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一)—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10/14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48-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昨天上得比較晚,昨天大家睡得好嗎?很久沒有這樣操了,很久沒有一天上課上這麼久的。昨天這樣課程上下來也有七、八個小時,long time ago,好久沒有一天上課上這麼多,好像很遙遠。大學時候有沒有那麼用功?我看沒有,可能是國中、高中的時候才有這樣的紀錄。那昨天、今天,這幾天的課程時間都比較長,從昨天看出來,我們也已經活過來了,所以其實我們的潛力怎麼樣?非常的大。假如我們能保持這樣的學習狀態,那真的是「聖與賢,可馴致」。不能這幾天這麼勇猛,回去之後該怎麼墮落還怎麼墮落,這樣不行。那我們所聽過的這些重要的人生態度,不是回去的時候去做,而是當下心念就要轉過來,當下該提起的責任、該提起的善念終身不忘;該放下的習慣、該放下的執著,當下捨棄,這就是善學、會學。

  這幾天跟大家一起交流了家和萬事興。其實家能和,家齊而後國治,我們夫妻和樂了,也給家族,也給我們的同仁一個好的表率、榜樣,在當下就已經達到對社會一個很良善的模範、示範。在《論語》當中有人問孔夫子,你怎麼都不從政?什麼是從政?我們現在往往重形式不重實質,有這個官位叫從政嗎?政這個意思是管理眾人之事,能把眾人的福利、眾人的生活,把它管理好、把它引導好,這才叫從政。假如只是一個官名,然後自己的家庭狀況也沒給社會做榜樣,甚至於講話分寸都不知道怎麼拿捏,那不只沒有達到管理人民的效果,甚至於讓人民的價值觀、人民處事的態度都偏頗了,這也不叫是從政的人。所以應該是能管理好、帶領好眾人,這才叫從政,這才叫政治家。

  那要管理好眾人的事,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自己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都不能管理好,怎麼可能去管理大眾?這個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可是我們現在人不懂;沒關係,他家裡弄不好,搞不好他能把大眾帶領好。這樣的邏輯在一百多年前有讀過古書的人,是不可能這麼想的,那會笑掉人家的大門牙。所以當人家問孔夫子,你怎麼不從政?夫子舉了《詩經》上面的話說到,「孝乎惟孝,友於兄弟」。一個人能孝養他的父母,一個人能友愛他的兄弟,他的家族治理得很好,那天下人都以他為榜樣,他是真正達到從政的效果。

  在古代有位陳姓的人氏,陳昉,他們家幾百口人都非常的和樂,錢財都是互通有無,從來不爭;媳婦們一些工作都是互相扶持幫忙,不分彼此,那一定團結。更難得的是什麼?他們家養了一百隻狗,結果這一百隻狗長幼有序,吃飯的時候一百隻不到不開動。當時候整個朝代的人看到、聽到這個故事,對他們有沒有影響?有。他們會想可以人而不如狗乎?你看他們家那分兄友弟恭連狗都感動,怎麼可能說人不感動?其實在古代一些賢臣出現的時候,整個人民,雖然那時候沒有收音機,但是都在打聽,今天范仲淹他們家怎麼了、今天司馬光他們家怎麼了,都以他們為榜樣來效法他們。所以我們家庭裡面做出榜樣,那是對社會最直接的貢獻。

  諸位長輩、朋友,你們假如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的故事,一定請您把這麼寶貴的經驗分享給我們。我再拿著這個故事去感動全世界。(你們也配合一下)大家要努力的表演,這一生要把它演得精彩。昨天我們宗華法師說的,一定要演第一男主角、第一女主角,人生這個就是志氣。我們以前看電影的時候,請問從頭到尾。還有音樂配合,這在考驗大家的專注力夠不夠,你看一個聲音居然比蔡老師還要有魅力!這樣會傷害我幼小的心靈。

  所以《弟子規》在哪裡用?「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絕對不是看書的時候要有這種專注的態度,聽課的時候、跟人談話的時候都應該是這樣的定心狀態。不然你要談一個一千萬的case,突然旁邊有個美女走過去了,你都轉頭,再回來,那個人講不下去了:好,我看就算了!所以學《弟子規》很重要,可以談成一千萬的case。好,這個對事業、對家業。其實《弟子規》每一句我們要從心境當中去體會,這個時候就能夠舉一反多少?你們跟得上時代,舉一反三聽說來不及了,現在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學習祖宗教誨,學得比較晚,都一大把年紀了,所以現在舉一反三怕跟不上,要舉一反一切。

  剛剛是跟大家分享到,其實我們把我們的家庭、我們工作的本分做到了,這分至真至純的「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這都會感動每個人本善的心。結果剛好我給一些同胞們講完以後,真的有人發e–mail把故事給我。我本來是滿感動的,結果往下一看,他不是把他兒子女兒的故事告訴我,他說我們家的貓也做到了,叫我幫他們家那隻貓做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本來說拿著這些故事,他們是齊家了,把這個故事又告訴世界各地的人,讓他們也興起這分效法之心,那這就達到治國平天下。所以我希望下次接到的是人,而不是貓。

  真的他說他們家那個黑貓吃飯的時候都是媽媽先吃,「長者先,幼者後」,媽媽吃完了,牠才上去吃。甚至於是母親在罵那隻黑貓的時候,那隻黑貓頭都低低的,一句話都不敢吭,叫「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好,諸位長輩、朋友,這個故事聽完了,只要還給父母回一句話,再頂一句話就是貓都不如。我們這個聽故事要會聽,從此境界就上去了,要這麼學。

  剛剛跟大家講到夫子的這段話,你真正盡孝,你真正友愛兄弟,你再給社會大眾最好的表率,你也達到啟發大眾、引導大眾往善的路上去走的效果出來。所以我們皆不可小看自己的力量。像范公在那個時代,他的兒子范純仁非常的孝悌,當初他有機會有更大的官、更好的發展去做,他告訴朝廷,我的父親還在,父母在不遠遊,我要先盡我這分孝道,功名利祿放在次位。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朝廷又來找他,你現在可以出來當官!他說我還有兄長范純佑,他的身體比較差,我要把我兄長服侍奉養完整了,我才願意出來當官。其實我們想想這樣的至孝,對兄弟的這分友愛之心,他還沒出來當官,有沒有教化了人民?有,當下全國人民都知道范純仁能為了兄弟、能為了父母連功名都不要。這真的是實質達到教化人民的效果。

  後來他的哥哥也往生了,這個時候他才出來當官。你看他有沒有吃虧?人有時候就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把道義給忽略掉了,把道義給捨掉了。說實在的,當我們捨道義而拿這個利益,其實這個利益已經折損一大半。命裡有時終須有,但是假如違背道義,我們的福分可能已經折掉一大半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人生要明理,走得才會豁達、走得才會坦蕩,不然都患得患失。你看范純仁先生給我們最好的榜樣,他雖捨了功名,但是該是他的功名還是他的功名。范純仁做的官職比他的父親還要高,范公是副宰相,范純仁是正宰相,大家知不知道?都不知道。這又是傳統文化最可貴的地方,為什麼兒子比父親的成就高大眾都不知道?是兒子不敢他的名氣蓋過他的父親,為什麼?因為他的德行能力都是父親栽培成就的,其實那個功名本來就應該給他的父親,沒有父親、沒有祖宗哪有他!哪有我們自己!

  現在都強調個性,我要比我爸厲害,我比我媽還厲害,你看人的厚道都從這些態度當中喪失掉了。引導孩子飲水思源,所以《孝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個人他是大夫、高官,但是他的兒子只是普通的讀書人,他死的時候用大夫的禮葬他,但往後祭祀他只是一般讀書人。可是假如他是一般讀書人,但是他的兒子是國家的棟梁大夫,他死的時候以讀書人禮葬他,但是往後每年祭祀他,全部都用大夫禮祭祀。這個禮儀讓我們太感動!因為他給世間留下了一個棟梁,所以每年懷念祭祀他都要用大夫的禮祭祀。

  我們很冷靜來看,不管在世界哪個華人區,當地最好的那所大學,出去留學的人最多,回來的人最少。大家有沒有留意這一點?為什麼家庭社會花最多的金錢精神去培養出來的人,卻最不願意回到故鄉來報恩?那你看這個努力不是顛倒了嗎?因為我們只重視了他的知識跟技能,並沒有把他的感恩心給喚醒,所以太多的家庭很無奈,我這麼辛苦了一輩子,最後的結果居然孩子連回來奉養我們都不願意。真正要愛護孩子、真正要幫助社會大眾,不從孝道這個根本,真的是徒勞無功。

  我們也接觸到一些在做公益事業的人群,他們說這麼奇怪,那個幫助愈多的地區,他們很窮,幫愈多愈不感恩。後來師長給他們講了一句話,他們連父母都不感恩,他們還感恩你?他們還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心的源頭還在孝道。但並不是這些年青人他不願意感恩,是沒有人教他。所以有個七歲的孩子去上《弟子規》,上完以後上台來說:我學了《弟子規》以後,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我們都覺得以前想法孝順是本分,但是現在失教了,為什麼失教?這個教還是身教的問題。

  我們自己回想看看,我們的父母有沒有哪天叫我們過來說:兒子,你要孝順我;兒子,你要孝順媽媽。有沒有這樣的記憶?沒有,而且也說不出口。叫諸位長輩朋友去告訴兒子:兒子,你爸爸很辛苦,來,孝順我。講不出來,講得出來就很奇怪了。為什麼?因為天性、道義是沒有條件的,假如還講出條件來,這個道義、天性已經不見了,那變利害關係。父母養育我們、照顧我們,從來不嫌棄我們,那是分至情,還要談條件,那很不自在的。但是因為無有條件,反而孩子的感受,他的本善都啟發,也是盡心竭力孝順父母。為什麼會被啟發?就是父母把孝給演出來,而不是說而已。看了以後潛移默化自然就學習到,以這樣為人生的態度。

  之前有一次遇到孔老夫子的後代,他在馬來西亞。他說他以前沒有讀過《弟子規》,後來他第一次看了《弟子規》,翻完以後內心非常的歡喜,他覺得他太幸運當孔家的後人。因為他雖然沒有讀過《弟子規》,但是《弟子規》他非常的熟悉,他每讀一句都是他小時候的情景,原來大人都演給他看,並不是用說的。這是一個關鍵。我們因為這二、三代比較忽略了聖賢教誨的學習,一看到《弟子規》,我們大人馬上想給誰學的?給孩子學的、給下屬學的。不是,《弟子規》是長者、父母、老師表演給孩子看的,潛移默化就感動。

  南京有個葉總,他學了以後真的自己去履行,他生起感恩心,不止感恩他的父母,他也感恩員工對他的信任、員工對自己公司的付出。你看不只是夫妻之間要彼此感恩付出,不能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這個感情就不會真切。不只是夫妻是這樣,君臣關係,領導跟被領導也是這樣,假如領導人都覺得說你幫我做都是應該的,那下屬的感覺也會很不舒服。這個老闆他開會,以前一個禮拜來不到幾次,現在知道以身作則,就站在門口。

  後來員工要來上早課;他們早課佈置得挺好的,在牆壁上掛了一幅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聖像,然後他們在那裡一起做早課;他現在都是最早到的,以前一個禮拜來不到幾次。現在員工進來的時候,他就歡迎他們,給他們鞠一個躬。還不是他而已,還有些高級主管都排在那裡迎接他們的員工。員工本來還有點要打瞌睡,早上起來還睡得不夠,可是一走進來,那個鞠躬一鞠下去,所有瞌睡蟲全部都飛走了,精神為之一振。有的說本來還很多煩的事情,看到主管這麼恭敬,那個態度整個都轉過來。然後一進來。為什麼這個鞠躬能產生這麼大的作用?因為這葉總是真正一種心境,我今天公司還能夠正常營運都是我的員工昨天辛勤付出的結果,真誠心去感謝他的員工。上班以前這個早會又把《弟子規》讀一遍,整個員工的心都靜下來。甚至於在讀的過程,反思自己工作、自己在家庭當中昨天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把它修正過來。所以這個早課都讓每個人提起理智、提起正念。

  這個孝悌不只是家在傳,甚至於我們整個文化的核心也離不開這個孝悌的精神。在東北大連有個孝子叫王希海,他父親二十多年前中風,他本來有個機會可以出去發展,但是因為父親病重,他當下就全心全意決定要照顧他的父親,一照顧就照顧了二十多年。後來有個記者去採訪他,還沒進去,看到他外面掛了很多的床單、被套。進去就跟他講:你剛好今天洗床單被套?王希海說:我每天都洗。那你幹嘛每天洗?他告訴記者,我的父親中風已經很難受了,我不希望再增加他一點點的難受,因為雖然這被單沒有溼掉,可是他身上的熱氣一定會讓這個被單潮溼,一潮溼對皮膚一定有損害,我不願意再給父親有這些難受。你看一個大男人這麼樣的細膩。

  因為中風的病人假如長期臥床,一定會有褥瘡,所以他每半個小時一定給他父親按摩、給他父親翻身。他的母親在一旁,在那裡感嘆,我兒子做的事我都做不到。因為他父親沒有行為能力了,每天要把他父親的痰抽出來,都是他這個當兒子的很細膩的幫他父親用吸管吸出來。做到他的鄰里鄉黨自然到他們家來幫他的忙。你看他那分至孝感動了一個地區的人。

  剛好有次他的父親發高燒都不退,也去檢查都沒檢查出來,有天作夢夢到自己爬梯子結果掉下來。諸位長輩、朋友,我們假如作夢爬梯子掉下來,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好險是夢,剛剛在夢中心臟也是跳得挺厲害的。你們好像都沒什麼經驗是不是?我掉下來還是會緊張。你看他從爬高梯掉下來,第一個念頭是想到跟我爸爸有關,摔下來一定會傷到腳。他開始仔仔細細地毯式的檢查他父親的腳,終於發現有一個膿包,因為膿包會發炎才會發燒,又把他父親的狀況給解除、治好了。真的連在夢中都能有感應。

  所以《孝經》,大家這幾天有讀《孝經》!你看《孝經》經本當中,《孝經》的句句就在我們的生活、人生當中。「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確實孝悌能感天動地。現在很多孝道的故事,我們現在人看了說這不大可能。其實不是不可能,是我們的孝心跟古代人差太遠了。「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而敬畏他們,人家能做到,我們不能做到,敬畏他們;「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小人就是,我自己做不到,那別人也做不到。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要很能夠去觀照的是我們太傲慢了。

  你看二十四孝那都是至孝,有些還覺得說那個是不是神話?你看那個老虎,楊香一個女子她父親剛好被老虎咬住了,當下這個女子沒有其他念頭,馬上跑過去就把那個老虎給抓起來,結果這麼一抓把那個老虎給嚇退了。那都是至孝,那個當下完全沒有自己。假如那個時候還:唉唷,老虎!就不會這麼幹了。所以我們都是先想到自己的安危,就不可能有這種至孝的行為出來,難怪二十四孝現在都寫不出來。這是我們要慚愧的地方,二十四孝要不要在現代把它寫出來?情況不大樂觀。

  你看包含實夫拜虎。包實夫他教書,後來要回家看望父母,在這個路上突然遇到老虎把他叼起來準備吃他。當下面臨這樣的危難,你看一個孝子沒有驚恐,他馬上很誠懇跟那個老虎說,我還有父母在,年紀都大了,被你吃是我的命,但能不能容許我把父母孝順了,該是你的命再還給你。這個老虎可能也見過世面,從沒看過一個人面臨生死這麼鎮定,這個至孝就感動那隻老虎,當場那個老虎就走了。後人就把那個地方叫拜虎崗,這都很有意義的,是吧!我們現在沒遇到什麼生死關頭,光是娶了媳婦就忘了娘,你看差那麼多。這都是我們察覺跟聖賢人的差距,那要更自立自強,「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元朝李忠,那個時候大地震,整片都震掉了,可是那個震央,那個地震到他們家門口突然間分成兩條路,經過他們家以後又合起來變成一條,就他們家沒倒,通於神明,光于四海,天地都會感應。像我們曾經聽過「蔡順拾椹」,一念到蔡順我都覺得與有榮焉,那是我們的祖宗,同宗的祖宗。大家都知道他採桑椹的時候分成兩部分,那盜賊很驚訝,你採個桑椹幹嘛還這麼費事分成兩部分?他說這個比較黑的比較甜給我母親吃的,這個比較紅的是比較酸的,留給我自己吃。一分至孝把他的劫難化掉了,所以真的孝心起來,對祖宗恭敬心起來,你人生很多劫難就化掉了。甚至於很多最大的福分就降臨了。

  其實人生最大的福分莫過於能學習到聖賢的教誨,因為有了聖賢的教誨,我們的思想正確,你的命運就會愈走愈寬廣。思想,正確的思想智慧才是人生最大的寶藏。你看很多的朋友們來,都是因為媽媽叫來了,不來怕媽媽傷心,勉強來了。但是就因為那一念希望媽媽高興,順母親,福分就來了。我們在廬江的時候,有個太太跟先生吵得快要離婚了,她母親勸她:你去聽聽課!她說:我都四十歲了,我有什麼不知道!後來那天又吵得很厲害,剛好走過教室,突然想到媽媽叫她去聽課,不然聽聽看好了。真的走進去就聽到那一句「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她說我天翻地覆就是這麼搞來的。以前是先生進來看到拖鞋沒擺好:妳拖鞋怎麼沒擺好?我這麼忙你沒看到?你不會自己擺!吵起來,那個先生氣到拖鞋就飛半天去了,飛得很遠去了。芝麻小事都可以吵。你看心念一轉,人生就轉了。也是因為聽媽媽的話。

  還有聽聖賢人、聽師長的話也很重要。我有個朋友他住在高雄,有天他看電視看到師鐸獎頒獎典禮,他邊看邊哭,哭得很傷心,為什麼哭?我這輩子怎麼都沒遇到一個好老師?假如都遇到其中一個,我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就不會這麼墮落了。聽到這裡,我們當老師的人覺得很慚愧,讓這麼多想學的人學不到,這是我們失職。孝悌之至,你看那個孝不只對父母,一日為師,對那個師長他也是這種態度的時候,都會感應。過沒多久他在電視上就看到師長的講經,他高興一直看,看五分鐘接著打瞌睡四十五分鐘,他很努力。但是他最可貴的是堅持看,雖然大部分在打瞌睡,雖然都夢到周公,但是還是不放棄繼續學。

  他是做房地產的,當下我有這麼好的修學機會,錢我不賺了,把房地產收起來。他親朋好友說:你有問題,這麼好賺,時機這麼好你都不做。他說:你別管,我已經想通了,我現在每天聽課最少八個小時以上。他就這麼幹。結果聽沒多久,突然我們房地產狂跌,他一分錢都沒損失。所以他那些親朋好友、同業人員都說這個人會算。其實他不是會算,他一念好學、一念感恩師長教誨的心,把他的劫難化掉了。所以他現在「蹺腳拈鬍子」,急流勇退。

  這個朋友跟我關係很特殊,他是男的。當初我教了兩年的書,本來還想教兩年,想多積累一些教學經驗。他請我喝茶,喝著喝著我說我再教兩年,有機會到澳洲去跟師長、去跟楊老師他們學習。他說你不要等兩年了,現在就去。我說好像也對,他推我一把,我就真的下決定要去了。而且他還大力支持我:你放心,你好好去學,回來房子我幫你出,我給你做護持,回來就給你這個舞台。我一聽回來還有靠山,安心的就去了。

  但是諸位老師們、諸位朋友們,我們收到的不是那一間房子,收到的是什麼?是這個朋友至誠祝福我們、提攜我們的這顆心,成就我們的這顆心,房子當下就放下了。能不能回來說:你當時候。所以我們跟親人、跟朋友相交往,要用心性跟人家交往,不是執著在言語行為當中。今天你看到一個孩子端著東西摔壞了,我們現在是看到他摔壞的這個動作,還是看到他的心境?第一,他為什麼要來端這個東西?他是看我們很忙,來幫忙。有沒有看到?為什麼看不到?我們往往因為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的好惡,完全見不到,縱使最親的人的內心都看不到,眼睛都被障住了。

  當下我們很柔軟的,馬上蹲下來:別急、別急,媽媽跟你一起收起來。你看孩子善心做錯事情,他也很內疚、也很難受,這個時候媽媽馬上一起跟他收捨,他心就平和多了。但是更內疚,你不罵他,他更不好意思;你罵了他,他只覺得媽媽脾氣很大,你看一念之間差很多。收拾好了,不只沒有責怪,接下來說到:你都懂得幫媽媽的忙,媽媽很感動。這句話再下去,孩子跟父母的心完全融在一起。來,沒關係,這次經驗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一起來反省一下,為什麼會把它打壞?讓孩子想一想,有沒有想到《弟子規》哪一句?事勿忙,忙多錯;執虛器,如執盈。

  我們昨天講到夫妻很有修養都沒有壞事,是不是?父母有修養,家庭有沒有壞事?你看發生的事都在長彼此、長孩子的智慧。更告訴他為人處事的態度,你看這種修養家會不和嗎?所以李炳南老師有一段話,對我們人和非常好的教誨,「見人有善,不嫉妒,要稱讚,要隨喜;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都是一家人!應該是怎麼幫助他、怎麼協助他才對。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守默就是不要講,為什麼不講?因為信任還不夠,不要急著去講。真正我們做得也很好,他挺佩服我們的,這個時候話就聽得進去。

  最後「見人錯事」,人家做錯事情「不指責」,不指責他,「要協助」。我們在公司裡面,同仁不小心把事做錯了,他已經做錯了,你再罵他一頓於事無補。我們在很多境界中,到底是情緒作用,還是理智提起來了?理智提起來了,就能讓彼此的人生愈來愈好;情緒提起來了,彼此的關係會惡化,而且彼此的人生會愈來愈糟。掌握情緒,今天已經第三天,要考試了,掌握情緒才能掌握什麼?掌握未來。我們時時都是用這種心去感受我們的孩子,真的沒有代溝的。往往都是他的善心、他的善念,可能我們一巴掌就過去了,把他的善心都打退了。所以人與人這麼難得的緣分,要心與心交流。

  那一次剛好聽到一個故事,就是師長有次在澳洲的時候,澳洲有個老闆,她開了一個飯店,然後剛好她要請師長吃飯,就安排在他們的飯店吃。她說她想要親近仁德之人,親仁,幫她安排一下。結果後來她要去吃飯的時候,他說來,妳就坐師父旁邊。她說怎麼排那麼近?妳不是要親近?近一點好。結果她戰戰兢兢坐下來,沒錯,「果仁者,人多畏」。我在師父旁邊從來沒吃飽過,為什麼畏?第一太有威嚴,第二師父說的都沒做到,歹勢,慚愧,是這種心境。

  她也坐下來。過了一會,因為坐得很近,看到師父那個威光赫奕,那個臉上都是放光的,很年輕。其實我也觀察到在公眾場合,不管是二十幾歲出家在家的法師跟居士,站在師長旁邊,縱使他這麼年輕,看起來那個氣色一下就被師長給比下去。你們不相信,以後可以去站站看。真的,那種德行之光真的會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所以當下這位企業家看到以後很驚訝就說:師父,你真是天生麗質!

  諸位長輩、朋友們,當我們聽到這位女士講天生麗質,你聽到了什麼?你是聽到她的言語,還是聽到了她的心聲?那就不一樣了。你看她講完天生麗質,大部分的人都很歡喜,突然對面有個老修行人,他就對著她說:什麼天生麗質,叫法相莊嚴!你看他有沒有跟人交心?沒有,他是拿著他學的東西去要求別人、去教訓別人、去教別人,好為人師。大家想想,請問這個老修他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他連對方的心境都感覺不到,那都是他的我執在作祟,傲慢在作祟。

  所以一個人修行不見得愈修愈提升。善觀自己的心念,心才是關鍵,心境退步了,學十年還是退步。我們今天踏入聖賢學習的行列當中,我們對父母的孝心在這十年來有沒有提升?我們對一切人的恭敬心在這十年有沒有提升?這才是實質,我們講的重實質,不重形式。當下整個氣氛都凝固了,因為他很凶說法相莊嚴,大家也不知道怎麼接。突然師父就說:天生麗質就天生麗質!一句話就把那個氣氛又化掉了。那師長是聽到人家內心那種很真誠的讚歎。因為她的詞彙裡面最高級的叫天生麗質。

  所以我們跟聖賢人學,學他們的心境,時時都是感受到別人的心。有這樣修養,一個月的朋友就像十年的老友一樣;沒有這種心境,交了十年彼此還是不大了解。我有個朋友,他跟我的朋友群也比較重疊很大一個部分,他說我常常跟他們打電話,你半年也不給他們打電話,怎麼他們看到你都笑得比較燦爛?你看重點不在你交往次數,重點是每次彼此相見的時候都是至誠的關心、至誠的祝福。甚至於縱使沒有相見,那種心還是彼此用真心在祝福。所以人有時候往往都看到表面,都沒看到根本實質的東西。

  其實佛陀在世的時候,這樣的個案也很多。你看那個小朋友剛好在玩他最喜歡的石頭,看到佛陀來了生大歡喜,馬上把石頭拿起來倒到佛陀的缽裡面。結果旁邊的侍者,馬上本來要罵他一頓,佛陀說:拿到好東西了!他突然想差點做錯事了,佛陀是看到孩子把他最歡喜的東西都要供養佛陀。馬上佛陀說:來,塗在我的牆上。這段話我也特別歡喜,為什麼塗在牆上?當然我不能測度佛陀的意思,就是當我聽到這段話,我的感受就是說,你看這些孩子這麼至誠的信任我們,我們把它塗在牆上,每次看到牆上就想著還有這麼多孩子需要聖賢的教誨,我們不能懈怠,我們要提升,不然以後都沒智慧幫助他們。那個每天看,每天都是砥礪自己。

  還有一個公案是有隻狗看到觀世音菩薩,很高興,馬上把牠找來的大便就丟過去,旁邊的人一看到說:你這隻狗。可能要把這隻狗給打死,這麼沒禮貌,還拿大便給觀世音菩薩。可是狗改不了吃屎,那個屎是牠最喜歡的,牠丟過去了,當場牠的罪業就消掉,牠脫離畜生身。我們不見得看得懂。《弟子規》說「見未真」,這句話有味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心性是真。今天縱使看一個犯大錯的人,我們有沒有看到他內心的掙扎、他良知的痛苦?我們真正感覺到了,這個時候不只跟他沒有對立,只有那分真誠仁慈,這個時候連最凶惡的人在跟我們當下的緣分都能被感動。所以我們學聖賢學他們的存心,慕賢當慕其心。

  曾經聽一個公案,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個算是殺了很多人,不相信,真的有聖人嗎?埋伏要傷害佛陀,結果他跑得愈快反而離佛陀愈來愈遠。因為佛陀是我們的心性本善,當我們起惡念的時候,跟這個本善就愈離愈遠。他跑到精疲力竭,佛陀回頭給他講了一句話,說:仁者,你止步!印度話止步跟止惡是同一個音,馬上這個人回光返照反省自己,當下就痛哭流涕。而雖然是短短一句話,卻是這個佛陀對一切人至誠的信任,相信他們都有這些智慧德相。因為這個至誠,這句仁者才能把他的心喚醒。

  這個故事能不能白聽?你們怎麼這麼無辜的看著我?佛陀做得到,我們能不能做得到?有時候也別太勉強別人,再繼續勉強下去就是自己的執著了。但是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不相信自己,什麼事,學問也好,家業、事業都很難成就。信心是一切事情成敗最重要的基礎。我們看到聖賢人的風範,我們期許自己一定也能做到。寧為成功找方法,都想著如何做到,絕對不會想做不到,絕對不否定自己。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會變成俗話講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是誰?什麼劉備的兒子,也對。你們考試都考壞了,要有悟性,就是我們自己,不是講別人。對自己不信任的,阿斗就是自己;對自己信任的,大舜就是自己、佛菩薩就是自己。好,那這節課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