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9年山東青島企業家交流會(第二屆)—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  李越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9/5/2  中國山東青島  檔名:52-378-0002

  好,各位朋友大家好。剛才下課之後,有位聽課的朋友(是一位太太),她說我今天晚上回去,一定要給自己的先生鞠一躬,看看自己的先生有什麼感受。我聽了真的是非常的高興和欣慰。

  剛才我講到的那個故事,這個太太鞠完躬之後就走了,晚上再回到家的時候,只要她的先生一看到他的太太,就想起早晨的那一幕,完了就又笑得不得了。所以我們今天行禮不是給外人行,要從我們的家庭開始,去面對我們的親人去行禮。你看當我們夫妻之間這個禮一行下去之後,就能夠化解我們彼此之間的一些摩擦,一些對立的情緒,一些不滿的情緒,自然而然我們的夫妻關係就得到了改善,同時讓一個家庭的氣氛也變得非常的溫馨。

  剛才我們的主持人也講到「禮者,天地之序也」,禮它到底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我們學習它,顯得這麼重要?這是我們要繼續深入了解的一點。禮者,天地之序也;「序,故群物皆別」,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禮是來自於天地的秩序,它也不是我們的聖人自己杜撰,它是來自於天地。我們看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運行不悖,你看它都是有規律的在運行;大地上的山海平原高下相宜,我們看到山海平原都有它的層次,非常的清晰;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復始的在運行,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生生不息在運轉,這是自然的秩序。我們來算一下,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年十二個月,一年又有二十四個節氣,你看它是非常的有秩序、有規律。包括我們人的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有十二個時辰,又有白天和黑夜,你看是多麼的有節度、有秩序,這就是自然的秩序。

  假如今天,自然的秩序出現了混亂,我們想想看,這個天地之間、這個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麼事情?一旦失去它的秩序,可能我們看到的就是所謂的自然災害,所謂海嘯、地震、狂風、暴雨等等的一些災難就會出現,這就是自然失去秩序。假如海王星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要逆時針方向來轉,這個時候我們會聽到天空出現什麼聲音?星球和星球之間的一聲巨響,我們還能夠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嗎?自然災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想昨天我們聽了健康的課,我們應該有所體悟。因為我們人是自然、宇宙的一個小宇宙,我們與天地萬物是息息相關、沒有分離。假如我們今天不遵循我們做人的一個秩序,自然我們也會感召天地之間的這些災害。我們看到自然災害,其實是我們的人心感召來的,因為我們為了物欲的追求,我們毀壞森林、破壞土壤、污染海洋,所以我們才感召這些災害。而實際上當我們擁有更多物質的時候,我們最後發現,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物質是什麼?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當我們這個地球都不能生存的時候,我們要這麼多的人民幣還有用嗎?都變成了真正的廢紙片。了解這個真相之後,我們就要遵循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秩序。

  我們的老祖宗在四千五百年前,到底教我們如何遵循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秩序?在《易經》當中就告訴我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這一下透過這麼一段文字的描述,我們就了解到這就是我們人類應該遵循的秩序,那是什麼?五種人的關係,也就是我們說的倫常大道。

  我們說「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這五倫關係是哪五倫,我們知道了沒有,透過這幾天上課?我們來複習一下。父子關係,接下來君臣關係,就是上下級的關係;再接下來,夫婦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在座的各位朋友,有沒有你不在這五種關係的,請舉一下手?假如有的話,我們得私下交談,估計是星外派來的人,聽說這裡有一場盛會,他們也派一個人來考察一下。所以說我們沒有一個人是離開這五種關係去生活。我們人類要和諧,人際關係要和諧,就是要處理好這五種關係,做父親的就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做母親的就要相夫教子,盡母親的本分;做領導的,你就要把自己的員工當成自己的兒女去體恤、去對待,關心他們,關心他們的成長,關心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未來,做員工的就要盡忠職守;兄弟之間就要兄友弟恭,做哥哥的就要關照底下的弟妹,做弟弟妹妹的就要尊重自己的兄長;朋友之間就要以誠相待。

  所以在五倫關係當中,就有五種禮節。比方說我們的古人告訴我們,「定省溫凊,禮行於父子也」;也就是《弟子規.入則孝》告訴我們做人的本分,那是我們做子女應該去做的。「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沒有任何條件可講的,本來如是。因為我們缺失了二、三代人的學習和教育,今天實際上我們是補上人生這個必讀的一課。「上則優賜有加,下則鞠躬盡瘁,禮行於君臣也」。也就是剛才我講的那一段,上則優賜有加,關愛下屬;下則鞠躬盡瘁。今天的工作動力,來自於他的道義、他的良知、他應該盡的本分,而非物質金錢的刺激,也是來自於他的一片孝心。而孝心給予我們人類的動力,我們工作做事的動力,它是源源不斷的,它是內動力,是從我們的心,心中、心田流淌出來的,不是靠外在的物質刺激,我們才去幹活。這是古人講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道義,不是利益。

  好,再來我們又講「外內位正,和而有別,禮行於夫婦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內,這個家庭一定要有分工。不能今天先生在外面忙著和客人交流,做母親的把孩子丟給保姆,丟給爺爺奶奶,自己怎麼樣?也出去玩,這叫不盡本分。所以家庭的責任要分明,和而有別,這是夫婦之道。再來,我們說「伯友仲恭,長幼有序,禮行於兄弟也」。伯是老大,伯友仲恭,仲是老二,就是長者對下者關懷,也是我剛才闡述的那一段。「樂群敬業,毋相聚以邪談,禮行於朋友也」。也就是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一起是彼此的勉勵、提醒,是幫助我們身邊所交往的每個朋友。而不是聚在一起,今天不一樣了,都幹什麼?我們聚在一起,往往在餐桌上,四下裡都在嬉戲,尤其是都在講一些穢污詞、市井氣的東西。而在我們的古人教育當中是毋相聚以邪談,這才是盡我們一個做朋友的本分,朋友是起到這樣一個彼此互助、提升的作用。這是我們五種關係當中所應該行的禮節。

  在古時候堯帝時期,當時堯帝讓后稷這個的人做了農師,當時為什麼讓他來做農師?讓后稷,后稷是周文王的祖先,讓后稷做一個農師,做農師來教導人民種植糧食,分辨什麼樣的農作物是可以讓我們來食用的,什麼樣的植物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我們的后稷就教導人民種植。所以在古書上記載,說古時后稷教稼穡,五穀熟而民人育,五穀豐登,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人民的生命有了保障,因為有了糧食,可以延續我們的生命。

  接下來,古書上記載,「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假如我們今天有豐富的物質讓我們吃飽穿暖,而又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個時候我們又過著安逸的生活,慢慢我們人的境界、我們心靈的境界可能就向下墮落,那就變成什麼?變成跟禽獸沒有兩樣。這個時候「聖人有憂之」,聖人就開始擔憂了,「使契為司徒」。契機的契,使契為教育部的部長。讓他做教育部的部長幹什麼?教導人民人倫,就是要教導人民這個五倫關係怎麼相處。這五倫關係不能亂,不能產生亂倫的現象,如果失去了這五倫的關係,人類社會就不能夠稱其為人的社會,那就跟禽獸不遠了,因為每個人都不能站到自己的本分上。

  在《禮記.曲禮》當中也有這麼一段話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這個鸚鵡你看牠會學什麼?學人講話。您好,您好,牠也會講。「猩猩能言,不離禽獸」,這個猩猩你看,我們看到大黑猩猩也會跟你說話,還會握手,是不是?牠也會跟你說話,但是牠不離禽獸類。沒有哪個朋友說,這個猩猩不錯,能夠跟我們交流,我兒子獨生子女挺孤獨,我領回家做個伴,上個戶口。牠還是禽獸類,牠不能化為怎麼樣?人類。「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而我們今天的人,我們講的是人話,但是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與禮不相應的時候,我們就則近於禽獸,這是我們「曲禮」當中講的。

  所以禮是什麼?禮是我們人類區別於禽獸的標誌,禮是文明的象徵。古人也告訴我們「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我們人今天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我們人有禮,禮是什麼?禮是我們做人最低的標準。禮是起到預防、防禦的作用,是治未病,法律是手術開刀,是治已病;禮是讓我們自覺的去維護我們的道德,到了法律,我們是已經完全違背了這些道德、道義的時候,就要受到一個制裁。所以我們今天學禮,不是來約束我們、來要求我們,而是在成就我們做人的美德,是成就我們的德行和學問。我們今天學禮不是被動的,不是被迫的。

  我們看到在《弟子規》裡,剛才講到是我們的本分,「晨則省,昏則定」。結果我到馬來西亞就看到一個報紙,這報紙上就寫著:孩子一天到晚這麼忙,有必要早晨向父母問候一次,晚上又向父母問候一次嗎?有沒有必要?他說沒必要吧!「冬則溫,夏則凊」,父母又不是不懂得照顧自己,孩子學習這麼忙,何必還讓孩子去為父母做事?父母也有手腳。那是因為他真的不懂其中的道理。這個定和省,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問候、一個簡單的問安,這裡頭都有深刻的內涵。就如同劉教授那天也講到,聖賢的經文、經典不是隨隨便便把它寫出來的,是一個孝子性德自然的流露。所謂聖人,他們所做出的行為和經典是相應的,是做出來之後把它結集成經文,並不是刻意寫出來的。而我們今天沒有接受這個教育,自然而然我們沒有形成人生正確的這些態度和習慣,所以我們今天可能就有一些刻意的要去培養、要去做,最後就會成為自然而然的行為。最後自然和我們的心性、性德就會相應,這是一個我們學習的過程。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定和省。晨則省是省察父母,看看父母起床之後,他們昨天晚上睡得怎麼樣?有沒有慢性病復發?有沒有一夜沒有睡覺?是觀察父母。也就是我們在古代的孝道的故事當中看到,周文王他一天要問候他的父親三次,早晨雞一叫,他就立即到父親的門前等候著,僕人出來之後,他說我的父親昨天睡的怎麼樣?這個僕人就說:他睡得很好,您放心。文王的心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臉上就呈現出燦爛的微笑;假如說他的父親昨天晚上睡得不好,他立即怎麼樣?非常的緊張。古書上的記載說他是行不正立,走路都晃晃悠悠。可能在我們今天去體會文王的心境,我們很難去感受,因為孝子心中只有父母,他們是時時刻刻把對父母的這分關懷放在心上。因為我們都知道,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父母他們已經老了,也許一個感冒咳嗽,可能就會離開這個人間。所以做為兒女是每天要省察,看到他有什麼不舒服的,我們立即要採取行動,幫助他趕快看病或者吃藥。

  曾經就聽過這樣的一個事情,早晨起來,夫婦急急忙忙的就去上班,中午一回來之後,發現老母親沒有做飯,怎麼沒有人?到了母親的房間才發現什麼?母親已經斷氣了。因為在晚上的時候,可能突然一個急性病的發作就沒有緩過來,因為身邊沒有人,因為我們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我們也沒有用心的去體恤,父母他們已經年老,他們需要兒女的這分關懷。如果他們有這樣的一個意識,及早的去看望一下自己的母親,可能就會挽救人生這樣的一個不幸場面。尤其是今天的一個工商社會,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忙,甚至可能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我們也要一個星期至少給父母打一次電話,關心他們的健康,關心他們近來生活的狀況,這是為人子要去盡的一個本分。

  再來我們看到這個定字,定是什麼?是晚上睡覺不僅向父母問候之後,更重要的是要給父母安床鋪被,把房間的溫度調整好,甚至我們要去把該關的煤氣關好、電關好、門鎖好,讓父母在入睡的時候能夠心安、心定,他不需要去考慮什麼。不要老母親躺在床上,突然怎麼樣?那個煤氣沒有關;睡下以後,又想起一件什麼事情沒有做,你看我們父母睡個覺都不安穩。我們做子女的,就要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慮周全,不要讓我們的父母再去操心。所以我們看到古代的孝子,他們都要學習很多的能力,他們要學習醫學,還要學習很多的常識,其目的都是如何來更好的奉養父母,所以這個定,是讓父母安定。假如我們從小,兒女在一個家庭就得到這樣一個孝道的教育,自然而然他就會把他人生的態度,將來帶給所有天下的長輩、父母;自然而然當他長大成為父母之後,他的這些行為舉止,又再生生世世的影響著下一代。

  歐洲的一批學者,他們非常納悶,四大文明剩下一個文明,他們就在研究中國的文化為什麼能夠淵遠流長流傳下來?最後,他們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什麼?因為中國人有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我們所有教育的根本,孝又是我們教育的根本。在家庭當中,我們做父母的能把孝道演出來,我們的兒女自然會演出孝道,我們到了晚年自然有兒女可以孝養我們。所以我們今天在五倫關係的相處當中,用什麼?就是我們老祖宗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現在,我們又加一個仁愛和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交往,就是用這樣一種人生的態度,這樣一種心境去與人互動,就是用這些。我們看到孝是根,是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的根本;悌忠信這是根,這是本。禮義廉恥是什麼?禮義廉恥我們可以說它是枝幹,到了仁愛和平是花果。所以中國的家教,把我們的文化綿延不斷的承傳下來。

  過去我們講修身齊家,這個家不是三口之家、兩口之家,這個家指的是什麼?指的是一個家族,一個大的家庭。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村落很大,尤其是在廣西婺源那邊看到的村落,其實那個村落就是一個家族。過去古人的這個家,少則幾十口,多則幾百口人。但是幾百口人為什麼這麼和睦的在一起相處?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要去了解。因為過去在古人的心目當中,家是什麼?是我們一個人精神、物質的終身寄託,家庭就是他的靠山,他做什麼都有家庭支持他。所以他做什麼事情,他都是在為這個家去著想、去考慮,都是想的我今天做事業,做什麼也好,都是要孝敬父母,都是要榮宗耀祖、光大門楣。所以一個人心有根本,行有根本,他人生很有方向,很篤定;不像我們今天,做事情非常迷茫,不知道為什麼而做。

  過去古老的家庭,孩子一出生就教他什麼?處處為人著想,那就是孝悌的精神。他從小看到一個家庭都是處處為人著想,自然而然他將來走向社會,都是處處為別人著想,你看這就呈現出和諧的社會景象。假如從小他學到的都是自私自利,那這個大家庭就不會和睦,就一定產生衝突。所以為什麼叫家和萬事興,一個大家庭。現在我們提起家,我們有沒有概念?門牌號幾單元是我的家。你看一些大學生,一個星期回來,提著一大包的什麼?髒衣服丟給母親,自己躲到自己的房間上網,帶著女朋友回來躲在房間,吃飯的時候才出來吃飯,母親做好了飯。母親變成了什麼?這個家變成了什麼?可能變成了旅社。所以今天我們很難看到、很少看到,古老的家庭當中的這種和睦的場景。

  今天這種家的精神,這種家的理念,對我們今天經營企業非常重要,因為家庭它是道義,家庭是血緣的結合;而企業是什麼?人與人之間是道義的結合。假如我們能夠把這種傳統的家文化,根植於我們的企業,我們的企業就變成一個大家庭。當我們每個團體、每個企業,都能夠把這種家的文化和精神實質,落實在企業當中,你看這個社會是不是就和睦,就沒有衝突,就沒有對立!一定就能夠實現我們黨中央提出的和諧社會,這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去落實,我想這也是我們企業家的一個使命。所以家庭教育,教孝、教悌是非常的重要。一個人有悌的精神、忠的精神、信的精神,你看在企業就是敬長。禮義廉恥,你看做官為人就廉潔,這都是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教誨。

  我們了解到,我們人類的秩序的確遵循五倫,五倫相處的關係遵循的是這十二個字,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深入的要去學習。所以說我們禮義的文化太廣博了,我想今天我們還是要從一些非常具體的禮節去學習,為什麼?禮是我們修身的工具,治國平天下必須從修身開始。我們不能夠修身,我們就不能齊家,我們不能齊家,我們談何治國平天下?所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我們所有今天所做的,一切都要從最紮實的基礎開始去做。所以古人告訴我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我們學禮要從哪裡開始學?就在於要從我們的儀容、儀表,我們為人的一個態度、心境、言語、表情,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開始學起。順辭令就是能夠去服從,服從我們的父母,服從我們的領導,就是從這些最基礎的地方開始學起。

  我們今天要具體的從哪裡學?古人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它是做一個譬喻,就是要從我們一個人的行住坐臥學起。因為我們一個人的行住坐臥,代表我們一個人的精神風貌,代表我們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你對生活的態度。所以我們現在,我就來和大家演練一下,我們站的時候應該怎麼站。我相信我們的父母曾經都教導我們,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走要有走相,這樣才像個人樣子。好,現在我們要怎麼站?謝謝庚老師。你看男士的站要怎麼站?一般來講,是兩腳與肩等寬,兩手自然下垂,我們可以有一個肩的距離這麼站,也可以這樣八字站。當然我們一看到,我們有沒有看到那天我們的模特兒一走上來,男的都是這樣。這是體現什麼?男子漢頂天立地的一個氣魄。我想我們百聽不如一做,我邀請大家一起站一下,好不好?也活動一下筋骨。好,謝謝。

  主持人:好,現在請全體嘉賓起立。

  李老師:我們的地方比較擁擠,很抱歉。我們要怎麼站好?我們女士也要學習,我們可以教我們的先生,可以教我們的男朋友。好,我要提一個問題,請問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種動物像我們人一樣,可以頭頂藍天,腳踩大地,有沒有哪一種動物?有朋友說是企鵝,我看企鵝是會站起來,但是牠這麼走兩下之後又趴下去了。我們人會不會走兩下趴下去?不會,沒有任何的動物和我們人一樣是頂天立地的。這代表什麼?我們人與天地是列位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人具足了天地的浩然正氣,所以人才稱其為萬物之靈,我們是萬物的靈長。我們所有人的行為,我們要做這些萬物的表率。所以我們往這一站,就是一股浩然之氣,一個人的正氣充足,自然氣血通暢,自然會健康。要站直,這是我們男士的站姿。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女士的站姿,我們也學一下。好,我們把右手輕輕的抓著左手,自然的放下來。我們可以八字步,也可以丁字步,都可以。假如我們穿裙裝,就自然下垂,如果穿褲裝的時候,稍稍提起來一點。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動作,能不能回憶起來奧運會的時候,禮儀小姐她們的行儀讓我們都非常的欣賞,非常的美。當我們的運動員走過的時候,我們都會看到禮儀小姐用注目禮,緩緩的把身子轉過來,一直目送他們離去,這個動作我們看了真的都是非常的溫暖和欣慰。這個我看我們的男士也做了,非常感謝大家,大家做得都很好,謝謝,請坐。

  所以我們說,所謂聖人,我們剛才說人是與天地列位三才,聖人就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他完全是隨順自然的法則。自然的法則是道,我們遵循就叫德,就叫有德。所以我們要站出天地的這種浩然正氣,往那一站,我們做為一個老總,跟別人談判、說話,一看就很有威儀。因為《論語》當中告訴我們,「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個人與人交往,我們的言語造作不莊重,就失去威儀。我們一個人首先對自己不尊重,自然而然感召到別人對我們的輕慢。古人也告訴我們,「人必自侮,而人侮之」,我們只有侮辱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身體,必然而然會遭到別人對我們的輕慢和不恭敬。所以首先我們要愛人,先學會自愛,欲愛人者先自愛。

  剛才是站,站的錯誤的姿態是怎樣的?假如我今天一上臺來就是:大家好。怎麼樣?還行吧。這個手這麼搭著跟大家講話,你看你們有什麼感覺?你們立即覺得血壓升高,這個氣氛很緊張,這個人怎麼這麼輕慢、傲慢?你們會不會舒服?不舒服。甚至我往這裡一靠,你看是不是很隨便,不尊重大家?我們可能課程就上不到現在,人都跑光了。所以說我們錯誤的站姿跟人交談,不可以這樣。《弟子規》裡面講的「勿跛倚」,不能把這條腿伸在這,這樣講話;穿著西裝,插到口袋裡,甚至背著手。你看這個手背起來的時候,底下壓力也會很大。這一點我們要注意。跟人交流,往那一站,都是很恭敬的,身體稍微向前傾一點講話,別人覺得你很尊重他,人際關係就會很溫暖。即便是我們做老總的跟員工說話,也是要這樣,很尊重他,他就會很信任這個企業,很願意把自己所有的能力貢獻給這個企業。好,這是一個錯誤的站姿。

  再來,我們在站的應用過程當中,古人告訴我們,「立不中門」,也就是你站的時候,千萬不要站在門中間,在那裡聊天,妨礙了過往的行人。還有站到電梯門口,你看我們常常坐電梯都會發現一個情境,全部的人擠在電梯的門口,電梯一下來、一打開怎麼樣?裡面的出不來,外面的進不去。一個上下電梯,人就產生衝突,人就產生不滿。這都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沒有去處處為別人考慮,都想的是自己。所以我們要站到電梯的旁邊,裡面的人下去,我們再進去,這叫有序。父母、長輩只要一到我們面前來的時候,我們立即要站起來,不能父母來跟我們講話,我們還蹺著二郎腿,您說,我聽著呢!在那看電視。這是大不敬,長者來必起立,這是規矩,這是禮節。所以我們學禮,我們要了解,我們知道繩墨以求直線,秤以權它的輕重,規以求圓,矩以劃方,此謂基本之器,由此基本之器才能夠成萬器。所以這個禮是我們人類言行的規則,我們一定要力行、去學習。

  再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坐姿應該怎麼坐。我們還是男士的坐姿先來演示一下,現在大家儘量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處,或者二分之一處。古人把這個坐叫正襟危坐,就是穿著非常的端莊,兩手放在腿上,自然的放在我們大腿的位置,大家試試看。你看這個時候你一坐,馬上氣血好像就通了,人的精神就來了。我們在坐的過程當中,尤其是面對父母、長輩,面對我們的領導,一定要正襟危坐。因為當我們這麼一坐的時候,我們的心意識就會集中,我們就會非常專注的聽這些長輩給我們的教誨,以及給我們交代的事,我們就會牢牢的記在心上。假如我們坐在椅子上全部靠滿,這叫滿足,都坐滿了叫滿足,很舒服。父母給我們交代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出,就是根本就不會把父母的話當成一回事,因為你看你這個外在的行為,就是你內心心境的一個體現。所以說,我們在面對長輩的時候,一定要這麼坐,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我曾經在北京的一所中學,去給中學生們講《弟子規》,我去了幾次,他們是高中生。我一進去,讓我大開眼界,把我給嚇壞了,為什麼?中學生們在那坐著的時候,蹺著二郎腿,躺在椅背上,趴在桌子上,這個腳伸出來伸得很長的,甚至有些人坐得都快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我看了之後是不堪入目,因為很多年沒有進學校了。而我們小的時候坐著的時候,老師都讓我們坐得很端正,手背在那,所以我們看到為什麼一個班級幾十個人,有的孩子學習好,有的孩子學習差?那個智商不會差多少,這就是什麼?誠敬之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的誠敬就得十分的利益。他對老師都不恭敬,對知識都不恭敬,請問他每天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這也值得我們去深思。

  今天一個孩子連自己的行為、連自己的行住坐臥都管不了,請問將來國家社會的責任,他們能承擔得了嗎?還能幹什麼大事?後來我就教他們坐,他們非常的彆扭,不容易坐好;完了之後讓他們站,他們站到臺上全都是扭扭捏捏的,站不直,因為習慣了。後來因為我學禮,我走到任何的公眾場所,機場也好,火車站也好,等等的公共場所,我都會觀察人們的坐和站。後來我在機場就看到,很多的人往那一坐,腿就伸得很遠,各種各樣的姿態都會呈現出來。後來我得出一個結論,還有站的時候,沒有幾個人能夠站直的,我感覺大家站不直的原因,我說可能現在是不是大家都缺鈣,腰上是不是沒力?真的是這樣一個感受。因為我們現在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教育,孩子們上課失去了這些規矩。當他失去這些規矩,他就不能夠自我的要求,所以他學到的都是輕慢,可以輕慢老師,可以輕慢學問,這對他人生的成長是一大害。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習這些禮儀,還要回家以後教給我們的孩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端莊的人。這樣一個端莊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尊重。

  剛才是男士的坐姿,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女士的坐姿怎麼坐。右手輕輕的抓著左手,自然而然的放在我們的左腿,兩腿併攏,自然的這樣坐在這。我們在坐直的時候,我們是身體自然的放鬆,因為人的脊椎是自然彎曲的,我們如果坐得太直,這就造作了,這會很累,肌肉會很緊張,所以放鬆、自然的坐。假如時光倒退二十年,你們看我像不像淑女?女孩子禮的教育比男孩子的還要重要。為什麼?因為女性,女孩子她是未來的母親。我們看到我們的聖人,孔老夫子是母親教出來的,孟子也是母親教出來的,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告訴我們,治國平天下的大事,女人家擔得一大半。所以教好女孩子是我們做母親的天職,因為她將來要為人婦、為人母。所以在古代的經書當中也講到,「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閨閫就是母親生活的地方,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聖賢人是靠母親教出來的,母親的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源。所以人們有一句形容的話語,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我今天看到很多的女性、女孩子,在公車上、各處坐的時候,兩腳都是趔開的,這我們《弟子規》裡有忌諱,「勿箕踞,勿搖髀」。箕踞是怎麼樣?我們農村小的時候用的畚箕,我們也叫簸箕,是來篩稻穀的。那個口這裡很小,外面很大,可能我們一些朋友有見過,這個就叫箕踞,趔得很開,這樣是非常不雅觀、不文明的行為。所以說女孩子的坐姿也很重要,一定要有收斂,要把腿併攏。什麼叫搖髀?就是這個有上下晃動的,還有左右晃動的,這叫搖髀。我們今天在這裡聽課,旁邊的朋友如果聽課的時候一直這麼搖,我看聽完課之後,您都學到了什麼?他在旁邊一直搖,我的心也跟著一直搖。我們今天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些行為?我們沒有指責,為什麼?我們現在人心定不下來,都比較心浮氣躁,人生往往看不到一個目標,看不到一個方向,所以很容易產生這些行為上的現象。我們學了之後,我們要在生活當中觀照我們的行為,觀照我們的起心動念,讓我們的行為合於禮。因為禮本來就是合乎人情,合乎天性,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剛才是我們正確的一些動作,錯誤的有箕踞、有搖髀,還來蹺足。現在人們都會,很多人在一些公眾場所,可能也會蹺著二郎腿,覺得這樣很自我,很有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再把手這麼一插,跟人談話,你看,好像表達自己的一種尊貴。而實際上是怎麼樣?實際上當我們這個行為做出來的時候,其實是在損害,或者說是在侮辱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現在美醜的辨別能力一直在降低,分不出來。我們端莊的坐在那裡是不一樣的。

  我前面講到,我的學校之所以還能夠有這樣快的發展,是因為我在新員工進入的時候,一定培訓一個星期的禮儀,都是實地的操作和演練。有一次跟家長他們坐在一起座談,我們很多家長是這樣的,看到我們旁邊的這些老師、員工都是這樣坐的,他就慢慢慢慢把腿放下來,慢慢慢慢,他沒有一下子就放下來坐好,這樣的人真是善根深厚,他還有一點面子,慢慢放下來。結束之後,他說:李董,妳從哪招來這些員工?這麼優雅,這麼有修養,妳能不能幫我也招一些?我企業的員工就不行。我說:這個不是我招的,是培訓出來的。他說:我們的孩子不要說到妳這裡來學音樂,就是學這些做人的禮節,我都覺得很值得。結果這不需要我去做廣告,大家就會口碑相傳,生源愈來愈好。他們來到學校之後,深深的一個感受,就覺得人與人之間很親切、很溫暖,都是笑臉相迎,笑臉相送。雖然那個時候學禮只是學一個表層,非常的膚淺,但就是這些膚淺的一些常識,我們的員工能夠去做的時候,都帶來非常好的一個社會效益。

  剛才我講到我們蹺二郎腿,再來還有交股,就是兩腿這樣交叉在一起。在正式的公眾一個社交場所,我們的腿不能這樣交股,這是一點。再來,我們如果大家一起用餐,手不能夠支在這裡,叫支頤。我曾經就看有人吃飯,這個手就撐在桌子上,這個手就拿著筷子,這也是不雅觀。我們沒有留意,可能都不會體會。再來橫肱,把兩個手往桌子上一放,結果把別人的位置都佔了,這些也是失禮的行為。我們吃飯的時候,兩手就是放在這個位置,不要這樣橫過來。這是我們一些錯誤的坐姿的行為,我們了解一下。

  再來,我們坐這個凳子要怎麼坐?我們這個凳子,待會我們下課,我們都會調整一下我們的座椅。我們調整好了之後,就省去我們的義工朋友再去辛勞的去擺放,因為我們隨手就可以做一件好事。我們拿這個凳子的時候,要輕拿輕放。我們常常在公共場所會聽到一個噪音,只要是用凳子都是怎麼樣?推得、拉得吱吱的噪音,非常的刺耳。這不僅影響別人的健康,同時我們對物品不敬,這個用二十年,結果被我們扯來扯去,可能就用個五年、十年,這是對物的恭敬,我們說一切皆恭敬。我們女性坐這個椅子的時候,我們進來,如果穿的裙裝,我們要順手要捋下來,把手一捋,這個裙子才不至於怎麼樣?會扭在這個凳子上,就很順的坐下來。一般我們的規矩是左進左出,這是我們的一個應用。

  再來,我們來看一下吃飯的時候,我們坐座位,我們的主位、尊位要怎麼坐?你看我的畫畫能力很差,都沒有畫圓。好,這個時候你看,我們的尊位在哪裡?離我們門最遠的地方是尊位。我們的主人一般是坐在這個位置,我們來的客人,尊貴的客人是坐在你的右邊,右為尊,左為次尊,是這麼坐。這在一個團體、一個單位是這麼坐。在一個家庭是什麼樣?父母坐在這裡,接下來按著輩分這麼坐下來,兒女坐在哪裡?兒女可能坐在離廚房最近的地方。從小你就讓他要習禮,讓他要習勞,他就到廚房端茶倒水、端菜、端飯,做這些服務長輩的工作。蔡老師說,中國文化講的是本末,講的是先後,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如果我們孩子一上桌就跳在這個位置,就動手吃飯,就先動筷子,我們透過一個夾菜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未來的格局和他未來的人生。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是在這個課堂上,不是聽老師在這裡講課;教育是在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我們的吃飯穿衣當中就在教育,用我們的行為,用我們的這些禮來教育。假如一個孩子從小就是坐在這,一顆服務家人的心,你看他將來走向社會,處處都會助人為樂,他人生的命運哪裡不好?所以命自我求,福自我作,命運是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這是我們家庭當中,父母這麼坐。在社會上,不是單位請客要怎麼坐?不在單位請客,社會的坐,古人說的是這個敘齒,就是長輩、最年長的坐在主位。在單位,如果這個領導是三十多歲,但是他的下屬可能是五十多歲,五十多歲的人也是坐在次位,不能坐在主位。但是在社會上,我們不是單位行為的時候,是按著年長、按著輩分來坐,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一個禮儀。

  再來就講到古人說男女別途,男女有別。講到這個問題,現在社會我們吃飯都是怎麼坐?我曾經去吃飯都是什麼?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這麼來坐,說這樣坐氣氛會很好,這樣坐氣氛會很輕鬆。但是在我小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只要逢年過節家裡來客人,全是父親、兄長、全是男士坐一個桌,我們就跟母親、姊姊、嫂嫂什麼的坐在一個桌,那個時候也沒有問為什麼,就覺得就是這樣一個安排,晚字輩就坐在一個小桌,坐在那,他這個分開的。過去不知道,現在透過學禮,我才明白了古人的用心,古人對後代子孫的這分真正的仁愛。為什麼要男女別途?其實在我們前兩天聽課的過程當中,我們聽到彭老師給我們談到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回憶起來。因為禮是緣情而做,是因為我們人有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人情就像一畝田,人情這一畝田假如我們不去耕作的話,就雜草叢生。所以我們在男女之間為什麼叫男女授受不親,要有這個禮?就是把這些農作物重新的修剪,讓它有序,讓它有節。所以你看,我們想想看,在改革開放,開始流行交誼舞,大家記得嗎?交誼舞成風,那個時候男男女女不管認識不認識,就請來開始碰恰恰了,就跳起來。可是這個舞跳一階段之後我們會發現,很多人跟著舞伴跑了。有沒有?我們都能回憶起來。一個美好的家庭因為怎麼樣?因為我們沒有守這個禮,我們跟這個舞伴跳了幾天之後產生了感情,美好的家庭因為跳舞而從此破裂。你看這對兒女的影響有多大,對父母的影響有多大,對整個風氣的影響有多大。

  所以男女別途起到的作用是防微杜漸,是不要讓我們的情感濫用。你看我們吃飯一男一女坐在這裡,再喝二兩的時候,說話眉來眼去,完了那個心就怎麼樣?就開始起伏。所以禮是保護我們幸福的人生,是保護我們的德行,不要受到了污染,它是真正起到保護的作用。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男女分桌坐,怎麼坐?我們一半男,一半女,這麼坐,吃飯的時候這樣坐就會比較好。當然現在我們人數非常多,現在尤其是我們吃飯也不可能這麼安排,但是我們看到我們會場是不是男女別途,你們有沒有看到?我們女性在這邊,男性在這邊,這是我們祖先真正的存心和用心,我們要去理解。也就是說,這個謎我們終於解開了,這個是起到保護。

  再來,我們坐的時候,我們坐車,還有車的位置,哪個位置是尊位?是司機背後的這個位置是尊位,它起到保護的作用,不是司機旁邊的位置。但是假如今天我們的老總親自駕車來接我們,我們就不能坐在後面,我們就要坐在前面,是對主人的尊敬,我們平起平坐,可以交流,是尊重,這些座位它都有講究。所以無論坐沙發坐什麼,兒女都不能坐到正中間,父母坐在兩邊。你看這個坐姿,這個分水一產生,孩子內心受到的感染就是我是老大,我在這個家最重要,現在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所以我們今天失去了這些家道、家風,沒有辦法承傳,必須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注重這些細節。前兩天我去吃飯,朋友請客,爺爺奶奶帶著他的小孫子,爺爺奶奶年齡很大,往那一坐就把他小孫子往旁邊一領,就要坐下來。我說:對不起,讓我們這位小朋友坐在離門最近的地方,你年齡最小,坐這好嗎?我就立即告訴爺爺奶奶,以後坐座位不可以把孩子放在主位,否則培養他的都是一種自我、一種傲慢。

  這都是我們要在《弟子規》當中慢慢去了解、去學習,其實《弟子規》的每一句經文都在教我們規矩,都在教我們禮,都在教我們敬。「父母呼,應勿緩」,這一段是我們對父母的敬;「兄道友,弟道恭;長者先,幼者後」,這是對長輩的敬;「朝起早,夜眠遲」,我現在講的每一個篇章,你看這是對時間的敬;「置冠服,有定位」,是對物品的敬;「緩揭簾,勿有聲;執虛器,如執盈」,這都是對物品的敬。再來,「年方少,勿飲酒」,這是對我們身體的敬,都是講的敬;到了信,就是講的言語的敬;到了愛眾是對人的敬;到了餘力學文,是對學文的敬,「方讀此,勿慕彼;雖有急,卷束齊」,所以一切皆恭敬。我們看到地球繞一圈是三百六十度,我們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而我們《弟子規》恰巧是多少句,你們知道不知道?三百六十句。我們每天能夠踏踏實實把《弟子規》落實在生活中,你看我們一年之後,我們的人生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完全不一樣,我們真的是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一個中國人,我們把《弟子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要演出來。剛才講到這個坐,我們講了它的一些應用,講了它的一些應用。

  再來,我們來看一下走姿,應該怎麼樣走。我們古人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男士我們走路的時候,古人告訴我們以闊步為美,我們走起來要有男子漢的氣概。(千萬別掉下去。)女性走的時候以碎步為美。這一個是陰柔之美,一個是陽剛之美,這是男女有別,我們要以碎步為美。你看我們古人,尤其是我們看到一些古裝的戲,是不是這個女子過來要侍奉長輩的時候都是,是不是這樣小的步子走過來?它就是什麼,它是一個恭敬、一個含蓄,女性要含蓄,不能夠張揚。當然不是說我們走的時候要走成這樣,至少我們走的要比較穩重。

  我們現在一些錯誤的走姿是怎麼樣?我們看到很多人走路的時候,有時候會怎麼樣?走路的時候是兩邊晃,甚至在走的時候還有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這麼走,其實這個對我們的身體脊椎都會有傷害。所以走,我們長了這麼大,幾十年了,現在來學走很不容易。尤其是我們往往走路的時候聲音很響,我們聽到上樓梯的聲音就知道這個是老王;我們聲音一響的時候,我們都忘了去顧及到已經很晚了,鄰居們都已經休息了,我們的腳步要放慢,所以這個走姿我們也要練習。我們在中心的時候,每天我們在早讀之後,我們的男女老師都會習禮,都會練習走路,練習這些坐姿、站姿。練習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我們用這個走路、習禮的心境對待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的人事物,把這種精神、這種態度透過習禮養成良好的習慣,把它用在我們生活的一切處,你看我們一個人就顯得非常的有修養,彬彬有禮,處處受人歡迎。

  再接下來我們行走的應用,行不中道,古人告訴我們,我們走路不能夠走在哪裡?這條路我們都走到大中間。我們看到,往往我們一財大氣粗,一個人一走就佔了很多地方,就走過來了,這都會看出我們有一股霸氣。人的恭敬心在生活的點滴當中去體現,我們要怎麼樣?要右行。你看古代的建築都有三個門,行不中門,那個中門是不能走的,是皇帝走的,在家庭當中是父母走的,做兒女的都不敢輕慢,都要走在側門,靜悄悄的從旁邊的門走過去。所以我們現在走路,我們要學會右行,往右邊走,上樓梯的時候也右行,就不會跟上上下下的人產生衝突。但是我前不久是在馬來西亞,這下麻煩就挺大,馬來西亞全部是和我們相反的,全是左行,所以我現在走路就有點糊塗,到底要往哪邊走?他們的車也是左行,人也是左行,都是從這邊走,它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到了那,就要遵守他們的規矩,就要左行,這也是我們的禮在生活當中的一個應用。

  講完行、住、坐,還有要一個臥,臥如弓。古人佛家叫吉祥臥,睡眠不仰、不俯,右臥如弓。右臥是一個健康的姿態,為什麼要右臥?我們可能知道的一個常識是心臟在左邊,更重要的是我們睡覺的時候要仰著、俯著,俯著會壓迫我們的臟腑,仰著我們的臟腑會打開,食物吃了之後壓在上面,會傷害我們的腸胃。我們睡覺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養精蓄銳,是讓我們的陽氣回收更加充足,你右臥的時候,每個臟腑它就關閉了,它自然可以養我們的精神,這樣睡覺,所以這個很重要。再來一個常識,就是睡覺的時候,我們不能直接讓空調和風扇吹到我們的身上。因為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陽氣很微弱,如果一旦吹風,就會把陽氣吹散,第二天早晨起來,我們就會看到眼睛腫、全身無力。所以我們在南方要把空調打開,溫度調時一個小時要關掉,不能夠直接吹,也不能夠開著窗戶。

  講到健康,因為我們有兩位老師在前面都講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要守禮,就是我們不要與天地作對。尤其是現在工商業的時代,生活都非常的豐富,人們晚上都不能早睡,不能早睡是對我們的身體傷害最嚴重的一個行為。古人告訴我們天睡我睡,天起我起,順應自然的節律,這也叫守禮,不要與天作對是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能夠在晚上的九點半以前睡覺,我們一定要在十一點鐘以前睡覺,因為十一點到一點是我們膽經開的時候,如果我們的膽經分泌不足,就會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就會影響我們整個的十二個經脈。這一些基礎的常識,我們透過學習都可以了解,所以一定要順應自然的規律去生活,這是我們一些小小的常識和大家來分享。

  再接下來,我們可能一些時間還要講一下服飾的禮儀。我們那天看到,我們老年中心的這些長者們為我們表演的非常精彩的服飾的表演,尤其他們都是演的穿古人的衣服。我們看到古人的衣服是寬袍大袖,我們看到孔老夫子穿的衣服也是寬袍大袖。因為中國的服飾文化,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你看到這個服飾就能看到我們民族的一種雍容博大的情懷,他的心胸很開闊,海納百川的這樣一個胸襟,你就可以感受到,所以衣服也影響我們的心境。

  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穿衣服,穿衣服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禦寒,是為了遮羞、保暖,還有體現我們人的一個審美,我們人的一個修養。所以禮是我們內在修養的外在的表現,它起到這樣的作用。所以我們今天穿衣,要穿什麼樣的衣服,這個很重要。我們可能都看到在這幾天的課程當中,我們上臺的老師們都是穿的唐裝,為什麼會穿這個唐裝,這也有它的一個原因。因為在二00一年APEC會議的時候,我們看到我們的江主席,還有國外的這些總統、總理,他們都穿上了唐裝,是因為我們設計人員說要設計出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衣服。我們的民族在古時候就有豐富的這些服飾,可是現在我們說我們這個民族有什麼衣服,我們都不知道,反而很多海外的一些華人還保持著這樣一個傳統的服飾,所以當時就說我們一定要穿自己的衣服。所以衣服也是文化的一個承傳的部份之一,一個民族一旦失去了文化,其實就失去了靈魂,就沒有了它的生命力,所以我們要恢復。

  我們現在看到形形色色,尤其是女性的穿著,尤其是那天彭老師給我們講了之後,我們都非常的,可以說是感受應該都非常的深刻。在生活當中都常常見到,坦胸露背、露肚、露這個命門,這樣的現象很多。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到一個國度,到一個地區,看人們穿什麼,看人們說什麼,看人們做什麼,就知道這個民族他的未來,就知道他的這個民族接受教化的程度到哪裡,不要去交流,看這些現象就知道了。所以有一次,周老師跟他的太太在地鐵裡,在那裡等車,看到一個女孩肚臍露出來,可是褲子底下很長,卻免了這麼一截。周老師就說,如果把那截剪下來補在這裡就好了。所以我常常會觀察到我們的女性,一些年輕女性,他們走路的時候都是一直在這樣,一直在扽衣服,走一走,扽一扽,這代表什麼?人之初,性本善。可是為什麼又穿成這樣?叫苟不教,性乃遷。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健康的常識。

  而孔老夫子在二千五百年前說了一句震撼我們人心的話,「冶容誨婬」,也是我們那天彭老師講到的,今天女性如果打扮得非常的妖豔,穿著非常的暴露,其實我們就是在怎麼樣?引導世人朝著不善的方面去發展,就是讓人們起淫心。誰是教育工作者?不是今天站到臺上的老師,不是學校裡的老師是教育工作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承擔著社會教育的工作,每個人都有這個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參照的一個座標,我們的言語行為都會影響別人的價值觀。

  所以今天我們穿唐裝,這個唐裝很有講究,其實它不是唐朝的服裝,它是一種改良的衣服。稱為唐裝是因為我們的唐朝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鼎盛的時期,稱為唐人、唐人街、唐服。你看這個衣服,我把它立起來,它是立領,你看它很有講究,立領它能夠怎麼樣?保護我們的頸椎,這個大椎也是進風的地方,不會讓我們生病。所以我們穿衣服,儘量不要背後露得太多,很多的寒氣就是從這裡進入的。你看衣服它是寬袍大袖,這個衣服穿起來心境不一樣。如果我們穿得很緊,裹在身上的時候,我們的肌肉也會緊張,我們的心胸也打不開,也會心量變得可能會比較小;你穿得雍容博大,你那個心境都會不一樣,這是唐裝的一個特點。

  我們透過幾天的課程,我們覺得我們一個人要怎麼樣?要吃得健康,要穿得健康,還要怎麼樣?更重要的,行為要健康,再來就是我們的心靈、思想要健康。因為人的命運是由思想決定的,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家庭的思想決定一個家庭的命運,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思想就決定我們整個民族的命運。所以我們透過學習,我們了解到穿衣吃飯是不是小事?不是小事,也是大事。

  接下來我想還剩一點時間,我想因為我們在企業裡頭,常常會有接待顧客的這些活動,那麼接待之禮、介紹之禮、握手之禮,如何?人與人之間交往,名片的傳遞,這都是禮,能不能表現出我們對人的恭敬,能不能讓我們的公司營造出一種和諧溫暖的氣氛,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現在我想請三位朋友能夠上臺來做一個示範,我們現場直觀可能更加的清晰。好,一位女士,最好還有男士,舉手。好,男士衝上來,誰衝得快。好,我們就兩位男士,一位女士,好,謝謝,謝謝。

  李老師:好,我先要採訪一下,請問您貴姓?

  張先生:免貴,我姓張。

  李老師:張先生,您來自哪裡?

  張先生:我來自河南鄭州。

  李老師:您從事什麼工作?

  張先生:我是一名律師。

  李老師:是一名律師,好,張律師,您好。接下來我再問一下這位先生,您貴姓?

  黃先生:免貴,姓黃。

  李老師:黃先生您好,您來自哪裡?

  黃先生:來自青島。

  李老師:來自我們的本市青島。您從事什麼工作?

  黃先生:投資行業。

  李老師:投資行業。現在交給你們倆一個任務,黃先生、張先生,您們商量一下誰要做總經理。要兄道友,弟道恭。好,您好,這位女士,您貴姓?

  孫女士:姓孫。

  李老師:孫女士您好,您來自哪裡?

  孫女士:河南新鄉。

  李老師:河南新鄉,您從事什麼工作?

  孫女士:幼兒園院長。

  李老師:幼兒園的院長。好,我們掌聲歡迎這三位朋友。你們倆商量好了沒有?

  張先生:他做總經理,兄長做總經理。

  李老師:他讓兄長做總經理,好。我們掌聲歡迎,黃總,請坐。姓黃。黃總請坐,黃金的黃。好,黃總請坐,坐在這裡。好,張先生您看,我看看,孫女士你們兩個商量一下,現在輪到你們倆商量了,你們自己商量的結果比較好。誰做客人?誰做黃總的祕書來從事接待工作?你們倆商量一下。

  張先生:我做秘書。

  孫女士:我做客人。

  李老師:我們的張先生願意做助理、做祕書,真的非常謙卑,好。您現在就先到黃總這裡來,您先坐在這裡。現在我們孫女士,因為她是一位幼兒園的院長,聽說我們這個企業在落實《弟子規》,而且落實得非常好,傳統文化,所以很想到這裡來取經,就想見黃總一面,這時候她就來到了我們的公司。這個時候我們張先生就來接待她。怎麼樣接待她,怎麼樣介紹、引見,接待、介紹、引見、交流,最後到送客,這一整套的程序,你們三位把它表演下來好不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拭目以待,來。

  張先生:黃總,沒記錯吧?

  李老師:這是一間房子。好不好,您就從那邊來了,我站到這邊來看。你現在就問人家姓啥,不行的,你還沒見面!拿著話筒。

  張先生:這個是大門。我這個祕書我應該在?

  李老師:剛好你在這邊辦公室工作。

  張先生:這是一間辦公室,我在這裡做接待,然後有人來拜訪,咚咚咚。您好,請問您找哪一位?

  孫女士:我找你們黃總來請教,你們怎樣學《弟子規》的,你們落實很好,我來請教一下。

  張先生:您先請進。好,您先請坐,我看一下黃總這會有事沒有。噹噹噹,黃總。

  黃先生:請進。

  張先生:黃總您好,外面有個女士想對您進行採訪,您現在有空嗎?

  黃先生:那位女士貴姓?

  張先生:有一位孫女士。

  李老師:人家都沒告訴你。

  張先生:我還沒有問。

  黃先生:你問一下那位女士的貴姓?

  張先生:好的,稍等。您貴姓?從哪裡來的?

  孫女士:河南新鄉來的。

  張先生:好好,您先等一下。河南新鄉來的,您看這時方便見她嗎?

  黃先生:姓什麼?

  張先生:河南來的一個孫女士。

  黃先生:她是哪個單位?

  張先生:又忘了。您是河南新鄉什麼地方的?

  孫女士:幼兒園院長。

  張先生:河南新鄉一個幼兒園的院長。

  黃先生:院長,他是搞什麼工作的?

  張先生:院長是搞管理工作的。

  黃先生;可以,請她進來。

  張先生:您好,孫院長。我們黃總這會兒剛好沒啥事,他請您進來。您好,這位是河南新鄉的孫女士,孫院長,幼兒園的院長。這是我們黃總。

  孫女士:我是從新鄉來的,我聽說黃總你們,我聽說你們這裡學《弟子規》學得很好,我想來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落實《弟子規》的?

  黃先生:其實我們也是在學習過程當中,我們相互學習,謝謝。我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方面?

  孫女士:聽說您把員工培訓得很好,他們上班,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上班,平平安安的回家,是怎樣用《弟子規》來教育員工的?

  黃先生:學習《弟子規》的精神。

  孫女士:我要向您們好好學習。我現在還有事,我要回去了。

  張先生:那我送您一下,您先走,孫女士,希望您還能來我們青島。好,謝謝,再見。

  李老師:好,我們眼淚都笑出來了,讓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感謝我們三位朋友精彩的表演。我相信我們的黃總,包括我們的張先生、我們的孫女士,在生活當中接待客人一定不是今天這樣一個場景,是吧?今天是不是很緊張?

  黃先生:是,不習慣。

  李老師:好吧,我們先恭請我們三位朋友入座好不好,我們先掌聲恭請他們。謝謝,謝謝你們的配合。因為時間的關係,本來我們希望能夠再表演一次,我們把正確的行為演出來。

  那我們剛才看到的情境就是什麼?來訪的女士,來了之後,我們沒有問清對方的姓名、身分、從事的工作,我們看到如果我們這樣跑了很多趟來問客人,客人的感受好不好?我們張先生在生活當中一定不會這麼做,他故意做錯之後,讓我們能夠從中學到正確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掌聲感謝他。這樣一來,我們看到我們做事情就沒有很用心的去了解,我們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姓名,了解他整個的身分狀況。在了解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恭敬,我們張先生做得很好。您好。我們不能像審戶口的,你從哪來的?什麼事?你找我們黃總什麼事?不能這樣,別人就會很有壓力。我們要用謙語,要用敬語。您請坐,您先等一下。我們進去向黃總講的時候,我們就要把事情的原由講清楚。我們不可以怎麼樣?直接把客人帶到老總的辦公室,這是錯誤的。比方說有人一來了之後說,「黃總辦公室在哪裡?我想找他。」「那個那個第二間,你去找。」結果可能我們就闖進去,剛好在開一個董事會,那這個時候你看就產生什麼?產生非常大的壓力。會議開到很重要的一點,正在研討怎麼樣把《弟子規》推展下去,結果被這個客人一下進來了,給怎麼樣?把思路都打斷了。這個時候,我們接待也不是,不接待也不是。所以我們禮要有距離,有了距離,人際關係才會美好,要把握住這個尺寸。不能直接領進去,更不能說我們找那個黃總。那個就是黃總,黃總,你來,有人找你。這是我們對領導人的輕慢,這個態度很不好。我們要說,您先請坐一下,我們要恭恭敬敬的去報告給黃總,講明這個人的來由,這就是我們做接待的一個尺度。

  再來介紹的時候,進來我們要怎麼介紹?大家一定要記住,把賓客要先介紹給主人,剛才我們不知道這個程序對不對。接下來再把黃總介紹給這位女士,就是讓主位的人先了解來的客人。再來,長幼之間,我們一定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讓長輩先了解晚輩的身分,接下來,再把長輩介紹給晚輩。再來,我們男女之間,要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再來把女士介紹給男士,這是一個次第。長幼、上下級、男女之間的一個介紹,這些程序我們都要學習。包括握手,誰先握手?男女之間,一定是女士先握手,男士不能先主動伸手。有時候我們顯得很熱情,很有禮貌,但是我們恰巧行為又失禮,這我們透過一些學習,慢慢掌握這些生活中的行儀。剛才我們三位朋友已經表演得非常的精彩,大家不斷的在相互的鞠躬。甚至我們到送客人的時候,剛才我們沒有送完,一定要落實《弟子規》的「過猶待,百步餘」。

  講到這個過猶待,百步餘,我不得不費兩分鐘的時間。我剛到青島的時候,一束鮮花送到我的手中,很溫暖。結果我們的義工年輕朋友,就來幫我拿行李,拿了行李放在車上之後,他說:我們接下來還要接站,李老師,我們先走了。就深深鞠了一躬,我剛好坐在車裡面,我就覺得很難為情,我沒有辦法給他回禮,完了他就走了。我們的車就緩緩駛過,剛要離開機場的時候,我往窗外一看,我們這位年輕人仍然站在離我至少十米以外的地方,又恭恭敬敬對我們遠去的車鞠了這一躬。當下我的內心受到非常大的震撼,我的淚水一下就湧上了我的眼眶,為什麼?因為他離那麼遠,他根本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看見他,而且他也根本沒有去在乎來往的行人,有沒有看他的行為好像有些另類,他都沒有在乎。他就是認認真真的在落實《弟子規》的「過猶待,百步餘」。當時我生起的就是慚愧心,我覺得我們這位年輕人做得太好了,我都做不到他這種至誠的恭敬。他在做的當下,根本不在乎別人看不看,他就是在落實恭敬,在成就自己的德行。所以我們的古人詩句當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你看送客人,那個小船都到了什麼?看不見的時候,我們還在那裡送,就是非常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這分情義、這分真情,這樣一個珍重的心去對待。

  所以我們送客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好,再見!結果客人剛轉過頭來,那個門已經關上了,那大家看到的是什麼?看到的是一張門。甚至我們一關上,早該走了;人家走的時候,你再多坐一會,多坐一會,那麼早就走,再坐一會。結果別人一走,我們的臉馬上就變了,你看別人的感受怎麼樣?我們常常送客人,現在我們落實過猶待。送,等這個車拐彎的時候,哇,這個坐在車上,我們就有這個體會,轉過頭來一看,還用那個目光遠遠的送我們,我們真的感覺到人間有溫情,人間有溫暖。當我們人人都把我們的這分真情貢獻給他人的時候,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個社會,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民族生起無限的信心和信念。

  我們今天學禮、知禮、守禮,我們做為中華民族的後代子孫,我們今天要用我們的言行來證明。因為我們今天走出家門,我們代表的是父母;我們走出單位,代表的是單位的形象;而我們當走出國門的時候,是代表著我們十三億中華民族的形象。所以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的單位做起,從我們城市開始做起,讓我們的行為來為文明古國、禮義之邦而正名。好,謝謝大家,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