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建立和諧校園研習營—開學典禮  成德法師、林美琴校長主講  (第一集)  2022/6/6  馬來西亞  檔名:60-018-0001

  主持人:尊敬的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協會指導老師成德老師,尊敬的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總會長林美琴校長,尊敬的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協會主席李校長,尊敬的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協會副主席莊校長,諸位校長、副校長、老師、董事、嘉賓,大家早上吉祥!歡迎大家出席二O二二行政人員德行教育《弟子規》建立和諧校園文化研習營開學典禮。

  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師是表率,範是好榜樣。學校校長、副校長、主任、教師等,在現前本位的工作上、生活當中扮演好君、親、師的角色,是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也是學生的一盞指路明燈,這就是作師作範。此次研習營將通過主題講座、經典教學經驗分享、影片教學等多元途徑,讓大家細細領悟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教育本質,並將其融入體制內的教學,立德樹人,為國家培育更多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很榮幸,在這次的研習營,成德老師以及他的傳統文化講師團,李校長以及莊校長,在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為我們授課,講解《弟子規》建立和諧校園文化,謝謝老師和校長!也謝謝諸位學員在寶貴的一個星期學校假期裡,撥冗時間參與此次的行政人員研習營,在座諸位捨己為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是我們的好榜樣,謝謝大家!

  接下來恭請尊敬的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總會長林美琴校長為我們致歡迎辭,恭請林校長。

  林校長:謝謝我們的李老師、譚老師,謝謝來自國外的成德老師、王老師、趙老師、廖老師、張老師,當然還有來自我們馬來西亞的李老師、莊老師,還有林老師,還有在線上的各位老師、副校長、校長,讓我們有機會在線上一起見面,在這邊我先向大家說聲早上吉祥。

  而我們都知道,眾所周知校園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對發展學生的行為、智力和提高學生水平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德行教育就是帶領著學生共建和諧校園的環境,也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精神的財富,讓學生在和諧的文化氛圍的影響下理解校園文明,受到精神的感染,然後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說學校以思想培養、道德培養為立足點,重視學生德行可以推動學生迅速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努力將學生培育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文化知識的引領,還需要思想素質的引導,讓學生理解品德、理解人生,更要健全學生的價值觀念。學校為學生構建和諧校園的環境,延伸德行教育的道路,能夠加強學生德育效果,使學生能得到心靈的滋養,幫助學生樹立志向,培養學習自立,也讓學生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老師發揮了極大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因為一位好的老師就能夠成就孩子的一生,可見我們人文教育工作的威力非常的強大。《弟子規》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它的意思就是如果老師本身不深入經意義理,不在人品上紮紮實實的落實,不在道德修養上提升自己,又如何能化己利人?自古以來,老師都視為人倫典範、世間人的榜樣,因為老師的確能引領學生真誠效法的去學習。在此我衷心的希望我們身為人文教育執行者的一群,能時刻以此警惕自己,更應以此自我勉勵。

  近年許多學校推進德行教育,提倡《弟子規》教學,主要就是看見《弟子規》對學生的效應相對的良好,它不僅培養學生的浩然正氣,更使學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引導,也規範了學生行為,為學生樹立了美德少年,使學生帶著文明與文化走上了屬於自己的征途。學生在德行教育的薰陶下得到心靈的教育,知道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實現自我價值,能夠嚴格的約束自己,提高自己的個人修為,這些都是《弟子規》顯著的效果。

  相信大家都知道《弟子規》教導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育我們為人子弟在家要孝順父母,處事應該謹慎誠實,對眾生需要真摯與友愛。它更是把孝字做為基礎,強調為人子女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它也反覆告訴我們處事的道理。三字成句,朗朗上口,讓人覺得可親的《弟子規》,如一開始的《弟子規.總敘》就有這幾句,「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不是背起來又經典又容易上口?

  《弟子規》全文短小精悍、思想豐富,對小學生的身心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及實際的教化作用,對成人更有昇華本質的效應。因此,今天大家有機會撥開疫情的陰霾,共聚一堂,能在這繁忙中的幾天裡忙中偷閒、靜下凡心,聆聽古人的訓誡,從千年的智慧結晶裡溫故知新、披沙揀金,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鍊及學習成果,也不愧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巧逢今年我們的教師節,馬來西亞的教師節主題為「教師是校園的和諧支柱」。教師的確在校園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除了肩負培育輔導未來的主人翁,更要建立符合國家教育哲學目標的新生代,以便教育能完善並和諧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是以人為本,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教師為宗旨,因此教師本身的發展及完善方能促進學生的完善發展,才能達至教育的整體效應。

  在線上的各位同道們,人生是一條由不斷學習所累積的道路,雖然道路有長短,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體悟、有喜樂、有困難、有突破,經由一連串的酸甜苦辣磨鍊,成就了一條多彩多姿的人生道路。我們掌握道路的領航者責任深重遠大,因此唯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真誠的落實、積極的奉獻,才能真正辦好教育樹人的偉大事業。

  最後在這溫馨的一刻,我再次的祝願大家學習愉快,平安喜樂又健康,謝謝!

  主持人:謝謝林校長的金玉良言及鼓勵。接下來,此次研習營的第一堂課將由成德老師帶領我們學習。非常感謝成德老師在百忙中安排時間為我們授課,作之君、親、師,成就和諧校園。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如剛才林校長說的,馬來西亞今年的教師節主題是「教師是和諧校園的支柱」,我們非常期待成德老師給我們關於成就和諧校園的錦囊,恭請老師。

  成德法師:謝謝主持人。尊敬的林校長、李校長、莊校長,諸位校長、諸位領導、諸位授課老師、諸位同道,大家吉祥!

  想起十八年多前,剛好有機會到海口去跟大眾交流傳統文化,當時候剛開始分享,自己中文是最弱的,所以也是挺緊張的,然後一看有人來聽就很高興。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個老太太來聽了,她從頭到尾都對著我點頭,我愈講愈有信心。後來下了課我就很主動向前去要跟她握握手感謝感謝,結果握著她的手,我講了好幾句話,她好像一句也沒聽懂,就一直看著我。旁邊的人說她聽不懂普通話。她是因為聽說有人要講傳統文化,所以她就來參與了,來鼓勵這個年輕人,她就一直在那裡點頭,其實她是聽不懂的。自己在這十八年多能有一點成長,都是大眾信任支持,讓我們能夠一點一點的來學習、來提升。所以也首先感謝我們職工會諸位校長、同道對我們所有老師們的信任,讓我們有這個跟大家一起學習的機會。

  成德聽師長釋淨空老教授有說道:「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機。」透過教育才能把文化傳承下去,但是假如沒有文化,那就沒了靈魂,所以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就想起孟子有一段話,其實孟子提的這段話是在讓我們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們的深謀遠慮,孟子提到的是堯舜這些聖王,他們是作之君,他是天子,但是他們也是以父母的心來愛老百姓,所以是作之親;他也在一些重要的機會點來教育百姓,他是作之師。我們也看過「雍正皇帝上諭」,這些歷朝歷代的皇帝在一些重要的點上他也會去提醒百姓、教育百姓。

  舉個例子。春天要來了,有二十四節氣,有一個節氣叫驚蟄,那個雷一打,所有冬眠的昆蟲都醒過來了。這是一個節氣,代表那個時間會打雷,甚至會下雨。所以這個時候一國之君他要交代這些地方官,然後要拿著木鐸,交代底下這些基礎行政人員,敲著木鐸,要提醒百姓,在這個時節常常會打雷下雨的時候不可以懷孕,這樣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會不健康。他作之師,他也是作之親,這麼愛護百姓。我們要想一想,一個孩子生出來先天器官就有問題,你說他多痛苦,他的父母親人多辛苦。所以這都要懂,不然真的會造成一個家庭的遺憾。

  我們老祖先教我們什麼?人與人怎麼相處,人與自然怎麼相處,人與不同維次的空間怎麼相處,現在科學說的不同維次的生命,應該怎麼相處。古人他要砍一棵樹,這個樹比人還高,它就有可能有其他空間的眾生住在裡面,所以它可能有樹神在裡面。古代你要砍一棵大樹,提前三天跟它打招呼,這我們都要懂得相處。

  我記得有一位同事,他就回憶到他小的時候,小朋友之間玩捉迷藏,結果他就躲進了土地公廟。那個土地公的廟已經不是很大,他就跟土地公擠在一起,結果那一天回去他身體就不舒服了。他的奶奶很有經驗,就問他:「你今天做了什麼事情?」他就講了,講了之後奶奶就帶著他去跟土地公道歉,就好了。

  我們老祖先教我們這三個部分,其中人是受到這些天地的影響,所以養生這些其實古人以前都了解。現在假如都只是把時間花在學知識,甚至於都是針對考試,孩子變成考試機器,不會生活,不會跟人溝通。那我們想一想,一個孩子都是第一名,但是不會跟人溝通,我們想一想,他以後會不會幸福?我想不大可能。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我們當老師,可能考慮得要從根本去考慮,考慮得深,不然可能我們辦的教育就是捨本,因為考慮不深,考慮得太表面,就捨本逐末了。就像剛剛我們林校長有提到,德是根本。「德者本也」,這是《大學》當中告訴我們的,「財者末也」,錢財是枝末,甚至於延伸開來,才華也是枝末,德行才是根本。一個人有德,他有錢財,他會去造福自己、造福社會;一個人沒有德有錢,那可能他人生的災難要現前,他一有錢,可能驕奢淫逸就放縱起來了。延伸到才,才能,他有德,他就會用這個才能去把他的工作做好,去利益更多的人;可是他假如沒有德有才,有可能他就會傲慢,人家跟他一做事情壓力很大,他都瞧不起別人,就麻煩了。

  甚至於我們的老祖先有一句格言,「富貴,怨之府也」,很富貴了,假如沒有德、沒有教育,這個家的是是非非很多;「聲名,謗之媒也」,人怕出名豬怕肥,太多虛名反而會招來很多毀謗,甚至於名不符實,名也是福報,名不符實,名氣太大,福報都折掉了,不是好事。像這個成德就很有體會,因為我虛名太大,又沒有那麼好的德,折光了,所以怎麼吃都吃不胖。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樂極會生悲,不能放縱玩樂,會出事的;還有,「才能,身之災也」,才華很高,伶牙俐齒,我們在歷史當中,很多才華很高的人就是講話太苛刻了,最後領導或者是其他同僚抓了機會就要報復他。所以才能也要為德所用,德是才的帥,元帥,才要為德來運用,自利利人。

  我們從事教育,對於德才我們要很清楚。《資治通鑑》是一部歷史巨作,司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的工夫完成的,他在一開篇的時候就提醒到,所有國家乃至於大家族會衰亡,就是用了才勝過德的大臣或者是子孫,這個國家跟家族就保不住了。我們看才華勝過德行的人反而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教育得要抓住根本,要考慮得深,考慮得很遠。孩子現在學什麼東西攸關他一生的幸福、成敗,這是我們校長、老師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可能我們也有面對現實的狀況,他學的這些學科,他也要完成這些教學,他成績也不能太差,這我們都要兼顧。但我們相信有傳統文化就有方法,都可以兼顧得到。我們首先要有這個信心,不然我們就會覺得我很有心,但是做不到。有傳統文化就有辦法,我們的祖先有高度的智慧,Don’t worry,be happy,一定有解決的方法,因為老祖先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百善孝為先」。而且孔子,孔子是我們老師的鼻祖,我們的老祖宗,我們也挺高興的,因為跟孔子同行,與有榮焉。他老人家在《孝經》有一句對我們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的指導教誨,孔子說道:「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德行從這裡生出來的,根本,根本發展起來才會枝繁葉茂。所以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從這裡開始,假如沒有從孝開始教,那就不叫教育了。孔子這句話很重要,我們不能誤會說他學歷很高就是受過教育,他是懂一些知識,受過教育的人是懂做人。

  我記得我十八年前到大陸去,我面對很多長輩,他們都上了年紀,六七十的都有,他們都會說「哎呀,我沒有文化」。我聽了都有點彆扭,我覺得他們都挺懂得做人的,他們怎麼都說自己沒有文化?後來我就跟他們說,「你們是沒有學歷,你們很有文化,你們是沒有學歷」。但是我們假如不注重德行教育的話,那可能學生出來是很有學歷,但是不一定懂得做人,不一定有文化。因為《說文解字》提到,教是「上所施,下所效」,它是身教;育是「養子使作善也」,這才叫教育。《禮記.學記》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很精闢的一篇教育哲學,它裡面就指導,「教也者」,什麼是教?「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你看講得多清楚,什麼是教育?長他的善,救他的過失。什麼時候在教育?剛剛我們林校長也提到,潛移默化。我自己記憶當中很深的,初中的時候去打球,一進校門看到我的校長,剛好我跟他同姓,他也姓蔡。校長剛好蹲下腰去撿垃圾,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學生剛好站在他後面。大家想一想,成德以後會丟垃圾嗎?校長根本就沒有想到他的學生正看著他在做這個事情,但是很可能這個動作潛移默化就影響學生一生的一個行為、態度。

  而諸位同道,大家現在就是做身教了,為什麼?因為大家工作已經這麼辛苦了。我還沒教書以前,因為我母親是小學老師,我就在想怎麼一年還可以放幾個月,暑假還可以放一個多月,寒假也可以有好幾個禮拜。後來我自己當老師才知道,教書責任很重,一放假真的是,不休息一下身心的負擔太重,得要緩一緩。就像琵琶,不能太緊,得要緩一緩,勞逸結合,怎麼調整好身心,才能夠長久的護念同仁、護念孩子。

  我們主辦單位很用心,第一節課,接下來第一天就談自身健康,對於我們教育事業,這是基礎的保障,身體健康是我們推展教育的一個本錢所在。這也是主辦單位在作之親,體恤到我們同道們工作壓力都不輕鬆,多一些機會能夠把這些養生的重點,透過課程能夠供養給大家。成德相信德不孤必有鄰,我們現在面對教育的現況,不管是學生的家庭還是學校的狀況,這個難度說實在的比三十年前難多了,所以也很敬佩諸位同道還站在教育的崗位上,效法孔子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然知道不能馬上看到成果,但「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已經盡到力,我已經把很多重要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裡面。德不孤必有鄰,我們在教育的這條路上,我們並不是單槍匹馬的,我們校長職工會很用心來辦每一個課程,就是我們在同樣這個平台裡,大家互相切磋琢磨,大家也是一個教學的team work,一個團隊。我相信我們都是有教育熱忱,每一個人所摸索出來的一些積累、經驗、資料,也都非常願意大家互相分享,相觀而善。

  教育是以身作則,而諸位同道工作壓力已經這麼不簡單了,好不容易有放假的時候,還得要犧牲出去玩的機會,甚至於是跟家裡人團聚、出去幾天旅遊的這些機緣都能捨棄掉,這是令成德很佩服的地方,你們也都是在以身作則,為了更好護念好我們的學生,我們犧牲跟家人團聚的時間,然後來一起參與這個課程。首先我們給所有參與課程的同道熱烈的掌聲,感謝你們的參與。這個掌聲還要再響一次,還要送給我們所有參與同道的家人,他們能理解,他們能支持,大家才能來參與這個課程。有緣千里來相會,這個緣分是不容易的,大家能參與,要家裡支持才有可能,也要有那麼多幕後協助的校長、同仁,我們在這裡也掌聲感謝他們,在可能一個月以前就開始籌辦了,感謝他們默默的付出,讓我們這個因緣很順利的來舉行。

  我記得有一次在桃園,台灣北部有個桃園縣,剛好有來了一位初中的女校長。我先請問大家,我們在教育的職場上,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難教?成德的觀察,初中,半大不小,明明還不是很大,又得裝個大人,這個年齡段,身體的變化又很大。結果這個初中的女老師,她學校中輟生是零。她去的時候學校有很多中輟生,她一個一個去把孩子找回來。她真的是作之親,她真的是把這些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甚至於她在想,假如那是我的孩子,他的父母會多擔心?她把這些孩子找回來,她因材施教,也不逼他們要學很多學科,讓他們學一些技能,他們對什麼有興趣多去學習。真的能夠學到一些技能,他出社會就有一技之長了。

  我相信這些孩子說實在的他們也很需要人家關懷,每一個會走偏的孩子一定是缺愛,沒有人喜歡走偏的。我也曾經去問過這些在電動玩具店裡泡在那裡的孩子,他也不想這樣,可是他可能一回到家推開門就是冰冰冷冷的,沒有人回應。人缺愛的時候他是很空虛的、他是很寂寞的,怎麼辦?不想去面對這個空虛寂寞,找刺激的東西,不去想它,那可能就泡在電動玩具店裡面了。所以一個孩子的人生路上,他有遇到一個長輩或者是一個老師真正關愛他的話,他的生命動力就會起來,因為他感覺到愛之後,他不希望讓這個長輩、這個老師失望,他就有一種動力在努力。有一帖藥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就是愛,不管他現在走得多遠、走得多偏,只要他遇到愛,他就會慢慢回頭了。

  這一位校長,剛好她是教育界的前輩,課程以前我們就請她跟大家講講話,她一上去講了兩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社會愈難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其實人生有一種幸福就是對得起良心,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我已經盡力了,我沒有袖手旁觀,這是人生的快樂。而一個人真正扛起道義了,他就會得到很多有形無形力量的支持。經典裡面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他有利益學生的心,首先中華民族的祖先,他那個姓氏的祖先,就會護念這位老師,叫至誠感通。我們誠心要利益學生,跟什麼感通?跟他的心會感通;跟他的父母的心有可能會感通;再來,跟他的祖先會感通;他假如有信宗教,可能會跟上帝感通,可能會跟佛菩薩感通。為什麼?因為上帝仁慈博愛、佛菩薩慈悲,這些力量會相互交感。為什麼古人留了一句話給我們,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一個讀書人,不管他是利益人民還是作育英才從事教育,他有百折不撓的真心,遇到任何的挑戰困難他都不會退縮,他就有萬變不窮的妙用,他可能在這些挑戰當中就會很有靈感,甚至他會感來很多助緣,說不定那一天就接到我們李校長的電話,就來關心他,這個力量就結合上來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德不孤必有鄰的,我們是一個team work(團隊合作),大家不要覺得孤單。

  剛剛跟大家提到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而《孟子》就講到我們堯舜這些聖王,他有深遠的考慮,他觀察到人民「飽食」,吃得飽,「煖衣」,穿得暖,「逸居而無教」,逸居就是遊手好閒,沒有人生的目標,沒有人生的價值觀,又沒有教育他,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擔憂人民,不能他是天地人三才,因為沒有教育他五倫八德,結果變成活得跟禽獸一樣,只有欲望了,那就太辜負他天地人三才的身分。我們冷靜觀察一下,假如沒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年輕人一縱欲,甚至於墮胎超過十個都有,首先她身體摧殘成什麼樣子。現在為什麼不孕症那麼多?很可能都是因為打胎之後最後造成不孕。但假如她的父母、她的幼兒園小學老師有教她,她可能後面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了,現在教育真的是刻不容緩。

  而我們教育三大範疇,大分三大範疇,第一「身教」;第二「言教」,機會教育點出現了,循循善誘。而且身教是言教的基礎,所以古人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話,「身教者從」,你先帶頭做了,他很歡喜跟著你做,因為你做的是好事,把他的善根調動起來,人之初性本善。「言教者訟」,我們沒有身教,只有言教要求他,那就跟他吵架了,你說:「孩子,你要孝順。」「爸,你都不孝順爺爺,幹嘛叫我孝順?」他不服氣了;你勸他脾氣小一點,「爸,你脾氣也沒比我小」。所以言教要建立在身教的基礎上。再來就是「境教」,無形的環境。比方說家裡面每個人講話輕聲細語,他的孩子講話很自然就輕聲細語;假如父母都是大嗓門,這個孩子我看聲音也不會小到哪裡去。一個家是這樣,一個班級也是這樣,一個學校也是這樣,上行下效。我自己就有發現,我跟哪幾個同仁感情特別好,這幾個班的同學之間感情就好,這是很無形的一種影響、一種氛圍。

  我們成就和諧的校園,給孩子無形的影響是太深遠了。老師之間一見面很熱情的打招呼,孩子都看在眼裡;有什麼情況老師之間互相幫忙,學生都會學到。所以這個和諧,我們老祖先遣詞用句,那個字裡面有智慧,那個詞裡面有智慧。比方跟「和」我們能想到什麼?和愛、和敬,你去愛就和了,你去尊重人就和了,有愛人的心、敬人的心,就讓人家感覺很溫暖,如沐春風。一個老師有愛有敬,這個教室的氛圍不一樣;一個校長、一個主任領導者有愛有敬,他的單位、他的學校的氛圍也不一樣。上行下效,君子之德風,風行草偃。和善、和平。怎麼和?這些詞我們把它融在一起,味道就出來了。和平,一個領導者面對底下的人,對待底下的人要公平,他假如一偏心,這個團體的氛圍就不是很和諧了;都是善解人意,團體的氛圍就好了。

  大家去過北京天安門故宮沒有?你看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那個太是什麼?心包太虛,這就告訴我們和,你度量大,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校長度量很大就和,氣氛就比較和;中和,做什麼事不要太過、不要不及,有時候做得太過了,逼得人家很緊張,這就不和了,要中和,心不能過、不能不及;保和,怎麼保持這個和諧,這都是領導者要用心的地方。還要和睦,互相幫助、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這個氣氛是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個學校那個氛圍,同事之間就像一家人,家和萬事興,這個學校鐵定興旺的。

  怎麼樣達到這樣和諧的學校氣氛?能和平、能和善、能和愛、能和敬,還能謙和,謙虛就和合了,傲慢就給人很大的壓力。了凡先生給他孩子的四篇教誨,最後「謙德之效」,這個謙字能夠保持和諧,長久的和諧。我們的老祖先《易經》有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因為一卦裡面有六個爻,唯一六十四卦裡面只有這一卦是六個爻都是吉,就是謙,謙卦六爻皆吉祥。領導者的帶動就很重要,他能夠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首先我們能帶動對教育的一種使命感,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使命感。

  諸位同道,你們可能在馬來西亞感受不深,為什麼?華小有一千二百多所,獨中有六十幾所,成德走過歐美那麼多地方,一所華小都沒有,一所都沒有!馬來西亞,你看這多美麗的文化風景線,怎麼來的?是我們林連玉老先生、沈慕羽老先生這些教育前輩的使命感,才有現在的華教。他們給我們一個示範,作之君要怎麼樣?要有使命感。諸位同道,我們不只承傳了林老、沈老他們的精神,我們更要發揚光大,讓華教再上一層樓,尤其是現在整個中華文明的傳承危急存亡之秋,我們稟承他們這些先輩的精神,讓馬來西亞的華教帶動全球的華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成德覺得絕對做得到,你們是主,我是配角,隨喜功德。

  也感謝大家給成德這個機會向大家請教、向大家學習。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