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澳洲淨宗學院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7/3/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201-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又有機會在這裡一起來分享學習、修學《弟子規》的體會,非常感謝淨宗學院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們,給末學這些學習的機會。我記得兩年前到學院來分享《弟子規》,那時候有幸跟師父上人有一些交談的機會。其實大家可能會覺得,末學常常有機會接近老和尚,事實上末學跟老和尚,沒有一整天跟過師父,沒有,一天都沒有。最有機會講話,就是在兩年前在學院裡跟大家一起共學《弟子規》的時候,早晚可以見師父一面,就是這樣的機會。那時候要講四十個小時,第一天我就知道師父早上吃飯前,差不多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會一邊念佛、一邊散步,順便活絡一下身體。我就在掙扎,我是去備課好,還是去陪老和尚散步好?所以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是抉擇。
怕講不好,要翻翻一些經典、筆記,可是這麼難得跟師父上人,聽上人教誨的機會又這麼難得,掙扎了一會兒終於放下了,老老實實去跟師父學習。真的,跟師父走的這五分鐘、十分鐘,對我們的人生都有相當大的啟示,真的就是在當下體會到「能親仁,無限好」。而且每一次我們聽師長教誨的當下,要把這些教誨完全放在我們的心中,一輩子都不忘。這幾天師父也給我們非常多的教誨,我們要師志如己志,師父的志向就是我們的志向,兩年前的教誨跟現在的教誨,那是完全融成一體。師父對眾生、對世界的那一分悲願,都是在他一生當中貫徹始終,不管他遇到任何的境界來,都是不忘這顆度眾的心。兩年前師父跟末學提到,我們在這個世間最起碼起心動念,一定要為這個地球著想,這個已經是最低標準。我們修大乘常常念到的是「心包太虛」,可能這句心包太虛出來了,我們馬上後面就接話了,「量周沙界」,很怕師父不知道我們能接下一句。我們不能用嘴巴接話,要用心境把這句教誨承傳過來。為這個地球著想,因為眼下地球就有很大的磨難。
師長這幾次的談話不斷的提醒我們,南北極的冰將在十年左右融化掉,整個海平面要上升五十米到七十米。我們台灣的同修在廚房裡面看到那幅地圖,新的地圖,當海平面上升以後,很多沿海地區就被海水給淹沒掉,結果一看台灣不見了。境隨心轉,所有的共業要怎麼轉?靠我們的願心去轉。台灣會不會真的被海水淹沒?要看我們怎麼做。實在「世人共爭不急之務」,這麼多沿海地區都已經在短時間,十年之內的時間都要被海水淹沒了,我們還在追名逐利,那真是太愚痴了。就好像一棟房子已經燒起來了,我們住在三樓、四樓,還在那裡吵著要分遺產,分得到嗎?眼下就要被燒死了,還在那裡爭執。所以,真正聽到海平面要上升這麼多,所有的追名逐利統統放下,都帶不走。怎麼轉?師父教誨「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就能轉。師長講到,一百個人裡面只要有一個人行善,這個共業就能夠轉。諸位同修,我們一聽到一百個人裡面有一個人轉,眼睛馬上盯著別人看:「你要轉!有你轉我就安全了。」
我記得當初,有一次我在高雄淨宗學會,吃飯時間吃便當,晚上還聽悟道法師講課,印象很深刻。就在吃的當下,剛好聽到師父講普賢十願當中的「禮敬諸佛」、當中的「請佛住世」,講到請佛住世的時候師父就說了,在這個世間「佛法難聞,東土難生」。諸位同修,末學當初在海口,第一場課針對三百多個海口的幼兒園、小學老師講課,真的很緊張,大家看得出我的身材是比較容易緊張。但是以前很緊張,沒有方法,害得考大學前一天還得吃兩顆鎮定劑。我姑姑很厲害,知道一顆怕不夠,有備無患,準備兩顆,結果兩顆都吃下去還是沒睡著。隔天考試,到了考場坐上座位,第一科考語文,突然感覺鎮定劑真有效,就恍恍惚惚,結果連語文都沒考及格。容易緊張,緊張到睡不著。這個時候隔天要對三百多個小學老師講中國文化,這不是開玩笑的,求誰?求佛菩薩、求孔夫子,就在孔夫子面前三跪九叩,保佑我一覺到天亮;很好用,果然一覺到天亮。從此以後不緊張了,求孔夫子老人家,求佛菩薩加持就好了。
那個時候我要講課以前,讀到《孝經》的一段話,當下太感動了。《孝經》開篇「開宗明義章」講,「先王有至德要道」,先王有一個治理天下的好方法,用了之後「民用和睦」,人民相處非常和樂,「上下無怨」,父子之間、君臣之間都很和樂,不會衝突。這個方法「汝知之乎」,孔夫子問曾子,你知道這個方法嗎?曾子馬上從座位上站起來,學生智慧不夠,請老師開示。這個時候夫子就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道,不管是世間、出世間的道德學問的成就,都要奠基在這個根本上,人找到根本,問題就解決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根基紮牢了,自自然然吸收天地的養分,你都不用擔心。一個人孝心起來了,他的仁愛心是水到渠成;我們的愛心提不起來,就是這個源頭活水沒有找到。當我們讀到「德之本也」,教育要從這裡開始,找到了根本,非常的歡喜。
今天假如我們不是生長在東土,我們不是炎黃子孫,可能這一輩子都找不到根本,在整個西方的教育當中,沒有孝這個字。孝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祖宗跟子孫,跟我們是一體的,這是覺悟。當沒有這樣的人生態度,那一生都是迷惑,人身難得,就這麼樣白白錯失掉。所以,古聖先賢句句這些經教我們都要「如貧得寶」,太難得接到了,接到了要真幹。所以「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自然感降什麼?自然感降一片淨土。我們依《弟子規》、依《無量壽經》去落實,家庭就是淨土。我們得力於師長非常重要的一些修行教誨心態,往往我們最得力的一些教誨,都是在我們當初接觸師長教誨的前一兩年,那些話我們真正隨文入觀受用了,所有的修學就能夠得很大的利益。
記得一開始聽師父講經的時候說,我們就要把《無量壽經》變成人生的劇本。諸位同修,有沒有聽過這段開示?這段開示應該是好多年前了。聽完之後全身舒服,因為劇本不用自己寫,自己智慧又不夠,想半天寫不出一句來。《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的劇本,心裡很踏實,知道怎麼幹。師父非常善巧方便,你們一天工作時間不夠,早上念第六品,晚上晚課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樣時間可能會比較抽得出來。這個修學,老實人得最大利益,師父給我們的很多教誨,我們真做了之後,就能體會到老人家的深意。做著做著就愈來愈明白,師父為什麼叫我們這麼做。當我們念四十八願念了半年、念了一年,突然有所領會,原來念四十八願就是要把彌陀的四十八願變成我們往後人生的事業。師父在講《無量壽經》當中,諸位同修應該印象會很深,最常說的一段話,其中有一段是「我們要心同佛,願同佛,解見佛,行同佛」。當下《無量壽經》就要變成我們的心願,就要變成我們的行持。
《無量壽經》上講,「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這一段往生再做,當我們起這個念頭的時候,當下已經在分別執著了。《華嚴經》講事事無礙,理事無礙,哪還要以後再做?當我們念到「積功累德」這一品,什麼時候落實「積功累德」這一品?不就我們當下可以做嗎?「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這當下都可以做。在愈濁惡的世間,我們愈能放下欲望,我們愈能對人有這一分愛心;愈濁惡的世間,眾生的感悟、眾生的感應愈強。因為他覺得這個世間還有人能無私嗎?他打個大問號,真正遇到了,感動、護持。所以我們不要想五濁惡世要轉《無量壽經》很難,那個難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
記得當初在海口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到一所高中講課講了兩個小時。中學生是升學主義最嚴重的地方,每天都是除了考試還是考試,為了分數。學校的老師還會告訴他們,「今天你的分數不夠,成績不夠好,你沒有資格高興」,這些孩子們被這些錯誤的人生價值觀給折磨死了。哪有說成績不好的沒有資格笑,沒有資格高興,把人生的高興完全都在功利上面去,在得失上面去。所以當老師的要對自己的話負責,不能講錯誤的人生價值觀給孩子聽。當初那兩個小時,我們一開始講的時候,看到底下的學生都拿著課本來,他想一邊聽課一邊背書、看書,既然老師規定要來只好來了。他們滿腦子裡都是成績,他們也不知道中國文化能帶給他們什麼?我們看到這個情景,不只對他們沒有任何的不高興,是一種憐惜,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說實在講我也是曾經走過來的人,所以更能體會到他們的辛苦。
但是說實在的,人現在沒有這些教誨,都走一個錯誤的路。假如當初我們在念初中、在念國中,就有人把孝道告訴我們,那我們讀書的能力,保守估計最少可以達到三到五倍,因為那是自性的力量,太強了。硬壓的,不只沒有力量,後遺症很大,壓到最後恨老師,一輩子對讀書、對好學提不起勁來。所以老師們用棍子逼出成績來,那個只圖眼前一點小利,很可能是毀了孩子一生的道業、學業,這樣的事我們不幹。末學去當老師之後,絕對不因為成績逼學生,自己都走過了,怎麼還可以這麼幹?太沒有良心。末學後來學佛的之後,去念補習班,考試考十三科,離考試時間只剩四個多月而已,音樂、體育、美術統統要考。但是心裡很篤定,只要心靜得下來,一切佛菩薩安排,不擔心,得失心放下了。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再考;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再考。這一條走教育的路,這輩子死心塌地走,不會換其他的,決心一下心定了,心定了讀書效果就特別好。
很多人說記憶力會隨著年齡下降,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說法?有。請問年齡愈大記憶力衰退是結果,原因出在哪裡?我們學佛的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既然學大乘佛法,就是要學菩薩,任何事情把原因找出來,活得明白。末學粗淺的認知是,因為年齡愈大有很多執著、煩惱放不下,執著、煩惱就把我們本有的記憶力、本有的能力給障住了。以前念書得失心很重,現在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努力去種因就對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得失心一放下,記憶力提升了,在補習班那個時候,我們記憶力的狀況比高中時候還要好。我們幾位老師深入在開始學習中國文化,這幾位年輕的老師都有一種體會,當下的記憶力是以前都比不上的,所以記憶力確實是找得回來的。所以我們要真正老實聽話,真正把孝道紮在孩子心目當中,整個能力都激發起來。這些道理要給家長講透,不然他那個執著放不下。
我們前幾天講課也提到,一個煙台的小學孩子,母親自殺,他把母親救起來,跟母親講:「母親,你不能死,我長大一定要當個好醫生,把你的病治好。」你看他沒有補習,他讀書的時間如此的少,他成績卻這麼優秀,所以要信真理。當初師長講的要轉《無量壽經》,句句我們當下可以轉。孝道就是「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孝心開了,百善皆開,杜惡趣。他知道「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他對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開始謹慎,我不能做出侮辱父母、侮辱祖宗的事情。這顆孝心開了,就杜惡趣。這顆孝心開了,授他的法眼。他知道怎麼找朋友,他知道怎麼找對象,他知道怎麼樣判斷所有來到生命當中的因緣。甚至於他在公家機關,他知道用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利益人民、利益社會,這個判斷力都從孝當中、都從對德行的認知當中提升起來。
現在要一個好的共修道場不容易,有個好的共修道場,那真是眾生的大福。我們要定位自己,一切來到我們道場的有緣眾生,都能體會到「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諸位同修,我們當初念《無量壽經》,第一次掉眼淚是哪一句話?是讀到哪一句?可能大家都不一樣。末學第一次掉眼淚就是這一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彌陀大慈大悲的悲願,非常深刻的時候,絕對不會問能不能往生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感受到了彌陀救度我們是沒有任何條件的,還有什麼好擔心!只要我們真信切願,願意去,一定能往生。蕅益大師講的,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往生的品位高低,決定在持名的深淺。所以只要我們確實當生就是一個信念,就是要求生,阿彌陀佛那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定會把我們拉出生死的輪迴之苦海。所以心安住了,只要真信切願,往生沒問題。
但是現在身體還在這個娑婆世界,師父講,往後的人生只為一件事情活,萬般將不去,別搞了,只為佛法、為眾生,人生變得很單純、很輕鬆。師父一些重要的教誨,在我們修學的道路上,我們時時都提起來觀照,要轉經典。每一句《弟子規》就是我的身行,就是我的一言一行,每一句《弟子規》就是我家庭的氛圍,家庭的氣氛,每個我們家庭裡面的成員,來到家中都受到這整個氛圍的薰陶。所有我們的朋友來到我們的家庭都生歡喜心,因為他走進我們的家門都看到「置冠服,有定位」,都看到「兄道友,弟道恭」,都看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他們在當下無形當中都受到薰習,覺得到你們家來感覺特別舒服,我們的家庭就要變成接引眾生的好道場,「速生我剎受安樂」。走了之後,「你的孩子怎麼這麼有禮貌,這麼懂事,你到底怎麼教的?」《弟子規》不就送出去了嗎?正法不就弘揚出去了嗎?。
師長給我們教誨當中,常提起的「為人演說」,演在前面,說在後面,這個不能顛倒,顛倒了事倍功半,效果有限。因為先說了沒有做,人家說你五十步笑我百步,他心裡沒有信服,沒有完全的這種臣服。這些經句確實不能等閒視之,師父的一些開示,我們真的當下直下承擔,沒有其他想法。那時候聽到師父講「東土難生,佛法難聞」,全世界七十幾億人口,真聞佛法的可能去掉十分之九,剩下的十分之一聽過佛法,又是聽聞正法的又有多少?可能要去掉百分之九十九,現在是「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遇到正法,又能遇到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的又有多少?一比較到現在這個程度,那已經是微乎其微,萬中取一了,甚至更少。諸位同修,當我們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應該露出燦爛的微笑才對,怎麼大家的表情這麼沉重?「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
我們不能念《無量壽經》,「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沒有印到心裡面去。「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不是往生的時候才讓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在那裡說「真善友」;要現在在這裡,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就說「真善友」。每天還幫我們提醒阿彌陀佛,「早點去接他!早點去接他!」師父給我們開示到這裡,因為師父講這段,是講到「請佛住世」的時候講到的,接著師父非常嚴肅說到,「你不請自己住世,你請誰?」我們愣了一下,對!這麼難得的機會被我們遇到,我們還不承擔,還要請別人承擔,當下這就是分別心,當下這個心就不是大悲心,不是荷擔如來家業的心,所以當下慚愧的眼淚就掉下來。
這些教誨對我們整個修學幫助太大了,一個人真正能直下承擔,直下承擔不是要我們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能承擔,是我們隨分隨力、盡心盡力就是圓滿。我們今天的能力可以做這樣的事,我們全心全意去做,他人看到了我們的那分不疲不厭、盡心盡力,把任何有緣人的善根給喚醒。當我們在盡心盡力當中,我們就在請自己住世,也在請一切眾生住世,自他不二。所以末學到大陸去,那真的是拋磚引玉,語文程度很差,文化根底也很差,是讓大家有信心,這麼差的人都能出來盡點心力,那我們還等什麼?後來在這兩三年的歲月,有不少老師他們的學歷、程度都比末學還好,現在也都出來了。他們出來之後,末學就比較有時間能夠回自己的故鄉台灣,盡點我們對這一片土地、人民對我們的恩德盡點心力;又有老祖宗加持,能回到桃園的孔廟,我們跟大眾交流中國文化。
當初在佛典故事當中,我們有看到一個故事,有一隻鳥牠叫歡喜首。牠所居住的森林起了大火,這隻鳥歡喜首牠就飛一段距離到海邊含了一口海水,然後又以最快的速度飛回森林來滅火,就這樣盡心竭力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天神看了很納悶,這隻鳥這麼救,鐵定滅不了火。天神馬上化成動物來跟牠交談,就勸牠:「你這麼救絕對不可能把火滅掉,你還是別救了!」歡喜首說到:「我相信我的這分至誠心一定可以把火滅掉,縱使火太猛烈了,我喪生在火海當中,我轉世以後我還要來滅這個火。」
這段話讓我們想起《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人有志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歡喜首這分至誠的心,把天帝給感動了,那一分度眾的心連身命失去了都不怕,那個願心不會被任何境界而有所動搖,「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當下天帝馬上現神通,降下甘露,就把這場火給滅掉了。觀世音菩薩一手動千手皆動,是因為我們能有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心發出來了,就能把千人萬人的大慈大悲心給喚醒。我們面對現在社會道德墮落的速度很快,我們不要自做障礙,「沒用了,沒救了!」在這種濁惡當中我們開出火中蓮花,一切的眾生統統會被感應到,都會看得到的。為什麼許哲女士是新加坡的國寶?因為在這麼樣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裡面,居然有位長者完全放下自我,所以全國的人都被她感動。許哲女士能做到,我們一樣也能做到,這樣才是真正奉行《弟子規》上說的,「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經典確實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是做得到的。
師父的每一句教誨我們要善學,我們要會聽。曾經師長也講過,他走過這麼多國家地區,沒有見過僧團。諸位同修,當我們聽到師父講這段話,我們的內心作何感受?我們能不能聽完之後說:「沒僧團是正常的,師父都這麼講了。」那變成我們不依教奉行,不做六和敬的僧團,還有藉口可以找。這段話聽完,我們當師父的弟子,我們當佛的弟子,真的,假如我們剛好在師父講經的現場,當下跪下去頂禮懺悔。我們如此希有遇到了當代的高僧,師父的弟子超過上億人,我們弟子上億的人,居然沒有四個人聽老和尚的話,居然沒有四個人願意依教奉行,這是我們所有當師父弟子人的恥辱。「知恥近乎勇」,一個人近道的勇猛就從這顆羞恥心開始,我們不能白做了師父的弟子,我們不能玩弄佛法、消遣佛法。
所以這段話聽完,四個人真正依老和尚教誨去做,依佛陀教誨去做,就能成就一個僧團,就能把佛法弘傳到全世界。佛是不妄語者,一定能做得到,只要佛法能弘傳到全世界,這個災難就能化解。「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災厲不起」,這個都是我們真心去做就能感。
我們在湯池給老人家發敬老金,那一個禮拜的天氣預報都會下雨。因為一下雨,老人家都七十幾歲,最少七十歲,兩千多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走來領紅包,路上假如溼了,怕老人家危險。你看天地都有感應,知道我們要發敬老金,知道我們要盡一個晚輩的孝心,那一個禮拜統統沒下雨,發完敬老金隔天連下兩三天雨,都可以商量的。連小孩寫書法義賣,賣了七千多塊,那兩天也說要下雨,都沒下,都做完以後才下;我們真有善心、真有願心,真有感應。「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不管他人有沒有依教奉行,我們聽到四個人奉行就能救這個災難,我們只心裡想著「這四個人絕對不能少我一個」!那師父這段對我們的叮嚀,師父這段嘆息,我們才真正是直下承擔,才對得起師長對我們的這段開示。所以師長的每一段話我們都不可以輕聽,我們老實在修行的道路上,得相當大的利益。
前幾天我們跟大家分享《弟子規》,分享到「信」的部分,今天我們再分享「汎愛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其實「汎愛眾」要落實還得回到孝道,孝心起來了,對一切人的父母都恭敬;孝心起來了,對一切動物有憐憫心。「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們有了孝道,有了父子有親,對一切眾生的愛心自自然然起來,不需要勉強,所以孝道這個源頭真的太重要了。我們修道的人,只要不能盡孝,這一生絕對沒有成就,不能有任何絲毫僥倖。「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從孝養父母開始,誰是父母?夫妻一體,公公婆婆也是父母。有位同修聽課之後,了解到自己不是佛陀的好學生,因為對自己婆婆不夠恭敬。聽了之後,不等把課聽完,聽明白了,電視就關掉了,然後就跑去買了很好的這些水果蔬菜,直接就到她婆婆的家裡去,然後當場就給她婆婆認錯,你看那個家風一下就轉了。
有一個媽媽她念「父母呼,應勿緩」,帶著孩子學《弟子規》,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孩子學好,念著念著心裡發毛,念不下去。因為她想到結婚六、七年,孩子將近六歲大了,因為生了孩子,要叫她婆婆幫她帶,她婆婆有困難,沒答應,六年來跟她婆婆沒往來,一句話都沒講。心裡想「教兒教女先教自己」,自己都沒做到,念不下去。這個女士有善根,聽了道理反省自己,就帶著孩子回去看奶奶,買了些菜,要親自洗手做羹湯,給她公公婆婆吃。一進門,她公公婆婆嚇了一大跳,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本來婆婆在廚房,看到她來,趕快把一些好的菜先放進冰箱裡面去,好不容易買來的,不要被她吃掉。結果她主動進廚房說「媽媽,今天我來就好了,您去休息一下」。兩個老人家神情未定,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坐在那裡戰戰兢兢。
我們真的不依教奉行,多少愛護我們的人,還在受我們折磨,真的不忍心;真正體會到別人對我們恩德,一句不恭敬的話都出不了嘴。後來她煮好了,開飯前,對著她公公婆婆講:「這六年多來都是我不孝,都是我不對,我今天跟老人家懺悔、道歉,你們扶養兒子這麼樣的辛勞,對我們恩德已經太重了,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再要求老人家。」她講了一番話之後,一家人吃這餐飯,一邊哭一邊笑把這餐飯吃完,你看一個家道就因為一個人的懺悔轉過來了。這一位太太講,她那回家的路,那個心多麼的踏實,多麼的安詳。所以真正依教奉行,那才是人過的日子;不願意依教奉行,昧著良心生活,太痛苦了,無愧於天地,那是最好的日子。這個「汎愛眾」,對我們的父母,對另外一半的父母,對天下人的父母,以至於對萬物,都有這分憐憫的心。
前不久有個因緣,我們到桃園女子監獄去講課,真的去了之後感慨很深,對再讀到這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當我們看到人進到監獄裡面去了,不捨!看到她的真如本性,因為沒有學到正法,糟蹋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看到犯錯的人,看到造惡的人,不只沒有對立,是憐惜。因為我們堅信「本覺本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對立完全沒有了。只深怕我們沒有依教奉行做她的榜樣,喚醒她的善念。我第一節課跟這些服刑的人員,都是女眾,講的當下已經看到底下的人有的已經哭到鼻子都通紅。你看這樣孝道的課、道德倫理的課,假如在她讀小學的時候老師講了,她眼淚掉下來,她的人生會走成這樣嗎?不可能。所以眾生需要倫理道德的教育,那比救火災還急!
今天她落入了監獄裡面,她關的是有形的監獄,她所有愛護她的人關的是無形的監獄。假如她們不回頭,縱使她們出了監獄,她的家人也沒出監獄,反而更提心吊膽,因為在裡面還不至於會再幹壞事。所以真的要把監獄變學校,那是真正愛護所有服刑人員的親人,那是真正愛護整個社會大眾。因為這些受刑人,假如沒有聞到聖教,她只有墮落的分,不進則退,一墮落了,社會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這些服刑人員,絕大部分都來自於不健全的家庭。我們身旁所有有緣的人群家庭,我們都隨分隨力盡力的把《弟子規》、把聖賢的教誨一定要傳播開來。真正愛護大眾,根本問題還是要轉惡為善,還是要有正確的思想,這是真正徹底的幫助,其他的幫助都不究竟。
所以我們今天握有的是解決世界社會問題的方法,當然我們就要責無旁貸,從我心開始做,從我家開始為人演說。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講得不圓滿的地方,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批評、指正,謝謝。