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法華經》當生成就之四法  蔡禮旭老師主講  (共一集)  2016/11/16  中國  檔名:55-119-0001

  接下來講這個四法也都屬於我們修學的觀念。大家冷靜去回想一下,自己跟你所接觸到的修學的人,煩惱多不多?他又想這樣又想那樣,自己也想不通,在那裡很煩惱,「師父說弘揚漢學很好,念佛也很好,這個道德講堂也很好,這個也很好」,全部都做他也做不了,都不做他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那怎麼辦?老法師講經是對全球的人,哪一個對他機他自己要判斷,是吧?所以老人家很慈悲,用淨土法門來詮釋《法華》的這四法,我們就很容易領會。

  第一,「接受諸佛護念」。這一段話,大家應該這幾天做「淨修捷要」體會會比較深。「一心觀禮,十方世界,示現廣長舌相,說誠實言,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欲令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皈依供養,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恆河沙數諸佛」,是吧?「一心觀禮,四維上下,稱讚本師,於一切世間,說此易行難信之法,勸諸有情至心信受,護念十方念佛眾生往生淨土,恆沙世界一切諸佛」,有沒有這兩句?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加持,所以《阿彌陀經》裡面講,「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還有「一心觀禮,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難怪你們額頭都慢慢亮起來了,「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臨命終時,聖眾現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還有,「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現在有沒有很舒服的感覺?「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接受諸佛護念,你這個佛號是真心念出來,一聲佛號可以滅八萬億劫生死重罪,這佛號力量太大太大了。

  跟大家舉過例子,唐朝張善和,一生殺牛,結果他臨終的時候,整個房子全部都是牛頭,他嚇得不得了,眼看就要墮地獄了。剛好一個出家人從他們家走過,聽到他哀嚎的聲音,進來點了一柱香,趕快念阿彌陀佛。他也有福報,過去生的福報,他就肯念。念幾聲,他說牛頭都退了;再念幾聲,他說牛頭不見了;最後念了十聲,往生作佛了。你說他念這十聲,每一聲滅多少罪?所以佛經上講的是真的,你至誠的心那滅罪不得了。

  第二,入正定聚。其實入正定聚,禮旭用老法師的一句法語你們就知道,「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你時時是這樣的信念就入正定聚。有些人目標錯了那住邪定聚了。所以正定聚就是你念念都是這個方向、這個目標,你不會走岔路,你也不會走錯路、不會走回頭路。這個在《無量壽經》裡講,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極樂。你不要所有善根迴向當國王,迴向那個下輩子長得很漂亮,這個就不是正定聚。還有不定聚就是有時候想有時候不想,有時候又覺得世間好像不錯,那就搖擺不定。

  第三,植眾德本。就是積功累德的意思,積累往生的資糧,植眾德本。就像我們聽「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你菩提心要落實不能發空的,落實在哪?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都是用菩提心去做,所做一切都是功德,都是植眾德本,積功累德。漢學院,我們選擇了。你可以去做各行各業都可以,為什麼?佛法是圓融的,各行各業都可以行菩薩道。但是你現在覺得:好,我要走漢學院這一條,因為弘法人才很重要。那你選擇了這一條路,那你的菩薩道就是弘揚漢學,是吧?那你在做的過程就在什麼?植眾德本。

  有些人選擇:我結婚我當家庭主婦,我把我兩個孩子、三個孩子教成聖賢,以此功德迴向西方。可不可以迴向?可不可往生?她假如教出一個范仲淹就可以往生了,還得了。那每個人發的願不一樣。但是你發願要衡量自己做不做得到?你不要孩子生出來,情執愈來愈重。所以當媽媽也很考驗,你光是這個情執不要增長就是滿厲害的功夫。你看我們陳家長一直在點頭,改天讓他來分享,怎麼在面對兒子的時候調伏情執,這真功夫,不是開玩笑的。

  最後,發度一切眾生之心。這個擦不掉?沒關係了,因為我寫簡體字,我那一天才說都要用正體字,所以我有點心虛,趕快把它擦掉。所以理有頓悟,事還要在警覺性很高當中修。「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我們明天講的重點就是植眾德本,就是我們修學的內容,我們在落實這些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在落實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是在自利利他,就是在植眾德本。

  那後面這三條做得愈相應,佛的加持力就愈大。

  大家注意,佛沒有分別心,就像那個天空下雨,他有沒有說這一棵樹我看得比較順眼我多下一點,那一棵樹我不喜歡少下,沒有。可是問題是一場雨下下來,為什麼吸收的水分不同?因為有一些樹根深蒂固,它吸得多;有一些是草,它才吸一點。所以跟雨沒關,跟天無關,天是公平的,但是看我們每個人的根性的吸收。因為你的心量大,因為你的目標很堅定,所以那個加持力你就可以完全吸收。你有時候想有時候不想,你那個不想的心,那個煩惱就障住了。所以障礙不在佛菩薩那邊,障礙在哪?自己。

  所以這後面這三個很重要,做得好這個加持力就跟這三個成正比。

  ——恭錄自:建立正確的修學觀念和態度(第二集)2016/11/16 檔名:55-118-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