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師資培訓課程—愛心伴孩子成長 肖陳穎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12/18 馬來西亞金馬皇宮酒店 檔名:52-263-0001
各位長輩,各位老師,大家請坐。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來自中國四川的成都,我的家鄉在四川成都。在這幾天跟有些老師交流,很多老師說有聽過這個地名。我在去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學習以前,一直是個小學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在去廬江以前教學有六年的時間。在這次來馬來西亞,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因為這樣的原因來馬來西亞,所以這一次是我第一次來,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中國,謝謝。我在十五號的早上從中國的山東出發,在我離開山東的時候,那天早上的氣溫是零下五度。我不知道各位老師,有沒有感受過零下五度的這種溫度?我當時走到路上,小河已經全部結冰了。後來就乘飛機到了廣州就是二十多度,然後再到馬來西亞,就感覺一天就從冬天走到了夏天。
我那天出發的時候,有個很深刻的感受,早上五點半我們就起來,因為要很早出發。我到樓下的時候,發現我們中心的很多老師等在樓下,等著來送我。因為他們說,我們中心要把你嫁到馬來西亞去,你要遠嫁重洋,我們娘家的親人要來送一送,所以就感覺到很有意思。我當時走到餐廳也覺得非常的感動,因為前一天,我們的老師就給我包了很多餃子。他們說不知道馬來西亞有沒有餃子吃,說你要多吃一點。所以「多吃一點」這幾個字,這幾天就在耳邊迴響。到了馬來西亞,我感覺我每天都在吃,從早上一直吃到晚上,吃得我覺得已經長胖了不少。所以感覺並沒有離開家,只是覺得從一個家來到另一個家。
我們不得不想起來,到底什麼是家?請問各位長輩,什麼是家?我以前覺得,我的家就只在我的一個小小的家庭裡面,有爸爸和媽媽。但是隨著學習傳統文化,讓我愈來愈體會到,有愛的地方就是家。所有的我們這些老師,都像親人一樣對待我們,我來到馬來西亞,一點都沒有感覺是在外國。因為每張臉都笑得這麼真誠,每位老師都是那樣的親切。所以在整個學習的過程,愈來愈體會到的,就是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就是在讓我們感受,周圍所有的朋友、所有的長輩,他們對我們點點滴滴的付出。進而讓我們有能力去回報,這些有血緣關係也好,沒有血緣關係也好,這樣的人都是親人,回報這些親人。
我今天講課的題目,是「愛心伴孩子成長」。其實我是沒有資格站在講台上說是講課,因為我是個比較年輕的小學老師,說經驗也不能講很豐富。但是覺得很幸運能夠遇到聖賢的教導,能夠遇到傳統文化,所以在自己學習的過程很受益。這樣的受益就要和長輩,和我們很多的老師,還有同仁要匯報、要分享。所以今天這個課題,讓我想起我自己的老師,我想我們在座的,我聽說都是小學老師。我們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成長過程當中,印象深刻的老師都是誰?留在我們記憶當中的這些影像,都是些什麼?可能不是當時的那一道題,而是當時這個老師講題時候的態度,和他的笑容,甚至一個手勢,可能都留在我們心裡。讓我想起我初中時候的數學老師,我在上初中的時候,這個數學老師姓秦,叫秦老師。
那她給我們上第一堂課,就留給我們一個好習慣,直到現在,我所有的初中的同學都有個習慣,就是在用作業本的時候,第一頁紙都要把它變成空白的,不寫,從第二頁開始寫。我不知道有沒有老師有這樣的習慣?當時這個老師她給我們發新本子的時候,就跟我們講,把第一頁空出來,我們都覺得很奇怪。老師就說,這一頁空白的紙代表的是什麼?代表的是一個學生走到老師面前,就像一張白紙。而以後所有的知識也好,技能也好,還是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是老師教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後來再翻開作業本,每次打開,看到這第一頁的白紙,就讓我們生起對老師的這分感恩之心。這個習慣,我們的同學一直保留到現在,而每次這張白紙還會提醒我們,學習的時候要謙虛,時時讓自己歸零,向周圍所有的人學習。
當時我記得秦老師還有些行為,也讓我們非常的感動。比如說在我的記憶當中,這位老師幾乎沒有批評過同學。她教數學,當時班上有些同學成績也不是特別理想,老師很想給他補習,但是她又怕單獨給這些同學補習,會造成這些孩子心理的壓力。所以她就想了個辦法,我記得在初三的時候,每到週末(我們的週末是星期五),這個老師就會對全班同學發出邀請,說願意到我家作客的同學,都可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我們班上就有十幾個同學去老師家。老師向全班邀請,在私下裡對這些需要補習的同學發出邀請,就有這些需要補習的孩子,還有些成績中等的,也有些成績很優秀的孩子都去,這些成績比較落後的小朋友,就不會有壓力。後來我們到了老師家裡,我記得老師的先生就給我們煮粥,拿了一個大鍋,煮了一大鍋粥,分給我們同學吃。老師的女兒就洗菜,我們的同學就幫著去摘菜。吃飯的時候這個桌子還不夠坐,把這個門板卸下來,放到兩個凳子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現在想起這種場景都覺得這種生活,這種學習很有意義。過後老師再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給我們出題讓我們做。那在這樣子單獨輔導,老師卻從來沒有收過任何的費用。
我記得有一天我的母親,帶著一條絲巾,還有水果去看望老師。我就看到在門口,秦老師跟我的母親就在那裡推拖,她說不收。當時我就在想,一條絲巾也算不了什麼,老師收下也是應該的,為什麼老師不收?直到現在,我才能夠有一點點的體會,絲巾雖小,但是卻代表的是老師的一個態度。她要告訴我們所有的孩子,她對我們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報的,她對我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代價,不需要交換的。後來她把這個水果收下來,轉身就分給了我們同學吃。直到後來我們同學都長大了,我的很多同學結婚的時候,他們都回到這個學校裡,去找這位老師來做他的證婚人。所以常常這位老師的鄰居都很羨慕她,說妳雖然只有兩個女兒,但是感覺到,妳的孩子怎麼這麼多。為什麼老師的孩子會有這麼多?因為老師以一顆母親的心來對待我們,所以雖然已經離很久了,但是我現在想起來,仍然非常的感念這位老師。
後來我也就當上了一名小學的老師,當我踏上講台之前,我也立下雄心壯志,想要成為一名好的老師。我去到學校,就接了一個一年級的班級,我想請問各位長輩、各位老師,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好不好教?我看到有的老師會心一笑。我以為很好教,因為那個學校初出茅蘆,也不懂,我就每天面帶微笑,我發現笑了不到一個星期,就變成了怒目金剛。因為一對他們很好,他們就騎到我的頭上來,我每天就非常的勞累。因為我每天對他們威逼也好,利誘也好,甚至大吼大叫,那都只有一時的效果而已。比如說上課,他們一鬧,我就像救火隊員一樣,這邊壓下去,那邊又冒起來,所以每天自己很累。我還在心裡想,因為我曾經聽到說,有的老師被學生氣哭了,我當時就想,我可堅決不能讓他們氣哭了,所以我就每天繃著個臉,很兇的樣子,我以為這樣就是有威信。直到後來學了傳統文化,才了解到威信有三種,一種是暴察之威,一種是狂妄之威,還有一種是道德之威。「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唯有「道德之威成乎安強」。什麼是暴察之威?就是脾氣很大,自己不做,每天像個警察盯著孩子看。孩子不對,就發脾氣,仍然不聽就發更大的脾氣,所以這個團體會愈來愈危弱。其實不光是治理一個班級,所有的團體都一樣。
我記得當時在廬江有位企業的總經理,一個企業家他學習了傳統文化以後,讓他的企業起死回生了。他就到講台上去分享,他說以前比如說,公司裡的員工,像吃飯的時候,他自己就跟員工吃的不一樣,讓廚師專門給他做,只要不合口味,他說我就衝過去,把廚師罵一頓,並且跟他講說你怎麼樣?想被辭退!這個廚師就很緊張。他說他的公司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盯著員工幹活,只要他不盯著,員工就偷懶。甚至是就在背後,只要是不被你逮到,就很慶幸,公司就愈來愈危弱。到後來他學了傳統文化以後,這個老總也非常積極,回去給他們公司所有的員工鞠躬,甚至早上第一個到公司。他說以前打考勤,仍然有人遲到,現在沒有人遲到。他們所有的領導都是比員工更早到公司,並且站在門口迎接每位員工來上班,見到員工全部九十度鞠躬。他說現在他公司的業績也愈來愈好,而且員工也都不用管。他說現在我很放心到處走,員工一定不會有問題。
那一天我也很反省,在我們帶班教孩子,也是一樣。當時我為什麼會那麼累?自己脾氣很大,像個警察,自己不做,每天還盯著孩子看。結果孩子也是當著我一個樣,背著我就另外一個樣,所以這種威信並不是真正的威。直到後來才知道,真正要樹立老師的威信,沒有那麼難,就是以身作則而已。我們自己說的話,自己要先做到,這樣我們的孩子對老師才會有信任。我在上班以後也很幸運,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師,當時我也不會教學,這位老師是個長輩引薦給我。他說這位老師是中國最年輕的特級教師,也是全中國當時評了十家特級教師,這個老師很年輕就有很多的頭銜。所以我也很緊張,就約好時間去拜見老師。
當時是去請教一堂課,我不知道我們馬來西亞,有沒有上公開課的這樣的慣例?沒有。我們在中國有常常會上叫觀摩課,或者叫公開課,就是請很多老師來看你上這堂課。我當時為了去請教一堂課,我就帶著課本就去了,坐在那裡忐忑不安。因為這位老師還是一位,當時我們成都市最好的小學的校長。我去到那裡老師正在開會,我沒有想到他見到我第一句話,他跟我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我當時就覺得很感動,因為我只是很年輕的一個教師,而他已經有相當的經驗,我等一等那是應該的,但是他卻給我道歉。之後他說的每句話,他跟我講,他都是以商量的口氣,他說我的看法是這樣,你再斟酌一下。所以我才感覺到真正有學問的人,我們講「學問深時意氣平」,他會愈平和,會愈謙虛,他的學問其實會愈高。
當時我去問老師上課怎麼上,老師就問我,你上這堂課,教學目標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馬來西亞有沒有提前備課的習慣?要備課。會不會寫教學目標?我們也是要寫。我以前寫的目標都是要學會幾個字、會寫幾個字、課文要讀通,哪些地方要讀得有感情,我都是這樣寫的。我就把這些匯報給老師,但是老師把那個本子一放,他仍然問我,這些是一個短期的目標,我們要認清楚學會一篇文章以後,到底為什麼?那我當時就愣住了,因為我沒有去思考過,學會一篇文以後到底是為什麼。老師就跟我講,我們的教學要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我當時一聽,覺得這個話好像是離我太遠,因為我想我是教語文的,不就是教孩子讀書、寫字嗎?聽、說、讀、寫就是這些,我怎麼能夠為他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老師跟我講,每堂課都可以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我當時就很震撼。所以在學習了兩年傳統文化以後,對這句話才有一點點的認知和體會。所以不得不讓我靜下心來,再一次的思考,到底我們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我曾經問過我們班的同學,有一次我去教學,班上的孩子就問我,因為我去那個學校,前期一直在講如何上課的態度,就沒有把語文書翻開。這些同學就說,老師,你怎麼來了兩天還沒有上語文課?我當時就問他,請問你什麼是語文?我不知道馬來西亞是稱叫什麼課程?我當時就跟他講語文,語是語言,就是教我們說話;文是文字,教我們寫字。說話是學習口頭的表達,學會與人用口頭來溝通,寫字是要學會書面的溝通。人與人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為了吵架,為了製造矛盾?不是,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的和諧相處。所以那天我就問了全班同學,是個四年級的班級,我問他們,請問各位同學,你們為什麼來上學?我不知道有沒有老師問過我們的同學?有老師點頭。我發現他們就愣在那裡,全班有七十多個孩子沒有一個人回答。有個孩子就說,媽媽讓我上學,我就上學。有個孩子說上學為了找個好工作。好,我又問他,那為什麼要找個好工作?他說找個好工作可以賺錢。我又問他為什麼要賺錢?他說賺錢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後來我又問他,怎樣的工作才是個好工作?所以這些問題一問出來,孩子都愣了,愣在那裡。
所以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當時我們有個家長在學習《弟子規》,帶著孩子一起學,他的孩子還沒有到上學的年紀。有一天這個媽媽帶著他的兒子,來到了一個超級市場買東西,就遇到了一位母親的朋友,這個叔叔就跟她的兒子開玩笑,就說你怎麼還不去上學?小朋友覺得很奇怪,他馬上就問他的媽媽,媽媽為什麼要上學?叔叔脫口而出,上學為了賺大錢。這樣一句話出來,他的母親因為有學《弟子規》非常的緊張,立刻就跟這個叔叔示意不要再講,她就蹲下身子跟他的兒子講,孩子,上學不是為了賺錢,上學為了學本領,為什麼要學本領?學會了本領可以服務大眾。比如說剛才有位賣包子的叔叔,我們去買他的包子,他有什麼本領?他會做包子,所以他可以用這樣的本領來服務大家。我們去買了包子,我們怎麼來感謝這個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洋娃娃送給他?小朋友說送給叔叔,可能叔叔不需要。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我們就把錢給叔叔,讓他去買他需要的東西,這是上學的目的。所以我們古人講「讀書志在聖賢」,但是現在很多人讀書志在賺錢,我們去體會覺得這個差距差得太遠了。
在這個古典裡面有句話叫「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它講社會和國家是互助的,這樣的一個結構,不是有高低貴賤之分的。當時有個母親帶著他的兒子,也是學《弟子規》,他們小區都有保安的叔叔。當時她就帶著她的兒子路過保安亭,她就跟兒子說,孩子,跟保安叔叔鞠躬。兒子說他是來看大門的,我幹嘛要給他鞠躬?這個母親就立刻跟孩子講,上到國家主席,下到保安以及清掃街道的清潔工人,都在做同樣的一件事情,在做怎樣的一件事?服務大眾,都在為大家付出和服務。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怎麼有安定的環境?沒有清掃街道的阿姨,我們怎麼有清潔的馬路?我們都應該對他們抱以同樣的感恩,只是他們的分工不一樣而已,但是他們的付出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對他們的恭敬和感恩,也應該是一樣的。這個母親這樣一教,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待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種平等的、恭敬的心境。
當時我跟小朋友講,我們讀書的目的也是一樣,讀書不是為了要讓自己,好像可以過上非常享樂的日子,而是我們學會了本領服務大眾。在中國還有個故事,在中國幾千年前,也是一個聖哲人叫老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老子他很有智慧。有一次老子要出海關,要出關,當時這個海關官員就想到老子很有智慧,就想請教老子一個問題。海關的官員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這個很老實聽話,反應不是特別快,比較木訥;小兒子聰明伶俐。這個官員就問老子,你能不能夠幫我看一看,等我老了以後,我要靠哪個兒子?老子就說那好,把你的兒子叫過來。這個官員就把兩個兒子叫到老子面前,老子就從兜裡掏出了一把錢放到桌上,就跟這兩個兒子說,你們倆誰去打爸爸一下,這個錢就是你的。這個大兒子一聽,他根本沒有聽到說錢是我的,他只聽到要打爸爸一下,他想那怎麼可以,爸爸對我這麼養育付出,我怎麼可以去打爸爸?
但是小兒子他就想,我打爸爸一下,爸爸也沒有任何的損傷,父親又沒有損失,我又能賺到錢,何樂不為?於是就衝過去打了爸爸一下,抱著錢就跑掉。老子就對官員講,你知道了要靠哪個兒子嗎?請問我們各位老師,他老了以後,要靠哪個兒子?要靠大兒子。曾經我們跟很多家長講這個故事,接下來就問家長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這個官員要靠大兒子,但是現在我們都在朝哪個方向,在培養我們的孩子?可能我們發現這個孩子老實木訥,心裡還會非常的不高興。還在想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兒子,聰明伶俐,腦子還會轉彎,你都一根筋都沒有辦法動。過了幾十年以後,果然就像老子預計的一樣,大兒子一直守在父親的身邊,每天孝養父母。但是這個小兒子,也像他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聰明伶俐一樣,他很會做生意,很會打算盤,所以他就走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賺了很多錢。有一天這個海關的官員得了重病,他已經感覺他的生命快要完結了,所以找人帶信給他的小兒子,希望他的小兒子回來見他最後一面。
小兒子接到這封信以後,第一個念頭也想回去看看父親。但是因為他很會算計,接下來他就開始算,這樣符不符合經濟學的原理。他算我回去看我的爸爸,第一我不是醫生,回去以後對我父親的病也於事無補。第二我回去的路上要耽誤多少時間,讓我少賺多少錢。他想第三不僅少賺錢,路上來回還要路費,那不僅不進錢還要出錢。一算結果還一樣,爸爸還是會走,那我不回去也是一樣的,直到最後小兒子沒有回家。所以我們就開始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兩個孩子到底哪個孩子的人生更有意義?大兒子可能沒有賺很多的錢,他可能就在這個小地方陪著他的父親,每天孝養父母,團結鄰里。每天當他有孩子的時候,他盡自己父親的本分,盡自己先生的本分對太太好,教導兒子,每天過得很踏實。小兒子他賺了很多錢,但是我們思考一下,等他的兒子長大,他老了以後,他會有怎樣的結局?他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這種心境。
所以在這個學習的過程,我們一直都在體會,到底怎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們講要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什麼是幸福?我們自己幸福嗎?我曾經問了我們身邊的老師,我問他你覺得幸福嗎?他說我很幸福。我問他你為什麼覺得很幸福?當時有個老師就跟我講,我每天下班,哪怕我加班很晚,我回家了,快到家門口的時候,我就看到我的先生,一定都在路口等著我回家,她說那個時候我感覺很溫暖而很幸福。當我和先生一起走到家裡,往家走的時候,看到我的家裡燈一定是亮的,她說我的婆婆正在給我們準備晚餐,這個時候我感覺很幸福。
我後來又去問另外一個老師,他也跟我講,他也很幸福。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每次我回到家裡見到母親,母親都會告訴我說,親戚聚會的時候,所有親戚都講,你真是好福氣,兒子不用你操心。他說這個時候我能感受到,母親的那分安慰和喜悅,他講雖然我沒有賺很多錢給媽媽,但是這個時候我知道我的母親很幸福,所以我也很幸福。他說還有我的弟弟從同學家回來,從初中的時候就跟哥哥講,「哥哥,我到很多同學家裡去作客,沒有哪個家裡這些兄弟相處,有我跟你這樣親密的,我們兄弟倆都不吵架。」他說這個時候我做為一個哥哥,我感到無比的安慰和幸福。他的這些回答,讓我重新來體會到底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我們在沿著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我們的內心就會生起無限的喜悅。
我又想起一個故事,當時有個老師去講課,一講完下面這些員工就跟老師說,你們每天這樣子講課又不收錢,我覺得你們一定很苦。這個老師說難道我臉色不好看嗎?這個員工就講,不是的。我給你講個故事,你看中國人講「克己復禮」,你看克制自己,那多苦!他就講了個故事,曾經有一對夫婦,先生喜歡吃雞蛋白,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聽得懂?那個雞蛋有兩層,先生喜歡吃雞蛋白,太太喜歡吃雞蛋黃。他們倆結婚以後,太太就把自己喜歡吃的蛋黃留給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歡吃的蛋白留給太太吃。他們倆到六十歲,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們六十歲的時候都變成老頭和老太太。有一天坐下來聊天,一聊到才發現原來對方喜歡吃的,和自己喜歡的不一樣,兩個人就大笑起來。
當時員工就跟我們的老師講,你看中國人有多苦!都吃不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要是我,我就直接跟我的太太說,我喜歡吃蛋白,把蛋白留給我吃;妳喜歡吃蛋黃,留給妳吃。那不是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歡東西嗎?我不知道各位老師聽了這個故事,覺得這對夫婦過得很苦,還是很樂?是覺得很苦,還是會覺得很幸福?所以當時我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個員工他會覺得很苦,因為他沒有去體會過為對方著想,以及對方為你著想的那種幸福的感覺,他從來沒有去體會過。所以當時我們就跟他講,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吃到了蛋白和蛋黃那種樂樂多久?那不過就是一時的嘴巴對舌頭的滿足而已。但是我們一回想起來,這一對老年夫婦一起攜手走過幾十年,發現對方原來時時都為自己著想,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
所以中國人的幸福,那是心與心的交流,那是時時感念別人對我們的關懷和愛護,以及時時我們自己去關愛周圍的人,這種幸福哪裡是吃到一塊蛋白和蛋黃,欲望暫時的滿足能夠比擬的?我們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愈來愈感受到幸福與我們的心境有關,與我們的思想觀念有關。我們要真正把幸福帶給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要先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讓我們想起,當時有個老師問了我三個問題,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們的每天有沒有去感受過,周圍的人對我們點點滴滴的付出?我們的每天在每個細節當中,有沒有感受到幸福?在我們每天成長,每天工作,人生一步一步走向晚年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積累我們自己的德行?我們回報了多少關心我們的人?當時我聽到這些問題,我還有點聽不太懂,直到現在學了兩年了,才愈來愈感受到真是這樣。每天都有多少人在關懷我們,但是以前自己卻看不到,因為自己的心很麻木,覺得所有的人對我的關懷是應該的。
讓我想起我們的孩子,現在他們過得幸福嗎?曾經看到了個報導,這個報導上寫到,現在的孩子不快樂。我不知道馬來西亞的孩子快不快樂?曾經我聽到,我們有個幼兒園的老師他講,當時有個老人家就在那裡愁眉苦臉的,跟這個老師說,我的孫女現在都笑不出來,你看我的童年很快樂,但是我的孫女兒卻這麼小就笑不出來。老師就問他,你的孫女兒多大?他說十二歲了。這個老師一笑,你的孫女兒十二歲笑不出來,有什麼好奇怪的?我的學生幼兒園的,才三歲就已經笑不出來。當時我們一聽覺得很驚訝,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快樂?當他童年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感受到快樂,他長大以後能快樂嗎?所以不得不讓我們去找原因,孩子不快樂是結果,原因到底在哪裡?
讓我想起當時我去聽一堂課,一堂《弟子規》的課,老師教的是一些六歲到九歲的這些孩子,當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問所有同學說,「請問各位小朋友,你們什麼時候最快樂?」一個六歲的小姑娘站起來,她說「老師,走到哪裡就守哪裡的規矩,我覺得很快樂。」我當時一聽覺得很奇怪,因為我覺得,守規矩就像把手都綁起來,怎麼會快樂?直到學習了兩年,才讓我靜靜的去體會這句話。如果一個孩子我們來設想一下,他不守規矩,他能快樂嗎?比如說他在家裡驕橫、跋扈慣了,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當他到了學校,他要同學的玩具,同學不給他,他一定要,就會跟同學怎麼樣?兩個人一定會搶起來,他可能會打得鼻青臉腫,他可能每天都在這樣過。
我們在想班級有班級的規矩,比如說上課不可以隨便講話,不可以四處走動,那這個孩子說,「我就偏不守規矩,我要走來走去。」可能下課老師就會找他談話,那他每天會快樂嗎?這個孩子長大了,如果進入了一個公司、一個團體,他自己想我要有個性,我幹嘛要跟你們一起相處?結果這個孩子和公司所有的員工格格不入。比如說他早上故意遲到,我就是不守規矩,那可能沒多久老闆就會把他開除,不需要這樣的員工。這樣的孩子他從小到大會四處碰壁。如果他守規矩,比如說這個孩子,他走到班級守班級的規矩,他上課就聽老師的話,安心的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下課也遵守和睦相處的規矩。當他在上班以後到了公司裡多觀察,看看公司都有哪些好習慣,他就很快的能夠融入一個團體。我們去想一想,這樣他,真正的能夠輕鬆和快樂。
曾經有兩個大學畢業生,到了一個公司應聘,她們學歷都還不錯,兩個女孩。當時這個公司的領導就想著,年輕的員工要帶出去,一起去招待客人,要歷鍊一下他們為別人服務的能力。這兩個女孩子是湖南人,我不知道我們的老師,了不了解湖南人喜歡吃怎樣的菜?她們喜歡吃辣椒。當時公司請客人吃飯,請的客人是廣東人,廣東人喜歡吃怎樣的菜?比較清淡或者比較帶甜味的菜。我們要請客人吃飯,要點誰喜歡吃的菜?我想這個問題太簡單了,但是這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卻真的不知道。她們到了圓桌上,就開始跟客人一起吃飯,領導就點了廣東人喜歡吃的菜。吃到一半,這兩個湖南的女孩子就非常的不滿意,在餐桌上就議論起來,就在那裡說沒有菜可以吃。領導覺得很沒面子,就專門給她們點了一盤有辣椒的菜,菜一端上桌子首先給誰吃?那這個桌子一定會轉到客人面前,讓客人先吃。
但是這兩個女孩一看,終於有一道菜自己喜歡的,客人拿著筷子正準備去挾,還沒有挾起來,她們就把桌子一下子轉到自己面前,就認著那個菜吃,領導又把菜轉過去,她們又把它轉過來。結果這餐飯吃完了,吃得老總滿臉通紅,下來以後就跟這兩個女孩子講,你們覺得這餐飯吃得怎麼樣?這兩個女孩一點都沒有感覺,就回答說幸虧最後有一道菜,我們還比較滿意。她們有沒有感覺自己是在做什麼樣的工作,當下自己是怎樣的角色。然後領導就跟她們講說,妳們難道不知道上了菜,要先客人吃嗎?這兩個孩子說是這樣嗎?我從小到大家裡吃飯,都是我第一個吃。我從小到大媽媽都會問我,女兒妳喜歡吃什麼?我都做給你吃。
所以我們感受到,現在的孩子沒有學習,即使他大學畢業,他不懂得與人相處的規矩,他可能會碰壁,他可能會造成很多人的困擾,因為沒有人教過他們。但是相反,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的這種典籍,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規矩,從餐桌上就開始教。比如說有一部經典,它就寫得很清楚,吃飯的時候要怎樣吃。它當時就寫到這個孩子跟父母一起吃飯,第一要自己擺桌子,要學會擺桌子,把這個菜、碗盤都擺好。第二它講到父母親在吃飯,孩子要學會觀察,觀察什麼?它說要去看媽媽爸爸喜歡吃的菜。怎樣才是喜歡吃的菜?挾得比較頻繁的菜,老去挾那個菜,那個菜就是爸爸媽媽喜歡的菜,那喜歡的菜就要把這個菜放到父母的面前。還要去觀察父母的碗裡面沒有飯了,要馬上起來添飯。後來我跟很多小朋友講,因為每次我到班上,我第一堂課我都會跟小朋友講,我說肖老師很會看誰是最聰明的孩子,請問我們各位老師,怎樣的孩子最聰明?我們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曾經有個家長,他的兒子很活潑,那怎樣才是活潑?在機場大吼大叫。在這種公眾場合就在那個拿著那些宣傳單,疊飛機到處飛,然後在這個整個機場的大廳裡大吼大叫,所有的人都看著他。他旁邊一個阿姨就說,你的兒子真活潑,活潑的孩子,好動的孩子很聰明。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是真正的活潑嗎?這叫沒有家教,沒有規矩,把父母的臉都丟盡了,父母還不知道。後來我跟小朋友也講什麼是真正的聰明?聰明是不是你會做數學題?會考一百分那叫聰明嗎?後來我就跟小朋友寫到「聰」,對不起,我寫的簡體字,能不能看得懂?聰和明,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講到「君子有九思」,有九個思惟的方式和態度。其中兩個就是「聽思聰」和「視思明」,什麼意思?就是會聽、會看,耳聰目明。那怎樣的孩子才是耳聰目明?比如說別人一句話,你能聽出他話裡的意思;你要會看,看到別人的需要,並且進一步的去幫助對方。
當時我在帶班的時候,我就跟孩子講到聰明,我就跟他們舉例子,比如你的同桌打了個噴嚏,你聽出個什麼?他說我聽出他可能要感冒了。那我問他們,我們可以做什麼?他說我可以給他拿藥。我說是,那當下可以做什麼?可以立刻遞上一條紙巾,這就是聰明,因為你會聽並且你會做。那正在講到這裡,當時我的黑板就寫滿了,我沒有找到黑板擦,我當時就正好問小朋友,請問黑板擦在哪裡?這全班的孩子就一愣。我就正好問他們,從老師這句話你聽出了什麼?然後孩子們就說,我聽出了老師想擦黑板。我問他們,我們可以做什麼?孩子們就說,我們可以幫老師找黑板擦。
我就繼續問他們,我們可以做什麼?有小朋友就說了,我們可以幫老師把黑板擦乾淨,我連問三遍沒有一個孩子行動,他們就坐在底下。我問他們可以做什麼?孩子說我們可以幫老師把黑板擦乾淨。我問一遍,他們回答一遍,反正我就一直面對他們微笑,仍然問他們我們可以做什麼?把那個「做」說得很用力。終於在問到第四遍的時候,有個男孩他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在地上撿起黑板擦,把黑板擦乾淨了。我當時就跟全班同學講,這才叫聰明,聰明絕對不是落在嘴巴上。所以我就感受到我們現在的孩子,他的學習都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試卷上,但是很少能落實在生活中。那些道理他都懂,甚至講起來的時候比老師還能講,但是他就是不做。
如果我們考試問小朋友說,看到紅燈你要怎樣?他會說紅燈停,綠燈行,他都能夠在卷子上答出來。但是生活當中遇到紅燈,看到左右沒人,可能他就過去了。所以現在我們所感受到的,是教學和生活脫節,所以教出《弟子規》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一句話都不做,不力行,但學文,就是只知道學習考試,用嘴巴磨嘴皮子。長浮華,成何人,這些孩子一個個都能言善辯,但是做到的卻微乎其微。所以當時也讓我覺很有意思,覺得這些孩子,自從這個小朋友動起來以後,我發現班上的小朋友,就開始變得真正的愈來愈聰明。比如說我到了學校,本來這些孩子沒有習慣幫老師抱本子,幫老師拿東西。我當時我就抱著一疊作業本,要回辦公室,抱起來,我就問小朋友,你們看到老師抱了這麼多本子,你們看出了什麼?你們能不能幫著做些事情?有孩子就會過來幫老師抱本子,慢慢就會養成一個好習慣。
後來我到學校剛剛進校門,我們班的同學在二樓看到我,就會有五、六個同學衝下來,把我的這些包、這些作業本,幾個人全部就搶過去,就幫我拿到辦公室。我們點點滴滴的啟發孩子,他其實做得很快樂,比如說老師在咳嗽,你可以做什麼?聽到老師咳嗽了,孩子可以做什麼?他說可以給老師倒一杯水,我們這個時候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倒水。後來我到學校,我就感覺很自在,就讓我想起最早在剛剛帶班的時候,我有一次下課的時候,那幾個小朋友幫著我,抱著書本回辦公室,有個男孩就高聲的叫了一聲說,「起駕回宮」。就感覺到一個老師在孩子心目當中,這個地位非常重要,被侍侯得好像一個皇太后一樣。但是事實上我們沒有這種想法,只是希望我們要成就一個孩子,為人處世的態度,讓他們真正的學會在生活當中的靈活度。
曾經我在深圳上班,當時有個校長就跟我們全體老師講了一件事,他說那一天他也是剛剛招聘了一個大學生,有一個學校來參觀。他就跟這個大學生說,去倒一杯水來給客人。這個指令難不難?這個大學生就去倒水了,很久沒有倒過來,過了一會兒來了,沒有水,給校長說對不起,校長,隔壁的門鎖了。校長說你再到隔壁去,隔壁的隔壁去找一下有沒有杯子和水。這個大學生又去了,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還是沒有倒過來,說校長,這個辦公室沒有杯子。然後校長說,你可不可以找個老師倒杯水來?這個大學生又出去了,過了很久又回來,跟校長說對不起,校長,我沒有看到其他的老師。校長就說,一個大學生一杯水都倒不來,我如果把這個老師要到我的學校,可能是我的負擔。所以如果是實習的話,他可能就會把他辭退,不會再要他。
所以讓我們感受到,現在學校培養了很多的畢業生,但是公司覺得缺人才,找不到人。原因到底在哪裡?不是缺高學歷的人才,不是缺會考試的人才。而是缺真正會靈活的處理每件事情,會做人、會做事這樣的人。所以我們就感覺到,一個孩子真正的有學習,那才是真正的活潑。曾經有家長問我們說,你們把孩子教《弟子規》會不會教傻了?我不知道我們的老師,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家長,你看學那麼多規矩,還敬禮,這個會不會傻乎乎的?當時我們就跟他講,我們的孩子看到你要進門,他會給你拎一雙拖鞋;看到你坐下來累了,他會到背後給你捶捶背;看到你渴了,會立刻送一杯水,這孩子會傻嗎?絕對不會傻,而是真正的活潑,真正的聰明。所以在這整個教學的過程,讓我感受到的就是在學《弟子規》的過程,孩子學得很快樂,而且愈學腦子愈靈活。
我當時在教學的過程,就正好有個機會去到中國的山東,山東有個回族小學,這個學校全是回族的孩子。這個學校當時的校長請我們的老師去教學,為什麼?他當時到廬江去聽課,聽完了以後,他覺得傳統文化一定要帶回學校,去教他的學生。這個學校是什麼狀況?所有的孩子一共才一百左右的學生,但是沒有老師願意去教。為什麼?因為學校常常會有暴力和衝突,每天學生都會打架。而且有的老師就講,我情願沒工作,我也不會去那裡。那些學生不僅互相打架,甚至還欺負老師,轉過背,就在老師的背上貼上大字,老師都不願意去那裡受氣。這個學校的校長說他去了以後,孩子有些變化,甚至這個地區對學校孩子的成績,不做任何要求。因為他們說老師能夠在那裡堅持一年,就不得了了,能堅持一年讓孩子不打架,你不要說教課就已經很不錯了。當時一來請我們去上課,因為校長很真誠,老師就派我去,我當時一想要去到這樣的地方,我也很忐忑。
我是十一月一日到了民族小學,因為十一月二十七日廬江有課,我就離開了,不到一個月的時候,這些孩子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在這裡我也帶了一封信來,可以給各位老師讀一下。這是一個六年級的孩子,他在學習了《弟子規》,我們每天就只是用了一堂課的時間,來講《弟子規》,其他的課程照常上課。那這個孩子他就寫成這樣一封信。他講敬愛的肖老師,您好,近來身體好嗎?已經十多天沒有見到您了,我非常想念您。因為自從您來了以後,我們學校變了,我們也變了,變得有禮貌,不打架、不罵人。在家也知道孝順父母,團結兄弟姊妹了,家庭非常和睦。老師,這一切都是您教育的功勞,記得您是十一月一日來的,是您把聖賢的經典《弟子規》,至聖先師的教誨精心的傳授給我們。把我從無底的深淵中拉了回來,您的教誨,一直在我的耳邊迴盪,使我做事恭敬,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在您的教導下,我們學校變了,以前校園裡垃圾很多,還經常出現打架、罵人的現象,現在跟以前可大不一樣。我們同學主動的掃地、撿垃圾,校園變乾淨。而且大家能夠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不打架了,也不罵人了,還對老師特別恭敬,也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這個可喜的變化,都是您教育的結果,老師,在您的教導下,我們也變了。以前沒有學《弟子規》這本聖賢的經典,不知道孝順父母,總是讓父母擔心。父母一讓我幹活,我就哀聲嘆氣不願意去,有時還和父母頂嘴,不尊重父母。所謂「人不學,不知道」,老師,通過您,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因為我跟小朋友做比喻,我跟他們講這些壞習慣,就像一包一包的垃圾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每天抱著這些垃圾吃飯,抱著垃圾睡覺,自己還不知道,所以要趕快扔掉。這個孩子就寫,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現在我把垃圾扔掉了,我按照您講的去做,父母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同時也養成了愛幹家務的好習慣,每天我堅持做掃地、刷碗、燒火,還有疊被子,幹活使我很快樂。因為只有我多幹點,父母就可以少幹一點,就可以讓父母休息一下。
我也不和父母頂嘴了,而且非常孝順,這些可喜的變化,都是您教育的功勞。老師,在家裡我不僅孝順父母,而且團結兄弟姊妹,現在我的家非常和睦,和睦的原因是您的教導我清清楚楚的記著。以前我和哥哥經常打架,不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是因為一個蘋果、一塊糖,我們兩個人打得很激烈,雖然我們只是身上痛,卻不知道媽媽痛在心裡。現在我的家裡一團和氣,媽媽非常喜歡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和哥哥也不打架,有好吃的先給父母吃,真正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老師,這些都是聽了您的教導。老師您還記得嗎?是您看我們不吃早餐,只吃方便麵,是您告訴我方便麵有致癌物質,吃了以後會得肝病,我現在已經不吃方便麵。您不僅讓我免除了肝病,還讓我學會了做飯,早上我很早起來做飯,我吃,父母也吃,這樣讓我又孝順父母,又學會本領,真是一舉兩得!老師,我想您人雖然走了,但您的教導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裡,會使我受益一生的。我一定會用我的行動,來報答您的教育之恩。這是山東慶雲縣羊庄子,民族希望小學的一個楊浩同學,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寫的一封信。謝謝各位老師。
我當時看到的時候我很感動,當時是這個校長把這些信像掏寶貝一樣的,從他兜裡拿出來。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的學生,能夠寫這樣長的信。這個校長講,以前提起寫作文,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寫超過一頁,一般他說就是幾句話。他沒想到這次,一寫寫了整整四頁,他說而且這些孩子以前寫信沒有像這樣,就是寫字沒有像這樣工工整整的寫。但是這次所有的孩子給你寫的信,那個字都是空前的好,都是認真,非常恭敬的在寫。而且甚至我看到的是,全校當時有一個孩子非常調皮,他也給我寫一封信,他說老師,只要你趕快回來,我都聽你的,我也不打架,也不罵人。而且我在這信當中,看到孩子不停的提到一句話,老師,都是因為你的教導。
其實我自己感覺到很慚愧,因為這些教導不是我的,我也是向老師學習,我才會有這樣的體會,才能夠把這些好的經典帶給孩子。所以當時有些長者就問我,你是怎樣做到?這些孩子以前是這樣的調皮、難教,為什麼不到一個月,他們有這樣的變化?所以讓我在推廣經典的過程當中,我自己體會最深刻的,就是沒有孩子教不好,真是這樣,每個孩子一定可以教好。孩子現在有些不好的習慣,原因是什麼?其實真是這樣「人不學,不知道」,因為從小沒有去跟這些孩子講過,你應該怎麼做人,沒有人講過。所以曾經在這個民族學校,六年級發生一件事情,當時這個六年級的班上就鬧得很嚴重。是怎樣?有個班長,六年級有個女班長是當了好幾年,五年都是這個孩子當班長。
這個孩子班長當了五年就自我膨脹,所以就弄權一時,淒涼萬古。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她也是屬於這種暴察之威,同學都要聽她的,不聽她的,她就會找她的哥哥去打這個同學。所以同學就很難過,終於五年級的時候,這些同學就省悟了,你憑什麼管我們,他們就要改選。改選班長,一改選就把前任班長就孤立起來,一孤立,這個班長又很難過,所以當時這個班上就鬧得很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看到他們班主任,還有老師怎麼處理?就把這些孩子拉到面前來,每個人罵一頓,然後說你也有錯,你也有錯,這些小朋友哭著就出去了。
我後來就在想原因到底在哪裡?孩子他犯錯誤,原因是他不知道要怎樣做。比如說我們現在班上的一個班長,他了不了解他的職責是什麼?我不太清楚馬來西亞是不是也叫班長?也叫班長。他知不知道他的職責是什麼?我記得我每次也會跟全班同學在選班長之前,我跟他們講一個故事。在我讀師範的時候,當時第一天去學校報到,這個桌椅都布滿了灰塵,那當時我們就拿出一張紙巾,就把桌子擦一下,椅子也擦一下,那擦多少?擦到剛好我能坐下去,我不會擦多一塊,給別人擦,那我就坐下來。這個時候有個女同學,因為那個時候互相都不認識,有個女同學打了一盆水,拿了毛巾從第一排開始擦桌子,不管有人、沒人坐,她都把它擦乾淨,擦到我們面前還給我微微一笑。很快一個星期以後要選班長,我就問他們,誰當選了?這個女孩真的是當選了,而且當時全班除了她自己,所有的人都選她。因為一個星期以後,大家認識的都只有她一個人,她隨時都來幫助我們幹活,有了任何困難,她都會來幫我們做。
所以我跟孩子講,班長不是權力的象徵,他不是權力的象徵,不是去管同學的。班長是做什麼?第一個班長是服務的,是為所有的同學服務的,這是一個領導者的心境。第二個班長是做榜樣的,你首先自己你要帶頭做好所有的工作,這是班長的職責。絕對不是我當了班長,我就用這個權力去管同學,不是這樣。所以我發現這個孩子不會當班長的原因,不是她不願意學好,而是沒有人告訴她,班長的意義在哪裡。所以那一天我就帶著全班同學,開始找我們的定位到底有哪些?我就跟他們講,在家裡是哪些角色?孩子說在家裡我是兒子、女兒,我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我都把它全部列在黑板上,那在學校又是什麼角色?他說在學校我是學生,我是同學,我是學長,我是學弟。在班級可能我是個科代表,我是個班長,或者我是個小組長,把這些角色都給它列出來,再一個一個的講給同學聽,每個角色要怎樣去做,你才符合這個標準。所以在這個過程我才發現孩子都聽得很專注,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他,你要怎樣當個兒子。
我們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有意思,我們都以為孩子他應該知道,自己怎麼來當兒子。但是我們思考一下,在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有沒有教過孩子,你要怎樣來做個兒子,才是個合格的兒子,他好像不太知道。甚至我們的爸爸,我們以前常常跟一些家長交流,比如說開車要有駕駛執照,我們去上公司,要有這些專業技能的憑證。但是我們把孩子生出來以後,父母就無證上崗了,沒有經過任何的培訓,也不需要任何的憑證就上崗了。但是父母是不是都知道,自己要怎樣來做個母親,怎樣來做個父親?可能還不太清楚。所以當時我們就跟小朋友給它列出來,點點滴滴的教他,你應該怎樣做。發現這些孩子不是不願意學,他們學得很快樂,所以立刻學校就會發生一些變化。當時我總結了一下,這些變化到底都是有哪些方面,我們到這個學校,第一星期都開始講孝道,所以我感受到教孩子,真的沒有那麼難。老祖宗給我們的方法真的是最徹底的,「百善孝為先」,給孩子講孝道,孩子的心就整個都柔軟下來。所以第一個星期,我們到了學校,每天都講孝道,跟孩子講父母的恩德,我們才發現沒有講以前孩子真的不懂。
所以有很多同學當時就講,老師,不講孝,我們真的不知道媽媽原來付出了這麼多。所以要讓孩子先知恩,我們跟孩子講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當我們學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是怎樣一步一步扶著我們蹣跚學步。現在我們的爺爺奶奶,可能他們年紀大了,他們走路會緩慢,我們有沒有耐心也扶著爺爺奶奶慢慢的走?就像我們小時候,他們耐心的教我們走路一樣。也跟孩子講當我們生病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在我們的床前「晝夜侍,不離床」?所以現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可能他們生病了,我們用怎樣的態度來回報?當我們還不會拿杓子吃飯的時候,母親是怎樣一口一口餵我們吃。所以現在爺爺奶奶老了,他們可能兩手顫抖,拿不起碗筷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耐心也給爺爺奶奶餵飯?我們把這個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點點滴滴的付出,都告訴他們,那孩子他們都很感動,而且在這個過程,就開始慢慢的把浮躁的心,就愈來愈靜下來。
所以在中國經典裡面,孔夫子的學生,孟夫子講了一句話,「人有四端」,我們教孩子首先教他做人,首先要有做人的這樣的一個心境,所以孟夫子講,一個人他的特徵是什麼?有四種心境。第一個就是「惻隱之心,人之端也」,我們掌聲謝謝這位老師。「惻隱之心,人之端也」,一個人首先他要有仁愛的心,仁愛的原點也在孝道,也在孝順。當時我在教這些小朋友,他們孝心一起來每天就會寫日記,我在想這個日記是個很好的方式,跟孩子做溝通。因為我曾經在一個學校,在這個民族學校之前,去另一個小學也去代課,代了四個月,那個班級有七十四個孩子。我不知道馬來西亞的班級,一班有多少個小朋友?七十四個孩子,我站上講台看到的全是眼睛,很多。我想我如何能夠去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我只能通過一個途徑去跟孩子做交流,所以後來我就讓他們寫日記。很多老師當時就問我說,我們班也寫日記,但是孩子的日記都是用抄的,去把作文書翻一篇就抄給我。你怎麼讓孩子寫真話給你?
後來我就在想,為什麼孩子會去抄日記?可能我們在讚歎孩子的時候,就開始講了說這個好辭、好句用得很多,華麗的辭藻用了很多。這樣一讚歎,孩子就想老師喜歡這樣的日記,我就要迎合老師的口味,去抄一篇給我。所以當時在孩子的日記,我就沒有任何要求,我跟所有同學講,日記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說真話,你說你的心裡話。我這樣講,孩子不一定一開始會很信任你,我當時跟他們講,比如說這個日記絕對不是完成任務,不是應付老師,你要應付我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我就跟他們講,你沒有寫的,你就跟我寫一句話說,老師,今天我沒有寫的,都可以,但是你要寫真話。所以在這個過程慢慢的很多孩子,就開始寫出他的心裡話,通過日記就可以對孩子做一些引導。所以當時我們在講到「惻隱之心,人之端也」,很多孩子孝心一開,他就會寫。
當時有個姊姊她就寫到,今天我正在寫作業,我突然想起來要給媽媽鋪被子,我就走過去到臥室正準備鋪,一看被子已經鋪好了。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走進來,說「姊姊,每天都是你幫媽媽鋪,今天我來做。」那弟弟鋪了,我就繼續寫作業,作業寫完,我想起來要給媽媽洗腳,當我走進客廳,準備給媽媽洗腳,一看弟弟正在給媽媽洗,我的弟弟又比我先了一步,我就走過去,弟弟洗一隻腳,我洗另一隻腳。大家想像一下她的母親會有怎樣的面容?一定笑得合不攏嘴。那這些孩子沒學《弟子規》以前,不是這樣的,兩姊弟常常吵架。所以我們就感受到一講,孩子都會去做,而他一做,我們把他的日記拿出來全班一讀,就是最好的榜樣。所以我一讀完以後,這段時間日記很多孩子都寫,他們給媽媽洗腳,或者鋪被子。
有一段時間也很有趣,因為我們孟夫子講「親親而仁民」,就是一個人如果孝心開了,他會去把這個孝心拓展到愛周圍的人,進而更拓展到愛護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物品,他都會去愛護,因為這個心境根本都在一個孝心。當時這些小朋友很有意思,我就看到有一天有個小孩他就寫,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隻小鳥,從巢裡面跌下來摔死了,我想人死要入土為安,鳥死了也要入土為安,我就把小鳥埋了起來。我給牠埋了起來,我還給牠立了一個墓,寫上小鳥之墓,我還在墓旁邊默哀三分鐘。因為「喪三年,常悲咽」,他說父母死要守喪三年,小鳥去世我給牠默哀三分鐘。而且孩子在做這個時候,他是很認真的,他說小鳥死了,牠的媽媽會有多難過!所以他那種心境,他體會到自己父母對他的愛,他會覺得萬事萬物都會對它非常的關愛。所以他會用這種同理的心,去親親到「仁民而愛物」。
當時還有一次我們班在上課的時候,當時這個小朋友在鬧,我叫了兩聲,那個聲音被他們淹沒了,所以我就拿著鞭子敲那個講桌,我就使勁兒的敲了一下。晚上就有同學寫日記,他把日記寫出來就跟我說,老師今天你敲講桌的時候聲音很響,我想講桌一定很疼。我當時一聽要不要給講桌道歉?所以我覺得面子也很不容易放下,但是一想我要做好榜樣。第二天我就面無表情故做鎮定,跟所有小朋友說,老師沒有做對,所以要給講桌道歉,給講桌鞠了一躬,說對不起。因為我是這樣要求孩子的,我跟他們說你使勁拍桌子都不可以,那我自己要先做,雖然做得不情願,但是卻發現孩子仍然很受感動。第二天那個日記就有孩子寫,老師,你敲講桌原因還是怪我們,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的上課,才讓你對這個講桌這樣使勁兒敲,原因都在我們這裡,老師還去給講桌道歉,應該我們給它道歉。所以就感覺這些孩子他的心,愈來愈柔軟,愈來愈細。
在這個日記當中也很有意思,這些小朋友,當時我在帶這個班級,有八個金剛。我不知道各位老師,能不能理解八個金剛的含義?我看很多老師都在點頭。這八個金剛以前常常每天都打架,打到什麼程度?當時我帶他們是四年級,這些四年級的孩子,可以衝到六年級的教室跟別人打。我後來在想為什麼他們去打架?這是結果,要解決問題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所以後來我在想,一個人的思想會決定他的行為,我們從一個人的行為,也可以去推斷他的思想。這些孩子打架樂此不疲,而且我當時看到一些同學,談起我們班的大金剛,滿臉那種羨慕的神情,一臉的崇拜,談起來覺得很厲害,就是用大拇指,像英雄一樣。所以那天我抽了一節課的時間,跟小朋友講什麼是英雄。這些孩子我們思考一下,所有的同學都認為什麼是英雄?我們的同學認為什麼樣的人會是英雄?他們會認為打架厲害的人是英雄。這個觀念是誰教給他的?我們的父母有沒有跟他說,你看隔壁的叔叔那麼會打架,多厲害,有沒有這樣教過?好像沒有。但是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他是在哪裡學的?
可能很多是從電視,甚至有的動畫片,塑造了英雄的形象,都是打敗了很多的人,然後自己又一個人跑出來。所以這些孩子,認為這樣子的人是英雄。那我當時就跟這些小朋友講,有一個人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全世界有一個人卻永遠戰勝不了,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就是他自己。怎樣來理解?我跟小朋友講,我們有兩個自己,一個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個是沾滿了壞習慣的自己。你要想回復到自己真正本來的樣子,一定要戰勝壞習慣。所以我跟小朋友講,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敗別人,而是戰勝自己的壞習慣,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比如說你今天想打人,你把拳頭伸出去,你已經不是英雄了,因為打人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忍住不打,你反而是英雄,因為你忍住了自己的壞習慣。所以那一天有個同學他就寫日記,「今天我的同桌來罵我,我正想出手去打他,我突然想到老師講的話。」
因為當時我跟他們講,有一個法寶可以讓你成為英雄,什麼法寶?只有一個字,就是要忍。我就問他們忍無可忍要怎樣?他們說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我當時就跟他們講忍無可忍,還要再忍才是英雄。因為你忍不住,你就被壞習慣控制了,你已經是它的奴隸了,怎麼還是英雄?當時這個小朋友他就講,我正想打他,但是我突然想到老師講的話,要忍人所不能忍,不能忍的時候還要能忍,我就把手收回來。於是我今天特別高興,因為我當了一回真正的英雄。當時我把這篇日記也在全班讀給大家聽,結果「見人善,即思齊」,讓同學們都相觀而善,互相去學習別人的長處。那段時間果然班上的刑事案件就急遽下降,本來以前都忙於去當判官,每天都在那裡審理案件,每天升堂開庭。後來這個明顯打架愈來愈少,因為他們都開始轉念,思想觀念一轉,行為就開始轉變。因為他們都想當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就是忍住自己,而不是去打敗別人。
因為我跟他們講,你打敗別人的同時,敗得最慘的就是你自己,因為你已經變成了壞習慣的奴隸,你已經不是英雄了。我們大大的去讚揚,這些忍住自己壞習慣的孩子,我們這種評價就會給全班導向,當時班上的氣氛就變得很融合。所以我才知道小朋友很多的問題出現,都是因為沒有給他們好的這些教育。當時有個小朋友他還來跟我講到,因為我們講「惻隱之心,人之端也」。我記得當時我們班上,打架最厲害的一個孩子,那個孩子他本來每天的心思,都在打架上面。當我們把仁愛的心、孝順的心傳遞開以後,我就常常在辦公室會遇到這些孩子,在街上撿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撿到小鳥就拿過來,拿到我這裡,讓我給牠養。
我們教室裡曾經出現著,小朋友在聽課,這個狗就在教室裡走來走去的散步,這些小朋友也覺得很自在。因為我跟他們講,這個狗是在考驗你們上課專不專心,你愈專心就給小狗也就做很好的榜樣。那個上課比其他的時候更專注,沒有孩子去開小差。當時有一隻小狗,小朋友在一條陰溝裡面撿到一隻狗,當時全部的小朋友就去把這個狗,先用熱水洗了一個澡,洗完澡他們又去找了個盒子用稻草鋪起來,再把牠送到辦公室。一下課,我就發現很有趣的現象,班上最調皮的這些孩子,就是以前下課就去打鬧的這些小朋友,反而現在一下課,就到辦公室來看望這隻狗,就圍在那裡。而且我看到是最調皮的孩子,把自己的牛奶拿過來,一滴一滴的餵這隻小狗吃。我當時看了就很感動,就感受到不是孩子不好教,真是這樣。當他打架的時候,是他沒有感受過仁愛的那種平靜的喜悅,他沒有感受過。當他這種仁愛心喚醒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非常柔和的,這樣子的一個孩子在我們面前。
曾經還有個小朋友,他撿了一隻鳥過來給我,那隻鳥剛剛從蛋裡孵出來,就從巢裡掉下來。因為我們講要仁愛,我們自己一定是以身作則,所以那隻鳥我放到辦公室,牠就到處撲牠的翅膀,翅膀沒有長滿了又飛不起來,牠一撲就會從桌子掉到地上,我又怕其他人踩到牠。我要上課了,我就只能把牠捧在手上,那一堂課我就捧著這隻鳥,上了一堂課,這個鳥還時不時叫一聲,我就感覺到原來上課也是可以這麼快樂。上完這堂課,我就把這隻鳥,問全班哪位同學可以認養。班上就有個孩子,成績很不好的一個孩子,就主動來說他要養。我就把這隻鳥遞給他,捧給他,正好我就想起來,這個孩子每天寫日記,都寫同樣的一句話,每天都這樣,已經寫了一個多月了。他怎麼寫?他說早上我吃了早飯,高高興興的上學了;中午,我高高興興的回家。每天都這樣寫,沒有任何改變。
正好這個時候我把小鳥給他,我就跟他講,你能不能每天記錄一下,小鳥吃了哪些東西,牠長了幾條羽毛,你都寫一下,寫給老師,讓我了解一下。從那以後,這個孩子他的日記,就開始變得愈來愈多,他就開始明白日記可以記這個,他沒有壓力。就有一天他日記就寫到,「老師,今天這隻小鳥已經羽毛長滿了,我把牠放了,我很高興。」我當時我也很高興,我說你做得很好,把小鳥已經養得牠已經可以飛了。因為他還講,我想牠終於可以去找牠的媽媽了。那孩子很快樂,過了兩天他又寫,老師,今天我放的那隻小鳥回來看我了,還對我笑。我想請問各位老師,我們有沒有見過小鳥對我們笑?有沒有見過小狗、小貓對我們笑?好像沒有。我當時就很好奇,我就跑去問他,你怎麼知道是你放的那隻鳥?孩子就跟我說,老師,我看牠的眼睛我就知道是那隻鳥。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後來我又問他,那你怎麼感覺到牠在對你笑?小鳥笑是什麼樣子?這個孩子他也很認真的跟我講,老師,我看牠的眼睛,我就知道牠在對我笑。
所以當時我就很慚愧,我有沒有在這生命當中去體會過,萬事萬物的那種笑容?他為什麼能夠感受到小鳥的笑?那是因為孩子在用心體會,他不是用眼睛看的,他是用心去感受的。那天這個孩子給了我很深刻的教導,那天我騎著車回家,在路上我就使勁的看,這些樹有沒有對我笑?我就發現真是這樣,一個人的心境改變了,周圍的環境就開始發生變化。我那天心情非常愉快,因為我真的感受到每棵樹都在對我微笑。所以我們才感受到,世界仍然是那一個世界,我們的心變了,周圍的環境好像就開始變化。當時我所感受到的是孩子他們一教,就立刻可以去做,而且他們一做就會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以後去做,就會這樣的快樂。
曾經我們在接受一次採訪,主持人問我,現在很多孩子學得很苦,為什麼你的孩子學得很樂。我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我說學習本來就是快樂的,因為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第一句話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樂?因為第一個學了以後沒有時習之,不去做,學習都是為了一個分數,都是為了一次應付,他怎麼能夠快樂?另外學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認真的態度,孩子不光是學得快樂,而且能學得很好。所以在整個一年的過程實踐當中,我去到了兩個學校,第一個是在廬江湯池一個學校,有七十四個孩子的一個班級。這個班當時是全校成績最差、紀律最差,都不好的一個班,換了幾個班主任。我們帶他們四個月,孩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光是行為、習慣的變化,而且學習成績也變化很大。當時他們在就是四個月以後,學習成績在那個學區,上升了六個名次。我就覺得我並沒有花更多的時間,教他們如何來背書,如何來寫作業。但是因為孩子的恭敬心起來、孝心起來,他學習的動力都不一樣,所以他們整個學習都開始變。
第二個是我到了山東,也是個學校,整個是回族的孩子。這個學校剛剛也跟大家報告,沒有老師願意去,僅僅一個月也是發生這樣的變化。所以我們在整個過程,愈來愈讓我感受到,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把所有的孩子教好,因為中國有五千年的智慧,它已經呈現出來的是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所以我們沿著老祖宗這樣的足跡去教,一定能夠把孩子教好。所以接下來在明天、還有後天的課程,我會繼續向各位長輩和老師具體的匯報,在這兩個學校裡面,是怎樣來具體落實《弟子規》,具體把《弟子規》怎樣結合我們的課程,來教學的。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各位長輩,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