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四五OO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10/5/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3-0012

  大家早上好!昨天有一位我們單位的年輕義工跟我談到,因為他現在還在讀大學,他到中心來做義工,他的同學就說了,「你到這裡來做義工,不如出去外面賺錢,做個一、二個月,說不定就有一些收入了」。再來,他們又說到,「你現在在文化中心裡做義工,不食人間煙火,不會上廁所,所以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諸位學長,他的同學講的有沒有道理?有道理。現在每個人都有他一套道理,而且都很喜歡把自己的道理、想法要說服別人。其實我們在跟別人談的時候,第一個,我們的道理正不正確,跟經典相不相應?一般的人不會這樣思考。第二個,跟他談的時候,是不是最適合他的方法、適合他的方式,這個得要設身處地,而不是「我想要他做什麼」,「我希望他接受我什麼意見」,不是這個邏輯。是怎麼樣最適合他,能夠讓他很好的學習、很好的成長,這個才對。所以為什麼孟夫子說「人皆好為人師」,我們覺得這樣做才對,就要去說服別人這樣做。

  我們思考一下,一個年輕人在讀大學的時候,心裡就一直想著「我趕緊賺錢」,那錢就變成他人生的目標了。而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價值在哪裡?五千年來,有沒有哪句經典說人生的目的在賺錢?這些年輕人賺了錢以後,他拿去做什麼?假如他拿了錢馬上都交給父母、奉養父母,還拿去公益團體捐一些錢,那我們就很肯定這個孩子是以服務、是以道義為人生目標。但是假如他賺了錢以後,開始買好吃的、買好穿的,非常注重生活的享受,那他整個人生方向就是一種享樂的態度、縱欲的態度。我們看禮拜五、禮拜六晚上那個pub(酒吧),通宵年輕人都在那兒happy(快樂一下),在那跳跳。假如賺了錢都是拿到那些地方去花,那他的人生以後會出種種狀況。而且他們了不了解人生的財富是要靠心去耕耘的?福田靠心耕。假如一個大學生心裡都是只有想到自己了,他這樣的心性,他的人生會有福嗎?很難講。恩田、悲田、敬田,這些態度、觀念沒有深植在他們的心中。而且欲似深淵,賺了錢以後開始去享受,他的欲望會愈來愈大。現在整個社會風氣,急功近利,就要趕緊拿到錢,所以年輕人也無形當中受這個社會風氣的影響,沒有學傳統文化,他不會從心地、不會從德行,不會從「我這一生要有成就,應該培養的做人做事的態度跟能力」著手。所以看一個人的人生,得看得很深遠,他得打好基礎。

  同學又給他建議,「你必須出去看看花花世界,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有沒有道理?好像有道理。但是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同學去看完花花世界,幾個人又回到家裡來了?我記得遇到一位深圳的企業家,他說跟他同時間來深圳發展的朋友,一群人一起來的,要不就是揮霍,死了,要不就是關到監獄裡面去了,只剩他一個人還沒發生狀況。大家想一想,這些人是不是都來看花花世界的?可是看了以後會怎麼樣,他有沒有把握?社會擺在我們眼前是一個大染缸,我們有學經典的人、有警覺性的人,都覺得在這個環境當中都在往後退了,更何況是沒有基礎的人?所以應該先有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你說再出去花花世界考驗一下,見見世面。你都沒有免疫力就出去,都不能分辨,全部被影響了,那什麼時候還能回到比較清淨、比較純善的狀態?所以我們得先打好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有機會再出去歷鍊歷鍊。而且說坦白話,出去歷鍊的時候還得要父母扶著、好朋友提醒,不然「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以前有大家庭提醒,這麼多長輩的照顧,問題不大。現在污染加劇了,又沒有人陪年輕人分辨是非。所以現在年輕人想要健康的成長,難度是比較高的,要有了判斷力再出去歷鍊。

  再來,善學的人可以從很多別人的經驗當中得到教訓。有沒有人說,一定要摔個跟頭才知道痛,是不是這樣?可是情歌都是這樣寫的,你沒有痛到死去活來,你就是白活了,要痛一次才知道。那個叫吃飽撐的,自討苦吃。我們可以從社會的現象當中看到為什麼他的家庭、他的人生會變成這樣,我們一對照經典就知道原因出在哪兒,自己就看明白了,哪要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才叫人生?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注重歷史?從歷史當中得到教訓,鑑往知來。人生哪有那麼多歲月可以讓我們一錯再錯的?而且明白道理之後,你一看到這些現象,馬上知道是夫妻問題,馬上知道是缺乏了道德的根本,缺乏了教育,一看就明白問題出在哪兒。有一句話叫「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它是有道理的。覺者畏因,迷者畏果,迷惑,看到了社會種種現象,乾著急,「怎麼會變成這樣?」可是覺悟的人一看,從這個結果可以把原因找出來,從原因上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很多的說法、想法我們得要冷靜去思考,不然人云亦云,又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為人父母者,是引導孩子的思想價值觀,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想明白。思想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習慣,形成他的性格,之後決定他的命運。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命運,父母的思想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個企業團體的老總決定了他這個團隊的命運,這個一點都不假。我們曾經認識一位單位的領導,公務員。他還沒到這個單位之前,這個單位的離婚率非常高。我都很驚訝,因為我在高中以前,我還不知道夫妻會離婚。我念高中的時候,因為我念國中,看到同學爸爸媽媽送飯來,都覺得家庭和樂。結果上了高中,一個很好的朋友說,「我爸跟我媽離婚了」,嚇了我一大跳。因為我們整個家族都沒有這種現象,而且我母親還對我們講,「你們蔡家的男人是不欺負女人的」。這個從太太嘴裡講出來,不錯,但是假如男人自己說「我不欺負女人」,這個叫傲慢。好的要讓別人說出來才客觀,不要自己邀功。我剛剛說的「蔡家的男人」,是指我的前輩,我上一代人,不包括我這一代,我這一代還要經過歷史的考驗才行。所以看到我那同學,他們的家庭狀況就給我很大的一個震撼。我到大陸之後,更讓我吃驚。我們一個好朋友說,「我們那個單位只剩我們夫妻還沒離婚」。我說,「那是什麼情況?」而且還是公家機關,大家想想,公務員離婚率都這麼高,到底給整個社會帶什麼風氣?

  所以這一位領導者去到這個單位之後,常常給他們的同仁講夫妻的道義,他們夫妻是怎麼相處的。他的太太很賢慧,常常會煮些好吃的到單位去給同仁吃,好像一家人的一種氛圍,很照顧他們,就演繹出人家夫妻的那種情義、道義給同仁看。所以他去了之後,再也沒有人離婚了。大家想一想,他們夫妻對他整個單位同仁的人生啟發大不大?很大。在經典當中說,君子就像人民的福祉,見到他,福就到了。為什麼?思想觀念正確了,禍患才能解除掉。大家想一想,這個單位主管積了多少陰德?本來可能會離婚的不離婚了,這個積的陰德很厚。我們從這裡看到,其實人都是有本善的、有道義的,只是沒人提醒,正氣提不起來。只要有人可以耳提面命,誰不願意活在道義之中?從這個例子我們就感覺得到,一個領導者對他整個團體的影響非常的大。所以一個領導者的思想可能決定了他整個團隊人的命運,一個國家領導者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命運,一個民族的思想就決定了這個民族的命運,整個世界的命運也決定在地球人的思想。地球人口最多的是華人,十幾億華人。十幾億華人想對了一件事,就是地球的大福了。現在全球華人都在想什麼?「弘揚中華文化,「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大家都這麼想,那個力量不可思議。所以思想很重要。

  剛剛一開始跟大家談,這個年輕人做義工,同學們都覺得他很傻,應該先賺錢、多賺錢。假如是我,我會再問他一個問題,你的同學裡面有哪個人說做義工好?告訴大家,這個朋友你一定要好好交,這個人講情義、講道義,為社會有服務的精神。這樣的朋友你有三、五個,那你人生道德學問就能很有增長,朋友可以輔助我們的修養。

  我們昨天跟大家談到的是父慈子孝,接著剛剛講到的,父母的思想決定了這個家庭的命運,父母的慈愛要表現在用正確的思想來引導他孩子一生的幸福、一生的價值。我們看思想價值觀,我們覺得人生應該怎麼經營才有價值?其實人沒有經典的指導,很難抓對人生的方向。我們看《大學》開篇就在談人生的價值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人生的價值就在成就自己的道德、智慧,又能盡力的親民,就是去利益人民,也去成就人民的智慧跟道德。然後自己的智慧、道德跟人民的智慧、道德都能達到圓滿,叫止於至善。你看,他人生的價值很清楚。自立,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這個就是孔子講的「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是價值。我以前讀過幾句話,我感覺很受用。「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命的意義要想到下一代、想到後代子孫,讓他們能比我們更好,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承先啟後,都當作人生應該盡的本分。我們這幾代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人生經營得有很多的狀況,可是我們假如提起這一分使命感,就不會讓下一代再走我們的彎路了。

  我們冷靜觀察一下,現在的社會風氣,他覺得什麼追求才是人生的價值?我的成功、我擁有了多少財富、我擁有了多少財物、我的銀行存折是多少錢、多少人知道我這個人。其實這些思想、這些追求,說穿了就是兩個字,「名利」而已。但是大家了解一下,請問他沒錢的時候,他突然沒錢了,他有沒有價值?他突然不做董事長了,他的價值能不能延續?他假如沒有名、沒有利,他就沒有影響了。那是他在位的時候也沒有真實的影響,為什麼?他假如是有智慧、有正確的思想,他沒有名、沒有利了,人家同樣尊重他,他同樣有影響力,這個才是真正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他沒有地位、沒有財富,所有的人都不找他了,以前那些關係基本上統統是阿諛、諂媚、奉承,不是真實的。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話講到,「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們看,因為利而存在的交情,這個利沒有,交情就非常疏遠了。我們很冷靜去看現在的商業時代,做銷售的人員,他一賣完東西了,還沒賣給你之前,一天幾通短訊?賣出去以後,一天幾通短訊?以他這種心態來經營事業,能賺多久的錢?都只有利字當頭,那些關懷、熱忱,他的動力還是利。

  所以整個商業,其實現在問題出在急功近利,沒有真正回到根本。根本就是服務,就是真正利益了我們的客戶。其實很難回到這一點,為什麼?社會都是急功近利,看到別人賺到錢,心裡受不了,就被這個風氣整個都帶過去了。只想著自己要趕快拿到利益,那個利益是非常短暫的。時時想到道義、要照顧好客戶的,他的整個事業是長長久久。其實大家有沒有從劉芳總裁的分享當中感覺到,她的事業成功的原因在哪裡?盡心盡力照顧好客戶。她有沒有打廣告?沒有。而且她開的分店,誰幫她找地方?(聽眾答:客戶。)大家感受到沒有?她這個是真正穩定發展,用口碑去發展。

  現在的社會風氣就是打廣告,其實廣告跟我們實際的產品跟服務差距非常大。真正這些客戶信任我們了,用了我們的產品,最後又沒有得到很好的服務,慢慢社會信用就開始下降。然後都去開發新的客戶,最後還是沒服務好,走了三年、五年,社會信用就垮掉了。所以要細水長流,要回到本質,沒有根本事業都做不長久,「利自義生,財自道生」才對。大家有沒有感覺劉芳總裁一直強調的要緩,不要那麼急,不要急於求成,不要短視近利,都是回到服務的根本。而人盡心盡力服務的過程當中,他的整個能力,服務人的能力也在向上提升。我上次聽到一位企業家,他反思到這一點,非常可貴,他說他賣出這麼多產品,可能不到兩成的客戶用他的產品,因為拿回去之後又不知道怎麼用,服務系統又沒有啟動,去跟監、去追蹤到底客戶真正受用了沒有,就一直在開發、一直在開發。他覺得,「我應該回到服務的本質來」。

  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今天因為有地位,人家才跟我們交往,但是沒有地位了,沒有人再來找我們。我們看,有錢叫富,有地位叫貴,這是一般人表相的看法。真正的富貴應該是「知足者富,人敬者貴」,這個才是富貴的真義。我們看到《弟子規》當中講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把道理做出來,你跟人家都用道理去溝通,人家才能真正尊敬、佩服我們。《弟子規》又講,「待婢僕,身貴端」,這個也可以轉成現在「待員工,身貴端」。怎麼才能顯出一個人的高貴?「慈而寬」,肚量大,而且很慈愛去教導他們、去引導他們。當我們是慈而寬的態度,員工的人生因我們的幫助跟引導而改變,他一輩子都把你放在他的心上,人敬。真富貴,新加坡許哲女士是最好的代表。她很知足,她說:「我不用照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大家覺得她富不富有?因為她後台老板是老天爺,老天爺吃不垮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是老子給我們的教誨。她很知足,而且她穿的衣服都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她說那個都沒有破,只是退流行了,就被扔掉,太可惜了,她把它撿起來。大家想一想,她這麼惜福、這麼節儉,她的福就愈大。節儉的人一定有福,所以「福生於清儉」,清廉、節儉的人愈來愈有福。

  有一句話,我們當父母的人要很清楚,叫「祿盡人亡」。一個人這一生有的富貴,他假如用得很凶,用完了,命就沒了。所以有一句話講,一個人還沒老,就先用老的福,他也老不了;一個人還沒有富貴,就先用富貴的福,他也終究富貴不了,就花光了。所以我們注意去看,現在很多人英年早逝,有很大的比例都跟這個有關,他花得太凶了。我曾經去一個地方叫做凱旋門,在法國。大家去過沒有?(聽眾答;沒有。)那一條街賣的都是全世界最貴的東西。我難得去到法國,應該去長長見識。結果我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最貴的東西都賣給誰最多?賣給中國人最多。中國人可能窮怕了,覺得買這些貴的東西顯出他的身分。其實真的顯了身分嗎?反而人家更不尊重,覺得我們太奢侈了。我進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服務人員很親切、很親切,你走進去,就感覺你進入皇宮,你是國王,走路都有風。放的音樂,就是不斷的催眠你,「趕快買,趕快買」。所以人沒有定功,不要去那種地方,真的,你就在那個氛圍之下就買了。當你踏出那個大門之後,後悔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假如是這麼去花錢,他的福一定很快就花完。這一句話,再用另外一個角度去談,假如他的福祿,他都很節儉,那福花不完,他就死不了,他就會很長壽,細水長流。大家看許哲女士這麼節儉,又念念為天下人著想,她今年一百一十二歲了,身體還很健康。所以我們了解到富貴的真正意義,我們才有正確的思想去引導孩子做個真富貴的人。

  所有的人見到她,都是打從內心恭敬她,我相信連新加坡的總統見到她都打從內心佩服她。大家想一想,是總統比較高貴,還是她比較高貴?總統下來了,可能就沒有她高貴了。除非這個總統、總理在任的時候,得到人民高度的愛戴。他下來了,人民對他的尊重沒有減少,這個總理、總統也不簡單。但是那絕對不是因為他有那個位置,而是因為他有德行,他有那種真正奉獻人民的精神在。反過來,什麼人貧窮,什麼人下賤?富的反面是貧,貴的反面是賤。不知足的人,時時都是貧窮的。做的事情沒有辦法讓人尊重,還讓人氣得牙癢癢的,這個人是最下賤的。你看為富不仁,都不好好愛護下面的員工,下面的員工怨聲載道,這個是下賤的人。雖然他出去的時候都是穿著名牌,都是開著跑車,他還是下賤的人。他只是活在他的虛榮當中而已,他沒活在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他身邊的人。

  我們再看,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現在我們學文言文,對於一些字我們要了解。這個渝字就是變,有一句成語叫「至死不渝」,就是至死都不改變。用色來交,美貌沒有了,愛也不存在了。現在很多男人、女人都想用美貌去找到一個好的對象,容不容易?不容易。以前的人,以前的女子,出去的時候都穿得很簡單樸素,回來的時候反而妝扮得比較莊嚴。就是好要留給先生看,不要到處去給別人看,這個邏輯很對。現在這個邏輯倒了,大家注意,顛倒在處處都看得到。現在是化得這麼濃的妝,給別人看;回來之後全不打扮,給先生看。請問,先生要去哪裡看?看到自己的太太都這麼邋遢,「煩死了」。假如女子在家都很端莊,他看了心曠神怡,對太太肅然起敬。所以現在倒了,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給別人看,你說這個社會能安定嗎?大家要了解,英雄難過什麼?美人關。這句話沒有在經典裡面出現過。這句話是誰講的,大家知不知道?我知道,就是那個明明過不了美人關,又要逞英雄的人說的,這個叫「倘掩飾,增一辜」的人說的。真正的英雄絕對過得了美人關,才叫大英雄。所以很多現在的態度、做法其實都是不恰當的,參考古聖先賢這些經教就知道,這樣才對。

  而且你看,女同事假如都裝扮得很妖艷,男同事在那裡坐都坐不穩,那個香水又一陣一陣撲過來,怎麼受得了?所以現在要當君子真的不容易,為什麼?做君子,看也不能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所以整個工作磁場,女子的打扮莊重非常重要。天下興亡,每個人都有責任,包含我們怎麼穿衣服、怎麼打扮,都在影響社會風氣,我們要有這個敏感度。所以,現在我們對於孩子的思想引導,也要讓他把愛跟欲要能分辨清楚。現在很多社會現象都說男女相愛,可是愛到最後為什麼變成男女相互傷害?所以那個絕對不是愛。愛是設身處地,怎麼會去傷害對方?現在那些情歌都不是愛,都糟蹋了愛的神聖意義,都是佔有欲,有了那個欲望,不能滿足,就不擇手段了。「我得不到,我就把她毀了」,那個都是欲,不是愛。我們先不去談任何的人,我們自己是一個真正懂得如何去愛人的人嗎?自己都不懂得怎麼愛人,還要去談感情,那是不妥當的,很難不傷害人。

  孔子有一句話也提醒我們觀照自己,「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愛他的時候,他什麼都好,什麼都想著他,什麼優點都欣賞,愛之欲其生。討厭他的時候,每天咒他,「怎麼不趕快死了算了?」同樣一個人,為什麼喜歡他的時候他什麼都好,不喜歡他的時候他什麼都不好,是他的問題嗎?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這個愛就不是真正的愛了,這個愛字是愛欲。真愛、真愛,真的東西不會變,才叫真。就好像父母對孩子,不管孩子的行為再怎麼樣的偏頗,父母的態度只是想著如何幫孩子,一輩子都不會變,這個叫真愛。只要我們對這個人的態度會變、感覺會變,這個都不是真愛,這個還是在好惡、在欲的部分。他順著我們了,我們就喜歡他;他不順我們了,我們就討厭他。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心都不正了,怎麼會有真愛?我們那時候也一起唱了「愛的真諦」,後面講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愛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就是不會變的,才叫真愛。

  我們現在思考一下,以前跟我們很好的人,現在我們很討厭他,那我們就要反省了,我們就不厚道了。《弟子規》說「恩欲報,怨欲忘」才對,很好的朋友關係變了,就是記恨、記怨才會造成。有真愛的人,懂得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也懂得感激別人的付出、感激別人的恩德,一輩子都不忘。所以我們觀照自己,愛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溫暖的,讓人如沐春風,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言語不是諂媚的,是真誠、正直的,不是為了追上這個女孩子都甜言蜜語,那都不是愛了,那都是欲的動力。愛的行為是成全他,而不是佔有他。我們身為父母、長者,對於這個愛欲要分清楚,為什麼?一定要跟孩子、跟年輕人講清楚,不然現在男女關係非常的混亂。大家想一想,一個女孩子不懂得這些道理,又不知道拿捏分寸。我們居然遇過一個女孩子,才三十多歲,她說她墮胎已經二十多次了。而且她講這個話的時候,她還覺得她很有本事。你說人的羞恥心都不知道落到什麼程度去了。所以女子自重,男人就懂得尊重女子;女子不自愛了,男人本身又比較容易衝動,所以整個男女關係就很混亂。

  我們看下上一代的女子,特別端莊,重視名節,反而她那種氣質會讓男人肅然起敬。現在女子誤會了,好像能吸引男人才顯出自己的魅力,你說這些想法對不對?都不是很妥當。那個魅力一起來,不是蒼蠅、螞蟻、蟑螂全來了嗎?所以女子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好像這個男人親近我了,跟我發生關係了,才代表他愛我。這個認知是不妥當的,為什麼?今天他假如愛妳、尊重妳,第一個他會考慮到,他跟妳談感情,緣分不一定具足。他時時想著妳,不是只想著他的欲望,他是無私的,他要成全妳。人生的緣分很難講,他跟妳談感情,不代表他以後跟妳結婚,這很難講的。所以人不能都是很衝動,都是一時的激情,這不妥當的。既然緣分很難保證,他還沒有確定要娶妳以前,他應該尊重妳,為什麼?他沒有娶妳,以後妳還要嫁人,他為妳的以後打算。假如他跟妳沒有結婚,後來妳交往了另外一個,可是妳之前都跟他同居了,人家是好男人,親戚朋友一調查,那個女的以前都跟誰住在一起了,可能妳的婚姻、良緣就沒有了。甚至於是嫁了,那個先生一了解,妳以前還跟那個男人住在一起,請問這個先生會打從心底尊重妳嗎?不可能。在男女夫妻關係當中,是不能容許這些沙子進去的,男人、女人都一樣。男人都說沒關係、沒關係,那是口頭上說沒關係,真正有什麼情況出現,挑出來講,就麻煩了。

  而且女人自己上門來,以後怎麼哭、怎麼鬧,那個男人說,「是妳自己找上門來,哭什麼!」妳就一點籌碼都沒有了。妳自找的,妳還哭什麼?又沒人逼你。所以這些要給女子講清楚,第一個,他假如為妳的未來著想,他不會這麼輕浮、這麼輕率面對彼此的關係。現在女人不懂這些了,都被社會風氣給搞亂了,「都交往這麼久了,他怎麼還不碰我?」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再來,發生關係會懷孕的,不小心懷孕了,那個男子說,墮胎就好了。他愛不愛惜她的身體?再來,墮胎是把自己的孩子給結束他的生命,這樣的人面對墮胎都這麼輕率,他懂愛嗎,他有責任心嗎?這些分析不給女孩講,先講好,她想不到那裡去的,所謂在劫難逃。真正你不趕快建立好她這些思想觀念,等遇到的時候,兵敗如山倒。所以教育裡面說要「慎於始」,早一點提醒這些觀念,她面對這些境界才有分寸去應對。所以這個愛欲,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才行。

  我們都在談人生追求幸福快樂,什麼是苦、什麼是樂,這個要分清楚。我們先回到剛剛最後講的,「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其實前面三個都是以利欲為人生的追求。所以其實這個價值觀不複雜,就是,我們是利欲的人生價值,還是道義的人生經營?道義就是為家、為社會、為民族、為世界的心。從小就培養他善良的心地,他從小懂得孝養父母,懂得為別人著想,他的心念念在積他的福。有這樣的思想態度,他一出社會就懂得造福,他的人生愈晚愈有福報,愈晚愈有智慧,他享受人生。在家庭,孩子孝養他、感激他;在社會,很多年輕人向他請教,很多年輕人愛戴他,因為他真正為社會,為他人著想、造福。最後是享福。這個是道義的人生經營。事實上,人在小時候都是念念為人著想,其實他從小就在造福了。我感覺很多思想,在近代都覺得,二十歲以前不能貢獻社會,五、六十歲以後沒有能力奉獻社會,這個說法對不對?這個說法無形當中把人當什麼?當工具。舊了不能用,太小了還不夠。所以整個功利主義社會裡面,好像就是那種工廠的思考。反正你就是給我工作,你就是給我做好那個事情。人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你得關注到他心靈的發展。不是他來了,做做做,做到累得不行了,就把他甩到旁邊去,再換一個進來做。那就只有想著我的業績、我的錢,有沒有關心到自己的員工、同仁,他的健康、他的家庭?這個才是人性。所以整個功利主義好像老板的腦袋裡只有報表、只有業績,其他東西不見了。

  好像是在河南,曾經有一個孩子才六歲,有一天坐公車,剛好有個老太太上來了。他本來坐在位子當中,看到老奶奶上來了,他馬上從位置上起來,「老奶奶,這裡讓您坐」。全車的人都看到了這個孩子對老人的恭敬。這個老奶奶很高興,過來坐下來,「小朋友,怎麼這麼乖」,可能接著會問,「誰教你的?」那小朋友說,「我在學校學《弟子規》了」。這個老奶奶回去就開始「《弟子規》好,很好!」對人心的影響,它是動態的,我們要能感覺得到。而且那個孩子讓座以後,這台公車往後只要有老人上來了,馬上就有人讓座,為什麼?不讓坐,比不上一個六歲的孩子了。人的恭敬心、慚愧心都被這個孩子給喚醒了。而且這一車上看到這一幕的人,這一幕他可能會記一輩子。以後他坐在公車上,一看到老人,那個小孩就浮現出來,「還不讓座?」跳起來了。所以大家看,這個孩子給了社會這麼好的影響,請問他有沒有在造福?所以孩子從小接受聖賢教育,念念為家庭、為他人著想,恭敬他人,他已經從小就在造福,在給家庭好的影響,在給社會好的影響。您現在孩子生出來,您就好好教他,結果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弟子規,聖人訓」,你這個孩子會給社會大眾很大的信心,那也在造福,好榜樣。所以有善心的人從小就在利益家庭跟社會,不是說他二十歲以後才有能力,這個邏輯不客觀。

  再來,一個人真正念念為人著想,他會提升他的智慧,他會積累他的經驗,所以是年紀愈大愈有價值才對,怎麼會說五、六十歲以後不能用了?這是錯誤的。我們看師長,八十四歲了,假如在他們的邏輯,應該是怎麼樣?可是老人家積累了這麼高度的智慧,走到哪裡,國家的元首、社會大眾都非常需要他的教誨。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帶領我們的孩子走的一條人生有價值、有道義的路。假如把人生的幸福定位在享樂,這時候,小時候是「天堂」。小孩,讓他高興就好了,他要什麼都給他。可是小時候什麼都順著他,他的欲望就形成了。中年的時候,因為小時候享樂,所以由奢入儉難,已經奢侈習慣了,要再節儉不容易了,可是又花了那麼多錢,得賺。賺錢,我要趕快賺很多錢,就跟人競爭,跟人鬥爭都有了。自己為了要能夠升遷,嫉妒有能力的、有德行的人,說他的壞話,毀謗他,這個都是把整個團體、把整個社會都帶動了這種競爭、鬥爭的風氣了。我們現在看,確確實實,大學生還沒有走上社會,還沒有賺錢,他就已經花錢花得很凶了。大家有機會可以到大學去做抽樣調查,你就問,「這位同學,請問你有幾張信用卡?」信用卡刷刷,年輕人還沒賺錢,知不知道錢難賺?不知道。不知道難賺,刷得都很輕鬆,賺得可不容易,可是他吃、穿就奢侈了。

  所以現在年輕人有好幾個族群出現了,叫「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不只花光光,哪有算這麼準的?前面就花得快沒錢了,後面吃泡麵、吃生力麵,熬、熬,熬到最後還是熬不下去,回去對他爸說,「爸,我沒錢了」。他爸說,「氣死我了,我給你講多少次了,都不聽話!要多少錢?」這個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養成孩子這種奢侈的習慣。另外還有叫「啃老族」,啃父母老本、退休金,啃老族。還有叫「白領一族」,白白領父母的薪水。這個都是人奢侈、放逸了,他幹什麼事業能幹得成?花了很多錢,又得還貸款,「戰爭」,中年的時候,停不下來,為什麼?一停下來,貸款付不了,車子被收回去怎麼辦?房子被收回去怎麼辦?高度緊張的狀態。最後老了,年輕的時候為人父母,統統花在賺錢當中,忽略了下一代的教育。晚年孩子不孝,就痛苦了。而且大家想,享樂,天堂,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這個戰場不只跟同事是戰場,連跟另外一半也是戰場,計較。最後就是很多人晚年,孩子沒教好,常常要煩惱,在老人院裡面。那哪是人生的幸福?住在老人院,名字都不見了,人家都不叫名字,因為人太多了,記不起來,所以都變成「二十一號」、「三十五號」。你說人老了,最後變成一個號碼,很不舒服。而老人卻用了一生奉獻家庭跟社會,最後是這個結果。所以人老了要幸福,最重要的是能享天倫之樂。

  在西方曾經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可以讓我們感覺,人生的幸福跟孩子孝不孝順很有關係。西方的一位老太太,她要去世以前寫了一個遺囑,就是她死後能把她的骨灰,倒在她們家對面的超級市場屋頂。人家就覺得很奇怪了,當然,超級市場的老板一定不肯的。為什麼她要這麼做?因為她有四個孩子,常常都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就是不願意到對面去看看老母親。那是生不如死,每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就在那兒走來走去的,就不願意進來,那是一種折磨、一種掙扎。你看晚年,「墳墓」。這個是我們人生價值不同的兩個方向,我們當父母的要很清楚。人生的苦樂,現在一般大眾的樂,其實是暫時把苦忘掉了,叫做苦中作樂。諸位學長,大家想一想,現在所謂的去快樂一下、去放鬆一下,回來之後,煩惱在不在?甚至去快樂一下,又造了一些孽,煩惱更多。只要是放縱了,最後問題都會再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明白真正的樂在哪裡。

  我們想一想,什麼是人生的快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為善最樂,還有沒有?孟子有三樂,我們一起背一下,「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天倫之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這個是胸懷天下的人,他看到有人才起來,可以為團體、為國家服務了,他高興。盧明新叔叔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提攜我們這些晚輩。所以不是當老師的才有這個樂,君、親、師,它精神是完全相通的。為人父母者教出一個范仲淹來,那真是人生痛快的事情。為人領導,你真正教出一個在企業界的頂梁之才,能夠把倫理道德完全表演出來,是你栽培出來的員工、後生,那你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對社會貢獻非常大。所以這一句,其實君親師都能夠做得到的。第三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俯仰無愧。每天躺下去,五分鐘就睡著了,為什麼?都盡力了,無愧於天地,這是快樂。人只要違背良心,他再有錢、再有地位,可能還得吃安眠藥睡覺,很難是真正的痛快、快樂。這個是我們對苦、樂要清楚。

  再來,什麼是福,什麼是禍?禍福相倚。一般人覺得是禍,你把他當作人生的挑戰、歷鍊、提升自己的機會,禍就變福了。可是福氣來了,非常的放縱貪欲,那福中禍就也跟著來了。所以我們父母對什麼是福要清楚,能付出是福,能讀聖賢書是人生真正的大福。這個福跟禍當中,我們當父母的要很冷靜。有一句話講到,「勿以嗜欲殺身,勿以財貨殺子孫」。我們看,一個人能放縱他的欲望,鐵定他是有錢的人才行。一般社會上有講,男人沒錢的時候還挺好,有錢了反而會染上很多壞習慣。所以人在福中要有德行的基礎,不然這個福也是禍。不要放縱這些欲望,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不要留財物,這些寶,這些很昂貴的貨物,反而殺子孫,就是讓子孫去爭這些財產,染上很多的欲望,這就殺子孫了。

  司馬光先生講的,以金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以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於冥冥中積陰德,以為子孫長久之計。而且積陰德不只有福,還把犧牲奉獻的道義深植在孩子的心中,這才是真正長久的福。為什麼?福田心耕。范仲淹先生的子孫裡面都有一個人生態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請問大家,范仲淹這一個榜樣給他後代子孫積了多少福?算都算不清。有一句格言講的,「善為玉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後面這一句,自己的榜樣、存心讓後世子子孫孫效法,來耕耘,這個就真的是這一生沒空過,「留取丹心照汗青」,後世子孫都以他為榜樣。這個是跟大家談的,我們長輩對福禍、苦樂、富貴、貧賤、愛欲,是利欲的人生還是道義的人生,這些思想觀念我們都要很清楚,《中庸》裡面講的要慎思、要明辨,很重要。

  這節課先跟大家談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