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澳洲淨宗學院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7/3/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201-0002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師父常常教誨我們要從根本修,這個根本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處,念頭不對了,馬上懂得修正,轉成正念,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有這一句萬德洪名可以受持,我們不怕妄想多,只貴願力強,只要我們能堅定的用這句佛號來取代我們的妄念。上一次我們到法國巴黎,去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跟組織合辦的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年誕辰。在飛機場的時候,排了不少同修正準備出關。有一位年輕的女同修她要出關的時候,海關人員對她詢問得很仔細,盤問了半天都沒讓她過,盤問到最後居然還要這個女同修的信用卡。後面的同修看了很不好受,所以情緒就起來了,覺得是不是對我們中國人有看法?

  後來回到旅館,這位同修她也很善觀自己的起心動念,她在剛剛那個情景,情緒起來,覺得海關人員太刻薄了,怎麼可以這麼樣刁難一個我們中國的年輕少女。但是她知道自己生脾氣了,她就跟師父懺悔:「今天考試沒考過,這個境界一來,脾氣沒壓下來。」我們也可以體會這位同修她的民族情懷很強,不希望自己民族的人在海外受到人家的歧視或者是輕慢。但是我們修道的人要很謹慎一點,「菩薩畏因,眾生因果」,我們學佛是學覺悟,時時要活得明白,不能被結果、境界給迷惑,起了貪瞋痴慢。為什麼海關人員不刁難其他的人,卻要刁難我們中國人?從因上就不情緒化,把原因找出來。事後就了解到,因為我們中國人很多年輕少女到那裡之後非法移民,造成人家社會的負擔,這是原因。原因在我們身上,不可以怪別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能時時這樣觀照,那就理智,不情緒化,能掌握得了情緒;不然掌握不了情緒,只會讓情況更糟而已。

  《弟子規》說「言語忍,忿自泯」,言語要忍到什麼功夫?我們就想起彌勒菩薩有一段教誨,「老拙穿納襖」,一個老和尚穿著納衣,「淡飯腹中飽」,每天生活知足常樂,穿個破衣服,吃得飽就好了,「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有人罵他,「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有人打彌勒菩薩,「老拙自睡倒」,人家一打他,他就倒了,也不生氣,人家打一拳,第二拳打不下去了。所以「涕唾在面上」,人家吐個口水在他的臉上,給他挑釁,「隨他自乾了」,他都不去擦,隨它自己乾。為什麼?因為假如我們來擦這個口水,手舉起來,卡洛里會消耗不少,彌勒菩薩的物理學學得不錯。「我也省力氣」,不用擦了,「他也無煩惱」,假如他跟我們挑釁,我們這麼一舉起來,可能他的拳頭就接著來。所以不去擦它,這個人他的火氣就沒有繼續冒上來,他會開始下降。我們一點氣都沒有,也不責怪他,甚至於還給他鞠個躬,謝謝。他的心裡在那裡想:「這個時代還有這種人,到底他是學什麼的?修養這麼好。」

  因為人發完脾氣總會冷靜下來,當他冷靜了,就感受到這個人太有修養了,經過探聽之後,原來這個人學《弟子規》的。我們看到什麼?一個過去生的惡緣轉成法緣,這個世間有這麼有修養的人,一定讓人家刮目相看,讓人家對《弟子規》、對佛法產生高度的好奇、高度的嚮往。所以修道人沒有壞境界。我們今天在這樣的境界裡面,我們要了解到,人家惡意向我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那都是我們種的前因才感來這個後果,還有什麼好生氣的!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真明白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不會發脾氣。不只不會發脾氣,任何境界來,高興、歡喜,今天人家打我們一拳:「債還了一筆,幸好這一拳不是臨終來打我,早還,無債一身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今天欠人家二十萬,努力工作,拿了十萬去還人,一還完,身心世界怎麼樣?輕鬆了一半。有沒有還人家十萬在那裡:「氣死我了,還要我還。」這樣做人也太沒分寸了。欠債還債,欠錢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總不能學佛學到連這一點基本的道義都不講了。所以任何逆緣來了都當,不能都當,就是還債,這是真的,不是想成還債,是真的還債。假如我們又堅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堅信是堅定不移的。那當我們看到別人生氣的時候,捨不得他自己糟蹋自己,捨不得他忘失了自性,這樣的信根才牢。對一切人的信任沒有任何的懷疑,「本覺本有」,一切人都有。

  曾經有一個朋友,她到我們中心做義工,他們正在割草,草長得很快,在割草,我也走過去就跟著他們一起割草。割著割著這位女士她就說到,「我跟大家接觸,大家都是學《弟子規》的,我感覺跟大家相處,體會人之初性本善」。諸位同修,當有一個人跟你說,我跟你認識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當下聽完怎麼樣?有沒有很高興?高興要警覺,八風吹過來了,我們一高興,可能心就動了。所以聽完之後,過了一會兒,我就跟這位同修講到,我說我們對於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心,不管往後遇到任何的人,縱使遇到十惡不赦的人,我們都堅信他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才是真信!

  我們人跟人的關係,為什麼沒有辦法良性循環?因為我們這個真信不夠,對方的一些習性起來,那是妄識,不是真的他。可是我們往往看到別人的習性的時候,情緒就來了,就不相信他人之初性本善,就會帶著有色的眼光看他。我們這麼一看他,他們也帶著有色的眼光看我們,就互相批評,互相不信任,進一步又互相指責傷害,這是惡性循環。當我們至誠信任別人,至誠協助別人,這分真誠就能感動對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有一個孩子他念小學,紀錄不是很好,在學校裡面也算是名聲不是很理想。有個老師也了解到他有些不好的行為,這一天遇到這個學生也做了不對的行為,這個老師馬上把他叫過來,看到不好的行為難免情緒起伏。正準備給他教誨一番,話還沒出來,看到這個孩子的身上髒兮兮的,這個老師也是人家的父母,看到一個孩子身體這麼髒,有點不忍心。突然問了這個孩子一句話:「孩子,你吃過早飯沒有?」這個孩子本來已經被罵皮了,犯了錯被老師發現了,他的心裡一定想:被你罵一頓就一筆勾銷了。正準備接受老師批評一番,突然這句關懷的言語,讓他愣了一下,愣了一下以後,這個孩子眼淚就下來了。因為關懷的言語離他太遙遠,突然來,一下子太驚訝,太感動。這個老師看到孩子在那裡掉眼淚,也知道應該是沒吃,就帶他去吃早飯,陪他吃早飯。

  你看,用關愛取代了批評,本來可能是一段對立的緣,轉成了善緣。真的掌握的了自己的情緒,能掌握得了自己的命運,也能改變他人的命運。後來老師了解到,這個學生的父母不負責任,沒有關愛到這個孩子的生活起居,所以老師對這個學生特別關愛。這個學生因為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心,形成了一股生命的動力,真的沒有壞孩子,只有缺乏愛的孩子。後來這個老師說的話,這個孩子非常信服,依教奉行,成績馬上提升得很快。這個孩子是馬來西亞的孩子,我是聽一個馬來西亞的同修跟我講的故事,是他親身聽到的故事。

  因為我們在這一年左右的時間裡面,跟監獄、跟司法單位接觸得比較多,也看到一些監獄裡面的幹警很有愛心,扭轉了非常多服刑人員的人生。其中有一個孩子二十歲竊盜被抓到,後來了解到這個孩子從十一歲就開始流浪,因為被賣掉了,從十一歲到二十歲期間總共被賣過了四次。我們現在聽到這段話,都覺得那樣的人生無法想像,可是這個世間確實有這麼苦難的人。當我們只看到他犯罪的行為,可能我們形成的就是一種批判而已,一種對立。但是假如我們從原因上去找,真的「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都有一段令人鼻酸的往事。

  有一位女幹警她非常有愛心,當她看到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入獄,她就對他講:「你有沒有什麼生活需要的東西?」這位年輕人想都沒想直接告訴她:「我什麼都不需要。」我們要冷靜去感受,我好心問你有沒有需要,怎麼一句話就給回回來?假如我們是想著,我對你好,你還對我這麼不客氣。很可能就無法感受得到這個年輕人講這句「我什麼都不需要」的時候,他的生命當中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樣的冷漠,為什麼會變得講話這麼樣的衝?原因他的冷漠的背後,他已經體會不到人生的溫情。所以,當有人關心他的時候,他根本不相信,一句話就回回去。這位女幹警隔天拿了牙膏、牙刷、毛巾日用品,端到了這個年輕人的面前,放著就走了。這個年輕人心想:「這位阿姨也是公務人員,薪水也不多,她還花這些錢來照顧我們,她也太不容易。」想著想著自己內心就很感動,後來他在改造的過程當中表現非常好,以至獲得減刑。他就說到,他說他內心裡面有一股動力,就是他不願意讓這位阿姨傷心,因為她對我這麼好。

  所以人真的感受到愛了,他的生命就有力量。以至於這個阿姨送給他的書,在書上寫的這些話語都深深印在他的心上。後來母親節的時候,這個年輕人送卡片給這個阿姨,祝她母親節快樂,他把她當母親看,因為這位阿姨真正關懷他、愛護他。後來這個年輕人出獄的志向是什麼?是做抓小偷的刑警。他自己以前偷人家東西,現在改邪歸正,志願是去做反扒手的幹警。而且我相信他去做的時候,那是不一樣的心境。當他去抓犯罪的人,對他是不是對立?對他是不是仇恨?不是!他是不希望他繼續墮落。但是抓到以後,他會用心的開導他,勸他改邪歸正。浪子回頭金不換,而浪子為什麼能回頭?就是這顆愛心。

  我們今天遇到了無量劫來希有難逢念佛法門,可以當生成就。而我們生命當中所有的有緣人,都是人身難得,他得人身,他有機會聞佛法,有機會這一生當生成佛。我們現在剛好拿到了這麼好的法寶,所以面對生命當中任何一個緣,都會像呵護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一樣。我也曾經抱過剛生出來的小孩,我的外甥,生出來那個真軟,很怕他滑下去。真的,當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呵護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段因緣。所以我們的表情時時都是露出燦爛微笑,都是像進山門看到彌勒菩薩笑口常開,「面上無瞋供養具」。諸位同修,廣修供養什麼時候開始修?時時對人善意微笑,就在修廣修供養,不是念普賢十願的時候才在修廣修供養。假如我們都不會笑,那個臉讓人家看了就覺得像欠我們會錢,欠我們很多錢,人家看到我們學佛的人退避三尺,都不敢接近你。

  我們是佛菩薩、是正法的招牌,愈有修養就愈讓眾生對正法生歡喜心。今天人家惡意向我們,我們要心裡想,是因為我前世造業,害得他還得來跟我討債,害得他來討債迷失自性,所以是我的錯。假如我前世不跟他結惡緣,他這一世就不來找我報復,他這一世就來跟我歡喜共修了。誰要負最大責任?還是我們。哪還有怨的人!今天我們跟對方結怨,害得他來討債,跟我們討債他還得下三惡道,你看我們造的罪業大不大?每個來跟我們討債的人,他下輩子去哪裡?眾生在無始劫以來跟我們都是諸善友,是我們沒有智慧,把諸善友搞得變成冤親債主一大堆。人的恨從哪裡來?沒有前面的愛,哪來的恨?就因為我們的愛當中缺乏智慧,互相酬償,互相討債,互相沉淪。冤冤相報到此為止,我們不願意再因為我們讓任何人墮落。真有這種心量,能轉境界,真有這種心量,跟一切人不結惡緣。跟一切人真結法緣,而且他惡意向我們,沒造業,還結法緣。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在前世做忍辱仙人,歌利王跟佛陀前世也是結惡緣,所以遇到佛陀起了瞋恚心,要把忍辱仙人凌遲處死。實在講惡意向我們還是莫非前定,還是一段惡緣,但是因為忍辱仙人修六度萬行,不起瞋恚心;而且在歌利王割截身體的過程當中,生起了感恩的心,感謝他來考驗我,來成就我的六度萬行,忍辱行。所以當下起個念頭,我成就,第一個度你,不只不結惡緣,還結法緣。諸位同修,我們這個故事不能白聽,我們面對任何一個因緣,都是在修我們的六度萬行。每個人都來成就我們的,都來看我們還有什麼貪瞋痴慢沒有對治、沒有降伏。所以,印光大師講「看一切人皆是菩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的人都在提醒我們,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感謝他們的提醒。這個時候就活在感恩的世界裡,跟一切惡緣都轉成法緣。

  我有一個長輩,他公司裡面有個同仁對他特別有敵意,常常會嫉妒、障礙他,他都沒有生氣。經過了好多年,因為這位同仁,他今天對我的長輩嫉妒,一定也會對其他的人嫉妒,後來有一次他遇到一個難題,自己解決不了,需要人家幫忙。結果他要找人幫忙,因為長期以來跟人沒有結善緣,所以找不到人幫他,很焦急。這個時候我的長輩盡棄前嫌,主動幫他,他很驚訝。其實人都有良知,當他惡意向人的時候,他知不知道自己錯了?他知道。只是他降伏不了自己的脾氣而已,變成習性的奴隸,他自己也不願意!哪有一個人每天跟人家吵架,每天跟人家在那裡嫉妒、障礙,然後回到家裡說:「今天跟五個人吵架,真痛快。」我看沒這種人!都希望跟人和睦、幸福,敵不過習氣。

  我們真正冷靜下來,有沒有感受到眾生成為習性奴隸的痛苦?真感受到了,跟人不計較了,只希望想有沒有機會幫他離苦得樂。後來我的長輩幫他解決完這個問題,兩個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才了解到為什麼他對人這麼有敵意。因為他成長過程,包含他的婚姻,有太多的衝突,太多的無奈,所以他太多苦悶在心裡面爆發出來。後來因為認識我的這位長輩,又把佛法介紹給他。彌勒菩薩這首偈真的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真有這個修養,是一切眾生聞法的因緣,我們每天都可以幫佛菩薩臉上貼金。這是真的貼金,不是去買塊金片貼上去,那是形式,不是實質。所以,假如能有這樣的修養,這就是妙中寶,這樣子往生就有消息了。

  剛剛跟諸位同修提到,我們出海關的這件事情,這位同修她就跟師父懺悔,說「今天被考倒了,脾氣沒有伏住」。接著師父就說,「你起這個瞋恨心,叫破壞世界和平」。師父就對著我們大家說,你知不知道破壞世界和平的果報在哪裡?諸位同修,破壞世界和平的果報在哪裡?諸位同修確實是明白人。對!一念遍虛空法界。我們常常在要促進寰宇和平,促進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結果我們起心動念還貪瞋痴。那事與願違,這樣跟真誠心就不相應,這樣子就「凡出言,信為先」,不守信用。而且是知法犯法,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一念遍虛空法界,還繼續在擾亂宇宙和平。

  師長在這幾年給我們講一段很重要的開示,「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天下平,心安則眾生安」。心平跟任何一個人沒有對立,佛陀告訴我們,眾生與我皆一體,既然是一體,哪來的對立!哪有說右手看眼睛不順眼,然後揍眼睛的?有沒有?沒有!既然是一體,沒有對立的,大腳拇指受傷了,右手不用拿一百塊美金給它,它自然就去把它安撫,趕快拿藥給它擦。任何一個眾生迷失自性,起貪瞋痴慢了,就好像這個腳指頭痛了,還有其他念頭嗎?就是去把它安撫一下,然後拿藥給它擦。哪還跟它吵架:「痛死你好了。」你看我們還詛咒人,還看誰不順眼,那不就好像對自己的身體說痛死你好了,結果它痛死,我們也死了。確實我們也死了,我們跟人對立,我們法身慧命也迷失掉。我們對他一分同體的愛,我們法身慧命也成就了,自他不二。所以心平天下平,心淨國土淨。

  我們為什麼心不清淨?對人有懷疑,不相信人本善。一懷疑了,說實在話第一個先懷疑的是自己,懷疑自己的人才懷疑別人;相信自己真的本善、真的是佛,不懷疑別人。所以,信還得從自信開始,信自己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自知才能知人,不自知不知人。知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本來是佛,這是真正自知。所有的覺悟都奠基在這個基礎上,自知就能知人,自愛就能愛人。我們自己都不自愛,都不知道怎麼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又怎麼去愛人?我們拿什麼愛?拿什麼正確的態度去愛?很多年輕人就在問,可不可以談對象?我說你把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了,你才有資格去愛人。不然你又拖一個人下水,明明就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還找一個人來沉淪。所以「欲知人者先自知,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先自救」。

  所以用功下手處不離我們這顆心,心淨則國土淨。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整個依報就開始轉。因為我們的眼神充滿了信任,因為我們的眼神充滿了柔軟,家裡的人馬上感覺到:「我太太怎麼這次從澳洲淨宗學院回來之後,看我的眼神不一樣了,都一直肯定我的好,我才這麼一點好,她都這麼肯定,我怎麼可以讓她失望?好好的提升自己。」這個時候就是落實稱讚如來!大家聽過我們在課堂上提過,夫妻白頭偕老的一句祕訣,也是師父教誨我們的,只看對方的好處,不看對方的缺點,這樣就可以白頭偕老。諸位同修,我們聽了這個道理,可不要像以前考試都填標準答案,填標準答案都是學死的東西。不只是夫妻關係這樣,任何人與人的關係都是這樣。假如我們處大眾當中,時時都看到別人的好,看到別人的付出,團體相處起來非常和樂,每個人都在比付出,都受到肯定,人和就來了;假如都是在彼此挑缺點,人和就不見了,相處起來都挺有壓力的。

  我們不管在《弟子規》當中的哪一句教誨,都可以把這句教誨用在所有人與人的關係,這就是把學問給學活了。叫「人無倫外之人」,人絕對沒有跳脫五倫關係的人倫關係,學問絕對沒有超出五倫的學問。包含我們佛弟子,這是師道,師道就屬於父子有親這個部分。所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個「財物輕,怨何生」不只是用在兄弟,父子關係要不要用?婆媳關係要不要用?朋友關係要不要用?都要用。我們在朋友關係當中,也提到不言家醜,那不是只在朋友當中不言家醜,夫妻之間也要不言家醜。先生的缺點全世界都知道,那他一定這口氣嚥不下去的!相同的,縱使父子之間也不能言醜,自己的爸爸說,我兒子居然在外面都講我的壞話,你看他整個脾氣怎麼能壓得下來!

  朋友有通財之義,救人之急,那夫妻之間,太太的父母、太太家族那邊有困難,不等太太提起來,還等太太開口,那個先生不及格,太鈍了。還忍心讓自己的太太開口,太沒有愛心了!夫妻是一體,她內心有苦了你還感覺不到,這個不及格,要主動提出來。甚至於太太知道公公婆婆生日,不等先生開口,自己先去把東西買好:「明天是媽媽生日。」先生一想:「差點忘了!」當先生講這一句差點忘了,他的內心不知道有多感動,而且還是太太都先幫買好,一起再送去,拿給先生:「你親手送給媽媽。」你看先生拿過去會怎麼說?「媽,這是媳婦幫你買的。」你看,不是一家和樂嗎?所以財物輕重要。

  有一個老太太她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老大、老二都娶太太,娶媳婦了。這老太太買了兩件衣服,第一件衣服拿給大媳婦,拿給大媳婦的時候,就給她媳婦講:「這是二媳婦買給你的。」這大媳婦因為沒跟二媳婦住一起,然後把這衣服穿身上,一看到這件衣服馬上想到這是妯娌幫我買的。每天看到、每天看到,雖然沒住在一起也是很感恩對方。又把另外一件衣服拿給二媳婦,給二媳婦講:「這是大媳婦拿給你的。」你看這老太太知道家和萬事興。有一天兩個媳婦見面了,二媳婦就跟大媳婦講:「你上次給我買的那件衣服,特別合身,特別好看。」大媳婦聽了愣了一下,我也沒買,也問二媳婦:「你是不是也給我買了一件?」兩個人這麼一談,恍然大悟,是婆婆幫買的。所以也很感受的到婆婆對家庭的用心,希望大家都是互相關愛、互相照顧。後來老太太的三兒子娶媳婦,這個三媳婦一進門,大媳婦跟二媳婦都買了一件衣服送她,然後送她的時候說:「這是婆婆買給你的。」你看財物輕,怨何生,家庭裡面比誰付出的多,家庭不是計較的地方,是談付出、談愛的地方。

  確實這個學問要從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可以從一個地方悟到一切地方。《弟子規》每一句都是心性的流露,我們不能只看到這個動作而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那顆心是時時保持孝敬。什麼時候把「父母呼,應勿緩」做到?就是孝敬的心時時保持。「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還是一分孝敬,還是一分受教的心。每一句經句都要從存心契入,那這本《弟子規》,一句都有無量的受用。「冬則溫,夏則凊」,時時體恤父母的感受,父母的需要,不只是怕父母冷、怕父母熱,父母是不是渴?父母是不是餓?父母是不是心裡難受?都屬於這句「冬則溫,夏則凊」,能感受到父母物質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能這樣對待父母,他就對一切人都有這種關懷的存心。所以這一句是道業成就的關鍵,這一句也是我們在世間事業成就的關鍵。因為沒有關愛人、愛護人的心,做任何行業都做不起來;有這分愛心,做任何行業都能做起來。

  我們從這裡再感悟到,要從一推到一切,一是什麼?心境。我們關懷的心推到一切,我們孝敬的心推到一切人,我們謹慎的態度推到一切處。「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今天行為不好,污辱父母;我們今天行為不好,污辱了我們的公司;我們今天行為不好,污辱了我們的民族跟祖宗。所以從對家庭、對父母這種謹慎的態度,推演到我一個炎黃子孫的身分,以至於我一個佛弟子的身分,謹慎心都起來了。諸位同修,我們整個佛弟子是一個整體,今天我們能繼承講台上十三位祖師的德風,承先啟後,我們往後子孫,往後的佛弟子以誰為榜樣?以我們為榜樣。假如我們做得不好,他們會說,我爸爸、我爺爺他們學的時候,不也是這樣而已嗎?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但是假如我們這個時候持戒很精嚴,我們就真正在開往後末法九千年正法的復興。我們當下所做,跟後面修道、後面學佛的子孫息息相關。

  我們看到為什麼范仲淹、林則徐的後代這麼興旺?因為他們做的榜樣做得太好了,子孫念念想著,我不能給我的祖宗丟臉!今天我們的家庭變成佛化家庭,我們的子孫都以我們修持當作他學習的榜樣,我們修得好,我們的子孫就有榜樣可以效法,就有福分。弘一大師揀選的《格言別錄》當中有一句,「以慎重之行利生」,以慎重的行為,一言一行的慎重來利益眾生,這樣道風才能日遠。今天我們一個小小的動作,比方吃飯沒有吃乾淨,糟蹋了糧食,被剛學佛的人看到,或者根本還沒學,剛接觸我們的人看到,他可能信心就喪失掉了。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人對正法的信心,我們怎麼忍心去破壞人家的信心!這個謹慎的態度就起來了。《弟子規》每一句我們都從心性上去契入,這個心性就能延伸一切處事待人接物的行持當中來。

  在「汎愛眾」當中,上午也跟諸位同修提到,我們到監獄去,有一位長者七十五歲,一位張老師。我跟長者一起去監獄,跟得了愛滋病的這些服刑人員,給她們上一堂課。結果一看我們愣住了,望眼下去大部分不滿三十歲,我們看了不忍心。你看她才那麼年輕,她的人生已經面臨黑暗、絕望,她假如又不聞正法,那個日子不知道怎麼過。這位長者回來之後,當天晚上淚流不止,她說真的,苦難的人太多了。所以長者發願盡心盡力幫助她們,她一發願就有感應,監獄馬上安排服刑人員先到的,這位張老師都給她們上課,每個禮拜去給她們上課。這樣上下去,所有監獄裡面的犯人,都會上過張老師的《弟子規》,張老師的佛法。確實這些感觸很深,我跟這些服刑人員上課的時候,看到好多莊嚴的面容,那個過去生都是修行人,代表這個時代的污染、誘惑空前嚴重,縱使過去生有善根,都很難不墮落。

  任何我們看到的情景都在喚醒我們的慈悲,都在喚醒我們的責任、承擔。希望透過我們落實《弟子規》,透過我們敦倫盡分,給這個世界做榜樣,給家庭做榜樣,給社區做榜樣。讓佛法、正法從此從我們身上不斷的弘揚開來,讓苦難的人能夠聞到正法,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所以,弘揚佛法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社區做起,從我縣市做起,從我這個省推演到中國,推演到每一個國家,推演到整個世界;甚至我們願心大,給宇宙做榜樣,讓善意能夠滿整個遍虛空法界。好,我今天的分享就跟大家說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