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一)—家和萬事興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10/12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47-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是第一次辦《弟子規》與企業管理的研習會,有非常多的長輩、朋友都來自不同的企業。其實我看到企業家也是很親切,因為那是我兒時的夢想,大家看得出來我小時候的理想就是要當企業家嗎?因為我們小的時候都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的志願」,那個時候我寫的就是我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因為我聽到人家都說「奸商奸商,無奸不成商」,我聽了就很不服氣,我想以後要當商人,要證明誠信、坦坦蕩蕩也能把商業做好。有這樣的理想當然要付諸行動,所以我回外婆家,這些表哥表妹回去外婆家是去玩耍,我是去做生意的。我記得那個時候本錢二十八塊,番薯糖本錢二十八塊,讓人家抽一支是五毛錢,有八十支,結果可以淨收入是四十塊錢;扣掉本錢二十八塊,賺十二塊,我是從這個小本生意開始做起。我的長輩很奇怪說,人家小朋友回去都是去玩耍的,結果我居然是回家去賺錢。

  從這裡了解到人都有過去生的習氣,一個習慣,可能以前上輩子是做生意的,所以這輩子也想好好去在商業界發展。隨著年齡不斷的成長,剛好遇到我的老師釋淨空老和尚,透過老人家的教誨,我們慢慢去了解到一個社會民族最需要的是教育。而教育絕對不是說是狹義的,老師才是教育,我們現在對很多的事情要了解它的實質,不可以只了解到它的表面。

  「教育」兩個字,在我們的古字《說文解字》這本經書當中談得非常的清楚。談到「教」字,我們整個文化、我們的聖賢祖宗們,他們有高度的智慧,他們透過文字、透過符號,可以把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把它完全的顯露出來。這個說實在的,全世界這麼多民族,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真的透過文字符號就把人生最深的哲理、最關鍵的哲理點出來,其他的文字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智慧跟深度,這都不是偶然的。我們看這個「教」字,右邊是兩個叉叉,下面是一個孩子,一個小孩,把它廣義解釋,就是我們的晚輩、我們的學生、我們的下屬。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要理解到,傳統文化的道理,它小到個人、家庭可以用,大到企業、天下都不會跳出這些原理原則來。絕對不是說這個道理、這個公式只能在個人用,家不能用,團體不能用,不會的。我們五千年的這些承傳的文化智慧,它是「大道不器」,真正人生的真理、道理,它不會侷限在某種範圍裡面才是真理,真理它既是真理,它放諸四海皆準。

  我們以前學習,太強調標準答案只有一個,所以我們的思惟很難用感悟的、體悟的,有時候都變成機械式的,這是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要去理解到,我們吸收的狀況很少用心去感悟。心一感悟,比方說我們了解到對父母要有恭敬心,這個感悟有了,心境就柔軟,往後對一切的長輩都懂得去恭敬。一悟了,心境一提升,對一切人事物同時都提升,這跟我們應試教育的學習是不一樣。但是問題是假如我們學的都是這些知識,都背這些知識,但是都沒有用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也沒有用在生活處世上,這個時候腦筋就會愈用愈呆板,他的腦力都用在考試上,沒有用在生活上。所以我們的感受能力是在提升還是在下降?你看當一個孩子他都時時想著,我只是分數考好就好了,這時候他能不能感覺到父母的心境?能不能感覺到同學的心境?都很不容易。因為我們是從事教育的人,對孩子的心性特別留心去觀照,我們絕對不是只關注到,他今天年齡成長了,他身體變大,他學歷提高了,不只是這樣。他的心境是愈來愈成熟、愈來愈設身處地,還是他的心是愈來愈自私?

  有一位中學老師他學了《弟子規》之後,覺得這個德行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當孩子考完試以後,剛好有一段幾天的空檔,很多老師就放牛吃草,讓這些孩子要怎麼玩就怎麼玩。其實很可能那幾天玩了以後,那個心都不知道飛到那裡去。反正你們已經考完了,讓你們先痛快幾天。老師沒有去想到,他們的心不知道會迷失到什麼程度去,沒有考慮。這一位老師就藉由這幾天,好好的給孩子上《弟子規》,引導他,啟發他的孝心,啟發他的善心。結果上下來,這個老師很驚訝的一點,考試前幾名的孩子,特別會考試的孩子,聽到閔子騫的故事、聽到大舜這些孝道的故事,眼神呆滯。聽了一段以後說,老師你講這些東西考試不會考。我們很冷靜來思考一下,當我們教給孩子的東西,他只想著服務考試的時候,請問他的智慧是提高還是下降?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心性,我們只看到我們在乎的分數、學歷而已。這樣我們可能沒有抓住根本,所有的努力的結果都會化為烏有。

  當一個孩子孝心沒有啟發的時候,他不懂得孝順,他對家庭沒有利益。當一個孩子孝心沒有啟發的時候,他有沒有可能忠誠於他的職務?也不可能,為什麼?忠臣出於孝子之門。為什麼現在企業界這麼努力的要找人才,要栽培人才很難?因為忠臣、人才的根源,在孝道。所以,整個企業界對人才的覺醒,將可以利益到教育界的方向,不然這個教育忽略了德行,偏的太嚴重,拉不回來。但是父母他也是很愛護孩子,我的孩子有個好的學歷,他以後才有個好的頭路、好的工作。諸位長輩、朋友,這個思惟對不對?不見得對。他有高的學歷,不代表他能把做人做事做好,所以才衍生出來高學歷高失業率,高不成低不就,不懂得盡忠也不懂得要謙卑,學歷變成他的障礙。這個都值得我們去思考,社會各個行業其實都是習習相關,企業界對於教育界它有個指導作用,企業界對德行、對人才的覺醒,那是對一個社會民族的福分。

  在深圳有一家企業,它招一位高層主管,在深圳,年薪是十八萬人民幣,等於是台幣七十多萬,這個在大陸算是高薪。它應徵的人才條件裡面有一條,叫熟讀《弟子規》。他找的是管理人才,管理人才首先要能自我管理,假如這些生活家庭的規矩都不懂,他怎麼去管理別人?就因為這個老闆在應徵欄強調要熟背《弟子規》,很多人看到這個應徵啟示,連《弟子規》是什麼都不知道。突然間深圳的很多大書局,都有一群人跑去問說《弟子規》是什麼?你們有沒有賣《弟子規》?不知道有多少人開始看《弟子規》、讀《弟子規》,假如這其中有一個人因為看《弟子規》孝心起來了,這個企業家怎麼樣?功德無量。因為這個人的孝心起來,也等於是他一個家族的命運改變了,他以後是人家的爸爸,也是人家的爺爺。所以企業界的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非常大。

  有一次我回高雄,好像是去年的事情,我剛好坐上計程車,上車以後這個計程車司機他就跟我聊起來。這位先生就說了,你看現在很多政治人物都是謀自己的私利,講話沒有修養,常常罵人,這些年輕人都跟著學,社會風氣都受他們很大的影響。所以他的體會是什麼?他的體會是教孩子只有學歷不夠,要有德行才好,他們假如沒有德行,你看社會地位愈高對社會的危害愈嚴重。一個計程車司機,他為人父母他有這樣的反思。我們常說,我們文化裡面很強調厚道,什麼是厚道?厚道就是我的孩子最起碼不能傷害別人,最起碼不能為害這個社會,這是厚道。他能不能有多大的發展那另當別論,最起碼他不能去傷害別人,不能是這個社會的負擔。而我們的孩子假如沒有德行,他必然是他人的負擔。這個計程車司機他就說,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德行,他就自己主動到書局去找書,找一本可以教育孩子德行的經典。好,諸位長輩、朋友們,大家想一想他會找到那一本?你們都有通,真的,「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他自己去挑,挑到的是家訓的算集大成的《弟子規》這本書。

  諸位老師,諸位朋友,不是因為我學《弟子規》我才這麼講,大家看得出來我不像賣瓜的,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不是賣瓜的。但真的,因為這本書是依據孔老夫子在《論語.學而第一》的第六章那一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句教誨,那是夫子面對他的學生、面對大眾,提出來人生最重要的七門學問。依據這七門學問,把它編成這一本《弟子規》,等於是所有聖賢人立身處世的智慧綱舉目張。他找到這本書覺得很好,剛好那天交流得很高興,我的包包裡面還有些光碟,這時候,「你如果不嫌棄,看一下」,跟他交流一下,順便把我師長的一些網站就告訴他,他非常高興。

  人生的緣分說實在的,不是外面決定的,是我們的心決定的。當我們的心念都是一些欲望的時候,就引來人生的禍患,當我們的心念都是要利益家庭、利益社會大眾,善緣就被自己的心願給引過來了。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都是想著趕快賺進人生的第一個五百萬,都是想自己,自私自利。剛好自己福又比較薄,幸好福沒有很厚,因為有時候福太厚了,又自私自利,剛好命裡又有,賺來以後還覺得「你看我本事多大」,又驕傲,就麻煩了。幸好福不厚,都賺不到錢。然後一年換了快十個老闆,講好聽一點是把老闆給解雇掉,那叫打腫臉充胖子,自己幹不好,還死要面子。我爸爸在我畢業那一、兩年都跟我說,你經驗豐富,換那麼多工作,你的名片都可以列出來了。人生沒有福,做什麼都做不成。後來因為跟著師長學習,師父說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從心地改起,從自私自利轉變成能為人設想。結果這一個心念,很多好緣就來了,我就接到去代課的因緣。還沒當正式老師,就感來很多非常有經驗的好的老師,把他們幾十年寶貴的智慧,很無私的就教誨給我們。因為在各行各業非常突出的這些長輩,他們的心量都很寬廣,他們是希望社會好、希望國家好,而不只是侷限在他自己的私利而已。

  這次有非常多的長者來參與這個課程,很多年輕人要發展事業,而且心量假如是「我就是要能成為這個行業的榜樣,改善社會風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假如我們年輕的企業家是這樣的心境,可能這幾天會遇到很多在企業界的大菩薩。突然有人開始,不可以有眼不識泰山。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只是想能夠好好提升自己去利益他人,這樣的心念感來人生很多貴人。我之前到了澳洲去,希望能夠為教育界奉獻一分心力,結果楊淑芬老師她就站在講台上教我們「德育故事」,盧叔叔他是企業界的也很有成就的一位專家,他就剛好就坐在我的旁邊。這些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我們的心感來的。所以人生一明白這個道理他就不惶恐,他就不去攀緣,不去求人,要求誰?求自己。而我們學習非常重要的一點,學貴立志,有遠大的志向,學習就會學得有成就,假如志向很小,這個學習很難得利益。

  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在企業界發展,要跟誰學習?要跟林尚沃先生學。大家有沒有看過「商道」?雖然它是韓國片,但是它也是依循我們古聖先賢的教誨。在東方的商業界最推崇的兩個人,一個是韓國的林尚沃,一個是近代清朝的胡雪巖,其實應該再推到春秋時候的范蠡,陶朱公,中國人稱他是財神。其實林尚沃先生、胡雪巖先生都有承傳這個精神,真正都是廣施恩德給他的下屬,給所有這些他的消費者,甚至是人民社會大眾。而林尚沃先生好像那個時候經營企業,他所交的稅收是韓國整個國家一半以上的稅收。那麼大的企業,他所遵循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那顆愛心,那顆對社會的責任心。所以林尚沃先生說,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而是什麼?賺取人心。因為有了人和,有了廣大人群的肯定、支持,做什麼事情一定會有成就。所以孟夫子說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其實展開來,對我們事業的成敗都是關鍵。

  我們來看看,其實在面臨我們事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很多的事情假如是為了把產品做好,很努力一天幹十幾個小時,很可能還不覺得很累。因為做完之後,就會有好的成果。最累的是什麼?最累的叫內耗,反而是人與人,同仁之間常常在那裡是非人我,互相看不順眼,互相在鬧脾氣,那個最折磨人,一、兩天可能一根白頭髮就出來了。但是假如大家眾志成城,互相像兄弟姐妹一樣,幹到三更半夜都覺得很痛快,做出成果來舉杯慶祝,太好了。團結就是力量,真正人和是最大的關鍵所在。當我們在經營一個事業,我們的定位就是要給社會、國家一個好的榜樣這種格局,感來的同仁都是比較有胸襟氣度的同仁。

  在日本企業界很有名的松下幸之助,你看他的企業,雖然他已經離開了,可是他帶出來的人心胸都非常寬廣。松下幸之助給他的同仁、給他的員工講,我要跟你們規畫的是兩、三百年的一個願景。諸位朋友們,大家在新進員工的時候有沒有告訴他,我們來規畫一個幾百年的願景?這個新進員工講,「老闆你有發燒嗎?」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老闆?假如一個企業,因為我們不在了它就倒了,請問我們這個企業算不算成功?我們中國話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家庭假如沒有我們,這個家就完了,一個企業假如沒有我們就完了,我們的成就等於零。我們沒有遠見,我們沒有責任心能想到未來,所以「責任心」三個字意義很深遠。

  一般說,我很有責任,這個家庭沒有我就完蛋了。你看一個媽媽說,我才出去兩、三天,他們都快餓死了,我一回家,亂成一團,然後孩子說,「媽,我們一天都不能沒有你!」那個媽媽高興得半死,我太重要了,這個地球沒有我就不能轉了。這是不是責任心?這個責任心太短淺。我們人生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人生無常。人生無常,諸位朋友,你有把握你明天還活著的舉手?明天誰也沒有辦法預料。你看「黃泉路上無老少」,第一天講就講得這麼難聽,你看我們人生都不想聽實話,就會造成很多遺憾。確實人生是無常的,誰也不能保證你能夠活到多少歲。真正有責任心的,是當我離去的時候我的孩子能生活得很好,我的親人能生活得很好,因為該教給他最重要的人生態度我已經教給他了,而不是讓他形成對我的依賴。假如今天他依賴我,我走了他沒有辦法生活,我不是害了他嗎?所以愛人還要有智慧,「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這句話是從《資治通鑑》出來的,這是一本很重要的古籍、史書。

  一講到歷史,其實對我們的人生非常重要,我們人生才短短數十寒暑,所能累積的經驗有限。我們常常聽到中年人,四十幾歲、五十歲說到,假如人生再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犯很多錯。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有一個關鍵,人生能不能再重來?不行。人生有時候往往下錯一個抉擇,這一生都爬不起來都有可能,我們又憑什麼經驗來下抉擇?假如只憑我們三十年、四十年的經驗,那顯然錯誤的機率高。所以企業界企業成就的比例只有兩成多,五家有四家會倒,只有一家會成。為什麼倒的多?因為他判斷錯了,我們是要以五千年的智慧來判斷,還是只是我們自己幾十年?在整個歷代的朝代,最成功的首推是唐朝,你看唐朝成功到鄰國都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那個施予的恩德讓旁邊的鄰國都很佩服他。

  唐太宗有一段話是很值得我們去體會的,唐太宗在魏徵離去的時候強調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我們照照鏡子很重要,因為假如扣子沒扣好,走到公共場合去人家一看,怎麼連穿衣服都不會!就有點失禮。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古為鏡」,以古代這些歷史的借鏡來啟發自己,「可以知興替」。一個朝代為什麼興為什麼衰,跟一個企業的興衰絕對是同樣的道理,這幾千年我們都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啟示。「以人為鏡」,人也像一面鏡子,「可以明得失」,這樣人生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而古人是絕對讀一些重要的歷史經典,但是我們在這幾十年當中,我們自己華人很少讀歷史,甚至說實在的讀歷史都拿來幹什麼?都拿來考試的,考完以後全部都還回去了。我們的學習都跟人生不大有關係,所以讀到最後得利很少。

  剛剛跟大家講到的,那個考試前幾名的孩子聽到這些德行故事沒有感受,然後告訴老師「老師你不要再講了,這些考試不會考」。我們到底是在啟發孩子,還是在把孩子的悟門給他堵住?反而是很多中等成績的孩子,聽到老師好不容易談這些德行的故事,因為剛考完試,愈聽愈有勁,眼睛都瞪的大大的,還邊聽還有流眼淚的。突然這些孩子跑到前面來,「老師,下次再給我們講一點」。我以前曾經聽過企業家,企業界的人在講一個情況,他說當老闆的都不是第一名、第二名,反而是讀書讀得不是很好,特別會替人著想、人際關係很好的都做老闆。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這個現象?反而是只會讀書的,他只能做高級工程師,他鑽在這個地方,其他的人與人溝通他不會。甚至於每天打電腦,他能在電腦當中跟人溝通,但是看到人不會講話,現在這個情況愈來愈普遍。我之前聽美國一個案件,就是在道路當中發生殺人的情況,這些年輕的孩子沒什麼感覺,沒什麼反應。為什麼?因為他每天在電腦上面玩遊戲,殺人遊戲打太多了。他也沒有立即有什麼反應,反而是回去家裡,上了電腦才開始發表意見,他已經習慣要坐在那裡才會溝通。這都很值得我們為人長輩、父母的人很冷靜來看這些現象。

  剛剛我們提到歷史的重要性,提到唐太宗的這段話,我們應該來好好讀讀歷史,而這句話是《資治通鑑》裡面的話語。我們剛剛講的「大道不器」,這一句道理放在哪裡可以用得上?所有人與人的關係都用得上。我們今天要愛護孩子,我們今天要愛護學生,我們也要愛護我們的員工,愈愛護他人愈有福分,愈有德行。其實一個企業能不能源遠流長,關鍵不是它的制度有多好,關鍵也不是它有多少的財富。我們很冷靜去看,現在很多大的企業年營業額超過千億,它都有可能在一夕之間倒掉。在二00一年,我們都很熟悉的安然集團,請問千億是不是保障?不是。請問五百大排在第七名是不是保障?也不是,只要無德,很容易就倒下來。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諸位朋友有沒有讀過「諫太宗十思疏」?魏徵勸誡唐太宗的十條。那對企業界很重要,那是一個人要把領導當好最重要的十個精神、態度,我們考完試都把它還回去了。

  你看我們以前念古文,念到一段說,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段話?高考的時候都讀過。奇怪這三篇我都讀完,我都沒哭過。這幾句話是提醒我們,那些文章真的能啟發人內心深處的那分感恩、那分小心、那分忠心,結果我們把它拿來考試,考這一題我絕對答對,可是我沒哭過。這幾篇文章真的會賺人熱淚,以後應徵下屬的時候,你要問他你有沒有讀過「陳情表」?你有沒有讀過「出師表」?他說有!你讀「出師表」最感動的是那句話?他假如答不出來,那他一定沒感動。像我就有感動,大家看得出來我滿像忠臣的吧!你看忠臣,孔明講「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你看那種氣概。劉備那個時候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趕快跑,你看孔明站出來,只為報他的知遇之恩。假如有一個下屬把你的知遇之恩一輩子都不忘,你能用到這樣的下屬你賺翻了,保證你只要有他在的時候,你可以一半的煩惱都解除掉。

  孔明寫「出師表」的時候,他已經扛了這個重任二十一年的時間,他說「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二十一年。我每一天戰戰兢兢,只怕什麼?「恐託付不效」,我只怕當我表現不好,我的君上劉備看錯人了,人家會笑他看錯人。我不能羞辱我的君上,讓後人笑他用錯了人,只為了還劉備這個知遇之恩,你看這是忠臣。所以諸位長輩,以後應徵可以這麼應徵,不要說我說的,不然那些大學生會來揍我,出什麼餿主意?一下子就把我們的底都給洩了。包含我曾經跟教育界的同仁提到,我說您今天假如是評議委員會的,專門評選老師,或者你是校長,評選剛進來的老師,要怎麼評選?你就問他什麼叫教育,看他能不能答得出來。假如教育都答不出來,請問他要幹什麼?他來這裡幹什麼?他都不知道教育是什麼,他怎麼教育?

  說到這裡又是我的傷心事,想當初我回到故鄉要去考教師資格,其實我已經是正式老師,後來因為辭掉了。然後又去考,不好考大家都知道。就在我考對面的學校,一百九十一個人去考,錄取二十一個人進複試。考下來之後我僥倖進去了,這二十一個人當中只有一個男的。大家都知道,女孩子的筆特別厲害,寫申論題女孩子比較厲害,幸好我以前念三民主義念得還滿認真的,三民主義特別會申論,思想、信仰、力量都可以把它寫上去。勉強進去了,結果我要進去複試的時候,校長坐在那裡,我一走進去,三個校長說今天還有男生來!我在那裡想,十拿九穩。旁邊他們學校的老師說,我們學校最缺男老師,害我在那裡高興半天,都快要打電話回家說鞭炮先買好。結果一面試,中間這個校長跟我對沖,就開始問,有沒有行政經驗?有沒有參加過比賽得獎?有沒有什麼特殊才華?我就什麼才華都沒有,他問我就搖頭,搖,搖到最後都問不下去了。他就一題沒有問我,「有沒有愛心?」一個老師最重要的態度是什麼?愛心,最重要的沒有問,都問那些枝末。請問老師那些才華要幹什麼?代表學校去比賽,校長室裡面冠軍、亞軍獎牌多了,就叫辦學成功?

  學校是栽培愈多全心全意為社會服務的人才出來,這才是這個學校的成就,而不是雄中多少人,雄女多少人,台大多少人,你看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觀需不需要思考一下?需要!請問雄中,當然我是雄中畢業的,我也是很懷念母校,但是我們今天看事情要看得準,請問台大畢業就是個好爸爸嗎?假如我們的學生是台大畢業,結果他不是一個好兒子,難道我們還會拍著胸口在那裡很光榮,「你看我那個學生是台大畢業」,講不出來。假如我們今天栽培出來的學生,他是博士畢業,可是他離婚,我們會不會覺得很光榮?我們希望的、我們著眼的是一個晚輩、一個孩子一生的幸福,不能抄短線,抄短線玩股票都會輸,對不對?這個我沒經驗。短視近利、投機取巧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專注的是他這一生德行的根基,他這一生能不能經營好他的家業、他的事業、他的人生的根基。我們為人父母、為人長輩的眼界愈深遠,你的孩子愈有福分。

  剛剛跟大家提到的,因為他沒有問我有沒有愛心,所以我都是搖頭,沒有點頭,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我就沒錄取,備取。後來我就背著行囊,離開了我二十多年的故鄉。我因為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建議很多在學校的這些領導們、長官們,能夠以後面試的時候先問「什麼是教育?」好,我們待會來講什麼是教育。

  我們剛剛提到要讀歷史,每一句話語它是「大道不器」,今天說「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這不只是用在對孩子,其實用在對下屬也是一樣,甚至於用在對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學生,都是這樣。我們剛剛講到的,什麼是責任心?我曾經在年輕的時候聽過一個報導,當然我現在還不算老,歲月不饒人,我現在四捨五入也已經四十歲了。聽到有一對很恩愛的夫妻,大家看了都很羨慕,突然她的先生意外去世,他的太太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過沒有多久自殺身亡。諸位朋友,請問他的太太會自殺,誰造成的?除了她自己以外,她的先生是不是促成這件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互相相愛是一種情欲的愛,而不是道義的愛。他那個責任是對方沒有他不行,他看得太短,他沒有看到當我不在的時候,對方還能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才是真正的責任跟遠見。在夫妻相愛的過程,事實上是讓對方更依賴、更墮落而不知道,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因為剛好有機會在佛門學習,我曾經聽到一個例子讓我非常的感動。有一對夫妻,她的先生是學校裡面的主管,好像是教務主任這個職位,他的太太是家庭主婦,把家裡料理得很好。兩個夫妻出去,這個太太都是小鳥依人,都是躲在先生的後面。但是有一天他的太太接到一通電話,接起來電話那一頭說,你先生出車禍,當場死亡。他的太太接到以後連哭都沒有哭,馬上非常鎮定趕到現場。因為她清楚生死是假的,生死就像穿衣服一樣,就把衣服脫掉再換一件,問題是你這件衣服要換更好的,這個才重要。

  我們近代特別尊崇科學,好像科學不能證明的都不能相信,其實現代,有未來世這個是科學證明了。大家現在走到書局去都可以看到,整面的桌面上全部都擺著《前世今生》,擺著證明人有過去生也有未來世的書籍。我記得我念大學的時候,那本《前世今生》震撼世界,而且那個作者是天主教徒,在他的宗教裡面是不承認有三世的,未來世。可是因為他看到太多的例子,他自己印證的例子不得不讓他把他的行業道德勇氣提起來,把這個真相公諸於世。所以這幾十年來研究得非常多,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其實人知道有未來世他就不敢造惡,現代人為什麼做壞事眼都不眨一下?他覺得反正我死了就沒什麼了,這輩子幹多少壞事都沒關係,就麻煩了。所以儒道釋三教教誨我們,讓我們的民心淳樸,現在沒有這些教育,人都肆無忌憚,很不好。

  這個太太明白到有未來世,當下她沒有哭,她只想著現在我的先生他的靈魂最需要的幫助是什麼?真愛。沒有把自己放下,哪來的真愛?往往我們在面對生死的時候哭得很傷心,諸位朋友,為誰哭?那為自己,不是為亡者哭。真正為亡者絕對不哭,因為我們愈哭他愈掛礙,愈割捨不下,愈障礙他往好的去處去。你看她很鎮定,趕到現場對著她的先生說,你什麼都別擔心,媽媽、父母、孩子我一肩扛起,都會把他們顧照得很好,你當下一心一意跟著阿彌陀佛走。就在路邊,都沒有動她先生的屍體,因為一動他很難受,那個像烏龜脫殼一樣很難受,統統沒動他,就坐在那裡給他念好幾個小時。我在想,她的先生當下他太太這種完全純然的一種道義之氣,一定會讓她的先生非常感動。她的先生在那一刻完全在他太太的道義之中,很可能念著那句佛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真的,夫妻真正的道義是怎麼樣去成就對方,怎麼樣在沒有自己的時候對方還能過得很好,這是用道在愛護另一半。

  相同的,今天人生都有緣分,並不是說我們的下屬他這輩子就一定在我們的公司裡面,他有可能因為結婚的因素,有可能因為家庭的因素,他沒有在我們公司。但是我們在教導他,在跟他共事的這段期間,都想著我要把最重要的人生態度教給他。而當他離去之後,對我們這些曾經的領導的感恩是與日俱增,「這些最重要的態度,都是我曾經年輕的時候,這位上司告訴我的」。一個人當曾經接觸過他的人對他都是這種感恩,他的事業會不旺嗎?他整個家庭、整個他的公司都是一片祥和之氣。當一個新進的員工看到你十年前的下屬跑來,「領導,你好」,在那裡拿著水果感謝你,提到「我這十多年來,因為你的教誨得到多大利益」。你看那些新進的員工會不會感動?會,我們有了人和,做什麼事都好做。

  我們這節課先講到這裡,大家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