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九集)  2022/3/6  台灣高雄  檔名:55-233-0009

  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很高興又可以跟大家一起學習這部《無量壽經》,尤其又是跟隨師長老人家的教誨我們來深入。《論語》當中有提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等於是我們要學習成為一個世間的聖賢,都要跟隨過來人的腳步、老師的腳步才能入得了門,才能登堂入室。世間的聖人的教導,我們要契入聖賢,尚且需要跟隨過來人的腳步,更何況是出世的大乘佛法。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所以我們這一生修學最大的助緣就是我們依止的善知識。《法華經》上告訴我們,「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法華經》這句話講得很清晰,我們要見佛,我們要恢復自性,要靠大善知識給我們化導、給我們引導,手把手指導我們,所以用大因緣。萬法因緣生,在我們修學的因緣當中最重要的,所以叫大因緣,用這個大字來彰顯。

  在密宗,為什麼我們提密宗?因為我們上個禮拜所講的、所交流到的這幾句就是彰顯密法,「昇灌頂階,授菩提記。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而且這麼修感得什麼?「無量諸佛咸共護念。」我們都知道,師長老人家也說過,密法是大乘佛法的研究所,很高的法。這部經也是最高的密法,我們可以隨著師長的指導來體會。

  善知識對我們很關鍵,在密法裡面有強調三根本,第一,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我們的本尊是阿彌陀佛,洪名正彰自性,把我們本來的彌陀佛喚醒。夏蓮居老居士有一首偈很有味道,老人家說了,「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很有味道,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不能有口無心,口念彌陀聽彌陀,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這樣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三時繫念」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夏老這句偈語這樣念下來,再來念這句阿彌陀佛很親切,是一不是二。成就的根本是本尊,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成阿彌陀佛。我們要直下承擔,淨土宗三資糧信願行,信擺在第一。蕅益大師慈悲,再把信開解六信。六信第一個就是信自己,接下來才是信他,信釋迦牟尼佛所言真實不虛,信阿彌陀佛所教真實究竟。這第一個,本尊是成就的根本。

  第二,加持的根本是上師。其實加持的根本就跟印光祖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對師長老人家百分之百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把他老人家的教誨放在心上,遇境逢緣他的教誨首先提起來,他老人家就加持我們了。只要他老人家教誨提起來,就是真心提起來了。佛經也好,善知識所教,都是讓我們提起真心、提起正念。為什麼說修行說難不難?就是正念能提起來,境界就轉不了我們;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今天我們假如覺得有煩惱,而且還持續了半小時、一天、一個禮拜,再下去那就太嚴重了,我們得思考一個問題,沒把老人家教誨拿起來,不然煩惱只會持續多久?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馬上就把它轉過來了。最起碼馬上就阿彌陀佛,我怎麼可以起貪心?阿彌陀佛,我怎麼可以起情緒?這不是糟蹋我的彌陀本性嗎?

  成德在應該是二十五年前,剛開始學佛,剛好去的那個地方是拜十方佛的,拜一次佛繞十方要半個小時。這個十方正中間是毘盧遮那佛,「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剛好在毘盧遮那佛前面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自己就哭起來了,但那種哭不是傷心,心裡自自然然湧起一個心念,我怎麼把我自己搞成這個樣子?我怎麼把我自己搞得在六道輪迴頭出頭沒?太糟蹋我的彌陀自性了,太糟蹋自己的清淨法身了。那時候感覺學佛沒有別的,自愛。真正自愛了才能愛人,自覺才能覺他。我們假如常常還被情緒掌控,我們說要去愛人沒有基礎,因為在跟他相處過程我們都有可能情緒對待對方。所以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首先不能有瞋恚心,不然很難去愛人。《無量壽經》的教導就是自愛。

  我們複習一下「德遵普賢第二」,我們都還在這一篇經文裡面。大家不要覺得這篇經文討論得太久了吧?大家要了解,四十八願也是從普賢十願流出來的,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所以普賢行不能滑過去。「德遵普賢第二」第一句,「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賢護首先護誰?我們假如護不了自己,那去護別人,佛門說無有是處。這提醒我們要先在自身下功夫,不能急著要去影響別人。儒家也是這麼教導我們,內聖外王,格致誠正才能修齊治平,次第不能搞亂了,搞亂了就表錯法了。為什麼我們去勸親戚朋友效果不彰?可是我們又很執著一定要勸,然後自己還很懊惱,我這麼用心把這些大乘教理告訴他們、傳統文化告訴他們,他們怎麼都不領情?這時候不只不能有情緒,一個人成不成熟從哪裡判斷?首先不情緒化,懊惱也是情緒化。成熟不是年齡,成熟也不是身高這些外在的表相,成熟是控制得了自己的念頭,不情緒化,成熟是能為父母想、為老師想、為大局想、為他人想,叫成熟。今天我們假如聽到別人說你很不成熟,我們一聽會怎麼樣?我都中年了,你還說我不成熟。中年也不一定保證成熟。

  所以要先自愛,賢護首先要護好自己。我們說到這裡,我們每個禮拜見一次面,我們有沒有很好的護念自己的真心?我們每個禮拜相見,我們有沒有感覺自己的煩惱減少了?這很重要,普賢菩薩,我們都在學普賢行,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實在講,人不珍惜一天,他就不可能珍惜一個禮拜,他也就不可能珍惜一個月。世出世間的聖人一定給我們表一個法,愛惜光陰就像愛惜黃金一樣,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上一次也跟大家共勉,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叫自愛,愛自己的法身,清淨法身。多念一句是一句,多說一句就廢一句。比方說容易情緒化,就喜歡找人吐吐苦水、發發牢騷,這麼一吐四個小時、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大家算一筆帳,四個小時能念幾聲佛號?不能這麼浪費,多念一句是一句。其實不只浪費了自己最寶貴的時光,還浪費了別人的。多說一句廢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稱名即是遇光時,珍重此時莫空過,稱名就是遇阿彌陀佛佛光的時候。「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稱名即是遇光,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與其在那裡吐苦水兩個小時,何不念這句阿彌陀佛,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

  真的,真肯專注念,念個十分鐘、二十分鐘煩惱就不見了,甚至於更奇妙的事出來了,突然怎麼解決問題的靈感上來了。當然我們在修學的路上、弘護正法的路上,遇到一些境緣會生煩惱,怎麼解決?在那裡苦思冥想,想得腦神經衰弱,不如別想了,好好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心安定下來了,突然想通了,屢試不爽。但是得要這麼去做才行,現在強者先牽,那個抱怨的慣性比較強,你就很難做了。真的提醒自己趕快念佛,「念佛即是自心現,自心現時方念佛」。

  所以要自愛,不能再讓情緒化做主,要好好護念自己的法身慧命,要能夠把師父上人的教誨擺在第一位提起來。師長老人家說了,他這一生為什麼自己修學、弘揚正法能有現在的成就?老人家沒有任何隱瞞,和盤托出告訴我們心法,念念不忘孝親尊師。這是妙法,人在任何煩惱當中只要把父母老師擺第一位,這煩惱就不見了,這一念一起來就是正念現前,邪念污染不上;不只邪念污染不上,念念孝親尊師開發心地寶藏,這就是地藏菩薩給我們的表法。怎麼開發心地寶藏?《地藏經》貫穿著孝親尊師,我們看婆羅門女、光目女一心救度自己的母親,那種一心的至孝,念一天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入了法身的境界,真是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明心見性了。《阿彌陀經》講的不是達不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婆羅門女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給我們表演了。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在受持《地藏經》、受持《無量壽經》有一個很重要的心態,就是直下承擔。我們假如有一個念頭,那個我不可能,那個我達不到,這個念頭就是最嚴重的障礙。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個念頭已經不相信自己的真如本性,就形成障礙了。師長老人家教導我們,佛所講的一切經都是我們做得到的,因為他老人家也是「通諸法性,達眾生相」給我們說法,也是應我們的機,既然是應機,怎麼我們會做不到?《無量壽經》每一句拿來做的,普賢行就是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以我們這一品經學完,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要跟普賢行相應,這樣我們才真正禮敬諸佛。首先禮敬了哪一尊佛?自性佛。不糟蹋自己的時光,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亦聞,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一個不會尊重自己的人能尊重別人嗎?就很難講了,自愛才能愛人。普賢菩薩警眾偈讓我們禮敬生命、禮敬光陰,是日已過,而且我們離死亡又接近一步了,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而普賢菩薩是密宗的祖師,密宗是普賢菩薩傳的,禪宗文殊菩薩傳的。這一段是密法,「昇灌頂階,授菩提記」。師長老人家指導得很具體,我們把這部經念一遍,就是十方諸佛給我們灌頂,而且是用頂法給我們灌頂的。用什麼法?無上深妙禪給我們灌頂。這句阿彌陀佛無上深妙禪,所以念這部經、念這句佛號都得到一切諸佛的灌頂加持。我說到這裡,你們怎麼沒有露出微笑來?已經中了佛門的第一特獎。

  《無量壽經》密教顯說,這我們要了解。佛門的密是奧祕、是深密,幽深,不是有什麼祕密,不是說要保密,不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能依文解義。而且顯密是互為表裡,就像手,手背是顯,手心是密,它不能分開的,它是一體的。既然這部經是密教顯說,那就代表它會快速成就,當生成就,因為密法強調的即身成佛。往生就是成佛,圓證三不退,無量壽了。黃念祖老居士有說到,他去請教貢噶活佛,說念阿彌陀佛是不是當生成就?貢噶活佛馬上很肯定的,就是。

  而密宗的要義,它最重要修學的關鍵在哪裡?為什麼它的修學成就那麼快?這我們要了解,因為它最強調的是如實知自心。如實知自心就是我們剛剛念夏蓮居老居士那個偈子,原來彌陀念彌陀,洪名正彰自性,聲聲喚醒自己。如實知自心其實就是我們《無量壽經》裡面說的「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極樂世界哪裡來的?真心變現的,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我們有沒有感覺到《淨修捷要》也是無上法寶,把五經一論的精華都含攝在其中,這也是夏蓮居老居士的大慈大悲,知道我們現在人工作忙,持誦經典的時間可能有限,他把精華全貫穿在其中了。

  其實密宗是如實知自心,我們看「三輩往生第二十四品」,三輩都有什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跟如實知自心不是很相應嗎?所以我們是密教顯說。《大日經》,大日如來就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在《淨修捷要》第十二拜,「一心觀禮,顯密一體,身土不二,稱名無異持咒,教主即是本尊,大日遮那,同歸光壽,華藏密嚴,不離極樂,豎窮三際,橫遍十虛,阿彌陀佛」,所以密淨不二。黃念祖老居士舉到,《大日經》裡面教導,「菩提為因」,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大悲為根」。《普賢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為什麼佛菩薩感謝眾生?因為眾生的苦難把他的大悲心喚醒,見義勇為。尤其我們剛剛說到的孝親尊師的心,孝親,用至孝的心救度自己的父母,婆羅門女、光目女給我們表演。而今天我們接觸到大乘佛法又知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佛門的孝不單是敬這一生的父母。這樣的宇宙人生真相我們自己想想不到的,佛是大覺,他了解這個真相,給我們講出來了。菩薩戒經《梵網菩薩戒經》裡面就強調這一點,所以要受菩薩戒,心境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就是平等的孝敬,就跟大乘佛法相應了。為什麼我們炎黃子孫學大乘佛法這麼可以接得上?因為有中華文化的基礎。假如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恭敬、不愛護,那要學大乘佛法沒有基礎,「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記得黃念老說到,我們還有很多過去生的父母還在地獄受罪。我們假如不懷疑佛所講的這個真相,我們不可能袖手旁觀,一定以每一天精進的修學來救拔生生世世的父母。行菩薩道,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榜樣,首先孝親尊師,地藏王菩薩表的法;從孝親尊師接下來是觀世音菩薩,大悲,那就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可是我們在幫助一切眾生要悲智雙運,不能只有用慈悲,到時候慈悲多禍害;不能只有方便,還要有智慧,不然方便會出下流。還得要剛柔並濟、寬猛相濟,有柔也有剛,沒有原則怎麼度眾生?學成爛好人,更嚴重學成鄉愿,不行的。要有為有守,知所進退,不能一直退,退到所有的機緣都黃了,那沒智慧,當仁不讓,佛法是活學活用。你說「讓,都得讓」,不該讓的時候你讓就沒智慧了。連持戒,該開戒不開戒也是犯戒。大乘佛法活活潑潑,你得要冷靜想一想,你這麼讓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對眾生有什麼好處。都要用智慧判斷,知所進退。

  大家看孔老夫子世間的聖人,他做大司寇第一件事是什麼?這大家要去體會體會,我們學儒孔子是代表,學佛釋迦牟尼佛是代表。孔子一做大司寇,司法單位第一把手,首先把少正卯殺了。我們學佛的一聽,怎麼會這樣?這大家要會體會,因為少正卯有五個特點,有一個特點這個人就該殺,更何況他五個都有。我們假如把少正卯拉到現在來看,就是邪教的魔頭,他可以騙千千萬萬的眾生,可以斷千千萬萬眾生的慧命,你是殺還是不殺?你不殺他,等問題出來的時候來不及了,怎麼愛護百姓?我們學傳統文化不要學得蔫蔫的、軟軟的,剛柔並濟,不要學在相上。孔子殺人,孔子殺人是慈悲,我們得看得到。首先對誰慈悲?對少正卯慈悲。怎麼說?他少造多少地獄業。

  佛門有個公案,在一艘船上有五百個很有錢的商人,船上有不少寶物。有一個人起了歹念,要把這五百個商人都殺了,把這些錢獨吞。結果船上有人證阿羅漢,知道這個人起的歹念,他一定會這麼做的,這個阿羅漢怎麼做?殺了這個人,開戒。我們想一想,他不這麼做接下來是什麼結局?這個人殺五百個人,你說他要在地獄待多久?佛門活活潑潑,該開戒你要開戒,不能學在相上。這個公案大家都學過。

  《大學》裡有一句話,「唯仁人」,真正仁慈的人,「能愛人,能惡人」。就像在一個朝廷、一個團體裡面,你不把會把團體搞垮的人流放,這個朝廷就完蛋。堯舜他們,舜放四凶,就是四個大惡人,把他放逐了,不要讓他再造業。唯仁人能好人,還能惡人。真正用心護念他,他不接受,習氣愈來愈重,完全不能反省,還會影響到團體、影響到朝廷,那當然要處理;不處理,領導者有過失。你是領導你有權,你要用誰是你的權,你要處罰誰賞罰要分明。大家可不要說我們都學大乘佛法,慈悲就好,不用講賞罰。大家要注意,不講賞罰,犯錯的人愈來愈囂張,這個慈悲就多禍害了。現在人你不用賞罰、不用利害,他不痛不癢。你得要看眾生的根性在哪裡,法不能用錯地方,得要就事論事,客觀判斷,客觀來處理。

  而且弘跟護不一樣,弘法的人廣結法緣,眾生肯來聽好;護法的人他整個護法團隊要穩定,才能讓弘法的人安心教學。護法人員是要給大眾表法的,總不能說誰發心就給誰來做幹部,那會壞事的。有口舌是非的人你不能讓他進來當幹部,那就沒完沒了,內耗,你每天一個頭兩個大,你不能怪他,是你用他的。老法師為什麼讓我們要學《群書治要》?我們還在這個世間,要會辦事、要會管理、要會為政。

  弘法的人廣結善緣,師長很慈悲,一般私底下很少講人,除非是真正信任他的弟子,他絕對指導。我們去請教他老人家問題,都是慈悲給我們教導,很具體。我們當弟子的不會觀察,有人要去請教師父,他說不要去問了,師父都是好好好、好好好。他連善知識都不會用心觀察,為什麼師父都給他好好好?因為他其實心裡都已經有他自己想怎麼做了,不是真正要請教的,師長很清楚。觀察錯了,誤了自己,還誤了他人,還叫人家別問。為什麼一般私底下不講人?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一指導我們我們不能完全接受,心裡就有點不舒服,一不舒服就在內心裡開始發酵,慢慢慢慢可能跟師長的緣就會變化。所以不講也是慈悲,這我們要會去體會。

  師長說了,二十歲以前可以講,二十歲到四十歲只能暗示,四十歲以後不能講。我們觀察自己,觀察身邊的同參道友,都是修行人,不是一般大眾,能夠聽人家勸然後去改正的不可少善根福德,真不簡單。一聽人家指正自己,首先一個不舒服就上來了。所以我們要扎《弟子規》的根,「聞譽恐,聞過欣」。為什麼說要先對治見思煩惱?這種思惑自我的感受就上來了,他不理智,自己的感受一上來就被貪瞋痴慢疑的情緒影響了。

  成德自己十八年前回到祖國大陸,在海口就開始帶團隊,真的,成年人要能講真是不容易,已經不好講了。尤其這個同仁假如直接又可以見到師長老人家,那我更是不能講他,他接到師長那裡去,他直接見到皇上了。

  自我感受要伏得住才能冷靜下來,冷靜下來想什麼?現在誰願意得罪人,還有人願意講我們,很難得,金剛道友。要勸我們可能人家還考慮老半天,戰戰兢兢。當然勸人還是要注意態度,你一下子太強烈,對方首先還沒聽清楚你講的話,先因為你的態度他生煩惱了。所以要「和顏愛語,勸諭策進」,這個時候《無量壽經》要提起來。

  師長給我們講這個真的也是人情事理,學佛的人面對境界要清楚,什麼時候當講、什麼時候不當講、什麼人當講、什麼人不當講都要懂。我們一起學習《論語》就是學人情事理,不懂人情、不懂事理是佛呆子、是書呆子,會傷天害理的,會好心辦壞事,《論語》得學。我們一學大乘佛法,結果大乘佛法變成我們傲慢的增上緣,我的根性學大乘佛法,這些都是世間法。出世法也是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你不懂怎麼做人做事,怎麼在世間把事辦好?怎麼可能不造業?「可與言而不與之言」,你應該給他講你不講,「失人」,對不起人,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不可與言,人家又不夠信任我們,我們還愛講,「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講錯話了。你一講完他臉色很難看,隔天在辦公室看到你還瞪你一眼,你在那裡很難過,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時候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了,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

  《論語》又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你看這都面對境界很清楚,這些話能不能對他講,他的程度夠不夠,你跟他的信任、緣分夠不夠,這都要判斷。言語很重要,孔門四科言語排第二。我們冷靜觀察看看,人一天可以講幾句話?我們算五百句就好,你講對了,五百句是積功累德;五百句講錯了,造業了。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無量壽經》身口意三業把口業擺第一位,很有道理,隨緣消舊業,守不住口業,每天輪迴業又不知道增加多少。業是有力量的,事業事業,事做完了它是存在業力的,不能再造新殃。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首先不能譏他人的過。因為一個人能不能心愈來愈清淨口業的影響太大了,我們會去揚人家的惡,一定是心先動了,心見人家過了,心不清淨了。我們是要去極樂世界的,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清淨心重要。口業也是要守清淨,清淨口業,清淨身語意業。我們講到這幾句是密法,三密相應,我們的身口意要跟佛的三密身密、語密、意密相應。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語密相應,而且這個法妙妙在哪?妙在你一密相應契入了,其他身密、意密自然相應,所以能夠即身成就,所以叫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看語密,就能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我們同參道友之間難得的緣分,我們可以互相切磋。我們所遇到的事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然有時候我們執理廢事、執事廢理。比方說佛菩薩安排,這是理吧?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結果當領導了,看到一個人來了,「佛菩薩安排」,就用他了,這執理廢事了。知人善任,你都還不了解這個人,你就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做了,讓他去教學,結果家長生煩惱了,孩子也學不到東西還學偏了,我們還說佛菩薩安排,那是解錯了、解偏了。沒有世出世法,只有覺迷,覺了當領導就是菩薩道,當爸爸媽媽也是菩薩道。你不能說當爸爸媽媽就是世間法,那是我們的分別,在那裡分別世出世法。哪有世出世法?覺迷。佛菩薩跟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世間穿衣吃飯,心不一樣,我們染著,他覺悟。

  佛菩薩在哪?「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在各行各業示現,度有緣的眾生。師長講經也說到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自己會不會看。我們看佛菩薩來示現都在點化我們,點化我們不要分別心。寒山、拾得,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的化身,在道場裡幹什麼?在廚房幹活。世間人會分別高下,上台講經的我們就很恭維,在廚房幹活的我們就有點輕慢。都在提醒我們,但我們得會看。

  彌勒菩薩要走的時候也是點化我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他老人家用了什麼?時時示時人。他什麼時候在表演?他沒有一刻停,他都在為人演說,他在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阿闍黎是軌範師,他一舉一動威儀住持有則德,他都在以身作則;他在隨緣妙用無方德,隨每一個因緣,他的身教、他的言教都在啟發我們。而且他會抓住每個機會教育點,「譬善幻師,現眾異相」,「化現其身,猶如電光」。這是第五集的,電光表什麼?快速。真正那個機會教育點一過去,你再來講變囉嗦了;你把那個機會點抓住了,對!差很大。

  師長老人家每一個幽默都在點化我們,猶如電光,都抓住這個機會點。人家跟他問:「你哪裡人?」師長說:「我是地球人,我們同鄉。」你看打個招呼是不是佛法?連打招呼都在點化我們。比方說這個主持人問師長:「傳統文化有沒有糟粕?」師長說:「有。」我當時候在底下都傻了,師長怎麼說有?接著他老人家說:「因為他們看不懂,就說是糟粕」,在場每一個人就深思了。接著進一步還分析,古人比我們清淨、比我們寡欲,清淨心生智慧,我們現在心浮氣躁,欲望可不少,所以古人比我們有智慧。而且這幾千年來那麼多的聖哲人,真的有糟粕,要改也輪不到我們,早就改掉了。能放在經裡面,經就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才能稱為經,不然就是書而已,不是經。書,五年、十年之後,百分之九十的暢銷書就沒什麼人看了;大家看《論語》、《老子》,兩千多年了,還多少人在看,甚至於是不同國度的人都開始學習。

  我們都要觀察師長,成德覺得自己很大的福報遇到老人家,每一次讀四書五經、讀《無量壽經》、讀大乘經,這個理感覺起來比較深、比較抽象,可是只要我轉一個念頭,這一句師長怎麼做的,這一句就活起來了。所以師長不只給我們講得很圓滿,他還給我們做得很圓滿。

  我們看師長,常習相應無邊諸行,一舉手一投足,慈悲的流露、真誠的流露,我們弟子們看到了我們的善根就增長,成熟菩薩無邊善根。有一次送師長回去,去六和園,因為六和園是在小巷子裡面,旁邊還有農田的,所以車子停了我們就繼續送老人家進去,看到幾個小朋友,他們很熱情跟師長打招呼。師長說:「好乖好乖,明天給你們糖吃。」接著就進門了,第一件事交代弟子趕快給我把糖準備好,面對一個小朋友他都是禮敬,答應人家的事一點都不含糊。可以親近師長真的是很大的福報。

  當然成德講到這裡,你們不要內心我還沒見過,失落感就來了,失落感也是煩惱。時空叫不相應行法,《百法明門論》,這叫不相應行法,就是不存在,抽象概念,你把它當真了它就是障礙。離那麼遠,釋迦牟尼佛都離我們三千年了,我們就被時空給障礙住了;我們至誠的心,時空就突破了。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讀到「藥王品」,去參加靈鷲山《妙法蓮華經》的大會,沒有障礙。孟子學孔子,孔子不在了,他學得很好,亞聖。而我們學教要當師長的知己、知音,神交他老人家,神交古人,至誠心可以感通,你聽老人家的一句法你就體會到他的心境,慕賢當慕其心。看到師長常常舉《無量壽經》「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體會到老人家恕道,忠恕之道不離於心。看著帶的弟子跟了他十幾年、二十幾年,在財色名利面前沒有過關。大家想一想,培養一個學生二十多年多少心血,這是成德有看到的。但老人家馬上說,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是從小扎根的,恕道。而且不只沒有難過,還轉成一種力量,真的要扎根,所以經歷這些帶學生的體會,更形成一種願力,大聲疾呼辦一條龍,不然人才培養不出來。

  所以我們在聽老人家講,慕賢當慕其心,有沒有把那個心境馬上受用,受持在自己的心中,我從此刻開始效法師長,時時用恕道,寬以待人,時空就不是障礙了。我敢跟大家保證,我們這麼學,你常常會夢到師長摸你的頭,I promise(我保證),感應!我們有一個同仁夢到師長跟他說:「你要講《黃帝內經》。」因為他是中醫師。你看那夢還很準,我都沒有夢過師長叫我講《黃帝內經》。感應不思議,這是真的。

  包含剛剛跟大家提到的,師長老人家盡心竭力帶了二十多年的學生出了情況,他馬上轉念,化危機為轉機,化悲憤為力量,化煩惱為菩提,化人生的苦難為願力。一般的人培養了二十幾年那多傷心,一轉,盡心竭力辦一條龍,盡心竭力培養年輕人。師長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了,我們現在求的沒有別的,傳人,儒釋道的傳人,哪一個年輕人發心,我給他做護法。誰做護法好?弘法的過來人,他會護。師長辦漢學院、辦一條龍,都是要護持發心的孩子、發心的年輕人、發心的家庭。為什麼說家庭?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你看一個孩子他願意,他父母不同意,也很難;今天父母都很願意,孩子又發心,我們要盡心盡力護持他,太難得的因緣,我們看到了都要惜緣。

  像成德出來分享傳統文化,我們一些親戚朋友在聚會的場合遇到成德俗家的父母也會說,「你兒子做這個很好」。成德俗家母親比較單純,聽到人家說這個很好,就給對方說,「那你的孩子也來做吧」。然後對方說,「先不用了,先不用了」。人家心裡一想,這個事是不錯了,好像賺不到money(錢),money感覺起來比較有實在感。我們見到漢學院的同學的父母、家人,我們也是肅然起敬。我不能這麼舉,我應該合掌,要合掌,不能忘了自己的身分,出家人的身分,不是這樣敬禮,這是軍人。

  所以真的,假如說我們每一句經文都聯結師長的風範,每一句都可以講很久。我們要珍惜遇到師長的福報,尤其在末法時期,這樣的善知識很難很難遇到。我常常遇到一些同修,初次見面,說實在的能不能再見第二次面也不知道,因為世界那麼大,有時候我們去這個國度也很難常常去,都跟他共勉,我們這一生遇到師長老人家,我們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每一次我這麼一講,我看對方眼睛馬上就亮了。互相共勉、互相鼓勵,這是真的。尤其師長又給我們介紹這部經,「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無極之勝道,易往」,不是很難,真信切願老實念。

  剛剛跟大家講《大日經》說到的,「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這句話很重要,你不方便眾生學不了,太高了,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方便就不能究竟,究竟又不方便,《法華經》、《華嚴經》究竟,可是一般人學不了,所以阿彌陀佛開了這個方便究竟的法門,只要信願持名,叫方便的妙法。佛以慈悲,獨留此經止住百歲。所以一心觀禮,「當來經滅,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頂禮,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難逢法寶,《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所以這一部經可以普令眾生頓超生死苦海,頓超,一生成就,惠以眾生真實之利,它方便究竟。

  我們好好珍惜學這部經。珍惜不能是激動的,也不是嘴上講的,怎麼看出來我們有沒有珍惜?我們有沒有依教奉行,我們有沒有把這部經轉成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每天有沒有昇灌頂階?念這句佛、讀誦《無量壽經》就昇灌頂階了;持《淨修捷要》,昇灌頂階。授菩提記,可別忘了我們同名妙音如來。師長多善巧,給我們取法名,從《無量壽經》找到靈感,「同名妙音如來」。那也是提醒我們,妙音,最妙的音就是這句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業障重不怕,只要肯老實念佛,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

  所以一定要轉經,不能分別執著,佛法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你不能說這是普賢行我做不到,這個念頭就障住了。「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阿闍黎軌範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可以給人家做榜樣。其實誰都做得到,肯不肯做而已。而這一句在哪裡?在當爸爸媽媽要落實這一句。我們假如不做孩子的阿闍黎,他跟誰學?當老師的人不作阿闍黎,那學生跟誰學?我們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的本分都要以身作則,所以這句經文我們當下就要受持。真受持了,就很有力量去對治我們的習氣,我現在一言一行要給我的孩子好的影響,責任的承擔成長的開始。

  這六句師長老人家說的就是五十三參,就是菩薩在各行各業表演。成德再延伸一個角度,不只是各行各業在表演,每個角色都在表演。身為炎黃子孫真有福報,大家觀察看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她在哪個角色行菩薩道?當太太、當媽媽。所以我們傳承下來稱結婚的女子太太,很有文化的含義在裡面、期許在裡面。妻賢夫禍少,一個女子有德,全家人不遭難,她的心很定,她安在整個家裡,她沒有自己,無私奉獻。人沒有自己貪瞋痴慢就伏住了,念念為全家人想,一有什麼徵兆她馬上能感覺到,真的是妻賢夫禍少。真的媽媽用心教孩子,孩子的眼神一看就知道今天一定有事,趕緊引導引導讓他講出來,讓他跟妳無話不說,一輩子,隨時都可以護念他。所以每個角色都行,佛法真的是圓融,活活潑潑。但角色有差異,要分辨。妳是媽媽,比爸爸還剛強。表法不能表錯了,男要忠良,女要柔順,不能表錯法。

  剛剛還跟大家分析,弘護角色不同,弘法的人廣結善緣,護法的人要護好團體。師長有說,韓館長是護法,只要團體裡有誰搞是非口舌,韓館長一定去搞得水落石出,這個口舌是非從誰那裡出來的,馬上警告他,已經告訴你了,你繼續這樣,給你遷單,你別在這裡破壞和合造地獄業。

  你看進山門看到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大家知不知道彌勒菩薩的背靠背另外一尊菩薩是誰?韋馱菩薩,拿著金剛杵,維持團體的道風、學風、正氣,不然是非人我的人小人道長,君子就道消了,君子道長小人才會道消。你是大護法,你一定要起用一些大公無私的人,你不能起用一些來這裡混日子、來這裡謀名利的。告訴大家,謀名利的人一定會嫉妒別人,會攻擊別人的,會掩過飾非,最後好人都受池魚之殃,最後這個團體就沒正氣了。

  大家想一想,范仲淹被貶走,一代忠臣被貶了,你看那朝廷什麼氣氛?算了算了,不如歸去,是吧?范仲淹回來被重用了,當宰相,一下子所有的良臣、忠臣大家同心協力,治理朝政,利益百姓。護法的人不能含糊,要主持正義,要顯正破邪,不能打迷糊仗,一打迷糊仗,所有付出的人最後還被人家毀謗、侮辱,那誰還敢付出?搞得愈付出的人愈受攻擊,那誰還敢幹?一個團體不能沒有正氣。護法的難度比弘法還高,弘法每天把經教好好深入、好好講好,護法的人他遇到很多人事境緣,還有外的、還有內的,都要處理、都要面對。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超過不少,最後想說有沒有哪一位同修因為這一段時間我落實哪一句體會特別深刻、特別有法喜,願意跟大家做供養,因為供養就是普賢行,我們今天才說,我們把這一品學完要把普賢行變成我們的習慣,這是我們的目標。有沒有哪一位同修跟大家廣修供養?好,是我們郭居士,我們Lisa。

  郭居士:師父好,各位同修大德好。剛才聽了師父早上講的課,弟子也是最近剛好藉著師父的父親,我們就發起了讀這部大經。真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因緣,所以弟子才能夠每天早上很準時的五點鐘,就跟著我們的團隊一起來念這部經。在這裡也特別特別的感恩,師父也一直帶著我們這個團隊在弘法。

  我也是剛才聽了師父講,就是說把這部《無量壽經》落實到工作生活處事當中去,自己也非常認真去落實,就是說在生活中一定要把師父的教誨好好的落實下去。如果是有真誠心,有真正的老實聽話,按照師父的教誨去做,自己的身上也是有得到很大的利益,不管是對家庭、孩子,或者是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我覺得是有幫助的。就像有一天我也跟孩子們說,我說你們要好好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家的大兒子就跟我說,媽,我喜歡幹活。他跟我說,媽,我喜歡幹活。我說你喜歡幹活很好,很勤勞,這也是很好的一個事例,我很喜歡,但是你更重要其實你要認真的學習,我就用一句話說,我希望你們兩個都能夠文武雙全。我們家的小兒子就給我來了一句話什麼?(那個大的頭腦也是屬於比較單純,非常單純的,那大兒子。)小兒子就馬上跟我來了句說,他說,媽,我知道,妳既要我們當張飛,又要我們當諸葛亮。然後我心裡就很想笑,我說那太好了,這幾年魏老師的中華文化歷史課堂沒有白學。笑得我要死,他說,媽我知道,妳既要我們當張飛,又要我們當諸葛亮。

  昨天晚上我女兒跟我call視頻的時候,她最近一直在聽老子的《道德經》,我也很高興,很隨喜她。

  成德法師:Lisa,請放掌,這樣妳太累。

  郭居士:沒有沒有,不累不累。她也跟我交流了《道德經》的老子的一些想法。有一次她就跟我說,她說,媽,我現在才理解,我之前一直反對妳,弟弟他們一直要學這些,他們要努力的讀書、學習,我現在能夠理解妳,為什麼那個時候整天叫他們你們要讀經,就是要拉著他們學,跟著弟子規學會學這些傳統文化。她最近也聽了《道德經》,她說我現在能夠理解妳,為什麼經常拉著弟弟他們要學這些傳統文化,她就覺得說學這些傳統文化幫助很大。她就是跟我分享了這一點,所以我也特別特別的高興。

  成德法師:Lisa,妳的女兒說幫助很大在哪裡?

  郭居士:她是說她學了《道德經》,老子的那種胸懷很大,她說對人一定要寬宏、要大量、要慈悲。但是她聽的是英語的。我跟她說,這個《道德經》,她也知道一共是八十一章,她說她現在是反覆的每一章一直在聽。她跟我講,她說媽,妳別說,這個人是已經不在了,但是他講《道德經》講得非常好,她說這邊的老外也有很多學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她昨天晚上跟我講,跟我分享,有的時候會開視頻。她就跟我說,學習這些傳統文化會讓你,她也跟我說了一句話,她說真的會開智慧。她是這樣跟我說,我說是。她說我現在能夠理解妳為什麼會拉著弟弟兩個人一定要學這些中華文化,我最近在聽了老子的《道德經》,我也感受非常非常的深。她就跟我分享了這些。

  我一直在想,我們做為父母的,如果是一直跟著師父,包括以前師長老人家的,一直在這種道上學,家裡的孩子都會在這樣的一個氛圍裡面,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薰陶。這是我之所以這幾年來就一直跟著我們弟子規學會的這個大家庭,也一直跟著大家,也不敢離開這個團隊,因為我發現一離開了肯定也是會懈怠下來,每天都會被這些生活瑣碎的事情,不知不覺中時間就被沖垮掉了。哪怕有一點點時間拉一下,哪怕是一週能夠學習一節課,總而言之,有學總比沒學好。我也是一個初學者,也是很差勁的,我總是這樣想。

  我今天就分享這些,謝謝老師,謝謝師父,對不起。

  成德法師:好,謝謝郭居士。成德聽到她的分享,首先感受到我們剛剛強調的感應。人生沒有一件事是偶然,都是感應。她會遇到學傳統文化的團體,感應。什麼是能感?利益自己孩子的心是能感,所感是境界。再來她的孩子投在他們家也是感應,可能她的孩子就是希望來弘揚中華文化到世界上去的,這可能都不是偶然的。居然媽媽要求文武雙全他還直下承擔,還for example,還舉例。你看很多善的力量、善緣來了,聽了我們魏老師講歷史。學歷史有見識、有膽識,都可以以這些留名青史的聖哲人為榜樣。我們看歷朝歷代很多有貢獻的人,你去讀他的傳記,比方說蘇軾,他一定是被范仲淹感動了,被富弼感動了,被歐陽脩感動了,他們都是被前人感動了而發願。所以我們也要,像《德育課本》,這都是歷史當中因為德行留名青史的聖哲人,把他請來,七百六十八位聖哲人來教自己的孩子。不用多,一天講兩個,一年就講完了;一天講一個,兩年就講完了。這叫很會善用因緣,把聖賢請到家裡來。

  而且您聽到妳的孩子說張飛跟諸葛亮,我們還要回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要相信自己本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福報。聽到她的女兒分享學習《道德經》,我們不能小看小孩,不能小看年輕人,不能好為人師,不輕後學。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不可思議,這孩子的善根起得早,諸佛菩薩都在護持他們。「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這一句話在哪裡?我們真會引導孩子,他就得到無量諸佛咸共護念。我們自己真正了解這一句經文了,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包含講課,都能得到無量諸佛咸共護念。自己跟家人能把普賢行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無量諸佛咸共護念,那我們孩子的因緣就比我們更好了,他從小就覺得都要遵循六度、普賢十願,這是真正有智慧的父母。

  而且她的女兒很善學,都得到聖人的心法,要慈悲、要包容,還要有智慧。跟聖賢佛菩薩學什麼?就學這兩個重點,悲、智,怎麼雙運。而且她是慕賢當慕其心,去學老子的存心。也讓我們感覺到,因為郭居士最後講的,很感謝團體。末法時期,蕅益大師說「淨社銘」四點,其中一點就是「善友為依」,依眾靠眾,這對我們末法太重要的四個教誨。般若為導,沒有般若為導,盲修瞎練。「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我們接下來的經文,這就是般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不著相了。每天盡心盡力幫助眾生,心地清淨,不求回報,般若為導。「淨土為歸」,不留戀世間了,我所做一切,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極樂世界,一個方向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淨土為歸。「觀心為要」,觀起心動念。「持戒為本」,從孝親尊師這個大根大本持戒,攝住自己身口意的惡業,德有傷貽親羞,慚愧心起來,解諸纏縛。「八纏」裡面首先無慚無愧,孝心一起來,慚愧心跟著起來了。

  再來,善友為依,要依眾靠眾。她剛剛提到,哪怕一個星期就一次。不過這一次還得要客觀評估,一次沒有退步還在進步,這樣一次還可以;假如一次還是有退步,那一次不夠,還得再多薰一點。修行靠個人,不能別人一次你也要一次,不是這樣比的。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那我們就三天讀一次。我們要有科學發展觀,動態觀察自己的狀態,護念好自己,護念好他人,得動態觀察。成德對自己的觀察,一天不薰就不行了,就做不了主,早晚定課沒有,妄念有點伏不住了。修行靠個人,得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況,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不能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

  再來,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解行相應。假如我們薰習的時間少,首先自己不要難過、不要鬱悶,別人都可以薰那麼多,我不行,煩惱做主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管你現在是什麼狀況,只要你發了願,都是佛菩薩安排。可是我們假如起了好惡,佛菩薩加持不上。我們在那裡當家庭主婦,邊掃地邊在那裡抱怨,真倒霉,也不讓我趕快去道場念佛聽經。這就麻煩了,要安住當下才能得力,不然就生煩惱。

  像成德,告訴大家一個祕密,成德十九年多前的一個心願。什麼心願?因為師長老人家說,誰願意來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誰願意來,我們上下鋪都讓他來。我一聽就把工作辭掉衝到學院去了,結果這個緣不是很具足。當然也是薰習得很歡喜,五個多月之後又回到台灣考老師,結果沒考上。但是我都相信佛菩薩安排,我沒有難過,這都是考試;我假如難過,我就不甘心,我就去補習班報到了,我就去不了海口。而且我還考得很好,都是備取,也是佛菩薩加持的。為什麼?我就是考得很好,我的先父才會覺得不忍心拒絕我去海口看看。假如我考得很差,趕快去補習班給我報到,我就去不了了。佛菩薩還得加持我考得剛剛好,很好又沒考上。其中有一科考中文,明明我會寫的想半天想不出來,原來佛菩薩真厲害,還會加持我寫不出來。為什麼?考那一題我很熟悉,就是寫不出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居然我寫不出來。真的就備取,因為我差零點五分就考上,那一題寫對了兩分。幸好沒寫對,不然我今天就見不到你們了,可能我現在孩子還在讀大學,我還得要賺錢,時節因緣就不一樣。當然當爸爸也有爸爸的因緣,還是可以行菩薩道。事事無礙,佛法是圓融的,安住當下就對了。當然要覺,要用覺悟來走我們的菩提道。

  我十九年多前就有這個小小的心願,結果到現在還沒有實現,而且任務愈來愈多。但是我還是相信佛菩薩安排,考我看破放下、自在隨緣,說不定我真正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的時候,我這個心願就現前了。任何境界都不懷疑佛菩薩安排,這樣才加持得上我們。

  「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我們有個我想怎麼樣,那個境界不滿我們的願,我們就覺得忤逆我了,我們就會怨天尤人。亦無彼我違怨之想,以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希求不希求就是喜歡不喜歡,把這個執著放下,把愛憎放下,捨離一切執著,才能成就無量功德。佛菩薩、韋馱菩薩他們總護法,我們交給他,讓他們安排,我們安住當下。

  結果我接受了,我歡喜接受,雖然我這個心願現在還達不到,但是一接受有悟處了,還是八小時聽經,還是八小時念佛。念字怎麼寫?今心。生活、工作、處世待人一直提醒自己用真心,師長老人家說的,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

  聽經,打開電腦、打開播經機叫聽經嗎?常隨佛學,誰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接觸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在給我們說法,那我每一天也有薰八個小時。就像您的三個孩子也在給妳說法,只要我們不要說這個小朋友不懂事,我們不要起高下見,有可能孩子的善根也在啟發我們。我們行中有解就是在薰習,因為我們形成什麼習慣?常習相應無邊諸行。這個相應是什麼?我起的念頭我會提醒自己,跟佛菩薩的心相不相應,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不相應。那我有沒有在薰習?我的一言一行,孔子會怎麼做?佛陀會怎麼做?一起這個念頭就開始正思惟,用經典在判斷當前的境界,我應該怎麼說,我應該怎麼做。在說、在做當中還是在依經典,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隨時都是提醒自己要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就相應了,隨時經典都在薰習自己。

  很可能佛菩薩沒有滿我小小的心願就是希望我放下分別執著,好好悟一悟。當然我這個心願還是在的,我還是很希望能夠這樣。但任何的希望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還是好好守本分,因為我屬牛的,我要好好耕耘、好好開疆闢土,最後水到渠成,我的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的心願就會現前。

  今天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