄」,人家去欺騙他、去哄他的,他喜歡這樣。這樣的話,「言論往往不由衷」,就是不能跟你講真心話。不能跟你講真心話,講什麼?講你喜歡聽的,因為講真心話,他就沒辦法講,因為他不能接受,他聽不進去,這是言論就沒有辦法由衷的來講。「背則嘲譏面則頌」,那怎麼樣?背是背後,在背後再笑話你。當面就給你稱頌,給你讚歎一番,背後再嘲笑你,譏笑,背則嘲譏面則頌。「或復顢頇學籠統」,籠統就是馬馬虎虎,應付應付,學這樣。

  「太息無人發其幪,興言及此心常痛」。夏老講到這裡,「太息無人發其幪」,就是沒有人提醒。講這個地方,心也非常痛心,心常痛。「李子護法誠且骾,為報佛恩不待請。」這個李子是一個居士姓李,他是祈禱法會第二天,音節稍微有錯,當面斥責悅眾。你看「迦陵音」下面這個小字,「祈禱法會第二日,音節稍舛」,舛就是違背,違背正規的,「面斥悅眾」,就是當面喝斥敲法器的悅眾。「道場圓滿後,李子中宏以柬相規,直諒不欺」,李居士他們以柬,柬就是用書信來互相規勸,這是一個直諒益友。儒家講直諒益友,朋友友直,友諒,這是益友。「末法稀有之士也」,在末法時期很稀有的一個居士。「既嘉其誠,且不忍辜其意,詠此報謝,不自知其言之贅矣。」這是夏老居士他嘉獎他的誠意來說真心話,不忍心辜負他一番的好意,所以詠詩來報答感謝他。不知不覺,夏老講「言之贅」,贅是累贅,就講了這麼多出來,好像要答謝的話講了很多,他就這樣寫出來這篇「迦陵音」。

  我們這個理論方法,原理原則就是在這篇,大家要常常看,這是我們學法器、唱念的一個標準原則,不要忘記。下午我們接下來介紹一下法器,以及我們一般持拿法器的方法。這個法器名稱,有學過法器的大家都知道,沒有學過法器的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是引磬。這個是大磬,大小不等,大磬。這個算是比較小的,我們前面有比較大的。這個是木魚,這木魚的槌子,所謂犍槌。這個就是木魚,這個是小魚,還有大的。木魚、大磬,大小尺寸也非常多。寺院有那個大磬,就像我們前面桌子這麼大的,在中國寺院有那麼大的,木魚也有那麼大的,這個我都看過。有一些同修可能到中國寺院去旅遊,可能也看過。大家有到過中國嗎?沒去過。去過美國嗎?也沒去過。德國去過沒有?我們學法器,有機會也可以到中國寺院去觀光旅遊,如果沒去過,我來組團,你們來報名,好不好?好。講到玩,大家都很高興。去參觀參觀,看看古時候的叢林,人家的一些規模,我們有個了解,不至於我們自己用想像的,用猜的,到現場去觀摩,你就會比較了解。

  這個是鐺,這個是鉿子。另外一種就叫鈸,圓圓的,那個道教用的,大概有桌面這麼大,它是扁的,道教,還有密宗用,顯宗也有。我們淨宗法器比較簡單。一般做水陸法會,還有搖鈴,兩把在搖。這是我們稱為法器。在世間音樂裡面講,叫樂器。我們佛門稱為法器,我們稱法器主要是說學習佛法用的樂器稱法器,我們淨宗就比較簡單一點。另外就是一個鐘鼓,鐘鼓擺在那邊。再來就是我們打佛七,大家有參加過佛七就知道,有敲地鐘。我們淨宗的法器就比較簡單,大概就這幾樣。

  我們法器的一個拿法,這個過去我只根據這些老法師給我們講的,也不一定說就絕對很標準。但是根據這些老法師講的,我知道的跟大家講,不知道的,大家可以另請高明。在古時候叢林,敲大磬跟敲引磬是兩個人。大家如果到比較正規的寺院叢林,那個法器都排東單,一排,大磬、木魚、鐺、鉿、鐘鼓,都在東單一排。東單叫東道主,西單叫西客堂。西是客,東是主,這是中國的古禮。西洋的禮就不是這樣,西洋的禮跟中國的禮就不一樣。

  所以我一九九八年到九華山佛學院主持佛七,他們還是照古代叢林的排法,法器都在東單。西單是客,西堂。所以我們現在擺這樣,跟以前叢林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講,你到大陸,人家擺在東單,你可不要去給人家糾正,說你錯了,你怎麼沒有擺相對的?是我們錯了,不是他錯,這個很重要。現在往往以非為是,自己沒有認真進一步去了解,往往自以為是,自己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沒有虛心的去進一步研究、求教,所以往往會鬧出很多笑話。

  一般引磬,我們主要大部分是左手拿這個棒子,右手拿這根敲的棒子。拿這個標準的姿勢,我們敲的時候,這個叫對口磬,你磬要對你的嘴巴,對口,這樣敲,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就是大概你嘴巴對下來這個斜度,不要太高,不要太低,對口,對著你的口這樣敲。如果你拿直一點,你一個人拿,拿直一點,大概是這樣敲。對口磬,對口引磬。

  這個小木魚,繞佛的時候就是抱心魚,在我們胸口大概這邊,大概拿的是這樣的姿勢,這個小木魚拿的姿勢。那個大的木魚,它是固定放在桌上。有時候不敲的時候,手這樣拿著,就好像你放在這裡這樣拿著。這個是抱心魚,大概在胸窩這裡,這個地方。這個是木魚。

  鐺,這個叫照面鐺,好像你照鏡子一樣。這個好像照鏡子,大概你一般照鏡子的距離這樣,就這樣。

  這個鉿子,我們在行進的時候,或站的時候,我們大概就是這樣,用三個指頭,或者你不習慣,用五個也可以,這個也沒有很硬性規定。拿了這個,要拖一下,讓它震動,大概是平胸。不敲的時候拿著,放著,也不要放太低,要高,這樣。

  這個大磬都是固定放個地方,這是大磬。大磬,我們平常就是大家誦經都是合掌,我們大部分都是這樣,放掌就這樣。合掌的時候,因為你要敲的時候這樣拿著,放掌的時候就這樣。我們在共修的時候,會先敲三個大磬,敲這三個大磬它的作用也是讓大家心定的。這個大磬是固定的,敲的位置也要選擇,大概是這個位置,上面上緣這個位置,不要敲太下面,也不要太上面,大概就這個位置。敲的斜度,大概是這樣,這個斜度。不要太平,也不要太直,大概有個斜度。不要這樣敲,這樣敲有時候怕你落空了,好像打棒球,大家看到過嗎?打棒球,那個球沒有打到,叫什麼?揮棒落空。因為打不到,就落空了,所以這樣就比較不會落空。這樣打,有時候打到了,有時候打不到,就變成落空,這樣。以前我們練法器,也有人他不會敲,就敲在這個地方,敲得很難聽,音出來就不好。這個磬的質量好不好也很大的差別,好的磬,你敲一下,它的回音很長,而且音色很鏗鏘,那個用比較好的銅去做的。日本他們做的這些磬,聲音敲出來都相當好。在中國做的,有好、不好,這個差別就很大。

  敲三個大磬,就是這個尾音快停之後,再敲第二個。好,這樣快沒有了,就押磬。押磬,下面有敲木魚的部分,就要敲一個開口魚。這個開口魚,它的時間就是押磬,要默數,一、二、三,叩。不要,不要那麼快。也不要停了半天,看看看,叩。也很多人是這樣的,他看了半天,喔,要敲一個,就敲一個,這樣,這個都不標準。這個一押,一、二、三,叩,一、二、三,叩,你不要數出來,你敲木魚的人在心裡默數,一、二、三,叩。有一些人他一押,他馬上就敲了,大概一,他就敲下去了,這個太快了一點,太急了一點。有些人他就停了半天,他不曉得在想什麼?後來才想到,應該要敲一個,他再敲。有的根本他就忘記要敲了,大概在想他家裡的事情。

  這個引磬它的作用也很大,所以我一個人帶一把引磬,帶一個小木魚,就可以領眾。有一次我到浙江池西,有一個傳統文化中心的老師,他們那邊很多老菩薩在念佛,也有學生在學傳統文化,叫我帶他們念《無量壽經》。也沒人,就我一個人會敲,他們統統不會,我就一個小的大磬、一把引磬、一個木魚,我一個人敲一部《無量壽經》,這樣帶他們念。

  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基本上最少一把引磬,一個小木魚,就可以帶大家念佛共修。特別像到殯儀館,那個殯儀館,我也常常跑,真的是有點像,說趕經懺,沒錯,現在也是在趕經懺,殯儀館,那些地方。新加坡的火葬場設備怎麼樣,我不知道。在台北火葬場,那個地方都很小的,人又多,有時候棺材都要排隊的,那個就一個小框一個小框,讓你放一個相片,然後擺幾樣菜,帶著家屬,就在那邊念。那個地方,就沒有地方讓你擺這些了。你只能一個維那拿一把引磬,拿一個小木魚,頂多帶個鐺、鉿,這樣就很多了。一般都是一個引磬、一個小木魚,這樣就夠了。我們淨宗就比較簡單。

  這個木魚敲的方法,這個小木魚,大概我們用三個手指頭就夠了,這樣就可以,你只要動手指的關節就夠了,動這三個就夠了。如果比較大一點的,就是大概這個手腕,手腕的關節。再大一點的,就是這個,這一節。這一節,這一節,這一節,然後那麼大的,就要動這一節了。那支棒子,大概要練少林功夫的人才有辦法拿。但是他們怎麼敲?他是夾著,那大的木魚槌就是夾在這裡這樣,讓它有彈性,彈起來彈起來,這樣敲一部經。學木魚的同修,可以到中國去,去那個大寺院,那個大木魚你敲一部《彌陀經》下來,去敲看看,練功夫。我們這個小的是最輕鬆的。敲木魚就是你要有個要領,我在大陸看到一些同修,他們敲木魚不得要領,我們也沒時間去敲他。我看有很多人,這樣敲的,沒辦法,沒時間,那麼多人,我們也沒辦法一一去教,哪有辦法,沒辦法。那只好,有時候就要修忍辱波羅蜜,讓他敲那個噪音,我們跟他念。我們在這裡有這個時間跟大家稍微講一下,就是我們大家要知道一下要領。

  這個鐺也是一樣,這個鐺子,各人敲的聲音出來也不一樣。這個鐺子最好是敲在圓心這裡,這個地方比較好。你敲在旁邊,這個就差一點了。我們有一個師弟叫悟諦,他敲鐺,大概那個鐺,他恨不得把它破。我看他又咬緊牙根,好像那個鐺子跟他過去有冤仇,恨不得把它敲破,你聽了會不會很躁?他就這麼敲的,這麼狠,這麼敲的。所以這個鐺是要敲在這個位置,也不要太大力,也不能太輕。太輕,人家聽不清楚,聽不清楚上板你在敲。這樣輕輕敲,人又多,聲音又大,聽不清楚你法器的聲音,所以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這個鐺,我們去買,你要挑,我每次去買法器,每一把都拿來敲,聽看看,敲,要去挑,一堆你要去挑。

  這個鉿子,這個鉿子質量是不錯的。這個鉿子,以前有一次,有一個外面趕經懺的法師,我們說有敲花鼓,大家有沒有聽過敲花鉿的?花鉿,他敲那個花鉿,好像道士在敲花鉿一樣,敲花鉿。但是在我們佛門,這是不標準,那個花鉿。我們是修行用的,就是上板、下板,你自己揣摩。這個就是讓它震盪,然後拖一下有個尾音,讓它震盪。有的敲鉿,常常敲的,他敲得會非常好。但是不要學敲花鉿。花鼓,明訓法師都不准我們學,再花鉿,那就更不得了。所以這個都是一些經懺佛事,熱鬧。你看那個道士,那很躁的,唯恐你不心浮氣躁,那個都是不標準的。法器是要幫助我們定心的,我們修行用的,跟那個在搞熱鬧的不一樣。所以每一次到殯儀館去、到火葬場去,基督教的他就唱聖歌,基督教的就去唱聖歌。道教去,有夠吵的。我們佛門,淨宗就是法器比較中等,也不是說太熱鬧,也不是太吵,比較適中。

  大概這幾種法器。大家要練習,大家在一起共修,每一個人先練一種法器。你要自己完整去買一套也可以,如果你五種法器都要學,你自己去買一套放在家裡,自己有空就可以練,也可以。到道場共修,就是有共修的時間,你再到道場來練。在家裡,如果你家人不反對的話,你可以考慮買一套。如果家人反對,恐怕也就不行了,你在家裡,他要看電視,你在敲鐺、敲鉿,他氣死了,這個恐怕要鬧家庭革命,這個就不方便。如果你家裡方便的話,你可以考慮自己,像這個小的買一套,現在也不用多少錢,應該這邊有佛具店。小木魚,磬也小的,你這個可以準備一套。甚至小的鐘鼓,要練鐘鼓,買那個小的,不要買大的,一般我們住家沒有那麼大的地方擺放,你自己可以一邊聽CD,一邊可以練,在家裡有空可以練。

  道場有安排共修時間,大家來道場練。但是你平常在家裡,有時間就多練,再到道場來練,就會比較快一點。如果你只有到道場來練,不曉得隔多長的時間你才來共修一次,這樣學習進度很慢。而且一曝十寒,你練了幾天,不練又忘記了,練到最後,你自己也就沒有興趣再學了,好像常常忘記。很長一段時間,再來共修一次,這個效果都不理想。最好,我是建議,起碼你要三個月密集的時間來練習,往後就是一個星期來共修一次,這樣就比較好。如果你真要學,就是前面這三個月,不管在家裡、在道場,你每一天都固定練一次。

  大概介紹一下是很快的,最重要就是要你們自己練,我也沒有辦法代替你練,我練得再怎麼好,你還是不會,對你沒有幫助。對你有幫助就是你自己去練,這樣對你才有幫助。我在這邊敲得怎麼好,對你們也沒有幫助,是不是這樣?只是把這些原理原則給你說明、給你講,最重要還是個人自己要去練習,這樣大家才會學得出來,才會學得會。所以後續是自己去練是最重要的,自己練最重要。

  大家有沒有什麼疑問?請說。

  敲,只要你家人不反對的話,就可以。如果你是練習的話,就要貼個字條,「弟子學法器,鬼神請莫聽」。就是我們這個不是正式的,請不要見怪,意思是這樣。

  可以,只要他有興趣,他有興趣,可以。這個法器,法器人人都可以學,年紀大、年紀小,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學。最重要要有興趣,有興趣,他就會學得歡喜,會學得很好。

  我們一般大家互相問訊,或者要出班的時候,就是拿引磬舉起到眉毛,拿木魚的也是大概在眉毛。古人舉案齊眉,我們上香是舉香齊眉。前兩個月,我到浙江義烏,有一個旅遊點,那個旅遊點裡面有擺設一些古代的花轎,一般民間的這些婚喪喜慶,生活上的一些習俗用品。結婚的就有一個香案,像我們拿個香盤那樣,它就寫了四個大字「舉案齊眉」,舉案跟這個眉毛齊。所以我們佛門舉香跟這個眉毛齊,法器也是跟這個眉毛齊,然後再放下來。目前是比較中國古時候的古禮,佛門也是隨順世間法,也是隨順古代這些禮節、這些儀規。

  這個課本裡面都沒有敲木魚這些板眼,這個課本都沒有,這個可能要從台北寄過來,這本都沒有。就是敲「若人欲了知」。這個有沒有給大家?大家都有了。我們是根據現在這樣東西單排的,就是對面這個排法。敲引磬拜跟古代是一樣的,只是說現在排班就變成法器兩邊排。古代叢林是排在東單,一排。

  這個引磬板眼跟這個鼓就是搭配的,這個也是根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這樣的板眼來敲的。引磬方面也有一些不同,那個不同只有一個引磬。我們面對面站,早期一些法師,包括現在還有很多寺院都是這樣,我要先跟大家說明,跟我們這邊有一些出入。這樣面對面站,問訊,我們現在,這個,我們現在用的,大家站這樣對不對?這個是轉身向上,這個是問訊,頭低下去,這個是起來,然後再面對面站,或者是直接拜。在一般寺院,它是這樣的,有沒有?有沒有看過這樣?很多都是這樣的。這樣是以前他們就是這樣,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就是轉身問訊下去,只有兩個。現在一個轉身,一個問訊。

  這個問題也要跟大家說明一個緣起,有一年,明訓老法師他年紀比較大了,他教我們三時繫念,後來他說他身體比較差,南投有個信徒要他做,他沒辦法做,要我去,我去當維那,他老人家當主法。當主法,他老人家唱的腔很高,那個時候香港悟達法師也去了,他來圖書館出家,他也去了,他負責去敲花鼓,去敲鼓。那天晚上我們就住在明訓法師的彌陀精舍。明訓法師就教我們要噹,轉身向上,噹,彎下去,噹,起來。悟達師他是根據一般寺院,包括我們以前跟其他老法師學的,也是,噹,轉身就彎下去,噹,直接兩個就起來了。他們兩位爭論不休,明訓法師他堅持說,你這個信號要讓人家清楚,噹,轉身向上,噹,下去站起來,這個也對;他說大家習慣都是噹、噹,這樣起來,都有,我們也不知道誰對誰錯。後來我們想,館長都叫他來教我們三時繫念,就先聽他的,他講的也沒有錯,所以我們現在點這樣的一個轉身。如果你到有的寺院,他是噹、噹,只有兩下起來,拜託大家也不要去給人家糾正,不曉得人家真有這樣的敲法。所以我就很怕大家學一學,到處去給人家糾正,那這個恐怕會有很多麻煩。所以讓你知道有這麼一個敲法。

  我們轉身向上,這個三拜就是根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佛佛,這樣一拜起來,配這個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