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示範教學(二)  陳瑞珠老師、陳亭君老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14/8/27  台灣台北市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檔名:60-002-0011

  陳瑞珠老師:我們現在繼續的進行,附件一,「孝悌傳家的孔家」之前,我想來跟各位做一個進巾奉茶的探討,這部分我想讓孩子們來跟你們說明說明。請問哪位孩子願意來說一說進巾奉茶的意義?采君,好來,采君,請。

  采君:報告老師,還有報告各位尊敬的師長,以及可敬的學長們,我們每一堂上課以前,都會由我們的親長或者是我們的學長們來為老師進巾奉茶。進巾奉茶在我們一般人眼裡看來,進巾奉茶是尊敬老師,為老師奉上毛巾跟茶水。從老師那個方面來看的話,其實是學生處處在警惕著老師,要老師能夠認真的教學。進巾,首先老師會拿到毛巾以後,會先擦眼睛。擦眼睛就是老師要仔細看,仔細看每一位學生的行為,他們有沒有做得正確?做得好的要給予肯定,如果做得不好的話要及時提醒修正,以免小錯變成大錯。再來,老師會擦耳朵,擦耳朵是老師會仔細聽,聽每個學生的聲音,聽學生的聲音,不只是學生表面上面有表達出來的聲音,更有學生內心裡面的聲音,有時候學生不會表達出來,但是老師要能夠聽出來。再來是老師會擦臉,擦臉是老師在什麼樣的場合要現出什麼樣的相。比如說孩子他難過的時候,老師要現出慈悲相來安慰學生;如果學生在高興的時候,比如說什麼事情得到肯定的時候,老師也要同樣現出喜悅相來肯定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屢勸不聽的時候,老師就要現出金剛相來訓誡孩子,讓孩子有所收攝。再來是老師會擦手,擦手是要提醒老師身體力行,老師要我們把桌上的東西擺正,那老師桌上的東西就一定是擺得很正;老師要我們把衣服穿好,老師就會自己先示現出身教讓我們學習。再來是奉茶,奉茶是老師喝著清涼的水,然後要說出有智慧的語言來教導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受益。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謝謝。

  采君: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采君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請坐。我們在教學上,就像我們在整個道家所顯現的,每一個理它有陽理跟陰理,明理、暗理。等於說在明裡面,等於是學生對老師表達的尊敬之意。但是相對的,當一個老師在接受進巾奉茶的時候,都在提醒著自己要仔細聽,傾聽力;仔細看,觀察力。這樣仔細的臉容上所顯現的是一個慈悲相,還是什麼時候現金剛相。再來最後擦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是表法,就是要身體力行,要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親長的託付。所以當一個老師的是不斷的時時刻刻都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一分心。有人說那我不是老師嗎?對不起!老師無所不在,只要你是年長的,你是一個長者,你就必須成為一個老師。你是父母,又是孩子第一對的老師。所以每一個在人生當中,師者無所不在。所以以這樣的心去看待中華文化的教導就知道,並不是只在課堂上是老師,因為只要是一個會做對事情的人願意把對的事情布施給不會的人,這個時候就是老師;師者裡面也有做錯的時候願意勇敢的認錯,把錯誤的因緣告訴對方,不要再錯了。所以師者無所不在。藉這樣一個簡短時間,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進巾奉茶在我們古代的教育法裡面它表法的意義。

  好,剛才上一堂課裡面,我們有讓孩子們做一個從淺顯的白話文裡面去反推到符合《弟子規》、符合《常禮舉要》的,當然因為他們現在也學古文,還會反推到古文裡面,不管是「勸學篇」,還是「謀攻」,還是「鴻門宴」裡面,都可以反推。這是很有趣的一個學習。好,剛才孩子們在說的這三條中不中?中。可是有詮,老師這邊要提醒你,當你在討論一個課文題次的時候,因為你先討論的是第三、四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可是你又再跳回到第一段。所以老師要提醒你,你必須按次序,檢視的時候,你要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這樣跟著我們一起在學習的其他的夥伴他才能夠循序漸進,這樣你明白嗎?好,請坐。接下來,我們繼續在一、四段裡面找到從淺顯的文章裡面反推到經文裡面。誰來說說?好,修齊,請。

  修齊:報告老師,修齊找到三條,請老師指導。

  陳瑞珠老師:好,我知道你很緊張。我還是希望大家給他五德掌聲,他的臉都紅了,謝謝。

  修齊:謝謝大家。報告老師,修齊找到了第一條在第一段的第三行,媽媽說:德馨幫忙擦餐桌,致和端菜,明倫擺碗筷,然後去樓上請爺爺奶奶用餐。這一條符合到《弟子規.出則弟》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報告老師,修齊說錯。

  陳瑞珠老師:沒關係,錯是很正常的。你這年紀什麼都對的話,我們還怕你!來,請。

  修齊:報告老師,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媽媽是先請爺爺奶奶下來用餐,而不是直接他們三兄妹和媽媽他們自己先用餐。報告老師,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符合的經文是《弟子規.出則弟》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裡致和有照顧明倫和德馨,明倫和德馨問致和問題的時候,致和都有一一回答;而在第四段的時候,明倫和德馨不小心打破碗時,也有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並且檢查他們的手腳。所以致和有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報告老師,第三條是「親所好,力為具」。在第二段時,爸爸問說:等等誰來洗碗?三兄妹就有立刻回答說,他們來洗碗。爸爸媽媽一定希望他們能主動幫忙,他們有立刻回答,並且在第三段、第四段時有確實做到。所以有做到「親所好,力為具」。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先給你一個OK掌聲。對不起,我們有個習慣,我們OK掌聲,就三下,OK。所以縮短時間的掌聲給法就是這樣,還是給他肯定,但是OK掌聲,好!給個OK掌聲。

  修齊: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修齊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看到他找到的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條裡面就是我們做為人弟子,時時刻刻心中都有長輩在,「有酒食,先生饌」,「有事弟子服其勞」,就是有什麼好吃的一定想到是先給長輩。所以在這個家教裡面就看到母親是這樣教孩子。「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一條就是請長者走,長者先行。可是這裡面也有很有趣的事情,有時候我們不適合是長者先行,怎麼說?假如長者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那怎麼是讓長者先行?這時候就是我們年輕人要先帶路。所以法無定法就是這裡,看場合。再提到是「兄道友,弟道恭」,這裡面看著致和是哥哥,帶著弟弟妹妹怎麼樣的一起來洗碗。我們可以從第三段裡面看到的是他洗碗的方式也教第一步驟、第二步驟、第三步驟,教孩子是非常需要從細節著手。像碗打破了,去拿掃把來,掃完了,掃完了沒了,下次就被刺到了,這種事情在我們生活當中常有。這裡面就包括到教導他到母親出現的時候怎麼的去把它清乾淨。所以一篇文章裡面看起來是白話文,像是教導孩子如何的細節的SOP的執行,這是我們在編這篇文章的時候的一個用意。當然最後孩子們也提到,就是只要父母囑咐的我們都要做到,「親所好,力為具」。這裡面孩子不斷的學習著正確的語言、正確的行動,然後慢慢的內化到正確的觀念。所以修齊找的這三條中不中?中。好,我們繼續,再接下來我們就看到,這一到四段還有沒有同學要發表的?好,我們請孝德。你有找到哪些經文與之相應的?好,請。

  孝德:報告老師,孝德找到三條,請老師指導。首先,第一條對應的地方是在第一段,致和、明倫進門就聞到陣陣菜香,三兄妹被菜香吸引到廚房,致和說:媽媽,我們到家了,飯菜聞起來好香。這裡對應到的是在《弟子規.謹篇》中的「將上堂,聲必揚」,這是因為當媽媽正在廚房中忙著煮飯的時候,他們兩兄弟從學校回來,後來一回到家就有「出必告,反必面」,然後就是有揚聲的讓父母知道他們回到家了,讓父母安心,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對應的地方也是一樣同一句話,媽媽,我們到家了,這句話有做到的是《弟子規.出則弟篇》中的「稱尊長,勿呼名」。就是雖然我們在這裡不知道他們的媽媽叫什麼名字,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能夠以媽媽來稱呼他們的母親,而不會像有些國外的或是現在一些狀況是直接稱呼他們父母的名字而不尊敬,這是第二條。第三條對應的地方是德馨幫忙擦餐桌,致和端菜,明倫擺碗筷,然後去樓上請爺爺奶奶用餐。他們三兄妹就回答說:好的,我們馬上去。這邊對應到的是在《弟子規.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就是當媽媽在問他們誰可不可以幫忙的時候,他們是馬上說:好的,我們馬上去。有做到「父母呼、應勿緩」。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亭君老師,妳來點評點評,妳覺得我們孝德講這三條中不中?

  陳亭君老師:老師,我們孝德剛剛這三條,他在解說的過程當中講得非常的仔細,我想在場的學長們、還有師長們,請問大家覺得中嗎?中,好,那我們是不是給我們孝德一個OK掌聲。

  孝德:謝謝老師,謝謝大家的掌聲,孝德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請坐。在這邊確實,因為現在有很多孩子回到家就是沒聲沒息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回來。可是這裡面就不斷的給孩子學習著,透過不管是劇本的練習,不斷的反覆的練習怎麼說話,「將上堂,聲必揚」。這邊你們都找到了,真的很微妙。最重要是我們找到了地方,孩子們看到是學著對尊長勿呼名,我也很高興你們找到是,像外國人真的都不稱呼,甚至於爸爸媽媽直接叫名字,當然長輩就更不用講。假如有人問說,媽媽的姐妹的先生的爺爺,我們要叫什麼?那就,啊!都不會叫了。我很抱歉,我問過大陸的家人,我問說這樣叫什麼?他說我們都已經不知道了。這很不容易,但是我們這邊都一直不斷,因為大家庭的結構已經瓦解了,但是如何把這樣的文化給找回來,這是可以練習的,以前都搞得很清楚的。雖然是如何的「稱尊長,勿呼名」,這一點外國沒有這個文化,反正不管你長長幼幼、爸爸媽媽都叫名字。所以注意到這一點是非常的細微處,很難得。好,孩子們還有嗎?一到四段再一個。好,昱賢,請。

  昱賢:報告老師,昱賢找到三條,請老師指導。在第二段的晚餐後爸爸說:媽媽忙了一整天,好辛苦,一直到第二段的結尾,爸爸說:很好,你們真懂事。這裡有做到《常禮舉要.餽贈》的第一條「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因為爸爸說媽媽,妳忙了一整天很辛苦,等等誰來洗碗?這裡明倫接著說:爸爸,包在我們身上,然後,爸爸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您跟媽媽在客廳休息吧!這裡是爸爸對媽媽做了一個禮貌的表現,就是體諒媽媽的辛苦。這裡致和也回了爸爸的禮,說爸爸,包在我們身上。到後面德馨也請爸爸媽媽先去休息,然後爸爸最後說:很好,你們真懂事。這個相繼之間,他們都是互相給予禮的往來,所以有做到「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至於第二條,一樣在第二段。爸爸說等等誰來洗碗?明倫馬上說包在我們身上。這裡有做到「親愛我,孝何難」,因為看得出來爸爸媽媽平常都是很疼愛這三位小孩的。孩子們能夠做到爸爸媽媽的請求,有做到「父母呼,應勿緩」;明倫說爸爸,包在我們身上,所以這裡有做到「親愛我,孝何難」。第三條是《常禮舉要》的居家第五條,「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在第二段的第二行,德馨說請爸爸媽媽先去休息,然後幫忙做家事,是有做到「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先給你一個OK掌聲。我覺得,亭君老師,昱賢講這三條是有思辨的空間。

  陳亭君老師:老師,我們可以先聽聽孩子們怎麼說。

  陳瑞珠老師:好,昱賢,你先請坐。

  昱賢:謝謝老師。

  陳瑞珠老師:好,你們覺得這三條都中的請舉手,三條都中,詠欣,你覺得都中嗎?好,詠欣請。

  詠欣:報告老師,詠欣覺得剛剛昱賢哥哥剛剛講的那三條都是中的,但是可以把它講得更完整一點。

  陳瑞珠老師:妳把它整理整理,看怎麼個完整,請說。

  詠欣:是。老師,剛剛昱賢哥哥講的第一條是在課文的第一段第一行的下面,致和說,老師,更正,應該是在,昱賢哥哥講的第一條是在第二段的開頭,晚餐後爸爸說:媽媽忙了一整天,好辛苦,然後一直到這一段的最後,爸爸說:很好,你們真懂事。這一條是有符合到《常禮舉要.餽贈篇》的第一條,「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剛剛老師有提到,禮是指處處為人著想的心念。所以在一開始爸爸說的話,他說媽媽忙了一整天好辛苦,那我們就可以思考到,為什麼媽媽會忙了一整天?是為了讓她的丈夫能在外面安心工作,讓孩子可以在外安心的讀書上學。所以是媽媽為孩子、為丈夫著想。在這裡爸爸懂得說,媽媽忙了一整天好辛苦,所以是回禮;也是為媽媽著想,覺得媽媽已經為他們忙了一整天了,所以在這邊是爸爸的回禮。接下來致和與德馨也懂得體諒爸爸媽媽,就是他們再進一步懂得回禮爸爸,因為爸爸也是在外工作了一天,也是為了這個家計去打拼、去工作,孩子們也會體諒爸爸的辛苦。所以在他們這個家裡是爸爸對媽媽、媽媽對爸爸,或者是孩子對父母,都能夠互相的體諒。所以這邊都有做到禮尚往來,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昱賢哥哥講的是在第二段的前面,晚餐後爸爸說媽媽忙了一整天好辛苦,一直到後面,明倫回答的是爸爸包在我們身上。這一條是符合《弟子規.入則孝》的「親愛我,孝何難」。那我們現在就要想,到底什麼是親長對我們真正的愛?如果是親長什麼事情(吃飯、睡覺)、什麼事情(生活瑣事)都為我們打點好的話,我想這個就是寵愛,這樣子我們以後會變成什麼事情都學不會。所以在這邊爸爸懂得把問題拋出來,說等等誰來洗碗?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親長自己做,而是用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懂得讓孩子培福、積福。所以在下面孩子們就懂得說,爸爸,包在我們身上,孩子就會聽爸爸的話,這樣就可以孝順父母,而不是被父母寵著。這就是當親長愛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可以去做到孝順。所以這是第二條。

  第三條是在第二段的第二行。德馨說爸爸媽媽,請去休息,有做到《常禮舉要.居家篇》的「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這邊爸爸媽媽對孩子們來說是長輩,所以當爸爸媽媽去休息的時候,孩子算是晚輩,當然要請父母先去休息,然後自己把剩下的工作處理完,再去休息、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是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所以詠欣覺得這三條都是中的。以上。

  陳瑞珠老師:各位,你們覺得中不中?真的嗎?真的,現在給一個五德掌聲。好,詠欣,妳先請坐。亭君老師,妳覺得中不中?

  陳亭君老師:老師,我們必須說實話,經過詠欣姐姐的說明之後,是真正的中。以上。

  陳瑞珠老師:那妳總要說個道理來,對不對?剛才昱賢說的時候,我們兩個看了一下,待會兒有商議的空間,為什麼等到詠欣說了之後是中的?各位,很抱歉,這是一個示範教學,我們的教學當中必須要有愛心、耐心的聽著孩子練習的說明,這不是一個表演,只是一味的、只是單方面的輸送知識。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孩子學了之後,他到底腦袋瓜裡面能不能產生明辨?所以我們現在聽到的是希望得到這樣的一個成果。為什麼昱賢說的時候我們覺得不中?有不中之處,然後等到詠欣說的時候是中的?請。

  陳亭君老師:好,我們在這邊要再仔細去說明,剛剛的第一條跟第三條,原則上昱賢哥哥在理的說明上面是中的。而第二條,他一開頭提的是,「親愛我,孝何難」,可是講著講著之後,他的條文變了,昱賢,請問你跳到哪一句去?

  昱賢:報告老師,是「父母呼,應勿緩」。

  陳亭君老師:是,所以這代表一個孩子,就像我們在寫一篇論說文一樣,他一開始如果是要談勤勞的重要,可是談著談著後邊去談到一個人如何休閒,這時候就跟他的主題就不符合,不中了。所以昱賢,這樣你明白了嗎?

  昱賢:報告老師,明白。

  陳亭君老師:明白,好。老師,以上說明。

  陳瑞珠老師:好,謝謝。昱賢,你請坐。我們講的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的學習當中會非常注重的是,假如孩子真的是能言善道的,他練習的是批判性很強。這批判性是說,他只要找到所有的理一起來支持他的理論是對的,就可以了。但批判性是對立的,我們講明辨必須是整個是圓滿的。所以「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聽法也無法不圓。所以必須是這樣子的一個因緣,我們才可以去認定他是對的。當然以目前來講是我們兩位教學者去認可,對,這是以我們所能。但是孩子他們也透過自己的學習,第二天會告訴我們說,老師,我覺得那一條還是有待商榷。我說,來說看看。在經文哪個地方如何、爾爾、等等。我們聽了,你是對的。所以我們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所以當孩子的古文、聖賢的經典愈讀愈飽滿的時候,他們的辨正的能力會愈強。明辨度愈強是在哪裡?是先讀聖賢書,等於說滿腦子的思惟都是以聖賢的言語做為他們思考的養分,他才有這樣的能量。好,那我們就要繼續了。五到八段呢?五到八段,好,孩子們請。采君,請說。

  采君:報告老師,采君找到三條,請老師指導。報告老師,第一條是人不安,老師,對不起!第一條相應的課文是在,本來在客廳喝茶的爸爸媽媽,聽到德馨的哭聲就來到廚房,媽媽抱起哭泣的德馨,還有後面第七段,是媽媽抱著德馨說:德馨乖,碗不是妳打破的,明倫哥哥也不是故意的,原諒明倫哥哥好嗎?這裡媽媽有做到出自於《弟子規.泛愛眾》的「人不安,勿話擾」。因為當時德馨正在哭,如果媽媽過去只是一直問她說為什麼妳要哭的話,德馨不但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而且還會害怕。所以媽媽過去的時候先是抱起她,然後先安慰她,等她情緒緩和一下之後再跟她講理。所以媽媽這裡有做到「人不安,勿話擾」。

  第二條是當爸爸媽媽看到他們打破碗盤的時候,有符合到「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出自於《常禮舉要.處世》第十三條。爸爸媽媽看到他們打破碗盤,不是跟他們說你們把掃把跟膠帶拿來,然後就叫他們站在一旁,爸爸媽媽就把它處理好,而是很耐心的請孩子們仔細的看,然後教他們怎麼處理,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放過。第三條是爸爸說,爸爸教你們處理碎片,要注意看。爸爸有做到《弟子規.汎愛眾》的「己有能,勿自私」。爸爸他有能力處理碎片,他也懂得怎麼處理碎片,而且把它處理到是一個最安全的狀態。爸爸有去幫忙他們,並且去教導他們,而不會只是說,你們自己打破的,你們要自己負責任。因為如果照文中來看的話,他們三兄妹其實應該是沒有什麼經驗,所以可能是不太懂怎麼處理的。這時候爸爸有能力,就會過去教導他們,讓他們以後都能學會自己怎麼處理。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各位請問中不中?中。好,給個五德掌聲。

  采君: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采君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亭君老師。我們在從這裡,學習樂就在這邊,對不對?

  陳亭君老師:是。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為什麼覺得這麼中?而且找的細微處這麼的好?

  陳亭君老師:好,老師,這邊我們特別要針對剛剛采君所提出來的,爸爸媽媽在孩子他們不管是打破碗,乃至於生活當中,有些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其實孩子犯錯,一開始心裡面是害怕的。所以這時候如果父母親跟老師可以耐心的在他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他,孩子學會正確的方法以後,他對於去認錯,進一步去做對,這樣的一個過程他就會更清楚明白。當一個人他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他愈了解原來要勇於認錯,到最後能夠改過,他需要人的一個引導,還有包含自己要有勇氣。往後當他也成為人家的長輩的時候,他也願意用這樣的耐心去對待他的屬下,或者是他的子女、學生。這邊同時還要提到是爸爸在教他們處理碎片的過程當中,他是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這裡我們就要提到在明倫園裡頭我們的教學有六仔細。好,孩子們,來,請,六仔細。

  學生:仔細看、仔細聽、仔細想、仔細寫、仔細做、仔細說,做出來才算數。

  陳亭君老師:這六仔細在我們整個去連結到現在的教學。第一個,仔細看。仔細看,培養的是孩子的觀察力,一個孩子他的眼力好不好,其實在家裡面就開始培養。所以有些人他出門,如果人家吃飯,他居然坐到主位去了,人家就覺得這真是貽笑大方。因此有一句話說,「不打勤,不打懶,專打沒長眼」。一個孩子出門會被人家說,你這孩子沒長眼,這真的我們也很不好意思這樣去說,可是他真的確確實實就是在家庭裡面沒有培養好他的基礎。而第二個,仔細聽,是一個孩子他的傾聽力,就是他的聽力好不好?他能不能聽出對方他這句語言所要傳達出來的訊息,還有他接收訊息之後進一步去行動當中的一個積極度。

  第三個,仔細想,仔細想是培養一個孩子的思考力。我們現在的孩子,他腦袋瓜裡面好像有時候是放空的,為什麼?原來就是在家裡面爸爸媽媽他們通常是給予直接的命令式的句子。所以像我們在面對很小的孩子,當他們問我們說,老師,你覺得我在畫裡面畫什麼?這時候一般我們當老師或當父母的就說,你畫裡面有畫車子、有畫很可愛的小花。可是,我們懂得用反問的時候,我們會反問,你覺得你畫什麼?這時候我們不僅讓他去聽懂我們的語言,而且能夠促進他去思考,他能夠正確的去表達。所以仔細想。

  下面就是仔細寫,仔細寫就是一個孩子的文字力。所以中國人說我們手上拿了這支筆桿子,上接天下接地,貫通天地正氣,把中國人對於民族文化傳承的豪情壯志就透過筆桿子,還有透過自己的行動力,把它表達出來、把它實踐出來。仔細寫之後還得要仔細做,仔細做就是執行力,這個人他的執行度到哪裡?有前頭的基礎和後面的仔細做,當做到之後我們才說,所以最後是仔細說,說就是表達力。因此我們現在看孩子們有些是站起來,他通常都是不知道要說什麼,這時候他滿腦子或是滿腹讀過的書,其實是沒有辦法運用在他所面對的場合,這也是我們覺得可惜之處。所以我們強調六仔細的重要。因此最後說,做出來才算數。以上。

  陳瑞珠老師:謝謝亭君老師。確實我們希望教出來的孩子是學文力行合而為一,就像一艘船,兩支槳同時划動才能邁向我們要到達的目標。教學的理是如此,我們如何在教學的執行現場也讓我們教的孩子可以確實濡染這樣的教學風,而學成有教養的孩子。那我們繼續的來探討了,好,接下來,哪個孩子繼續來表達?好,安邦,請。我們安邦的名字取得太好了,以後希望他成為安邦濟世的大賢才。

  安邦:報告老師,安邦找到兩條,請老師指導。報告老師,在第五段,本來在客廳喝茶的爸爸媽媽,一直到所以德馨被嚇哭了,有做到「見未真,勿輕言」,報告老師,「見未真,勿輕言」的出處是在「信」。爸爸當時是在客廳,後來是因為聽到哭聲才來到廚房,當時爸爸還不知道實況,爸爸先了解為什麼會打破盤子的狀況,沒有直接先開始罵明倫為什麼打破盤子,而是有先了解實況,再去教導。第二條是在第六段,爸爸說明倫要等妹妹拿穩了再放手,一直到爸爸說致和請去拿膠帶來,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教,須敬聽」的出處是在「入則孝」。報告老師,就是明倫當時打破盤子,爸爸在教導他,明倫有聽進去心裡,最後向爸爸對不起。所以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有仔細把爸爸的話聽在耳裡面、記在心裡。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安邦,老師先請問你,你在生活裡面有沒有遇過這樣的遭遇?就是遇到你一做錯事情先被劈口大罵,然後你感覺到也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被長輩罵的經驗?還是過去有,現在愈來愈沒有了?還是現在都忘記了?

  安邦:報告老師,忘記了。

  陳瑞珠老師:都忘記了,你是很寬諒的人。你不是常常說搞不清楚狀況就罵人,這什麼長輩?安邦是我們明倫園很可愛的意見領袖,他說他非常需要學會明辨。好,我們先給安邦掌聲,謝謝。

  安邦: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安邦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事實上來講,現在的孩子,因為資訊的發達,尤其是網路資訊的方便,絕對不要再以為孩子像我們那個年代,不可能了。所以有時候孩子在明辨事情的能力是真的超乎我們想像的。就像「見未真、勿輕言」這一點來講,現在孩子因為他看到這些白話文,他讀了《弟子規》,他因為愈來愈了解,所以他會找到相應的地方,是因為他已經能夠辨別理。他既然能夠辨別理,你還要再繼續的去騙他等等,他只站在「親有過」,我們隱忍,有機會就「諫使更」。這不斷在練習,學《弟子規》,我們走到這個時代,因為《弟子規》我印象下來,從二OO五年華藏淨宗學會主辦,我們在善果林辦了四梯的《弟子規》營到現在,你看幾年了?這個真的是非常火紅到整個華人區。但是《弟子規》到這個時間能不能再真的教出這個資訊時代的孩子懂得學《弟子規》、做到《弟子規》,這是我們下一個更重要的課題。亭君老師,我們聽安邦說這幾樣,幾點?兩點。你聽下來,你覺得中不中?

  陳亭君老師:老師,安邦所談的這兩條,剛剛我們聽到是「見未真,勿輕言」,還有「父母教,須敬聽」,這整個在他所相印證的內容上是中的。

  陳瑞珠老師:好,大家覺得中不中?中。我很希望有人舉手說不中的,那我們就可以來思辨。既然中,那我們就給自己明辨的能力也給一個五德掌聲,謝謝。好,那我們繼續了。請,還有沒有哪個同學要來繼續闡述的?好,孝德,請。

  孝德:報告老師,孝德找到三條,請老師指導。報告老師,首先第一條對應的地方是在第六段,爸爸說明倫要等妹妹拿穩了再放手,知道嗎?現在請你先拿掃把來,爸爸掃一遍給你看。明倫說,爸爸,對不起,下次會等妹妹拿穩了再放手,我馬上去拿掃把。這邊他有做到「父母責,須順承」,因為明倫在前一段中,他是因為沒有等妹妹拿穩就放手,所以讓妹妹以為她自己打破盤子,所以嚇哭了。爸爸知道之後,就是以訓導的方式來告訴明倫,下次該怎麼做。這時候明倫他不是急著反駁、頂嘴,而是跟爸爸道歉,並且下次會改過,馬上遵從父親的言語話語。所以這邊他有做到「父母責,須順承」。

  第二段第二個地方是在第七段的媽媽抱著德馨說,德馨乖,碗不是妳打破的,一直到德馨點點頭說,好,德馨不會怪哥哥。這裡它是對應到《常禮舉要.處世篇》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每個人犯錯的時候都希望別人能夠原諒他,不希望自己被別人不喜歡、被別人厭惡,所以這時候當媽媽說,可不可以原諒明倫哥哥這個錯誤的行為的時候,德馨她是很寬宏大量的原諒了哥哥,而且不會再去責怪他,讓明倫也能夠放心。她有體會到其他人的心情,所以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後一個地方是在第八段,爸爸教你們處理碎片,要注意看,一直到媽媽接著說的那一句話,這裡有做到的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是在《弟子規》的「汎愛眾」。因為媽媽有提到,雖然他們有穿脫鞋,但是細小的碎片要仔細的打掃乾淨,避免有時候家裡有人在玩,趴在地上就會被這些細小的玻璃碎片給劃傷了。所以媽媽有善意的跟他們規勸,這樣子的話,下次他們家人在玩的時候能夠更安全。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我們可以感受到你找這個,因為聽下來都對,你們聽起來覺得有沒有道理?有?真的有?好,孝德,你覺得你說的你有沒有把握百分之百是對的?

  孝德:報告老師,有。

  陳瑞珠老師:真的嗎?

  孝德:是。

  陳瑞珠老師:這麼有把握嗎?

  孝德:是。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先給OK掌聲。

  孝德:謝謝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們的肯定,孝德會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陳瑞珠老師:好,哪位同學可以來說,我絕對支持孝德是對的?誰可以來說說?有把握。詠欣,好,請。這不能比大聲,不是比人多的。現在為什麼大家都是「西瓜偎大邊」,就是誰大聲多,誰的選票多,那個人就出來當選了。要選賢與能。這是真的嗎?好,請。

  詠欣:報告老師,詠欣在這邊認為孝德剛剛講的這三條都是中的,是。老師,剛剛孝德講的第一條是在第六段,從爸爸說明倫要等妹妹拿穩了再放手,一直到下一行,明倫馬上跟爸爸道歉,並且說他馬上去拿掃把。這裡孝德說有符合到《弟子規.入則孝》裡面的「父母責,須順承」。剛剛老師有提到,責是本分,所以當明倫沒有小心的把盤子拿好,然後還讓妹妹嚇哭的時候,代表他的本分還沒有做到很周到、很完全,所以父母責的是他的本分,他必須要做好的事。責不一定是嚴聲厲色的責,也可以是輕聲細語的訓。所以在這邊爸爸雖然沒有很凶的去訓斥明倫,但是他用這種柔聲細語的訓去責備明倫,讓他自己反省。所以明倫後面也看到他回應爸爸,他有道歉,而且也會知道下次怎麼改正的方法。所以是「父母責,須順承」。這是第一條。孝德講的第二條是在第七段,從媽媽抱著德馨說德馨乖,一直到這段的最後,德馨說好,德馨不會怪哥哥。這一條是符合《常禮舉要.處世篇》的第十四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這裡是自己如果不想要的事情,也不會加諸在別人身上,所以德馨她雖然是被明倫嚇哭的,但是她有想到自己的哥哥也不希望被別人憎恨、被別人怨恨、不被人原諒,所以她有同理到哥哥。所以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第二條。

  最後一條是在整個第八段,從爸爸說爸爸教你們處理碎片,要注意看,一直到最後,三兄妹開心的說是的,謝謝爸爸媽媽教導,我們會努力改進。這一條是符合《弟子規.汎愛眾》裡面的「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這裡爸爸是教他們怎麼處理碎片,而媽媽是教導他們怎麼樣處理細節,並且能承認錯誤並改正過來是個好行為。所以在這邊爸爸勸的是要細心的處理碎片,媽媽所勸的是要勇於承認錯誤。所以爸爸媽媽有對他的孩子「善相勸,德皆建」。這樣子的話,孩子從小就會養成誠實,然後願意在細節上下手的好品德。所以「過不規,道兩虧」。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如此嚴謹的對待孩子,而是直接幫他的孩子處理他們所犯下的錯誤,然後也不告訴他們正確改過的方法的話,第一個是父母這樣子就失職了,再第二個,孩子從小沒有學好,孩子也沒有辦法學習到好的品德。所以是道兩虧,父母跟孩子雙方面的德行都是有缺失的。在這邊,父母有善勸,而且孩子也有聽進去、也有改正,所以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所以詠欣覺得這三條都是中的。以上。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聽了也給熱烈的掌聲,謝謝。

  詠欣: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詠欣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所以現在各位看到的,這是現在美國他們正要發展的教學法。當個老師他最重要的要能夠,備課是什麼?很清楚的知道教學的內容,然後再來讓孩子們先去自修、自己去背讀,然後讓孩子們不斷的透過思辨表達出來。這種方法在我們古德的對話裡面太多太多了,不管是,比方說是子張問禮,還是曾子問孝等等,他問了,然後問,那你知道嗎?不知道,那老師再說。甚至都是老師問,學生說。在《論語》裡面太多太多了。在西方的哲學教育的裡面也是如此。這就是傳統文化的教育法,這就是我們老祖宗在《禮記》、《學記》裡面闡述的教育法。所以你覺得老師辛苦在哪裡?要非常能夠明辨孩子說對了嗎?不是一味的在不斷的說、不斷的說。老師什麼時候說?孩子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要說,所以現在我們的孩子,今天所示現的是已經學了有三年之後的一個方式,剛開始我們也是要說得滿多的,但是都是用引導的方法。

  好,我想我們的第一篇先學到這裡,我們再繼續進到第二單元。請翻過來。也請亭君老師進行板書。孩子們,我們一起來,我們先把一之二的經文讀兩遍,請。好,我想這一段的消文,誰可以來做一個解釋?哪位孩子願意來做消文?好,昱賢,請。

  昱賢:報告老師,昱賢現在來做消文。「冬則溫,夏則凊」,是冬天寒冷時,我會為父母溫暖棉被;夏天睡覺前,我會為父母鋪床搧涼。「晨則省,昏則定」,早晨起床,我會先到父母寢處問安;晚上睡前,我總關心父母是否安睡。「出必告,返必面」,出門前,我必定會向父母告知去向;返家後,我必先面見父母,報到問安。「居有常,業無變」,平時生活起居我會依常規作息,學道修業的習慣我不會任意變動。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好,現在昱賢所做的消文解釋,就是目前學校裡面的國文老師常常做的事。像這樣的事情,在目前假如是大量閱讀的孩子,他們能夠了解這些解釋,老師又在課堂上做這樣的解釋,對孩子來講時間是重複的。好,昱賢,你先請坐。好,孩子們,我們現在先把第二單元的附件,這邊一共有四幕,我們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跟第四幕,我們也一樣請同學們來朗讀。第一幕,誰來承擔?好,安邦,請。第二幕?好,昱賢,請。第三幕?好,修齊,請。第四幕?芃萱,請。

  安邦:第一幕,奉茶。寒冷的冬天夜晚,晚餐過後,媽媽正在廚房洗碗,一旁的致和乖巧的幫忙把碗擦乾,這時爸爸泡的烏龍茶正傳來淡淡的清香。爸爸:太太,謝謝您呀,您辛苦了。等您碗洗好,我們來喝杯茶吧。明倫:爸爸,我可以幫忙嗎?當然可以,你來跟爺爺奶奶奉茶,像爸爸這樣子端,要小心燙喔。爸爸一邊說,一邊教著正確的端茶姿勢。好喝的烏龍茶來了,爺爺奶奶,請喝茶。明倫小心翼翼的雙手捧著茶杯,輕輕的將熱茶遞給爺爺奶奶,還不忘將茶杯的握柄調整好,方便爺爺奶奶拿。他們看到孫子這麼貼心,不禁露出滿足的微笑,雖然天氣寒冷,心中卻是溫暖無比。

  昱賢:第二幕,「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到了睡覺的時間,明倫和德馨一蹦一跳的跑進爺爺奶奶的被窩裡。我的兩個小寶貝,你們在做什麼呀?怎麼還不去睡覺呢?奶奶好奇的說。明倫:我們正在暖棉被。德馨:對呀,今天哥哥跟我們說一個故事喲,是什麼香的。明倫:哎呀!是黃香啦。哥哥說黃香很孝順喔,天氣很冷的時候,都會幫他爸爸把棉被弄暖。德馨:所以我們也想要當黃香。明倫:嗯,這樣等一下爺爺奶奶睡起來就會很舒服喔。奶奶呵呵的笑:是啊!今天寒流來,如果抱著你們兩個小暖爐睡覺,那就更暖和了。德馨開心的笑著:哇!被子暖呼呼,爺爺奶奶可以來睡覺了。明倫:爺爺奶奶晚安,祝你們有個甜美的夢。

  修齊:第三幕,「出必告,返必面」。隔天早上,媽媽:爸媽,請問你們昨天晚上睡得好嗎?爺爺:好好好,一鑽進暖和和的被窩,心都暖起來了,真舒服。只見一旁的孩子們得意的笑了笑。用完早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德馨,我們去上學了,再見,致和與明倫異口同聲的說。爺爺:路上要小心喔。奶奶:讀書要認真喔。

  芃萱:第四幕,「居有常,業無變」。正當孩子去上學,爸爸也要出門上班時,爸爸煩惱的跟媽媽提起,最近老闆脾氣真大,同事們都很緊張。媽媽:不要灰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也不容易啊,你辛苦了。當一個老闆養一個公司壓力也很大。爸爸:對呀,所以我每次都盡心盡力的完成任務。媽媽:相信他一定會看到你的用心與努力。爸爸:嗯!為了這個家也是真的很感恩老闆給我這個工作機會,我會繼續努力下去的。爸媽,那我們出門囉!太太,謝謝妳給我的鼓勵。

  陳瑞珠老師:好,那我也請大家給我們孩子們鼓勵,謝謝。

  學生: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我們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請坐。所以各位當你看完這篇的劇本之後,應該經文就了解了,是不是?我們已經把整個經文的意思都融入在日常生活了,這樣日常生活的展現就透過讓孩子角色扮演,有人演爺爺,有人演奶奶,有人演孩子,有人演太太,有人演先生,就這樣的方式裡面,他開始在揣摩著爺爺的心情、奶奶的心情、太太的心情、先生的心情,透過這樣的扮演裡面他不斷的在感受到。所以在外國人有一陣子非常流行的就是角色扮演,不管角色扮演的教學,還是他的心理輔導,還是心理的矯正,在監獄裡面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一個教學法。事實上這就是我們小時候做的扮家家酒,可是現在卻要拿到監獄裡面去犯罪行為的矯正,拿到心理輔導的一個心理輔導的矯正。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讓孩子從小正確的角色模擬扮演,他慢慢就學會到如何的內化到建立一個我該成為怎樣的人。好,我們從這樣的一個白話的故事裡面,也請孩子們做一個反推,好,那我們繼續。孩子們,從我們第一幕的奉茶裡面,與經文相應的也請你們提出來,好,請。好,安邦,請。

  安邦:報告老師,安邦找到兩條,請老師指導。

  陳瑞珠老師:你的聲音可以勇敢的放大一點,不怕。

  安邦:報告老師,第一條是在第一段。寒冷的冬天夜晚,晚餐過後,媽媽正在廚房洗碗,一旁的致和乖巧的幫忙把碗擦乾,有做到「親所好,力為具」,有去幫忙媽媽洗碗,父母親也很開心,所以有做到「親所好,力為具」。「親所好,力為具」的出處是在「入則孝」。第二條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明倫有做到「凡出言,信為先」,出處是在「信」。明倫答應爸爸說,他要幫忙跟爺爺奶奶奉茶,後面他就有跟著爸爸學習如何幫爺爺奶奶奉茶,所以有做到「凡出言,信為先」。報告老師,以上。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先給安邦一個OK掌聲。

  安邦:謝謝老師的肯定,謝謝大家的掌聲,安邦會繼續努力。

  陳瑞珠老師:好。我們常鼓勵孩子繼續努力、繼續努力。就像念佛一樣,就像念聖賢的教誨一樣,每天都告訴自己,繼續努力、繼續努力。好,亭君老師,我看到妳把第二段的經文已經寫上了,我們先來做一個思辨,妳覺得我們安邦說得中不中?請妳來為我們把經文做個因果關係,裡面含藏的德目,請妳來做個解析,請。

  陳亭君老師:好,我們在這邊跟各位師長還有學長們報告,剛剛安邦所提到的第一條,「親所好,力為具」。當我們的孩子他們可以在我們忙了一天之後,晚上他回了家,他一方面也能夠在家事上面同樣盡他一分心力,而且是主動提出來,這時候我們會覺得這個孩子讓人覺得好窩心。因此,剛剛我們孩子們在朗讀這篇故事的時候,底下的學長們,我們也看到你們露出了你們燦爛的笑容,而且覺得好有趣,這兩個小孫子跟爺爺奶奶暖被窩,然後說好像小暖爐一樣。這樣的一個情景,其實這本來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天倫之樂本來就有的一個畫面,只是我們已經久違了。好,這是安邦剛剛提到的第一個。

  第二條是「凡出言,信為先」。在這邊我們特別要看的是,這裡孩子答應要幫忙奉茶,果真爸爸也聽清楚孩子他有這樣的一個學習上的請求,爸爸也開始仔細教,教了之後,我們就看到孩子他怎麼樣把爸爸所教的把它呈現出來。我們看到包含要遞茶、奉茶給爺爺奶奶的時候,還把它的茶柄調整好,這包含像剛剛我們孩子們在一上課在奉茶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們會調整茶杯,握茶杯茶柄的一個方向,這些處處都是為人著想的心念。

  現在我們就開始來跟各位報告,在這八句它裡頭所含藏的中心德目。一開始「冬則溫,夏則凊」。剛剛我們的昱賢哥哥已經做了初步的消文,我們現在做的是一個延伸。這裡的冬跟夏,其實像我們早期還有一句話,也是我們滿熟悉的,叫做「心靈上的冬天」。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這句話,就是不只是四季會有春夏秋冬,人的心靈上面也會有春夏秋冬,乃至於人的一生其實也是春夏秋冬。因此,這裡的冬可以講是季節上的冬,也更可以講是心靈上的冬。當我們一個人遇到困境的時候,他正在處於一個比較不如意、遇到瓶頸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旁邊的人,尤其是家人跟老師,怎麼樣為他蓋上心靈的暖被,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如何能夠培養一個孩子他能夠有非常好的眼力,他知道爸爸媽媽今天心情不好,然後他該怎麼樣去關懷爸爸媽媽,而不是視若無睹。

  下面,「夏則凊」,這個夏也可以講做心靈很煩躁的時候。有時候孩子心靈很煩躁,尤其像小的孩子,他們情緒上的控制還沒有學得非常恰當的時候,像我們有些小孩,他如果,尤其是現在我們在學習上面,有些像ADHD的孩子。當他情緒一起來的時候,可能是爸爸媽媽都會受不了的,因為他一哭鬧可能就是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他用哭鬧來要脅爸爸媽媽,達到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時候爸爸媽媽怎麼辦?這孩子心靈正煩躁,你跟他講道理嗎?他只有三歲,他只有四歲,你跟他講的道理,他聽得懂嗎?我們就看到老師確實有這樣的一個示範教學。就是當一個孩子他開始跳起來,很大聲的哭嚷的時候,這時候媽媽就請他先到旁邊,然後跟這個孩子說,對不起,現在如果你繼續哭的話,媽媽會覺得很不安全、會覺得很害怕,如果你不哭,媽媽會過來。而且這句話要像念佛一樣,不斷的反覆念給他聽,不斷的反覆的,而且「凡道字,重且舒」的講給他聽。這個孩子剛開始他還是聽不懂,一直跳,可是當我們講三遍、講五遍的時候,而且我們一樣保持耐心。你這樣哭,你這樣鬧,媽媽不會理你的,你只有靜下來,媽媽才會過來,就讓他開始學習自律。這是「夏則凊」。這時候他心靈裡面、他的理性會開始能夠提起來,他就不會再覺得我用哭鬧會有效。

  當然這個夏還包含孩子在學習上有疑惑了,他有困惑了,這時候我們的教導才會產生真正的功效。所以在這邊我們談到「冬則溫,夏則凊」,它培養出來的中心德目,孩子們,請問是什麼?體貼。為什麼用貼這個字?因為像我們剛剛看到劇本裡面,兩個小孫子在幫爺爺奶奶暖被,那是身子去貼著被子,因此我們用的是體貼。確實是將你心換我心,就是我們能夠心心相印,這時候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對方他真正的需求,而這也是真正的愛。

  下面,「晨則省,昏則定」。我們會發現,前幾天我們有探討一個話題,就是我們中國聖賢所流傳下來的經典確實是非常浩瀚的,我們也確實覺得孩子們趁年紀還很輕的時候多背一些書是有必要的。可是背了書之後該怎麼辦?書放在腦袋瓜,沒有辦法用在生活當中的時候,這些書它真的有它的功效嗎?這是我們必須去省思的地方。因此,我們那天談著談著,我們就談出了一句話,剛好符合孔老夫子所談的,讀了聖賢書之後,我們所教導出來的子弟學生是希望他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一個有溫度的人,什麼叫做有溫度的人?他能夠時時的去體貼人家,然後時時的在晨則省、昏則定當中能夠去關懷人家。所以第二條我們談的中心德目是關懷。而這個關懷從家教做起。「晨則省」,一個子弟能夠一早就能主動跟父母親道早安,這一定是「為人子不晏起」,那也就是《常禮舉要》裡頭所談的。「昏則定」,當黃昏的時候,這個定一開始它談的是幫爸爸媽媽、幫長輩把他的床鋪給安定好,把它鋪好來讓爸爸媽媽能夠方便就寢。而這個定再延伸出來就是讓父母親對我們所在外的學習或者是事業、志業可以覺得非常的放心。這是關懷。

  第三行這邊,「出必告,反必面」。我們要出門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很仔細的告訴父母親人、地、時、事、物?就是我跟誰出去、我去哪裡、我什麼時間出門、什麼時候回來、我出門去做什麼事、我出門會有哪些事物要去辦理,這些事情能不能方方面面把它交代清楚。這也是在訓練孩子他辦事的能力。所以這整個出必告裡面,它培養的不僅是孩子他對父母親的孝順,它還有包含做事的細膩度。而「反必面」,回來之後能不能去當面稟告父母,像現在孩子有些,甚至還有一則新聞,這孩子他已經放學回家好幾個小時了,可是他的媽媽居然在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去報警,說對不起,警察先生,我的孩子還沒有回家。因為她已經打遍了她的孩子所有同學家的電話,也打去問過老師,都沒有她孩子的消息。結果她報了警,回頭往她孩子的房間一看,原來她的孩子窩在那打電動。這真的就是讓警察覺得很荒謬的一件事情。因此這邊反必面,談的就是當面稟告,然後讓父母親覺得很有安全感。所以一個人跟人家相處,他是不是能夠讓人家很信任,也是從家裡培養起。因此第三條,孩子們,請問培養的是什麼?誠信。很誠實,守信用,很真誠。

  最後,「居有常,業無變」。居有常,生活起居有規律,這個常講的是天理、是倫常,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大家今天早上有讀經的部分,《常禮舉要》。所以現在如果我們還在困惑著,我到底怎樣去建立我們自己的家規,或者如何建立我們自己的班規,其實都可以把《常禮舉要》化為我們教學的一個規範的內容。這時候我們教養出來的子弟,他都會無形當中,我們會感覺他愈來愈有規律,他的心愈容易定下來的時候,他的學習就會開始能夠產生功效。最後,「業無變」。這個業的範圍就很廣,從我們年紀輕的時候的學業,然後到成家立業的家業,包含到事業,最後到我們的道業、志業,這些都算在業的範圍裡頭。業無變,當我們能夠有規律,我們的學業、家業、事業、志業、道業都能夠讓它很有規律的去經營、去學習,那我們的人生就會更上一層樓,都能夠不斷的腳踏在實地上,而且又不斷的向上提升。因此,我們最後談的這一條,它的中心德目是恆心。

  以上這是我們這八條所談的內容,無外乎還是希望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子弟他是能夠有出息的。因此在我們現在綜觀上一堂課所談的八句,加上這八句,如果都做到了,《弟子規》的後頭,它談了很多,其實有它當基礎,孩子就好教了。我們大人就會覺得很幸福。以上,謝謝大家。

  陳瑞珠老師:好,謝謝亭君老師的解說。我們在讀經文當中,把經文開展是無量義的。所以不是那麼表面,只看到冬天蓋個棉被,夏天開個冷氣,還包括到如何幫一個人他的心給他溫暖、給他支持,讓他從痛苦失意當中回到溫暖的世界。一個煩躁的人、一個怒氣沖沖的人,如何讓他可以降溫下來、可以變得冷靜,這樣的一個學習。所以我們看到這每個經文都有它教育的功能,事實上都是在家裡面培養。《弟子規》小看了。一個人的體貼,這個動作可以培養;一個人懂不懂得關懷人家,晨昏定省可以培養;一個人出必告、反必面,可以培養誠信。所以你看現在,我們跟年輕人互動下來,現在年輕人讓我們覺得用起來真的只能說很難過。交代一個任務給他,常常是我們長上去請問他,你現在進度做到哪裡了?為什麼是這樣?因為現在的孩子回到家是不需要跟父母打招呼的,為什麼?連打招呼都沒有機會,因為他總是比父母先回到家,因為父母還在上班。他怎麼練?能怪孩子嗎?這整個大環境的,因為追求物質、追求科技的進步,包括到真的是雙薪家庭,所以孩子回到家是沒有親人的。你沒有這樣的環境,像我們過去有個大家庭讓他可以練習,媽媽不在,至少可以阿姨在、姑姑在,還是伯伯在,都沒有。回到家是孤零零一個人,跟誰問好?跟遙控器問好,跟電視問好,開起來,開始跟電腦問好,這個生命怎麼不會變得機械化?怎麼不會變得冷漠?

  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能恢復到誠如我們師長在不斷的鼓吹的企業家,企業家願不願意把每一個為他賣命的家庭團結起來,可以撥出一些經費,甚至說如果讓一些媽媽們或是等等,如果建立這樣家塾學校的方式。像我們現在成立的家塾學校的這些家庭,並不是手頭上很寬裕,他們就是先生上班,媽媽跟著老師住在一起。媽媽學習怎麼教養孩子,孩子當然更方便的是直截了當學習聖賢教育,所以心性有很大的一個的翻轉。所以出必告、反必面,就在練習誠信。所以我從三年前看孩子,跟三年後,我真的看到希望,所以讓我覺得愈來愈有安全感,也愈來愈讓我感覺到孩子值得信任的。

  在居有常、業無變裡面,現在又看到整個全世界的問題都在說,未來的職場年輕人在一個地方待著不會超過三年,為什麼?因為是變的時代。所以他在一個地方待三年就覺得無趣了,因為他的心是沒有恆心的、是沒有用心的,他的生命是沒有深度的。你說在一個地方待一待都看表相,他怎麼待得住?當一個心是細膩的、是有感情的、是懂得符合天倫、倫理的,他怎麼捨得隨便輕易的拋棄老闆?因為在我們企管學裡面,一個人到一個職場去工作,前三年是公司在培養這個人才,到三年,慢慢的上手了,當中有做錯事,有包括公司幫他買單,承擔他錯誤的決定等等,三年後比較有一個樣子了,正要重用的時候,他卻要另謀高就,而且又到一個很陌生的地方,又是重新的摸索。

  所以這個時代裡面看到的都是一個不忠誠的時代,是一個沒有恆心的時代,是一個沒有人情味的時代,原因在哪裡?都是在一個體貼的心、關懷的心、誠信的態度、恆心的毅力沒有培養。可以培養這些德目就這麼簡單,從哪裡練習起?從「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練起。所以叫因小果大。所以《弟子規》重不重要?這個聲音,重不重要?重要,太重要了。所以以瑞珠來講,從十八年前教《弟子規》教到現在,我遍遍讀是遍遍不同,遍遍讀是遍遍感受是感動的。非常感謝古聖先賢留下這麼好的瑰寶,就這麼簡單的事情,就可以教出好子弟。我們卻大費周章,我們卻不斷的想用最龐大的資產,想盡了各種莫名其妙的花樣,要把我們的孩子教出好子弟。做人第一,做人第一,做人第一,從哪裡下手?從哪裡下手?《弟子規》。

  好,今天《弟子規》的教學示範,只能用這樣淺淺一點點學習的心得來供養大家,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給我們批評指教。最後的時間點,瑞珠在這邊至誠的懇求,我們恭請悟道師父來為我們指導點評。我們掌聲歡迎,謝謝。

  悟道法師:尊敬的陳老師,兩位都是陳老師。尊敬的諸位老師、同學,大家中午好,阿彌陀佛。陳老師她們非常用心,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十幾年,可以說全心全力都投入在《弟子規》教學上面。大家請坐。我們看了心裡感到非常的安慰,每一次看到我們耕心蓮苑的老師同學都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學習就是不斷的改進、不斷的來反省,這樣我們就會不斷的提升、不斷的進步。這些年這個教學,陳老師、余老師,他們幾位老師非常辛苦的付出,可以說全部的時間都在陪這些學生。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也是我們佛法講的內財布施,把自己的精神時間體力都奉獻出來。

  今天的學習,我也是在學習,我也很緊張,我比你們更緊張,因為你們學的我都沒學過。所以我今天在下面,我能夠記的筆記我趕快記起來,現在年紀大了,腦力比較退化了。所以活到老學到老,反正有機會學多少,有因緣我們就盡量來學習。今天我們聽到這個課,這非常好的,而且有一個示範,就是我們淨老和尚講《弟子規》不是只有背、不是只有讀、不是只有講,而是在生活當中你要去做的。很難得,我們蓮苑的老師也陪這些學生生活上一條一條這樣來做。我們有去行,行就是落實在行為上,有了具體的行動,去做了我們才會有心得。我們聽到陳老師她們講的,就是從這些年當中,就是這樣去做,所供養大家的一個心得分享。沒有做,我們只是停留在信解的階段,佛法講修學的四個層次有信解行證。信解,這個是在道理上的認識跟理解,解了之後在生活當中去行、去實行,實行才能證實經上講的這些效果。如果沒有透過行,停留在信解方面,那還是得不到經上講的這些功德利益。

  昨天我們聽陳老師上《了凡四訓》,有一句話,我覺得也是我很有同感的,他說開始做都要很勉強,因為我們沒做過,不習慣。現在我們淨老和尚他都是有言教,也有身教,現在講經他都是跟大家這樣一鞠躬,以前師父講經沒有這樣,大概師父看到我們四眾弟子都不會鞠躬。所以他也不講,他就是先向大家鞠躬。我們看到師父鞠躬,我們當然不好意思了,我們也鞠躬。但是我的鞠躬會比較快,有時候一鞠躬起來,師父怎麼頭還沒抬起來,我趕快再下去。所以我現在鞠躬都不敢太快抬起來,有時候,乾脆我趴下去好了。所以他這個也是一種身教,他也不講,他老人家八十八了,給你鞠躬,你還站在那裡如如不動嗎?但是現在有人真的也是會如如不動的,因為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所以行很重要。之前我想了很久,其實我們這些生活就是一個表演,在大乘經典上講「為人演說」,演就是你做給人家看,你示範表演給大家看,你把這個動作做出來。剛開始就是會很勉強,不習慣,也常常會忘記,做得也不到位,這個也是很正常的。剛開始勉強,如果你堅持下去,勉強久了,他就很習慣、很自然了。

  所以今天這個課提出《弟子規》、《常禮舉要》,這個非常好。其實這兩本書,我很早就想,其實可以編成劇本,劇本又有內容的,人家才會喜歡看,要加一點內容,然後編成劇本,就是在生活當中去表演。像剛才陳老師講的,孩子回來幾個小時,他媽媽還不知道,去報告警察局,這個都是很活生生的一個例子,這都是可以把它演出來。演出來告訴大家,《弟子規》它教我們什麼,應該要怎麼做就不會有這些問題,我們的家庭才會幸福,社會才會安定,國家天下才會太平。我們可以從這個方面,就是你們平常教學,其實可以把它拍成一個示範教育的連續劇,裡面如果再加上一些劇情就會很活潑、很生動,一方面也是教育,一方面也有娛樂,我們也是可以從這個地方來研究。我現在是一直在找寫劇本的,還有導演。導演要聽我的,不能聽他的,聽他的他給你亂導。你劇本給他,他要不要這樣給你導,權力都在他的手上。所以求佛菩薩加持,希望我們耕心蓮苑大家可以當演員,但是不是去出名當影星,我們是教育的。剛才我聽到同學,剛才你們說中是什麼意思,我都聽不懂?

  陳瑞珠老師:我們講的中,中就是命中了,中就是合乎中道,中庸的中。

  悟道法師:打靶中到靶心。好,那我明白,謝謝。剛才我聽了這個,我自己對這個內容上有一點跟大家參考一下,就是禮有分尊卑長幼、內外、親疏遠近。所以禮它是不平等的,分尊卑長幼、對內對外,還有親疏遠近,它有這樣的分別。儀,剛才我看黑板寫的,就是表現在外面恭敬的態度;禮就是念念為別人著想,就是通達人情世故,常常想到我們有沒有去妨礙到別人?有沒有造成別人的困擾?常常想到別人他的感受,這是禮,通達人情世故。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禮是對外,敬是內心的,內心對一切都是恭敬的、平等的,禮不平等,禮表現在外面不平等。所以總不能爸爸看到兒子給兒子頂禮三拜,好像怪怪的,這個不平等。所以禮有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內外。

  剛才同學引用到「餽贈」這一條,套在對父母家人這一方面。餽贈這一條,我看那個內容似乎是對客人,對外。對家人的禮,跟對外客人的禮,在對象上有不同。比如說我們自己的家人,像我弟弟,我們現在都不學禮,大家也不懂,反正不懂,大家統統不懂。照常理講自己家人互相幫忙,這是道義,這是應該的。有時候我送東西給我弟弟,我弟弟跟我說謝謝,怪怪的,好像變外人了。所以我們現在人講,你太見外了,就是你沒有把我當自己人看。所以這個禮它有分內外的。對父母就不能用餽贈這樣的一個態度來看待,因為對父母,大家互相幫忙,這是理所當然、應該要做的,都不能說謝謝的,謝謝是已經見外了,你是外面客人。但是現在大家也不講,有說謝謝比沒有說好,反正大家現在都沒有學,也不知道。但是我們既然要學了,我想這個大家參考,我也不曉得我這個看法對不對,可以提供給老師同學大家參考一下。禮有分尊卑長幼、內外、親疏遠近,這樣的一個對象不同。所以在用詞上,這些態度方面也有所不同,因為禮是不平等的。這一點提供給大家參考,如果講得不對的地方,還請諸位老師、同學大家多多給我指導。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