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不忘初心  (第二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16/2/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5-111-0002

  尊敬的胡居士,諸位長輩、諸位家人,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我們這一次的義工培訓課程,在我們正月期間大家一起共學。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在座所有的家人們,我們又是年頭、又是早晨,這個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正確的知見、觀念指導我們的行為,一切言行都是思想觀念在指導、指揮的。所以我們今天來做義工都要建立非常正確的正知正見、正確觀念。我們為什麼要做義工?什麼是義工的本職?怎麼做才能功德圓滿?這些我們不能糊裡糊塗做了十年、二十年都還沒搞清楚。

  曾經聽一個朋友講一個故事,說到在一個山上有一些人以砍柴為生,結果有一個樵夫,他是數十年如一日上山砍柴,然後下山趕緊去賣柴,生活不容易,假如不趕緊把柴賣掉,怕家裡沒錢沒飯吃。說到這裡,古人也提醒我們,對於這些做小生意的人,不可以常常跟他們計較、跟他們殺價,因為他們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這個恕道,設身處地都要從我們面對每一個人(各行各業的人)做起。就像我們香港人有福報,可能家裡都請了傭人,這些傭人他們都是什麼?漂洋過海。他們的思鄉之情,以至於到新的國土,內心的忐忑不安,假如我們能夠換位思考,能不能體會到?你們又入禪定了,都沒有反應。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傭人要設身處地,對其他的人都不用嗎?那不叫愈學愈分別、愈學愈執著嗎?難道我們對師長恭敬,不用恭敬一切人嗎?假如對師長恭敬,對別人不恭敬,那對師長的恭敬也是假的。為什麼?什麼是恭敬師長?最好的表現,是最好的供養。這個不是我說的,老和尚說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能自己發明。什麼是最好的供養?大家願不願意把最好的供養給師長?當然願意,我們這一生的法身慧命就是老人家救的。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當中講到普賢十願。剛剛我們一起念三十二拜,「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願大行,普賢菩薩。」請問大家,誰是普賢菩薩?你們不能無辜的看著我,學佛是行菩薩道,學大乘佛法就是行菩薩道。佛門有四大菩薩,就是告訴我們,學大乘佛法就要以四大菩薩為榜樣。菩薩有四十一個階位,有初發心,也有等覺菩薩,但是都是觀音菩薩,都是普賢菩薩,都是文殊、地藏菩薩。我們行菩薩道過程要不要用智慧?不用智慧那不是修積功德,那是造無量無邊罪業。要不要慈悲?要慈悲為本,要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再來,這個願力不能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我們要不忘初心,這個願要堅定。「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我們也要發這個心。大家在念《無量壽經》,有沒有一邊念心裡一邊想,「說法師子吼」,阿彌陀佛做的,我是凡夫;「廣度諸有情」,阿彌陀佛的事,不關我的事。這樣讀《無量壽經》也夠厲害的,邊讀邊分別,邊讀邊執著。所以我們讀到阿彌陀佛發願,就是誰要發願?自己。「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現在跟大家所有交流的都是什麼?都是老人家講經給我們建立的觀念。這個觀念真正建立了,就指導我們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

  我要修大乘佛法,我現在的行為跟四大菩薩相不相應?馬上就觀照,馬上就調整,馬上就修正,修正錯誤的行為叫修行。修行不是說拜多少佛,念多少部經,修行是修這一顆心,「是心是佛」,是心去作佛!不能修到相上去,心不對了。比方學到相上去了,我一天一定要讀十二部《無量壽經》,因為我旁邊那個人念十部,我一定要超過他。那請問念這十二部是什麼心念的?爭強好勝的心。所以諸位家人們,人生最可悲的事是什麼事?是被自己給出賣了自己都不知道,被自己給耽誤了自己都不知道,自誤了。很多人臨終的時候不念佛,為什麼?他覺得我一輩子都在精進,每天都做功課,還出去幫人家助念很多,怎麼我臨終生病?他就起大煩惱,最後就不念佛了。他幾十年來所存的都是有求的心,有求是妄心,有求是利害的心。

  所以,師長老人家大年初一告訴我們,又舉善導大師的教誨,大家記不記得?你們這個時候不能無辜的看著我。上個禮拜三,我們同一時間,大家相會的時候有說到,人家青少年都知道要追星,現在哪個歌星出哪一首歌,他清清楚楚。我們有師長老人家這樣的大善知識,總不能不清楚他最近最重要的開示!所以講這段是告訴大家,這些青少年假如認清楚誰才是真正的偶像,他可能是可以當生成佛的當機者,他只是偶像方向錯了。當初,禮旭也是印象非常深,在台灣看到報紙報法輪功,看到大標題第一句,就知道這個是邪法,是假佛法之名在破壞正法。為什麼看一句話就知道?因為師長有給我們建立正確的觀念,我們就能判斷,不只判斷別人,判斷自己有沒有在道上。「賢護等十六正士」,護要先護誰?自己。自己都護不了念頭、一言一行,那我們豈不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嗎?護要先護自己,「請佛住世」,得先請我們自己。

  所以經歷很多事,愈來愈覺得建立正確的知見觀念太重要,而且還要專心一致聽一個老師的教誨,一個老師一條路。禮旭是很有福氣,一接觸佛法就是老和尚的經教,以前也沒有聽過佛經。所以師父怎麼講,我們很歡喜趕快都把它領納,因為以前沒有聽到師父演講的教誨,都是搞六道,造了很多業。人師難求,我們遇到了,好好珍惜!「從前種種」,你們沒有配合一下,我上一節課大力推薦《了凡四訓》,大家有看到我是top sales的實力。所以top sales把他導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那不得了,他會把阿彌陀佛銷售得很好,讓生命中有緣的人都認識。所以《了凡四訓》講:「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所以錯誤的想法、看法,當下明白錯誤了,全部放下,不能讓這個煩惱賊做主了,不能再認賊作父了。

  我們台灣垃圾車來的時候,香港是說垃圾還是拉基?拉基。入境隨俗,這個拉基車來的時候,我們台灣都是放一首歌曲,叫「少女的祈禱」。這個放歌曲也是有學問的,因為一想到拉基,人心情都不好,但是伴隨著「少女的祈禱」,心情比較好,調劑一下,一聽到了,趕緊把拉基拿出去扔掉。我們還沒遇佛法以前,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給我們折騰得夠嗆了,折騰得太苦、太累了,不要再幹傻事了,不要再自討苦吃了,把它打包好(大家打包好了沒有),拉基車要來了,我們一起把它扔出去,一起扔了。扔了沒有?怎麼只有我扔。扔了,有沒有輕鬆一點?有沒有人要扔出去,突然拉回來?心裡想,它們跟了我四十多年、五十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留它幾天吧。不能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且你留它一天,大家要知道,留它一天,它就當家做主。「一念無常到,方知夢中人。」無常一來,我們這個習氣還這麼熟悉,會去哪裡?譬如說我貪心很重,明天再放下。無常一來,就投胎去了,強者先牽,這個貪就把我們帶到哪裡?非常有可能餓鬼道報到了。「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人什麼時候覺悟了,什麼時候就要放下。看破、放下,才能自在、隨緣、念佛。老人家這二十個字,是他修學的心得。老人家講經的精髓所在,也是在這二十個字。

  剛剛跟大家一起,我們今年大家彼此互相護念,緣分很深,是吧?這個時候你們要點頭,不然我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傷害。我說我們緣分很好,有嗎?這樣我就講不下去。在聽人家講話的時候,也要是普賢行,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有一次有人問我們師父說:「您老人家的興趣是什麼?」老人家帶著笑意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一般人講到興趣是什麼,爬山、畫畫,老人家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聽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代表老人家時時「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老人家身體在地球上,境界在哪?在極樂世界,那是普賢菩薩的境界,頻道是不一樣的。所以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常常親近師父,不是到處告訴別人,「我常常可以看到老和尚」,就完了。親近老和尚拿去搞名聞利養,「你請我吃飯,改天我會帶你去見老和尚」,一下子自己的聲望很高。我們親近老法師不是為了這個,別把自己給賣了。親近老法師,是要把親近當中學到的智慧、德行,自己去效法、學習,為人演說。你一效法了,全家人、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覺得你怎麼變了一個人。

  諸位家人們,我們學佛這些年來,親戚朋友有沒有說我們變了一個人?有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深深的思考,It's very important,太重要了。這個問題跟我們剛剛一開頭補的那第六個問題是一個問題,我們做義工是功德圓滿還是造作罪業?假如我們學佛這麼多年,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們沒有改變,學如逆水行舟,沒有提升會怎麼樣?會後退。一後退了,我們親戚朋友說,不學佛還好,學了佛變成警察,學了佛一開口就是大道理壓人,那我們別學了。這個麻煩了,變障礙別人學佛的法緣,破壞佛門形象,這個嚴不嚴重?嚴重。果報在哪裡?地獄。這是明白人,掌聲鼓勵。對,破壞佛門形象,那是地獄業。

  講到這裡大家胸口有沒有發悶?胸口發悶這個是妄念,跟性德相應是身心輕安、法喜充滿。這是可以觀照的,念頭對不對,身心是可以感覺到的。假如我們聽完一段話壓力很大,這是聽的態度不對。破壞佛門形象會墮地獄,我是不墮地獄,我是一心求生淨土,所以我絕對不能破壞佛門形象,我絕對要表好法,為人演說。你看壓力變什麼?動力,變氣概,變破釜沉舟。我們以前認識很多成語,成語什麼時候用?寫作文的時候。考完試,Say goodbye,好像它都跟我們沒有關係。告訴大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個字都是大智慧。我們看這個「悟」字怎麼寫?了解自己的真心,這個人就悟了。你看「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整體。所以一個孝字就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講透了,一個孝字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真的愈深入儒釋道的文化,對老祖宗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感恩戴德。

  身為炎黃子孫,幸運,大福報!進而怎麼樣?知福,惜福,造福;知恩,感恩,報恩;知緣(知道我們這個法緣太殊勝),惜緣,再造緣。我們義工這個「義」字怎麼寫?從我,從羊。羊就是吉祥、美好。一個人達到究竟的吉祥、美好,究竟的德能、福報,他就是佛。所以義工是通往作佛的路。你看這個字裡面就告訴我們,把我做到最美好、最圓滿不就是成佛嗎?所以請問大家,你為什麼來做義工?因為我沒事幹。那不對,那你就侮辱這個「義」字了。為什麼來做義工?我要作佛,我要把我恢復,不再糟蹋自己,恢復我圓滿本有的德能、智慧、福報,做義工就是我恢復自性、行菩薩道之路。假如我們做義工以前,自己的腦子就這麼清楚了,那絕對是不一樣的道路、成果。

  跟大家分享我們老祖宗的這些字、詞,是讓我們生起堅定的信心。不然人家給你講幾句,這些都是過時的東西,你一下又被影響了,學了老半天,信心都是搖搖晃晃的。我們的煩惱根源在信心。大家不相信,你覺得起煩惱了,你就去思惟,這個煩惱的根在哪裡?《了凡四訓》教導我們,改過要怎麼樣?從心上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你在枝枝葉葉,東邊摘下來,西邊又生出來,來不及。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煩惱不一樣,但是只要有煩惱,都跟信心有絕對的關係。信心一動搖煩惱做主,甚至情緒上來火燒功德林。所以,老法師常常說「信為道元功德母」,母的意思是什麼?能生,信心能生功德,沒有信心就沒有功德。下午我們還有交流的時間,大家假如今天有反觀到自己常常生的煩惱,甚至夢裡都有,我這個煩惱跟信心有什麼關係?你想不清楚的,我們下午來探討一下。這一帖藥能治百病,大家可以試試看。大家要記得吃藥,就試試看,吃了沒效,趕快來找我探討一下。

  我們再回到剛剛講的,我們是形成壓力還是形成動力?覺迷都在一念之間。我們形成動力了,破釜沉舟,勇往直前,我絕不退縮,因為退縮只會輪迴,我就一心一意往西方極樂世界走。人懂得我這一生只有表好法,我沒有後路了,人就不會退縮,退縮也是習氣。請問退縮跟阿彌陀佛相不相應?請問大家,《無量壽經》讀一遍,哪一句話是退縮?沒有!你看,阿彌陀佛發願:「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他問他的老師,我現在發一個願,我所建立的國土要超過十方一切諸佛,豈不壯哉!你看,那個氣概大不大!請問大家,我們是不是彌陀弟子?這個時候怎麼這麼小聲?我們是彌陀的弟子,念《無量壽經》就是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誨,總要有少分他的氣概是吧,要慢慢慢慢提升上來。所以不能退縮,要勇於承擔,叫荷擔如來家業。你看這個「家」字用得多好,本來就是我們家的事情,本來就是我佛弟子的事情,該做的絕不退縮,直下承擔。你看這些成語多好,直下承擔。用一句經句講;你看,我們隨時隨地應該怎麼做人做事,我們的漢字可以解決,我們的字、詞、成語、經句都有指導。經句就想到孟子講的,「當今之世,捨我其誰!」面對現在這個世界都亂了,不是我承擔,難道還是別人嗎?就是我了。

  師父曾經說,他來做傳統文化,他覺得本來出家人應該是講佛經,可是為什麼要大力來弘揚儒釋道?因為這個世間的人,已經走到死胡同裡面,眼看著這個世界都要毀滅了,假如不把世間的人引到一個活路,走向重新恢復安定幸福,我們就不慈悲。師長這段話在教我們效法誰?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我們要效法四大菩薩,只要想著老和尚怎麼做,就知道怎麼效法了。師長老人家都在表法,九十歲就為了跟這些文字學的專家見面,這麼大的年紀就飛一趟台灣好幾天,見這些因緣要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根給留住。我們體會到老人家的德行,當下也要有志氣,看懂了,我就效法、照著做。剛剛跟大家強調的,阿彌陀佛是承擔、是氣概,所以退縮跟他老人家不相應。從今天開始,把無始劫來沒信心、退縮、逃避的習氣怎麼樣?放下。你們已經放了,剛剛已經跟拉基車都出去了,我只是發發牢騷而已。

  所以大家要了解,有願必成,哪一尊佛菩薩不是他的願圓滿!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你有願,慢慢的你的德行就會成長、茁壯。《勸發菩提心文》裡面也教導我們,「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今天又要再推薦第二本重要的經典,《勸發菩提心文》。我們都知道往生西方有三輩九品,三輩裡面都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這篇文章就是我們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的慈悲教誨,真的讀這篇文章都會不自主的流下淚來,非常的感動他老人家的苦口婆心。這是其中的一句,願力是非常堅固的,在我們菩提道中時時是我們的動力,所以願不能退。為什麼我們要不忘初心?就是願力,只要發了願,絕對不能退。我們二O一六年發的願就是「不能做一個變心的人」,真心不退,菩提心不退。所以《勸發菩提心文》開篇就告訴我們,「忘失菩提心」,菩提心忘了,沒有保持,「修諸善法」,沒有菩提心去修善,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段話重不重要?修修修,修到最後到魔業去了,那不是很冤枉嗎?所以觀念太重要了。為什麼修行會修到魔業去?因為只要沒有菩提心,修善感得的是福報;有菩提心,修善是功德。生死大事,了脫生死的大事福不能救,福報是不能了生脫死的,功德才行。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只要是菩提心保持,穿衣吃飯,做任何事統統是功德。他菩提心不退,穿衣吃飯都是表法,功德,穿衣吃飯都是戒定慧,功德;菩提心沒有了,夾雜著名聞利養的心,是福報。

  所以佛門有一個名詞,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叫「三世怨」。三世怨就是第一世修福報,沒有了脫生死之心。第一世修到福報了,尤其在佛門修福,因為佛門所做的事,利益的範圍非常廣大。像我們攝影組,老法師講經,你攝像播出去了,請問多少眾生受益?大家要注意,看得到的,還有什麼?看不到的眾生更多。可是他們看得到,都離不開我們攝影組的同仁,他們的付出。你看,他修的福大不大?很大。所以我們攝影組的同仁,可能下輩子,不求生淨土,都會到天上去做天王。諸位男同仁,天上的美女太多,要注意。所以,俗話說「爬得愈高,摔得愈重。」有句話叫修行人不要福報,這話很有味道,要福報一享福就昏頭轉向。所以大家冷靜去看看,現在世間大福報的人,大部分在幹什麼?吃喝玩樂。所以第一世修福,又在佛門修,福報很大;第二世享福,全世界現在政治界的人權力很大,福報也大,大部分在造業;第三世,大部分享完都到地獄報到的多。現在不是下輩子才墮地獄,現在很多花報就受地獄果報了。你看現在的醫院裡面,病情重的,糖尿病這些,手都要開刀、截肢,甚至於昏迷十幾年、二十幾年不醒,那都是身體還在人間,靈魂早就都在受地獄罪報了。《無量壽經》講:「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第二世享福,享到最後就變成這樣,第三世就墮落。所以我們要非常清楚自己是來圓成佛道的,而圓成佛道菩提心是根本,不能不發,不能不保持。

  所以今年《勸發菩提心文》最少也要讀十遍。我不敢給大家開太多遍,把大家給嚇跑了,我就有罪過。告訴大家,列出來該做的功課,愈早做愈好,絕對不要拖到臘月,然後到時候看到我都閃到一邊去,因為作業還沒做。下次我看到大家,大家臉上都放光,鐵定是有做作業。我們共同發願,我們有共同的命運、共同的目標。我沒有逼你們的意思,因為我們共同破釜沉舟,只能往前,跟著師父老人家回老家,「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橫批,「一個都不能少」。這句話我們是在團拜的時候共勉,大家要記住。你們不記住,又傷害我幼小的心靈。師父講「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沒有一句話是滑過去的,都是真心在講、在供養、在溝通。包含讀經,也要什麼?皆從真實心中念出來,真實心念,念一部經,心境就隨著經文提升上去。有人聽經開悟,有人讀經開悟,就是這樣隨文入觀。所以我們念迴向文,每天都念「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誰同生?一切眾生。從真心裡面念出來的,保證你看到每個親人、看到我們協會的每個同仁,你的臉都有笑意。你見所有的家人,你的心念都是同生極樂國,我要跟大家一起都往生,每一個人我都要護念他,佛說此人怎麼樣?真善友。他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已經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跟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在隨緣度眾生,這個叫頻道接上了。大家都看電視,噔(按了),頻道接好了沒有?接上了。接上了,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在哪?當下。你念頭對了,當下就是。就像師父老人家一切言行都是普賢行,他當下已經在西方的普賢菩薩法界當中了。

  所以,今天剛剛這一段話,其實都是從老人家指導我們,「行菩薩道,學四大菩薩」。剛剛我們講,文殊智慧,觀音慈悲,悲智雙運;願心不退,地藏的大願;最後普賢行,要篤行,要落實。師長老人家從冬至到除夕、大年初一,這些最近的開示,都強調一定要落實。佛門最重要的功夫在哪?放下習氣。看破,看破叫明理,看破叫知過、悔過。都不知道我們自己錯在哪,那就沒有看破、沒有明理,我們自己就不是個明白人。所以讀了《無量壽經》,一對照,跟阿彌陀佛不相應的,這是我的錯;跟四大菩薩不相應的,這是我的錯。看破,明理了,調整過來,調整就是放下。跟慈悲不相應,放下;跟智慧不相應,要放下。情緒化,感情用事,這就跟智慧、理智不相應,從今天開始不能再犯,這就是看破、放下。放得下就自在了。放得下,所謂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因為一放下,煩惱輕,怎麼樣?智慧就長。愈放下心愈清淨,很多人事物一接觸看明白了,一聽經明白了。所以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又幫助放下,因為你愈明理,你就知道要怎麼去落實、怎麼去下手,這是相輔相成。看破是解,放下是行,解行相應,菩提道上一帆風順。

  所以建立修學的觀念,建立做義工的正知正見,是要從一開始就要做、就要建立起來,慎於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剛剛有跟大家談到,禮旭當時候在台灣看到報導法輪功,第一句就講法輪功是比佛法更高的法。我說,這個鐵定是邪的。佛法是什麼?平等,一切人都是佛,它這個根本就是邪的。你看我們認識師父,專聽師父講經,三年、五年整個知見就很穩,你就能判斷。結果我繼續往下看,這些人為了練功,自焚抗議,死都不怕,就是要練。我一看肅然起敬在哪?這些人是真想解脫,只是他遇緣不同,他遇到邪師。我說他假如遇到老和尚,那鐵定比我的成就高,因為我還怕死,自焚要不怕死。所以你看緣分多重要!所以我們初學佛知道明師難遇,車上都放著老人家的法寶,跟親戚朋友聊幾句,一看他眼睛,噔,發亮了,這個機緣成熟。你等一下,趕快到車上拿書,叫打鐵趁熱,希望更多的人受益。這也是我們初學佛的初心,都要保持。

  所以看到法輪功這個報導,就起了個念頭,這些人真可惜,希望他們都能遇到正法,遇到老和尚這樣的善知識。結果後來沒有多久,禮旭就到海口;差不多四、五個月的時間,我又到深圳;然後一年之後,就到香港;香港之後,就到北京去了;北京待了一年,就到廬江去了。其實我在海口待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當時候就跟當地的大眾交流,後來我們同仁跟我說:「我們教室裡面,超過一半都是以前練過法輪功的。」但是海南省確實很可貴,有張廳長他們這麼好的長官,在裡面都是用老人家的經教幫他們轉化。後來他們一出來就接觸傳統文化,開始學佛、學儒釋道。我是離開以後才知道的,因為後來大家愈來愈熟才知道的。跟大家分享這個,主要就是我們剛剛學的金剛非堅,什麼最堅?願力。大家不要小看你一個念頭,它會招感未來的果報。禮旭才看報紙,看到那個報導,我說這些練功的人遇到邪的,他遇到正不得了。結果沒多久以後,我到海口,來聽課的人超過一半都是練法輪功的。你看,人的念頭是很有力量的,所以我們在念這個「金剛非堅」,特別認同。

  大家看老人家他一生當中發的願,每一件都實現。萬姓祖先紀念堂,就是老人家年輕的時候看到文化大革命,幾天睡不著覺,生怕自己民族的文化斷根,著急。因為孝道是中華文化的根,這個刨掉還得了,幾天在那裡思惟怎麼辦,最後想到了一個妙法,叫百姓祖先紀念堂。這一篇文章,老人家寫出來,這篇文章還登在台灣的報紙。文革時期,離現在多少年?五十年左右了。大家看,現在全世界有多少萬姓祖先紀念堂,不也是當初老人家的一念孝心,感到最後這些果報嗎?當時候老人家說百姓祖先紀念堂,那個設計是怎麼樣?比方陳氏,這個祠堂就是陳氏的,你一走進去,從堯舜禹湯到近代所有陳氏的聖賢人都立在上面。你一走進去,明朝,這個是我的祖先;唐朝,這個聖賢人是我的祖先。你去拜一次,頻率接上了,尋根。再走出來,走路有風,這個風叫德風,就是去拜一次祖先,一出來說我可不能給我祖先丟臉,我得光耀門楣。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幾千年來不用教責任心三個字,為什麼?從小都在祠堂讀書,看到的都是祖先的牌位,他有責任。大家冷靜想一想,現在的年輕人要教他有責任心,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們的祖先有高度的教育智慧。大家仔細去觀察,老人家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簡單講的,那都是有很深的感悟。一個祠堂,就把孝根深深扎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裡;一個拜師禮,父親引著小孩,給孔老夫子、給私塾老師三跪九叩,就把恭敬、奉事師長的根深深扎在他的心裡。你看,這是很高的教育智慧。所以老人家他做到了,一念心最後感得的都滿他老人家的願。

  所以諸位家人,大家今年大年初一去拜拜,或者在佛堂禮拜,有沒有發願?你們要配合一下,要點頭,有,不然我們胡居士會流眼淚。我們團拜那一天,我們胡居士的一席話,其實我們已經都共同發願了,不是往生一個都不能少,發願也一個都不能少,叫見和同解。我們這一年就是要把佛陀教育協會建設成家文化,落實六和敬的弘法團隊,這是我們發的願,有願必成。像禮旭自己念大學的時候,假如我一進去學校就辦七天傳統文化課,我那四年是截然不同。當時候還沒有這個福報、因緣,結果一進去,我有一個學長(他長什麼樣我都還記得),他告訴我大學叫university,叫由你玩四年。我們那時候很單純,學長講的就聽話,就這樣人生最黃金的四年耽誤掉,那真的是刻骨銘心的痛。後來學佛了,佛門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遺憾也能轉成菩提心。所以人生不要留下遺憾,這是絕對可以做得到,只要轉一個念,最大的煩惱都是菩提心、都是菩提種子!因為我大學這四年的遺憾,好,轉一個念,我要有道義,人生的錯路,不希望其他的人再走了。所以希望所有要念大學的人,都能一開始就遇到傳統文化。

  佛菩薩很慈悲、加持,滿我們的願。所以,當時我到溫總理的母校,地質大學,跟大家分享傳統文化。十二個小時,好幾百個學生,我都被他們驚呆了,講課的過程,他們那個專注;因為禮旭講話比較慢,有時候還會停頓一下,停頓的時候你一根針掉下去,真的可以聽到。我們被大學生那種願意學的心震撼住,所有的人聚精會神看著你,你真的會很感動,然後也會更希望他們能真正從此結上傳統文化的緣。不是孩子不好教,是我們誤了他們。難道他們是大學的時候才願意學嗎?不是。在幼兒園介紹給他,「人之初,性本善」就相應了。所以中華民族一百五十年的浩劫,不能再走了。最大的浩劫就是忘了祖先的教誨,甚至拋棄,這個劫難就來了。滿了我在大專院校講課的因緣。後來有一次在山西大學,專門,當時還不知道這些光碟大學生還滿能接受。所以後來,好像是二O一二年,有一次到山西去,特別錄。結果錄完之後,很多大專院校都拿去做新生培訓的課程,也滿了我們的願。

  真的有願必成,要勇於發願。因為禮旭的親戚,我爸爸、媽媽都是師範學院畢業的;我二叔是中學老師,二嬸小學老師,三嬸師範學院畢業;我姑姑小學老師,我姑丈大學老師;我姐姐大學老師,我表姐大學老師,我大堂弟夫婦小學老師,反正我的親戚基本上一半都是老師。自己就感覺跟教育界非常有緣,就起個念頭,跟隨老人家,了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看有沒有機緣跟教育界的人結個緣,把老人家的教誨供養他們,把經典裡面《禮記》、《學記》這些教誨供養他們。剛好就大前年,南京居美馨剛好辦了一個校長營,幼兒園園長營,好幾百個校長跟幼兒園園長一起來培訓四十五天,就跟他們交流一個主題,叫「做孩子一生的貴人」。本來安排是六個小時,結果講了六個小時好像不夠,結果後來講了差不多三十二個小時左右,就講了這個主題,又滿了禮旭的願。所以老法師說,「你們年輕人不要吝嗇,要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這是真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所以人本有佛性、佛心,要勇於發願、勇於承擔。發了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接著呢?「煩惱無盡誓願斷」,就要從格物、從修身,我們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後才能滿我們什麼願?修身、齊家的願,治國的願,平天下的願。

  剛剛一開始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砍柴的故事」。大家有沒有回想起來?這個故事還是要講完,不然我就欠大家一個故事,欠人是輪迴業,下輩子還得還,所以都要補上。這個樵夫砍柴,他是數十年如一日這樣做。結果有一天,他砍完柴下山的過程突然覺得很疲累,就找了一棵大樹坐下來。沒有多久,下一個樵夫(朋友)來了,他說:老兄,趕快一起走,不然到時候賣不了柴。他看著這個朋友,對他講:你先走,你先走,我等我的靈魂跟上,我再走。這個故事,其實對現在人是很有啟發的。大家有沒有感覺二O一五年這個數字還有點陌生,它們就離我而去了,有沒有感覺?現在是多少?二O一六。快不快,一年過去了,我忙個什麼?好像想不大起來,怎麼一年就過去了。請問大家,每一天靈魂有跟上嗎?你每天是糊裡糊塗睡著了,糊裡糊塗又醒過來了,每天像打仗一樣。

  所以剛剛想起,有一次禮旭到好像是一個理工大學,師長老人家有講課。載我的一位師兄,他跟我聊天,他說我們香港人什麼都快,只有一件事慢。你們怎麼好像很好奇的看著我,好像變成我是香港人,你們不是香港人。這個師兄說:我們香港人什麼都快,就只有死的時候很慢。這個話裡面有好幾個角度值得我們深思。請問大家,什麼都快,修得了道嗎?所以剛剛我們一起念《淨修捷要》,有沒有不知不覺就快起來了?有。所以大家修行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隨時能夠觀照自己的心是不是安定,不觀照絕對被境界拉著走做不了主,心定不下來。包含念經,不知不覺急的慣性就上來了,然後急的心念完,作業完成了。真的完成了嗎?都是急躁的心,沒有功德,也沒有攝受自己的心。急躁的心做早晚課,那叫應付差事。所以師長老人家說,早上念一遍,提醒自己要依教奉行;晚上念一遍是反省、觀照。這些話熟不熟悉?其實師父已經和盤托出修行所有的、重要的知見跟觀念,我們得要真正把它納受在心裡,依教奉行。

  所以剛剛禮旭帶著大家念《淨修捷要》,對我來講也是一個挑戰,有沒有看到我在過程當中幾乎也快沒氣了?這個時候不要想著快沒氣、快沒氣,這個時候要想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加持,你就緩過來了,因為一切法從什麼?心想生。你一直想不行了、不行了,它就真不行了。你想著穩住、穩住,hold on,它就穩下來。然後你不被境界轉,你就能慢慢的立住,慢慢的轉境界。不能急躁。其實這個態度,在古代是小朋友就要建立起來了。所以以前的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十三、四歲,中規中矩,叫小大人。這我們都見過了,胎教的時候就學經典,而且一會講話就是念《弟子規》。禮旭已經見過兩個,那個孩子一跟其他孩子站在一起,完全氣質不一樣,你可以感覺到他比大人還要定。所以老祖宗的教育智慧是太高了。

  所以格物從哪裡格?我們習氣裡面浮躁、急躁要把它去掉,所謂「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我們看到這個定字,就想到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什麼?禪定。禪定是樞紐,定就能開慧。怎麼修定?浮躁的心要伏得住。所以走路、吃飯、講話,一切言動都要安詳。要練,什麼時候開始練?Right now。不能再:我太久了,一時改不掉,我明天改。「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當下明理了,當下就要高度警覺的提醒自己依教奉行,慢慢慢慢就轉了。大家看禮旭的身材很苗條,這輩子還沒胖過。這麼瘦的人講話,應該是快還是慢?快,我很急的。以前小時候,常常都是這裡跌破了、那裡摔斷了,常常。這個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浮躁。我曾經那個牙齒,就是因為跑跑跑太急了,整個門牙全部摔斷了,小時候。後來接觸師父,不知不覺改變了。所以一定要把老人家當偶像效法、學習,你愈恭敬,不知不覺連老人家講話的速度都影響我們,接著慢慢講話就慢下來了,也發現沒有撞東撞西,比較少流血事件發生了。這個都是學佛的益處。

  所以身口意三業都要緩,這樣才能攝受自己,一言一行自己心都是定的,不是慌的。我們同修善友為依,今天大家一起上課,彼此都有一分責任,互相提醒。但是提醒的時候要顧及他的面子,規過於什麼?私室。你不要大家在談話的時候,昨天一起上課的,講話還那麼快幹什麼?他一看這麼多人,他面子都不知道擺哪去了,要規過於私室。或者要有默契,比方他習氣快起來了,又是在這麼多人面前,怎麼提醒他?你可以跟他眨兩下眼,他就知道了,這個就是默契。同參道友之間,那個默契是非常有藝術的,非常痛快舒服的,有默契幹起事來是不累的。好,故事講完了。

  所以我們香港人,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我們香港人要做一切言動都要安詳的帶頭人,這個就很有志氣。因為什麼?你們不被香港的風氣轉,我們就能轉香港的風氣。沒有幾個人點頭,代表這個願有點勉強。跟大家分享,我們台灣耕心蓮苑陳瑞珠老師,她們兩位老師是在三重辦學。你們心要定,要看我,不能看擦黑板的人。剛剛才說要定,你看我們的定性很容易被轉,你們看擦黑板要幹什麼?陳瑞珠老師跟余素華老師,她們一生都沒有結婚,全身心就在教育孩子。因為她們發現三重的孩子,很多下了課以後,父母都不照顧,都工作,工人階級,孩子在外面遊手好閒,怕他們受污染。所以發了一個願,要護念這些孩子,從小給他們讀經典。而且三重在台灣是出流氓的地方,出很多大流氓。她們兩個發願,要把出流氓的地方,轉成出聖賢的地方。我想這個願一發,魔宮震動。你看,她們辦得多好,十多年的歲月下來,愈辦愈好,成為我們台灣省聖賢教育的一個基地、一個示範點。所以,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好,發了願,做。剛剛我們講到什麼都快,就是死的時候慢,這也是一個key point,一個重點。所以叫好死好超生,可不能不好死。所以我們還要做效法海賢老和尚的榜樣。你看海賢老和尚多自在,早就知道什麼時候走,這個是我們的目標,要早一點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護照辦好,OK。對,那個故事不能白聽,這個同修載我們一程給我們法供養,給我們很高度的提醒。所以做什麼事都要明明白白,不能糊裡糊塗、慌慌張張。所以請問大家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幹什麼?作佛。對,大家已經抓到來協會最重要的目的,方向、目標都很清楚。所以《大學》開篇,老人家說佛弟子要學四書,是吧。你們說,我都學得,工作也很多,沒時間。沒時間,老人家在冬至祭祖,前面這些開示很重要,多聽幾遍。大家遇的緣不同,你們服務大眾的時間比較多,但是也不能忽略聽經、讀經的時間。所以我們胡居士,還有協會領導,很愛護大家的法身慧命、道業,安排每個禮拜三,大家一起共學。這樣有行,又有什麼?有解。

  像禮旭是跟大眾分享課程的機會比較多,這個叫解,把學的東西供養。解中也要什麼?行,我們一分享完,下了台,剛剛講的自己都還沒做到,很丟臉,不敢見人,趕快要落實才行。我們有同修就說,要在台上幫我蓋一間房子,好像我是很陶醉在台上,所以要幫我蓋一個房子,我乾脆住在講台上就好。「視思明」,看什麼東西要看得清楚。聽呢?「聽思聰」。身邊的人給我們講這句話,提醒我們什麼?要做。不能在台上講得天花亂墜,下了台又不是那個樣子,整個就陶醉在台上。人不清醒做任何事都會執著,但是緣分是會變的,台上跟大家供養傳統文化,請問回到家緣一不一樣?難道禮旭回到家繼續給我爸爸講經說法嗎?不是。但是一執著,執著點就出現了。所以我們分享課程的人,也要有高度的警覺性,講台上是very dangerous(非常危險的),因為孟子告訴我們「人皆好為人師」。這個佛家也有講,「四大煩惱常相隨」,我見、我貪、我慢(傲慢)、我痴。根本煩惱已經很強了,又遇到緣,更把我們的慢心喚醒。所以講台上講課,人家全叫老師,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個講台不好站,站一站,幾乎回不了頭的太多了。所以老人家的法是護身符。老人家說,他跟大眾分享課程、講課,他是什麼?學生,其他的人統統都是監學,他是來跟大家做報告的,這樣的心態我們才不容易生慢心。所以建立正確的觀念重不重要?非常的重要。

  不只在台上是這樣。大家剛剛說,我來協會就是要作佛。請問大家,佛經裡面當生就作佛的有哪些樣板?一來釋迦牟尼佛,再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當生成佛,還有龍女八歲成佛。上一節課跟大家分享《法華經》,龍女是《法華經》的一個表法人物。《法華經》有「成就四法」;考試,看大家上一次聽完課有沒有忘記。不過我在跟大家說考試的時候,我還要反觀自己,當老師都考人家試,就不考自己試,我又墮落了。所以,你看《金剛經》說,「若心有住,則為非住。」心有執著點,我們就沒有在真心裡面,一有執著就偏掉了。所以跟大家提醒,上一節課說成就四法,第一個是什麼?「接受諸佛護念」。所以這一句佛號不能斷,要保持,不能丟失,海賢老和尚教導我們的。第二「植眾德本」,積功累德,積累往生的資糧。這是師父幫我們總結《法華經》成佛的要領,聽一次就要記住。沒有人點頭。

  聽一次就要記住!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聽一次記不住?因為下一節課不是你們講,你們太輕鬆了。下一節課,大家做個抽籤的東西,還沒有開課以前先抽,上一節課的重點講一點,「成就四法」,上一節課講的;「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上一節課有講;上一節課,還有講《了凡四訓》哪一句,來講一句,講不出來,《了凡四訓》讀十遍。還是要有賞罰的,這樣才有鞭策的力量。告訴大家,真的,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你們命太好了,想當年禮旭去了海口,你不上也得上,沒人。什麼時候準備上台的資料?Anytime Anywhere(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每個禮拜要講好幾堂課,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全部都是講課的資料。哪還有時間煩惱,哪還有時間打閒岔?都是聽什麼,無有一法不是佛法,趕快吸收。一上台有很多東西可以供養,而且什麼?完全是現代人當下的生活、工作、處世待人的狀況。所以責任重要。

  大家聽到這裡說,我又不講課,所以那是蔡老師的事,不是我的事。所以,假如我們不放下分別執著,聽老人家的經也會愈聽愈執著、愈聽愈分別。因為任何一句,我們不管你在哪一個行業,你在哪一個角色,老和尚的任何一句法,當下都可以落實。大家假如不相信,今天繼續可以thinking,可以思惟我剛剛講的,我突然想起來,老和尚講的一句我現在不能做,我們可以探討。對不起,我又派作業了,今天派了不少作業。你有哪一個煩惱解決不了,「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句法語解決不了我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探討。再來,你聽到哪一句經典的話,哪一句老和尚的話,當場不能落實,我們來探討。這個觀念太重要了。

  禮旭這些修學的態度,完全都是前面一、二年聽老和尚的法建立起來的。我記得剛接觸的時候,老人家說,釋迦牟尼佛所說四十九年一切經,我們都可以落實,那是契我們這個國土的機。哪有可能善知識跟你講了一個法,然後跟你說,我講完了,對不起,你做不到。那不是跟我們開玩笑嗎?佛是無有法可說的,是什麼「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感應講出來的法,對我們的機。所以師父講的經,也對我們的機。我們學習老和尚講經的態度,像剛剛跟大家分享,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可是你是講課的人,我又不是。你看這個念頭,我們當下願不願意承擔責任?不願意。

  淨業三福告訴我們,「發菩提心」,發了沒有?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你念每一句經文都是真心念的,不是有口無心。發菩提心,馬上觀照自己,狀態是不是菩提心?有些時候是發菩提心,有沒有發?嘴巴在念,還在想著煩惱的事。所以一言一行都跟這顆真心是相應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信了沒有?「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念這一句佛,都是我往生的金剛種子,高不高興?愈念愈高興,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阿彌陀佛。「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我跟阿彌陀佛從今天、從此刻就沒有再分開,心安不安?安!我們不安心,都是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菩薩在哪?無處不在。觀音、勢至在哪?「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我們都是念佛人,你身邊可能很多就是觀音、勢至來護念你,我們可不能有眼不識泰山。你看在那關鍵的時候,每一次你在那兒懈怠了,某一個同修又打電話來,那就是你的護法,你看不懂而已。或者在協會當中,那個最老實的老人家,可能就是大勢至菩薩,在演給你看。所以人要一切皆恭敬。不然看上恭敬,看下就不尊重,有時候會造很大的罪業。尤其在道場,一定要平等恭敬,不然到時候知道原來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我平常對他最不恭敬的,完了,我這個罪業不知道怎麼算。

  你看,在古代的時候,不是有個寒山拾得嗎?那是在廚房煮飯的。佛菩薩都在打掉我們的分別、執著,打掉我們的不恭敬,讓我們知道不輕視任何一個人,就是禮敬諸佛。當時寒山、拾得也穿得破破爛爛的,在那煮飯,沒人瞧得起。後來有一個縣官,很恭敬三寶,我要到這個佛寺去,那個佛寺有沒有真修行的人?結果遇到豐干和尚,豐干和尚告訴他:有,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賢。這個官員高興得不得了,趕過去了,到廚房要去找寒山、拾得。結果寒山、拾得說:彌陀饒舌!兩個人就跑,最後跑到一個山洞,山洞就合起來了。這是佛門規矩,暴露身分就要走了。彌陀饒舌,那豐干是阿彌陀佛,又跑去找,也坐化了。所以佛菩薩給我們表演,都是希望我們看得懂。

  大家很有福報,今年元月初四,見到我們當代兩位高僧,淨空老和尚跟索達吉堪布會面。大家在不在?難怪你們的耳垂這麼長。你看我耳垂不夠長就沒有參加,福報不夠。大修行人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法,你不要每天都看到老和尚看久了反而不珍惜,內行人看門道,大家這麼大福報是拿來積功累德,拿來真正看懂善知識的行持,效法他。舉一個片段,我雖然不在現場,但是也要多打聽,現場實況轉播。你看,老人家在跟索達吉堪布談話的時候說:「我沒有手機。」你看堪布怎麼做?他自己掏出來,「我有手機。」你看到什麼?大修行人他沒有面子,他很天真、很自然,他很恭敬。老人家說沒有手機,就好像小朋友一聽到老師講什麼,然後就老師,就自己老老實實,聽完老師講的道理,覺得有道理,馬上拿出來。老師,你說不要吃零食,好,不吃零食,就拿出來了。馬上聽,馬上納受,很天真。假如是我,老和尚說我沒有手機,藏好,不要露出來,多丟臉,面子很重。接著師父說:「我沒有手錶。」索達吉堪布:「我有手錶。」接著師父講什麼?「你年輕,你還要辦事。」你看,老人家的厚道,在應退之間表露無遺。我們能不能時時感受別人,給他台階下,不能給人家難堪。

  所以,你看兩位高僧見面是不是大手筆?你們都會看電影,不會看高僧表演,這樣是太冤枉!我們常常看電影說大手筆、大咖司,電影再精彩,絕對沒有師父表演的精彩。你看,師父老人家一看到五十幾歲高僧,這麼胸懷正法、胸懷天下,高興!老人家那一天聊了九個小時,你看精神奕奕,人逢喜事精神爽。馬上隨喜功德,請佛住世,稱讚如來,有沒有?有!「我見到索達吉堪布,知道佛教有救了」。看到師父什麼胸懷?念念不忘正法久住,也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沒有我的弟子、他的弟子,表演《金剛經》給我們看。我們當弟子的人,會不會聽完之後心裡酸酸的?那不完了,那不墮落了。酸酸的,看得懂師父在表演什麼嗎?高僧大德沒有我見,高僧大德是明白人,高僧大德傳法不是傳我的弟子,傳什麼?達者為師。通達的人為師,不是跟著我的,不是跟著時間久的。六祖惠能大師的例子不就在破我們的執著嗎?誰跟最久?神秀大師,幾十年。但是傳法(傳法不搞情執,你看我們一不小心就搞情執),達者,通達的人為師,這樣後面的眾生才有皈依處。我的信徒,那也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佛門講放下是放下執著,這個我相就是執著。怎麼講到開春的大事了。所以聊了那麼多,還是希望大家珍惜這一生成佛的機緣,能跟到師長這樣的大善知識。

  我們剛剛提到觀念很重要,因為禮旭一學佛,師長就說,「所講的一切法都是契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都是當機者。所以聽經的態度就是每一句都是講給我聽的,每一句一聽我怎麼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這句話師父講幾百遍、幾千遍了,熟不熟悉?師父老人家有說,佛重複講的那一句話就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建立這個觀念、態度,剛剛講到說責任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不是台上的人在弘揚佛法,任何一個人為人演說,哪有一刻不在弘揚佛法?演也是弘揚,用什麼?用行為講,自己做到多少在供養大眾;說也都是在弘揚佛法,哪有說講課的人才是弘揚佛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承擔,我要為我的家人演說,我們有這個責任,我們聽經還要人家催嗎?我們讀經還要人家叮嚀嗎?不用,有這種承擔,動力就來了。我現在在攝影組,我現在在公關,還是我在清潔組,哪一個組別都要有道義,我好好落實在這個工作裡面,我有什麼心得、體悟,解行相應的,我供養給我這一組的同仁。你有這種責任、道義,學什麼東西都有動力,學什麼東西都快。人一沒有責任,就很容易混掉日子。這是跟大家共勉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而我們剛剛跟大家講「義」,從我,從羊,羊是美好、吉祥、圓滿,我圓滿就是成佛。所以,義是通往佛之路。道義的人生,不只在道場要講道義,家庭也有道義,對民族、對整個全地球的人都應該有道義。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什麼?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句話就告訴我們,炎黃子孫在這個大時代有共同的責任,就是把全世界帶回安定、幸福。因為唯一的法寶能帶回的就是中華文化,這個就是我們對全世界人的道義。所以這個字,我們就開智慧了。我們看詞:道義、忠義、節義、禮義、信義、仁義、情義、恩義。大家看這個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詞語,字裡面有智慧,詞語裡面有沒有智慧?有,很濃。大家這八個詞讀下來,知不知道怎麼盡義這個字?怎麼過道義人生?八個詞不告訴我們了嗎?用這八個詞再對照自己在家庭的敦倫盡分,在單位、在道場的敦倫盡分,就知道怎麼做了。很多事、很多道理不是要別人給我們講我們才能懂,能用心去體會,體悟得深,舉一可以什麼?反三。一悟一切悟,一心入一切境界,你恭敬心保持,入一切人事物都是禮敬諸佛。所以心生萬法,這個心對了,一切萬法都是功德。

  我們跟大家交流一個問題,說義工就是義務工作者,這樣對嗎?義工是義務工作者,是對的。多元文化教育,我們是教育的義務工作者,教育以外的事有緣做,但是最主要是搞聖賢教育。為什麼?因為佛陀也給我們表演,因為佛知道,教育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他餓了,你給他飯吃,解決他一時的問題而已。所以我們主要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義務工作者。我們跟老法師同行。你們怎麼沒有表情?跟老法師同行是很光榮的事情。我跟教育界的說我們跟孔老夫子同行,他們馬上都露出燦爛的微笑。對!師父在那裡講:「釋迦牟尼佛,用現代的話講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你坐在那裡說:釋迦牟尼佛不是我。聽經兩個小時不都噎死了嗎?每句話都不是我的,不吃、不吃、不吃。我們就是,當下就可以。為什麼?大乘佛法論心,心到位才重要,論心不論事。而且告訴大家,佛菩薩在哪?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這個話有沒有破我們的執著?行菩薩道就要像老和尚出家講經說法,才叫行菩薩道,那五十三參為什麼要這樣表演?我們看不懂,不是又生分別、又生執著嗎?我們就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義務工作者。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從此刻開始不自私自利,願意朝念念為眾生著想,我們就是義務教育工作者。義是什麼?應該的。哪有父母照顧孩子,照顧了二十年,然後媽媽拿出一個帳單,這二十年我花了米多少,有這樣的嗎?這個就是義,很自然的。所以你看契入孝道的孝子,你只要要表揚他孝行,他痛苦,他很難受,這個有什麼?這個就是我應該做的。他完全沒有放在心上,自自然然。我們現在明理了。宇宙人生真相,眾生跟我們是什麼?師父說,不是一家,更親密,一體。一體,你的耳朵癢,手要不要去抓抓它?耳朵要不要說:老兄,老兄,趕快抓。那這個人已經有毛病。右手抓完之後,來,人民幣十塊,會嗎?義,自自然然。

  接著說,假如有接受薪水,這樣算義務工作者嗎?你有沒有被人家問到這個問題?你們日子太好過了,都沒人問你們問題。我們要常常準備,人家問問題。大乘佛法說論心不論事,你假如沒有領錢,可是你都是有求的心做,那這是義務工作者嗎?應該的,可是帶著目的來,我多積點福報,這樣人家覺得我很高尚;我做了,意思是可以去告訴別人,炫耀。都有求,那怎麼是義?所以佛法講得透徹,不是看表相的。他願意走這條路,就是他認知這一條路的重要,他覺得這是我佛弟子應該做的。所以同仁來,他就是義的表現,他盡心盡力,盡他的道義。包含我們協會的領導,這個人來到協會,他善根深厚,我們要護念好他的道業。他來護持正法也是當生要成就的,你不能沒有培訓他正確的觀念、知見,你就讓他上崗做事。都沒有培訓,直接上崗做事,那是變成把一個法緣當作勞動力來用,那我們跟工業革命那些資本主義有什麼不一樣?一講資本主義,會不會太緊張?你看,我們在念書,資本主義。那是資本主義,都是看別人。佛法是什麼?內學。我們會不會也搞資本主義?名聞利養的心沒有放下,也會搞資本主義。為什麼?我趕快把事情做好,我可以給師父邀功。這不是搞名聞利養嗎?他幹起來了,給師父邀功,結果底下的人趴下去都累垮了,這樣叫義嗎?這樣不是也在搞名聞利養嗎?我為什麼可以跟大家講得這麼清楚?因為那種造業的事我都幹了很多年,現在供養大家是贖罪,不能不講,不能不講清楚。

  大陸都是獨生子女,那個都是父母的掌上寶貝,他能走到我們面前來,他的父母不簡單,他的家人不簡單,放下了好多好多,才能支持他全心全意走這條路,那我們怎麼對得起他?怎麼對得起他的父母跟家人?我們有這樣的思惟就叫道義。所以受薪是什麼?他為護持正法無私付出,我們是主事者,他對正法盡道義,我們對他也要道義。所以我們要照顧他的家庭跟家人,讓他為正法做事沒有後顧之憂。所以給他薪水也是道義,這叫道義之交。不能在那裡分別有沒有薪水,那麻煩了。有沒有薪水,我們在那裡分別,分別就有高下。那沒領薪水的人,走路都這樣,你們有領的,我沒領的。那不是搞分別、執著嗎?那還學什麼佛?這些道理沒有搞清楚,我們真的被自己給賣了。所以你看老和尚講,什麼是功夫?在一切境界放下執著、放下分別,起心動念還做不到,要放下分別、執著。

  接著問:受薪也算圓滿嗎?論心不論事,大乘佛法講得透徹,他全心全意,毫無保留,他就圓滿了。但是大家不要全心全意,最後壯烈犧牲,我可沒這麼講。全心全意是有智慧的,要「度德量力,審勢擇人」,這是弘一大師挑出來的法語。形勢還不到,你急著要幹,也不對,攀緣,要隨緣,不要攀緣。「審勢擇人」,你要會看人,尤其領導人,你用的人很重要,你要為他負責,為整個部門負責。所以為人臣、為人下屬,推薦賢德之人是本分,這上一次跟大家有講到了。至於怎麼為君、怎麼為臣,更細的部分,下次禮旭再回娘家的時候,再跟大家交流,謝謝。

  把後面最後這個問題跟大家分享完。接著他問:可以再講解一下義工的義字的含義嗎?這個問題就這八個字來回答。「道義」,道,什麼是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眾生與我皆一體,這就是道。「忠義」,我在做義工的時候,那個忠有沒有時時提起來?我要盡力,我的心不能偏,我不能搞情執,我不能搞愛憎,喜歡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心就不忠。「節義」,節,氣節,我要樹立榜樣,我要帶動風氣,有節義的人他不去批評別人,人家不做我來做。「禮義」,盡義的人,他也很有分寸,能有禮,他也是都在表法,一言一行都守禮。「信義」,重義的人,答應別人的事,頭破血流都要幹。頭破血流是比喻,大家不要真的去撞,要依義不依語,四依法大家要會聽,依義不依語。「仁義」,時時是設身處地,仁,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情義」,我們是法情,法眷屬,一個都不能少,就是情義。還有「恩義」,時時在做的時候,想著師長,想著祖先、佛菩薩的恩,想著領導的恩,也想著所有支持我們走這條路人的恩,我們就能圓滿我們這一生的義工之路、菩提之道,圓滿我們的菩薩事業。最後,我們就「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今天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