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啟用典禮—家和萬事興  蔡禮旭老師主講  (共一集)  2009/5/29  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2-405-0001

  大家下午好。人生有時候遇到的境界是不按牌理出牌,我們心中得不能預設立場,有預設立場突然跟我們期望的不一樣,心裡面反而會覺得一下子接受不了,比方說主講者從那邊出來,不是從這裡出來。大家有沒有經驗,比方說今天我得好好開導開導他,好好說服說服他,想了一大堆,台詞都想好了,從半夜想到三點都睡不著,他講什麼話,我該怎麼引導,全想清楚了,他可能回答的答案都想過了。結果真正去跟他溝通,突然他講的話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這個時候怎麼樣?那可不能亂了手腳,應該是應無所住,心上不能有執著,很重要的要很真誠。不是去說服他、不是去控制他,而是真誠的去聆聽,聽他講,然後用《弟子規》,用經典的義理循循善誘。這不是去說服別人。因為我們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感受到對方的心境。

  大家有沒有經驗,跟一個人談話,他流眼淚,你也跟著流眼淚?那就是真誠現前。假如對方已經流眼淚了,你還在那裡想,「有什麼好哭的」,那顯然你還不能理解他現在內心的狀況。我們只想著,我要講哪些道理說服他,沒有辦法跟他有心靈的溝通。所以首先心要放柔軟,師父常講不能有控制的念頭、不能有操縱的念頭。剛剛我們胡董一直在強調要往內心求,內心真的柔軟真誠,很多人與人的溝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順暢。而師父也常常提醒我們,能時時為人著想,為他人著想,不要為自己想。每次跟人相處,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每次都練這個功夫,把我放下,他現在什麼心情?什麼感受?我怎麼樣引導,他比較能夠接受?

  剛剛跟大家交流很多問題,其實十方護持,尤其是護持師資非常重要。誰是師資?我們的腦海裡晃過一大堆人,就只有一個人沒晃到,誰沒晃到?所以胡董早上給我們提到學《弟子規》的誤區,都是拿著道理要求別人,這個慣性要突破。道理是別人得先做,付出、犧牲、奉獻也是別人先做,他做了我一定做,假如是這個想法,那沒有哪一天真做了。我是真的被師父給敲醒了,因為我們同修常常聽師長教誨道,「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要當生成就要修普賢行。普賢行當中有個「請佛住世」,我那時候聽到十願的這一願,腦海裡晃了不少人。剛好那天聽師父講,就講普賢十願,就講到這一願「請佛住世」。老人家就說到,在目前這個世間,能聞到聖賢教誨的有多少?聞到了又是正信的,現在錯誤知見的很多,又是正信,又是當生成就的法門,能遇到這樣因緣的人,那是微乎其微。大家聽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挺幸運的?好!那不請你自己住世,你還請誰住世!都被我們給碰上了。真的,要請別人犧牲奉獻,首先我們自己得犧牲奉獻,我們的真誠心現前,就能喚醒身邊人的真誠心。不是說我們辯才無礙,才能請別人出來奉獻,請別人出來護持正法,不是這樣的,真誠現前就能感通。我們Alice黃秋芸女士,她一個華文字都看不懂,她受英文教育的,可是她只是聽了師長講的,「弘揚傳統文化,這個絕對要做,不能等」,她不懂華文,她就站出來。她一站出來,我們這些男人怎麼敢站在後面?我們會華文的怎麼敢站在後面?真正要請佛住世,是我們真的把至誠、把無私演出來,就感通了。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是真實的故事。在大陸天津一帶,有位老人,白芳禮老先生,白老先生一生不識字,剛好七十五歲那時候回自己的家鄉,看到很多讀小學年齡的孩子在那裡玩耍沒去念書,他就非常的驚訝,他就問:「這些孩子為什麼沒念書?」旁邊的人說:「他們家太窮了,連書費都付不起。」因為他自己經歷了不識字的痛苦,所以他不希望其他的人再像他一樣沒有文化的痛苦。這難得!自己人生走過的苦,只要有能力,一定勸別人別再走這個彎路,一定成就別人,不要再掉到這個陷阱裡面來。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裡面強調的道義,「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我的這個苦別再讓他嘗。那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這一生過得苦不苦?你們都是快樂的人生,佩服佩服。真的,我們這個時代說不苦,騙人的。物質是提升得很快,可是我們的精神層面缺乏聖人的教誨,很多思想的偏差,也做錯了不少事,也傷了不少愛我們人的心,一想到這裡,就覺得很遺憾。假如我先學了這些傳統文化的智慧,我就不會傷了父母,我就不會傷了這麼多愛我、照顧我的親朋好友;我們假如先學到了要克制自己的貪瞋痴、要克制脾氣,這個脾氣假如從小就克制,那不知道少造多少孽。所以我們自己有這樣人生的體會,我們就知道聖賢教誨愈早接受,他的人生愈能夠幸福。

  我們繞了幾十年才走到正路上來,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從什麼時候就走正路?從懷孕那個時候。我們的教育講胎教,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我們要把這個福音告訴身邊的人,胎教就要做起。我們有這分使命,就希望天下的人早一點聞到古聖先賢的教誨,那這分推廣傳統文化就變成我們的責任,這就是落實「凡是人,皆須愛」。所以這個老先生看到那些孩子,就好像自己一樣的痛,當天回去輾轉反側睡不著,一夜未眠。早上一起來,把他的孩子們統統召集起來,他說:「我決定了,我這輩子(這是二、三十年前的事)賺了五千塊錢,我決定把這五千塊錢捐給我故鄉的小學,讓那些沒錢讀書的孩子有書讀。」他的孩子們馬上站起來說,「爸,你瘋了,那是你的老本,你養老的錢!你不能捐。」老人家說:「這是我的錢,你管不著,我已經決定了。」結果這個老人把這五千塊錢拿去小學捐,人家不給捐,不敢收,因為那是老人家的老本。結果他是求人家收他的錢,求到最後,這個小學的校長、這些校領導真的是感動得不行,接受了。

  故事不是就這麼結束了,這個老人一生踩腳踏車賺錢,他把所有的錢捐掉以後,重新再踩腳踏車,把所有踩腳踏車賺的錢,全部都捐出來,讓讀不了書的孩子讀。他這麼一踩,踩了十五年左右,踩到快九十歲。他這十五年踩腳踏車的距離,繞地球赤道十八圈,賺了三十幾萬人民幣,被他資助過的大學生就超過一百多人。所以這個老人在這十幾年,不知道有多少歲月,是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啃著饅頭,就這樣一餐一餐過去了。我在想,這個老人又沒有吃維他命A,也沒有吃維他命C,這個老人居然活了九十幾歲,真的像孟子講的,他是「養浩然之氣」,他只要想著,我省吃一個饅頭,可能一個孩子就有筆記本、就有筆可以用了。有次一所大學感謝他,派車要來接他,這個老人家電話一接起來說:「你車別來了,那個油錢省下來又可以買筆記本了」,當下那學校都被他給感動了。

  老人每次在表揚會出現的時候,一走進來,底下的人都愣住了。因為表揚會,可能五、六個企業家都是西裝筆挺,這個老人一進來,衣服都是幾十年破舊的衣服,先是愣了一下,過兩秒鐘響起熱烈的掌聲。每次這個老人出現完後,這些學生親手從他手上接過獎學金,握著那個老人的手,都非常的觸動,因為那老人的手長期的勞累,整個都是皺的。有個大學生接過獎學金之後,突然跑上台來,他對著學校的老師跟同學講:「今天我遇到這個老者,我被他感動了。本來我成績優秀,當地的大企業已經找我,畢業後就可以到他們公司工作,都已經談好了。可是我今天決定,我不去那個大公司,我要回到我自己的故鄉,盡心盡力發揮我的所長,利益我自己故鄉的人民。」你看,這個老者犧牲奉獻的精神,傳遞給了這些大學生。而曾經被老人家資助過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沒有一個人不做公益事業,都會隨分隨力的去做。

  這個老者後來騎不動腳踏車,他把所積攢的錢去租了一個店面,在那裡賣一些雜貨,尤其賣水果,賣出來的錢又全部拿去資助孩子。你看他沒有辦法踩腳踏車,他還是不放棄,他還有一分力,他就發一分光。後來,幾年過後,他那個水果店因為天津車站要整修又被拆掉了。老人家從此拿著一個飯盒,在火車站前面幫人家看車子,看車子人家給他一毛、二毛,他就這樣又繼續積攢,積攢好了再去給需要的學生。真的九十多歲了,沒體力了,生病了。他生病的消息傳出來,震驚整個天津,捐錢給他的像雪花一般,從各地都湧過來。當地的報紙被逼得,每天都得報這個老先生的病況,所有天津市民都在關心這個老人。所以一個老人把一個地區的善心都給喚醒了,而他有什麼條件?他沒有財富,他也沒有體力,他也沒有地位,可是他卻因為盡心竭力,完全無私無我,所以他把一個地區人的善心都給喚醒了。我們第一次讀他的文章,眼淚都忍不住掉下來,老人沒有我們的條件都做得到,所以「有為者亦若是」,我們能把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做到,我們的真誠也能夠感通身邊的人。

  所以師資從哪裡來?我們胡老師給我們很好的一個示範、一個表演。胡老師也不是老師出身,什麼是師?師就是行為世範的人可以做師,不是說師範學院念完就能做師。師是表率的意思,誰能做表率?《弟子規》最後一句話講,「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大家有沒有覺得念到這句話的時候聲音特別大?是不是因為終於念完了?假如是這樣,念《弟子規》不是享受,變成應付,那不行。師父老人家常常提醒我們,我們不能太狠心,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我們念《弟子規》不能應付的,早上騙孔夫子一次,晚上又騙孔夫子一次,每句話要念到心裡面去,鼓勵自己、信任自己,「勿自暴,勿自棄」,所以各行各業都要表率。

  其實早上師長跟我們提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到聯合國參加十幾次會議,接觸的也都是從事於和平工作的這些有志之士,但是把這些倫理道德的道理講完,這些志士仁人說,「講得好,可是是理想,做不到。」這我們就很有體會,我們去推展,我們是教書的人,小學老師,講著講著,企業界的人說,「這在教育界推不錯,假如我們做生意這麼做,可能就餓死了。」你看不同行業的,你跟他講他不相信,所以信心還得有人做表演,誰做表演?這個世界需要好兒子、好父親、好母親、好太太、好丈夫、好婆婆、好丈母娘、好領導、好下屬,應該大家都點到名了?一個都沒跑掉,都做表演就放光明了。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更有體會。我有次在一個素食館前面遇到一個太太,我看她愁眉不展,眉間好幾個橫槓,蒼蠅不小心飛進去可能會被夾到。我一看她,學了傳統文化,覺得人生可以很自在,看她這麼苦,有點不忍心,我就很自然的跟她聊起來,幸好我長得還不太像壞人,不然也聊不起來。聊著聊著,原來是夫妻的問題,我就跟她講,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講著講著,她眉頭慢慢放鬆了。「對,你講得挺有道理的,對,應該是這樣」,我跟她講了幾分鐘,她終於不皺眉頭了,可是突然她又很專注的看了我一下,「你結婚沒有?」我跟她說沒有,「哎!你不知道!」所以要幫那些太太真正離苦得樂,還得結婚的人去跟她講。

  我們有個老師幾十年前得癌症,他四十歲得癌症,現在七十多歲了,他每次到癌症病房去,都能夠鼓舞所有人的士氣,他走過來了。假如我去,講沒幾句話,人家說:「你又沒得癌症,講那麼輕鬆。」他得癌症,是因為孝心啟發癌症過去了。他因為得癌症,回去看父母,看完父母,那一頓吃得特別多,心裡高興!所以他就體悟到,其實影響人的身體最大的是哪裡?是心。他回去以後醫生不看了,念念為學生(他是個小學老師),也不去想病。結果幾個月過去了,沒去看醫生,醫院打電話來,你怎麼不來看醫生?後來去一檢查,病沒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多活了三十六年。聖賢教誨裡面講,「萬法由心生」,這個心才是主宰。確實像胡老師他們企業界的老闆,真正做了,所有的老闆聽了就很有共鳴。所以我們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講課的老師,得要有好婆婆上來講、得要有好媳婦上來講、得要有好弟弟上來講、得要有好姐姐上來講,把整個五倫八德真正做到了,真感情,好文章,講出來的話都是至誠的流露,沒有人聽了不感動的。所以剛剛提到師資問題就靠大家發心,敦倫盡分,把每個本分做好,每個人都能夠到台上來侃侃而談,做法布施、做無畏布施,而這也是最好的護持。最好的護持就是做榜樣,每個人看到我們,都提起這分願心、提起這分使命。團體當中我們也做榜樣,別人不願意做的,我們去做,「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都是當下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們都是落實普賢行的精神在其中。

  不管是我們佛門的教育,還是儒家的教導,很重要的都是要發心,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止於至善,其實就是把明德、把親民做到圓滿。明德就是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福分,親民就是去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大眾。當然要去利益社會大眾,首先我們自己要有智慧才行,「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先自救」。《大學》裡面常講,「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順序不對了,做人之道,甚至於道業可能就顛倒,甚至於經營事業也顛倒。比方經營事業,知所先後,它的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可是我們沒讀經,一般的人覺得創事業,第一個條件是什麼?錢。其實現在人,一有錢沒有德,禍就來了。很多年輕人還沒德,借一大堆錢就去創業,「古來征戰幾人回」,沒有德有錢,做老闆傲慢起來了,財色名食睡都來了,他就墮落了。所以應該先紮德,他的事業才有根。包含找對象,現在的人找對象,我找到一個「條件」很好的,那個條件加括號什麼意思?家裡挺有錢的。現在的人判斷力真的偏離常道,《朱子治家格言》提醒我們,「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你找女婿要找有德的人,不是看他的聘金有多少。「娶妻求淑女」,找媳婦、找太太要賢德的人,「勿計厚奩」,而不是她的嫁妝有多少。所以你看,我們雖然在努力經營事業、努力經營家業,我們也在努力提升我們的道業,但是假如我們的先後本末沒搞清楚,努力有結果,不見得有好結果。而道業先後是正己化人,一定是自己先做好了,自自然然感化身邊的人。

  所以現在誰有沒有做好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我們自己要先做得好。而真的我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只要有好的德行出來,身邊的人很自然就感動了。可是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別人有沒有做好,那要對治自己的習氣就不容易。有句格言講,「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很善於講別人、批評別人缺點的人,他要觀察自己的缺點就不容易,精力都耗在外面了。反而回過頭來,都從自己的習氣對治起,就像《大學》裡面講的「格物」,格除我們的習氣物欲,自己放下多少,旁邊的感應就來了。我們曾經接觸過一些家長,她說:「我的孩子脾氣很不好。」我們就請教她,那您覺得您脾氣怎麼樣?「好像也不怎麼好。」我說妳回去做個實驗,妳這一個禮拜都別發脾氣,妳看看妳的孩子那個禮拜情況怎麼樣?因為我們上課一個禮拜一次。結果下個禮拜來,她那種笑容很燦爛,跟賺到錢的笑容不大一樣,為什麼?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那是內心的喜悅。真的,我們對快樂要敏銳,從外在來的快樂很短暫,內在感悟那種喜悅長久。

  我們在青島企業家非常的團結,我們企業家代表劉克成總裁,他們做得非常好,辦過兩次企業家論壇。十幾個企業家來辦這個課程,一起出力,這十幾個企業家都當司機,五湖四海的企業家到青島上課,什麼時候開始上課?下飛機就開始上課。為什麼?因為他們一坐上車,看到那個司機,臉一個比一個還大,耳垂又很厚,這一看不像司機,這麼一問,資產上億的企業家給他們開車。感動!什麼力量讓這些企業家居然高高興興幫人服務開車,還笑得這麼燦爛?什麼力量吸引他們?結果這個企業家跟他們聊,他說服務別人,讓別人學到聖賢教誨的那種快樂跟賺錢不一樣。那這就沒有話可說了,這就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得做才知道。這個母親下個禮拜來,笑得很開心,「我兒子這個禮拜脾氣好多了,因為我這禮拜不怎麼發脾氣」,愈親的人影響得愈快,尤其真誠心現前。所以我們常常會講,《弟子規》到底要做多久才會有效果?其實說實在的,當我們有這個念頭的時候,我看效果不怎麼樣。你想求效果,就是功利心在做。假如是覺得,我以前太不孝了,比起聖賢人實在是太慚愧了,父母這麼大的恩德我都拋在腦後,還覺得自己給錢就是孝順,那種懺悔做出來,那個感應不可思議。

  有位也是推廣的朋友,他也號召了很多的人一起來投入。他聽了以後覺得要孝敬父親,剛好沒幾天參加一個宴會,他父親一起去的,他以前菜都夾錯了,以前錯沒有關係,當下要開始對,「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他很自然的就給他爸爸菜夾過去。他爸爸愣了一下,然後突然笑得很燦爛,聽說那一頓飯吃得特別多,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第一次給他父親夾菜,他的女兒已經四年級了,那一頓飯沒多久,他的女兒第一次給他們夫妻都夾菜,確實「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有沒有把孝、善演出來,把孩子、把身邊人的善心給喚醒起來。所以真正老祖宗這些教誨真實不虛,「其身正,不令而行」,我們自己做到了,你沒有要求孩子,你沒有要求他人,他很自然的去做。但「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自己沒有帶頭做好,縱使很多的家規,很多公司的規定,你定得愈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陽奉陰違,你在的時候裝給你看,你不在他就不做了,這是沒有身教造成的。有身教自然而然孝。

  而身教不能只有行為身教,心行要一樣,是真心做出來的,不能做樣子。因為有個父親聽了課以後回去,要我的兒子孝順,我得先孝順我爸。所以他就這輩子第一次去跟他爸講說:「爸,我學了《弟子規》,要讓孫子孝順我,首先我得孝順你,所以待會我帶孩子出門去,我會先跟你行禮,出必告,反必面」。他爸爸心裡想,三、四十年來終於有點開竅了,懂得要給我恭敬行禮,又是為孫子好,當然是歡喜了,這個老父親點點頭。父親帶著兒子行完禮,去上班、上課,走沒幾步路,這個小孩停下腳步來,對著他爸說:「爸,你剛剛那個是要做給我看的。」你做真的做假的,孩子心裡明明白白,所以得幹真的,不能幹假的,得從心地上落實。

  有個媽媽也是講到,她說:「奇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都做了,我女兒怎麼沒改?」這個時候「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能懷疑經典,不能懷疑聖人,懷疑是修道的大障。沒有達到那個效果,鐵定是我們自己出了毛病,這幾千年來,人家都實驗過、都印證過了。她真的再往內心一看,她說:「我知道問題了,雖然真的是父母一叫我就過去,媽,有什麼事嗎?父母交代我的事,我馬上去做,可是我的心裡不耐煩、不高興、有情緒」,她自己很清楚。而孩子的心特別的清澈,我們的不耐煩跟情緒,他感覺不感覺得到?感覺得到,所以沒有誠就不能感通孩子。她體會到這裡,真正自己放下,常常觀察自己的心,一有這種情緒、不耐煩,趕快懺悔,調過來。她說她一調過來,她的孩子馬上父母呼,應勿緩,就做到了。所以師長常常教給我們一個真相,叫「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依報是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這個世界不能變,原因是哪裡還沒變?原因是我們的心還沒有變。這心一變,就好像放映電影,放映的機器那裡調整,自然放出來的景象全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站在世界的角度,站在我們民族還有家族的角度,我們這一生承先啟後是我們的天職,這樣才對得起世界、對得起祖宗,也對得起後代子孫。而修學,我們的成語裡面常常講綱舉目張,《弟子規》它是家訓的集大成,傳統文化的承傳,它很重要的是靠家道的力量,為什麼?因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個人德行最重要的根基,從家庭教育出來。四種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本不固好,它不可能開花結果。所以家庭教育是根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所以我們當家長的,不能把教育全部都推給老師,這是不妥當的。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發展,宗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德行的源頭活水,源頭守好了,下游才有清澈的水。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西方的專家學者研究,為什麼我們這個民族綿延五千年文化不斷層?他們最後的結果就是,可能是中國人(華人)重視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在我們整個文化,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而《弟子規》又剛好是家庭教育的集大成。又是依據孔老夫子,教導所有這些要成聖、成賢,教導君子的,這些學生、弟子,他點出了修學當中最重要的七條,入孝、出弟、謹、信、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綱領抓到了,也等於是把整個孔老夫子幾千年這些文化,君子、聖賢人立身處世的綱領,你就全部都掌握到了。

  所以《弟子規》它又是生活教育,在家庭落實、在學校落實。而這個根紮得愈牢,他再去看其他的經典,他跟聖賢人的心心相印,很容易感悟。可是我們假如只有背,都沒有落實這些教誨,心跟聖賢人不能感應,到最後還是變成知識,知識就麻煩了。《弟子規》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所以現在很多的學生他背很多,可是他沒有強調落實,結果背得愈多愈傲慢。我曾經參加一個學校讀經比賽,剛好讀《弟子規》讀到「出則弟」,結果前面那位小朋友要表演,在那裡讀,就為了搶麥克風,其中那個要搶麥克風的人就把另外一個人給推下去了,說「兄道友,弟道恭」。你說讀這個又對孩子有什麼幫助?他的心不就是在下降了嗎?這我是真實看到的,不是跟大家開玩笑的。所以大家冷靜看看,我們這個時代知識比上一代的人豐富很多,可是都傲慢瞧不起父母。連父母都瞧不起,那不得了,那還能尊師重道嗎?甘地先生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提醒我們,人類自己毀掉自己有七個因素,這些聖賢人都看得很清楚,其中有一點就提到,「缺乏人文的科技,缺乏品格的知識」。這些知識要用得好,去服務父母、照顧父母,去利益社會,得要先建立一個品格,根基。不能變成考試機器,然後對父母都不孝,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會氣死父母。這人類的智慧。

  你看現在高科技、高學歷的人犯罪的也很多,缺乏人文,沒有愛心,對天地萬物沒有愛心,你看現在土地都噴農藥,到最後連地都沒有了。我們老祖宗敬天敬地,怎麼可能這樣對待大地!結果現在科技把我們的地給毀掉了。再來大家看,那個毒牛奶是不是科技出來的?人不懂科技,還做不出毒牛奶。可是他缺乏什麼?缺乏人倫。所以我們得找到根本,不然人能力愈強,毀滅自己的能力愈大。「缺乏良知的享樂」,現在的享樂全部讓人墮落,人不追求精神的樂,全部都陷在那種放縱的欲望。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讀書,樂於助人。我們聽到一位長者,他家裡很有錢,從小帶他孩子到孤兒院、老人院,善心啟發,而不是很多的錢讓孩子去揮霍,這是沒有遠見;看得深遠,看孩子一世。

  再來,「缺乏勞動的財富」,都想不勞而獲,這個人生就急功近利,缺乏勞動的財富。大家想想,為什麼會有金融風暴?不勤勞,就想著買空賣空,什麼都不做,就可以賺一生都花不完的錢。結果你看,不懂得財富,還是靠自己修的,不能用非法,你看跳樓的多不多?很多。《大學》告訴我們,「貨悖而入者」,你這個財富、貨物是違背天道,違背做人的道理進來的,很快你就要吐出去。你看這些人,不只錢吐出去,連命都賠上去。再來,「缺乏道德的商業,缺乏原則的政治」,這個原則就是為國為民,不貪污、不妥協,現在都是利益輸送,缺乏原則的政治。「缺乏犧牲的信仰」,我們昨天遇到一位朋友,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他說他以前拜神、拜佛菩薩,就是為了考試成績好一點。他說他四十多年來,一拜佛、拜神就是談條件,所以他現在開始學佛,才知道沒有任何條件,誠心感恩,那種感覺舒服。你看,我們沒有把這種聖賢人的犧牲奉獻引出來,誤導無數的人都說不定。

  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很重要的現況,因為我曾經在大學有幾堂課,大學的老師跟我說,倫理道德現在一定要趕快推廣,為什麼?大學現在都找很多「成功人士」去給大學生演講,這個成功人士加括號,大家知不知道什麼意思?賺不少錢。結果有次,有個成功人士站上去講了一段話,他說:「諸位同學(台下都是大學生),你們這一生想成功,首先要把道德兩個字放下,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不犯法,什麼事都可以幹。」那個老師在底下冷汗直流,更讓他驚訝的是什麼?這個企業家一講完,底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孩子他也不懂,先入為主。有些企業家就說,這個倫理道德趕快叫企業家出來講,為什麼?因為社會大眾都覺得我們是成功的代表。所以諸位長輩,看下去你們都是有福報的人,我看企業家不少,所以得你們去講,道德商業怎麼樣致富長長久久,我就講不了,一看就是賺不了錢的樣子。所以五十三參裡面有大三毒,那個也是菩薩。

  我們從這裡就看到,這些社會的亂象,就想起老祖宗那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有家庭、社會、世界的問題,說實在的,只要幾個字就完全解決了。大家現在把社會的種種問題、家庭問題,是不是這幾個字就解決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八德有兩個說法,合起來剛好十二個字。家裡有孝、有悌,這個家就和了,不吵了。人能忠,忠於另一半、忠於父母、忠於朋友,那還有哪些衝突!守信,你看誠信,那你事業就沒有問題。現在多少的衝突都是不守誠信。禮,人與人的摩擦,不守禮。義,講道義,人不講道義都沒安全感。以前你看人有道義,整個家族支持他,他不怕;現在的人,連旁邊的人都覺得不大可靠,還沒結婚,就先財產公證,這代表還沒結婚就想離婚。你看人不講道義的時候,很沒安全感。

  廉,現在公司的問題、政治的問題全部都出在不廉、不恥,禮義廉恥國家的四個柱子,四維能張顯,國乃復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大家看看,現在全世界的政治,不就是這四個字沒辦法照做嗎?國會打架,無禮。他打架,打完不是沒事,電視每天在那裡播,下一代特別會打架,你看糟糕不糟糕?所以我有次回去,遇到一個計程車司機,他說不能只重成績要重德行,你看那些學歷這麼高,都是碩士、博士,當那麼大官還打架,把下一代都教壞了。我聽完很感動,為什麼?我們台灣連計程車司機都覺悟了。所以你看,他都不守禮,他亂搞,這給社會很不好的示範,有沒有義?有義的話,念念為人民著想,不是為自己的自私自利。還有廉恥,他不貪,給社會最清廉的榜樣,整個政治不從禮義廉恥去提升,不可能解決問題。所以現在不是制度的問題,也不是主義的問題,是實質的德行。你有這麼好的制度,有這麼好的學說,那都是房子,它得有柱子,沒有柱子,它早晚要倒下來。你看這麼多好學說,在近代這麼發達,哪個民族更興旺,哪個國家更安定?沒有!所以要重實質,就是德。民族主義,孝悌忠信是精神;民權主義,真的把人民放心上,禮義廉恥是根本;民生主義,念念為人著想,要有仁愛和平的心,那才是根本。這個時代得抓到根本,抓到實質的東西,才能真解決問題。

  你看孝是人生的根,「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根找到了,根固好了,開花結果,那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我們可不能沒有根,每天喊著「仁愛和平,世界大同」,那都是口號,就跟那個花,它沒根,插在那裡能看幾天?當然也滿好看的,可是它沒有辦法持久。孝是根,悌忠信是做人的本,一個人沒有忠、沒有信,沒有辦法在人群立足。再來,做人的枝幹禮義廉恥,他沒有枝幹,他沒有辦法利益人的,他沒有禮義廉恥,到哪都給人家添亂。再來,仁愛和平才是一個人人格的開花結果。所以老祖宗很多教誨都引導我們,人生一定要從根本下手,而根本,孝是事親,他的天性從這裡引發出來。很多朋友就說:「奇怪,你們的課才四天還是五天,怎麼很多人走進去的時候頭是這樣子,為什麼聽完是這樣子出來的?你們怎麼這麼會洗腦。」他誤會了,老祖宗是順著人性教的,每個人都有本善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智慧。他不了解還以為是什麼魔術,不是這樣的。很自然的從家庭,從小事親;敬長,尊敬長輩、尊敬兄弟。再延伸到,在團體、在單位裡面,他懂得事君,這樣的功夫。禮義廉恥才能夠治理團體,為國服務,治。仁愛和平,你能做出仁愛和平,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你的風範就能帶領天下的安定,天下平。

  所以你看,老祖宗十二個字,從家到平天下,完全是貫通的。這是師長上一次,學生跟師長見面的時候,師父教誨我的,所以我今天得給大家講,不然我下輩子會愚痴果報,吝法不行。而大家想想,這十二個德目,《弟子規》都教給我們,孝,「入則孝」;悌,「出則弟」;忠,「親所好,力為具」,這就是他忠的源頭,真的所有德行的源頭都在孝道,「百善孝為先」。他對父母都不盡忠,他去對誰盡忠?「親所好,力為具;親有過,諫使更」,也是對父母盡忠,養父母之志。信,那就不舉了,這個信裡面,「凡出言,信為先」,那一天都在講信。禮,「將加人,先問己」,這也是有禮,包含「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都養他的恭敬心。包含第一句「父母呼」,這是對父母的禮節,他恭敬心就從這些生活引發出來了,所以《中庸》才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恭敬心什麼時候培養?禮拜天的時候才培養?不是這樣的,隨時生活當中都讓他保持著。孝悌忠信就是修身齊家。我是都可以,因為我是尊重著作財產權,師父這麼寫,我就這麼給大家講。但是因為剛好是順著,寫下修身齊家這樣子。

  《弟子規》每句話都是養孩子的善心,我們得看到這裡才知道,每句都影響他一輩子。知道它的重要性,那你一定盡心盡力教他。我們看「冬則溫,夏則凊」,養什麼心?養他的細心,養他的耐心,養他體恤的心。不然孩子大學畢業了,你讓他去上三節課,他就體恤別人?他就很會去愛護別人嗎?不是。從小對父母生活很細膩,無微不至,就養了他體恤別人的心。一個孩子有體恤別人的心,請問他幹哪個行業不會成功?保證他成功,因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以服務為目的,這才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從小這些特質就完全發揮出來。而且他什麼時候培福?他那個心地起來的時候,他的福就開始長了,不是他出去工作才開始長福報。所以禮義,「事諸父,如事父」,這是禮。「恩欲報,怨欲忘;勿諂富,勿驕貧」,這人的道義,「勿厭故,勿喜新」。廉,「物雖小,勿私藏;用人物,須明求」。恥,「勿自暴,勿自棄;德有傷,貽親羞」。愛,「凡是人,皆須愛」;仁,「將加人,先問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人不閒,勿事攪」;平,大家回去自己想。

  整個德目就落實在《弟子規》,我們綱舉目張,我相信我們都能把遇到師長、遇到聖賢教誨這個緣成就,再造更多成就別人的因緣,從我們做好榜樣。所以師父給我們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最重要的一句教誨,「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社區做起,從我鄉鎮做起,從我單位做起,從我縣、從我州、從我國開始做起」。而我們馬來西亞目標很明確,利益世界,和諧世界,為什麼?因為現在很多人,尤其是歐美的華人見到我們都說,你們派一些會講英文的人到美國來弘法,因為他們的下一代已經聽不懂華文,必須靠英文弘法。這個我們沒辦法,My English is poor。所以眾生呼,應勿緩,這事就交給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了。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最珍惜傳統文化,英文又從小學起,最有能力用英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